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船的鸟
- 格式:docx
- 大小:17.97 KB
- 文档页数:4
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全文
《搭船的鸟》
郭风
我和母亲坐着小船,到乡下外祖父家里去。
我们坐在船舱里。
天下着大雨,雨点打在船蓬上,“沙拉、沙拉”地响。
船夫披着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摇着橹。
后来,雨停了。
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
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
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它什么时候飞来的呢?它静悄悄地停在船头不知有多久了。
它站在那里做什么呢?难道它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吗?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
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
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母亲告诉我,这是一只翠鸟。
哦,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
三年级上册语文搭船的鸟
摘要:
1.搭船的鸟的背景介绍
2.搭船的鸟的故事情节
3.搭船的鸟的寓意和启示
正文:
【搭船的鸟的背景介绍】
《搭船的鸟》是一篇三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文,讲述了一只翠鸟在船上与孩子们亲密互动的故事。
作者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好和谐,并倡导孩子们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搭船的鸟的故事情节】
故事发生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夏日午后,一群孩子们在河边玩耍,突然发现一只翠鸟飞到了船上。
孩子们惊喜地观察着翠鸟,它并不怕人,反而主动靠近孩子们,似乎想与他们一起玩耍。
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抚摸着翠鸟,感受着它美丽的羽毛。
翠鸟则用它明亮的眼睛看着孩子们,仿佛在说:“我是你们的朋友,让我们一起玩吧。
”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翠鸟每天都来船上与孩子们相伴。
他们一起欣赏美丽的江景,一起分享快乐时光。
孩子们渐渐发现,翠鸟原来是个捕鱼高手,它能迅速捕捉到河里的小鱼。
然而,有一天,翠鸟没有再来船上。
孩子们焦急地寻找,才发现翠鸟被困在了下游的一个渔网里。
孩子们决定帮助翠鸟,他们用尽办法,终于将翠鸟救出。
翠鸟得救后,欢快地飞向天空,孩子们也为自己的善举感到高兴。
【搭船的鸟的寓意和启示】
《搭船的鸟》这个故事寓意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翠鸟和孩子们的亲密互动,让我们看到了动物和人类之间的友谊。
故事告诉我们,保护生态环境、关爱动物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应该珍惜大自然的美好,让和谐共处成为现实。
通过这个故事,孩子们可以学到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搭船的鸟》教学设计通用[1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搭船的鸟》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搭船的鸟》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会读搭船、鹦鹉、翠鸟等18个生字词,会写“翠、嘴”等13个生字,在语境中积累描写雨声和abb式的词语。
2、通过创设情景,品读翠鸟外形的句子,捕鱼动作的词语,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体会从整体到局部、放慢、分解动作的`观察方法。
3、能够迁移描写动物外形从整体到局部有条理的写法,教学重点:1、学会读鹦鹉、搭船、翠鸟等18个生字词,会写“翠、嘴”等13个生字。
2、通过创设情景,品读翠鸟外形的句子,捕鱼动作的词语,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体会从整体到局部,放慢、分解动作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迁移有条理地从整体到局部的描写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课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质疑1、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今天我们将跟随作者郭风去观察去发现。
齐读:搭船的鸟。
搭在字典中有几种意思,你们觉得选哪一种,用你们的手指告诉我。
