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 曾皙 冉有 公西华侍坐 同步练习(带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0.25 KB
- 文档页数:2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同步练习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子路、曾皙(xī)、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①以吾一日长(zhǎnɡ)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②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shènɡ)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shěn)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愿为小相.焉。
”..,端章甫....,如会同“点!尔何如?”鼓瑟希,铿(kēnɡ)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③ “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mù)春者,春服既成,冠(ɡuàn)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í),风乎舞雩(yú),咏而归。
”夫子喟(kuì)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选自《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侍坐”是在尊长近旁陪坐。
“侍”字把孔子和弟子之间的身份、地位全交代清楚了。
B.先从自己谈起,把自己摆在了与学生平等的地位,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下面的提问做铺垫。
C.孔子一出场,就给人态度和蔼、思想明智、胸襟开阔的印象,体现出孔子因材施教的教风。
D.孔子针对弟子平时爱发“不吾知也”牢骚的话,提出“如或知尔,则何以哉”的问题。
2.下列对相关人物言行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冉有先说“六七十”,转而改口“五六十”——优柔寡断,缺乏果决。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率尔(shuài) 长乎尔(zhǎng)为小相(xiàng)B饥馑(jǐn)千乘之国(shèng) 喟然(kuì)C鼓瑟(sè) 以俟君子(sì) 冠者(guàn)D哂之(xí) 浴乎沂(yí) 铿尔(kēng)2. 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摄(夹)乎大国之间比(比较)及三年B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 何伤(妨害)乎C吾与(赞成)点也宗庙会(诸侯相见)同D其言不让(谦让) 孰(谁)能为之大3.下列各句中的“如”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如或知尔,则何如哉如:假如B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如:至于C宗庙之事,如会同如:至于D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如:或者4.下列句子中不是宾语前置句式的一项是( )A浴乎沂,风乎舞雩B不吾知也C则何以哉D毋吾以也5.联系全文,下列哪些句子体现出了孔子的循循善诱( )A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B吾与点也C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D夫子哂之6.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孔子提问时,曾皙鼓瑟正近尾声,他“铿”的一声把瑟放下,站起来回答,生动地体现了曾皙洒脱而又知礼的形象。
B曾皙的回答直接用理性的语言述说他的志向,勾勒出一幅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
C曾皙描绘的这幅理想蓝图既符合儒家礼仪之邦的治国理想,又符合孔子晚年隐含的出世隐居的心态。
D听了曾皙的回答,孔子喟然长叹。
这喟叹表现了孔子对曾皙志向的赞许,又表现了孔子对那种理想境界的向往。
7.下列加点字词不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一项是( )A.鼓瑟希,鏗尔B.如会同,端章甫C.风乎舞雩D. 三子者出,曾皙后二、判断题(对的选“是”错的选“否”)1.“冠者五六人”一句中的“冠者”指成年男子。
古代男子20岁举行束发带帽的仪式叫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是否)2.“因之以饥馑”中的“因”的含义是因为。
1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课内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0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⑴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⑵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 ⑶夫子哂.之。
⑷“求,尔何知?”⑸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 ⑹“赤,尔何如?”⑺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 ⑻“点,尔何如?”⑼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 ⑽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⑾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⑿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⒀三子者出,曾晳后。
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⒁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⒂曰:“夫子何哂由也?”⒃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以:认为B .摄.乎大国之间 摄:夹,迫近C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如:至于D .异乎三子者之撰.撰:分析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比:及,到B .夫子哂.之 哂:嘲笑 C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俟:等待 D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让:谦让3.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方:有方向B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希:通“稀”,稀疏C .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伤:妨D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小:做小相4. 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词类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项是( )A .病.偻,隆然伏行B .驼业.种树C .如会同,端章甫..D .浴乎沂,风.乎舞雩 5.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文化知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练习题(含答案)(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二十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复习指导:1.孔子,名____,字_______,春秋后期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_____学派的创始人。
