广东地区地质勘查成效结果通报
- 格式:doc
- 大小:330.19 KB
- 文档页数:18
地质调查项目主要进展和成果
赵琦
【期刊名称】《地质通报》
【年(卷),期】2002(021)002
【摘要】@@1 基础地质调查rn(1)1:5万区调在内蒙古旗下营北部发现剥离断层rn剥离断层以神水梁为中心,向北西、北东及南东弧状倾斜的平缓断裂面,出露长度约20km.
【总页数】1页(P110-110)
【作者】赵琦
【作者单位】四川省地矿局,四川,成都,61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
【相关文献】
1.地质调查项目主要进展和成果 [J],
2.地质调查项目主要进展和成果 [J], 姜义
3.广东1∶5万厚街圩、小榄镇、容奇镇、太平镇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进展及主要成果 [J], 谢叶彩;庄文明;何翔;黄雪飞;龙桂;商建林
4.广东1:5万厚街圩、小榄镇、容奇镇、太平镇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进展及主要成果 [J], 谢叶彩;庄文明;何翔;黄雪飞;龙桂;商建林;
5.生态地质调查工程进展与主要成果 [J], 聂洪峰;李文明;周传芳;姜琦刚;肖春蕾;戴蒙;刘建宇;尚博譞;郭兆成;贺鹏;欧阳渊;雷天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广东省建设厅关于公布广东省第九次优秀工程勘察第十一次优秀工程设计项目评选结果的通知
【法规类别】勘察设计
【发布部门】广东省建设厅
【发布日期】2003.08.15
【实施日期】2003.08.1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广东省建设厅关于公布广东省第九次优秀工程
勘察第十一次优秀工程设计项目评选结果的通知
广州市建委,深圳市规划国土局,各地级市建设局,省直有关单位:
根据我厅《关于评选广东省第九次优秀工程勘察第十一次优秀工程设计项目的通
知》(粤建字[2003]2号)的要求,各市及有关厅局在认真开展市级和行业优秀勘察设计评选的基础上共选送了310项参加本届评选,比上届(276项)增加了12.3%,其中,工业与民用建筑类171项,工业、能源、交通26项,市政工程类32项;工程勘察、测量类81项。
我厅委托省勘察设计协会具体组织评选工作,聘请了44位相关专业的专家、教授组成广东省第九次优秀工程勘察、第十一次优秀工程设计评选委员会。
经评选委员会根据国
家有关标准认真评选,还经公示10天,并经我厅审定,共评出本届省级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项目244项,其中一等奖29项,二等奖53项,三等奖92项,表扬奖70项。
现将评选结果予以公布(名单附后)后。
本届评选项目与上届相比,有以下几方面的特色与提高:
一、大型项目较多,在设计水平、科技含量方面有所提高,注重了生态的概念,更突出了岭南特。
广东省第五次水土流失遥感普查成果报告广东省位于中国南部,地理环境复杂多样,素有“山川秀美”之称。
然而,在长期以来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导致的人类活动中,广东省也遭受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为了了解和有效解决该问题,广东省展开了第五次水土流失遥感普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下面是广东省第五次水土流失遥感普查成果报告。
经过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组织和协调,广东省第五次水土流失遥感普查于20XX年正式启动。
此次普查主要采用遥感技术手段,通过卫星遥感图像的处理和分析,对广东省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和勘测。
一、勘测总体情况:此次普查采用了多光谱遥感图像和高分辨率遥感图像相结合的方式,覆盖了广东省全境,在全省范围内对水土流失情况进行了全面勘测。
二、水土流失情况:根据普查结果显示,广东省的水土流失问题较为严重,主要集中在农田和山地地区。
其中,农田水土流失主要表现为农田水土流失、水源涵养功能下降、土壤质量恶化等问题。
山地水土流失主要表现为土地抛荒、地表侵蚀、河流水系破坏等问题。
三、水土流失原因:普查结果显示,人类活动是导致广东省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乱砍滥伐、不合理开垦、过度放牧等不可持续的经济生产方式,导致土地生态环境恶化,加速了水土流失的过程。
此外,自然因素如气候变化、山地地形等也是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
四、建议和措施:根据普查结果,在解决广东省水土流失问题方面1.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制定更加严格的土地资源管理和保护法规,确保土地科学合理利用。
2.积极推行生态农业,提倡有机农业、绿色种植等科学种植模式,减少农田水土流失的风险,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3.大力推进生态修复工程,通过各种措施来改善山地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的程度。
4.强化公众环保意识,提高广大民众的环保素养,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共同保护水土资源。
总之,广东省第五次水土流失遥感普查为我们全面了解广东省的水土流失问题提供了客观真实的数据和信息,也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思路和措施。
