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毒素的临床详解
- 格式:ppt
- 大小:2.23 MB
- 文档页数:46
执业医师考试公卫:肉毒中毒简介肉毒中毒(botulism)主要是由于食入含有肉毒梭菌毒素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是细菌性中毒中症状最重、病死率很高的一种毒素型食物中毒。
我国北方地区,西部地区曾多次发生。
据不完全统计,1949~1911年9月全国共发生肉毒中毒998起(新疆718起),中毒人数3903人(新疆2259例),死亡510人,病死率为12.5%.。
1.病原体肉毒梭状芽胞杆菌(Clostridium botulinum)(简称肉毒梭菌,下同)系革兰阳性厌氧杆菌,有芽胞。
广泛分布于土壤、江河湖海污泥中及鱼类和动物粪便中,借其芽胞可长期存活。
耐高温,芽胞需干热180℃5~15分钟或湿热100℃6小时方被杀灭。
10%盐酸1小时或20%甲醛24小时方能杀死芽胞。
在适宜条件(无氧、发酵、适宜的营养基质、18~30℃)下肉毒梭菌可迅速生长,大量繁殖,同时产生一种以神经毒性为主要特征的可溶性剧毒的肉毒毒素(外毒素)。
该毒素毒性极强,1ug即可使人致死。
依据毒素的抗原性不同可分成A~G 七型,人类肉毒中毒主要是由A、B、E三型所致。
毒素不耐热,80℃30分钟或100℃10~20分钟可完全破坏,pH>7.0时亦可迅速分解,暴露于日光下迅速失去活力。
在干燥、阴暗、密封条件下可保存多年。
2.媒介食品可因饮食习惯和膳食结构不同而异。
国外多为火腿、香肠、罐头食品;我国主要见于家庭自制发酵豆、面制品(豆酱、面酱、红豆腐、臭豆腐、豆豉等),也见于肉类和其他食品。
3.中毒机理肉毒毒素经消化道吸收后进入血液循环,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颅脑神经核、神经肌肉接头处及植物神经末梢,阻止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引起肌肉麻痹和神经功能不全。
4.临床表现潜伏期6小时~10天,一般1~4天。
早期有全身乏力、头晕、食欲不振,以后逐渐出现视力模糊、眼睑下垂、复视、瞳孔散大等神经麻痹症状;重症患者则出现吞咽、咀嚼、语言、呼吸困难,头下垂,运动失调,心力衰竭等。
肉毒素作用原理肉毒素是一种由肉毒杆菌产生的神经毒素,它主要通过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部位,导致肌肉麻痹,从而达到治疗一些相关肌肉疾病的效果。
肉毒素的作用原理涉及到多个过程和机制。
首先,肉毒素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释放从而起到肌肉松弛的作用。
在正常情况下,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乙酰胆碱与肌肉细胞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引起肌肉收缩。
肉毒素作用于乙酰胆碱神经末梢,阻断乙酰胆碱的释放,减少神经冲动的传递,从而导致肌肉松弛。
这一作用原理在临床上常被用于治疗神经肌肉疾病,如肌张力障碍、面部皱纹及其他肌肉痉挛性疾病等。
此外,肉毒素还具有干扰肌肉收缩的作用。
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乙酰胆碱时会导致肌肉细胞内钙离子的释放,从而触发肌肉收缩。
肉毒素能够阻断乙酰胆碱受体的结合,减少肌肉细胞内钙离子释放,使肌肉无法正常收缩。
这种作用机制导致肉毒素在整容美容领域被广泛应用,能够减少面部肌肉收缩,从而减轻面部皱纹。
肉毒素还可以通过与突触前膜的蛋白质相互作用,影响神经冲动的传导。
一旦肉毒素进入突触前膜,它会与突触前膜上的相关蛋白质结合,阻止神经冲动的传导。
这会导致神经冲动无法通过肉毒素作用的区域,从而实现对肌肉的作用。
这一原理为肉毒素在治疗运动障碍类疾病中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此外,肉毒素还具有一定的削弱疼痛传导的作用。
肉毒素能够抑制炎性介质的释放和神经元的兴奋性,从而减轻疼痛感知。
这种作用机制使得肉毒素在治疗一些与疼痛有关的疾病时,能够提供一定的镇痛效果。
综上所述,肉毒素通过抑制乙酰胆碱的释放,干扰肌肉收缩,影响神经冲动的传导,削弱疼痛传导等多种作用机制来起到肌肉麻痹的效果。
这一作用原理为肉毒素在临床应用中的广泛运用提供了依据,并在整容美容、神经肌肉疾病的治疗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肉毒素的注射剂量标准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在当今社会,人们对美容和延缓衰老的需求日益增长。