2.《_____》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_______散文集,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集而成。
宋代朱熹把《论语》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四书”。
3.本文以_______为线索,记叙了孔子和四个弟子畅谈理想志趣的情景,体现了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思想和弟子们不同的志趣、性格,反映了儒家以_____治国的政治主张。
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A.千乘.之国(shèng) 吾与.点也(yǔ)风乎舞雩.(yú)浴乎沂.(xīn)B.毋.吾以也(wú) 莫.春(mù)三子者之撰.(zhuàn)铿.尔(kēng)C.冠.者五六人(guàn) 愿为小相.(xiàng)饥馑.(jǐn)哂.之(shěn)D.喟.然叹曰(kuì) 曾皙.(xī)以俟.君子(sì)舍瑟.而作(sè)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唯求则非邦也与 B.莫春者,春服既成C.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D.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3.下列四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侍:侍奉B.居.则曰居:闲居、平时C.如或知.尔知:了解D.以吾一日长.乎尔长:成长4.下列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路率.尔而对曰率:轻率B.吾与.点也与:赞成C.异乎三子者之撰.撰:撰写D.且知方.也方:道,准则5.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以吾一日长乎.尔乎:语气词,吗B.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如:连词,或者C.子路率尔而.对曰而:连词,表修饰D.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如:连词,至于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是()A.以吾一日长乎.尔其闻道也固先乎.吾B.因之以.饥馑毋吾以.也C.如.或知尔如.其不才,君可自取D.如或.知尔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也7.下列句中的“尔”字,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B.子路率尔而对曰C.鼓瑟希,铿尔 D.夫子莞尔而笑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求也为.之,比及三年②为.国以礼,其言不让③如.其礼乐,以俟君子④方六七十,如.五六十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9.与“以吾一日长乎尔”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B.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如其礼乐,以俟君子10.与“夫子何哂由也”中的“何”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B.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C.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D.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11.下列句子词类活用与其余三句不一样的是()A.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B.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C.风乎舞雩,咏而归 D.范增数目项王12.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余三句不一样的是()A.居则曰:“不吾知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同步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①,故移其兵欲以伐鲁。
孔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路请出,孔子止之。
子张、子石请行,孔子弗许。
子贡请行,孔子许之。
遂行,至齐,说田常曰:“君之伐鲁过矣。
夫鲁,难伐之国。
其城薄以卑②,其池狭以泄,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战。
君不如伐吴。
夫吴,城高以厚,池广以深,甲坚以新,士选以饱,重器精兵尽在其中,又使明大夫守之,此易伐也。
”田常忿然作色曰:“子之所难,人之所易;子之所易,人之所难。
而以教常,何也?”子贡曰:“臣闻之,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
今君忧在内。
吾闻君三封而三不成者,大臣有不听者也。
今君破鲁以广齐,战胜以骄主,破国以尊臣,而君之功不与③焉,则交日疏于主。
是君上骄主心,下恣群臣,求以成大事,难矣。
夫上骄则恣,臣骄则争,是君上与主有郤,下与大臣交争也。
如此,则君之立于齐危矣。
故曰不如伐吴。
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
”田常曰:“善。
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奈何?”子贡曰:“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
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
(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有删改)【注】①高、国、鲍、晏: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圉,齐国握有实权的卿大夫。
②卑:矮小。
③不与:不在其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B.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C.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D.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弟子”指门徒、徒弟;接受他人教导并帮助传播和实行的人。