搭船就是坐船、乘船的意思。
搭船,搭车,搭飞机。
搭船的鸟就是坐船的鸟儿。
2、质疑:当你看到这个题目,你又会产生怎样的疑问?它为什么要坐船?这是一只怎样的鸟儿?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两个疑问来学习这篇课文。
请你大声读课文。
【设计理念:从单元导语入手,指引学生学会观察,细致观察,点明单元学习目标。
根据课题质疑自然,符合学生学习心理,这两个问题也是这节课的重点所在。
】《搭船的鸟》教学设计2学习目标:1.会写“搭”“啦”“响”“嘴”“吞”“哦”6个生字。
2.品读描写翠鸟捕鱼的语句,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感受“我”观察的细致。
3.朗读课文,感受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
学习重难点:品读描写翠鸟捕鱼的语句,感受观察的细致,学习“抓动作”观察的方法。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搭船的鸟教案(最新8篇)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搭船的鸟》教案篇一课型:新授。
教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目的:1、正确认读本课的十一个生字;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3、认识翠鸟,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重点:正确认读十一个生字;难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导入“搭”什么意思?想想,不知道可以查工具书,乘、坐的意思。
组词,“搭船”是什么意思?“顺便乘坐船”的意思。
揭示课题“搭船的鸟”,这又是什么意思呢?顺便乘坐船的鸟。
想不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呢?那我们就去学习今天的课文吧。
板书:风铃草二、初读课文1、明确这堂课的要求: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自由读课文,提出要求:自由读两遍课文;读第二遍的时候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
3、将画出的生字再在课文中读两遍。
4、分组读课文,评出小组里读得最好的同学在全班读。
5、指名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全班评价。
6、自愿读课文,看谁想读,勇敢地站起来读。
三、认读生字1、出示小黑板,齐读生字,先读带点的字,再读词语。
2、指名读生字。
3、读生字卡(单个字)。
四、再读课文,思考问题自由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搭船的鸟》教学设计篇二教材分析:《搭船的鸟》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课以儿童的口吻,描写了“我”在乡下的路上观察并认识翠鸟的过程。
课题中一个“搭”字,就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这样的一次平常的探亲之旅,因为“我”留心周围的事物并细致观察,得以认识的一位可爱的新朋友——会“搭船”翠鸟,充分说明了留心观察的好处。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孩子对小动物很感兴趣,文中的翠鸟那样的美丽与可爱: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它捕鱼又很敏捷、迅速。
这是都是“我”细致观察的结果,因为留心观察,“我”认识了一位可爱的新朋友,给“我”的旅途增添了快乐。
2020年小学三年级语文《搭船的鸟》原文及课后练习题原文我和母亲坐着小船,到乡下外祖父家里去。
我们坐在船舱里。
外面下着雨,雨点打在船蓬上,“沙拉、沙拉”地响。
船夫披着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摇着橹。
后来,雨停了。
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
多么美丽的小鸟啊!它有一张红色的长嘴,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有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
它什么时候飞来的呢?悄悄地站在船头有多久了?站在那里做什么呢?难道它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吗?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
可是,没一会儿,它又飞出来了,红色的长嘴里衔着一条小鱼。
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母亲告诉我这是翠鸟。
哦,我明白了,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
课后练习题一、读一读,用“√”标出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祖父(fùfū)悄悄(qiāoxiāo)鹦鹉(yīngwǔrīngwǔ)二、连一连,读一读。
