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第一部分基础过关课时1物质的分类考点突破(无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556.00 KB
- 文档页数:3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讲解:物质的分类及构成物质的微粒一、物质分类(一)基本概念1、混合物:宏观,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微观,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分子构成的。
举例:空气、溶液和合金等。
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
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或混合物。
2、纯净物:宏观,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微观,由一种分子构成的。
举例:蒸馏水、氧气和冰水混合物。
3、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举例:金、金刚石、氢气和氧气等。
注意:(1)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固体单质;稀有气体单质。
(2)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有可能是混合物,有可能是单质。
4、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举例:过氧化氢、二氧化碳等。
5、有机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举例:甲烷(最简单的有机物)、乙醇和醋酸等。
注意:但是CO、CO2、H2CO3和碳酸盐具有无机物的特点,通常把它们看做无机物。
6、无机物:除有机物以外的其他化合物统称为无机化合物,简称无机物。
举例:碳酸钠、硝酸银和硫酸钡等。
7、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
举例:二氧化碳、过氧化氢等。
注意:含氧化合物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包含氧化物。
8、酸:电离时形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举例:盐酸、硫酸和碳酸等。
注意:酸溶液的pH值小于7,通常化学式的第一种元素是“H”,酸由氢和酸根离子组成,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
9、碱:电离时形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举例: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钡等。
10、盐: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举例:硝酸铵、碳酸钙和硫酸钡等。
(二)、物质分类金属单质混合物根据所含单质元素种类非金属单质根据所含稀有气体单质物质物质种类根据所含有机物纯净物元素种类根据氧化物化合物有无C 酸无机物碱盐二、原子(一)原子发现史1、道尔顿:原子不可再分,是最小的实心球体。
中考化学各知识点总结一、物质的分类1.物质的状态物质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
固体分子间距离较小,分子固定在一定的位置;液体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远小于固体,无一定的形状;气体的分子间距离最大,分子间相互作用最小,无定形,具备流动性。
2.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味道、相对密度等;化学性质包括燃烧性、腐蚀性等。
3.物质的组成物质主要由元素和化合物组成。
元素是由原子组成的,而化合物是由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组成的。
4.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主要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物质的形态和性质改变,但其分子结构并未改变。
而化学变化则是物质在分子结构上发生改变,产生新的物质。
二、原子结构1.原子的组成原子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带负电荷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而电子则绕原子核运动。
2.原子的量子结构量子结构是描述原子的物理现象的学科,主要包括玻尔理论、量子力学等。
3.原子的结合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形成化合物,主要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4.原子的周期表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成周期表,分为主族元素、副族元素、过渡元素等。
周期表的排列是按原子序数递增和元素性质递增的规律排列。
三、化学反应1.化学反应的条件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温度、压力、物质浓度和催化剂等条件。
2.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反应主要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等。
3.化学反应的平衡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化学平衡是指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达到一定比值的状态。
四、溶液和分离技术1.溶液的组成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构成的。
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而溶剂是溶解溶质的物质。
2.溶液的浓度溶液的浓度可以通过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体积比等表示,反映了一个单位体积或质量中的溶质含量。