1.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巩固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千乘.之国(shèng)摄.乎大国之间(niè)风乎舞雩.(yú)B.因之以饥馑.(jǐn)夫子哂.之(shěn)夫子喟.然叹曰(kuì)C.以俟.君子(sì)愿为小相.焉(xiàng)为.国以礼(wèi)D.异乎三子者之撰.(zhuàn)冠.者五六人(guān)浴乎沂.(yí)【答案】B【解析】A项,“摄”应读“shè”。
C项,“为”应读“wéi”。
D项,“冠”应读“guàn”。
2.下列句子中,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风.乎舞雩A.如会同,端.章甫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D.左右欲刃.相如【答案】C【解析】C项,名词作状语,当面。
A、B、D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与例句相同。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如”字与例句中的“如”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A.如.或知尔B.求,尔何如.C.如.会同,端章甫D.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答案】C【解析】C项与例句相同,都是连词,“或者”的意思。
A项,连词,表假设,如果。
B项,“何如”连用,相当于“怎么样”。
D项,介词,至于。
4.对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答案】C【解析】①②助词,表状态,常放在形容词或拟声词后,相当于“然”。
③助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舒缓语气,不译;④助词,用在句末,表示疑问,呢。
二、阅读能力培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练习题(含答案)二十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复习指导:1.孔子,名____,字_______,春秋后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_____学派的创始人。
2.《_____》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_______散文集,共20 篇,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集而成。
宋代朱熹把《论语》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四书”。
3.本文以_______为线索,记叙了孔子和四个弟子畅谈理想志趣的情景,体现了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思想和弟子们不同的志趣、性格,反映了儒家以_____ 治国的政治主张。
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千乘之国è吾与点也(ǔ)风乎舞雩(ú)浴乎沂(ī).y x n.A. ..yng)(sh ē)铿尔(三子者之撰(à)毋吾以也莫春(úù)..B. ..k ngm(w )zhu n)n哂之(shě(愿为小相xiàngn)C. 冠者五六人(gu à)饥馑(jǐn)....舍瑟而作(s以俟君子(sì)曾皙((ku D. 喟然叹曰ì)xī)....è))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B.唯求则非邦也与A.莫春者,春服既成DC.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3. 下列四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A侍:侍奉.居则曰居:闲居、平时.B尔C.如或知知:了解.乎尔.以吾一日长D长:成长.)下列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 B.A. 子路率尔而对曰吾与点也与:赞成率:轻率..D.异乎三子者之撰C. 方:道,准则撰:撰写且知方也..)5. 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解释错误的一项是(尔A. 以吾一日长乎乎:语气词,吗.五六十B. 方六七十,如如:连词,或者.对曰 C. 子路率尔而而:连词,表修饰.如:连词,至于如其礼乐,以俟君子.D. )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是(尔A.以吾一日长乎吾其闻道也固先乎..毋吾以也饥馑.因之以B..C.如或知尔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也知尔D.如或..7. 下列句中的“尔”字,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如或知尔,则何以哉A.子路率尔而对曰B .鼓瑟希,铿尔C.夫子莞尔而笑D对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8. )②为国以礼,其言不让之,比及三年①求也为..五六十③如其礼乐,以俟君子④方六七十,如..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①②不同,③④不同B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 9. 与“以吾一日长乎尔”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B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如其礼乐,以俟君子D 10. 与“夫子何哂由也”中的“何”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BC.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D 11. 下列句子词类活用与其余三句不一样的是()A.端章甫,愿为小相焉.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BC.风乎舞雩,咏而归.范增数目项王D12. 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余三句不一样的是()A.居则曰:“不吾知也。
第一单元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基础过关练一、通假字:写出下列通假字所通之字并解释。
1.毋吾以.也 “以”同“ ”,2.鼓瑟希.“希”同“ ”,3.莫.春者,春服既成 “莫”同“ ”,二、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方{①可使有勇,且知方也②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③方欲行,转视积薪后2.加{①加之以师旅 ②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③牺牲玉帛,弗敢加也3.与{①吾与点也 ②唯求则非邦也与 ③呼尔而与之4.乎{①以吾一日长乎尔 ②异乎三子者之撰 ③何伤乎 ④风乎舞雩5.以{①以吾一日长乎尔 ②加之以师旅 ③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④毋吾以也6.而{①子路率尔而对曰 ②舍瑟而作 ③非诸侯而何三、古今异义: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1.童子..六七人 古义:今义:男孩子,泛指儿童。
2.宗庙之事,如会同..古义:今义:跟有关方面会合起来(办事)。
四、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如会同,端章甫... 2.浴乎沂,风.乎舞雩 3.三子者出,曾皙后. 4.异乎三子者之撰.5.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五、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的特殊之处并翻译。
