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瑞典社会保障制度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10.50 KB
- 文档页数:50
瑞典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及启示作者:暂无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4年第37期上新瑞典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医疗在瑞典,医疗保险的覆盖面极广,包括全体公民和在国外工作不足一年的瑞典人以及在本国工作的外国人。
在缴纳相应的社会保险税后,投保人及其家属就可以享受各种医疗保险待遇,包括医疗保健费用和药品费用以及疾病津贴等。
另外,政府通过发放各种现金补助以及提供各种医疗照顾的形式为广大公民提供医疗保障,补助形式分为两种,即现金补助和医疗补助。
其中,现金补助来源于各位受保人和雇主所缴纳的税金,以及政府所指出的财政资金,而医疗补助则来源于政府在财政方面的支出。
为了更好地做好医疗保障工作,瑞典还出台了《疾病补偿法案》,通过具体的法律条文,明确了所有的瑞典公民享有的权利。
养老瑞典的养老保险分为基本养老保险和附加养老保险两种,其中,基本养老金在瑞典是一种义务保险,人人有份,数额也相同,目的是为了保障广大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
而附加养老保险则与基本养老保险不同,在计算附加养老金的同时,需要按照具体对象的收入和纳税情况进行核算,与投保人的收入水平以及工作技能,还有具体劳动性质等有较大的关系,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
另外,在瑞典,对于没有资格领取附加养老金,或者按照规定只能领取少量,但实际生活又存在较大困难的退休人员,还可以享受各种政府补贴。
例如残疾津贴和住房补贴等,以保证每一位退休人员都能够维持自己的基本生活。
而且,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瑞典十分注重调整养老结构,将养老保障法律制度与市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如1999 年瑞典政府就按照实际情况,对养老金制度进行了改革,以提高养老制度的合理性。
就业长期以来,瑞典一直保持着较低的失业率和较为稳定的就业环境,究其原因,主要得益于瑞典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以扩大就业,促进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制度。
首先,提供完善的就业服务。
瑞典全国有300 多家就业办公室,免费为公众提供报纸、电话、咨询和指导服务,为大量的失业者提供了再就业的机会。
论新加坡与瑞士社会保障制度首先对社会保障制度做个解释:社会保障制度是在政府的管理之下,以国家为主体,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以社会保障基金为依托,对公民在暂时或者永久性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用以保障居民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社会保障制度是通过集体投保、个人投保、国家资助、强制储蓄的办法筹集资金,国家对生活水平达不到最低标准者实行救助,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的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逐步增进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和文化福利,保持社会安定,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新加坡是典型的储蓄型国家代表,它们的社保制度特征是:(1)依法实施。
国家立法、强制实行,由雇主与雇员双方按规定比例缴纳保险费,政府不提供任何资助。
(2)个人账户积累。
劳资双方按比例缴纳的社会保障费用,以职工个人名义存入个人账户,在职工退休或有其他生活需要时,将该费用连本带息发给职工个人,以化解各种社会风险。
新加坡1955年开始实施中央公积金制度,同年,成立了中央公积金局,负责整个公积金的管理运行。
中央公积金制度的建立,开始只是一个简单的养老储蓄制度。
几十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步发展演变成为一个综合性的、包括养老、住房、医疗的制度;同时,还根据各个时期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一些规定或补充办法逐步完善扩大的公积金的使用范围,以适应当时社会和个人的需要。
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度从倡议至今,大体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从1950年到1955年7月为初创时期。
第二阶段从1955年到1965年为磨合时期。
第三阶段从1965年8月到1994年7月为调整发展时期。
第四阶段从1994年底至今为改进完善时期。
50多年来,这一制度经过不断调整和完善,已由一项简单的老年储蓄计划逐步演变成向社会所有人提供养老保险、住房保险、医疗保险、资产增值、家庭保险等广泛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
中央公积金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中央公积金制度是政府将储蓄这种传统的个人保障方式上升为国家行为产物,是一种强制储蓄计划,无收入再分配互济性,缺乏社会互助功能,而社会成员责任共担,互助共济恰恰是社保本来意义和重要功能,正因中公积金受到国际上非议,甚至把他同等强制性“强制性个人储蓄存款”同时由于国民个人收入差别,很容易导致会员之间在公积金存款上差距悬殊,进而导致保障待遇不平衡。
作者: 冯仲平
出版物刊名: 国际研究参考
页码: 14-17页
主题词: 社会保障制度 基本养老金 瑞典人 国内生产总值 经济增长 社会福利政策 社民党保险部门 财政赤字 社会福利国家
摘要: 瑞典是一个典型的社会福利国家,一向以其高度发达的社会保障制度闻名于世。
早在30年代初期社民党上台后,便制定和通过了一系列失业救济金和养老金等法令,使大批社会弱者的地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1936年美国著名记者蔡尔德曾著书称赞瑞典“为正在困境中挣扎的其它西方国家树立了一个榜样”。
由于瑞典没有遭受二次大战的蹂躏,加之战后经济增长迅速,其社会保障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成为名符其实的“福利国家的橱窗”。
瑞典的社会福利保主要有六大类瑞典的社会福利保主要有六大类:1.儿童保障:瑞典国家社保对生育假做出规定,父母双方均有权享受育儿津贴。
从婴儿出生之日起,父母双方有权获得480天的假期,用来照顾孩子。
其中,父母必须各休60天育儿,除此之外,父母双方可以自由安排生育假。
休生育假最初390天的工资由国家社保支付,一般大约为在家照顾孩子父母工资的80%,最高可达每年403000克朗(约403000人民币)。
并且休假时可以领到每天至少180克朗(180人民币),共480天的家长津贴。
家长津贴最高可达284200瑞典克朗(约284200人民币)。
而且每一个1岁至16岁儿童每个月都可领取到约1050克郎(约1050人民币)。
儿童津贴,父母有权请假照顾生病的孩子,最多每个孩子60天,国家社保承担80%的工资。
2.教育保障:瑞典实行免费高质量的教育(从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至博士),不过据说2011年开始上大学要收学费了,一到九年级学生可以在学校享用免费午餐,班车。
16岁至20岁高中学生每个月可以领取2000克朗左右(约2000人民币) 的学生津贴,离校6000米远的学生给与交通补助。
大学生每个月可获得助学金和低息学习贷款,政府以此鼓励人们深造。
这种贷款被瑞典人称作“光荣贷款”,大学生在校期间每月发7500克朗(7500人民币),其中2500克朗(2500人民币)作为助学金是不用偿还的,其余部分是贷款则要在工作后逐年还清。
不管在学校贷了多少钱,工作后逐年以年收入的4%还贷。
如果在学校的时间长,可能这笔钱一辈子都还不清,因为65岁以后就不用再还任何政府贷款了。
瑞典也有许多成人教育、不只免费而且还补助大约每月5000元克朗(5000人民币) 的生活费。
外国移民还可参加免费的语言学习(到瑞典后只要凭瑞典人口号拿到ID身份号即可) 及其它实用课程的学习。
3.医疗与病休保障:人们在生病期间不仅可以享受近乎免费的治疗,而且还能从病休的第二天起领取到80%的病休补贴;每个人第一次就医时都会得到一张全国通用的就医卡,上面标明历次的就医费用,一般挂号费为每次120克朗(120人民币),一年内累计900克朗(900人民币)后即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