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成长过程中的四大危机
- 格式:docx
- 大小:19.11 KB
- 文档页数:17
儿童成长中遇到的问题首先,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之一是与同龄人的关系。
在学校和社交场合,孩子们需要与同龄人相处,建立友谊和相互支持的关系。
然而,有时候孩子可能会遇到友谊矛盾、排挤或欺凌等问题,这会对他们的自信心和情感产生负面影响。
父母和教育者可以通过鼓励孩子多参加团体活动、教导他们学会处理矛盾、建立积极的沟通方式等方法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其次,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是学习障碍。
有些孩子可能面临学习困难或学习障碍,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阅读困难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孩子感到挫败和沮丧,影响他们在学业上的表现。
父母和教育者可以通过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鼓励孩子尝试不同的学习方法、与老师和学校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等方式帮助孩子克服学习障碍。
另外,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还包括情绪问题。
由于儿童的情绪管理能力较弱,他们可能会经历情绪波动、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甚至影响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学业表现。
父母和教育者可以通过倾听孩子的情绪表达、教导孩子学会情绪管理技巧、提供安全和支持的家庭环境等方式帮助孩子有效处理情绪问题。
此外,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还可能会遇到身体发育问题。
一些儿童可能面临身材矮小、肥胖、性早熟等身体发育问题,这可能影响他们的自尊心和身心健康。
父母和教育者可以通过提供健康饮食、鼓励孩子参加体育活动、定期体检等方式帮助孩子维持良好的身体发育。
最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还可能面临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建立问题。
在当今社会,孩子常常受到各种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的冲击,容易受到外界负面影响。
父母和教育者可以通过与孩子进行深入交流、为孩子树立榜样、教导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等方式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人生观和行为准则。
综上所述,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人际关系问题、学习障碍、情绪问题、身体发育问题和价值观建立问题等。
父母和教育者应当密切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及时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男孩成长过程中的四大危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孙云晓编写了一本书《拯救男孩》,上面揭示男孩成长过程中的四大危机:学业危机、心理危机、体质危机、社会危机。
男孩真的有这么差吗2月1日,医院提供的门诊数据和学校三好学生的男女比例同时显示,看病多的是男孩,学习成绩差的也是男孩。
以你的判断,同意“男孩危机”一说吗女孩说:不同意,我觉得应该是男生故意让着我们。
男孩说:这是对我们严重的歧视。
老师说:并不是特别明显。
医生说:解决男孩危机要先拯救家长。
家长说:要让社会更多关注男生。
男孩有哪四大危机1、体质危机1985年开始的全国性儿童青少年体质监测工作表明,20多年来,中国男孩的体质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他们比以前更高了,更重了,但在肺活量、速度和力量以及视力指标上连连下降。
《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显示,1985-2005年,7~22岁城市男生肥胖的比例由%飙升到%。
2005年,6~22岁城市男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乡村男生为%。
与其他国家相比来看,中国男孩变“矮”了。
资料显示,与日本同期(1991年)资料相比,我国7~17岁男生平均身高比日本男生矮厘米。
2、心理危机许多男孩身陷心理危机,在各种成长热线、咨询机构、网瘾戒除机构中,需要帮助的男孩往往多于女孩。
来自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的数据表明:男性青少年比女性青少年更易于沉溺于网络。
众多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多动症、学习障碍、智力障碍、自闭症等儿童青少年阶段常见的心理疾病上,男孩的发病率远远高于女孩。
另外,男孩更容易沾染上各种成瘾行为,比如说网络成瘾,男生更容易出现情绪问题;心理疾病发生率更高,如学习障碍、自闭症等等。
3、社会危机男孩的社会适应能力不容乐观。
毋庸讳言,男孩是一个更容易卷入暴力和犯罪的群体。
在工读学校、未成年犯管教所中,男孩的数量要远远多于女孩。
2007年,全国工读学校在校生中,男生比例高达%,是女生的六倍多。
4、学业危机从大学到小学,男孩学业都出现了节节败退的情况。
男孩---四大危机!
