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科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谁会脸红公开课教学设计2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谁会脸红》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年级:大班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讨论,了解脸红的成因。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引导幼儿关注自己的情感变化,学会控制情绪。
教学内容:1. 脸红的成因2. 情绪与脸红的关系3. 脸红时的应对方法教学资源:1. 故事课件:《谁会脸红》2. 情绪卡片3. 红色颜料、画纸二、教学过程1. 导入:讲述故事《谁会脸红》,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角色脸红的情境。
2. 讨论:1. 提问:故事中的小动物们为什么脸红了?2. 引导幼儿讨论脸红的成因,如激动、害羞、生气等。
3. 探讨情绪与脸红的关系,让幼儿认识到情绪变化会影响到脸红。
3. 活动:1. 情绪卡片游戏:分发情绪卡片,让幼儿通过卡片认识不同的情绪。
2. 红色颜料画:让幼儿用自己的脸尝试涂抹红色颜料,体验脸红的感觉。
4. 总结:引导幼儿了解脸红的成因,认识到情绪变化对脸红的影响。
教给幼儿一些应对脸红的方法,如深呼吸、微笑等。
三、作业设计1. 回家后,与家长分享今天学到的关于脸红的知识。
2. 观察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会出现脸红的情况,记录下来并与家长交流。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脸红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中是否能够运用所学方法应对脸红情况。
五、教学延伸1. 开展“情绪小主播”活动,让幼儿分享自己的情绪变化和应对方法。
2. 家庭作业:与家长共同设计一个关于情绪管理的亲子活动。
六、教学活动1. 活动名称:《情绪脸谱》2. 活动目标:让幼儿通过制作情绪脸谱,进一步了解不同情绪的表现。
3. 活动准备:彩纸、水彩笔、剪刀、胶水、范例。
1. 教师向幼儿展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情绪脸谱的特点。
2. 讲解制作情绪脸谱的方法和步骤。
3. 幼儿动手制作情绪脸谱,教师巡回指导。
4. 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分享。
5. 总结:让幼儿认识到不同情绪有不同的表现,学会表达和识别自己的情绪。
幼儿园语言教案:散文《谁会脸红》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散文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听力理解能力。
3. 通过学习《谁会脸红》这篇散文,让幼儿了解各种情绪的表现方式,特别是“脸红”这一情绪的含义。
4.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内容:《谁会脸红》这篇散文,主要描述了不同情况下人们可能会脸红的情境,如害羞、激动、紧张等。
教学准备:1. 散文《谁会脸红》的绘本或打印稿。
2. 与散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者实物道具。
3. 音频或视频资料,用于朗诵散文。
4. 制作一些表情卡片,包括“脸红”的表情。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入主题,如“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见过别人脸红?是在什么情况下呢?”引发幼儿的兴趣和思考。
2. 欣赏散文:播放《谁会脸红》的音频或教师亲自朗诵,同时展示相关的图片或实物道具,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散文内容。
3. 讨论分享:引导幼儿讨论散文中的内容,如“为什么小明在台上表演时会脸红?”“你有没有过脸红的经历?”等,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
4. 表情游戏:使用表情卡片,让幼儿识别和模仿各种表情,特别强调“脸红”的表情。
5. 创编故事:引导幼儿根据散文的主题,创编自己的小故事,讲述一个“脸红”的情景。
教学延伸:1. 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观察和记录周围人的情绪变化,特别是“脸红”的情况。
2. 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模拟散文中的情境,体验和表达各种情绪。
教学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脸红”是一种常见的情绪反应,代表了害羞、激动、紧张等多种情绪。
鼓励幼儿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和理解他人的情绪。
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反应,了解他们对散文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幼儿的分享和创编故事,评估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 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幼儿是否能正确理解和识别他人的情绪,特别是“脸红”的情况。
谁会脸红
教学目标:
1、对照诗中列举的不讲社会公德现象,检点自己的言行,自觉加强社会公德意
识。
2、默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
教学重难点:加速理解是个的内容。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流程:
1、从阅读提示中的“脸红”导入本课学习活动。
2、自由读课文,理解是个大意。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是个中列举了哪些不讲公德现象。
自由谈论,读了诗歌,
你会脸红吗?在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不讲公德的行为?
