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高考散文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技巧
- 格式:doc
- 大小:51.01 KB
- 文档页数:4
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方法(高分技巧)语文的散文也是高考考试中的一大重点,很多学生在读了通篇之后对于整篇文章写的什么都不怎么题解。
下面我给大家带来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方法,期望大家宠爱!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答题方法及流程1.知识模式(储备)(1)、首句(段)——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铺垫,埋下伏笔。
尾句(段)——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
转承句(段)——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中心句(段)——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点睛句(段)——点明全文中心,统领下文;句子含意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情感句(段)——抒发猛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冲突句(段)——从字面上看自相冲突,但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
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2)、散文主体材料及穿插性材料作用:主体材料可更好地表现主旨;穿插性材料对主体性材料起着补充、丰富、拓展的作用,行文更活泼,曲折有致,丰富或深化主旨。
2、思维模式(1)、位置定位。
句段在文中、段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不同。
材料所在段落的范围。
这些都是答作用题首先要思考的。
(2)、把握句段、材料的基本内容,以此作答,这是前提。
(3)、抓住句段及材料在上下文中的关联作用。
即使题干上没有要求说“具体”作用,在答题中也切不行笼统回答“承上启下”。
(4)、依据不同文本的内容安排,有时还要结合表现手法所起的作用考虑结构作用。
这类手法的作用还有“对比”“衬托”等。
3、答题模式结构上:常见的表现手法1.承上启下:既承接了上文……,又引起了下文……,由……过渡到……(物人,景情,事理),由……转而写到……2.引起下文:为下文写……埋下伏笔,为下文写……张本,为……进行了铺垫,呼应下文……,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3.总结上文:呼应上文……,点明白全文的主旨,并进一步……,卒章显志,表达了……4.线索:贯穿全文的线索,在文中x次消灭,层层递进,逐层深化,把……感情推向内容上:是为了写什么或为了说明什么(主要内容或主题),抒发了……情感,表现手法、用得比较生动的词句及其表达效果(2)、关于引文(引述、穿插性材料)在原文中的作用的答题模式。
高考现代文阅读常见题型及规范答题模•一、散文类型•①记叙散文:以记写人物、事件、景物为主的散文。
(含状物散文)•②抒情性散文:抒发作者主观情感的散文。
•③议论性散文:以发表议论为主的散文。
(哲理性散文)二、阅读方法•1、梳理文脉(整体把握)•找到线索,线索正是把文中各个部分的材料串起来的那根“红线”。
它可以是事件、景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
以写景散文为例,写景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
例如:《荷塘月色》以游踪为线索,《故乡的榕树》以“故乡的榕树”为线索。
所以阅读时,理清文中的事件、景物、人物及线索,才能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
•2、寻找“文眼”•优秀的散文大多有“文眼”。
“文眼”往往是文中最精彩、最耐人寻味的地方,是反映主题思想、创作意图的关键词句。
抓住了“文眼”,就抓住了全文的关键,找准了理解、把握全文的突破口。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文首的“心里颇不宁静”,是揭示全文主旨的“文眼”。
鉴赏散文时,要全力找出“文眼”,以便领会作者为文的缘由与目的。
寻找“文眼”,即把文中叙述、描写基础上的议论抒情句、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首尾照应的句子等找出来加以体悟,因为这些句子往往直接透露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倾向、写作目的。
•3、概括主题•一篇优秀散文,无论是选材谋篇,还是遣词造句,无论是运用修辞,都是为表现主旨服务的。
如果成功地把握散文主旨思考问题,那么我们就不难找出需要的答案来。
但是,散文的主旨并不都是直露的,需要我们体会概括。
•4、分析手法•散文灵活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对表现手法的考查是高考重点之一,主要考查表现手法的运用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抒情手法及其作用等。
•5、品味语言•散文的一大特色就是语言美。
体会品味语句的妙处,不能孤立的看,要联系上下文,联系文章的主旨才能看出语句的丰富内涵,要注意把握形象化语句的抽象含义。
•以上考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词语含义;2.句子含义。
(理解)• 3.布局谋篇;4.归纳内容要点;• 5.作者观点态度。
语文散文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技巧散文是一种运用散文语言进行叙述的文学形式,旨在表达作者的情感、思想和人生体验。