搭橹披着小鱼摇船衔着裙子捕嘴背着书包张鱼提着蓑衣三、按要求写句子。
1、难道它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吗?(改为陈述句)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①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
(有“不”去“不”,没“不”加“不”。
)②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
③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2、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
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
(仿写一句含有三个以上动作的词语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四、结合课文内容填空。
1、多么________的小鸟啊!它有一张________的长嘴,羽毛是________的,翅膀带有一些________,比鹦鹉还________。
搭船的鸟阅读理解《搭船的鸟》是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写了他在大自然中认识翠鸟的过程。
文章开头简洁,作者乘船去乡下的外祖父家,“我”留心周围的事物,目光敏锐,很快就被飞翔的翠鸟吸引了。
接着“我”细致观察了翠鸟,它的颜色、动作和神态都非常美。
最后,“我”通过妈妈的介绍了解了翠鸟捕鱼的本领。
课文中,“我”在大自然中认识翠鸟的过程让“我”明白了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人们可以从大自然中获得很多知识。
翠鸟的出现让“我”对大自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我”对翠鸟的细致观察则让“我”了解了翠鸟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这种观察和发现的过程不仅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也让“我”更加热爱大自然。
同时,这篇课文也引导我们要热爱大自然,热爱动物,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中,我们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同时也要学会从自然中学习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在阅读这篇课文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理解:一、理解课文内容1.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通过阅读课文,我们可以了解到翠鸟的外形颜色非常鲜艳,翅膀带有蓝色和黑色斑点,嘴巴长而尖,爪子锋利。
翠鸟喜欢栖息在树上,善于飞翔,而且喜欢吃小鱼、虾和昆虫等食物。
2.理解作者对翠鸟的情感态度。
作者通过对翠鸟的细致观察和描述,表达了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这种情感态度不仅体现在对翠鸟的外貌描写上,也体现在对翠鸟的动作和神态描写上。
通过这些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翠鸟的喜爱和关注。
二、分析课文结构1.文章开头简洁明了,直接交代了作者乘船去外祖父家途中的所见所闻。
通过描述船行的地点和时间,引出了下文对翠鸟的描写。
2.接着,文章进入主体部分,详细描述了翠鸟的外形、动作和神态。
这部分内容是文章的主体,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了翠鸟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3.最后,文章通过妈妈的介绍结束了对翠鸟的描写,同时也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人们可以从大自然中获得很多知识。
《搭船的鸟》是一篇描绘鸟儿在人类生活中的情景的散文,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这篇课文通过描绘鸟儿在船上搭便车的情景,展现了鸟儿与人类和谐共生的画面,同时教育学生要爱护动物,保护自然环境。
课文原文如下:
搭船的鸟
鸟儿站在船舷上,跟着船一起飞。
船到港口了,鸟儿跟着船一起进港。
鸟儿搭船,一点儿也不麻烦。
有时候,鸟儿站在船舷上,有时候,鸟儿站在桅杆上,有时候,鸟儿站在船舱的窗边。
鸟儿搭船,有时候是为了觅食,有时候是为了游玩。
鸟儿搭船,一点儿也不妨碍船的行驶。
有时候,鸟儿在船头飞,有时候,鸟儿在船尾飞,有时候,鸟儿在船的中间飞。
鸟儿搭船,有时候是为了看风景,有时候是为了找朋友。
搭船的鸟儿,真是可爱!。
《15课搭船的鸟》课文简介《15课搭船的鸟》是一篇小学课文,它以一个孩子的视角,通过对一只搭船的鸟的描绘,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童趣和自然美的世界。
本篇课文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文学价值在文学上,这篇课文具有很高的价值。
