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氧化铝的两性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67.01 KB
- 文档页数:3
青浦区东湖中学朱丹第1 页共7 页课题8.2铝和铝合金的崛起(铝和铝合金的崛起(22)课型新授课教时/累计课时2/4教学目标要求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氢氧化铝的两性以及氢氧化铝的实验室制备方法。
并知道氢氧化铝的重要用途。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实验,发挥团队作用、体验实验过程中的奇妙现象变化。
通过教师引导,体验原有知识到新知识的迁移过程。
通过实验完善铝三角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氢氧化铝两性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应辩证的看待事物的两面性,感悟微观与宏观、现象和本质的内在关系,感悟化学和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氢氧化铝的两性教学难点氢氧化铝的两性实验用品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新课引入引入:课前我们已经请同学们预习了氢氧化铝在我们生活中的用途,下面我们请几位同学来说说看。
过渡:老师也找了一段关于氢氧化铝用途的视频,请大家看一下视频:斯达舒的广告板书:一、氢氧化铝的用途:过渡:我们来看一下斯达舒的成分。
图片:斯达舒的主要成分和药理作用过渡: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氢氧化铝的有关知识。
1、可以做胃药2、可以制取单质铝3、可以做吸附剂观看氢氧化铝的两性过渡: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铝和氧化铝的一些性质,课前请同学们进行了复习工作,下面我们来展示一下某某同学的学案。
投影投影: :思考:今天我们要学的氢氧化铝是怎样的一种物质呢?能不能转化成铝离子和偏铝酸根离子?同学们课桌上的水槽中有氢氧化铝,可以拿起来观察一下性状。
引导: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具有两性,同学观察得出:白色难溶性氢氧化物。
们可以推测一下氢氧化铝也可能具有什么性?设计怎样的实验可以验证同学们的猜测呢?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现有的试剂设计出实验方案,将你们的实验方案写在学案中。
们的实验方案写在学案中。
生1:汇报实验设计:汇报实验设计 提醒:提醒:氢氧化铝(?)氢氧化铝(?)取一滴管。
取一滴管。
学生实验进行中学生实验进行中...... ......生2:汇报实验现象,写方程。
探究氢氧化铝的两性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掌握氢氧化铝的性质2.知道氢氧化铝的制备方法和用途3.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氢氧化铝的性质和制备方法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用对比的方法看待分析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体会到化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二.教学重点1.两性氢氧化物概念的形成2.氢氧化铝的制备3.掌握判断化学反应发生的方法三.教学难点1.氢氧化铝与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氢氧化铝的两性3.氢氧化铝的性质及其运用四.教学流程与策略教学策略:情境创设策略、联系-预测策略、多重感官协同策略、指导发现策略教学流程:猜想——探究——结论五.课前准备1.实验药品:1mol/L Al2(SO4)3溶液、 3mol/L氨水、3mol/L NaOH溶液、稀盐酸、胃舒平、复方铝酸片2.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激光笔、黑纸板3.搜集氢氧化铝的相关资料并结合教学设计制作成多媒体课件(PPT)六.教学过程1.引入:氧化铝难溶于水,那么该如何来制备氢氧化铝呢?猜想:是否可以由以下方法得到氢氧化铝:⑴硫酸铝溶液、氨水⑵硫酸铝溶液、氢氧化钠溶液2.探究氢氧化铝的制备:【实验探究】取一支干燥的试管,装入 1.5ml 0.5mol/L硫酸铝溶液,向其中滴加少量氨水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和描述现象。
再滴加过量的氨水,观察现象。
【现象】观察到溶液变浑浊,产生白色沉淀。
氨水过量时,沉淀不溶解。
【讲述】氢氧化铝是一种白色的胶状沉淀。
要求学生写出离子方程式。
【板书】Al3+ + 3NH3·H2O = Al(OH)3↓+ 3NH4+【讲述】在实验室中,氢氧化铝一般是由铝盐和氨水来制备的,现在我们就来制备一些来探究它的性质。
【实验探究】取一支干燥的试管,装入2~3ml硫酸铝溶液,向其中滴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和描述现象。
《氢氧化铝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中的第二部分《铝的重要化合物》的知识,属于元素化合物的知识范畴。
许多教师对这部分传统知识很熟悉,但在新课程提供“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模式下,在传统中寻求突破,更好地承载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显得尤为重要。
高一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化学基础知识,也刚刚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学习了几种金属和钠的化合物,有一定的理论学习基础和探究能力。
所以在本课时中,本人侧重于使学生综合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重点是想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去分析、去探究、去认知,努力以一个崭新的视角和方法展开教学活动。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知道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学会判断常见的两性氢氧化物。
