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体操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87 KB
- 文档页数:2
初中体育广播体操《舞动青春》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舞动青春》广播体操的基本动作和组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3.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提高学生的自我锻炼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舞动青春》广播体操基本动作讲解与练习。
2. 《舞动青春》广播体操组合讲解与练习。
3. 团队协作与集体表演。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舞动青春》广播体操的基本动作和组合。
2. 教学难点: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和节奏感。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进行动作示范,引导学生跟随练习。
2. 分解法:将复杂动作分解成简单动作,逐一讲解与练习。
3. 集体练习法:全班同学一起练习,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 反馈法:教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动作。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舞动青春》广播体操的特点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本动作讲解与练习:(1)教师示范基本动作,学生跟随练习。
(2)重点讲解动作要领,引导学生注意动作的准确性。
3. 组合讲解与练习:(1)教师示范组合动作,学生跟随练习。
(2)分解组合动作,逐一讲解与练习。
4. 团队协作与集体表演:(1)学生分组练习,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2)全班同学一起进行集体表演,展示学习成果。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和节奏感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自主练习《舞动青春》广播体操,提高自我锻炼意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掌握《舞动青春》广播体操的基本动作和组合的情况。
2. 评价学生在集体表演中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现。
3. 评价学生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和节奏感。
七、教学资源1. 教学视频:播放《舞动青春》广播体操的教学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动作。
2. 音乐:提供合适的音乐,让学生在练习时能够更好地感受节奏感。
3. 体操垫:提供体操垫,让学生在练习时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
八、教学安全1. 教师要确保学生在练习时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初中体育体操教案年级:八年级教材内容:1. 学习并掌握基本的体操动作和技巧;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3. 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的体操动作和技巧,理解体操的基本规则和要求;2. 技能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完成基本的体操动作,提高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基本的体操动作和技巧;2. 团队合作和集体荣誉感的培养。
教学难点:1. 体操动作的细节和准确性;2. 学生在体操中的表现和团队协作。
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5分钟)1. 热身活动:慢跑两圈,做一些简单的关节活动,如颈部、肩部、腰部、膝关节等;2. 准备活动:做一些基本的体操动作,如跳绳、踢毽子、做体操动作等。
二、基本部分(30分钟)1. 讲解和示范:教师讲解并示范基本的体操动作和技巧,如翻滚、倒立、平衡等;2. 学生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3. 集体练习:全班同学集体进行体操动作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4. 比赛活动:设置一些简单的体操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提高自己的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提高部分(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一些高难度的体操动作练习,如空翻、倒立等;2. 学生自主练习: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自主选择一些高难度的体操动作进行练习;3. 展示活动:学生分组进行体操动作的展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四、结束部分(5分钟)1. 放松活动:做一些简单的放松动作,如深呼吸、肌肉拉伸等;2. 总结: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体操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3. 回收器材:学生回收器材,清理场地。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发现学生在体操动作的细节和准确性方面还需要加强练习。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初中体育体操知识大全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体操的基本术语和动作要领。
2. 培养学生对体操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精神。
3.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动作协调性。
教学内容:1. 体操基本术语:例如:俯卧撑、深蹲、跳远等。
2. 体操动作要领:例如:手臂伸直、背部挺直、膝盖微弯等。
3. 体操比赛规则:例如:比赛时间、犯规判定、评分标准等。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体操的发展历程和在我国体育事业中的重要地位。
2. 引导学生关注体操运动员的优秀品质和拼搏精神。
二、基本术语学习(10分钟)1. 教师示范并讲解基本术语,如俯卧撑、深蹲、跳远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做动作,体会基本术语的含义。
三、动作要领讲解(10分钟)1. 教师示范并讲解体操动作要领,如手臂伸直、背部挺直、膝盖微弯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做动作,体会动作要领的要求。
四、体操比赛规则学习(10分钟)1. 教师讲解体操比赛规则,如比赛时间、犯规判定、评分标准等。
2.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五、实践训练(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体操动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 选取优秀学生进行动作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体操基本术语和动作要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训练中的表现,如动作准确性、协调性等。
3. 学生对体操比赛规则的了解程度。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学生能在体操学习中取得优异成绩。
初中教资体操教案1. 课程名称:初中体操教学2. 课程内容:基本体操动作与技巧3. 课时安排:2课时4.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体操动作要领,提高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3)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强抵抗力。
二、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进行动作示范,引导学生模仿。
2. 纠正法:教师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动作中的错误,确保动作准确。
3. 分组练习法: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观摩、互相纠正。
4. 比赛法:设置比赛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三、教学步骤1. 课堂导入(5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体操的基本动作和重要性。
