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行路难·君不见孤雁关外发翻译赏析
- 格式:docx
- 大小:17.27 KB
- 文档页数:3
《行路难·其三》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行路难·其三》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行路难·其三》这首是组诗《行路难》的第三首。
此篇纯言退意,与第一篇《行路难·其一》心情有异。
通篇以对比手法。
作品原文行路难·其三有耳莫洗颍川水①,有口莫食首阳蕨②。
含光混世贵无名③,何用孤高比云月?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④。
子胥既弃吴江上⑤,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⑥?李斯税驾苦不早⑦。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⑧?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⑨?作品注释①晋朝皇甫谧《高士传》卷上《许由》篇:“尧让天下于许由,……由于是遁耕于中岳颍水之阳,箕山之下……尧又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洗耳于颍水滨。
”②《史记·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遂饿死于首阳山。
”《索引》:“薇,蕨也。
”按薇、蕨本二草,前人误以为一。
③《高士传》:巢父谓许由曰:“何不隐汝形,藏汝光?”此句言不露锋芒,随世俯仰之意。
④鲍照《拟行路难》:“自古圣贤尽贫贱”。
《史记·蔡泽列传》:“四时之序,成功者去。
……商君为秦孝公明法令,……功已成矣,而遂以车裂。
……白起……功已成矣,而遂赐剑死于杜邮。
吴起……功已成矣,而卒枝解。
大夫种为越王深谋远计……令越成霸,功已彰而信矣,勾践终负而杀之。
此四子者,功成不去,祸至于身?”⑤子胥:伍子胥。
《吴越春秋》卷五《夫差内传》:“吴王闻子胥之怨恨也,乃使人赐属镂之剑,子胥……遂伏剑而死。
吴王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之器,投之于江中。
”又见《国语·吴语》。
⑥《晋书·陆机传》载:陆机因宦人诬陷而被杀害于军中,临终叹曰:“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⑦《史记·李斯列传》载:李斯喟然叹曰:“……斯乃上蔡布衣……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
唐诗《行路难》赏析唐诗《行路难》赏析1作品简介《行路难·其二》由李白创作,《行路难》是乐府旧题。
很多诗人均用过此题,其中最著名的是李白的《行路难》之一。
这三首诗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后的感慨,诗中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跃式的思维,以及高昂的气势,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后人称颂的千古名篇。
作品原文行路难·其二作者:李白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行路难,归去来!作品注释1、社:古二十五家为一社。
2、弹剑:战国时齐公子孟尝君门下食客冯谖曾屡次弹剑作歌怨己不如意。
3、贾生:洛阳贾谊,曾上书汉文帝,劝其改制兴礼,受时大臣反对。
4、拥篲:燕昭王亲自扫路,恐灰尘飞扬,用衣袖挡帚以礼迎贤士邹衍。
5、归去来:指隐居。
作品翻译人生道路如此宽广,唯独我没有出路。
我不愿意追随长安城中的富家子弟,去搞斗鸡走狗一类的赌博游戏。
像冯谖那样弹剑作歌发牢骚,在权贵之门卑躬屈节是不合我心意的。
当年淮阴市人讥笑韩信怯懦无能,汉朝公卿大臣嫉妒贾谊。
你看,古时燕昭王重用郭隗,拥彗折节、谦恭下士,毫不嫌疑猜忌。
剧辛乐毅感激知遇的恩情,竭忠尽智以自己的才能来报效君主。
然而燕昭王早就死了,还有谁能像他那样重用贤士呢?世路艰难,我只得归去啦!作品讲解“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这个开头与第一首不同。
第一首用赋的手法,从筵席上的美酒佳肴写起,起得比较平。
这一首,一开头就陡起壁立,让久久郁积在内心里的感受,一下子喷发出来。
亦赋亦比,使读者感到它的思想感情内容十分深广。
后来孟郊写了“出门如有碍,谁谓天地宽”的诗句,可能受了此诗的启发,但气局比李白差多了。
能够和它相比的,还是李白自己的诗:“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类诗句,大概只有李白那种胸襟才能写得出。
李白《行路难》的意思及赏析行路难1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2直3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一浪一会有时,直挂云帆济4沧海。
1《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开头。
2珍羞:珍贵的菜肴。
羞,同“馐”,食物。
3直:通“值”,价值。
4济:渡过。