2、理解氢氧化铝的弱酸性和弱碱性,能写出氢氧化铝与盐酸、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了解氢氧化铝的用途,掌握氢氧化铝的制备方法,能写出氢氧化铝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1,2,能够用化学语言准确描述实验现象,提高分析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探究氢氧化铝具有酸性,初步学会理论、实验相结合,探究新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实验一、二,感受科学研究的艰辛和严密性,体会科学技术对人类生产实际的指导意义,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氢氧化铝的两性性质难点:探究氢氧化铝具有酸性四、教学用具1.实验药品: AlCl3溶液、稀氨水、稀NaOH溶液、稀盐酸、CaCO3固体2.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制备CO2气体整套装置。
五、教学过程。
氢氧化铝课型:新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铝的方法,学会设计实验。
2.掌握氢氧化铝的性质,尤其是两性强氧化物。
3.了解氢氧化铝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堂讲解,视频播放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教学互动,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科学探究的思维模式。
3.讲解与演示相结合,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实验探究中,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通过列举氢氧化铝在生活中的应用,逐渐形成将所学的化学知识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作风和学以致用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氢氧化铝的两性教学难点氢氧化铝的两性教学过程[复习]上次课我们学习了铝的氧化物——氧化铝(Al2O3),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Al2O3有哪些性质。
[PPT] Al2O3,难溶于水,能溶于酸或强碱溶液,是两性氧化物。
[活动] 请一位同学上来写Al2O3与酸或强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其余的同学在下面写。
[副板书](教师点评)Al2O3+6H+=2Al3++3H2OAl2O3+2OH-=2AlO2-+H2O[PPT](呈现)Al2O3+6H+=2Al3++3H2OAl2O3+2OH-=2AlO2-+H2O[教师]好,这堂课呢,我们一起来学习铝的另外一种化合物——氢氧化铝(Al(OH)3),请同学们翻到课本P58。
[板书]氢氧化铝[PPT][教师] 从图片上,我们可以看到Al(OH)3呈白色固体粉末状。
接下来,我们来探究实验室怎样制备Al(OH)3。
[板书] 1.实验室制备Al(OH)3: [PPT] 实验一向盛有适量Al 2(SO 4)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氨水NH 3·H 2O 至过量,观察现象。
[视频] 硫酸铝与氨水反应(教师一边引导)。
[PPT] 实验现象: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Al 2(SO 4)3溶液和氨水可以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氨水过量,氢氧化铝沉淀不溶解。
氢氧化铝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1.从单一教案走向教案、学案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2.创设多层面、多维度的问题情景,紧密联系生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掌握氢氧化铝的性质
2.知道氢氧化铝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3.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氢氧化铝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用对比的方法看待分析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体会到化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氢氧化铝的两性性质,Al(OH)3的制备
难点:两性氢氧化物概念的形成
四.教学策略和手段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问题启示法和讨论法
教学手段:实验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课前准备
1.实验药品:1mol/L Al2(SO4)3溶液、 3mol/L氨水、3mol/L NaOH溶液、稀盐酸n 2.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
3.搜集氢氧化铝的相关资料并结合教学设计制作成多媒体课件(PPT)。
七.板书设计
氢氧化铝
一.化学性质(两性氢氧化物)
1.与强碱反应
Al(OH)3+NaOH=NaAlO2+2H2O
2.与酸反应
Al(OH)3+3HCl=AlCl3+3H2O
二.制备:Al2(SO4)3+6NH3·H2O=2Al(OH)3↓+3(NH4)2SO4 三.用途:胃酸中和剂、净水剂。
氧化铝和氢氧化铝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
本节课的主体思路,以氢氧化铝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入新课,再由氢氧化铝的分解引入氧化铝。
以氢氧化铝性质的探究为知识技能线,把知识转化成问题,在一定的情景下通过学生的活动解决问题,从而转化为学生的认知,再把学生的理解使用到实际的生活中。
探究两性前,先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制取氢氧化铝。
学生在制取氢氧化铝的过程中将自行发现氢氧化铝能够溶解于强碱的事实。
再用制取的氢氧化铝实行溶于酸的实验,得出氢氧化。