在语文教学中,散文阅读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考查学生对于文本理解和思辨能力。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散文阅读题,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题型及答题技巧。
一、词语理解题词语理解题要求读者根据上下文语境,理解并运用生词和词组。
在回答此类题型时,学生应注意以下几点:1. 理解上下文:学生需要结合句子前后的语境,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整体意思,这样才能确保对词语的理解准确无误。
2. 掌握常用词义:学生应熟悉常见的词义,如词语的基本义项、引申义和比喻义等,以便对难词进行准确的理解。
3. 使用词表和上下文线索:在解读生词时,可以参考词表和上下文提供的线索,尽量推测生词的意思。
二、意义理解题意义理解题考察学生对文章的细节和大意的把握能力,要求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情感和主题。
解答此类题目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注意文章的中心思想:通过把握文章的大体内容和脉络,找出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2.理解段落的观点:每个段落通常都有一个主题句,该句明确表达出段落的核心观点,通过理解主题句,可以对段落的意义进行准确理解。
3.运用上下文分析:通过上下文提供的线索,包括前后句之间的因果关系、转折关系、并列关系等,来推断出生词或短语的意思。
三、段意理解题段意理解题要求学生理解并概括段落的基本内容。
在回答此类题型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注重段落的主题句:主题句是段落的核心句,通过理解主题句可以快速把握段落的重点。
2.分析段落的逻辑关系:段落中的句子和句子之间通常存在着明确的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并列关系、对比关系等。
通过分析这些关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段落的含义。
3.全面了解段落信息:学生在回答问题之前应通读整个段落,以便对段落的全貌有一个清晰的把握。
四、主旨概括题主旨概括题要求学生根据全文的内容和结构,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题。
在回答这类题目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整体把握文章:通读全文,理解文章的主题与脉络,明确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语文散文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技巧阅读是我们学习语文的重要环节之一,而散文阅读更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它能够培养我们的语感、修炼我们的情操。
在散文阅读中,不同的题型对我们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散文阅读题型,并提供一些解题技巧。
一、主旨大意题主旨大意题是考查我们对整篇散文的把握和概括能力。
要正确回答这类题型,我们首先要综合把握全文的中心思想和主题,并能准确地将其表达出来。
具体的解题方法有以下几点:1.整体把握:通读全文,理解文章的脉络,找出主题句或者主旨句,帮助我们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2.注意段落:每个段落都有自己的中心思想,我们需要理解每个段落的重点,从而把握整篇文章的主旨。
3.主题归纳:将每个段落的中心思想进行归纳总结,然后再整合成整篇文章的主题,即可准确回答主旨大意题。
二、细节理解题细节理解题是考查我们对散文细节的把握和分析能力。
要正确回答这类题型,我们需要仔细阅读文章,理解文章所传达的信息,并能够准确找出相关的细节。
具体的解题方法有以下几点:1.仔细阅读:通读全文,关注每个细节的描述,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标记关键词:在阅读过程中,将文章中的关键词进行标记,方便我们回答问题时快速定位。
3.沉淀细节:抓住文章中的关键细节,并进行分类和归纳,帮助我们准确回答细节理解题。
三、观点态度题观点态度题是考查我们对文章观点和态度的理解能力。
要正确回答这类题型,我们需要透彻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并能够从文章中找出相关的依据。
具体的解题方法有以下几点:1.把握关键词:注意文章中的关键词和表述,理解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2.寻找依据:在文章中寻找作者观点和态度的表现,包括使用的修辞手法、具体事例等。
3.理性判断:根据文章的整体语境和逻辑关系,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进行分析和判断。
四、比喻和象征题比喻和象征题是考查我们对比喻和象征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要正确回答这类题型,我们需要仔细理解比喻和象征的含义,并能够从文章中找出相关的例子。
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题型一:“词语或句子的含意是什么?或有什么意蕴?解题方法:考查词句含意的往往是:1、生动、形象、含蓄的句子;2、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3、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
解题时要先从词句的表层含意理解,再联系前后文,看看段意,就可以得出答案。
