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公开课
- 格式:ppt
- 大小:1.59 MB
- 文档页数:13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的圈层构造,初步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和划分依据(有关地震波的基本知识、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情况及两个主要的不连续面)。
2.掌握地壳、地核、地幔的基本特征(界线、厚度、物理性状和物质组成等)。
3.了解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读地球内部地震波与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图,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2.运用比较法学习各内部和外部圈层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教学,培养学生“本质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的,而现象总是表现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教育。
●教学重点1.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结构,并能概括出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利用“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初步掌握读图分析技能。
●教学难点1.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与地球内部物质组成的关系。
2.地球的内部圈层。
●教具准备多媒体软件,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地球各内部圈层对比表,地球的外部圈层示意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前边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谈天”是为了“说地”,整个地球不是一个均质体,而是一个由不同物质、不同状态组成的同心圈层结构,每个圈层的成分、密度、温度等各不相同。
以地心为共同球心,地球圈层分为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两大部分。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板书)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师:我们先来看看地球的内部圈层。
(板书)一、地球的内部圈层推进(新知识传授)[教师精讲](知识拓展)师:地球内部究竟是什么样子?钻探是了解地球内部情况的直接手段,最好把地球挖开来看看。
我国地处江苏省东海县茆北村的亚洲第一井也就深5000多米,目前挖出来最深的井为12000m,还不到地球半径的1/500,矿山的采挖就更浅了,目前最深的矿井可达3000m。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其特点。
2. 能够描述地球的圈层结构的组成和分布。
3. 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4. 培养学生对地球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1.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其特点。
2. 地球圈层的组成和分布。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地球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 图表分析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球的圈层结构。
五、教学准备1. 地球的剖面图。
2. 地球内部的岩石和矿物标本。
六、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地球的剖面图,引导学生讨论地球的结构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
Step 2:展示与说明(15分钟)向学生展示地球的圈层结构图,详细说明地球的圈层组成和分布。
帮助学生理解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Step 3:学生合作探究(2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份地球内部的岩石和矿物标本。
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的标本特征,判断它们属于地壳、地幔还是地核。
鼓励学生互相讨论,提出观察和判断的理由,并且将观察结果填入表格。
Step 4:讨论与总结(15分钟)请学生展示他们的观察结果,并就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总结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其特点,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讨论地球圈层结构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Step 5:拓展学习(15分钟)鼓励学生通过查阅书籍或互联网,了解更多关于地球的圈层结构的知识。
并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小论文,包括地球圈层的组成、分布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等内容。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对地球的圈层结构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描述地球圈层的组成和分布。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提问与讨论的方式,培养了学生思考和交流的能力。
然而,本课还可以更进一步,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探究,提高学生对地球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