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干燥的工艺过程(优.选)
- 格式:doc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2
木材加工中的干燥工艺和控制木材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建筑材料,在建筑、家具、造船、交通运输等各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然而,在木材应用过程中,木材的干燥工艺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因为木材打湿后会引起木材的各种缺陷,如开裂、变形等。
本文将重点介绍木材加工中的干燥工艺和控制。
一、木材的干燥方式目前,常见的木材干燥方式主要有两种:自然干燥和人工干燥。
自然干燥是指将木材堆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通过自然风吹晒使木材逐渐失去水分;而人工干燥则是通过专业干燥设备,对木材进行一定程度的加热和蒸发处理,从而使木材快速失去水分,以达到干燥的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人工干燥方式更为常用,因为自然干燥比较耗时,且不易控制干燥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容易导致木材质量不稳定。
二、木材干燥过程中的关键控制因素在进行人工干燥的过程中,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控制因素。
1.温度控制温度是木材干燥过程中的关键控制因素之一。
一般情况下,温度过低会造成干燥效率低下,时间过长影响生产效益;而温度过高则会导致木材变形、开裂等缺陷。
因此,在干燥过程中,需要掌握一个适宜的温度范围,使得木材能够快速干燥,同时又不会造成质量缺陷。
2.湿度控制湿度是影响人工干燥效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湿度过高会导致干燥不充分,木材质量下降;而湿度过低则会造成木材干燥过快,造成开裂等缺陷。
因此,在进行干燥过程中,需要控制干燥环境的湿度,确保在适宜的范围内。
3.压力控制在人工干燥过程中,还需要控制干燥设备的压力,以确保木材在干燥过程中不被压坏或变形。
同时,压力还可以调整干燥设备内空气的流动速度和方向,从而加快木材表面水分的蒸发速度,提高干燥效率。
4.干燥时间控制干燥时间是指木材从进入干燥设备开始,到完成干燥的时间长度。
干燥时间的控制需要结合温度、湿度、压力等因素进行考虑,以保证木材干燥的充分程度,并避免过度干燥导致木材的质量下降。
三、常见的木材干燥设备现代化的木材加工工厂中,一般采用以下几种常见的人工干燥设备。
干燥技术的运用比较广,对于木材加工企业也是需要干燥技术的存在的,在木材干燥企业也发挥着很大的作用,现在又出现了一种新型的运用于木材企业的干燥工艺,就是一种新型的呼吸式单板干燥工艺,它具体什么样子的,它的原理又是什么吗,通过下面的内容一起了解一下。
新鲜木材含有大量的水分,在特定环境下水分会不断蒸发。
水分的自然蒸发会导致木材出现干缩、开裂、弯曲变形、霉变等缺陷,严重影响木材制品的品质,因此木材在制成各类木制品之前必须进行强制(受控制)干燥处理。
正确的干燥处理可以克服上述木材缺陷,提高木材的力学强度,改善木材的加工性能。
它是合理利用木材,使木材增值的重要技术措施,也是木制品生产不可缺少的首要工序。
一种新型的呼吸式单板热压干燥工艺:木材干燥是木业生产加工中举足轻重的重要环节之一,而单板干燥在胶合板、实木复合地板基材、集装箱地板、人造木(又称科技木)等生产过程中同样是很关键的工序。
目前大部分企业采用网带干燥机、辊筒干燥机或者人工晒干的方法进行单板干燥,前两者干燥成本高,费电、费热能,单板易开裂、破损;后者需要大量的场地及人员,而且对干燥后单板的含水率无法得到控制和保障。
木材干燥就是要排除木材中的水分。
在一般情况下,木材内部的含水率高于外部的含水率,木材加热时,木材外部的温度高于内部温度,含水率梯度迫使水分由内部向外部移动,而温度梯度迫使水分由外部向内部移动,这二个方向相反的水分移动互相对抗,致使离木材表层不远的地方呈现了一个水分移动缓慢区,从而对干燥过程产生阻力。