(2)引导学生热身,为接下来的练习做好准备。
2. 基本动作学习(15分钟)(1)教师示范基本动作,如:伸展、弯腰、跳跃等。
(2)学生跟随教师模仿,教师及时纠正动作错误。
(3)学生分组练习,互相观摩、互相纠正。
3. 技巧动作学习(15分钟)(1)教师示范技巧动作,如:翻滚、倒立等。
(2)学生跟随教师模仿,教师及时纠正动作错误。
(3)学生分组练习,互相观摩、互相纠正。
4. 实践环节(15分钟)(1)学生自由组合,发挥创意,展示体操动作。
(2)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四、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自行练习所学体操动作。
2. 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学生完成作业。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动作准确、协调性好。
2.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
3. 学生身体素质得到提高,抵抗力增强。
4. 学生能够自觉练习,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体操动作要领,提高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强抵抗力。
同时,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初中体育体操教材分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体操的基本动作和技巧,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3. 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体操动作意识,提高动作的准确性和美观度。
二、教学内容1. 基本体操动作:包括热身运动、基本体操动作、放松运动等。
2. 体操技巧:包括跳跃、平衡、柔韧性、力量等。
3. 团体体操:包括团体操的基本动作、队形变化、团体协作等。
三、教材分析1. 体操动作的学习:通过学习基本体操动作,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姿势和运动技巧,提高运动效果,减少运动损伤。
2. 体操技巧的培养:通过跳跃、平衡、柔韧性、力量等技巧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培养学生对身体协调性的掌控。
3. 团体体操的训练:通过团体操的基本动作、队形变化、团体协作等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进行标准动作的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正确的动作要领。
2. 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反复练习,掌握动作要领,提高动作质量。
3. 分组练习法: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分组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比赛法:组织学生参加体操比赛,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和团队凝聚力。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努力程度和进步情况,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指导。
2. 终结性评价:通过体操比赛、表演等形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团队协作能力。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动作质量,提高自我认知。
六、教学资源1. 体操器材:包括体操垫、圈、绳子、球等。
2. 教学课件:通过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动作要领。
3. 教学视频:观看专业体操表演或教学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作质量。
七、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适量的关注和指导。
2. 注重动作的准确性,要求学生在掌握动作要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动作质量。
初中全国第二套体操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教材:《全国第二套中学生广播体操》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青春的活力》广播体操的动作要领,形成正确的身体姿态。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3.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广播体操的动作要领。
难点:动作的连贯性与协调性。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广播体操的意义和作用,引导学生重视体育锻炼。
2. 引导学生观看《青春的活力》广播体操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动作学习(15分钟)1. 教师示范《青春的活力》广播体操的动作,讲解动作要领。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注意动作的正确性。
3. 教师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动作错误。
三、分组练习(10分钟)1. 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个负责人,带领组员进行练习。
2. 各小组轮流进行全操练习,互相观摩、学习。
3.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评价和建议。
四、集体练习(10分钟)1. 全体学生集合,进行集体练习。
2. 教师喊口令,学生跟随音乐做广播体操。
3. 注意学生的动作整齐度,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巩固动作要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互相鼓励。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评价:1. 学生动作的正确性、连贯性与协调性。
2. 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集体荣誉感。
3. 学生的身体素质、身心健康。
备注: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过程,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初中广播体操课教案设计1. 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广播体操的基本动作和健身价值,理解体操动作的协调性和节奏感。
2. 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完成广播体操的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节奏感。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广播体操的基本动作:包括准备动作、伸展运动、弯曲运动、扭转运动、跳跃运动等。
2. 广播体操的节奏感:学习如何根据音乐节奏完成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
3. 团队协作:培养学生之间的默契,使大家在做操时能够更好地配合。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广播体操的基本动作和健身价值。
2. 教学难点:动作的协调性和节奏感。
四、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广播体操的基本动作和健身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本动作学习(15分钟):教师示范广播体操的基本动作,包括准备动作、伸展运动、弯曲运动、扭转运动、跳跃运动等。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体会动作要领。
3. 节奏感训练(10分钟):教师播放音乐,学生跟随音乐节奏完成广播体操动作。
教师指导学生调整动作速度,使之与音乐节奏相协调。
4. 团队协作训练(10分钟):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团队协作训练。
每个小组成员相互配合,完成广播体操动作。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5. 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广播体操的健身价值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提高自己的动作水平。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动作的规范性:观察学生在做广播体操时,动作是否规范、协调。
2. 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团队协作中,是否能够积极配合,完成动作。