4、语言实践。
成语填空。
大()大()()手()脚无可( )( )
( )之不( ) 不 ( ) 入 ( ) 不( ) 而( )
5总结。
小学语文《公鸡的脸红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角色朗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现能力。
(2)通过讨论,提高学生对文中角色的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事物的态度。
(2)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美,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难点:(1)分角色朗读,表现文中角色的情感。
(2)讨论并理解文中角色的内心世界。
三、教学准备:(1)课文《公鸡的脸红了》文本。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图片或课件。
(4)录音机或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相关图片或课件,引导学生关注公鸡的形象。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公鸡的了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分角色朗读(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表现文中角色的情感。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语气、表情、动作等表现角色的内心世界。
5. 讨论与理解(1)学生分组讨论,理解文中角色的行为和内心世界。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
五、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与同学分享。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朗读和讨论,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在作业布置中,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培养他们关注身边事物的习惯。
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教学拓展:1. 故事续编:让学生想象公鸡的脸红后会发生什么故事,鼓励学生发挥创意,续编故事。
2. 绘画活动:邀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公鸡脸红的画面,培养学生的审美和绘画能力。
快乐读书屋七《谁会脸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对照诗中列举的不讲社会公德现象,检点自己的言行,自觉加强社会公德意识,并注意提醒身边的人遵守社会公德。
2、默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
快速理解诗歌大意。
3、认识文中13个生字。
4、进行扩展阅读,扩大阅读范围,培养略读能力。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
快速理解诗歌大意。
教学难点:自觉检点自己的言行,加强社会公德意识。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从阅读提示中的脸红导入本课。
二、自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
1、自由读课文,圈画文后生字,结合文中语句多读几遍。
2、默读课文。
说说诗歌中列举了哪些不讲公德现象。
(本环节结合课件进行)三、联系生活,自由谈论。
1、读了诗歌之后对号入座,你会脸红吗?2、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不讲公德的行为?3、面对不讲公德的行为,我们该怎么做?为了使更多的人树立起公德意识,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四、语言实践。
1、模仿诗中的2、3、4、5节,把你见过的一种不讲公德行为写下来。
2、写出下面各词的近义词。
(1)铭记(2)喧哗(3)谴责(4)作崇(铭刻)(吵闹)(责备)(捣乱、捣鬼)3、成语填空。
大()大()()手()脚无可()()()之不()不()入()不()而()不()()举归()到()五、识字。
读识字卡片,说出生字在文中的词语或句子,再自己组组词语。
纠正同音字或形近字混淆的现象。
适当造句。
注意塞是多音字,三个音:sèsài sāi。
六、扩展阅读。
阅读《阅读》中的相关篇目,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大意及读后感受。
活动内容----谁会脸红
一、活动目标:
1.学习叙事散文的语言,理解散文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内容。
2.明白做事都要有责任心。
二、活动准备:
材料配套:教育挂图《领域活动-语言-谁会脸红?》,幼儿活动操作材料《语言-谁会脸红?》。
三、活动指导:
1.出示教育挂图《谁会脸红?》,引导幼儿初步理解散文内容。
引导幼儿初步理解散文的三小段情节。
让幼儿说说在教育挂图中看到什么,猜猜图中讲了什么事。
2.教师有表情地朗读散文,通过问题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注意:用丰富多变的语气语调来表现散文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
提问:故事里谁会脸红?你们喜欢谁?小朋友什么时候会脸红?脸红得像什么?(引导幼儿说比喻句。
)
分三段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并回答问题。
教育挂图1:毛做错了什么事?它做错事情后怎么做?(丰富词汇:溜掉。
)教育挂图2:灰狗、黄狗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事?
教育挂图3、4:两个小孩打破了茶杯后,又是怎么做的?他们说了什么?(丰富词汇:顿时。
)(幼儿学说:“怪我不好,请原谅!”)