在保证干燥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干燥速度是干燥的基本原则,传统的干燥方法只有靠提高干燥温度来解决干燥速度,现在一种新型的热压干燥工艺解决了这一难题。
我们用经过特殊加工的热压板,以接触传导的方式,直接加热木材单板。
由于加热板供热温度高,与被干木材接触紧密,传热量大,木材内部水分移动缓慢区迅速被冲破,温度很快就达到高温,蒸汽压力瞬间提高,促进了木材内部水分向外部的移动。
影响木材干燥速度之因子分析前言木材干燥时,其中所含水分(自由水,约束水,水蒸气)是利用不同的机构(me-chanism),经由不同的流通管道,自中心移至表面而蒸发。
在移动过程中,水分可能随木材中的实际状况自某一形式转换为另一形式(图2.8.)。
一般生材在常温下其约束水约占其全干重的30%,余者除极微量的水蒸气外,均为自由水。
以大叶桃花心木(Swietenia macrophylla)为例,其原始含水率约60%左右:故可粗估一半为约束水,一半为自由水。
若为台湾杉(Talwanla cryptomerioides),因其原始含水率高达150%以上,故其自由水亦增为约束水的4倍以上。
约束水的含量永远是一常数(30%左右)。
水分移动的速率完全受制于下列因素。
物理因素温度、相对湿度、和空气循环等物理因素对木材水分移动的影响乃一深奥而复杂的学科,本文仅简要叙述其基本原理。
(1)温度热(heat)是木材水分蒸发时必须获得运动能量(kinetic energy)的根源,同时水分蒸发的快慢全赖单位时间内热能的供应情形以及加热媒体(空气)吸收水分的能力而定。
干燥是由木材表面逐渐向内层进行,假如温度一定,则蒸发率会随木材水分的减少以及空气中蒸气压力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所以,欲保持稳定的蒸发率,必须能使木材水分获得附加热能(additional energy),或者降低干燥窑内的蒸气压力。
此可藉提高温度(更多的热能)或降低相对湿度(较低的蒸气压力)以达成。
故欲使温度在50℃(122下)时之蒸发率等于70℃(158oF)之蒸发率,则必须尽量降低相对湿度;藉增加干燥空气的水分亲和力(moisture affinity)来补偿热能的减少。
但如此处理可能会形成剧烈的水分梯度,使木材发生干裂而招致“贬质”(degrade)。
另一方面,提高温度可加速水分的移动,虽需维持较高的湿度以防干裂,但不致过份影响干燥速率。
谈到温度,有一事应牢记于心,即在干燥过程中窑内之干球温度必高于木材温度。
木材干燥工艺流程
木材干燥是指将原生态状态下的木材中的水分含量降低到一定的水平,以提高木材的质量和使用价值。
木材干燥工艺流程是木材加工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着木材的质量和稳定性。
下面将介绍木材干燥的工艺流程。
首先,木材干燥的第一步是预处理。
在进行正式的木材干燥之前,需要对原始木材进行预处理,包括去皮、锯切和修整等工序。
这些工序可以使木材表面更加平整,有利于干燥过程中的热量和湿气的均匀传递。
接着,是干燥设备的选择和安装。
根据木材的种类和规格,选择合适的干燥设备,如烘干窑、热风炉等。
同时,要对干燥设备进行正确的安装和调试,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干燥效果。
然后,是干燥工艺的控制。
在进行木材干燥时,需要严格控制干燥的温度、湿度和通风速度等参数,以确保木材在干燥过程中受热均匀,水分蒸发速度适中,避免出现开裂和变形等问题。
接下来,是干燥过程中的监测和调整。
在木材干燥过程中,需
要不断监测木材的含水率和温度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干燥参数,以保证干燥效果和木材的质量。
最后,是干燥后的处理和储存。
在木材干燥完成后,需要对木材进行冷却处理,使木材温度逐渐降低,然后进行包装和储存,以防止木材再次吸湿和变形。
总之,木材干燥工艺流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原始木材的种类、湿度、温度和干燥设备的选择和控制等因素。
只有严格按照正确的工艺流程进行操作,才能保证木材干燥的效果和木材的质量。
木材烘干工艺(椴木)
一、升温预热阶段:点火后;逐台启动窑内循环风机,向窑内供热;