中国男孩四大危机在于学业危机、体质危机、心理危机和社会危机。
李文道建议提高男孩的4Q(智商、体商、情商、逆商):“应对学业危机,需要提高男孩智商(IQ),父母,老师要永远对男孩学业有信心,创造适合男孩学习的环境,帮助男孩克服暂时的学业困难;面对体质危机,需要提高男孩体商(BQ),告诉男孩体育不好是废品,让男孩喜欢运动,提高雄性激素水平,并创造条件让男孩获得足够的运动;应对心理危机,需要提高男孩情商(EQ),告诉男孩真正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情商而非智商,因此,父母给男孩足够的关爱,提高男孩情绪管理的能力;应对社会危机,需要提高男孩逆商(AQ),告诉男孩抗挫折能力就像人生的疫苗,使男孩成长为男子汉,造就韧性,由铁变钢。
”
随感:那么作为一个正值壮年的青年我也同样需要面对这四种危机那么这个论调是可取的也就可以作为参考学习客观看待吧理顺自己的脉络!。
正确面对宝宝的4个成长危机①新生儿危机危机表现:一个哭宝宝的诞生新生儿危机把胚胎发育时期和婴儿时期分开。
这个时期完全不同于其他时期,因为最重要和独一无二的事件都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次呼吸,第一个眼神,第一个不确定的微笑。
是宝贝们进行着对外界生活的适应,这时候的宝贝最爱哭了,因为面对那么多从来没有见过的事物,好害怕呀!妈妈应对:有妈妈为你加油在这个阶段,妈妈的陪伴和无私关爱是必须给到宝贝的,这样他才会更加大胆地去面对这个新鲜的世界。
②1岁危机危机表现:宝宝爱说就是不1岁危机是婴儿向童年早期的过渡。
这个时期的危机也被称作走路、语言和意识的危机。
宝宝在1岁的时候出现第一次反抗,开始对比自己与别人的能力。
他的反应会非常强烈,特别是在承受不愿意接受的事物时。
通常,孩子拒绝他人或者不明白他人意图时,他开始大叫,拒绝走路或者躺下,用脚踹地板。
这些是反对、禁止和拒绝的意识,从1岁开始,到两岁结束。
妈妈应对:给宝宝讲清道理同样,在这个阶段妈妈的爱很重要,你需要让孩子知道,妈妈是在帮助他。
遇到孩子不愿意接受的食物,你需要和这个小家伙商量一下,并且耐心地告诉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道理之所在。
不要以为孩子听不懂你的话,这就是你教会孩子学习听话和遇到问题与人商量的过程。
比如,如果孩子不喜欢吃苹果,你就要告诉这个小姑娘,宝贝,你只有吃个苹果才会越长越高,越长越漂亮呀!③3岁危机危机表现:我是独立的小人佩列古多娃认为,3岁危机在所有成长危机中最重要,也最复杂的阶段。
这时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时期。
这个危机会在少年时期重复。
3岁前,宝宝把自己和妈妈混同一体——怀孕和哺乳期建立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
所以孩子的身体虽然已经和妈妈分离了,但是心理上还没有和妈妈分开。
但是,在3岁的时候,宝宝突然明白:妈妈是一个人,而他自己——是完全另一个人。
他开始试图独立。
在这个年龄你听得最多的就是宝宝说:我自己来,放开我等。
男孩读后感范文在《男孩》这本书的封面上写着:0—18岁男孩父母与教师必读。
正是这句话吸引了我。
因为家有男孩,因为在教学中遇到了一些看似有问题实那么正常的男孩。
希望这本书能给我解疑答惑。
这本书的作者是“20xx年中国教育风云人物”孙云晓与首都师范大学心理系李文道博士、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赵霞博士。
书中详尽介绍了男孩成长与教育的深切危机和特殊需求,深入提醒了男孩成长中的四大危机:学业危机、体质危机、心理危机、社会危机。
而造成这些男孩危机的原因在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流行文化走入误区。
作者锋利的指出其中危害最烈的是教育危机,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是男孩成长危机中最为凶猛的杀手,并因此加剧了所有危机对于男孩的伤害。
“当一个男孩体内的每一根神经都促使他去跑去跳时,他却必须坐的端端正正,听上8小时的课。
”“从生物学角度来说,男孩一天至少需要4次较为充足的课外活动,但事实上能得到一次就算不错了。
”过去我们都认为男孩在中小学中于女孩,可一旦上了高中,男孩的优势就显露出来了。
但在《男孩》中作者用数据说明:男孩学业,从大学到小学全线告急:大学中女生比例超过男生,奖学金是女生的天下;高考状元,阴盛阳衰;高中,男生优势渐衰;在初中、小学,男生已经开始落伍。
造成这一系列危机的原因除了教育的、社会的原因,还有就是男孩与女孩性别的差异。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从上学开始的那一天起,男孩在读写能力发育上就比女孩晚两年,研究还说明,5岁男孩的大脑语言区发育水平只能到达3岁半女孩的水平。
在整个小学阶段,男孩的生理开展和心理开展总体于女孩。
与女孩相比,男孩有更脆弱的生命、更脆弱的情感。
当我看到这些时,心中释然:也许有很优秀的男孩,而我儿子只是正常发育男孩罢了。
书中谈到有些国家已经尝试让男孩晚一年上学,甚至认为这是给男孩最好的礼物。
