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论对高原高寒地区公路设计的思考

浅论对高原高寒地区公路设计的思考

浅论对高原高寒地区公路设计的思考
浅论对高原高寒地区公路设计的思考

浅论对高原高寒地区公路设计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9-04-16T15:17:12.33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36期作者:吴志明

[导读] 近年来,我国公路建设在不断深入,不仅内陆地区的交通质量得到了改善,高原高寒地区的交通问题也在日益环节。

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 650000

摘要:在我国交通建设的过程中,公路设计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高原高寒地区的公路设计存在一定难度,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确保公路的质量,还要保障公路施工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所以,要积极采用现代技术和新的设计理念,提升高寒高原地区公路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其满足现代交通需求,从而促进我国西藏等高原高寒地区交通条件的改善,本文就此进行了相关的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高原高寒;公路设计;思考

近年来,我国公路建设在不断深入,不仅内陆地区的交通质量得到了改善,高原高寒地区的交通问题也在日益环节。在高原高寒地区修建公路是我国目前主要的公路建设任务,其受到地质、环境、水文等条件的影响,公路设计存在一定的难度。与内陆地区相比,高原高寒地区不论是在公路规模上,还是在设施、宽度等方面其等级水平都相对较高。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要合理把握各项技术标准,做好线位的布设,将安全、环保等现代公路的修建理念融入到公路设计之中。

一、高原高寒地区公路路线设计

(一)规避不良地质

在高原高寒地区修建公路很容易遇到不良地质情况,所以在设计时,要尽可能规避不良地质,减少地质问题对公路质量的影响。可以利用遥感、GPS、地质勘查等技术手段来分析路段情况,正确评估地质灾害等级,避免其对公路建设造成影响。对比不同的路线方案,要坚持回避原则,如果无法完全规避不良地质,可以采用一定的处理措施。如果存在泥石流、滑坡、冻土等比较恶劣的地质问题,可以重新选择修建路线或绕开修建,降低不良地质造成的危害影响。在公路修建项目中,如果地质条件相同,要优先选择阳坡修建,从而减少冻融滑坡、融陷破坏等问题的出现。阳坡光照时间较长,可以提升路面温度,避免过大的早晚温差,进而对上述问题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二)规避大长纵坡

高原高寒地区经常会出现积雪、冰冻等情况,导致大长纵坡路段行车危险性较大,所以在设计时要多加注意。研究显示,隧道方案能够降低大长纵坡的危险性,所以可以对隧道方案进行合理利用,从安全、环保、成本造价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比较不同的方案方法,确保路线的安全性和合理性。在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避免小半径曲线的使用;第二,提升高行车视野距离;第三,设置避险车道,其入口视距要符合要求;第四,设置紧急停车带,方便检修和调整。

(三)科学选取超高值

在选取曲线超高值时,要从多个方面着手考虑,其中包括车速、气候、路面类型等等。如果在路段位于积雪冰冻区域范围内,则在设计时要对最低车速进行考虑,避免冰雪天气出现车辆打滑等问题。此外,要以我国货车为标准,将最大超高设定为6%。

二、高原高寒地区公路路基设计

(一)路侧净空

通常,积雪冰冻地区容易出现车辆打滑等情况,其路面摩擦系数相对较低,所以容易引发事故危险,转弯路段的危险系数最高。所以,要准确计算路侧净空,平曲线半径越大越好。为了避免车辆在道路外围再次发生呢危险,如果用地面积足够,可以额降低路基边坡坡率,可以选用两种边沟形式,一种是暗埋边沟,另一种是碟形边沟,其能够增加路侧净空,进而使道路使用更加安全。

(二)横断面

高原高寒地区降雪频繁,所以路面积雪较多,针对这个特征,路基横断面不仅要设计紧急停车带、爬坡车道等位置,还要尽可能进行路基加快,设置更多可停靠空间,进而确保初雪设备的自由出入。

(三)排水

高原高寒地区的路基时常会出现冻胀、翻浆两种病害问题,这两种病害问题具有独特性,需要采取有效的路基排水措施进行防治缓解。针对此类地区较强的冻融循环情况以及冬季需要撒盐除雪的特点,在排水工程设计时,首先要选择恰当的设施材料。可以将圬工材料作为首选,也就是尽可能采用浆砌片石,或预制/现浇混凝土材料,合理设计混凝土排水结构。由于此类路段时常需要撒盐除雪,所以还要选择有效的防腐手段和提升混凝土抗冻能力的对应措施。

三、高原高寒地区公路路面设计

路面需要长时间暴露在外部,其会直接受到低温、降雪、紫外线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所以在路面设计时,要优化设计思路,对路面抗高寒、抗裂缝、抗滑三种性能加以考虑。裂缝较多的路面在高温软化后会出现许多车辙印记,等到寒冷季节的到来,这些车辙会使裂缝问题更进一步恶化。而后,雨水会从裂缝中进入路基,影响路基稳定性,进而导致路面质量降低,影响路面的正常使用。在高原高寒地区,时常会出现积雪和冰冻现象,与正常路面相比,其摩擦系数较小,进而导致路面没有足够的抗滑性能。所以,要对其抗寒、抗滑、抗裂三种性能进行强化,着重进行路面材料的考虑和筛选,才有合理的层间处理措施。优质的层间处理能够减少半刚性基层干缩裂缝反射问题。要尽可能选择摩擦阻力系数较高的材料,这种材料的防滑性能较好。

四、高原高寒地区公路桥梁设计

在高原高寒地区建设桥梁具有条件差、形式多等特点,面对恶劣的环境和气候条件,要着重做好安全性能设计。其主要包括桥身强度、稳定性、桥梁耐久性、全寿命周期等多个方面。

(一)结构形式选择

由于环境恶劣,不具备良好的施工条件,所以现场技术和质量管理都无法充分发挥效用,桥梁结构最好以预制拼装结构为主,统一孔跨布置,避免预制结构产生尺寸变化,确保其具有一定的可更换性,使其能够大批量生产。采用化零为整的方式尽量在预制场内实现桥梁结构的批量生产,从而有效控制生产质量,提升其对抗恶劣天气的能力。针对现浇施工,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技术和方案的筛选,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