肉毒素注射疗法作为一种常见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美容医疗领域。
然而,为了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准确控制肉毒素的注射剂量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本文将探讨肉毒素注射剂量标准的概念、制定过程以及内容解释说明。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部分:引言、肉毒素的注射剂量标准、肉毒素注射剂量标准的制定过程、肉毒素注射剂量标准的内容解释说明以及结论及展望。
接下来将依次详细介绍每个部分的内容。
1.3 目的本文旨在介绍和解释肉毒素注射剂量标准,并通过对国际标准与指南、参考研究和临床实践经验,以及医学专家团队共识形成过程等方面进行分析,使读者了解该标准背后的基础知识和原理。
另外,我们还将解释剂量计算方法和单位,探讨不同病症对剂量要求的差异性,并提供副作用和风险评估的指导说明。
最后,我们将总结主要观点和结论,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以及给予读者一些实用建议和启示。
2. 肉毒素的注射剂量标准2.1 什么是肉毒素肉毒素是一种由产生于肉毒杆菌中的神经毒素所产生的蛋白质。
它通过阻断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从而导致肌肉麻痹效应。
肉毒素在医学美容领域被广泛应用,主要用于治疗动态皱纹、过度出汗以及其他一些与神经递质有关的疾病。
2.2 肉毒素的应用领域目前,肉毒素被广泛用于多个医学领域。
其中,美容整形是最为常见的应用之一,特别是针对面部动态皱纹(如眼周纹、抬头纹等)的治疗上。
此外,肉毒素还可以治疗过度出汗、脑性瘫痪、震颤、斜眼等众多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
2.3 注射剂量标准的重要性和目的注射剂量标准在使用肉毒素时非常重要。
正确的剂量可以确保疾病的治疗效果,同时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和风险。
标准化的剂量准则还可为医生提供指导,确保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一致性和预测性。
制定科学合理的肉毒素注射剂量标准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性别、身体部位等)、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以及医生的经验等。
A型肉毒毒素在整形外科中的临床应用指南为了规范肉毒毒素的使用,中华医学会召开了关于肉毒毒素的使用安全和规范化操作共识会。
在适应证和禁忌证注射方法、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了专题讨论,达成了初步的共识,为国内A型肉毒毒素在整形外科中的应用提供了初步指导意见。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适应证面部动力性皱纹;某些部位的肌肉肥大;某些部位的肌肉张力过大或痉挛;某些部位的腺体如汗腺分泌过多(注:目前除眉间纹外,其余部位的注射均属于“标签外”用药,需要告知患者)。
2.禁忌证过敏者;重症肌无力或Lambert- Eaton综合征患者;以注射部位存在感染;备孕期、孕期哺乳期女性;威胁生命的重大疾病;发烧、急性传染病。
3.需谨慎使用的情况近期使用过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等)者;近期使用过抑制凝血的药物(维生素E、阿司匹林及非甾体抗炎药等)者;依靠面部表情的工作者(如演员等)做面部注射;依靠发声的工作者(如播音员)做口周注射;上睑下垂的患者做额部注射;干眼症的患者做眼周注射;月经期;儿童及老年人4.制剂品牌目前,我国批准使用的肉毒毒素是中国产的“衡力”牌和美国产的“保妥适”两者均为A型肉毒毒素,产品分别为50U和100U。
其配制浓度和使用方法相近。
5.制剂保存肉毒毒素冻干粉冷冻保存,配制溶解后立即使用,亦可置于2℃~8℃冰箱4h内用完。
6.制剂配制使用生理盐水配制肉毒毒素,配制浓度为40~100U/ml,即100U肉毒毒素溶解在1.0-2.5ml的生理盐水中,配制时注意避免产生大量气泡,因为肉毒毒素在空气和液体的交界面上有可能出现结构的改变,从而导致其效力降低。
同样的注射剂量,如果使用不同浓度的肉毒毒素,注射容量不同。