1.不吾知也! 句式: 译文:2.则何以哉? 句式: 译文:3.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句式:译文:4.异乎三子者之撰。
句式:译文:5.浴乎沂,风乎舞雩。
句式:译文:6.可使有勇。
句式:译文:六、文化常识:判断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正误。
1.千乘,周制,国家有事,诸侯出车千乘,故以“千乘”为诸侯国或诸侯的代称。
春秋后期,千乘之国是中等国家;战国时期,诸侯国小者称“千乘”,大者称“万乘”。
( )2.饥馑,泛指饥荒。
饥,指蔬菜歉收。
馑,指谷物不熟。
( )3.宗庙,是祖先崇拜的产物,是人们为亡灵建造的寄居之所。
除天子设七庙、诸侯五庙,大夫、士、庶人皆可设庙,以祭先祖。
( )4.冠者:成年人。
古时,女子和男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 )5.相,文中指诸侯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的司仪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练习(一)基础知识题一、加下划线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1.①千乘之国②愿为小相焉③舍瑟而作A.①chéng ②xiàng ③shè B.①chéng ②xiāng ③shěC.①shèng ②xiàng ③shě D.①shèng ②xiāng ③shè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A、喟(kuì)然舞雩(yú) 师旅(lǚ) 鼓瑟(sè)B、浴乎沂(yí) 莫(mù)春比(bǐ)及曾皙(xī)C、千乘(chèng) 率(shuái)尔摄(shè)乎饥馑(jǐn)D、侍(shì)坐铿(kēng)尔小相(xiàng)哂(shě)笑3.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少的一项是A、以俟君子宗庙之事舍瑟而作春服既成B、风乎舞雩喟然叹曰端章辅鼓瑟稀C、因之以饥馑恃坐裕乎沂宗庙会同D、千乘之国冉有无吾以也夫子栖之二、为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居①坐②处于③居④住处⑤处在某种地位或某地方⑥占,占据⑦积蓄,储存⑧平日,平时⑨用于“有顷”“久之”“顷之”等前面,表示相隔一段时间,意义较虚,相当于“过了……”(1)居则曰,“不吾知也!”()(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3)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4)居十日,扁鹊复见()(5)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左,鲁直居右()(6)囤积居奇()2.异①不同②奇特,与众不同③奇怪,惊奇(1)异乎三子者之撰()(2)渔人甚异之()(3)永州之野产异蛇()(4)览物这情,得无异乎()(5)父异焉()(6)异曲同工()3.安①安稳,安定,安全②安逸,安乐,安全③安心④安抚抚慰⑤安置,安放⑥什么,什么地方⑦怎么(1)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2)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4.知①知道②知觉,感觉③见解,知识④了解⑤交好,交往⑥主持⑦zhì通“智”。
二十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复习指导:1.孔子,名____,字_______,春秋后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_____学派的创始人。
2.《_____》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_______散文集,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集而成。
宋代朱熹把《论语》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四书”。
3.本文以_______为线索,记叙了孔子和四个弟子畅谈理想志趣的情景,体现了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思想和弟子们不同的志趣、性格,反映了儒家以_____治国的政治主张。
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A.千乘.之国(shèng) 吾与.点也(yǔ)风乎舞雩.(yú)浴乎沂.(xīn)B.毋.吾以也(wú) 莫.春(mù)三子者之撰.(zhuàn)铿.尔(kēng)C.冠.者五六人(guàn) 愿为小相.(xiàng)饥馑.(jǐn)哂.之(shěn)D.喟.然叹曰(kuì) 曾皙.(xī)以俟.君子(sì)舍瑟.而作(s è)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唯求则非邦也与 B.莫春者,春服既成C.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D.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3.下列四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侍:侍奉B.居.则曰居:闲居、平时C.如或知.尔知:了解D.以吾一日长.乎尔长:成长4.下列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路率.尔而对曰率:轻率B.吾与.点也与:赞成C.异乎三子者之撰.撰:撰写D.且知方.也方:道,准则5.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以吾一日长乎.尔乎:语气词,吗B.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如:连词,或者C.子路率尔而.对曰而:连词,表修饰D.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如:连词,至于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是()A.以吾一日长乎.尔其闻道也固先乎.吾B.因之以.饥馑毋吾以.也C.如.或知尔如.其不才,君可自取D.如或.知尔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也7.下列句中的“尔”字,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B.子路率尔而对曰C.鼓瑟希,铿尔 D.夫子莞尔而笑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求也为.之,比及三年②为.国以礼,其言不让③如.其礼乐,以俟君子④方六七十,如.五六十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9.与“以吾一日长乎尔”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B.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如其礼乐,以俟君子10.与“夫子何哂由也”中的“何”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B.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C.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D.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11.