首先,它的人物描绘十分生动,将鸟的动作和神情描绘得栩栩如生。
其次,情节设置巧妙,通过孩子与鸟的互动,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
这种细腻的描绘方法和生动的情节设置,使得这篇课文充满了吸引力和教育意义。
环保意识课文中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及保护环境的思想观念。
孩子们在观察鸟类的过程中,展现了对自然和动物的尊重和爱护。
这提示我们,人类和自然环境以及动物应当和谐共生,我们应该珍爱大自然,保护环境。
主题思考学习《15课搭船的鸟》这一课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以及我们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
同时,通过观察和描绘动物,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方法与建议针对《15课搭船的鸟》这一课题,建议教师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朗读: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增强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讨论: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分析: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描写和情节设置,让学生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和文学手法。
实践:布置与大自然相关的观察和描绘任务,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的魅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拓展延伸为了提高学生对大自然及环境保护意识的认识与关注,教师可以推荐以下拓展阅读建议或实践活动:阅读相关书籍:推荐学生阅读关于大自然和环境保护的书籍,如《森林报》、《地球的故事》等。
关注环保新闻:引导学生关注环保新闻和活动,了解当前的环境问题和保护动态。
参与环保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学校或社区组织的环保活动,如植树节、环保志愿者等。
探索本地自然环境:组织学生开展本地自然环境的探索活动,了解本地的动植物种类和生态环境。
第15课搭船的鸟课文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令人惊奇的动物。
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一种独特的鸟类——搭船的鸟。
搭船的鸟是一种身形修长、羽毛灰褐色的海鸟。
它们通常生活在海岸线的附近,善于捕食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
但与其他鸟类不同的是,搭船的鸟有着非常独特的捕食方式。
当搭船的鸟发现一群鱼群聚在一起时,它会飞到离鱼群一定距离的地方,然后把自己的腹部浸入水中。
这一动作看起来就像是鸟在搭船一样,因此得名搭船的鸟。
等待一会儿后,搭船的鸟会突然抬起身体,使得羽毛上的水分全部沉积在腹部。
这样一来,鸟的重量就会增加,让它能够更加稳定地漂浮在水面上。
接着,搭船的鸟会迅速向前进发,用独特的游泳方式接近鱼群。
当它们靠近鱼群时,它们会迅速将头和颈部伸长,然后用尖尖的喙夹住鱼群中的一条鱼。
这个瞬间的速度和准确度令人难以置信。
搭船的鸟并不是一种孤独的猎手,它们通常以小群的形式出现。
这样更有助于它们在搜寻食物时相互帮助和合作。
当一只搭船的鸟成功捕获一条鱼后,其他鸟也会靠近,希望能够分享这一美味的食物。
搭船的鸟的捕食方式之所以独特,是因为它们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身体特点来获取食物。
通过搭船的行为,它们可以更加稳定地漂浮在水面上,从而更好地接近鱼群。
这种独特的捕食方式展示了动物在适应环境中的智慧和创造力。
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搭船的鸟是一种令人惊叹的生物。
它们的独特行为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的奇妙之处。
我们应该保护这些珍贵的生物资源,让它们能够在我们的世界中继续繁衍生息。
总之,搭船的鸟是一种独特的鸟类,它们以自己独特的捕食方式展示了动物的智慧和创造力。
它们的存在提醒着我们,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奇妙和惊喜。
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教学设计优秀9篇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搭船的鸟》教案篇一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喜欢的段落。
2、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3、正确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会写八个。
过程与方法: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