金杯里装着名贵的酒,玉盘中盛着上等的肴菜。
面对这些我却吃不下,拔一出宝剑向四周望去,内心一片茫然。
想过黄河,可是冰层堵塞了它;要登太行山,暴风雪封住了它。
或许我能像吕尚那样在碧溪垂钓等待机会,也可以像伊尹那样做梦时从太一陽一边乘船经过。
在人间行路多么艰难啊,多么艰难啊,眼下的歧路这么多,该选哪一条呢?我坚信总有一天,能凭借长风在万里一浪一中行走;高挂起云帆,勇敢地度过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坚毅之美】可以说,李白的这首《行路难》是一首不折不扣的励志诗,“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虽然流露出诗人因为没有被皇帝重用,心中无限失落的情绪,真切地表现出诗人愁绪满怀、壮志未酬的形象,但是诗人依然自我鼓励,坚毅地等着机会,他相信中有一天会实现自己的理想,诗人在这个煎熬过程中,体现的正是坚毅之美。
【赏析】李白的这首《行路难》写得起伏跌宕,扣人心弦,这跟诗中巧用历史故事有关,同时少不了诗人一贯的夸张、比喻的写作手法。
在这里,我们主要讲诗人在题材、表现手法上虽然受到鲍照《拟行路难》的影响,但是描写却胜于鲍照,和鲍照诗作相比,李白诗的思想境界显得更高。
这也提醒我们在遇到旧题材时,注意突破、创新,做出新意。
【启示】对于李白众多的名句,本诗中的“长风破一浪一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是很多人所喜一爱一的。
毫无疑问,用这两句诗来表达人们的理想抱负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的信念是再合适不过了。
因为我们都明白,眼前遇到的困难,虽然会让人愁苦着急,但不要慌张,这些都是暂时的。
行路难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原文:行路难唐代:卢照邻君不见长安城北渭桥边,枯木横槎卧古田。
昔日含红复含紫,常时留雾亦留烟。
春景春风花似雪,香车玉舆恒阗咽。
若个游人不竞攀,若个倡家不来折。
倡家宝袜蛟龙帔,公子银鞍千万骑。
黄莺一向花娇春,青鸟双双将子戏。
千尺长条百尺枝,月桂星榆相蔽亏。
珊瑚叶上鸳鸯鸟,凤凰巢里雏鹓儿。
巢倾枝折凤归去,条枯叶落任风吹。
一朝零落无人问,万古摧残君讵知。
人生贵贱无终始,倏忽须臾难久恃。
谁家能驻西山日,谁家能堰东流水。
汉家陵树满秦川,行来行去尽哀怜。
自昔公卿二千石,咸拟荣华一万年。
不见朱唇将白貌,惟闻素棘与黄泉。
金貂有时须换酒,玉麈但摇莫计钱。
寄言坐客神仙署,一生一死交情处。
苍龙阙下君不来,白鹤山前我应去。
云间海上邈难期,赤心会合在何时。
但愿尧年一百万,长作巢由也不辞。
译文:君不见长安城北渭桥边,枯木横槎卧古田。
您难道没有看见长安北城渭水桥边,枯死的树木枝丫横卧在田间地头吗?昔日含红复含紫,常时留雾亦留烟。
之前这棵树可是烟云雾绕,红紫一时,风光无限。
春景春风花似雪,香车玉舆恒阗咽。
春光春景花开如雪,香车宝马塞满道路。
若个游人不竞攀,若个倡家不来折。
哪个游人不竞相攀折?倡家宝袜蛟龙帔,公子银鞍千万骑。
妖冶的倡女宝袜蛟龙帔,富有而轻薄的公子银鞍千万骑。
黄莺一向花娇春,青鸟双双将子戏。
黄莺鸟对花戏春娇鸣,青鸟三三两两与孩子在游戏。
千尺长条百尺枝,月桂星榆相蔽亏。
千百个枝条互相掩映,高贵的丹桂青榆也依附庇荫。
珊瑚叶上鸳鸯鸟,凤凰巢里雏鹓儿。
在珊瑚一样的叶子上有凤凰来巢,鸳鸯双栖。
巢倾枝折凤归去,条枯叶落任风吹。
但是等到巢翻树枝折,凤凰归去,就只剩下狂风吹落叶枯枝,萧条不已。
一朝零落无人问,万古摧残君讵知。
一朝零落没人关心,万古摧残您哪里知道?人生贵贱无终始,倏忽须臾难久恃。
人生是高贵还是卑贱,不是始终一成不变的,只在瞬息之间。
谁家能驻西山日,谁家能堰东流水。
就像是没有人能阻止太阳落下,没有人能阻止水向东流去。
《行路难三首其一》翻译赏析《行路难三首其一》作者为唐朝诗人柳宗元。
其古诗全文如下:君不见夸父逐日窥虞渊,跳踉北海超昆仑。
披霄决汉出沆漭,瞥裂左右遗星辰。
须臾力尽道渴死。
狐鼠蜂蚁争噬吞。
北方竫人长九寸,开口抵掌更笑喧。
啾啾饮食滴与粒,生死亦足终天年。
睢盱大志小成遂,坐使儿女相悲怜。
【前言】《行路难三首》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寓言诗,是其为数极少的寓言诗中的独特之作,抒发个人怀抱,批判社会现实,揭示人生哲理,表现出深刻的思想性。
同时,《行路难三首》也具有独特的艺术性,绘人绘物细腻,塑造典型形象,想象奇特绚丽。
【注释】[1]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篇名,原为民间歌谣,后经文人拟作,采入乐府。
《乐府解题》:“《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
”[2]夸父:古代神话中的英雄人物。
他立志要和太阳竞走。
《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
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虞渊:即“隅谷”,神话传说中的日入之处。
《淮南子·天文》:“日入于虞渊之氾,曙于蒙谷之浦。
”[3]跳踉:腾跃跳动。
超:跨越,越过。
昆仑:神话中的西方大山。
[4]披霄:劈开云霄。
决汉:冲破银河。
汉,银汉。
沆漭(hàng mǎng):浩渺,指自然元气,即水气茫茫的样子。
[5]瞥裂:迅疾貌。
遗:留下,丢下。
[6]须臾:片刻,一会儿。
[7]噬:咬。
[8]竫人:古代传说中的小人国名。