《探究氢氧化铝的两性》教学设计课题探究氢氧化铝的两性课型新授课教材版本人教版高中必修一章节第三章第二课时一.教学设计导航图基于目标导向教学理论(the target-lead teaching theories)1,通过“教材分析”,“课标分析”和“学生考查标准”制定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学目标(第一个同心圆)。
以教学目标作为基础,从而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第二个同心圆)。
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采用“教学评价”“教学手段”和“教学实施”(第三个同心圆)将教学内容具体化和分步化,从而使看不见,摸不着的教学目标变得“有形有色”。
三个同心圆相互融合,共同围绕着同一个圆心,即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
1二.教学内容分析由课程标准可知,课程的主要内容为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形成。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Constructiv3i0sm Learning Theory)2,本节课通过胃药(复方氢氧化铝片)创设情境,提出三个核心问题(“为什么氢氧化铝能够中和胃酸?”,“除了直接观察法外,还有没有其他判断化学反应发生的方法?”,“Al(OH)3是否还具有碱性?”)。
在“问题驱动”下,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促使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将知识“外化”)构建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
教学重点:两性氢氧化概念的形成;掌握判断化学反应的方法教学难点:氢氧化铝与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三.学情分析1.学习心理分析3①好奇心理心理学认为:人们的好奇心,是新异事物所引起的一种注意,是对新异刺激的一种探究及反应。
对于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更易被新异特别的现象或内容吸引。
在化学教学中,学生这种表现更为突出。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问题驱动”组织课堂的进行。
本节课通过四个问题(“为什么氢氧化铝能够中和胃酸?”,“除了直接观察法外,还有没有其他判断化学反应发生的方法?”,“Al(OH)3是否还具有碱性?”)推动课堂的发展。
在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后,再做演示实验,验证其思维方法的正确性。
第2课时铝、氧化铝、氢氧化铝两性
[设计思想]
铝、氧化铝、氢氧化铝的两性是高中元素化学的重点知识,是元素周期性递变规律的一大体现,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元素周期律教学的重要铺垫。
对于单质铝、氧化铝、氢氧化铝两性的教学,应注意从实验观察、实验设计出发,指导学生学会用实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分析对比、归纳总结来加深对铝、氧化铝、氢氧化铝两性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铝、氧化铝、氢氧化铝和盐酸、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B)。
(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A)。
(3)观察、描述、记录实验现象的技能(B)。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铝和硫酸的反应,感受外界条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2)通过学习氢氧化铝的弱酸性和弱碱性及其实验现象,感受微观与宏观、现象和本质的相互转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组实验和讨论,体验团队合作精神。
(2)通过分组实验和实验设计,感触化学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体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铝、氧化铝、氢氧化铝的两性
2.教学难点
铝、氧化铝、氢氧化铝和强碱的反应
三.教学用品
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实验用品:药品(铝条、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铝溶液、氨水)
仪器(试管、砂纸、镊子、玻璃管)
四.教学案例
1.教学过程
2.主要板书
六.教学反思
1.氢氧化铝能溶于那些酸、碱的研究只要停留在最基本要求层面,强调能和强酸、强碱反应,不要提及氢离子、氢氧根的浓度。
2.氧化铝的晶型问题在教学中不要重点讨论,会增加学生理解的难度。
氢氧化铝两性教案教案标题:氢氧化铝两性教案教案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氢氧化铝的两性性质,了解其中的化学反应和应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1. 掌握氢氧化铝的两性性质及其相关概念;2. 了解氢氧化铝与酸、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 掌握氢氧化铝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 理解氢氧化铝的两性性质及其对溶液pH值的影响;2. 了解氢氧化铝与酸、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推导过程;3. 理解氢氧化铝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的应用原理。
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氢氧化铝试剂、酸和碱试剂、酸碱指示剂;2. 实验器材准备:试管、滴管、烧杯、玻璃棒等;3. 教学辅助工具:投影仪、PPT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介绍氢氧化铝的产生和基本性质,并引导学生思考氢氧化铝的两性性质和应用领域。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教师结合PPT讲解氢氧化铝的两性性质,包括酸性和碱性溶液中的离解、水解和pH值的变化。