对于这一点,我是感触良多,刚满6岁就上学的儿子,这一年来真的是非常的辛苦,如果当时让他晚一年入学,也许真的会轻松些吧,但这都只能是如果了。
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问题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来自家庭、学校、社交等方面,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问题:
情绪问题:孩子可能会经历各种情绪问题,如焦虑、抑郁、愤怒、害羞等,这些情绪问题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社交能力。
学习问题:孩子可能会遇到学习困难,如阅读障碍、数学困难、注意力缺陷等,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学业成绩和自信心。
社交问题:孩子可能会遇到社交问题,如孤独、无助、欺凌、交友困难等,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自尊心和社交能力。
行为问题:孩子可能会遇到各种行为问题,如暴力、攻击性行为、吸烟、酗酒等,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健康和社交生活。
身体问题:孩子可能会遇到各种身体问题,如肥胖、营养不良、运动不足等,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
这些问题可能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一些负面影响,需要父母和老师的关注和帮助。
家庭和学校可以提供一些支持和帮助,如心理咨询、学习辅导、社交培训、体育活动等,帮助孩子克服这些问题,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男孩面临四重家庭教育困境男孩在生活中缺少父亲的陪伴,不善表达情感,内在特点不适应现行教育方式,成长需求不被父母了解,潜质发挥受到限制,面临更多困境。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本次调查涉及北京、黑龙江、江西和山东四省市2万名小学生家长及2万名小学生,调查发现:当前男孩在成长过程中,潜能发挥遭遇束缚,处于一种被动的教育困境中。
逾五成家庭存在“隐形爸爸”心理学家格塞尔指出:失去父爱是人类情感发展的一种缺陷和不平衡。
本次调查表明,逾五成家庭的子女教育是母亲在唱独角戏,三成家庭能够做到父母共同负责子女教育,而父亲担起主要教育职责的家庭仅占一成,可见生活中“隐形爸爸”的现象较为常见,明显表现出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缺位的现状。
父教缺失对男孩成长具有更大的负面影响。
由母亲承担既是母亲又是父亲的角色,会使男孩对男性的性别认同弱化,而缺乏父亲对孩子的纪律教育和监督,男孩遭受的挫折常常导致各种暴力行为和其他各种反社会行为。
此外,如果家庭中父教缺失,承担主要教育责任的母亲或祖辈老人很容易存在溺爱现象,具体表现为:过分满足,姑息迁就;包办代替,过分呵护;过度保护,剥夺独立锻炼的机会。
本次调查显示,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中,父母均有对男孩更加溺爱的倾向。
在生活中,当孩子分内的事向大人求助时,男孩父母选择“有求必应”的比例高于女孩(男3.07%,女2.40%),而选择“要求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比例低于女孩(男40.99%,女41.02%),说明父母对于男孩更易迁就,缺乏原则性;在学习中,学生做完家庭作业后,男孩父母选择“代孩子检查”(男19.30%,女17.89%)和“让孩子先检查一遍,家长再检查一遍”(男53.15%,女52.99%)的比例高于女孩,而选择“督促他自己检查”(男20.08%,女20.99%)和“随他自己安排”(男5.41%,女6.31%)的比例则低于女孩,说明父母在男孩的学习中也易为他代劳。
男孩不善表达影响亲子沟通质量从沟通话题、沟通方式、是否主动沟通三方面来看,男孩与父母间的话题更多聊“我的学习”和“学校的事”,而“什么都聊”的比例也明显低于女孩(男33.94%,女35.83%)。
中国少年儿童面临四大成长危机作者:来源:《云南教育·视界(综合)》2013年第05期编者按当前,我国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约有3.4亿。
孩子们能否快乐、健康、自由地成长,涉及亿万家庭的幸福,事关中国梦想的可持续实现。
受一些不良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的影响,部分少年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人生观、价值观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冲击,出现了人格及心理上的危机。