下列句子词类活用与其余三句不一样的是()A.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B.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C.风乎舞雩,咏而归 D.范增数目项王12.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余三句不一样的是()A.居则曰:“不吾知也。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同步训练(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同步训练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知?”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夫子哂之____________ 哂:笑B.以俟君子____________ 俟:等待C.异乎三子者之撰____________撰:撰写D.吾与点也____________ 与:赞成2.下列对相关人物言行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冉有先说“六七十”,转而改口“五六十”——优柔寡断,缺乏果决。
B.冉有说“礼乐”大事“以俟君子”——谦虚谨慎,敦厚礼让。
C.公西华在孔子的催促下说“非曰能之,愿学焉”——忍让谦恭,隐藏锋芒。
D.曾皙“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放达洒脱,从容自得。
3.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记叙了孔子和四个学生的谈话,以言志为线索,可分为“孔子问志”“弟子述志”“孔子评志”三个部分。
二十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复习指导:1.孔子,名____,字_______,春秋后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_____学派的创始人。
2.《_____》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_______散文集,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集而成。
宋代朱熹把《论语》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四书”。
3.本文以_______为线索,记叙了孔子和四个弟子畅谈理想志趣的情景,体现了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思想和弟子们不同的志趣、性格,反映了儒家以_____治国的政治主张。
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A.千乘之国(shèng) 吾与点也(yǔ)风乎舞雩(yú)浴乎沂(xīn)B.毋吾以也(wú) 莫春(mù)三子者之撰(zhuàn)铿尔(kēng)C.冠者五六人(guàn) 愿为小相(xiàng)饥馑(jǐn)哂之(shěn)D.喟然叹曰(kuì) 曾皙(xī)以俟君子(sì)舍瑟而作(sè)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唯求则非邦也与 B.莫春者,春服既成C.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D.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3.下列四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侍:侍奉B.居则曰居:闲居、平时C.如或知尔知:了解D.以吾一日长乎尔长:成长4.下列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路率尔而对曰率:轻率B.吾与点也与:赞成C.异乎三子者之撰撰:撰写D.且知方也方:道,准则5.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以吾一日长乎尔乎:语气词,吗B.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如:连词,或者C.子路率尔而对曰而:连词,表修饰D.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如:连词,至于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是()A.以吾一日长乎尔其闻道也固先乎吾B.因之以饥馑毋吾以也C.如或知尔如其不才,君可自取D.如或知尔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也7.下列句中的“尔”字,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B.子路率尔而对曰C.鼓瑟希,铿尔 D.夫子莞尔而笑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求也为之,比及三年②为国以礼,其言不让③如其礼乐,以俟君子④方六七十,如五六十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9.与“以吾一日长乎尔”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B.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如其礼乐,以俟君子10.与“夫子何哂由也”中的“何”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B.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C.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D.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11.下列句子词类活用与其余三句不一样的是()A.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B.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C.风乎舞雩,咏而归 D.范增数目项王12.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余三句不一样的是()A.居则曰:“不吾知也。
二十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复习指导:1. 孔子,名 ____,字 _______,春秋后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_____学派的创始人。
2. 《_____》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 _______散文集,共 20 篇,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集而成。
宋代朱熹把《论语》与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合称“四书”。
3. 本文以 _______为线索,记叙了孔子和四个弟子畅谈理想志趣的情景, 体 现了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思想和弟子们不同的志趣、性格,反映了儒家以_____治国的政治主张。