3、继续学习搜集整理资料,制资料卡片的方法4、引导学生学习课外读物,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课件、录音机、磁带,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说明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互相亲近的照片或图片,有条件的通过课件展示出来,供学生欣赏。
生自由谈观后感受。
师:一次,一只翠鸟就搭上了一位小朋友的船,它要干什么呢?小朋友心里怎么想的呢?让我们快去看一看吧!引入新课10《搭船的鸟》。
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情导入,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师: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课文。
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4、检查朗读。
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汇报时可自定齐读人数,也可派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朗读,听后其他同学随机评价。
建立小组评价机制,把检查识字情况安排在小组内进行,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5、更换语境,出示含有生字的其他句子让学生再认。
6、脱离语境,小组长让小组同学单独认读生字,检查组内识字情况,全读对的同学奖给一张小笑脸。
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其自主识字的能力、合作意识及良好的识字习惯。
以小组形式认读课文,再以小组形式汇报,激发学生竞争意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搭船的鸟课文这是一只搭船的鸟,它期盼着能够在无尽的大海上翱翔,它也希望有一天能够拥有自己的家园。
小鸟便成为了一只搭船的鸟,它在海洋中飞行,穿越海浪,一路向前飞去。
有时它会飞向远处的岛屿,有时它会飞到近处的小岛。
小鸟也会飞到其他船只上,停留一会儿,然后再继续向前飞行。
小鸟在船上表现得非常乖巧,它也没有害怕那些船上的人,每次船上的人和小鸟面对面时,它都会用它的眼睛迷人地盯着他们,他们都爱上了它。
每当小鸟飞到一个新的地方,它都会用它聪明的眼睛张望四周,细心地观察着这里的一切。
它知道自己不能在这里安定下来,只能继续向前飞去,将自己带到另一个美丽的地方。
小鸟总是一个人旅行,它知道自己没有伴侣,也没有朋友,仅仅有自己的那双朝气蓬勃的翅膀在凝望着那片海洋。
它不知道,有时候,海浪那么大,即使它的翅膀再坚强,也难以穿越,但它仍然勇敢地往前飞行,坚持着自己的梦想。
直到有一天,当它飞到一个新的地方时,它发现了一片突然出现的大海,海浪不再滔滔,宁静如水。
小鸟知道,它终于找到了家园,它知道这里就是它一直寻找的地方。
于是,它不再迷惘,不再沮丧,而是用自己精力充沛的翅膀把自己紧紧抱在大海之中。
自此以后,它每天都会在那片宁静的海洋上晒太阳,每次在海面上的折翼飞行的时候,它都会再看看自己的家园,从它的家园中,它获得了无尽的勇气和力量。
小鸟以后开始每天在家园周围游弋,有时它会离开家园,去看看那些它还没有去过的地方,但总会晚上回家,它知道自己的家在哪里。
这就是一只搭船的鸟,它在大海中飞行,有时它飞的遥远,有时它飞的近,它不断地飞行着,不断地寻找着自己的家。
在它的旅程中,它没有困难是不能克服的,它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家园,在那里,它得到了安宁与温暖。
《搭船的鸟》教学设计 15篇《搭船的鸟》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搭船的鸟》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作者用朴素而清新的语言,写了我和母亲坐船到乡下偶遇一只翠鸟搭船捕鱼,__语言虽然浅显,读起来却耐人寻味,通过作者善于观察的眼睛,不仅介绍了翠鸟美丽的外形,还生动描写了翠鸟捕鱼敏捷。
__以《搭船的鸟》为题,“搭”是“乘、坐”的意思,搭船即“顺便乘坐船”。
一个“搭”字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__以一个孩子的口气写了他在大自然中认识翠鸟的过程,字里行间充满了一颗童心对自然的爱,这样一次平常的探亲之旅,因为我留心周围的事物并仔细观察,得以认识了一位可爱的新朋友——一只会搭船的鸟,充分说明了留心观察的好处。
文中的我观察细致,坐在船舱里,我听到雨点打在船棚上“沙啦沙啦”的响声,翠鸟出现后,我看到它美丽的外貌,接着又看到了翠鸟捕鱼时的动作。
课后题引导学生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学习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品读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
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学习细致观察的方法,尝试观察练笔。