过重的学业压力,压抑了孩子的个性发展;不完善的家,缺失的爱,使孩子过早地与孤独相伴;上网成瘾、网络色情、校园暴力等“毒素”侵蚀着孩子,使他们成为“问题小孩”;物欲横流、奢侈享受的过度消费风气,使孩子攀比骄奢、丢弃勤俭……叶圣陶先生关于“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的警示至今发人深省。
孩子是一颗没发芽的种子,最后长成什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天的社会环境。
谁来为孩子们撑起遮风挡雨的伞?谁来为孩子们创造健康成长的空间?这是对全社会的考问,也是对每一个成人的考验。
我们必须全面剖析当代少年儿童的成长环境、心理特点、认知行为等,深层次分析把脉、寻求破解之策,使孩子们顺利“破茧”,自由飞翔。
00后独生一代的成长烦恼“一只幼蝶正在裂开一条缝的茧中痛苦地挣扎,有人于心不忍,拿剪刀把茧剪开,帮助蝴蝶脱茧而出。
可是,这只早产的蝴蝶却身体软弱,翅膀干瘪,飞不起来,不久便死去了。
原来,幼蝶在茧中的挣扎是在锻炼自己,让身体更加结实,翅膀更加有力,使自己脱茧后能够飞翔,恰恰是那颗‘爱心’害死了这只本可翩翩起舞的蝴蝶。
”著名儿童教育专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的形象描述,反映出我国不少家庭独生一代所面临的成长之痛。
在3亿多的未成年人中,00后独生子女占据多数。
压力过大、孤独无助、挫败感强、生存力差……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遭遇到的诸多烦恼,家长不能视而不见,学校不能无所作为,社会不能漠然置之。
考试长链上奔跑的孩子,不堪承受之重今年读小学三年级的小雷,每个周末都非常忙碌。
父母给他报了4个课外班:奥数、英语、作文和跆拳道,周六、周日各上两节,而且几个课外班地点相距甚远,妈妈和他经常在外面简单吃一点就要坐地铁“赶”下一堂课。
【心理教育】孩子四大问题多是溺爱造成的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的宝宝小霸王一样,挑食偏食、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而有的孩子则是胆小怕事,什么事都不敢碰……这些问题大多是因为长期太多溺爱孩子而造成的。
1.自私自利。
宝宝一出生就犹如众星捧月般的让全家人爱到心坎里,是祖父祖母、爸爸妈妈的宝,宝宝哭闹、磕伤都万分不舍得,对于宝宝想要的东西从不舍得说不,宝宝长期得到特殊待遇,处处优先,直到宝宝已经性格养成之后依然如此,使宝宝完全忽视别人的需求。
2.胆小怕事。
父母对孩子维护欲过度,总惟恐孩子犯错伤势。
所以从小当宝宝必须碰到什么陌生的东西,都会被爸妈威胁引诱,将外界事物魔鬼化。
而宝宝长期在爸妈“不许捏这,不许碰到那”的管教中,培养胆小怕事的性格,稍存有呼吸困难就惊慌失措。
3.称王称霸。
从小就被当成“小皇帝”的宝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都是由于家长的过度迁就造成的。
宝宝只要哭闹,大人就舍不得,就连不合理的要求也会满足他们的需要。
宝宝因此没有好恶之分,像个小霸王一样,认为别人的东西也是属于自己的。
4.偏食吃零食。
孩子从小的喂食方法对宝宝将来与否可以吃零食存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婴儿期的副食嵌入方法很关键。
但是有的家长忽略了这些育儿理念,对宝宝“唯命是从”,宝宝想要喝什么就喝什么,想要什么时候喝就什么时候喝。
久而久之,宝宝培养这种习惯后,就已经开始吃零食偏食了,这对宝宝的蜕变发育非常有利。
以上介绍的因家长溺爱而导致孩子出现的四类问题,希望对各位爸爸妈妈育儿有所帮助。
孩子成长教育是爸妈人生最重要的学习,也是最困难的学习,怎么学好这门课,当好人生的老师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少年常见的四个心理问题
1. 学习问题:常见的有学习困难、被动学习、丧失学习兴趣、厌学、逃学等。
随着课业内容及难度的增加,有些青少年容易产生畏难心理,甚至厌学等问题。
2. 网瘾问题:有些青少年长时间、习惯性地沉浸在网络游戏中,对虚拟世界产生强烈的依赖,意志力又比较薄弱,以至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出现难以自我解脱的行为状态和心理状态。
3. 情绪问题:青春期的青少年正值叛逆期,容易出现情绪问题,例如情绪低落、烦躁、易激惹、有敌意等。
4. 人际关系问题:青春期阶段,青少年和父母的关系发生了改变,青少年开始建立与家庭分离的自我认同,他们开始寻求更多的独立性,而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内心有不安全性。
性别混乱导致男性责任感缺失在孙云晓看来,从2004年的超女开创内地选秀先河开始,我国中性化的潮流开始涌动。
这种男孩不像男孩,女孩不像女孩的现象,现在美其名曰“中性化”,并已演变为一种文化思潮,有愈演愈烈之势。
孙云晓认为,选秀文化,可谓是商业社会和媒体制造出来的怪胎,此风长行,后果将很严重。
它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某种形式的性别混乱:男孩越来越“娘娘腔”,男孩越来越缺乏阳刚,排骨男越来越多,肌肉男越来越少。