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 )千乘之国 è 吾与点也( ǔ) 风乎舞雩( ú) 浴乎沂( ī)A. . (sh ng) . y . y. x n 毋吾以也ú 莫春( ù) 三子者之撰 ( à ) 铿尔( ē ) B. . (w ). m . zhu n . k ng C. 冠者五六人 (gu àn) 愿为小相 (xi àng ) 饥馑(j ǐn ) 哂之( sh ěn ) ....D. 喟然叹曰 (ku ì)曾皙(x ī)以俟君子(s ì)舍瑟而作(s. . . . è)2.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唯求则非邦也与 B .莫春者,春服既成 C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D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3. 下列四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侍:侍奉.居则曰 居:闲居、平时 B .C .如或知 尔知:了解.D .以吾一日长 乎尔长:成长.4. 下列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子路率尔而对曰 率:轻率B.吾与点也与:赞成..C. 异乎三子者之撰撰:撰写D.且知方也方:道,准则..5. 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以吾一日长乎 尔 乎:语气词,吗.B. 方六七十,如 五六十如:连词,或者.C. 子路率尔而 对曰而:连词,表修饰.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如:连词,至于D. .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是()A .以吾一日长乎 尔其闻道也固先乎 吾..B .因之以 饥馑. 毋吾以也.C.如或知尔如其不才,君可自取..D.如或知尔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也..7. 下列句中的“尔”字,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B.子路率尔而对曰C.鼓瑟希,铿尔D.夫子莞尔而笑8.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求也为之,比及三年②为国以礼,其言不让..③如其礼乐,以俟君子④方六七十,如五六十..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9. 与“以吾一日长乎尔”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B.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如其礼乐,以俟君子10. 与“夫子何哂由也”中的“何”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B.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C.夫三子者之言何如D.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11. 下列句子词类活用与其余三句不一样的是()A.端章甫,愿为小相焉B.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C.风乎舞雩,咏而归D.范增数目项王12. 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余三句不一样的是()A.居则曰:“不吾知也。
二十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复习指导:1. 孔子,名,字,春秋后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学派的创始人。
2. 《》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散文集,共20 篇,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集而成。
宋代朱熹把《论语》与合称“四书”。
3. 本文以为线索,记叙了孔子和四个弟子畅谈理想志趣的情景,体现了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思想和弟子们不同的志趣、性格,反映了儒家以治国的政治主张。
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A. 千乘.之国(sh èng) 吾与.点也(yǔ)风乎舞雩.(yú)浴乎沂.(xīn)B. 毋.吾以也(wú) 莫.春(mù)三子者之撰.(zhuàn)铿.尔(kēng)C. 冠.者五六人(gu àn) 愿为小相.(xi àng)饥馑.(j ǐn)哂.之(shěn)D. 喟.然叹曰(ku ì) 曾皙.(xī)以俟.君子(sì)舍瑟.而作(s è)2.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唯求则非邦也与 B .莫春者,春服既成C.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D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3. 下列四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侍:侍奉B.居.则曰居:闲居、平时C.如或知.尔知:了解D.以吾一日长.乎尔长:成长4. 下列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子路率.尔而对曰率:轻率B. 吾与.点也与:赞成C. 异乎三子者之撰.撰:撰写D. 且知方.也方:道,准则5. 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以吾一日长乎.尔乎:语气词,吗B.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如:连词,或者C. 子路率尔而.对曰而:连词,表修饰D.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如:连词,至于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是()A.以吾一日长乎.尔其闻道也固先乎.吾B.因之以.饥馑毋吾以.也C.如.或知尔如.其不才,君可自取D.如或.知尔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也7. 下列句中的“尔”字,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B .子路率尔而对曰C.鼓瑟希,铿尔 D .夫子莞尔而笑8.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求也为.之,比及三年②为.国以礼,其言不让③如.其礼乐,以俟君子④方六七十,如.五六十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9. 与“以吾一日长乎尔”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B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10. 与“夫子何哂由也”中的“何”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B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C.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D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11. 下列句子词类活用与其余三句不一样的是()A. 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B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C.风乎舞雩,咏而归 D .范增数目项王12. 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余三句不一样的是()A.居则曰:“不吾知也。