A.“我”B.C.(1(2)(3)②收缩全文(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题型四:鉴赏艺术手法类。
题型表述方式通常为:1.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技巧等)?2.作者是如何写“……”?3.“……”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妙处)?4.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的艺术手法和作用或表达效果。
5.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
答题模式:手法+分析+艺术效果(注意叠词:)+表达感情方法:1、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1)叙述方式顺叙:按照时间或空间顺序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从结尾或情节中的某一段写起,造成悬念,引人人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可起到补充、丰富、深化原叙述的作用。
(2)抒情手段: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借物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事抒情:即事抒怀;借古讽今:怀古伤今。
(含蓄委婉)(3)描写方法(特点)A、结合2345描绘类——比喻、夸张、比拟、借代比喻:借助相似点以彼物比此物,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
夸张:夸大、缩小或超前;使感情更强烈,增强文字感染力;创设氛围,引人入胜;揭示本质,给人启示。
拟人(比拟):物被赋予人的神情、动作、感情,富有情趣,充满生机。
借代:借助于某种关系以彼物此代物,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趣味性。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技巧及套路【一】行文思路(或结构)1、常见题型①文章以什么为线索?请你进一步地理解文章思路。
②本文主要分几个画面来写,这些画面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③请概括文章写了哪些方面?或概括特点?④为什么从这里写起;先写这个后写那个,为什么?为什么作者在文章开头写某某内容?2、解题思路:答题程序应该是分析层次结构,把握段落大意,然后准确切分文章层次并概括层意,最后把层意按照先后顺序组合起来。
一般从结构、内容(表现形象,思想情感、主题思想)与艺术手法三个方面回答。
3、答题格式: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附】记叙文(散文)的文章结构特点:①时间上组织材料;②从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等;③以什么(物件、观察点)为中心; ④以情感或认识过程来组织材料;⑤由实到虚,层层层深入。
同时要适时的结合中心回答。
【二】行文表达作用1、常见题型:①局部某句话、某处叙述句(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或者这样写对全文结构安排有什么作用?文中某段文字不要行不行?为什么?②某一引文(诗句或典故等)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③某一处环境描写的作用或文中描述了某某景色,请加以简要概括,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解题思路:主要从内容和结构上解答分析。
3、答题格式:某段或语句:写了……内容(概括这句话或者段落的大致意思),运用……手法,起到了……作用或表达效果(联系中心)引文的作用: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结构上起到了……作用景物描写:这一景物描写了……自然环境,渲染了的……气氛;烘托人物的……心境或性格;暗示……社会环境;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技巧及套路【附】引文作用常使用的术语(1)开头:①总领全文;②引出下文的……情节或引出话题;③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④开篇点题,营造……的气氛,奠定……的感情基调;④制造悬念或埋下伏笔,吸引读者。
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散文的主要特点1、形散而神不散。
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二、阅读技巧——提高散文阅读题答题准确率的前提1.树立主题意识2.树立整体意识3.树立思路意识以写人为主的散文,要先把握写了什么人,做了什么事,这些事有什么共同点和意义。
以记事为主的散文在阅读中要先搞清是什么人,做了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这件事情蕴含的深层意义是什么。
写景状物的散文,在阅读中要理清作者借了什么景或物,抒了什么情,这个情是怎么抒发出来4.树立问题意识带着问题去读书能大大提高阅读的实效性。
高考中的散文阅读是为了回答问题的,而绝非平时的含英咀华。
树立问题意识就是为了提高阅读的针对性,在最短的时间内捕获最有用的信息。
问题意识分两个层面:第一,初读文章时,要时刻想着这些问题: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线索结构是什么?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争取在短时间内总体把握文章。
第二,再读文章时,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设问,心系这些问题,迅速阅读文本,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争取在短时间内寻找到有效的答题区域。