在性别形成过程中,模仿是一个重要途径,在缺乏正确榜样的情况下,许多男孩直接把这些所谓“好男儿”作为模仿的榜样,直接复制他们的外部特征,因而阳刚不再,阴柔有余。
“对男孩来讲,所谓的中性化,更多的是男孩女性化,其危害很深很广。
”男孩女性化的危害在于,从生理上看,男孩将丢失了男性气质,本来男性的生理特点决定他们对运动的天生热爱,并且拥有强壮的体魄,而对于社会来说,男性本应具有的责任感将会缺失,在困难、危难面前不能挺身而出,敢于担当。
“在电影《泰坦尼克号》里,船将要沉没时,男人们率先把妇女和儿童送上救生艇,无法想象如果这时男人和女人、孩子大打出手会是什么样的情形。
但如果男性没有具备这种责任感,那将是有可能发生的。
”应倡导双性化而不是中性化为什么中性潮会流行?孙云晓认为,这跟人们对一个当前影响甚广的理论——双性化理论的误读有关。
孙云晓说,从双性化理论的起源来看,它本来是一个与性别刻板印象(性别歧视)作斗争的理论。
根据本姆的双性化理论,一个人的性别倾向可以分为四种:男性化、女性化、双性化和中性化。
双性化理论认为双性化是一种最为理想的性别模式,它集合了男性和女性的性别优点,双性化个体在各种条件下比性别典型者(男性化、女性化)做得更好,在心理健康、自尊、自我评价、受同伴欢迎、适应能力等方面都优于单性化者。
本姆认为:“中性化”可以说是“无性化”,是社会性别最不突出的一类群体,它没有显著的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
本来是个很好的理念——男女相互学习,有助于男女两性摆脱传统文化对性别的束缚,但却被许多人误读为“中性化”,被扭曲了,结出男孩女性化、女孩男性化的恶果。
男孩教育,父母必读的几本书1、《拯救男孩》作者:孙云晓,李文道,赵霞出版社:作家出版社内容简介:本书是中国著名教育专家、中国教育风云人物孙云晓最新力作。
该书以独特的视角论述了男孩成长中的问题,深刻详尽的揭示了男孩成长与教育的四大危机:学业危机、心理危机、体质危机、社会危机,并尖锐地指出:“应试教育是男孩成长危机中最为凶猛的杀手”。
书中强调:教育应尊重男孩的性别差异、父亲对男孩教育的影响、捍卫童年还是摧残童年以及男孩怎样承担压力和责任等等。
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男孩教育的必读作品。
2、《和儿子一起成长》作者:杨文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内容简介:爱是母亲最原始的本能,科学的爱才是帮孩子成长为参天大树须的养份!她是中国十大杰出母亲,她是资深教育专家。
她用“素质教育”、“快乐教育”的亲身实践,培养出了一位开朗、善良、兴趣广泛的剑桥博士,让许许多多感叹“快乐童年”与“成功学业”不可兼得的家长羡慕不已。
本书献给所有“爱孩子,愿意尊重孩子、信任孩子”的父母!3、《谁说妈妈教不出男子汉:妈妈教育男孩应把握的100个关键》作者:成墨初出版社:新时代出版社内容简介:这是一本帮助妈妈了解男孩成长规律的书。
今天的小男孩,有一天终会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这—切就不知不觉地发生在你和他共同生活的十几年间。
男孩身上与生俱来的男性气质,妈妈一定不能忽略。
了解男孩成长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培养未来的男子汉!4、《父母送给青春期儿子的书》作者:钟淼淼出版社: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内容简介:本书讲述父母陪伴儿子度过整个青春期的故事。
期间这个男孩会发生种种生理和心理的问题。
书中用男孩端端的口吻来讲述自己在青春期发生的种种事情,而“爸爸妈妈的话”这个栏目则侧重阐述家长的观点,力图让亲子之间能相互理解、彼此信任。
5、《培养了不起男孩的100个细节》作者:云晓出版社:朝华出版社内容简介:本书采用众多教育事例,对家长进行具体的教育指导,突出的是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教育细节。
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常见问题有哪些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父母们常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和问题。
了解这些常见问题,并找到合适的应对方法,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首先,学习问题是许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的。
比如注意力不集中,这可能导致孩子在课堂上无法专心听讲,影响学习效果。
造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周围环境过于嘈杂,也可能是孩子对所学内容缺乏兴趣。
学习压力过大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随着学业难度的增加,孩子们可能会感到不堪重负,从而产生焦虑和抵触情绪。
