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春秋华师《学前儿童游戏教育》在线作业
- 格式:doc
- 大小:55.00 KB
- 文档页数:8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学前儿童游戏》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一、填空题1.1989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的标志着当代儿童观的最高水平的国际公约。
2、世界上第一个系统研究了儿童游戏,并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基础的教育家是_______。
3、福禄贝尔在幼儿园里所创建的游戏体系,以及和体系,是学前教育史上的首创。
4、俄国教育家用心理学分析游戏的教育作用,尝试对游戏作出科学的解释。
5、我国第一所官办学前教育机构是1903年在湖北武昌创办的,这标志着我国学前社会教育机构的诞生。
6、我国儿童游戏研究工作的主要代表人物是7、从建国初期到“十年浩劫”之前,在我国幼儿园实际工作中,形成了一套来自前苏联学前教育学的领导游戏的“________”的方法模式。
8、生活预备说也叫预演说或能力练习说、前练习说,代表人物是德国的生活学家和心理学家______,他是第一个在心理学中把游戏作为专家对象来研究的人。
9、弗洛伊德认为,游戏可满足儿童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是受“________”的驱使。
10、游戏的元交际理论的提出者是11、弗洛伊德认为,_____是自我调节本我与超我矛盾的机制,是儿童人格完善的途径。
12、埃里克森认为,游戏是自我的一种积极主动的机能,是生物性因素与_______的协调与整合。
13、认知发展的心理学派的代表人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________。
他认为游戏是________超过了14、皮亚杰认为,游戏的功能:以_______作用改变现实,满足自我的________。
15、前苏联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之一是________,他认为,一个人的发展是在的基础上,逐渐向的转化过程。
16、前苏联的游戏学说,更集中、更典型地反映和体现了社会文化历史学派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的主要观点。
17、游戏的觉醒理论也可称为,它试图解决游戏的18、游戏觉醒理论的核心概念19、在新意刺激——觉醒水平增高的情况下,发生的行为是。
华师《儿童游戏论》在线作业-0005
()是一种对自己能力的体验,这种体验可以增强游戏者的自信心。
A:兴趣性体验
B:自主性体验
C:生理快感
D:胜任感
答案:D
()根据概念的不同发展水平,把概念分成知觉概念、功能性概念和符号性概念三种不同水平的概念。
A:洪斯伯格
B:沃尔夫和布鲁纳
C:利普
D:吉布森
答案:B
()是人的发展的核心内容。
A:个体性
B:能动性
C:主体性
D:主动性
答案:C
皮亚杰认为,游戏是智力(认知)活动的一个方面,是()。
A:顺应超过了同化
B:顺应
C:同化超过了顺应
D:同化
答案:C
“游戏创造最近发展区”属于游戏和发展关系中的()观点。
A:游戏从属于发展
B:游戏领先于发展
C:发展制约着游戏
D:游戏有利于发展
答案:B
“儿童的游戏是人类祖先生活的回忆”,这种观点属于()。
A:剩余精力说
B:复演说
C:松弛说
D:元交际理论
答案:B
德国幼儿教育家()是系统化的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的创始者。
A:维果斯基
B:皮亚杰
C:福禄贝尔
D:弗洛伊德
答案:C
()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最终主题。
A:个体的全面发展
B:人格的全面发展
C:身心健康发展。
东北师范大学学前儿童游戏论17秋在线作业2
一、单选题
1、C
2、D
3、A
4、C
5、C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学前儿童按照一定的计划或目的来组织物体或游戏材料的游戏是:A. 角色游戏
B. 表演游戏