《山海经·大荒东经》载:“有小人国名靖人。
”按,靖同竫。
《列子》:“东北极有人,名竫人,长九寸。
”[9]抵掌:拍手、鼓掌。
[10]啾啾:虫、鸟的细碎的鸣叫声,这里指矮人吃食时所发出的细碎的声响。
饮食滴与粒:意即是食量很少,只须几滴水、几粒米便可。
[11]终天年:平安自得地度过一生。
天年,自然寿命。
[12]睢盱:张目仰视,这儿指睁目悲愤激昂的样子。
小:通“少”。
成遂:成功。
李白《行路难》古诗赏析《行路难》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李白。
其全文诗词如下: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前言】《行路难》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三首诗,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后的感慨。
全诗蕴意波澜起伏,跌宕多姿,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跃式的思维,高昂的气势,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后人广为称颂的千古名篇。
【注释】见”为首,后鲍照拟作为多。
金樽: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
清酒:清醇的美酒。
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
玉盘:精美的食具。
珍羞:珍贵的菜肴。
羞:通“馐”,佳肴,美味的食物。
直:通“值”,价值,价钱。
投箸:丢下筷子。
箸(zhù):筷子。
不能食:咽不下。
茫然:无所适从。
塞:堵塞。
太行:太行山,现山西、河南、河北三省交界处。
雪满山,一作“雪暗天”。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
吕尚和伊尹都曾辅佐帝王建立不朽功业,诗人借此表明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碧:一作“坐”。
忽复:忽然又。
多歧路,今安在:岔道这么多,如今身在何处?歧:一作“岐”,岔路。
安:哪里。
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
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会:当。
云帆:高高的船帆。
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
济:渡过。
沧海:大海。
【翻译】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但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
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遥想当年,姜太公溪边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
行路难原文翻译及赏析行路难原文翻译及赏析《行路难》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这首诗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后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在思想上既不愿同流合污又不愿独善一身的矛盾。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行路难的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行路难》译文及注释译文: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注释:⑴行路难:选自《李白集校注》,乐府旧题。
金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
清酒:清醇的美酒。
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
⑵玉盘:精美的食具。
珍羞:珍贵的菜肴。
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直:通“值”,价值。
⑶投箸:丢下筷子。
箸(zhù):筷子。
不能食:咽不下。
茫然:无所适从。
⑷太行:太行山。
⑸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
这两句表示诗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碧:一作“坐”。
忽复:忽然又。
⑹多岐路,今安在:岔道这么多,如今身在何处?岐:一作“歧”,岔路。
安:哪里。
⑺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
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会:当。
⑻云帆:高高的船帆。
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
济:渡。
注释:槎(chá):树木的枝丫。