7.注射剂量A型肉毒毒素的中毒剂量为2500~3500U医疗美容注射每人每次的总量一般控制在200U以内常用的单点注射剂量为2~5U,肌肉偏小时注射的单点剂量是10~20U。
注射剂量需要精确控制,通常情况下,左右两侧相同注射点的剂量应该相等。
肉毒毒素及其临床应用肉毒毒素是肉毒梭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细菌外毒素,属于高分子蛋白神经毒素,能引起人和动物死亡率很高的肉毒中毒。
根据毒素抗原的不同,将其分为A、B、C、D、E、F和G七个型,C型中尚有C1 和C2两个亚型,其中A 型肉毒毒素的结构和功能已较清楚。
自上世纪70年代初美国旧金山眼科研究所的Scott 医师从肉毒中毒病人首先累及眼外肌,引起视力模糊、眼睑下垂、瞳孔散大和复视等症状并缓慢恢复的过程中得到启示,与世界著名肉毒毒素专家、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食品微生物及毒素学系Schantz教授合作在猴试验基础上将肉毒毒素引入眼科疾病治疗,并在1980年首次报告眼外肌注射A型肉毒毒素替代斜视手术的可能性,此后他和其他临床专家对肉毒毒素的临床效果、副作用及免疫学反应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并在斜视、眼睑痉挛、面肌痉挛、痉挛性斜颈等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
从此肉毒毒素的临床应用突飞猛进。
一.肉毒毒素的结构在自然状态下或人工培养基中,肉毒毒素通常以一种复合体形式存在,即神经毒素和血凝素或非血凝活性蛋白的复合体,也叫前体毒素(progenitor toxin)(见图1)。
目前流通的三种A型肉毒毒素制品都是这种复合体。
象许多生物活性蛋白一样,肉毒毒素的生物活性与它的空间形态结构有关,血凝素在保持毒素三维结构及稳定性上起着重要作用。
肉毒毒素很容易在40℃以上发生热变性,特别是在碱性条件下;空气/液体界面形成的气泡能引起神经毒素的伸展和形状的改变,从而使毒素溶液失去毒性;在有氮气和二氧化碳的环境中也能发生毒素的变性;稀释至过低浓度(如ng/ml)能使神经毒素的稳定性降低,只有用含其它蛋白(如明胶、牛或人血清白蛋白)的缓冲液(pH6.8或更低)稀释才能防止。
图1 前体毒素电镜模式图用半乳糖作为配基的亲和层析或SP-sephadex或CM-sephadex的氯化钠梯度离子交换层析,能使神经毒素从肉毒前体毒素中分离出来。
肉毒毒素中毒临床诊疗规范篇一:肉毒毒素操作规则肉毒素注射诊疗及操作常规一. 适应症与并发症:适应症:主要是30-35岁以下女性的早期皱纹,特别是面上半部的额纹、眉间纹、鱼尾纹,也可用于鼻背纹、下颏纹、颈阔肌纹及良性咬肌肥大。
临床也有用于腋臭或腋部多汗症的治疗,剂量约1-1.5u/kg,有效率约70%,维持时间约6-8月。
禁忌症:1 精神不太正常,自控能力差的病人;2 因工作需要,面部表情肌必须频繁活动的人(如演员等);3 患有运动神经元病或肌肉系统病的人(如重症肌无力、多发性硬化、Lambert-Eaton综合征、上睑下垂等);4 过敏体质者或对毒素或人血白蛋白过敏的人;5 两周内曾使用与毒素代谢有影响或易致出血、水肿药物的人(如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青霉胺、奎宁、吗啡、钙拮抗剂、阿司匹林、激素等),这些药物会提高毒素的毒性;6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因为毒素对她们属于Ⅲ类药;7 发烧、急性传染病、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疾病、结缔组织病、活动性肺结核、血液病及12岁以下儿童。
8 非常瘦弱的病人不能用:因肌肉太薄,注射后容易弥散到周围肌肉,容易发生副作用。
二. A型肉毒毒素的溶解方法:1 从冰箱中取出后,在室温下放置一定时间。
一般放置10-15分钟,使之与室温接近,易于溶化。
2 用注射用生理盐水根据所需浓度进行配制,一般是2-4毫升注射用生理盐水溶解A型肉毒毒素100U。
3 溶化时,应将注射器针头贴在瓶内壁,缓慢推入注射用生理盐水使干粉状药物全部溶解,不可用力过猛;在溶化过程中,避免反复抽吸、减少震荡及泡沫形成,泡沫形成可使A型肉毒毒素蛋白变性,影响药物的效价。
4 配制好的A型肉毒毒素溶液应立即使用,在2-8度冰箱中保存,需4小时以内用完。
Gartland和Hoffman用小鼠LD50测定法证明,释稀的毒素在6小时内毒力无明显下降,但12小时后下降43.9%,若在释稀后立即冷冻,1或2周后仍有将近70%的效价损失,这是由冻-溶过程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