还有一些孩子可能会出现学习方法不当的情况,比如死记硬背,不善于总结归纳,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其次,心理问题在孩子的成长中也不容忽视。
自卑心理是比较常见的一种。
可能因为自身的某些不足,或者在与他人的比较中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从而产生自卑情绪。
这种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和人际交往能力。
叛逆心理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阶段。
他们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不再愿意完全听从父母的安排,容易与家长产生冲突。
此外,焦虑和抑郁情绪也可能困扰孩子,比如对考试成绩过度担忧,或者在面对人际关系问题时感到无助和沮丧。
在社交方面,孩子可能会遇到交友困难的问题。
有些孩子性格内向,不善于主动与人交流,导致难以交到朋友。
而在与朋友相处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矛盾和冲突,比如因为意见不合而争吵,或者因为嫉妒、自私等心理而产生隔阂。
还有一些孩子可能会受到同伴的欺负或者排挤,给他们的心灵带来创伤。
行为问题也是孩子成长中的常见困扰。
比如撒谎,孩子可能因为害怕承担后果或者想要获得关注而撒谎。
还有一些孩子可能会出现攻击性行为,如打架、骂人等,这可能与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差或者家庭环境的影响有关。
另外,一些孩子可能会养成不良的习惯,如沉迷电子游戏、拖延、挑食等,这些习惯不仅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对他们的未来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身体健康方面,肥胖问题在如今的孩子中越来越常见。
男孩成长过程中的四大危机中国青青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孙云晓编写了一本书?挽救男孩?,上面揭示男孩成长过程中的四大危机:学业危机、心理危机、体质危机、社会危机。
男孩确实有这么差吗?2月1日,医院提供的门诊数据和学校三好学生的男女比例同时显示,瞧病多的是男孩,学习成绩差的也是男孩。
以你的判定,同意“男孩危机〞一讲吗?女孩讲:不同意,我觉得应该是男生成心让着我们。
男孩讲:这是对我们严峻的卑视。
老师讲:并不是特殊明显。
大夫讲:解决男孩危机要先挽救家长。
家长讲:要让社会更多关注男生。
男孩有哪四大危机1、体质危机1985年开始的全国性儿童青青年体质监测工作讲明,20多年来,中国男孩的体质呈逐年下落的趋势,他们比往常更高了,更重了,但在肺活量、速度和力量以及视力指标上连连下落。
?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显示,1985-2005年,7~22岁都市男生胖胖的比例由0.19%飙升到11.39%。
2005年,6~22岁都市男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7.31%,乡村男生为44.88%。
与其他国家相比来瞧,中国男孩变“矮〞了。
资料显示,与日本同期(1991年)资料相比,我国7~17岁男生平均身高比日本男生矮2.54厘米。
2、心理危机许多男孩身陷心理危机,在各种成长热线、咨询机构、网瘾戒除机构中,需要关心的男孩往往多于女孩。
来自中国青青年网络协会的数据讲明:男性青青年比女性青青年更易于沉溺于网络。
众多心理学研究讲明,在多动症、学习障碍、智力障碍、自闭症等儿童青青年时期常见的心理疾病上,男孩的发病率远远高于女孩。
另外,男孩更轻易沾染上各种成瘾行为,比方讲网络成瘾,男生更轻易出现情绪咨询题;心理疾病发生率更高,如学习障碍、自闭症等等。
3、社会危机男孩的社会习惯能力不容乐瞧。
毋庸讳言,男孩是一个更轻易卷进暴力和犯罪的群体。
在工读学校、未成年犯管教所中,男孩的数量要远远多于女孩。
2007年,全国工读学校在校生中,男生比例高达86.30%,是女生的六倍多。
男孩成长过程中的四大危机男孩成长过程中的四大危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孙云晓编写了一本书《拯救男孩》,上面揭示男孩成长过程中的四大危机:学业危机、心理危机、体质危机、社会危机。
男孩真的有这么差吗?2月1 日,医院提供的门诊数据和学校三好学生的男女比例同时显示,看病多的是男孩,学习成绩差的也是男孩。
以你的判断,同意“男孩危机”一说吗?女孩说:不同意,我觉得应该是男生故意让着我们。
男孩说:这是对我们严重的歧视。
老师说:并不是特别明显。
医生说:解决男孩危机要先拯救家长。
家长说:要让社会更多关注男生。
男孩有哪四大危机1、体质危机1985年开始的全国性儿童青少年体质监测工作表明,20多年来,中国男孩的体质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他们比以前更高了,更重了,但在肺活量、速度和力量以及视力指标上连连下降。