阗(tián)咽(yàn):堵塞;拥挤。
若个:哪个。
人:一作“童”。
宝袜:即腰彩。
古代女子束于腰间的彩带。
古诗乐府·行路难翻译赏析《乐府·行路难》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李白。
其全文古诗如下: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翻译】不要学许由用颍水洗耳,不要学伯夷和叔齐隐居收养采薇而食在世上活着贵在韬光养晦,为什么要隐居清高自比云月? 我看自古以来的贤达之人,功绩告成之后不自行隐退都死于非命伍子胥被吴王弃于吴江之上,屈原最终抱石自沉汨罗江中。
陆机如此雄才大略也无法自保,李斯以自己悲惨的结局为苦。
(陆机)是否还能听见华亭的别墅间的鹤唳?(李斯)是否还能在上蔡东门牵鹰打猎?你不知道吴中的张翰是个旷达之人,因见秋风起而想起江东故都。
生时有一杯酒就应尽情欢乐,何须在意身后千年的虚名。
【鉴赏】此篇纯言退意,与第一篇心情有异。
通篇以对比手法,前四句言人生须含光混世,不务虚名。
中八句列举功成不退而殒身者,以为求功恋位者诫。
最后赞成张翰唯求适意的人生态度。
一篇之意三层而两折。
言虚名无益,是不否定事功之意。
而功成则须及时退身,一为避祸,二求适意自由。
这是李白人生哲学的基调。
此篇用典频繁,但不是自比古人,而是通过对古人的评论表达出至为复杂的心情。
首先对许由、伯夷与叔齐的弃世提出非议,可见前两首所说的“济沧海”“归去来”并非心甘情愿;可是,接着又对伍员、屈原、陆机、李斯之殒身政治表示不满。
弃世既不符合他的人生理想,济世又深感世情险恶,两边都不是他原意选择的出路。
正因为如此,李白的“行路难”才有别于鲍照等人,具有更深刻的悲剧性。
不用说,诗中引用历史教训也出于现实感受。
如果说第二首用典主要是揭露宫廷的腐败,此首则在揭露宫廷政治的黑暗和险恶,两方面都是诗人在长安宫廷的切身感受,也是他不得不辞官的理由。
李白唐诗《行路难》原文翻译赏析李白唐诗《行路难》三首原文翻译赏析【作者介绍】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
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
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
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lǐ bái),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
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想象丰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精神。
被贺知章称为“诗仙”,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
诗风雄奇豪放。
他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于武后长安元年(701年)出生在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所属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省绵阳市所属江油市青莲乡)。
另一种说法是其父从中原被贬至西域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所生,4岁再迁回剑南道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
其父李客,生平事迹不详。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他的一生,绝大部分都在漫游中度过,游历了大半个中国。
二十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应山(今湖北省广水市)。
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
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
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省济宁市)。
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
行路难三首李白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行路难三首李白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行路难三首》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
这三首诗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后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在思想上既不愿与权贵同流合污又不愿独善一身的矛盾。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行路难三首李白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行路难三首唐代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行路难,归去来!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译文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但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