5、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第一,注意文章的标题、副标题。
绝大多数文章的标题及副标题起到了概括文章主旨、表达作者观点的作用。
第二,注意注释。
有时对理解文章、解答问题却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三,关注文中的显性指代语,思考它们的指代内容。
在文章中为了简洁往往用指代语。
例如:这样、那样、这些、那些、既然这样、总之、它们、此、因此、因为这些、其、其实等等。
第四,利用中心句以及标志性的词语来提高考场阅读的速度。
第五,确定区域,圈点勾画。
平时练习要养成圈点勾画、多做记号的习惯。
阅读时反复琢磨题干,圈画与之相关的内容,答题时就不需要再从头至尾搜寻,可节省不少宝贵时间。
三、审题技巧——提高散文阅读题答题准确率的基础1.树立“赋分”意识2.树立“提示”意识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题干的设置,为了让考生能写出正确答题,常常煞费苦心,在题干中安排提示性的语言,指导考生准确答题。
高考散文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技巧1、常见题型1)文章的主线思路是什么?请你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
或者除了以某个主题为思路安排的文章结构外,本文还有另一个隐喻性的表达结构,请写出体现这一线索的思路。
2)本文主要分几个画面来写,这些画面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3)请概括文章写了哪些方面?或概括文章的特点?4)为什么从这里开始写?为什么先写这个后写那个?为什么作者在文章开头写某个内容?2、解题思路: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把握段落大意,然后准确切分文章层次并概括层意,最后按照先后顺序组合层意。
一般从结构、内容(表现形象、思想情感、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三个方面回答。
3、答题格式: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附:记叙文(散文)的文章结构特点:1)时间上组织材料;2)从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3)以什么(物件、观察点)为中心;4)以情感或认识过程来组织材料;5)由实到虚,层层深入。
同时要适时结合中心回答。
二】行文表达作用1、常见题型:1)局部某句话、某处叙述句(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或者这样写对全文结构安排有什么作用?文中某段文字不要行不行?为什么?2)某一引文(诗句或典故等)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某一处环境描写的作用或文中描述了某某景色,请加以简要概括,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解题思路:主要从内容和结构上解答分析。
3、答题格式:某段或语句:写了……内容(概括这句话或者段落的大致意思),运用……手法,起到了……作用或表达效果(联系中心)。
引文的作用: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结构上起到了……作用。
景物描写:这一景物描写了……自然环境,渲染了……气氛;烘托人物的……心境或性格;暗示……社会环境;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附:引文作用常使用的术语1)开头:①总领全文;②引出下文的……情节或引出话题;③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④开篇点题,营造……的气氛,奠定……的感情基调;⑤制造悬念或埋下伏笔,吸引读者。
高考散文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技巧(好)明确概念:散文是一种文体,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
理解特点:散文形散,取材自由,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表达方式不拘一格。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主要表达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
命题趋势上,多数作品涉及到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冲突,反映了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眷恋,对现代化的反思与批判。
理清文章思路:文章的思路是通盘考虑、妥当安排和周密布置的思维过程。
阅读文章就是尽可能沿着作者思维的轨迹再走一遍,达到更深刻、更有条理地把握文章谋篇布局的目的。
一般思路是:缘起—描述(对象)—XXX—感悟。
把握文中关键语句,找出“文眼”:关键语句总是有表征可循的,包括能揭示文章题意、主旨的语句,能概括段意的语句,直接或间接抒情的句子,发表议论的语句,领起后文或收束前文的语句,前后呼应、承上启下的语句等。
文中最能显示作者写作意图的词语或句子叫“文眼”,是文章的精神凝聚点,能点出文眼就是读懂文章的一个标志。
找出文眼的主要方法有:找出文中的总结句,就容易点出文眼了。
如XXX在《故都的秋》中写道:“秋天的故都,有一种深沉的哀愁,有一种凄凉的美感,有一种独特的情趣,使人不能不为之动容。
”这句话就是文章的“文眼”。
清”“静”“悲凉”是北平秋天的总体感受,也是本文的基调和底色。
这种感受贯穿全文,让读者感受到秋天的独特氛围。
在阅读文章时,要找出中心段,这通常是文眼所在的地方。
如果没有中心段,就要按照文章的行文顺序和思维规律逐段概括要点并进行整合。
例如《胡同文化》。