温度、湿度应缓慢上升,温度上升应控制在3—6℃每小时左右,窑内风机每2小时变换一次风向变换时先总停3分钟让风机停稳后;
再重新启动,风向转换后;窑内温湿度会因风向变换相差2—8º,当温度升至40º以上时,温湿度相差应保持在4º以内,如有超出可打开喷蒸,向窑内喷蒸汽进行调节,当温度升至55º湿度相差小于2º即进入闷窑阶段。
二、闷窑:木材在烘干前期会产生表面张应力,容易出现表裂、炸
头、现象,闷窑处理就是在窑干过程中消除表面张应力(2—3.5cm 厚椴木板)温度保持55º左右温湿度相差不小于2º;维持20—30小时;风机每2小时变换一次。
三、排湿:排湿是利用窑内的高温循环风机的运转方向进行排湿,
当闷窑处理完成后;即可进行手动排湿处理具体操作如下:根据窑内风机的风向拉开相对应得排湿手柄进行排湿,排湿时间约为每2小时排湿5分钟,风机换向后;同时打开对应的另一排湿手柄,干燥排湿中间应适当进行少量喷蒸的闷窑处理,以消除木材内应力,具体时间如下(2—3.5cm厚椴木)排湿开始后48小时喷蒸4小时;
闷窑4小时,间隔72小时喷蒸4小时,闷窑4小时。
四、后期处理:排湿8天后可对木材取样检查,检查合格停止对窑
内供热,保温8小时后打开窑门让温度慢慢下降,当将至40º以下时即可出窑。
山东临朐巨能烘干设备有限公司。
木材干燥工艺流程木材干燥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工艺流程将新鲜伐木材料中的水分蒸发或者挥发出去,使其达到一定的干燥程度,以适用于不同的加工和使用需求。
下面将介绍一个常见的木材干燥工艺流程。
首先,木材的初步处理是将木材进行分级和裁剪。
根据木材的质量、种类和尺寸进行分类,然后进行裁剪,将木材锯成所需的长度和宽度。
接下来是预处理阶段,主要是在木材表面涂抹防腐剂,以防止木材的腐朽和虫蛀。
这一步骤对于保护木材的质量和延长使用寿命非常重要。
第三步是木材的干燥处理。
常见的木材干燥方法有自然干燥和人工干燥两种。
自然干燥是将木材堆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利用自然的风和太阳光进行干燥。
自然干燥的时间较长,需要数月甚至几年才能完全干燥。
而人工干燥则是利用专业的木材干燥设备,如干燥窑或干燥室对木材进行干燥。
首先将木材放入干燥室或干燥窑内,然后使用热风或者蒸汽进行加热。
加热后的空气中含有较低的水分,通过对流和对流加热实现对木材的干燥。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干燥时间短,效率高,干燥质量比较稳定,适用于大批量的木材干燥。
在干燥过程中,需要控制干燥设备中的温度和湿度,以保证木材在干燥过程中不发生开裂、变形等问题。
同时,还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干燥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最后,是对木材进行冷却和贮存。
在干燥后的木材需要冷却一段时间,使其温度和湿度逐渐回落到环境水平。
然后将木材进行包装和贮存,以防止再次吸湿和受到污染。
总结起来,木材干燥工艺流程包括初步处理、预处理、干燥处理、冷却和贮存等多个环节。
通过这些工艺的处理,能够使木材达到一定的干燥程度,提高木材的强度和稳定性,使其能够更好地适用于不同的加工和使用需求。
木材烘干工艺流程
《木材烘干工艺流程》
木材烘干工艺是木材加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通过烘干,可以使木材中的水分得以蒸发,从而提高木材的质量和稳定性,同时也有利于防止木材腐烂和变形。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木材烘干的工艺流程。
首先,木材烘干的第一步是去除木材中的大部分水分。
一般而言,木材从原始状态到达最终干燥状态需要经历四个阶段,也就是初干、定型、平衡和稳定。
在初干阶段,木材中的自由水分会被热气蒸发出去。
这个阶段需要比较高的热量和较大的风量,以迅速蒸发大量的水分。
接着是定型阶段,此时木材内部的水分开始缓慢地蒸发,木材的温度和湿度要保持一定的平衡状态。
在平衡阶段,木材内外的温湿度逐渐趋于平衡,木材的湿度降到15-18%之间。
最后是
稳定阶段,木材中的水分基本上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在实际的工艺流程中,木材烘干的过程需要依靠专业的烘干设备,如烘干窑或烘干机。