感知作品中的比喻句:小孩做错事的时候,脸红得像什么?(脸红得像快落山的太阳。
)男孩女孩相视一笑,脸更红了,红得像什么?(脸红得像初升的太阳。
)
3.讨论:1.为什么说小猫、小狗缺乏责任心?2.男孩、女孩与小猫、小狗有什么
不一样?从什么地方看出他们的责任心?
引导幼儿懂得“责任心”是人应该具备的优点。
让幼儿学习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同伴的优点,或说说自己哪些事表现出责任心。
课题:谁会脸红时间:教学目标:1、对照诗中列举的不讲社会公德现象,检点自己的言行,自觉加强社会公德意识。
2、默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
教学重难点:加速理解是个的内容。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教学流程:1、从阅读提示中的“脸红”导入本课学习活动。
2、自由读课文,理解是个大意。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是个中列举了哪些不讲公德现象。
自由谈论,读了诗歌,你会脸红吗?在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不讲公德的行为?4、语言实践。
成语填空。
大()大()()手()脚无可( )( )( )之不( ) 不( ) 入( ) 不( ) 而( )5总结教学反思:课题:我们应该怎么做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口语训练,树立遵守社会公德的主人翁责任感。
2、正确、流利地用普通话惊醒交流。
教学重难点:口语训练教学流程:1、谈话导入2、交流活动自由读口语焦急教材文字内容。
明确本次口语焦急的要求和形式。
分小组自由选择一幅图,独立创设情境,分配角色,先练说,后表演。
3、扩展练习引导学生回忆一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不讲公德的行为?4、总结教学反思:课题:看图编童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书面语训练,增强社会公德意识,改正或提醒他人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
2.发挥自己的想象,合理安排故事情节,尝试在习作中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3.互动修改习作,分享编故事的快乐。
教学难点、重点1、重点:发挥自己的想象,合理安排故事情节。
2、难点:通过习作,增强社会公德意识。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激趣导入师:同学们喜欢听童话故事吗?童话是作者通过自己大胆而又合理的想象编写出来的新奇有趣的故事。
那从小到大,你一定听了许多的故事吧,谁愿意说给大家听一听呢?生:《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丑小鸭》、《狐狸和乌鸦》.........师:童话故事不仅新奇有趣,而且还告诉我们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它以自己独特的魅力时时刻刻感染这我们、启迪着我们、教育着我们。
谁会脸红教案设计教案设计:谁会脸红一、课程背景和目标课程名称:谁会脸红课程时间:60分钟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脸红的原因和现象;2.理解脸红与血液循环和心理反应的关系;3.认识到脸红在社交中的意义和影响;4.学习运用合适的方法来应对和控制脸红现象。
二、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张脸红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向学生提问:“你们有没有脸红的经历?你们觉得脸红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2.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脸红的原因和现象,并通过投影仪展示血液循环图和心理反应图,解释脸红与血液循环和心理反应的关系,并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思考和讨论。
3.案例分析(20分钟)教师播放一段脸红的案例视频,让学生观察案例中人物的反应和情绪变化,然后进行讨论。
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这个人会脸红?他的脸红对他有哪些影响?他可以如何应对和控制脸红现象?”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4.小组活动(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来进行小组发言。
每个小组的代表要向其他小组成员分享一个他们有脸红经历的故事,并讲述他们是如何应对和控制脸红的。
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问并给出建议。
教师轮流观察和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交流。
5.总结与评价(5分钟)教师对本课程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回顾课堂的收获和体会。
教师可以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新的认识和体会?你们对脸红的理解和应对方法有了哪些改变?”三、教学评价通过小组活动和讨论,教师可以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对课堂内容的理解程度。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份简单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以便进行教学改进。
