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概论》教案》word版
- 格式:doc
- 大小:721.00 KB
- 文档页数:125
《旅游概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旅游的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使学生掌握旅游活动的类型和旅游者的心理特征。
3. 培养学生对旅游业的认识,提高他们对旅游行业发展的关注度。
二、教学内容1. 旅游的基本概念:旅游的定义、旅游者的特点等。
2. 旅游的起源与发展:旅游的起源、世界旅游发展历程、中国旅游发展概况。
3. 旅游活动类型:休闲旅游、度假旅游、探险旅游、文化旅游等。
4. 旅游者的心理特征:旅游动机、旅游需求、旅游满意度等。
5. 旅游业的构成: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服务、旅游市场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旅游的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旅游活动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旅游活动类型。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旅游者的心理特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4.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旅游景点,加深对旅游业的认识。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旅游的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历程。
2. 第二课时:旅游活动类型和旅游者的心理特征。
3. 第三课时:旅游业的构成及发展。
4. 第四课时:旅游业在我国的地位和作用。
5. 第五课时:旅游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旅游基本概念和知识的掌握。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旅游活动类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旅游者心理特征时的表现。
4. 实地考察报告:考察学生对旅游业的认识和观察力。
5.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旅游概论》知识的掌握。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旅游概论》教材,用于引导学生学习基本概念和知识。
2. 案例资料:收集各类旅游活动案例,用于分析旅游活动类型。
3. 视频资料:拍摄旅游景点的视频,增强学生对旅游业的直观认识。
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查找旅游业的相关信息,了解旅游业的发展动态。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旅游的定义,引发学生对旅游的兴趣。
2. 讲解旅游的基本概念:阐述旅游的定义、特点和旅游者的概念。
旅游概论教案[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旅游概论教案旅游者就旅游活动内容,包括:食、住、行、游、购、娱。
旅游活动基本要素有:旅游活动主体旅游者旅游活动客体旅游资源旅游活动中介体旅游业一、关于旅游者的界定旅游者的技术性定义:(一)国际旅游者1、国际联盟定义:1937年“离开自己的居住国,到异国旅行和访问至少24小时的人。
”2、罗马会议定义:世界旅游组织定义:1975年成立后采纳了罗马定义。
1981年出版《国内与国际旅游统计资料收集与提供方法手册》对罗马定义作了补充和完善。
国际游客不包括下列人员:(1)意图向目的国移民或在该国谋求就业的;(2)以外交官身份或军事人员身份进行访问的;(3)上述人员的随从人员;特点:(1)以来访者的目的区分其是否旅游者。
(2)根据来访者的定居地(通常居住国),而不是根据其所属国籍来界定其是否属于国际旅游者。
(3)根据来访者停留时间,将国际旅游者分为(过夜)国际旅游者和(不过夜的)一日游游客(或短程旅游者)(4)“游客”称谓用于所有纳入旅游统计的来访者(二)、我国对入境旅游者的界定1、一般将来华旅游入境人员称为“海外游客”,包括: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外国人:外国国籍的人(包括加入外国国籍的中国血统华人)。
华侨:持有中国护照,但侨居外国的中国同胞。
港澳台同胞:居住在我国港澳台地区的中国同胞。
2、来华海外游客是指因上述原因或目的离开其长住国(或长住地区)到我国大陆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12个月,并在我国大陆活动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取报酬的人。
3、海外游客分为:海外旅游者海外一日游游客4、非海外游客:政府高层访问团;驻华使领馆人员和长驻我国的外国专家、留学生、记者;航班过境旅客、边境往来的边民;来华定居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胞。
(三)、关于国内旅游者的界定国内旅游者:在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国内游客。
国内一日游游客:中国国家统计局标准:离开长住地外出距离在10公里以上,时间超过6 小时但不足24小时,未在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的国内游客。
教案设计课题第五章旅游市场第一节旅游市场的概念授课班级授课时间使用教材《旅游概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旅游者的流动规律。
掌握旅游市场的概念及形成条件。
能力目标培使学生形成准确分析市场的能力。
德育目标培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
教材分析重点掌握旅游市场的概念及形成条件。
难点对旅游市场的概念的理解。
关键了解并掌握旅游的市场概念及形成条件。
教学方法教法分析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学法分析小组学习法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45分钟)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分析教学内容教师调控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导入新课学生在讨论中思考相关的学习内容通过案例导入,形象地开展所学课程晓东在第二课堂的活动中,模拟推销员面试和嘉宾进行了如下的一段对话,从晓东和嘉宾的对话中你能了解到哪些有关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呢。