2. 教师介绍氢氧化铝在工业生产、水处理和药物制剂等领域中的应用,并举例说明。
三、实验演示(20分钟)1. 教师进行实验演示,演示氢氧化铝与酸、碱反应的实验,并观察反应现象。
2. 学生观察实验过程,并记录实验现象。
四、实践操作(2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进行氢氧化铝与酸、碱反应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观察和思考。
2.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推导出氢氧化铝与酸、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进行验证。
五、讨论与总结(15分钟)1.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和推导过程,加深对氢氧化铝两性性质的理解。
2. 教师进行总结,对氢氧化铝的两性性质和实际应用进行归纳和概括。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氢氧化铝两性性质及其应用的小论文,鼓励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和举例说明。
教学延伸: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到班级进行讲座,介绍氢氧化铝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应用前景。
氧化铝和氢氧化铝教案【教学目的】1.初步掌握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和主要用途。
2.了解复盐的组成和明矾净水作用。
3.通过课堂教学,培养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培养探索问题的科学方法。
4.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氢氧化铝的两性(突破方法:实验验证、理论解释、练习提高)。
【教学指导思想】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元素化合物的课以实验为基础,以理论为指导的特点,让学生的眼(观察实验现象),手(动手实验),口(动口议论),脑(动脑思考)处于多功能协同动作的状态,以期能牢固掌握知识,启迪思维,培养能力。
【教学媒体】实验投影样品【教学过程】[组织教学]教师微笑地进入教室,带来温馨的教学情景,随后组织教学。
[引入]上课前先给大家看几张图片,这张图片展示的石头是用于冶炼铝单质的原料铝土矿,这是世界著名的蓝宝石(亚洲之星)。
这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红宝石(卡门-露西娅)。
一个是石头,一个是宝石,你们说他们有什么共同的联系?[学生]化学成分都是氧化铝[教师]没错,它们的主要化学成分都是氧化铝,由于结构不同,呈现出来的性质截然不同。
这也就是化学的奥妙所在。
事实上,除了刚才给大家展示的两种形态的氧化铝外,氧化铝还有很多种其它的存在方式,比如这是高温耐火材料刚玉粉,化学成分也是氧化铝,用它可以制耐火砖、坩埚、点火的瓷头等等。
同学们,说明氧化铝具有怎样的性质?[学生]熔点高[教师]同时,还可以将刚玉粉高温烧结的氧化铝陶瓷和人造宝石,用作机械轴承或钟表中的配件,这些配件呈现出良好的耐磨性。
这说明氧化铝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学生]硬度大[教师]现在,我们对氧化铝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它是一种熔点极高(2050℃),硬度极大的固体。
这是我自己在实验室制取获得的氧化铝粉末。
(展示一瓶氧化铝粉末),它是白色的固体,作为一种金属氧化物,它可能与哪些类型的物质起反应?联系以往我们学过的金属氧化物预测一下[学生]水、酸[教师] 接下来,我们来验证一下,氧化铝像氧化钠那样和水反应成碱,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探究氢氧化铝的两性>>教学设计大庆中学化学组 李微微一、设计依据(1)考纲分析:铝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历年高考试题中出现较多, 如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物质的鉴别与推断题中大量出现;此外,一定的定量计算也常出现,解这类题的关键是铝元素的两性,而氢氧化铝两性的理解更是难点,如何设计让学生掌握氢氧化铝的两性就尤为重要。
(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第2课时的部分内容,属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在整个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铝元素的两性是铝及其化合物的教学难点,本节内容是以铝、氧化铝的两性为指导,小组探究学习氢氧化铝的两性,并通过探究过程总结实验室制备Al(OH)3的方法。
将教材中Al(OH)3的两性提炼出来,没有按照以往研究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思路进行学习,而是重点研究氢氧化铝的两性整合教材。
将教材中Al(OH)3的用途作为课堂情境导入设疑,铝、氧化铝的两性作为复习内容对比学习,在实验探究氢氧化铝两性的过程中总结制备方法,让学生直观的理解,深入的分析氢氧化铝的两性。
(3)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对象是高一学生,在上一节学过铝单质、氧化铝的性质后,学生对Al 2O 3是一种典型的两性氧化物有一定认识。
这节课将对铝的氢氧化物的性质进行探究学习。
学生了解Al 、Al 2O 3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性质,会书写相关的离子方程式对于学习Al(OH)3的两性有指导作用。
学生对弱电解质的电离有一定认识,了解离子反应能揭示化学反应的本质,为本节课从Al(OH)3电离的角度去分析Al(OH)3的两性提供前提。
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这之前掌握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为这一节探究实验提供了条件。
(4)学习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通过分组探究实验掌握氢氧化铝的两性,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并总结出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的方法。