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遥想当年,姜太公溪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
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大道虽宽广如青天,唯独没有我的出路。
我不愿意追随长安城中的富家子弟,去搞斗鸡走狗一类的赌博游戏。
像冯谖那样弹剑作歌发牢骚,在权贵之门卑躬屈节,那不合我心意。
韩信发迹之前被淮阴市井之徒讥笑,贾谊才能超群遭汉朝公卿妒忌。
君不见古时燕昭王重用郭隗,拥篲折节、谦恭下士,毫不嫌疑猜忌。
李白《行路难·其二》原文及翻译赏析行路难·其二原文: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行路难,归去来!行路难·其二翻译及注释翻译人生道路如此宽广,唯独我没有出路。
我不愿意追随长安城中的富家子弟,去搞斗鸡走狗一类的赌博游戏。
像冯谖那样弹剑作歌发牢骚,在权贵之门卑躬屈节是不合我心意的。
当年淮阴市人讥笑韩信怯懦无能,汉朝公卿大臣嫉妒贾谊才能超群。
你看,古时燕昭王重用郭隗,拥篲折节、谦恭下士,毫不嫌疑猜忌。
剧辛和乐毅感激知遇的恩情,竭忠尽智,以自己的才能来报效君主。
然而燕昭王早就死了,还有谁能像他那样重用贤士呢?世路艰难,我只得归去啦!注释1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字面上是说自己耻于像长安的市井小人一般凭著斗鸡小技赌胜微不足道的彩头暗讽唐玄宗在宫内设置斗鸡坊,斗鸡小儿因此而谋得功名富贵。
据陈鸿《东城父老传》记载,唐玄宗宠爱一个叫贾昌的斗鸡小孩,给了他极其珍贵的待遇,而且恩宠他达几十年之久。
2弹剑作歌奏苦声:战国时代,冯谖投齐国贵族孟尝君门下为门客,但不受孟尝君的重视,便三番弹剑作歌,抱怨自己得到的待遇太低。
曳裾王门:语出《汉书·邹阳传》中的「饰固陋。
行路难·其二赏析「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这个开头与《行路难》的第一首不同。
第一首用赋的手法,从筵席上的美酒佳肴写起,起得比较平。
这一首,一开头就陡起壁立,让久久郁积在内心里的感受,一下子喷发出来。
亦赋亦比,使读者感到它的思想感情内容十分深广。
后来孟郊写了「出门如有碍,谁谓天地宽」的诗句,可能受了此诗的启发,但气局比李白差多了。
能够和它相比的,还是李白自己的诗,「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类诗句,大概只有李白那种胸襟才能写得出。
李白《行路难·其二》原文|译文|创作背景《行路难·其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令后人广为传诵的千古名篇,这首诗中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跃式的思维,以及高昂的气势,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唐诗吧。
《行路难·其二》原文唐代:李白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行路难,归去来!译文及注释译文人生道路如此宽广,唯独我没有出路。
我不愿意追随长安城中的富家子弟,去搞斗鸡走狗一类的赌博游戏。
像冯谖那样弹剑作歌发牢骚,在权贵之门卑躬屈节是不合我心意的。
当年淮阴市人讥笑韩信怯懦无能,汉朝公卿大臣嫉妒贾谊才能超群。
你看,古时燕昭王重用郭隗,拥篲折节、谦恭下士,毫不嫌疑猜忌。
剧辛和乐毅感激知遇的恩情,竭忠尽智,以自己的才能来报效君主。
然而燕昭王早就死了,还有谁能像他那样重用贤士呢?世路艰难,我只得归去啦!注释①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字面上是说自己耻于像长安的市井小人一般凭着斗鸡小技赌胜微不足道的彩头暗讽唐玄宗在宫内设置斗鸡坊,斗鸡小儿因此而谋得功名富贵。
据陈鸿《东城父老传》记载,唐玄宗宠爱一个叫贾昌的斗鸡小孩,给了他极其珍贵的待遇,而且恩宠他达几十年之久。
②弹剑作歌奏苦声:战国时代,冯谖投齐国贵族孟尝君门下为门客,但不受孟尝君的重视,便三番弹剑作歌,抱怨自己得到的待遇太低。
曳裾王门:语出《汉书·邹阳传》中的“饰固陋。
创作背景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
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仕的人,被世人称作“诗仙”,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
李白《行路难》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行路难》李白金樽美酒斗十千②,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③,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④,直挂云帆济沧海⑤。