3.认识翠鸟,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重点认识翠鸟,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难点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教学过程一、复习单元要素导入新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搭船的鸟》,齐读一遍课题。
让我们回顾一下单元导读页,这个单元是个(习作单元),还记得本单元我们要学习的本领吗?一起读读,出现最多的一个词是?(观察)接下来我们就跟着作者一起学习怎样观察。
板书观察二、解读文本,学习观察方法(一)学习第一自然段,习得第一个观察小妙招快速读课文,找一找作者都观察了哪些事物?雨,船夫、翠鸟。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15课《搭船的鸟》图文讲解+练习知识点课文简说:文章以“搭船的鸟”为题,“搭”是“乘、坐”的意思,“搭船”即“顺便乘坐船”。
一个“搭”字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
文章记录的就是“我”乘船去乡下的外祖父家的途中的一景,“我”运用善于观察的眼睛捕捉到了这一情景,便使读者拥有了一只充满灵性的鸟儿。
“我”也正是一个爱自然的孩子,“多么美丽的小鸟啊!”直抒胸臆的赞叹,勾画出了一个孩子爱自然的童心。
让“我”感到“美丽”的是鸟的色彩:“红色”的长嘴,“翠绿”的羽毛。
翅膀带一点“蓝色”。
文中用了四个问句充满了孩子的好奇与天真,充满了童趣。
描写了鸟捕鱼时的动态,“一下子冲进水里”,“没一会儿,它又飞出来了。
”“一下子”、“没一会”表现了翠鸟飞行速度之快。
“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抓住了瞬间的动作来描写,这样完全口语化的表达,出自孩子的心,出自孩子的口,通俗易懂。
最后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那只鸟叫“翠鸟”。
由此可见,大自然也是我们学习知识的途径之一,“我”正是在自然中认识了翠鸟。
“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
”扣住了课题,翠鸟的可爱,童心的可贵都跃然纸上。
课后习题答案:一、读课文,想想作者对哪些事物作了细致观察,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文中的“我”观察很细致。
坐在船舱里,“我”听到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响的声音。
翠鸟出现后,“我”看到了它美丽的外形: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我”仔细地观察了翠鸟的羽毛、翅膀和长嘴,通过写样子的这些部分,把一只美丽的翠鸟呈现在我们眼前。
)接着,“我”又看到了翠鸟捕鱼时“冲”“飞”“衔”“站”“吞”等一系列敏捷的动作。
(翠鸟捕鱼的动作都这么快了,作者都看得这么清楚,观察得可真是够细致啊。
正是因为有了细致的观察,“我”才有这么多的发现,看来细致观察是写好文章的重要一步。
)“我”在观察的时候,用眼近看,耳朵听,观察了翠鸟羽毛、翅膀和长嘴的颜色,写出了翠鸟美丽的样子。
搭船的鸟知识点
1. 嘿,你知道吗,搭船的鸟羽毛好漂亮啊!就像那五彩斑斓的宝石,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呢。
比如说翠鸟,那鲜艳的羽毛多吸引人眼球呀!
2. 哎呀呀,搭船的鸟眼睛可尖啦!它们能迅速发现水里的小鱼,就像个超级猎人!你想想,老鹰那锐利的眼神是不是很厉害呀。
3. 搭船的鸟飞行技术那叫一个绝!它们在空中自由翱翔,真的太酷啦。
就好像飞行员一样,轻松地掌控着方向呢,是不是很神奇?
4. 哇塞,这些搭船的鸟可聪明啦!它们知道借助船只去寻找食物,这多机智呀!好比我们人类会利用工具一样。
5. 嘿嘿,搭船的鸟的叫声也很特别哦!有的清脆悦耳,有的低沉有力,就像不同风格的音乐一样,各有各的魅力。
比如说黄鹂鸟的叫声多好听呀!
6. 你晓得不,搭船的鸟和大自然相处得可和谐啦!它们在属于自己的天地里自由生活,这难道不让人羡慕吗?就像我们也渴望自由自在地在世界上闯荡呀。
7. 真的,搭船的鸟给我们带来了好多惊喜和乐趣呀!它们是大自然的精灵,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们,让它们能一直快乐地生活下去呀!我的观点就是:搭船的鸟是值得我们去珍惜和关爱的神奇生物!。
搭船的鸟的生字写出相关参考内容如下:
1.鸟(niǎo):小动物的一种,有羽毛、两只翅膀和喙,可以飞行。
鸟类有各种大小、形状和颜色。
2.搭(dā):搭乘、乘坐。
例如:搭车、搭船、搭机。
3.船 (chuán):水上的工具,用来载运人和货物。
船可以有不同的尺寸和形状,如小船、渔船、帆船、汽船等。
4.生(shēng):具有生命的,指植物和动物还未死亡的状态。
生也可以表示产生、发生的意思。
5.字 (zì):文字,由笔画组成的符号,用来表达含义。
字有拼音字母和汉字两种。
6.参考(cān kǎo):进行提供信息、辅助理解等。
例如:参考书、参考资料等。
7.内容 (nèi róng):指文章、文字、图画、电影、音乐、讲话等所包含的主要意义,也可以指具体的事物或事实。
8.不出现(bù chū xiàn):不显露、不表露。
例如:不出现问题、不出现困难等。
9.链接(liàn jiē):连接的方式或装置,用来在不同的位置之间传输信息或连接物体。
例如:电子链接、网络链接等。
10.不少于(bù shǎo yú):不少于某个数量。
例如:不少于500字,表示至少需要写500个字。
以上是搭船的鸟的生字相关的参考内容。
《搭船的鸟》生字组词
01