根据教材的导入案例,让学生对其分析,并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1、一家旅游企业为什么不能接待所有类型的顾客?比较好的办法是什么?2、你认为大部分商家真正了解他们的客户需求吗?为什么?3、旅游企业要打开市场,主要靠什么方法?分析教材中的导入案例,根据问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同时教师启发,学生认真思考问题,积极回答5'教学过程教学分析教学内容教师调控学生活动时间分配新授使学生的注意力跟着老师共同进入课堂增加学生的专业知识在探讨中加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学生分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旅游市场的形成是有一个过程的,它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旅游活动商品化、社会化的产物。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旅游市场的概念。
一、旅游市场的概念广义:指在旅游产品交换过程中所反映的各种经济行为和经济关系的总和。
狭义: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具有购买力和旅游动机的总体上的旅游需求,即客源市场。
※知识拓展市场是一个商品经济的范畴,凡是存在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的地方,就有市场。
旅游市场是旅游需求市场和旅游供给市场的总和,反映着国家之间、国家与旅游经营者之间、旅游经营者之间、旅游经营者与旅游者之间错综复杂的经济关系。
一、课程名称旅游概论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旅游的产生、发展及现状;(2)掌握旅游的定义、分类、特征和本质;(3)熟悉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4)了解旅游业的构成及旅游市场。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3)提升学生的审美观和旅游文化素养。
3. 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旅游事业,树立正确的旅游观念;(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助友爱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旅游的定义、分类、特征和本质;(2)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3)旅游业的构成及旅游市场。
2. 教学难点:(1)对旅游定义的理解;(2)旅游活动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3)旅游业发展趋势及旅游市场分析。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旅游概论的基本概念、分类、特征等;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旅游活动的本质;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4.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展示旅游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旅游有什么了解?2.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将学习《旅游概论》这门课程。
二、讲授新课1. 旅游的定义、分类、特征和本质- 旅游的定义:以休闲、观光、度假、探亲访友等为目的,离开居住地,到异地进行的旅行活动。
- 旅游的分类:按目的分为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商务旅游、探亲访友旅游等;按地域分为国内旅游、国际旅游等。
- 旅游的特征:多样性、广泛性、流动性、消费性、季节性等。
- 旅游的本质: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提高生活质量。
2. 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 旅游主体:旅游者;- 旅游客体:旅游资源;- 旅游媒介:旅行社、旅游交通、旅游住宿等。
三、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2. 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课后思考。
第一章旅游概述一、教学目标1.了解旅游的定义及其影响。
2.熟悉旅游的基本属性。
3.掌握现代旅游的类型和特征。
4.学会站在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待旅游,能够区别的看待旅游与迁徙、旅行。
二、课时分配本章共5个任务,本章安排3课时。
三、教学重点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对旅游的定义、基本属性、现代旅游的类型和特征等有比较深入的认识。
四、教学难点理解旅游的影响五、知识点梳理(一)旅游的定义1.艾斯特定义克尔和普拉普夫在1942年合写的《普通旅游学纲要》中写到:“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管理的总和”。
这就是艾斯特定义。
2.世界旅游组织1995年定义旅游是人们为了休闲、商务和其他目的,离开他们惯常的环境,到某些地方去以及在那些地方停留的活动。
3.旅游与迁徙、旅行的关系迁徙不是旅游;所有的旅游都属于旅行。
4,旅游与旅游业、旅游学与旅游概述由于旅游需求的扩大和社会供给条件的发展,导致了旅游业的产生。
旅游业己同石油、汽车工业一起成为国际贸易的三大支柱。
旅游学是一门以全球为整体,研究人类旅游的产生、基础、结构、性质和运行手段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综合性基础理论学科。
旅游概论是旅游学的概括论述,它的理论体系和旅游学是一脉相承的。
(二)旅游学的研究内容旅游学的研究对象是旅游活动的内在矛盾,旅游学的任务是通过研究来认识这种矛盾的性质及其发生原因、形态结构、运动规律和它所产生的各种外部影响。
加拿大学着斯蒂芬•史密斯在其著作《旅游分析手册》中对现代旅游的研究内容做了精彩的描述:(1)旅游作为一种人的经历;(2)旅游作为一种社会行为;(3)旅游作为一种地理现象;(4)对旅游的经济学研究;(5)旅游作为一种商业活动;(6)旅游作为一种行业。
(%1)旅游的本质1.旅游是一种综合性的审美实践旅游在根本上是一种主要以追求愉快和美好为目的的审美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活动。