注释:①行路难:乐府诗名,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和离别之情。
②斗十千:形容美酒价格昂贵,一斗酒值十万钱。
③“闲来”二句:传说周初的宰相姜太公(即吕尚),在没有遇到文王的时候,曾一度在碧溪闲作垂钓。
又传商初的宰相伊尹在受汤的聘请之前,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
李白借用碧溪垂钓和乘舟梦日边这两个典故暗示自己虽被迫离开朝廷,但仍想以隐求仕,希望将来能像姜伊二人那样,得遇明主,再展宏图。
④长风破浪:南朝宋代宗悫少年时,叔父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⑤济:渡过。
沧海:大海。
译文: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心中郁闷,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
像姜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人生道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歧路纷杂,如今又身在何处?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赏析:这首诗表现作者将离开长安时内心的苦闷抑郁及感情的激荡变化。
一方面充满着抑郁不平之气,一方面也满怀着积极用世和不畏艰难,终要冲破险阻,施展政治抱负的自信心。
李白的这首诗作,有着丰富、多层次的意象。
诗风跳荡奔放,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特别是其十步九折地揭示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是本诗的重要特色。
诗的开头以“金樽美酒”、“玉盘珍羞”写出宴会的丰盛,而嗜酒的诗人却偏偏“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可见出感情波涛的强烈冲击。
接下去,刚刚慨叹“冰塞川”、“雪满山”,又忽然想到吕尚、伊尹开始微贱后被重用,于无路可走时又生出了希望。
接下去“行路难”四个短句又是诗人内心失望与希望、抑郁与追求变化交替后一种继续追求的心理表现。
2024年行路难原文及赏析行路难原文及赏析1 于中好·谁道阴山行路难 清代纳兰性德 谁道阴山行路难。
风毛雨血万人欢。
松梢露点沾鹰绁,芦叶溪深没马鞍。
依树歇,映林看。
黄羊高宴簇金盘。
萧萧一夕霜风紧,却拥貂裘怨早寒。
译文 是谁说阴山之路无法行走呢?大规模狩猎时禽兽毛血纷飞万人庆祝。
松树梢上的露珠沾湿了拴鹰的绳索,芦苇深的都没过了马鞍。
靠着树休息,映衬着林子看着。
众人围着用黄羊庆祝。
霜风吹着,晚上都是寒冷的,拥有用貂的毛皮制作的衣服却怨着冬天来的比较早。
注释 于中好:词牌名。
双调,五十五字,押平声韵。
也是曲牌名。
南曲仙吕宫、北曲大石调都有。
字句格律都与词牌相同。
北曲用作小令,或用于套曲。
南曲列为“引子”,多用于传奇剧的结尾处。
风毛雨血:指大规模狩猎时禽兽毛血纷飞的情景。
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谁道君王行路难,六龙西幸万人欢。
” 鹰绁(xiè):拴鹰的绳索。
马鞍(ān):马具之一,一种用包着皮革的木框做成的座位,内塞软物,形状做成适合骑者臀部,前后均凸起。
黄羊:一种野羊。
簇(cù):众人围聚。
貂裘(diāo qiú):用貂的毛皮制作的衣服。
创作背景 康熙十七年九月(公元1678年),康熙巡行至遵化及景忠山,词人亲自陪同,这首《于中好》就是词人在狩猎途中所写的。
赏析 上片描绘塞上自然风光,前二句说阴山道上并非“行路难”,而是别有一番情趣滋味。
显然这是仿李白的《上皇西巡南京歌》:“谁道君王行路难,六龙西幸万人欢。
”接着二句写塞上特异的风光,进一步烘托了这种特殊环境下的体会。
下片写行旅中的生活情景,前二句描绘途中的休憩和欢宴,后二句转而描述了异域的风俗异味,此中的“怨早寒”并非真的哀怨,而是表达了一种惊异的心理感受。
这首词气势豪迈,格调激越,细致生动地描摹了塞上风光。
通过对狩猎途中所遇到的`事物的细致描写以及射猎后的宴饮场面和特有的塞外风情和惊奇的感受的描写,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词人内心的豪迈之情。
行路难原文翻译及赏析
《行路难》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这首诗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
遇艰难后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在思想上既不愿同流合污又不愿独善一身的矛盾。
诗中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跃式的思维,以及高昂的气势,又使作品具有
独特的艺术魅力,而成为后人广为传诵的千古名篇。
下面小编整理了行路难
的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1《行路难》译文及注释译文:
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幺艰难,多幺艰难;眼前歧路这幺多,我该向北向南?