3.分离技术分离技术主要包括蒸馏、结晶、过滤和萃取等。
五、酸碱盐1.酸碱的定义酸是指能够释放H+离子的物质,而碱则是指能够释放OH-离子的物质。
2.酸碱的性质酸性和碱性的强弱可以通过pH值来表示,而酸与碱的中和反应会产生盐和水,并释放热量。
人教版初中化学中考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全册一、物质的组成与性质1.物质的分类:纯净物、混合物。
2.元素与化合物的区别。
3.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1.金属:导电性强、延展性好,常见金属及其用途。
2.非金属:导电性差,常见非金属及其用途。
3.常见溶液的性质和应用。
三、常见物质的分离方法1.固体混合物的分离:手工挑拣法、磁法、陷阱法、溶液结晶法。
2.液体混合物的分离:过滤法、蒸馏法、萃取法、沉淀法。
四、化学反应1.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化学方程式、分子式。
2.化学反应类型: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
3.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五、常用化学实验1.常见实验器材和用途。
2.酸碱中和实验、金属与酸反应实验、金属与氧反应实验。
六、常见物质的安全使用1.常见物质的危险性和防护方法。
2.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的注意事项。
七、化学能和能量转化1.物质的能量转化: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2.燃烧反应和放热反应的特点。
八、酸、碱与盐1.酸的性质和常见酸。
2.碱的性质和常见碱。
3.酸碱中和反应和盐的性质。
九、金属1.常见金属的性质和用途。
2.金属的氧化反应和金属腐蚀防护。
十、非金属1.常见非金属的性质和用途。
2.氧气和水的性质和应用。
十一、盐1.常见盐的性质和用途。
2.盐的晶体结构和制备。
十二、化学式1.离子式和分子式的表示方法。
2.化学式的应用和计算。
十三、空气的组成和性质1.空气的组成。
2.空气的性质和应用。
十四、水的性质和用途1.水的性质:凝固、熔化、汽化、沸腾。
2.水的应用:饮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
十五、计算题1.摩尔质量和摩尔计算。
2.物质的质量和物质的量的计算。
以上是人教版初中化学的中考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全册,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考物质版块知识点总结一、物质的种类和性质1. 物质的种类物质是构成宇宙的基本元素,根据化学界定,物质可分为元素和化合物两大类。
- 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不能通过化学反应分解成其他物质。
-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通过化学反应结合而成的物质,可以分解成原子或离子。
2.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根据其物理状态、化学性质和用途等不同特点可分为多种性质。
- 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形状、密度、硬度、电导率等。
- 化学性质:如燃烧、氧化、还原、酸碱中和等。
- 用途性质:如金属用于制造工具、非金属用于绝缘材料等。
二、物质的组成和结构1. 原子的结构原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 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无电荷。
- 电子:绕原子核运动,带负电荷。
2. 元素的组成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元素的性质由其原子的结构决定。
3. 化合物的组成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通过化学反应结合而成的物质,其组成包括元素的种类和相对的数量比例。
三、分子和离子1. 分子的结构分子是由不同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物质,根据原子的种类和结构可以形成不同的分子。
2. 离子的结构离子是具有电荷的原子或分子,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得到。
四、物质的变化1. 物理变化物理变化是指物质改变其物理状态、形状或大小,但其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的过程。
2. 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是指物质通过化学反应发生变化,原物质转化为新物质的过程。
五、物质的相变1. 固态固态是物质的一种物理状态,其特点是固定形状和体积,原子或分子间距离较近,互相排列有序。
2. 液态液态是物质的一种物理状态,其特点是没有固定形状,但有固定的体积,原子或分子间距离较近,互相排列杂乱。
3. 气态气态是物质的一种物理状态,其特点是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原子或分子间距离较远,互相排列杂乱。
4. 相变相变是物质从一种物理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包括固液相变、液气相变等。