因此,就构成现代旅游主要组成部分的消遣旅游而言,它在综合实践的全过程中,可体现出一种以审美为突出特征的本质属性。
旅游概论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旅游的概念、特点和发展历程;2.掌握旅游的分类和旅游产品的基本特征;3.了解旅游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影响;4.培养学生的旅游素养和旅游意识。
二、教学内容1.旅游的概念与特点a.旅游的定义和内涵;b.旅游的特点和属性。
2.旅游的发展历程a.旅游的起源;b.旅游的发展历程;c.旅游业的现状和趋势。
3.旅游的分类a.按旅游者的属性分类;b.按旅游目的地分类;c.按旅游方式分类;d.按旅游时间分类。
4.旅游产品的特征a.旅游产品的要素;b.旅游产品的特点。
5.旅游对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a.旅游对经济的影响;b.旅游对社会的影响;c.旅游对文化的影响。
6.培养学生的旅游素养a.旅游素养的概念;b.旅游素养的要素;c.培养学生的旅游意识。
三、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通过讲解旅游的概念、特点和发展历程,以及旅游产品的特征和旅游对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引导学生对旅游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观察实践:组织学生到附近的景点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旅游的乐趣和旅游对当地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4.大作业:要求学生自行策划一个旅游行程,包括目的地选择、交通方式、住宿安排、旅游活动等,并撰写相应的报告。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图片展示,引导学生对旅游的概念和特点进行思考和讨论。
2.讲解旅游的概念与特点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旅游的定义和内涵,以及旅游的特点和属性。
3.探究旅游的发展历程分小组讨论,学生自行查阅资料,并总结旅游的起源、发展历程、现状和趋势。
小组代表在课堂上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
4.分类旅游教师讲解旅游的分类方法,并分组讨论各自喜欢的旅游方式。
然后,每组派代表进行介绍并与其他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5.旅游产品的特征教师讲解旅游产品的要素和特点,并通过多媒体展示具体的旅游产品案例。
6.旅游对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教师讲解旅游对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旅游对当地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旅游概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旅游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
2. 让学生掌握旅游活动的主体、客体和媒介要素。
3. 让学生了解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4. 让学生理解旅游活动的影响因素和旅游政策。
二、教学内容1. 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特点1.1 旅游的定义1.2 旅游的特点1.3 旅游的分类2. 旅游活动的主体、客体和媒介要素2.1 旅游活动的主体2.2 旅游活动的客体2.3 旅游活动的媒介要素3. 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3.1 旅游业的发展历程3.2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3.3 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4. 旅游活动的影响因素4.1 社会经济因素4.2 自然环境因素4.3 文化因素4.4 政策因素5. 旅游政策5.1 旅游政策的含义和作用5.2 我国旅游政策的主要内容5.3 旅游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旅游基本概念、特点、分类,以及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旅游案例,让学生了解旅游活动的主体、客体和媒介要素。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旅游活动的影响因素和旅游政策。
四、教学安排1. 课时:共4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过程:4.1 第一课时:讲解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4.2 第二课时:讲解旅游活动的主体、客体和媒介要素。
4.3 第三课时:讲解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4.4 第四课时:讲解旅游活动的影响因素和旅游政策。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旅游基本概念、特点、分类的掌握情况。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旅游活动的主体、客体和媒介要素的理解。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旅游活动的影响因素和旅游政策的认识。
4.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旅游概论》知识的掌握。
六、教学内容6. 旅游业的市场结构6.1 旅游市场的概念与构成6.2 旅游市场的细分6.3 旅游市场的需求与供给7. 旅游产品的开发与营销7.1 旅游产品的概念与分类7.2 旅游产品的开发策略7.3 旅游产品的营销策略8. 旅游服务与管理8.1 旅游服务的要素与质量8.2 旅游服务的管理8.3 旅游企业的运营与管理9. 旅游规划与可持续发展9.1 旅游规划的概念与流程9.2 旅游规划的实施与评价9.3 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10. 旅游伦理与旅游法10.1 旅游伦理的意义与内容10.2 旅游法的基本原则与主要内容10.3 旅游法的实施与监管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旅游业的市场结构、旅游产品的开发与营销、旅游服务与管理、旅游规划与可持续发展、旅游伦理与旅游法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