这些设备能够提供适当的温湿度环境,并通过控制湿度、温度和通风等参数,使木材的烘干过程更加精确和高效。
除此之外,还需要对木材的种类、尺寸和湿度进行合理的分类和管理,以保证不同木材的烘干效果和质量。
总的来说,木材烘干工艺流程虽然看似简单,但其中的技术和设备要求却十分复杂,需要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进行操作。
只有通过科学严谨的工艺流程和合理的管理,才能保证木材的烘干质量和效果。
第五章木材室干工艺5.1 干燥前的准备在干燥锯材之前,首先要对干燥室进行检验和开动前的检查,以保证干燥过程的正常进行。
否则,在干燥过程中,加热、通风、换气等机械设备会出现故障。
检查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5.1.1 干燥室壳体的检查5.1.2 动力系统的检查5.1.3 热力系统的检查5.1.4 测试仪表系统的检查5.2 锯材的堆积5.2.1 堆积的形式木材在进行干燥以前,必须先将木材堆积成符合一定工艺要求的材堆。
材堆堆积质量的好坏对干燥质量有非常大的影响,材堆的规格和形式,主要决定于干燥室的结构和特性。
一般干燥室都采用水平纵向堆积,根据气流循环速度的不同,其堆积方式有三种。
干燥室堆积法①板材之间不留空隙的密集排列(气流速度大);②板材之间留有空隙(速度小于1m/s);③在材堆中央部分留出较大的空隙(中央气道),适用于弱强制循环或自然循环。
5.2.2 隔条及其使用5.2.2.1 隔条作用板材堆积时,在材堆高度方向上,每两层板材之间应放置隔条。
隔条作用是:①使干燥介质能在每一层板材之间自由流通,以便将热量传给板材,同时把从板材中蒸发出来的水分带走;②使材堆在宽度方向上稳定;③使材堆中的各层板材夹紧,防止和减轻翅曲变形,也能起到稳定材堆的作用。
生产上经常使用的隔条,其宽度为35~45cm,厚度为20~25cm,用材质较好的硬杂木制作。
5.2.2.2 使用隔条的规则①隔条应坚固耐用,选用无腐朽等缺陷的硬木制作,以保证使用强度。
干燥软杂木18cm 以下薄板时,可以采用软木隔条。
②隔条规格:强制循环干燥室,气流速度大且规律性强,通常采用厚25mm的隔条。
自然循环干燥室,可根据被干板材的宽度采用厚20mm或40mm的隔条。
下表数据可供参考:③隔条的间距:阔叶材,间距不超过板材厚度的25倍;针叶树材,间距不超过板材厚度的30倍。
④隔条在高度方向上要垂直(上下在一条线上),并且应落在材堆底部的支横梁上,以免板材因受到隔条的压力引起弯曲。
木材常规干燥工艺干燥工艺木材常规干燥工艺是将新鲜伐倒的木材通过一系列工艺方法,使其含水率降至可接受的水平,以便于加工和使用。
常规的木材干燥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切割:首先将原木按照需要的尺寸和长度进行切割。
这样可以提高干燥的效果,减少木材内部的湿度。
2. 堆放:将切割好的木材均匀地堆放在干燥场地上,尽量避免直接接触地面,以防潮。
同时要注意木材的通风,确保空气流动。
3. 风干:将堆放好的木材暴露在自然环境下,利用风力和太阳辐射,逐渐使木材表面的水分蒸发。
这个步骤通常需要一段时间,取决于木材的种类和厚度。
4. 高温干燥:风干后的木材还会保留一定的内部水分,为了使木材干燥更加均匀和彻底,需要进行高温干燥。
高温干燥主要是通过将木材放入烘干窑中,利用热风对木材进行烘烤。
5. 降温:高温干燥后,木材表面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开裂和变形。
为了恢复木材的稳定性,需要进行降温处理,使木材温度逐渐降低。
6. 包装储存:干燥完成的木材需要进行包装和储存,以防止再次吸湿。
常见的包装方式有袋装和板装,也可以使用胶合板或者塑料薄膜进行封装。
总的来说,木材干燥的目的是使木材的含水率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提高木材的稳定性和使用价值。
通过切割、堆放、风干、高温干燥、降温和包装储存等步骤,可以使木材快速而均匀地干燥,以满足不同行业对木材的需求。
同时,干燥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湿度,避免木材过干而导致开裂和变形。
木材干燥工艺在木材加工和使用中至关重要。