中考化学基础知识全过关目录I(I)必记基础知识 (1)(II)易错点整理 (19)(III)典型例题 (27)(IV)方程式 (38)目录II·知识点索引AAl的锈蚀与自我保护 (23)B八大沉淀 (14)玻璃棒的作用 (19)C除杂 (17)除去油污的原理 (21)粗盐提纯 (29)D多功能瓶 (12)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辨析 (21)F复分解反应 (15)Fe在置换反应中的化合价 (19)反应的先后顺序问题 (26)复合肥 (28)方程式...........................................................38G工业炼铁 (23)构成物质的微粒 (22)H化合价 (3)化学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 (5)化学与生活 (9)合金的硬度和熔点 (19)侯德榜制纯碱 (22)化石燃料 (26)J碱溶液与碱性溶液 (21)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滤液、滤渣问题 (25)金属与酸反应的图象问题 (28)碱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24)L离子和物质 (20)量筒读数的误差分析 (27)NNaOH的潮解与变质 (19)NH4+/铵态氮肥的检验方法 (20)浓盐酸、浓硫酸敞口放置 (21)NaHCO3 (22)NH3的检验 (22)NaOH的变质问题 (24)浓溶液稀释的计算问题 (27)PPH的测定 (22)Q气体的制取与收集 (10)气体的检验 (11)R溶解度曲线 (13)溶解度曲线的几个类型 (20)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20)溶液质量的变化 (26)S熟石灰 (22)酸、碱、盐的定义 (1)俗名.....................................................8T铜绿 (23)W物质的分类 (1)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4)物质的颜色 (7)物质的溶解性 (14)Y原子的结构 (2)元素与人体健康 (5)Z质量守恒定律 (18)(I)必记基础知识【1】物质如何分类?画图表示(每种物质类型后面各举4个例子):几个重要概念:1.纯净物:由组成(只有种分子)的物质。
2024年中考化学复习考点归纳总结—物质的分类(全国通用)知识点一、纯净物和混合物1.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称为纯净物,如氧气(O2)、水(H2O)等。
2.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如空气、海水、合金等。
知识点二、单质和化合物1.按组成元素的种数又可以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2.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铜(Cu)、银(Ag)、氮气(N2)等。
3.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H2O、KClO3等。
化合物主要分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1)有机化合物是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甲烷(CH4)、乙醇(C2H5OH)、蛋白质等。
(2)无机化合物是指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但有些含碳化合物也属于无机物,包括CO、CO2、H2CO3、Na2CO3(碳酸盐)和NaHCO3(碳酸氢盐)等。
【易错辨析】(1)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时不看元素种类,看物质种类。
相同的元素可组成不同的物质,如H2O 和H2O2等。
(2)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而不是混合物。
知识点三、氧化物、酸、碱、盐1.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如CO2、H2O等。
2.酸:在水溶液中解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H+的化合物,如HCl、H2SO4等。
3.碱:在水溶液中解离出的阴离子全部为OH-的化合物,如NaOH、Ca(OH)2、NH3·H2O等。
4.盐:由金属阳离子(或NH4+)与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如NaCl、NaHCO3、K2MnO4等。
【易错辨析】(1)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H2SO4是酸而不是氧化物。
(2)酸性物质不一定是酸,碱性物质不一定是碱。
考点一.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1.(2023•永州)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
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A.O3B.KMnO4C.CaO D.H2SO4【解答】解:A.O3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B.KMnO4是由钾元素、锰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由三种元素组成,所以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C.CaO是由钙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项正确;D.H2SO4是由氢元素、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由三种元素组成,所以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故选:C。
专项01物质的分类、变化和性质1.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下列相关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丝绸刺绣B.手工剪纸C.玉柄雕琢D.烧制陶器【答案】D【详解】A、丝绸刺绣,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B、手工剪纸,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C、玉柄雕琢,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D、烧制陶器,涉及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符合题意;故选:D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以下诗句中划线部分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D.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答案】B【详解】A.