四、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并通过小组活动和讨论来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但是,教师在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学生的参与度,以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谁会脸红》课时安排:1课时年级:大班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故事了解脸红的含义,知道脸红是人的一种自然反应。
2. 通过观察和讨论,让幼儿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懂得在公共场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1. 让幼儿理解脸红的原因和含义。
2. 培养幼儿在公共场合注意言行举止的意识。
教学难点:1. 让幼儿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在公共场合随意脸红。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法:通过讲述故事《谁会脸红》,引发幼儿对脸红的兴趣。
2. 观察讨论法:让幼儿观察故事中角色的表情和行为,引导幼儿分析脸红的原因。
3. 情景体验法:创设相关情景,让幼儿亲身体验脸红的感觉,培养幼儿在公共场合注意言行举止的意识。
4. 小组交流法:组织幼儿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感受,培养幼儿的沟通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谁会脸红》2. 角色头饰: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头饰3. 情景道具:相关场景的道具4. 记录表格:用于记录幼儿在情景体验中的表现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3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脸部运动,如:皱眉、眨眼、微笑等,让幼儿充分活动脸部肌肉,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2. 故事分享(5分钟)教师讲述故事《谁会脸红》,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角色的表情和行为,提问幼儿:为什么小兔子会脸红?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脸红的时候?3. 观察讨论(3分钟)教师展示故事中的情景,让幼儿观察并讨论:脸红是什么感觉?脸红的原因有哪些?4. 情景体验(4分钟)教师创设相关情景,邀请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亲身体验脸红的感觉,引导幼儿在公共场合注意言行举止。
5. 小组交流(3分钟)教师组织幼儿分组讨论:你们在情景体验中有什么收获?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在公共场合随意脸红?6. 总结与反思(2分钟)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让幼儿认识到在公共场合注意言行举止的重要性。
大班语言活动散文《谁会脸红》教案一、散文简介《谁会脸红》是由杨绛所著,以小学生为主角的一篇散文。
文中讲述了一个小学生因为对父母的话题感到尴尬而脸红的故事,引出了说谎、诚实、尴尬等一系列话题。
该文既适合儿童阅读,也适合在教育中引导孩子学会做人、做事。
二、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散文,培养学生对做人、做事的认识和理解;2.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3.让学生了解诚实与说谎的区别,并知道在相应场合下应该如何用言语表达。
三、教学内容1. 情感目标教师可通过铺设情境,让学生了解诚实的重要性,学会坦诚表达。
同时,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同情心,让学生了解谎言对他人的伤害。
2. 与生活经验相联系的阅读《谁会脸红》是一篇与孩子日常生活经验相联系的阅读,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故事情节中感受到谎言的负面影响,并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用真实的语言表达内心。
3. 讲授语文知识点1.散文的基本知识和结构特点;2.描述的基本方法;3.学生应该掌握的跟阅读内容有关的关键词汇。
4. 惯用语感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注意散文中的惯用语,让学生根据散文内容理解其意义。
四、教学流程1. 导入教师可通过提问“你们说谎过吗?说谎会受到什么影响?”,引导学生提前对故事情节中的关键词和思考问题进行探究。
2. 阅读散文1.教师朗读散文,学生做简要笔记;2.学生自己默读散文;3.教师再次朗读散文,相关问题边讲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4.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点评。
3. 语言表达练习与思考教师可以通过表演、分组探讨等形式,让学生学会跟他人沟通交流,并让学生通过语言表达知道在不同场合下应该如何说谎或坦诚。
4. 小结反思教师可以通过听取学生的感受、问题和建议,以便于进一步地完善教学内容,提供更多的帮助。
五、教学评估1.学生的阅读笔记;2.学生的互动表现;3.学生的言行是否遵循教育教学要求,包括诚实、知礼等方面。
六、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探究什么是诚实,什么是说谎,让学生了解在不同场合下应该如何说谎和坦诚。