《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同步练习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侍.(shì)坐铿.(kēng)尔小相.(xiàng) 哂.(shě)笑B、浴乎沂.(qí) 莫.(mù)春比.(bǐ)及曾皙.(xī)C、喟.(huì)然舞雩.(yú) 师旅.(lǚ) 鼓瑟.(sè)D、千乘.(shèng) 率.(shuái)尔摄.(shè)乎饥馑.(jǐ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风乎舞雩喟然叹曰鼓瑟稀B、以俟君子宗庙之事春服既成C、因之以饥馑裕乎沂宗庙会同D、千乘之国无吾以也夫子栖之3、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以吾一日长乎尔以:因为B、摄乎大国之间乎:在C、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如:如同D、子路率尔而对曰尔: ......的样子4、下列选项中没有通假字的是()A、鼓瑟希,铿尔B、莫春者,春服既成C、唯求则非邦也与D、宗庙之事,如会同二、理解性默写1.《侍坐》中孔子不以年长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三个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_____________,毋吾以也。
居则曰: , , ?”2.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
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
子路的性格直率,从“ ”可以看出。
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中可以看出。
公西华更谦虚,从“,”的回答中可以看出。
曾皙从容洒脱而又谦恭,从三、探究提升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①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练习1.通假字(1) 鼓瑟希.,铿尔。
( )(2) 莫.春者,春服既成。
( )(3) 毋吾以.也( )2.古今异义如会同..,端章甫。
(古义: ;今义:跟有关方面会合起来办事)3.一词多义方(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 )(2)且知方.也。
( )如(1)如.或知尔。
( )(2)如.五六十。
( )(3)如.其礼乐。
( )(4)宗庙之事,如.会同。
( ) 为(1)由也为.之。
( )(2)愿为.小相焉。
( )以(1)以.吾一日长乎尔。
( )(2)毋吾以.也。
( )(3)则何以.哉? ( )(4)加之以.师旅。
( )而(1)子路率尔而.对日。
( )(2)舍瑟而.作。
( ) 4.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1)端章甫...。
( )(2)风.乎舞雩。
( )(3)三子者出,曾皙后.。
( )形容词作名词(1)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 )(2)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 5.文言句式宾语前置(1) 毋吾以也。
翻译:(2)不吾知也。
翻译:(3)如或知尔,则何以哉?翻译:(4)夫三子者之言何如?翻译:状语后置(1)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翻译:(2) 异乎三子者之撰。
翻译:(3)浴乎沂,风乎舞雩。
翻译:(4)为国以礼。
翻译:二、拓展延伸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小题。
孔子名丘,字仲尼,姓孔氏。
丘生而其父叔梁纥死。
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孔子贫且贱。
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
由是为司空。
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
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鲁复善待,由是反鲁。
其后鲁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
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与闻国政三月,涂不拾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俎豆,俎和豆都是古代用来祭祀、设宴用的器具,引申为祭祀、崇奉。
B.周,周武王灭商后建立,建都镐京。
分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C.《诗》,又称(诗三百》或《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千乘(chèng)喟然(kuì)莫春(mù)师旅(lǚ)B.沂水(xí)率尔(shuài)比及(bǐ)曾皙(xī)C.鼓瑟(sè)冠者(ɡuàn)饥馑(jǐn)铿尔(kēng)D.侍坐(shì)小相(xiàng)哂笑(xī)舞雩(yú)2.下列四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侍:陪侍B.居则曰居:闲居、平时C.如或知尔知:了解D.以吾一日长乎尔长:成长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唯求则非邦也与B.莫春者,春服既成C.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D.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4.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活用,与其余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端章甫,感为小相焉。
B.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C.风乎舞雩,咏而归。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5.下列句子按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可使有勇②加之以师旅③不吾知也④何厌之有⑤是乃仁术也⑥良庖岁更刀,割也⑦敢以烦执事⑧构怨于诸侯⑨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A.①④⑦\③⑤⑥\②⑧\⑨ B.①⑦\③④\⑤⑥\②⑧⑨C.①⑦\③④\⑤⑥\②⑧\⑨ D.①④⑦\③\⑤⑥\②⑧⑨6.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乘之国,指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
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
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B.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
宗庙指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
祭祀在古代是国家重要的政事。
C.冠者,成年人。
古代男子和女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D.相,诸侯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的司仪官。