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春江水暖鸭先知,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爆竹声中一岁除,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符合题意;C.千树万树梨花开,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日照香炉生紫烟,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下列选项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植物光合作用B.钻木取火C.民间剪纸D.叶脉书签的制作【答案】C【详解】A、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葡萄糖,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B、钻木取火过程中发生了燃烧,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C、民间剪纸过程中只是物体形状发生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D、叶脉书签制作过程中过程中,氢氧化钠和叶肉发生了化学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电解水实验B.干冰升华C.D.海水晒盐【答案】A【详解】A、电解水实验过程中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A符合题意;B、干冰升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C、比较二者的硬度是利用相互刻画,看是否留有痕迹,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D、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A。
专题突破五 物质的分类物质的分类和命名是为了便于我们系统地认识物质和研究物质,为掌握每一类物质的通性及反应规律打基础的,所以是中考必考的基础知识。
考查的热点是判断物质的类别和各类物质的读法和写法等。
一、考点解读考点1 物质的简单分类 [基本概念][解题策略]弄清物质各类别之间的内在关系,主要是以下几种:并列关系(如纯净物与混合物之间就是并列关系),包含关系(如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的关系),交叉关系(如硫酸钠既是硫酸盐也是钠盐)。
[典型例题]例1 下面是物质分类图,请将“氧化物”、“化合物”、“单质”、“纯净物”、“盐”等名词填写在适当的方框中:解析:该题要求能非常清楚理解物质分类的依据,要注意纯净物和混合物是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单 质化合物 纯净物 混合物物质 氧化物酸 碱 盐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 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CH 4 C 2H 5OH CH 3OH CH 3COOH依据物质种类区别即一种物质组成的为纯净物,不同物质组成的为混合物;而单质和化合物是依据纯净物中元素种类来确定的,即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化合物;氧化物为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酸、碱、盐也属于化合物。
答案:①混合物;②纯净物;③化合物;④单质;⑤氧化物;⑥盐[新题展示]1.化学来自于生活,用于生活,下表是生活中常用物质溶液的pH值及主要成分的化学式:试回答:⑴将上表①~⑤中主要成分进行分类(填序号,下同):属于酸的是____________;属于碱的是____________;属于盐的是____________;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_______。
⑵当有人被蚊虫(释放一种酸性物质)叮咬后,为减轻疼痛,可在伤处涂____________。
⑶用久的铝壶内有水垢(主要成分为CaCO3、Mg(OH)2可用____________少量多次清除。
解析:这是集物质分类和性质的一道非常现实生活问题的习题,要求理解酸、碱、盐、有机物的分类依据,来区别它们,并理解各类物质的性质,即酸和碱起中和反应,CaCO3、Mg(OH)2可与酸类物质反应。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过关第一部分化学用语一、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及其离子符号常见元素口诀化合价: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数字为1时不能省略离子符号: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数字为1时省略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Si+4P+5二三铁二四碳,C+2C+4,硫有负二正四六S-2S+4S+6S2-铜汞二价最常见Cu+2Hg+2Cu2+Hg2+常见原子团OH-1-NO-13-SO-242-CO-232-SO-232-NH+14+二、初中常见物质的名称及化学式氧化铁五氧化二磷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锰氧化铜氧化汞氧化镁氯化钾氯化钙氯化钠氯化镁氯化铝氯化亚铁氯化铁氯化铜氯化银氯化铵硫酸钾硫酸钙硫酸钠硫酸钡硫酸镁硫酸铝硫酸锌硫酸亚铁硫酸铁硫酸铜硫酸铵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钙硝酸钾硝酸钠硝酸铜硝酸银硝酸铵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氢氧化铁氢氧化铜盐酸硫酸水过氧化氢氯酸钾甲烷乙醇四氧化三铁氨气高锰酸钾锰酸钾三、初中化学符号中数字的含义 1.常见元素符号周围各数字所表示的含义(1)元素符号前面的系数,表示 。
如:2O 。
(2)化学式前面的系数,表示 。
如:2O 2 。
(3)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 。
如: O 2 。
(4)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 。
如:O 2- 。