3. 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生在课后是否愿意主动练习广播体操,持续提高自己的动作水平。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广播体操水平,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初中的跑步体操教案年级学科:初中体育教材内容:跑步体操的基本动作和组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跑步体操的基本动作和组合。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3. 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运动能力。
教学重点:1. 跑步体操的基本动作和组合。
2. 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集体荣誉感。
教学难点:1. 跑步体操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
2. 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集体荣誉感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学场地:学校操场或体育馆。
2. 教学器材:口哨、音乐播放设备、标志物等。
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5分钟)1. 热身活动:慢跑两圈,做一些简单的拉伸运动,如颈部、腰部、腿部等。
2. 准备活动:做一些基本的体操动作,如跳跃、转体、弯腰等,以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二、基本部分(30分钟)1. 基本动作教学:a. 教师示范跑步体操的基本动作,如步伐、手臂摆动、身体协调等。
b.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做,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c.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 组合教学:a. 教师示范跑步体操的组合动作,如步伐变化、手臂摆动与步伐的协调等。
b.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做,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c.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集体练习:a. 学生按班级或小组排列,进行集体练习。
b. 教师口哨指挥,学生跟随教师的口哨声进行跑步体操动作。
c. 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动作不规范的地方,并指导学生保持整齐划一的动作。
三、提高部分(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跑步体操比赛,看哪个小组的动作最准确、协调。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结束部分(5分钟)1. 学生做些简单的放松运动,如深呼吸、轻松的拉伸等。
2.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和不足,鼓励学生在下次课程中继续努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发现部分学生在跑步体操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和练习。
同时,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集体荣誉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在集体练习中仍有个别学生动作不规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培养。
初中十五节体操教案本套初中十五节体操教案以健康第一、以学生发展为本”为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力求给学生一个亲切、和谐、灵活轻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体验与健康课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本套教案主要涵盖了十五节体操动作,包括:热身操、伸展操、腹背操、下肢操、有氧操、力量操、平衡操、放松操等。
这些体操动作旨在提高学生的协调性、柔韧性、力量和耐力等方面的身体素质。
三、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有所提高,对体操动作有一定的接受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某些动作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个别指导。
四、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十五节体操,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体操动作,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五、教学内容1、热身操:通过热身操引导学生进入运动状态,预防运动损伤。
2、伸展操:提高学生的关节灵活性,增加肌肉伸展性。
3、腹背操:锻炼学生的腹部和背部肌肉,提高腰腹力量。
4、下肢操:锻炼学生的下肢肌肉,提高下肢力量和柔韧性。
5、有氧操:通过有氧操锻炼学生的心肺功能,提高耐力。
6、力量操:锻炼学生的上肢和核心力量。
7、平衡操:提高学生的身体平衡能力。
8、放松操:通过放松操帮助学生缓解运动过程中的紧张肌肉,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
六、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进行动作示范,引导学生跟随练习。
2、分组练习法: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相互观摩、交流、纠正动作。
3、比赛法:组织学生进行体操比赛,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步骤1、课堂常规:点名、报数、检查服装、热身活动。
2、教授新课:讲解、示范、学生跟随练习。
3、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比赛环节:组织学生进行体操比赛。
5、总结评价: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初中奥林匹克体操教案课程名称:奥林匹克体操课时:2课时年级:初中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奥林匹克体操的基本知识,掌握体操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奥林匹克体操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
教学内容:1. 奥林匹克体操的基本知识介绍2. 体操基本动作和技巧的学习3. 团队合作项目的练习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堂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奥林匹克体操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奥林匹克体操的历史和发展。
2. 引导学生观看一些奥林匹克体操比赛的片段,让学生对奥林匹克体操有更直观的了解。
二、基本动作和技巧的学习(15分钟)1. 教师示范并讲解奥林匹克体操的基本动作,如跳马、平衡木、高低杠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基本动作的练习,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动作错误。
3.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奥林匹克体操的技巧,如翻转、跳跃、平衡等。
三、团队合作项目的练习(15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个队长,负责组织队员进行团队合作项目的练习。
2. 教师给出团队合作项目的任务,如集体跳绳、拔河等,学生团队合作完成任务。
3. 教师对每个团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2. 学生进行团队合作项目的练习,提高团队合作的能力。
二、深入学习奥林匹克体操(20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奥林匹克体操的比赛规则和评分标准。
2. 学生通过观看比赛视频,了解奥林匹克体操的比赛过程和技巧要求。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比赛,让学生亲身体验奥林匹克体操的魅力。
三、总结与反思(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提出问题和建议。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中学体操教学教案
授课班级: 八年级2班人数: 32 人任课教师:李秉璇
教材内容体操: 鱼跃前滚翻
课的目标任务
1.多数学生能懂得身体跃起腾空是区别前滚翻的关键,一般都能在保护与帮助下”跃起”做出鱼跃前滚翻动作,有少数学生动作圆滑优美.