《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显示,1985-2005年,7〜22岁城市男生肥胖的比例由0.19% 飙升到11.39%。
2005年,6〜22岁城市男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7.31%,乡村男生为44.88%。
与其他国家相比来看,中国男孩变“矮”了。
资料显示,与日本同期(1991年)资料相比,我国7〜仃岁男生平均身高比日本男生矮2.54厘米。
2、心理危机许多男孩身陷心理危机,在各种成长热线、咨询机构、网瘾戒除机构中,需要帮助的男孩往往多于女孩。
来自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的数据表明:男性青少年比女性青少年更易于沉溺于网络。
众多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多动症、学习障碍、智力障碍、自闭症等儿童青少年阶段常见的心理疾病上,男孩的发病率远远高于女孩。
另外,男孩更容易沾染上各种成瘾行为,比如说网络成瘾,男生更容易出现情绪问题;心理疾病发生率更高,如学习障碍、自闭症等等。
3、社会危机男孩的社会适应能力不容乐观。
毋庸讳言,男孩是一个更容易卷入暴力和犯罪的群体。
在工读学校、未成年犯管教所中,男孩的数量要远远多于女孩。
2007年,全国工读学校在校生中,男生比例高达86.30%,是女生的六倍多。
4、学业危机从大学到小学,男孩学业都出现了节节败退的情况。
在大学,奖学金已是女生的天下。
2007〜2008年度国家奖学金获奖者中,男女生获奖比例为1 : 1.88,而根据统计,2007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男女生比例差距并不大。
高考方面,“阴盛阳衰”。
从佃99〜2008年, 高考状元中男生比例由66.2%下降到39.7%。
在中小学,男生开始掉队。
三好学生、成绩,女生都有压倒男生的现状或者倾向。
◎事例一男孩看见蜘蛛说“怕”躲到妈妈身后小时候,身边的男孩总是喜欢玩小动物,草丛里的蟋蟀、蚂蚱或者墙上的壁虎,他们都喜欢追着跑,然后一下抓在手里,开始四处吓唬女孩子。
2月1日早上记者在儿童医院一楼等人,身边坐了个看上去八九岁的小男孩,依偎在妈妈怀里。
身上穿着很厚的羽绒服,妈妈还一个劲地问:“宝贝,冷不冷?来,到妈妈怀里。
”孩子犹豫了一下,往里靠了靠,手里还拿着没喝完的酸奶。
记者等的人还没来,闲着没事跟他们聊天。
“孩子这是怎么了?感冒了吗?”妈妈莞尔一笑:“没有,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来儿保科查体,有什么问题也能及时发现。
还能跟医生请教,总觉得这孩子长得不高,没有别人家孩子长得快,让专家给看看。
”“看起来,孩子平时就爱跟着你是吧?”“哈哈,对。
他爸爸工作忙,天天出差,他天天跟着我。
不过,我也得上班,幸好家里还有爷爷奶奶在,孩子跟着他们。
算着到了查体的时候了,我才请了假带孩子过来的。
”“妈妈,我要吃苹果。
”“好,宝贝要吃苹果啊,真好,吃苹果补充维生素。
你先坐妈妈旁边,妈妈给你拿啊,还得削皮,要不会有虫子钻到宝宝肚子里,宝宝就疼了。
”听到这话孩子开始撒娇,就是不走,年轻妈妈实在没办法,只能小心地从包里拿出苹果,开始一点一点削。
“小男孩应该都挺皮的,你孩子真是听话啊,就是有点缠人。
"听到这话妈妈很骄傲地笑了:“对,我这个孩子从小就听话,别人都说跟个小姑娘一样。
但这样做家长的省心,要不还得整天跟着跑,又脏又不卫生的。
不过,这孩子就是胆子小,什么事都不敢自己去做,上次在家看电视,突然有个蜘蛛掉了下来,可能是没见过吧,一下就哭了,往我身后躲。
我告诉他蜘蛛不会吃人,但他还是害怕。
”◎事例二做孤独症训练的清一色是男生孤独症的孩子,不喜欢跟人说话、不喜欢被人接触,他的世界里只有自己,旁若无人。
市儿童医院心理科有个专门的孤独症训练中心,主任匡桂芳在分析男女比例问题时不经意间说了一句:“在这里训练的孤独症孩子基本都是男孩,你会发现全是清一色的男生。
”一位孤独症的母亲在给医生的信中这样写道:"宝宝两岁了,却不爱搭理人。
每天唯一喜欢和要做的是拿东西排队,抓到什么就排什么,排的时候谁都不能碰,要不他肯定会大声叫,还会咬人。
宝宝体质不是很好,经常感冒,一感冒就发烧,要打针才能好。
他是个漂亮的孩子但他不会表达,更不会去要什么东西。
每天他的表情看上去很安静,但情绪却不好,有时笑得好开心,有时突然就哭得特别大声。
到医院检查医生说是孤独症,现在希望能通过训练让宝宝早日康复。
”孤独症的原因至今是个迷,但男女的发病率却很高。
据了解,在我国儿童孤独症发病率在万分之五左右,男女患病率比例为4: 1。
儿童孤独症如得不到及时治疗,大约有30%的智力发展正常,70%智力发展迟缓或智商低于70,同时在各方面发展不平衡。
◎事例三男生英语成绩差受老师歧视“我英语不好,英语老师都不大理我。
” 记者采访过程中,说到"男孩危机",小王就向记者叫苦。
“我们班男生英语差,每次考试一出来,老师就说一顿,你看看人家那些个女生,英语成绩总是最高的,我觉得我受到了歧视,所以我不喜欢我们的老师。
” “那你这次英语考得怎么样?”记者问。
“考得不好,具体不知道。