(5)离子符号前的数字表示 。
如: 2O 2- 。
(6)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 。
如:O -2。
元素符号和化学式前加上系数以后, 就失去了宏观意义,只有 。
四、元素周期表一格显示的信息所得信息依据氢原子的质子数为1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氢元素的元素符号为H氢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根据元素名称的偏旁部首判断 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08 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 氢的中子数为0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第二部分 初中化学规律一、金属活动性顺序二、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物质分类考点1 物质分类的判断1.(·威海)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各组物质按照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A.生铁、氢氧化铜、冰水混合物B.液氧、硫酸钡、粗盐C.天然气、纯碱、石油D.钙片、氯化镁、海水2.(·黄石改编)下列各组物质中的分类正确的是()A.氧化物H2O、NO2、Fe3O4B.碱:Ca(OH)2、NH3·H2O、C2H5OHC.酸:CH4、NaHCO3、H2SO4D.盐:NH4NO3、MgCl2、CuO3.(·郴州)在化学反应6CO2+6H2O光照 C6H12O6+6O2中没有涉及到的物质类别是()A.单质 B.氧化物 C.盐 D.有机化合物4.将下列物质的序号填入物质所属类别的空格内:①加碘食盐②赤铁矿③液氮④干冰⑤煤⑥蒸馏水⑦水泥砂浆⑧氯化钠⑨5%的过氧化氢溶液⑩镁⑪稀有气体⑫酒精⑬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剩余固体(1)单质:;(2)氧化物;(3)化合物:;(4)纯净物:;(5)混合物:。
考点2 从微观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5.(·齐齐哈尔)下列微观模拟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单质的是()6.(·厦门改编)“ ○ ”和“ ● ”分别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各图所表示的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7.(·龙东地区)如图所示,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其中“ ”表示氧原子,“●”表示碳原子,“○”表示氢原子,则该化学反应中不存在的物质种类是()A.单质 B.氧化物 C.盐 D.有机物1.(选择题选项节选)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错误的说法后面打“×”。
(1)(年)淀粉、蛋白质属于有机物。
()(2)(年)生石灰、熟石灰属于氧化物。
()(3)(年)甲烷属于有机物。
()(4)(年)液态氧属于氧化物。
()(5)(2014年)氧化钾和碳酸钾属于盐类。
物质分类
考点1 物质分类的判断
1.(2016·威海)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各组物质按照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生铁、氢氧化铜、冰水混合物
B.液氧、硫酸钡、粗盐
C.天然气、纯碱、石油
D.钙片、氯化镁、海水
2.(2016·黄石改编)下列各组物质中的分类正确的是()
A.氧化物H O、NO、Fe O
B.碱:Ca(OH)、NH·H O、C2H5OH
C.酸:CH4、NaHCO、H SO
D.盐:NH NO、MgCl、CuO
3.(2015·郴州)在化学反应6CO+6H O C H O+6O中没有涉及到的物质类别是
()
A.单质 B.氧化物 C.盐 D.有机化合物
4.将下列物质的序号填入物质所属类别的空格内:
①加碘食盐②赤铁矿③液氮④干冰⑤煤⑥蒸馏水⑦水泥砂浆⑧氯化钠⑨5%的过氧化氢溶液⑩镁⑪稀有气体⑫酒精⑬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剩余固体
(1)单质:;(2)氧化物;
(3)化合物:;(4)纯净物:;
(5)混合物:。
考点2从微观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5.(2016·齐齐哈尔)下列微观模拟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单质的是()
6.(2016·厦门改编)“ ○ ”和“ ● ”分别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各图所表示的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
7.(2015·龙东地区)如图所示,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其中“ ”表示氧原子,“●”表示碳原子,“○”表示氢原子,则该化学反应中不存在的物质种类是()
A.单质 B.氧化物 C.盐 D.有机物
1.(选择题选项节选)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错误的说法后面打“×”。
(1)(2016年)淀粉、蛋白质属于有机物。
()
(2)(2016年)生石灰、熟石灰属于氧化物。
()
(3)(2015年)甲烷属于有机物。
()
(4)(2015年)液态氧属于氧化物。
()
(5)(2014年)氧化钾和碳酸钾属于盐类。
()
(6)(2013年)水、氧化铁、熟石灰属于氧化物。
()
(7)(2013年)空气、石油、甲烷属于混合物。
()
2.(2012年)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物中有单质
B.生成物均是氧化物
C.上图反应前是混合物,反应后是纯净物
D.化学方程式是:2H S+3O 2SO+2H O
3.(2013年节选)如图中“●”表示碳原子,“○”表示氧原子。
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填图的编号)。
4.(2016年节选)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