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注释:
⑴行路难:选自《李白集校注》,乐府旧题。
金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
清酒:清醇的美酒。
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
⑵玉盘:精美的食具。
珍羞:珍贵的菜肴。
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直:通“值”,价值。
⑶投箸:丢下筷子。
箸(zhù):筷子。
不能食:咽不下。
茫然:无所适从。
⑷太行:太行山。
《乐府行路难三首》(李白)全诗翻译赏析乐府行路难三首李白系列:李白诗集(乐府) 乐府行路难三首【题解】「行路难」多写世道艰难,表达离情别意。
李白《行路难》共三首,蘅塘退士辑选其一。
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著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诗开头写「金樽美酒」、「玉盘珍羞」,给人一个欢乐的宴会场面。
接着写「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又向读者展现了作者感情波涛的冲击。
中间四句,既感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看到了吕尚、伊尹忽然得到重用。
「行路难」四个短句,又表现了进退两难和继续追求的心理。
最后两句,写自己的理想总有一天能够实现。
全诗在高度彷徨与大量感叹之后,以「长风破浪会有时」忽开异境,并且坚信美好前景终会到来,因而「直挂云帆济沧海」,激流勇进。
蕴意波澜起伏,跌宕多姿。
其一【原文】金樽1清酒斗十千2,玉盘珍羞直3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4。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5。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6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注释】1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2斗十千:形容酒价昂贵。
3珍羞:珍贵的菜肴。
羞,通「馐」。
直,通「值」。
4「停杯」二句:化用鲍照《行路难》「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句。
5「闲来」二句:垂钓碧溪,《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吕尚年老垂钓于渭水边,后遇西伯姬昌(即周文王)而得重用。
乘舟梦日边,相传伊尹在受商汤聘请的前夕,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之旁。
吕尚和伊尹都曾辅佐帝王建立不朽功业,李白借此表明对自己的政治前途仍抱极大的希望。
6长风破浪:据《宋书·宗悫传》记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后人用「乘风破浪」比喻施展政治抱负。
李白《行路难》的原文及赏析李白《行路难》的原文及赏析《行路难》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三首七言古诗,选自《李白集校注》,乐府《杂曲歌辞》调名,这三首诗联系紧密,不可分割。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白《行路难》的原文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行路难(其一)》[唐]李白原文: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注释:1、金樽,金杯。
清酒,犹美酒,酒以清为贵,浊酒为贱。
清酒斗十千,化用曹植《名都篇》诗句,“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极言酒的名贵。
2、珍羞,同珍馐,珍贵的菜肴。
直,通值。
3、茫然,形容渺茫没有着落的心情。
4、“垂钓碧溪”两句:“垂钓碧溪”暗用姜尚故事,“乘舟梦日”用伊尹故事。
据古代传说,姜尚在没有遇到周文王时,曾在璠溪(今陕西宝鸡市东南)钓鱼;伊尹在见汤以前,梦自己乘舟经过日月之边。
这里将这两个典故合用。
5、“长风破浪”,暗用刘宋时代宗悫的典故。
据《南史·宗悫传》:宗悫年少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宗悫回答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赏析:这首诗作于李白初离朝廷之时,是《行路难》三首的第一首。