作者的感情总是会在文中凝聚在一点,这一点就是文眼。
例如XXX的《荷塘月色》,作者的淡淡喜悦从篇首的“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一句中透露出来,然后在全文中逐渐展开。
阅读鉴赏散文时,需要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并概括中心意思,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鉴赏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高考散文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技巧一、明确概念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理解特点形散: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等。
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主,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命题趋势上,多数作品涉及到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冲突,体现了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眷恋,对现代化的反思与批判,尤其是探讨农耕文化、乡村文化对现代人类的拯救问题。
三、理清文章思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一般到具体的过程。
根据写作意图和表现主旨的要求,如何选择组织材料,如何使写进文章的材料条理化、有序化、整体化,这都要通盘的考虑、妥当的安排和周密的布置,这一思维的过程就表现为文章的思路。
阅读文章,实际上就是尽可能沿着作者思维的轨迹再走一遍,从而达到更深刻、更有条理地把握文章谋篇布局的目的。
一般思路是:缘起—描述(对象)—联想—感悟。
四、把握文中关键语句,找出“文眼”一般说来,一篇文章中的关键语句总是有表征可循的。
从内容上看,要抓住能揭示文章题意、主旨的语句,抓住每一个段落中那些能概括段意的语句。
从表达方式上看,要注意文章中那些直接抒情或间接抒情的句子,注意那些发表议论的语句。
从结构上看,要注意领起后文或收束前文的语句,前后呼应,承上启下的语句,有重要指示代词的语句,位于全文或全段开头、结尾处的语句等。
从修辞上看,要注意那些运用了比喻、反问、排比、象征等手法的语句以及语意比较含蓄的语句等等。
文章中最能显示作者写作意图的词语或句子叫“文眼”。
“文眼”是窥看主题思想的窗口、理清全文脉络的筋节、掌握文章各部分相互联系的关键。
高考散文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技巧
一、行文思路类
【一】行文思路(或结构)
1、常见题型
①文章以什么为线索?请你进一步地理解文章思路。
或除了以×××为思路安排的文章结构外,本文主要分几个画面来写,这些画面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
②请概括文章写了哪些方面?(或概括特点)
2、解题思路:答题程序应该是分析层次结构,把握段落大意,然后准确切分文章层次并概括层意,最后把层意按照先后顺序组合起来。
3、答题格式: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二】行文表达作用
1、常见题型:
①某句话(某处叙述句(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或者这样写对全文结构安排有什
么作用?
②某一引文(诗句或典故等)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③某一处环境描写的作用或文中描述了某某景色,请加以简要概括,并说说这样写有
什么作用
2、解题思路:主要从内容和结构上解答分析。
3、答题格式:
某段或语句:运用……手法,描写了……内容(概括这句话或者段落的大致意思),结构上起到了……作用或表达效果(联系中心)
引文的作用: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结构上起到了……作用
景物描写:这一景物描写了……自然环境,渲染了的……气氛;烘托人物的……心境或性格;暗示……社会环境;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附:引文作用常使用的术语
(1)开头:①总领全文;②引出下文的……情节或引出话题;③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④开篇点题,营造……的气氛,奠定……的感情基调;④制造悬念或埋下伏笔,吸引读者。
(2)中间:①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②前后呼应;③为下文……的情节做铺垫、引起下文的…内容;④照应上文的…内容、转换话题。
⑤或衬托作用(在行文中为了彰显叙述主体而谈到其他事物,其他事物具有衬托作用);或渲染烘托某种氛围(描写环境为人物的出场营造氛围)
(3)结尾:①升华感情;②点明中心,深化主题;③总结上文;④卒章显志,点明主题;或含蓄的表明主旨(往往借助象征性的景物描写)⑤呼应开头,使文章结
构完整;⑥言已尽而意无穷,使文章委婉含蓄。
(4)其他传说故事:增强文章的传奇性、风物的神秘性;丰富文章内容;引起读者兴趣;含蓄地引出、表明……观点。
某一事件:引出下文的议论或抒情,在结构上往往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内容上具有深化或启迪作用,史实: 反思历史,以古证今或借古讽今。
具有例证的作用。
诗句:增强文章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丰富文章内容;引起读者兴趣;含蓄地引出、表明观点:名言:表明……观点,具有论证观点、阐明事理的作用,增强文章说服力;丰富文章内容;
二、词语或句子含义理解
1、常见题型:
①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加点词语能否删除,为什么?