不正确的干燥工艺可能导致木材开裂、变形、损失,甚至影响到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因此,了解和掌握木材常规干燥工艺是非常重要的。
1. 切割切割是干燥工艺的第一步。
在切割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用途和尺寸要求,将原木切割成合适的尺寸和长度。
大多数木材在切割后会一定程度上提高干燥效果,因为切割后的边缘和断面可以更好地暴露在空气中,有利于水分迅速蒸发。
2. 堆放切割好的木材需要均匀地堆放在干燥场地上。
木材干燥的工艺过程完整的木材干燥分为:升温、预热、干燥、中间处理、终了处理和冷却等阶段。
升温阶段:是指木材在预热前将温度缓慢地提高到某一温度值。
一方面使木材的芯层和表层的温度趋于一致,另一方面是对壳体进行预先烘热,以提高干燥窑的温度。
升温速度不宜太快,升温速度根据木材的种类、厚度、含水率而定。
预热阶段:目的是将木材在某一特定的温、湿度环境下使木材沿厚度方向的温度梯度(温度差)和木材含水率梯度(含水率差)趋于零。
为木材进入水分蒸发(干燥)阶段创造条件。
预热阶段的温湿度环境应使木材在此阶段基本上不蒸发水份。
还充许木材的表层一定程度的吸湿。
干燥阶段:分为前期干燥阶段和后期干燥阶段。
亦称匀速干燥和减速干燥阶段。
当木材水份处于纤维饱和点以上时,当介质的温度、湿度和风速一定的条件下,木材中的自由水将沿着大毛细管系统向木材的表面移动,并从木材的表面蒸发。
此时水份的蒸发基本是匀速进行的,为匀速干燥阶段。
当自由水蒸发完毕,吸着水开始移动并蒸发随着吸着水的不断减少。
水份蒸发所需吸收的能量越来越多。
含水率的下降速度随之减慢,故木材在纤维饱和点以下时为减速干燥阶段。
中间处理:当木材干燥到含水率降到纤维饱和点附近时或由于木材表面水份蒸发强度过大时会使木材产生一定的干燥应力。
此时应当进行适当的中间处理。
中间处理阶段暂时停止木材水分蒸发。
对木材进行喷蒸处理,以减少木材厚度方向的含水率梯度。
进而减少木材的干燥应力。
从而提高干燥质量。
中间处理的强度由厚度和当时产生应力的大小而定。
终了处理:当木材干燥到最终含水率要求时,为了进一步减小木材沿厚度方向的含水率梯度,使木材在干燥过程中产生的应力得到消除和减小。
必须进行一次终了处理。
终了处理的湿度环境(平衡含水率)与终含水率相对应的平衡含水率相一致。
冷却阶段:与升温阶段相类似。
当木材达到最终含水率要求并经适当的终了处理后,为避免温度的急降而产生残余应力。
木材出窑前必须经过一个适当速度的降温过程。
木材干燥工艺流程木材干燥是指通过控制温度、湿度和通风速度等参数,将木材中的水分蒸发掉,以达到防腐、防裂、提高木材强度和稳定性的目的。
木材干燥工艺流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严格控制各项参数,下面将详细介绍木材干燥的工艺流程。
首先,木材干燥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在进行木材干燥之前,需要对木材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树种、湿度和厚度等因素进行分堆。
然后对木材进行除皮、切割等预处理工作,以便于干燥时的热量和空气的均匀渗透。
同时,需要对干燥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接下来是木材的预干燥阶段。
预干燥是指将木材放置在室外或者通风良好的地方,让木材表面的水分蒸发掉一部分。
这个阶段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木材在正式干燥过程中的干燥时间和能耗,同时也可以减少木材的开裂和变形。
然后是正式的木材干燥阶段。
正式的木材干燥通常采用干燥窑或者干燥箱进行。
在干燥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木材的种类、厚度和湿度等因素,严格控制干燥的温度、湿度和通风速度。
一般来说,木材的干燥温度控制在50-70摄氏度之间,湿度控制在20%-30%左右,通风速度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在干燥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各项参数,确保木材干燥的效果和质量。