1﹒子路、曽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夯实基础】[字音]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A、喟(kuì)然舞雩(yú)师旅(lǚ)鼓瑟(sè)B、浴乎沂(yí)莫(mù)春比(bǐ)及曾皙(xī)C、千乘(chèng)率(shuái)尔摄(shè)乎饥馑(jǐn)D、侍(shì)坐铿(kēng)尔小相(xiàng)哂(shě)笑[字形]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少的一项是A、以俟君子宗庙之事舍瑟而作春服既成B、风乎舞雩喟然叹曰端章辅鼓瑟稀C、因之以饥馑恃坐裕乎沂宗庙会同D、千乘之国冉有无吾以也夫子栖之[词语]3、解释下列词语:①居则曰:②率尔:③因之以饥馑:④知方:⑤方六七十:⑥端章甫:⑦何伤乎:⑧春服既成:⑨异乎三子者之撰:⑩喟然:[虚词、实词]4、辨析下列加黑加横线的词的含义:①以吾一日长乎尔①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以②毋吾以也方②方六七十,如五六十③则何以哉③可使有勇,且知方也④以俟君子④方欲行,转视积薪后,狼洞其中①如或知尔,则何以哉①吾与点尔如②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与②唯求则非邦也与③如其礼乐,以俟君子③遂与外人隔绝④宗庙之事,如会同④往借,不与5、下列句子中加黑加横线的词有什么特殊用法(词类活用)?①端章甫:②鼓瑟希:③风乎舞雩:④可使足民:[文言句式]6、下列句子与现代汉语的句子有什么不同。
①毋吾以也②不吾知也③则何以哉④求,尔何如?⑤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⑥可使有勇,且知方也⑦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翻译]7、翻译下列语句:①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②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③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④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作家作品思想]8、根据你的了解,请你介绍一下孔丘及其政治思想、教育思想。
【构建思想】一.[局部思想内容的理解及评价]9、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学生的言志,那些不同,那些相同?孔子是怎样表示态度的?10、写曽皙答话时的动作为什么比较详细?曽皙的答话跟子路等三人有什么不同?11、曽皙言志后,“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题
一、加下划线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①千乘之国?? ②愿为小相焉?? ③舍瑟而作
A.①chéng?? ②xiàng??? ③shè
B.①chéng?? ②xiāng??? ③shě
C.①shèng?? ②xiàng??? ③shě
D.①shèng?? ②xiāng??? ③shè
二、为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居? ①坐? ②处于?? ③居?? ④住处? ⑤处在某种地位或某地方? ⑥占,占据? ⑦积蓄,储存?? ⑧平日,平时?? ⑨用于“有顷”“久之”“顷之”等前面,表示相隔一段时间,意义较虚,相当于“过了……”
(1)居则曰,“不吾知也!”()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3)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
(4)居十日,扁鹊复见()
(5)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左,鲁直居右(?? )
(6)囤积居奇(?? )
2.异? ①不同?? ②奇特,与众不同?? ③奇怪,惊奇
(1)异乎三子者之撰(?? )
(2)渔人甚异之(?? )
(3)永州之野产异蛇(?? )
(4)览物这情,得无异乎(?? )
(5)父异焉(?? )
(6)异曲同工(?? )
3.安?? ①安稳,安定,安全?? ②安逸,安乐,安全?? ③安心④安抚抚慰? ⑤安置,安放⑥什么,什么地方⑦怎么
(1)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
(2)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3)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 )
(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4.知? ①知道?? ②知觉,感觉③见解,知识?? ④了解?? ⑤交好,交往?? ⑥主持? ⑦zhì? 通“智”。
(1)居则曰:“不吾知也。
”(?? )
(2)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
(3)不知木兰是女郎(?? )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首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5)人不知而不愠(?? )
(6)孰为汝多知乎(?? )
(二)课内语段阅读题
阅读文段,完成文后问题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却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
夫子哂之。
1.下列读音正确的一组(? )
①子路率尔而对曰
②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
③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2.下列四句中有关加下划线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侍奉
B.居则曰闲居
C.如或知尔了解
D.以吾一日长乎尔成长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是(? )
A.以吾一日长乎尔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B.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
C.如或知尔
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D.如或知尔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4.翻译句子
①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②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参考答案:
(一)
一、C
二、1.(1)⑧?? (2)⑤? (3)③?? (4)⑨?? (5)①? (6)⑦
2.(1)①?? (2)③? (3)②?? (4)①?? (5)③? (6)①
3.(1)⑦?? (2)②? (3)⑤?? (4)⑦
4.(1)④?? (2)⑥? (3)①?? (4)⑦?? (5)④? (6)③
(二)
分析:四个题目涉及语音、实词、虚词及句子翻译四个方面。
第1题要注意多音字和古音字。
第2题是实词的解释,“以吾一日长乎尔”中的“长”是“年长”的意思。
第3题是虚词用法比较,A项都是“于”,C项都假设连词“如果”讲,D项“或”是不定代词,有人。
第4题翻译句子要注意忠实于原文,同时注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如“不吾如也”。
答案:1.A?? 2.D?? 3.B
4.①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夹在大国之间,有别国军队来侵略它,接连下来,又有饥饿。
②平日里说:“没有人了解我。
”如果有人了解你,那你打算做什么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