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勘查行业服务与管理的若干意见正文:---------------------------------------------------------------------------------------------------------------------------------------------------- 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勘查行业服务与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10〕6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其他有关直属单位,部机关有关司局:近几年来,在全行业的积极支持配合下,国土资源部认真履行地质勘查行业管理职能,着力构建部省两级行业管理体系,加强服务,完善管理,严格规范地质勘查市场准入,搭建信息交流和业务培训平台,提升了地勘行业凝聚力,规范和繁荣了勘查市场,促进了队伍的改革与发展。
为进一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地质勘查行业服务与管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促进地质勘查行业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强地质找矿工作的统筹协调。
严格执行矿产资源规划和地质勘查规划,优化地质勘查工作布局。
强化中央、地方和社会各类地质找矿工作的统一部署、合理分工、有机衔接。
围绕国家重点成矿区带与紧缺和优势矿产,以地质矿产保障工程为依托,统一组织编制并实施地质找矿行动计划,统筹协调工作安排和矿业权设置。
建立地质勘查项目统一备案制度,加强统筹协调,促进地质找矿工作有序、高效发展。
二、研究制定促进行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按照国家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要求,结合地勘单位的特点开展地质勘查行业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措施研究,明确行业发展方向,提出促进行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进一步跟踪调研地勘单位改革发展动态,及时发现、总结、推介能够切实促进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典型做法。
三、加强行业信息交流与服务。
国土资源部关于完善地质勘查成果通报制度的通知正文:----------------------------------------------------------------------------------------------------------------------------------------------------国土资源部关于完善地质勘查成果通报制度的通知国土资规〔2016〕1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中国地质调查局,武警黄金指挥部,中央管理地勘单位: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4号)要求,为及时获取并发布地质工作成果信息,引导调控投资方向与勘查布局,进一步提高地质勘查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与服务能力,部决定对原地质勘查成果通报制度作适当修改完善。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通报的主要内容地质勘查成果通报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各类主体在我国境内开展地质勘查工作,完成的资金投入、实物工作量和取得的工作进展。
矿种范围为非油气矿产,油气矿产勘查成果统计工作另行部署。
(二)国内企事业单位在境外开展矿产勘查,完成的资金投入、实物工作量、取得的工作进展。
(三)矿产勘查重大成果介绍。
二、编报组织形式部地质勘查司负责组织开展全国地质勘查成果数据填报和地质勘查成果通报编制等工作。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负责开展全国地质勘查成果数据审核、汇总等工作,定期组织开展相关培训活动。
各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在本辖区内从事地质勘查活动的单位按时填报地质勘查成果数据,审核、汇总并提交本省(区、市)数据,编制并发布省级地质勘查成果通报。
有条件的省份,应定期对本省(区、市)成果数据填报、审核人员进行培训。
中国地质调查局、武警黄金指挥部和中央管理地勘单位负责填报、审核、汇总和提交本单位(系统)地质勘查成果数据。
三、有关工作要求(一)地质勘查成果通报分半年报和年报,分别在每年6月和12月集中开展数据填报、审核、汇总和提交工作。
广东省建设厅关于全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专项检查不合格和需整改单位复查情况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建设厅•【公布日期】2009.01.20•【字号】粤建管函[2009]18号•【施行日期】2009.01.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建筑市场监管正文广东省建设厅关于全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专项检查不合格和需整改单位复查情况的通报(粤建管函[2009]18号)广州市建委、各地级以上市建设局,各有关单位:2008年5月20日至7月30日,我厅组织进行了全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专项检查,并于9月份通报了检查情况。
按照通报要求,专项检查不合格单位和需整改单位2008年12月10日前须完成整顿和整改。
2008年12月,我厅组织复查组对不合格检测单位的整顿情况进行了复查,地级以上市建设局(建委)也组织复查组对本地区需整改的检测单位的整改情况进行了复查。