最后是木材的冷却和贮存阶段。
在木材完成干燥之后,需要进行冷却处理,让木材温度逐渐降低到室温。
然后将木材进行分类、包装和贮存,以备后续的加工和使用。
总的来说,木材干燥工艺流程是一个复杂而又细致的过程,需要严格控制各项参数,确保木材干燥的效果和质量。
只有在严格按照工艺流程进行操作的情况下,才能保证木材干燥的效果和质量。
方氏木材加工厂培训材料一:木材干燥工艺规程(一)、木材堆码要求隔条放置正确,材堆大小适宜,窑内堆放均匀,气流状况良好1、同一个干燥窑内的木材材质与含水率状况相同或相近;2、一个窑的锯材厚度偏差不应过大;当厚度偏差明显时,应使用同一层木板厚度一致,以保证每一块板都能被隔条压住;3、木材两端应涂蜡,以防木材开裂;4、隔条放置正确:(1)隔条间距应适当,以减少板材变形并保证气流通畅;(2)隔条应与材堆长度方向相垂直,各层隔条在高度方向上保持在一条垂直线上,并落在材堆或托盘的支撑横梁上,要保证材堆内的正常通风与气流通道通;(3)隔条侧面离材堆端部的距离应在一个隔条宽度内(30mm内),隔条长度和材堆的宽度一致,隔条的宽度要求均匀;5、窑内堆放时:材堆之间前后间距保持在10cm左右,以保证即使板材之间未对齐,也不会形成阻塞,影响气流循环;在材堆深度方向,材堆侧面与后墙,材堆与大门间要留有足够空间(气道);在高度方向上,材堆顶部或所压重物距顶棚距离控制在10—20cm左右;6、材堆长度方向与气流方向垂直,不允许将才堆长度方向顺着气流方向堆放;7、材堆形状为正六面体,材堆两侧应整齐垂直,当锯材长度不同时,长的最好堆在材堆的下部和两侧,短材应堆在材堆的中间和上部,以保证材堆的稳定性;8、迎风面必须装满材堆,不能出现空档;若材堆尺寸不能与窑体匹配或干燥木材偏少时,可以交叉堆放材堆(合理搭配),以防止气流短路,影响干燥质量。
9、材堆堆放或叠放要整齐、稳定,防止干燥过程中材堆倒塌造成事故;10、在材堆上面的隔条的位置上放置重物(水泥块)压住,为防止材堆上部几层木材发生翘曲。
11、开关窑门,要注意安全,缓慢移动,规范开关窑门。
(二)、含水率检验板的制作(含水率测点选择)一般来说,木材含水率是指木材的绝对含水率。
木材含水率的测量是由位于窑内不同的位置的几组探针来完成。
探针位置应选择无明显可见缺陷,较湿的有代表性的板材上,木材含水率是由插入的板材的控针测出。
金丝楠木材处理工艺流程介绍金丝楠木材是一种优质的木材,常用于家具、建筑材料等领域。
然而,金丝楠木材在处理过程中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工艺流程,以确保木材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本文将介绍金丝楠木材的处理工艺流程,包括原料采集、干燥处理、切割加工和防腐防虫等过程。
一、原料采集金丝楠木材的处理工艺流程始于原料采集阶段。
在野外森林中,选取生长良好、年龄适中、没有病虫害的金丝楠树木作为原料。
采伐过程要遵循可持续性原则,确保不对环境造成损害。
二、干燥处理经过采伐后,金丝楠木材需要经过干燥处理以降低含水率。
常见的干燥处理方法有自然风干和人工烘干两种。
自然风干是将木材暴露在室外,利用自然风力将水分逐渐挥发。
人工烘干则是通过控制温度和湿度,使用热风或蒸汽将木材中的水分蒸发掉。
干燥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木材变形或开裂。
三、切割加工在金丝楠木材处理工艺流程的切割加工阶段,木材被切割成所需的尺寸和形状。
常见的切割加工方式有锯材和刨削两种。
锯材是将干燥后的木材放置在锯机上,通过锯齿将木材切割成所需的尺寸。
刨削则是通过刨床将木材表面削平,以获得光滑的木材表面。
四、防腐防虫金丝楠木材处理的最后一个工艺流程是防腐防虫。
由于金丝楠木材本身的耐腐性和耐虫性较强,所以通常不需要进行过多的防腐和防虫处理。
然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为了提高木材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可以使用一些天然或人工防腐剂进行处理,如石蜡、松节油等。
综上所述,金丝楠木材处理工艺流程包括原料采集、干燥处理、切割加工和防腐防虫等过程。
通过这些工艺流程,可以确保金丝楠木材的质量和可持续性,使其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在处理过程中,需要遵循可持续性原则,保护自然环境和资源。