②根据文章解释或分析某句话的含义。
或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③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结构类)
2、答题格式: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双关意;
词语含义分析题:这个词语表达了……内容,这么表达有……作用
(词语本身的准确性、生动性,联系段落中心或文章中心回答)
1、常见题型:
①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联系全文,
②指出某物象的含义和它在结构上的作用。
某物象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答题格式:
人物形象分析:他是……的人(概述,总说),从他的……言行中(文中语句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描写)看出他……的性格(分说),
物象分析:起到了线索作用;寄托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升华了主旨
附:物象在散文中的作用
⑴对文章结构具体的思考角度:结构开头结尾的策划;详略主次的安排;行文线索的贯穿;过渡照应勾连;伏笔悬念的设置。
⑵内容上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思考角度:A勾连上下文的线索作用;B对内容的充实作用;C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D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人称类
1、常见题型: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2、答题格式: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自由的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便于对话,便于抒情,加强感染力,有呼告的效果,用于外物有拟人化的效果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的展现丰富的生活,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五、归纳内容要点
1、常见题型:
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并具体分析文章是怎样逐层表现主旨的,文章表现了什么感情?请从作品的内容和写法两方面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的?
2、答题格式:
内容概括:一划分本文或段的层次,二提取要点词语,三整合答案。
主旨概况:本文通过记叙(描写)……,表现了……,表达了……,揭示了……主题。
六、技巧分析类
1、常见题型:
①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表现手法)
②运用了什么语言技法,表达了什么内容,起了什么作用。
或: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
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修辞手法)
③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
不好?为什么?
④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谋篇布局)
2、解题思路: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
3、答题格式:
这个语句或段落用了……的方法,写出了……,在文中起到了……的表达效果
或:运用了什么手法+某手法(技巧)运用得怎么样(一定要回归原文,结合原文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某手法(技巧)运用好在哪些方面
七、标题
1、常见题型:为什么取这个标题
2、解题思路:有的散文的文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同时,它对行文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贯串文章始终的线索。
问“标题”,答“结构”。
首先要联系情节,比如情节的开展就是围绕标题中的某某词进行的;再次要联系中心,说它体现了中心等
3、答题格式:一是具体的意思(文中具体的XX )二是与行文关系,三是与主题相关的意思。
附:散文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1、点明写作对象的特点和多层含义
2、表达作者主观的感情和态度
3、揭示文章的主旨或哲理
4、全文线索
以句子为标题的,常常就是主旨的表达或哲理的启示。
4、成为文章的线索和结构思路,从构思看,写景状物的散文如果以写作对象为标题,这个写作对象常常就成为了文章的线索,并能够设定全文的结构思路。
八、探究题
解体要求探究性试题是具有一定开放性和独立思考性的试题,要求说出“你的理解”、“你的看法”而在文中找不到现成答案的试题。
1、唯一型(有观点)是表面上问题有两种或三种观点,但是只有一种观点是正确的,考生们只能选择这一观点来作答。
2、选一型(有观点)是问题有两种或三种观点,而且每种观点都独自成立的命题,考生们可以任意选择其中一种观点来作答。
3、融合型(有观点)是问题有两种或三种观点,但是每种观点都不能偏废,考生们只能融合这些观点来作答。
4、自创型(有观点)是问题没有直接给出观点,要考生自己思考并形成观点作答。
三、答题格式
面对探究题时,可以先判断它属于哪一类型,然后确立观点,观点必须明确,态度必须鲜明,观点的表述多用判断语气的句子,比如“我认为……”“我觉得……”“我赞成……”等。
分析过程归纳为四种类型:
1、观点+文本这种标志性语句是“联系文本(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等。
要筛选和运用好文本相关内容,注意摘录或者化用文本的相关字词句,整合成话,扣紧观点进行分析。
2、观点+事例这种探究题的标志性语句是“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你是否同同意这一观点,请举例说明”等,分析过程要注意事例的叙述简洁,分析到位,材料与观点要相互融合。
3、观点+理论答题中的理论常见的有生活理论、文艺理论、写作理论等,这种分析过程要注意理论精辟概括,理论与观点相互印证。
4、文本+现实+观点标志性语句是“联系文本(文章内容)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理由)”等。
要筛选和运用好文本相关内容,还要结合现实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