现将经我厅和部分地级以上市建设局复查符合整顿、整改要求的检测单位名单通报如下:1、广东省工程勘察院新方法技术应用研究所2、广东保顺房屋鉴定有限公司3、广州市建筑设备安装工程质量检测站4、广州市黄埔区市政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5、深圳市通诚交通建设工程检验有限公司6、深圳市生富检测技术有限公司7、深圳维中检测技术有限公司8、深圳市金众工程检验检测有限公司9、深圳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10、深圳市长勘勘察设计有限公司11、深圳市业昕工程检测有限公司12、深圳蛇口华力工程有限公司13、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山项目组)14、佛山市三水区环城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15、佛山市衡益土木工程检测有限公司16、佛山市金平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17、汕头市澄海区工程质量监督站18、梅州市蕉岭县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站19、揭阳市惠来县工程质量检测室20、河源市紫金县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站21、肇庆市四会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试验室22、深圳市科成建筑幕墙门窗测试有限公司23、深圳市天健工程检测有限公司24、深圳市鹏城建筑材料试验有限公司25、深圳协合建筑工程检测有限公司26、深圳市苏建建筑材料试验有限公司27、深圳市科毅工程检测有限公司28、深圳市兴华工程检测有限责任公司29、深圳市道桥维修中心桥梁检测站30、深圳市公路交通工程试验检测中心31、深圳市盐田港建筑工程检测有限公司32、深圳市岩土综合勘察设计有限公司33、深圳市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34、珠海市斗门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测站35、珠海市金湾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测站36、佛山市公路桥梁工程监测站37、佛山市广联检测技术有限公司38、佛山市安固之房屋检测鉴定有限公司39、佛山市禅城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检测站40、佛山市顺德成信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41、佛山市高明区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站42、佛山市明正建筑检测有限公司43、佛山市三水区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站44、佛山市市政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45、东莞市三新建材检测有限公司46、东莞市源胜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47、东莞市中信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检测有限公司48、东莞市新成环境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49、东莞市顺源室内环境检测有限公司50、大成环境检测有限公司51、东莞市健康室内环境质量检测有限公司52、惠州市惠城区建筑工程检测中心53、惠州市天堃道路桥梁工程检测有限公司54、惠州市大禹工程质量检测中心55、惠州市建筑材料试验室56、博罗县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57、惠州市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58、惠州市建科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59、龙门县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60、惠州市惠阳区环境监测站61、阳春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62、阳东县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测试中心63、阳西县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64、阳江市海陵岛经济开发试验区建设局工程质量测试中心65、始兴县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66、国土资源部放射性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广东省矿产应用研究所)67、韶关市曲江区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室68、乳源瑶族自治县天合建设检测有限责任公司69、仁化县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检测室70、南雄市建筑建筑质量检测中心71、新丰县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测站72、韶关市广厦工程检测有限公司73、韶关地质工程勘察院(原名为广东省地质勘查局七0六地质大队实验室)74、揭阳市工程质量检验测试中心75、揭阳市榕城区工程质量监督站76、揭东县工程质量监督站77、揭西县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78、普宁市建筑材料试验室79、广宁县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