同时,合理选择和使用防腐防虫剂,以保护木材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金丝楠木材的处理工艺流程对于木材制造业和建筑业具有重要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木材到干燥方法总结一:干燥处理1、人工干燥将木材密封在蒸气干燥室内,借蒸气促进水分蒸发,使木材干燥。
(根据木材的大小、厚薄,如4cm板材烘干时间一般需要一个星期),干燥的程度最高可使木材含水量仅达3%,但经过高温蒸发后的木质发脆失去韧性容易受到损坏而不利于雕刻家具。
通常原木干燥的程度应保持在含水量30%左右。
2、自然干燥将木材分类放置通风处(板材、方才或圆木),搁置成垛,垛底离地60cm左右,中间留有空隙,使空气流通,带走水分,木材逐渐干燥。
自然干燥一般要经过数年或数月,才能达到一定的干燥要求。
木材到底是如何进行干燥的?二、木材干燥目的1、防止零部件发生变形和开裂。
木材中的水分在向空气中排除时,就会引起木材体积的收缩。
如果收缩的不均匀,木材就会出现开裂或变形。
若是将木材干燥到与使用环境相适应的程度或使用要求的状态,就能保持木材的体积尺寸的相对稳定,而且是经久耐用。
2、预防木材的变质与腐朽,延长木制品的使用寿命。
湿木材如果长时间堆放在露天空气中,若不采取适当的措施,往往会发生腐朽或遭虫害。
当木材含水率降低到20%以下时,可大大减少菌类和害虫的侵害与破坏。
所以,一般在生产单位,把木材干燥到含水率8-15%左右。
这样不仅保证了木材的固有性质和强度,而且也提高了木材的抗腐蚀能力。
3、提高木材和木制品的力学强度,改善木材的物理性能。
当木材的水份含量在纤维饱和点以下时,木材的物理力学强度会随其减低而增高;同时木材也易于锯割和刨削加工,减少了对木工机械的损失。
4、减轻木材的重量,有利于提高车辆的运载能力。
新砍伐的木材,其含水量甚至超过了本身的重量,经过短期存放、自然干燥后,它的含水量仍然很高。
木材经过室干后,其重量可减轻约30-50%,有利于提高车辆的运载能力。
总之,经过干燥的木材,可以保证木材制品的质量,改善木材的使用性能,延长使用年限,从而节约了木材。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木材干燥在生产上是不可缺少的过程,在科学上已成为专门的学科。
木材干燥的工艺过程
完整的木材干燥分为:升温、预热、干燥、中间处理、终了处理和冷却等阶段。
升温阶段:是指木材在预热前将温度缓慢地提高到某一温度值。
一方面使木材的芯层和表层的温度趋于一致,另一方面是对壳体进行预先烘热,以提高干燥窑的温度。
升温速度不宜太快,升温速度根据木材的种类、厚度、含水率而定。
预热阶段:目的是将木材在某一特定的温、湿度环境下使木材沿厚度方向的温度梯度(温度差)和木材含水率梯度(含水率差)趋于零。
为木材进入水分蒸发(干燥)阶段创造条件。
预热阶段的温湿度环境应使木材在此阶段基本上不蒸发水份。
还充许木材的表层一定程度的吸湿。
干燥阶段:分为前期干燥阶段和后期干燥阶段。
亦称匀速干燥和减速干燥阶段。
当木材水份处于纤维饱和点以上时,当介质的温度、湿度和风速一定的条件下,木材中的自由水将沿着大毛细管系统向木材的表面移动,并从木材的表面蒸发。
此时水份的蒸发基本是匀速进行的,为匀速干燥阶段。
当自由水蒸发完毕,吸着水开始移动并蒸发随着吸着水的不断减少。
水份蒸发所需吸收的能量越来越多。
含水率的下降速度随之减慢,故木材在纤维饱和点以下时为减速干燥阶段。
中间处理:当木材干燥到含水率降到纤维饱和点附近时或由于木材表面水份蒸发强度过大时会使木材产生一定的干燥应力。
此时应当进行适当的中间处理。
中间处理阶段暂时停止木材水分蒸发。
对木材进行喷蒸处理,以减少木材厚度方向的含水率梯度。
进而减少木材的干燥应力。
从而提高干燥质量。
中间处理的强度由厚度和当时产生应力的大小而定。
终了处理:当木材干燥到最终含水率要求时,为了进一步减小木材沿厚度方向的含水率梯度,使木材在干燥过程中产生的应力得到消除和减小。
必须进行一次终了处理。
终了处理的湿度环境(平衡含水率)与终含水率相对应的平衡含水率相一致。
冷却阶段:与升温阶段相类似。
当木材达到最终含水率要求并经适当的终了处理后,为避免温度的急降而产生残余应力。
木材出窑前必须经过一个适当速度的降温过程。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