2.通过练习使学生的灵敏,柔韧素质和腰腹肌力量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观察与评价能力. 场地器材 10×5米场地一块(也可用篮球场代替) 垫子4块橡皮筋4根粉笔1支
课的部分教学内容及手段组织教法
一开始部分
1. 体育委员整队,清点人数并向教师报告.
2. 师生问好,宣布本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3. ,以及注意事项.
4. 安排见习生.
二.徒手操
1. 颈部运动;
2.扩胸运动;
3.腿部运动;
5. 体转运动;5.腹背运动;
6.踝.腕关节运动.
三.游戏:织网捕鱼
方法:游戏开始,由两位学生手拉手担任”小渔网”,在场内用手触及正在跑动的其他学生,其他学生用各种躲闪.摆脱动作在场内积极跑动,被触到者加入”小渔网”,等”小渔网”扩大到四人时,重新组成两个”小渔网”进行活动.以此类推,逐渐组成许多”小渔网”,直到剩下最后一名时游戏结束.
规则:1.”小渔网”不得松手触人;
2.在游戏过程中不得逃出界外,被迫出界者作被触到论处.
一.组织:成四列横队集合(背对阳光.如图示一)
××××××××××
××××××××××
××××××××××
××××××××××
Δ
× :学生
Δ :老师图示一
要求: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动作迅速,气氛活跃.
二.组织:成体操队形,前后左右一臂间隔.
教法:1.完整示范一次;2.分解领做一次;3.领做2×8拍.
要求:认真观察动作,听口令进行练习.
三.组织:如图示二(也可用篮球场代替)
* * * * * * * * * * *
* * * Ω * *
* * * * * *
* * * * * * * *
* : 鱼儿Ω : 渔网
图示二
教法:讲解,示范,师生按规则集体练习.
要求:”鱼”要机智,灵活,勇敢,”渔网”要动脑筋,协力,果断,快速.
基本部分 i. 鱼跃前滚翻
动作要点:1.蹬:两脚用力等地.
2. 跃:跃起腾空时保持含胸屈髋姿势.
3. 撑:两臂前伸,着地后屈臂缓冲.
4. 滚:低头团身,滚动圆滑.
重点:蹬.跃动作
难点:跃与撑的结合
保护与帮助方法:保护者蹲立在学生手撑地的侧面,一手托腹,另一手托大腿,帮助缓冲,低头,前滚.
组织:全班分四组同时进行,讲解示范与练习队形如图示三.
教法:1.学生自练前滚翻,观察学生练习.
2.示范鱼跃前滚翻.
1. 提问前滚翻和鱼跃前滚翻的区别.
2. 归纳,诱导.讲解鱼跃前滚翻的动作要领,并同
3. 时做示范.
4. 保护与帮助示范和讲解.
5. 自由选择做诱导练习
①.手撑标志线做远撑前滚翻;
②.跃过橡皮筋做鱼跃前滚翻.
6. 学生自练与互帮相结合进行鱼跃前滚翻练习,学生练习时巡回辅导,并纠正错误,接受能力好,动作完成质量高的学生可进一步学习鱼跃前滚翻直腿起.
7. 分组扼要分析学生动作,提示学生如何观察与评价动作,让学生每组代表进行示范.其他学生进行观察与评价,并评出完成动作质量最高的组,进行口头奖励.
要求:认真练习,体会动作要领,观察同伴练习,并学习如何进行评价.
结束部分 1. 放松练习
以教师口令练习伸展放松操
2. 小结,布置回收器材.
3. 师生再见. 组织:全班集体进行,队形如图示三.
教法:教师讲解,学生在教师口令下练习.
要求:安静.放松.
课的预计 1. 练习强度: 60℅左右
2. 运动负荷:中上
3. 平均心率:130次/分左右
4. 最高心率:180次/分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