80、怀集县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81、封开县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试验室82、德庆县建筑材料试验室83、肇庆高新区规划建设局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站84、郁南县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站85、罗定市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站86、汕尾市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站87、汕尾市城区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站88、海丰县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站89、陆丰市工程质量检测站90、潮州市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站91、潮安县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站92、饶平县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站93、清远市清城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测站94、清新县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测站95、佛冈县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站96、英德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测站97、阳山县建筑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检测站98、连州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测站99、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测站100、连南瑶族自治县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测站101、江门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站102、江门市蓬江区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站103、江门市江海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站104、江门市新会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站105、台山市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站106、开平市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站107、恩平市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站广东省建设厅二00九年一月二十日。
广东肇庆地勘报告概述广东肇庆地勘报告为对肇庆地区的地质环境、地下水资源、地震活动等进行系统调查和分析的报告。
通过对地勘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可以为肇庆地区的建设、开发、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意见。
地质环境调查1. 地质背景肇庆地区位于广东省西北部,地处珠江三角洲晏城盆地中部。
地属古第三纪、新第三纪、第四纪沉积层和岩石组成。
在地质历史中,经历了构造和沉积的多次变化,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地质构造和地质体系。
2. 岩石类型经地勘调查,肇庆地区的主要岩石类型包括花岗岩、片麻岩、灰岩、页岩等。
其中,花岗岩是肇庆地区最常见的地质岩石,分布广泛且质量较好,具备一定的经济价值和开发潜力。
3. 地质构造肇庆地区地质构造主要为山地、丘陵和平原。
山地地形主要分布在地区的西南部,山势陡峭,地形复杂;丘陵地形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势相对较平缓;平原地形主要分布在地区的东北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地下水资源调查1. 地下水分布肇庆地区的地下水主要分布在孔隙水层和裂隙水层中。
地下水孔隙水层主要分布在地下100米以内的砂砾岩层和砂层中,裂隙水层主要分布在花岗岩、片麻岩等岩石中。
地下水储量较丰富,水质较好。
2. 地下水开发利用肇庆地区的地下水主要通过井灌溉农田、供应城市居民饮用水和工业用水等。
地下水开发利用对于地区的农业、工业和居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加强地下水的保护和合理利用,避免过度开采和污染。
地震活动调查1. 地震带分布肇庆地区位于华南地震带,地震活动频繁。
据统计,肇庆地区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地震事件,部分地震事件对地区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和影响。
2. 地震活动性评价通过对历史地震事件的分析和地震活动参数的统计,肇庆地区的地震活动性评价为中等级别。
需要注意加强地震预警、抗震设防、应急预案等方面的工作,提高地区的抗震能力。
结论通过对广东肇庆地区的地质环境、地下水资源和地震活动的调查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肇庆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岩石类型丰富,具备一定的经济价值和开发潜力。