”小王有些郁闷。
令记者想不到的事,记者采访中发现,不少学校都存在这个情况:老师偏向女生,尤其是英语老师,因为女生成绩明显优于男生,因此老师对男学生批评起来不留情面。
“我们英语老师整天在班上说男生英语怎么样,女生英语怎么样,他还对我们男生说,‘看着你们就不爽!'我觉得不应该对比另一位同学告诉记者。
与此相反,这些男生连说“数学老师喜欢我们。
”“数学老师夸我们思维好。
说明:6个月的数据和现实,男女之比是6:1。
市儿童医院心理科主任匡桂芳接到记者的预约采访电话时就这么说:“不知道在别的门诊上怎么样,在我心理科这边男女比例相差很大,这种现象已经持续很多年,而且一直还在增加。
” 拿到匡桂芳提供的数据不用多说,上面的数字早已经说明问题。
她看出记者的疑惑解释道:"这个是整个门诊上的数据,包括多动症、抽动症、孤独症、情绪不良和不会处理人际关系多方面,不管在哪方面,男孩子总是比女孩子多。
”◎第二组数据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儿科接诊人数说明:这是医院连续四天儿科急诊(下午5 点到第二天7点30分)接诊情况,患儿主要以感冒、发烧、咳嗽等呼吸道感染为主。
儿科主任李桂花还随机抽查了1月1日到10日患儿出院情况,儿科病房共出院140人,其中男孩85人,女孩55人。
青岛市儿童医院儿保科在2006年对15000多名孩子进行了城区单纯性肥胖症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总的肥胖率为10.48% ,其中男孩占12.68%,女孩占8.19% 。
青岛市市立医院儿科门诊护士长高维波没有计算具体数据,但她也表示:“我看了看现在正在打吊瓶的孩子,一眼看过去绝大多数都是男孩。
”◎第三组数据市内四区小学三好学生男女比例说明:记者采访中了解到,青岛市男生、女生数量差距不大。
但是记者查到的这份“青岛市三好学生”名单上看到,男生获评市三好学生的数量明显少于女生。
2008年,市南区一共评选了84名市三好学生,但是只有32名女生。
同样,在2008年、2009年,市内四区同样存在这个问题:如果说获得市三好学生表示更优秀的话,女生明显优于男生。
记者再翻看这份名单的时候,感受很深,很多时候都是一大溜“女”, 隔一段出现一个“男”。
◎第四组数据班级成绩排名男女比例(通过学生了解)南京路小学六(4)班市北区实验小学六(门班青岛市五十九中初二(3)班说明:现在学校已经不对每位学生进行排名,记者只能了解到几个班里学生的前十名男女比例情况。
这些都是通过学生口述得到的数据,可能会存在一些数据上的差距。
◎各方看法男孩:集体说不,这是严重的歧视!记者采访发现,对于这个问题各方表现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大多数老师承认多少存在这个现象。
但是表示并不是男孩本身的原因。
受访男孩更是或激动或平静地否认。
"歧视!严重的歧视!"上六年级的小罗就激动地否认:“是女生太强势了,有什么评选, 我们没有选她们,她们就下课哭,有时还使劲儿掐我们!还要找妈妈来学校说我们,学习上,怎么不拿数学课作比较?”期间,小罗很气愤地说:“为什么老拿差的男生跟好的女生比较?为什么不拿好的男生跟差的女生比较?”另一位受访者小刘很平静,但同样否认这个观点:“我觉得男生女生各有各的优势,男生的优势就在于思维,有个好的思维。
小学、初中的题目都没有难度,我们没有压力,就会把精力放在其他方面,上了高年级,女生的优势就消失了。
理科学习,女生绝对比不过男生。
”老师:家里妈妈管得多,学校里女老师太一位曾担任过班主任的教育界人士告诉记者:"学校里女老师太多!现在学校公开招聘上来的就是女老师多!没有办法,公开招聘,不得限制男女,一限制就是歧视女性就业,女性在语言表达等方面有很强的优势,最后的选聘结果就是大多数女性应聘中通过考核。
可以去学校里看,80%以上的都是女老师。
”女老师太多,男孩就要从小生活在“妈妈” 的氛围里,时间久了,问题肯定不少。
记者采访时也发现大多数班主任都是女老师,记者米访时遇到一个学校,整个学校只有一个男老师,孩子们见了就不放手,求他陪着玩游戏!另一方面,家庭教育中,妈妈关心多过爸爸也非常普遍!学校举行活动,来的大多是妈妈。
家长:社会对男生关注度太少在聊天时,宋女士主动提到“男孩危机” 这个问题。
“我就是觉得现在男孩子都不太喜欢男孩子应该做的,不够阳刚,也不太勇敢,我们家孩子就比较有代表性!”宋女士因此对“男孩危机”比较关注。
记者让宋女士分析这种现象的原因时,宋女士沉思了一会儿说:“家庭肯定是起到很大的作用,甚至比老师的作用都大。
平时在家,我的关心就比他爸爸多。
社会普遍来看,妈妈的关心多过爸爸。
但是我觉得家长也是受社会氛围的影响!现在社会普遍对女生的关注度更大。
我觉得农村、山里的女孩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因为那这些地方重男轻女的思想比较重,女生太容易被忽视,但是城市里不是这样,女生已经很受关注了,我们应该更多关注男生,这个社会需要关注男孩!◎现象分析初中和小学的课程设置有利于女生小罗说到“男孩差”就义愤填膺:“那得看什么课!数学课,我们男生比女生强得多!平时回答问题,举手的都是男生更多,考试得分也是男生厉害!我们这次数学考试,男生有两个考了100分,女生就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