C. 结构游戏
D. 规则游戏
正确答案:C
2. 智力游戏、体育游戏和音乐游戏属于:A. 角色游戏
B. 表演游戏
C. 结构游戏
D. 规则游戏
正确答案:D
3. 游戏的“剩余精力说”的代表人物是:A. 席勒和斯宾塞
B. 拉察鲁斯和斯宾塞
C. 席勒和帕特里克
D. 拉察鲁斯和帕特里克
正确答案:A
4. 儿童能够分辨现实中的我与游戏中扮演的角色,这说明儿童具有了:A. 角色行为
B. 角色扮演
C. 角色意识
D. 以物代物
正确答案:C
5. 在19世纪生理学和教育学的基础上,尝试建立儿童游戏的理论的教育家是:A. 福禄培尔
B. 皮亚杰
C. 乌申斯基
D. 欧文
正确答案:C
6. 玩具娃娃、玩具动物、交通玩具、医院玩具等属于:A. 形象玩具
B. 智力玩具
C. 结构造型玩具
D. 音乐玩具
正确答案:A
7. 儿童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地对其施加一定的影响或干预是指:A. 游戏的教育化
B. 游戏指导
C. 教育的游戏化
D. 游戏学习
正确答案:B
8. 积木、积塑、橡皮泥等玩具是:A. 形象玩具
B. 智力玩具
C. 结构造型玩具。
华师《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基础》在线作业
单选题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35 道试题,共70 分。
)
1. 在现代美术教育的历史上,被誉为“儿童绘画之父”的美术教育先驱者()
A. 山本鼎
B. 西泽克
C. 福禄贝尔
D. 里德
-----------------选择:B
2. 幼儿园绘画创作过程的指导中,教师设计系列课题如:“在月亮上荡秋千”、“假如你长了翅膀”、“设计一种没见到过的家用电器”主要是用来激发儿童()。
A. 学习美术技能的动机
B. 掌握知识的动机
C. 想象的动机
D. 观察的动机
-----------------选择:C
3. 艺术起源理论“模仿论”代表人物是
A. 亚里士多德
B. 希勒
C. 斯宾塞
D. 泰勒
-----------------选择:A
4. 儿童绘画心理发展中的图式初期大约在5到7岁左右,这是儿童()思维发展最敏感时期。
A. 形象
B. 抽象
C. 逻辑
D. 空间
-----------------选择:D
5. 发展性原则是指在进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时要处理好()
A. 全体幼儿和个别幼儿的关系
B. 教师和幼儿的关系
C. 全面发展和特殊兴趣的关系
D. 当前需要和长远发展的关系
-----------------选择:D
6. 席勒在《美育书简》中,首先提出了有关艺术起源的( )
A. 游戏说
B. 活动说
C. 巫术说
D. 表现说。
华师《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基础》在线作业
单选题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40 道试题,共80 分。
)
1. 儿童绘画心理发展中的图式初期大约在5到7岁左右,这是儿童()思维发展最敏感时期。
A. 形象
B. 抽象
C. 逻辑
D. 空间
-----------------选择:D
2. 关于学前儿童手工发展阶段的基本形状期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儿童由无目的的动作到呈现出有意图的尝试
B. 手工活动没有明确的目的
C. 只是一种纯粹的玩耍活动,不能正确使用手工工具和材料
D. 会借助辅助工具表现所制作物体的细节、特征
-----------------选择:A
3. 在特定文化中,儿童获得适合于某一性别(男性或女性)价值观、动机和行为的过程,被称为()
A. 性别化
B. 性别角色
C. 性别差异
D. 性别角色标准
-----------------选择:A
4.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点()
A. 整体——系统性
B. 社会制约性
C. 统一性
D. 能动性
-----------------选择:C
5. 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心理结构作为母系统,包括()个子系统。
A. 7
B. 6
C. 5
D. 4
-----------------选择:B