广东省地质勘查成果通报(2018年度)广东省自然资源厅二〇一九年一月目录概述 (1)一、地质勘查投入 (2)(一)矿产资源勘查资金投入 (3)(二)基础地质调查资金投入 (5)(三)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资金投入 (6)(四)地质科技与其他资金投入 (7)二、基础地质调查 (7)(一)区域地质调查 (7)(二)区域地球物理调查 (8)(三)区域地球化学调查 (8)(四)区域遥感地质调查 (8)(五)区域海洋地质调查 (8)(六)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 (8)(七)其他 (9)(八)矿产远景调查 (9)三、矿产资源勘查 (9)(一)完成主要实物工作量 (9)(二)新发现矿产地 (10)(三)新增查明矿产资源储量 (10)(四)矿产资源勘查重大成果 (11)四、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 (11)(一)水文地质调查评价 (11)(二)环境地质调查评价 (12)(三)地质灾害调查 (12)(四)地热资源调查评价 (12)五、地质科学研究与技术方法创新 (12)六、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 (13)七、勘查形势简要分析 (13)八、附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附表(按项目申报地汇总统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概述2018年,我省地质勘查系统严格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努力提高地勘工作水平,积极开展绿色勘查试点工作,不断完善地质找矿新机制,扎实推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全省地质勘查工作稳中有进。
⏹矿产勘查取得一定进展⏹基础地质工作程度进一步提高⏹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成效显著⏹地质科技成果不断创新⏹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能力日趋完善一、地质勘查投入2018年全年,广东省地质勘查工作支出资金44827.78万元, 同比增长22.25%。
资金来源:中央财政3780.33万元,占总量的8.43%,同比减少9.78%;地方财政16722.69万元,占总量的37.3%,同比增长125.24% ;社会资金24324.76万元,占总量的54.26% 同比减少2.9%。
图1 地质勘查投入资金结构图(按资金来源)资金投向:矿产勘查10638.69万元,占总量的23.73%,同比减少23.14%;基础性地质调查2280.92万元,占总量的5.08%,同比增长27.78%;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8088.12万元,占总量的18.04%,同比增长73.46%;地质科技及其他23820.05万元,占总量的53.13%,同比增长45.45%。
图2 地质勘查投入资金结构图(按资金投向)(一)矿产资源勘查资金投入我省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共投入资金10638.69万元。
其中,地方财政1489.11万元,占总量的13.99%;社会资金9149.58万元,占总量的86%。
本省实施矿产勘查项目107项次,完成钻探工作量85335.5 米(同比增长33.97%)。
图3 矿产资源勘查投入资金结构图(按资金来源)主要矿种勘查资金和完成钻探工作量分别为:铅锌矿5369.48万元,开展项目27个,钻探62520.4米;金矿1068.92万元,开展项目24个,钻探3334.2米;铜矿2393.65万元,开展项目22个,钻探6463.2米;锡矿90万元,开展项目5个,钻探261.6米;钼矿231.59万元,开展项目5个,钻探1347.5米;铁矿57.39万元,开展项目2个,钻探660米;钨矿384.02万元,开展项目3个,钻探4012.3米。
图4 主要矿种勘查资金投入分布图图5 主要矿种完成钻探工作量分布图(二)基础地质调查资金投入我省基础地质调查工作共投入资金2280.92万元。
其中,中央财政1886.56万元,占总量的82.71%;地方财政379.86万元,占总量的16.65%;社会资金14.5万元,占总量的0.63%。
图6 基础地质调查投入资金结构图(按资金来源)(三)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资金投入我省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共投入资金8088.12万元。
其中,中央财政1679.77万元,占总量的20.76%;地方财政5005.84万元,占总量的61.89%;社会资金1402.51万元,占总量的17.34%。
图7 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投入资金结构图(按资金来源)(四)地质科技与其他资金投入地质科学研究与技术方法创新:我省地质科技工作共投入资金22827.05万元。
其中,中央财政214万元,占总量的0.93%;地方财政8854.88万元,占总量的38.79%;社会资金13758.17万元,占总量的60.27%。
其他(资料信息类)资金投入993万元。
图8 地质科技与其他投入资金结构图(按资金来源)二、基础地质调查2018年,我省共开展基础地质调查项目图幅55幅,共完成钻探4705.3米,坑探470.1米,槽探1294立方米。
(一)区域地质调查2018年本省区域地质调查投入资金450万元,均为中央财政资金。
本年度共实施图幅数3幅,为1:5万区域地质调查项目,完成面积1400平方千米,完成工作量钻探1302.2米。
(二)区域地球物理调查本年度我省境内未开展区域地球物理调查工作。
(三)区域地球化学调查2018年本省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投入资金183万元,均为中央财政资金。