鹦yīng(鹦鹉)
搭dā(搭船、搭车、勾三搭四)
亲qīn(母亲、父亲、亲密无间)
父fù(祖父、父亲、父老乡亲)
沙shā(沙漠、豆沙、沙滩)
啦lā(来啦、沙啦、哗啦)
响xiǎng(响声、音响、不同凡响)
羽yǔ(羽毛、羽绒、羽翼)
翠cuì(翠绿、翠竹、翠色欲流)
嘴zuǐ(张嘴、嘴巴、七嘴八舌)
悄qiāo(静悄悄、悄悄、悄悄话)
吞tūn(吞下、吞咽、吞吞吐吐)
哦ò(好哦、来哦、走哦)
捕bǔ(捕鱼、捕鸟、捕捉)
02
我会认
鹦yīng(鹦鹉)
鹉wǔ(鹦鹉、鹦鹉舌、绿鹦鹉)
03
多音字
长cháng(长度)zhǎng(长大)
悄qiāo(静悄悄)qiǎo(悄然)
啦lā(呼啦)la(来啦)
难nán (困难)nàn (灾难)
04
近义词
美丽一一漂亮
05
反义词
美丽一一丑陋静悄悄一一乱哄哄
06
理解词语
船舱:船内载乘客、装货物的地方。
船篷:小木船上的覆盖物,用来遮蔽日光和风雨。
蓑衣:用草或棕毛制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
漂亮:好看;美观。
翠绿:像翡翠那样的绿色;青绿色。
静悄悄:形容非常安静没有声响。
衔着:用嘴叼着。
第五单元
本单元包括两篇精读课文和一篇习作。
《搭船的鸟》通过写一只翠鸟的外形和捕鱼的经过,反映了“我”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金色草地》重点写了“我”和弟弟在草地玩蒲公英的情景和“我”发现草地变色的秘密,表现了“我”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赞美了小作者认真观察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本单元还包括“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四个版块。
课题内容简说搭船的鸟本文以一个孩子
的口吻写了他在大自然中认识翠鸟的过程,字里行间充满了童心和对自然的爱,突出了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
金色的草地课文讲述了生活在乡下的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和哥哥发现草地会变色及其变色原因的事,展现了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26个生字。
正确读写“一本正经、引人注目、玩耍”等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读懂课文内容。
4.理解重点词义,学习外形、动作的描写方法,学习按时间顺序写作的技巧。
1.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捕鱼经过。
2.感受蒲公英给人带来的乐趣,了解草地变色的原因。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增强观察自然、认识自然的意识。
15.《搭船的鸟》……………………………………………………………… 2~3课时
16.《金色的草地》…………………………………………………………… 1~2课时
习作…………………………………………………………………………… 4~5课时
本单元教学可以按照“重温课标——课文讲读——记录业余生活——交流平台——习作”的顺序进行。
教师首先深入了解新课标中中年级起始阶段的教学要求,处理好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再通过课文讲读了解大自然丰富的动
植物资源,以及它们多姿多彩的样貌及生活。
并要求学生记录好自己的课余生活
中观察到的事物,最后根据自己的记录写一篇习作。
15.搭船的鸟
课题搭船的鸟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
本文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写了她在大自然中认识翠鸟的过程,字里行间充
满了一颗童心对大自然的爱。
教学本课要抓住文中的三个问句来体现孩子的好奇与天真,充满童趣,引导
学生抓住作者细心观察到的翠鸟的样子及捕鱼过程,感受翠鸟的可爱。
学前准备
2.教学课件。
(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会写1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
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学前准备 1.收集翠
鸟的图片资料。
(教师、学生)
2.自己制作生字卡片。
(学生)教学环节导案
学案达标检测一、质疑激趣,导入新课(用时:5
分钟)导入:同学们,鸟会搭船,奇不奇怪?今天我们来学习《搭船的鸟》,
是什么鸟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质疑。
1.读了课题,你有
哪些疑问?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用
时:20分钟) 1.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
2.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1.注意“蓬、翠、嘴”的读音。
2.用换偏旁的方法记住“搭、舱、漂、悄”。
2.辨字组词。
搭()沙()
塔()纱()
悄()吞()
消()杏()三、再读课文,初步感知(用时:1
0分钟)1.搭船的是什么鸟?你喜欢吗?