提高学生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增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氢氧化铝的两性电离[4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氢氧化铝的两性电离的资料4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氢氧化铝的两性电离第一篇氢氧化铝的教学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知道氢氧化铝的实验室制取,了解其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了解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知道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在总结中发现问题,并通过归纳、概括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对比实验的探究过程教学重点,难点Al(OH)3的两性教学方法实验、讨论、设疑、讲解巩固重点:1、描述氨水制备氢氧化铝的实验现象:2、写出氨水与硫酸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氨水过量时,现象:4、氢氧化钠与硫酸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5、氢氧化钠过量时,有何现象?写出反应式:6、氢氧化铝与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7、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6、胃舒平又名复方氢氧化铝,其主要成分氢氧化铝。
它可以起到减少胃液分泌和解痉止疼作用,用于治疗胃酸过多、胃溃疡及胃痛等疾病。
【提问】胃舒平可以治疗胃病的原理是什么呢?氢氧化铝的两性电离第二篇1.(2015衡水中学上学期一调)向100 mL 0.1 molL溶液V mL后,再滴加1 molL-1-1的AlCl3溶液中,加入1 molL1的NaOH-盐酸。
滴加盐酸的体积(横坐标)与生成沉淀的质量(纵坐标)如下图所示的关系,则加入的NaOH 溶液的体积为()A.10 mL B.30 mL C.40 mL D.50 mL2.(2015成都4月模拟)现有含MgCl2、AlCl3均为n mol 的混合溶液,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加入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与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的关系正确的是(离子形成沉淀或沉淀的溶解与溶液pH的关系如下表)( )3.(2015朝阳三校协作体联考)向Na2CO3、NaAlO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 molL---+-1的盐酸,3测得溶液中的HCO3、CO23、AlO2、Al离子的物质的量与加入盐酸溶液的体积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混合溶液中的CO23与Al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B.V1∶V2=1∶5C.M点时生成的CO2为0.05 molD.e曲线表示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3H===Al3+3H2O ++4.某同学研究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时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方案:方案①:2.7 g Al――→X溶液――→Al(OH)3沉淀方案②:2.7 g Al100 mL NaOH溶液100 mL稀盐酸NaOH 溶液――→Y溶液――→Al(OH)3沉淀-稀盐酸NaOH溶液和稀盐酸的浓度均是3 molL1,如图是向X溶液和Y溶液中分别加入NaOH溶液或稀盐酸时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之间的关系。
微格教案
年级:_ ___ 科目:__ _化学___ __课题:_____氢氧化铝的两性______ 主讲人: ___ 指导教师:_ ____ 训练技能讲解技能和演示技能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知道氢氧化铝的实验室制取,了解其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了解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知道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
2.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在总结中发现问题,并通过归纳、概括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对比实验的探究过程
学案
学习目标:
知道氢氧化铝的实验室制取,了解其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了解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知道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
1、描述氨水制备氢氧化铝的实验现象:
2、写出氨水与硫酸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氨水过量时,现象:
4、氢氧化钠与硫酸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氢氧化钠过量时,有何现象?写出反应式:
6、氢氧化铝与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7、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
6、胃舒平又名复方氢氧化铝,其主要成分氢氧化铝。
它可以起到减少胃液分泌和解痉止疼作用,用于治疗胃酸过多、胃溃疡及胃痛等疾病。
【提问】胃舒平可以治疗胃病的原理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