本年度共实施图幅数12幅,为1:25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项目,完成面积3490平方千米。
(四)区域遥感地质调查2018年本省区域遥感地质调查投入资金29.7万元,均为中央财政资金。
1:2.5万卫星遥感地质解译项目,完成面积120111平方千米。
(五)区域海洋地质调查2018年本省区域遥感地质调查投入资金14.5万元,均为社会资金。
1:2.5万区域海洋地质调查项目,完成面积238平方千米。
(六)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2018年本省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投入资金835万元,均为中央财政资金。
本年度共实施图幅数8幅,完成面积3027平方千米,完成工作量钻探2953.1米,坑探470.1米,槽探1194立方米。
(七)其他2018年本省区域1:2.5万城市地质调查投入资金768.72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388.86万元,地方财政投资379.86万元,本年度共实施图幅26幅,完成面积30363平方公里;1:2.5万城市地质投入资金100万元,完成面积171平方公里;1:5万农业地质调查投入资金279.86万元,为地方财政资金,完成面积192平方公里;其他项目投入资金388.86万元,为中央财政资金。
(八)矿产远景调查本年度我省境内未开展矿产远景调查工作。
三、矿产资源勘查2018年我省进一步探索构建地质找矿新机制,积极推进地质找矿工作,部分重要矿产勘查取得新的进展。
(一)完成主要实物工作量实施矿产勘查项目104项次,完成主要实物工作量:钻探8.534万米,同比减少33.99%;坑探0.39万米,同比增加777.27%;槽探2.509万立方米,同比减少58.27%;浅井0万米,同比减少100%。
(二)新发现矿产地本年度新发现矿产地3处,均为小型,详见表2。
(三)新增查明矿产资源储量重要矿种新增一批(333及以上)资源储量,详见表3。
(四)矿产资源勘查重大成果2018年度广东省矿产资源勘查重大成果主要有《广东省丰顺县三坑铅锌多金属矿普查》《广东省廉江市鸡其埇矿区铅锌矿预查》《广东省平远县差干镇神背地段金银多金属矿勘探》《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鸿沟山金锡多金属矿普查》《广东省翁源县红岭钨矿接替资源勘查》等5个项目,详见附件2。
四、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2018年,我省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共实施项目73个,投入资金8088.12万元,完成调查面积232300.4平方千米。
(一)水文地质调查评价2018年度本省共开展水文地质调查评价实施项目19个,投入资金1943.71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974.67万元,地方财政投入375.9万元,社会资本投入593.14万元,完成水文地质调查2793平方千米。
(二)环境地质调查评价2018年度本省共开展环境地质调查评价23项,投入资金3093.0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670.1万元,地方财政投入2422.95万元,完成调查面积189829平方千米。
(三)地质灾害调查2018年度本省共开展各类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项目共30个,投入3011.36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35万元,地方财政投入2206.99万元,社会资本投入769.37万元,完成调查面积39678.4平方千米。
(四)地热资源调查评价2018年度本省共开展地热资源调查评价项目共1个,投入40万元,为社会资金。
五、地质科学研究与技术方法创新2018年,我省地质科学研究与技术方法创新共投入资金22827.05万元。
其中,中央财政214万元,地方财政8854.88万元,社会资金13758.17万元,社会资金开展的主要为地质灾害评估、储量核查等工作。
共完成钻探工作量16714.7米,槽探工作量5573.3立方米。
详见表4。
六、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2018年度我省国土资源档案馆在地质资料信息管理方面共投入993万元。
截至2018年底,馆藏地质资料10262种,全部完成数字化。
地质资料数据集群管理平台、地质资料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得到较好利用,全年完成地质资料汇交223宗,成果地质资料利用54520件次。
我省地质资料的接收、整理、归档、管理、数字化、提供利用等工作已经走上了规范化和信息化的道路。
七、勘查形势简要分析2018年,全省地质勘查工作总体投入较去年有所增长,地方财政投入增幅大,但社会资金今年仍有小幅减少,主要原因在于大环境的影响,一部分原因在于国际矿业市场低迷,社会资金抗风险能力不高,影响了社会资本的跟进力度。
另一方面,受制于各类禁止性区域以及外部矛盾突出,地质工作受到明显制约,一是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越来越严格;二是勘查区群众对经济补偿要求越来越高;三是中央勘查资金政策和财税政策依然不明朗;四是基础地质工作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下一步,我省地质勘查工作要继续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理念,强化全省地质工作和地质勘查行业管理,大力推进绿色勘查,促进地质勘查工作转型升级,不断开拓地质勘查工作新局面。
注:本通报文本数据按项目所在地统计,附表数据按项目申报地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