此诗激荡纵横,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复杂变化。
通过层层叠叠的感情起伏变化,既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引起的诗人内心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全诗显示出诗人的乐观自信和顽强坚持理想的品格,境界高远。
【赏析】第一首从内容看,应该是写在公元744年(天宝三载)李白离开长安的时候。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
古诗行路难·君不见孤雁关外发翻译赏析《行路难·君不见孤雁关外发》作者为唐朝诗人释宝月。
其古诗全文如下:君不见孤雁关外发,酸嘶度扬越。
空城客子心肠断,幽闺思妇气欲绝。
凝霜夜下拂罗衣,浮云中断开明月。
夜夜遥遥徒相思,年年望望情不歇。
寄我匣中青铜镜,倩人为君除白发。
行路难,行路难,夜闻南城汉使度,使我流泪忆长安。
【赏析】《行路难》为乐府旧题,古辞不存。
《乐府解题》说:“《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
”《续晋阳秋》说:“袁山松善音乐,北人旧歌有《行路难》曲,辞颇疏质,山松好之,乃为文其章句,婉其节制。
每因酒酣从而歌之,听者莫不流涕。
”可见《行路难》词多悲哀之音。
此诗由三个层次构成。
首四句为第一层,写游子思妇,两个方面同时着笔,而以秋夜闻雁声贯串。
以孤雁哀鸣写游子思妇,这是古诗中常用的手法。
如曹丕《杂诗》:“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
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
……向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
”又说:“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
展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
”此诗颇有化用曹诗的地方,而曹诗又是从借鉴《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来。
诗的首句以“君不见”起,是《行路难》乐府题的常格。
从孤雁发于“关外”,远度“扬越”,由北而南,知此时正是深秋节令。
“孤雁”一语虽已成为这类题材的凝固意念,但它对游子或思妇说来,仍是一种心理反射。
而“酸嘶”与之呼应,也是从人即游子、思妇的
感受说起。
第三句“空城客子心肠断”,第四句“幽闺思妇气欲绝”,都从夜闻“孤雁”而来;一个“心肠断”,一个“气欲绝”,一种相思,两处相关,而雁声则为传情之物。
以下两层分写思妇、游子。
第五句至第十句写思妇。
思妇因怀人夜不能寐,一个人孤独地在庭前踱着步,不知不觉,已过了深夜。
忽然低头看见罗衣上已结满霜华,便用衣袖轻轻拂了几下,可是仍无意回房。
她抬眼望望天空,许久天上连一颗星星也看不见,这工夫却见浮云裂开一道缝隙,露出一轮满月,洒下遍地清辉。
人说月圆是亲人团聚的吉兆,以前她自己也总是盼望月圆时,可是月亮一次次圆了又缺了,征人却始终未归;多少年过去了,“夜夜遥遥徒相思”。
尽管如此,思妇的一片痴情终不歇。
“望望”,是望了又望,望了又望,望穿双眼。
此篇写思妇怀人之苦,情境、意蕴并没有什么特别。
它与传统不同的地方,在于表现技巧。
如《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其意象有某种集合性,其表情方式也基本是直接抒发,不假缘饰。
此篇则有所不同。
其情感则是从景物的变化及人的具体行为中见出。
此种情况,以“凝霜夜下拂罗衣,浮云中断开明月”为特着。
这样不仅形象鲜明,而且更含蓄蕴藉。
第九句和第十句“寄我匣中青铜镜,倩人为君除白发”,更显得情意深长。
青铜镜在匣中珍藏多年,本是为待游子的归来,可是游子总不见归来,这青铜镜留在匣中就没有什么作用。
青铜镜本是为照青鬓朱颜,可如今,他大约已添了白发了,于是想到寄镜。
不言悲凉之意,自是悲从中来。
“倩人为君除白发”,表现思妇对游子的体谅之情,细
意委曲。
这两句诗意紧扣上句的“情不歇”三字。
第十一句至第十四句为第三层,写游子。
“行路难”三字,用乐府点题之法;重复之,加重感情的抒发。
“行路难,行路难”,如一声声悲怆的叹息。
以下二句是“行路难”一语的落脚点。
“夜闻”“汉使度”,表明游子流落胡中。
因多年羁留异国他乡不得回归故土,闻汉使而遽兴故国之悲思。
结尾句着“忆长安”一语,与第二层呼应,以见出两情如一,上扣第一层闻鸿“肠断”、“气绝”。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