2.从文中找出写鸟的句子读一读。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展示收集的翠鸟的照片,交流翠鸟的资料。
2.课文写了“我”和母亲乘船到乡下外祖母家途中,一只翠鸟搭船捕鱼的情
景。
3.找出文中描写翠鸟的句子,读一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堂小结,指导书写(用
时:5分钟) 1.教学小结。
2.指导书写。
1.“翠”字,上面不是“羽”字,下面“十”不能往
上写得太长。
2.看清字形,认真书写。
4.一字组多词。
搭()()()
沙()()()
吞()()()教学反思生动的质疑导入,
对学生很有吸引力,一下子把学生带入文本。
学生通过读文,能多种方法识字,
让学生自己收集翠鸟的图片和资料,为学习课文增添了情趣。
第二课时
2.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
学习重点学习翠鸟外形的
描写方法,学习翠鸟捕鱼的动作描写。
学前准备教学课件。
(教师)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深入
2.引导学生读好第3自然段的三个问句,体会“我”天真好奇的童心。
3.齐读第4自然段,把写翠鸟动作快的词作上记号。
1.把描写翠鸟外
形的句子画上线,读一读。
2.学生自读第3自然段。
3.如果你看到一只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
4.从“冲、飞”和“一下子、没一会儿”体现了翠鸟的动作快,和作者好奇
欢快的心理。
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小鸟
()的羽毛
()的翅膀
()的长嘴二、交流拓展,深化情感(用时:15分钟) 1.你收集
2.小作者那么喜欢翠鸟,你喜欢吗?画出你喜欢的翠鸟吧! 1.交流翠
鸟捕鱼的资料。
2.画出喜爱的翠鸟。
三、课堂小结(用时:5分钟)
1.结合课文及生活实际,想想你还认识什么鸟,有什么特点?
2.检查学生生字掌握情况。
1.交流自己认识的其他鸟,并说说它们的特
点。
2.在田字格上书写本课生字。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搭船的鸟》教学片段
◆欣赏翠鸟的外形美丽、捕鱼动作灵敏
生1:我知道有一只彩色的鸟站在船头。
生2:我知道天下着大雨,船夫还披着蓑衣。
生3:我知道这只鸟是翠鸟……
师:比鹦鹉还漂亮的鸟是什么样的呢?
(学生读课文相关句子,教师课件出示翠鸟图片)
师:你觉得这只翠鸟漂亮吗?哪儿漂亮呢?
生:它有一张红色的长嘴、翠绿的羽毛,略带蓝色的翅膀。
师:让我们带着喜爱的情感来读一读。
(找几名学生读,生评价)
师:翠鸟不但外表美,它还有一种特别的本领,你们知道吗?
生:捕鱼。
师:谁能说说翠鸟是怎样捕鱼的呢?
生: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
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
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下。
(师课件出示这段内容,学生再读)
师:你能找出表示翠鸟捕鱼的动作吗?
生:冲、飞、衔、吞。
师:这些词表明了什么?
生:“冲”说明它入水速度快,“吞”就是一口吃了下去。
师:翠鸟在冲进水里,过一会儿才飞出来,这段时间它在做什么呢?
生1:它在水中捕鱼。
生2:因为它在船头早已找准了目标,冲进水里后一口就把鱼捉住了。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想不想亲眼看看翠鸟捕鱼的过程呢?
生:想。
(师播放翠鸟捕鱼的视频)
赏析:本节课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通过图片和视频更直观地让学生认识翠鸟,进而喜欢上翠鸟,理解翠鸟捕鱼的内容,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语,加上想象进行理解,最后视频补充,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