6. 在现代美术教育的历史上,被誉为“儿童绘画之父”的美术教育先驱者()
A. 山本鼎
B. 西泽克
C. 福禄贝尔
D. 里德。
《学前游戏论》在线练习我的成绩在批阅中,考试时间:2018年11月22日 12:36:59 - 12:37:12,已做1次。
[查看考试记录]判断题1、感觉运动游戏是最早出现的游戏形式。
(2 分)2、表情是游戏的外部因素。
(2 分)3、游戏常规是指儿童游戏中所允许的经常性规定。
(2 分)4、游戏是由内部动机所控制的行为。
(2 分)5、游戏动作是游戏活动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
(2 分)6、学前游戏过程中的现场指导有正向的和负向的。
(2 分)7、游戏具有社会性。
(2 分)8、创造性是游戏本质的最基本属性。
(2 分)9、杜威提出生活即游戏。
(2 分)10、游戏就是工具性行为。
(2 分)11、兴趣和能力等是影响儿童游戏的个体因素。
(2 分)12、游戏动作分为探索、象征和嬉戏三种基本类型。
(2 分)13、游戏是在真实的场景中反映周围生活。
(2 分)14、斯宾塞的游戏观点属于生物性本质观。
(2 分)15、兴趣和能力等是影响儿童游戏的个体因素。
(2 分)16、课程是影响游戏的个体因素。
(2 分)17、游戏教育实施只有教学游戏一种形式。
(2 分)18、福禄贝尔将游戏看做是剩余精力的无目的消耗。
(2 分)19、拜敦代克提出游戏成熟说。
(2 分)20、儿童伙伴和电视都是影响学前游戏的社会环境因素。
(2 分)21、游戏动作的探索动作只是对物体之间关系的探索。
(2 分)22、伙伴之间的交际性语言也是游戏中的言语。
(2 分)23、游戏教育实施的基本原则只有教育性原则。
(2 分)24、规则游戏带有“好象”和“假装”的特点。
(2 分)25、游戏玩具要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
(2 分)填空题26、幼儿园教育实施的游戏一般主要分为创造性游戏和___两大类。
(2 分)27、3岁前幼儿常玩的游戏是-----------------。
(2 分)28、有规则游戏有:智力游戏、体育游戏、___等。
(2 分)29、___游戏,又称为象征性游戏,是幼儿期典型的游戏形式。
《学前儿童游戏》作业答案一、名词解释:1、游戏:游戏是在某一固定时空中进行的自发、自愿的活动,它伴有愉悦的情绪并有别于日常生活,是遵从一定游戏规则的有序活动。
2、儿童心理治疗:儿童心理治疗是利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儿童进行行为及问题的矫治,针对儿童情绪问题的一种治疗方法。
3、游戏的教育化:这是针对自然状态下的游戏放任现状而提出的,目的是为了改变重上课、清游戏,突出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实现游戏对教育的服务功能。
4、手段性游戏:由教师组织的游戏,其活动的本体是教育活动,其中有游戏的体验,有游戏般的乐趣,我们可以称之为手段性游戏。
5、手指游戏:是配合儿歌或歌曲的节奏进行的手指表演游戏。
6、嬉戏:是一种游戏动作,指故意做“坏事”或做某种动作来取乐,有幽默、玩笑、逗乐的性质。
7、益智图:拚图类的一种。
是类似于七巧板设计思想的图形板块,由清代童叶庚创制。
其板块切割比七巧板更为复杂,由15块具弧角勾股之形的板块合成一方,散则可以拼排各种文字事物图形。
8、精力过剩说:这种观点认为,任何生物体都有一定的能量来满足其生存的需要,当生存需求满足之后,若还有剩余的能量,那就是多余的精力。
多余的精力累积起来会造成压力,所以必须消耗掉。
游戏这种并不直接有益于生存的活动,就是消耗剩余能量的一种方式。
9、角色扮演:是一种特殊的游戏动作,是幼儿以自身或他物为媒介对他人或他物的动作、行为、态度的模仿,也可以说是一种象征性动作。
10、幼儿园游戏:是在整个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宏观关照下,由教师组织开展的,它已成为整个幼儿园教育方案中的基本活动和重要的组织形式。
11、基本活动:是指对一个人来说最经常、最适宜、也是最必需的活动。
对幼儿来说,游戏就是这样一种活动。
12、预演说:这种观点把儿童游戏看成是未来生活的预先练习。
认为儿童游戏是他将来必须承担的更为成熟的活动的低级形式,游戏内容取决于他将来成人以后的活动内容,儿童自发地将自己投身于这样的活动,目的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