谁会脸红教学设计引言谁会脸红教学设计是一种教育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自控情绪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脸红是一种生理反应,通常反映了人的内心情感以及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通过教学设计,学生可以了解脸红的原因和意义,并学会有效地应对情绪引起的脸红现象。
本文将介绍谁会脸红教学设计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以及实施的注意事项。
一、目标谁会脸红教学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1. 了解脸红的原因和意义;2. 学会控制和调节情绪,避免因情绪而过度脸红;3. 提高自我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二、教学内容1. 脸红的原因和意义:- 生理原因:血液循环、血管扩张等生理机制;- 心理原因:紧张、尴尬、惊讶等情绪引起的反应;- 社交意义:脸红可能传达出的信息和对他人的影响。
2. 情绪管理和自控技巧:- 情绪识别:学习辨别不同情绪,并了解情绪与脸红之间的关系;- 情绪调节:通过深呼吸、放松练习等技巧来调节情绪,减少脸红的发生;- 自我安慰:学习积极思考和自我鼓励,以减少过度脸红的可能性。
3. 情感表达和交流:- 非语言表达:探索身体语言、面部表情等非语言方式来表达情感;- 口头表达:学习如何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需要;- 共情和支持:培养关心他人并表达理解和支持的能力。
三、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了解脸红的原因和意义:- 介绍脸红的生理和心理机制;- 给出一些情境,让学生分析导致脸红的情感原因;- 讨论脸红对个人和社交交流的影响。
2. 学习情绪管理和自控技巧:- 引导学生进行情绪识别的练习,通过观察自己和他人的面部表情等方法;- 教授情绪调节技巧,如深呼吸、放松练习;-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安慰的练习,鼓励积极思考。
3. 培养情感表达和交流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练习情感表达;- 练习口头表达,如写一封表达情感的信件或进行情感分享;- 引导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互相支持、共情。
四、实施注意事项1. 鼓励积极参与: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活动。
大班语言教案:谁会脸红教学目标•能够了解脸红是身体的一种反应,能够正常对待自己脸红的情况;•能够正确表达自己感受到脸红的情况,如:“我觉得自己的脸红了”;•能够正确理解他人脸红的情况,并给予积极的支持和帮助。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脸红是身体反应的一种,帮助学生正常对待自己脸红的情况;•帮助学生正确表达和理解他人脸红的情况,以及学习如何给予支持和帮助。
教学准备•PPT或教学课件;•镜子;•实物道具:图片或装饰物;•课堂作业:画出自己脸红的样子。
教学过程1. 引入•利用实物道具或图片让学生猜测主题:谁会脸红?•让学生交流自己脸红的经历,如获得表扬、害羞等原因。
•引入课题,为什么会脸红。
2. 学习•从生理角度解释脸红的现象,让学生知道脸红是一种身体反应,是因为血液循环的加速使面部血管扩张,导致面颊发红。
•告诉学生脸红是正常现象,并不一定是坏事,而且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感变化。
•引导学生说出产生脸红的不同原因,如赞美、害羞、生气等,并教导学生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授学生一些减轻脸红的方法,如深呼吸、使劲咳嗽等。
3. 实践•让学生观察自己和他人脸红的情况,了解脸红是如何发生的。
•利用镜子让学生练习自己尽可能真实地表达自己感受到脸红的情况,并教授学生如何让脸部肌肉松弛。
•让学生思考怎样给予支持和帮助感到难过或者害羞的他人,并进行角色扮演。
4. 概括•回顾课程内容,让学生复述自己所学到的知识。
•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绘画,画出自己和他人感到脸红的情况,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课后作业•画出自己感到脸红的情况,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减轻脸红的方法。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了解了脸红的发生原因、表达和理解他人脸红的情况以及减轻脸红的方法。
这些知识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变化,并学会正确地表达和理解他人的情感。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谁会脸红》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年级:大班教学目标:2. 引导幼儿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培养幼儿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让幼儿理解脸红的含义。
2. 培养幼儿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帮助幼儿学会尊重他人。
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谁会脸红》2. 画纸、画笔、彩色积木等绘画材料3. 动物手偶二、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故事课件《谁会脸红》,引导幼儿观看并回答问题。
问题:故事里都有哪些动物?它们为什么会出现脸红的情况?2. 故事讲解:教师详细讲解故事内容,引导幼儿了解脸红的含义,教育幼儿要尊重他人。
3. 讨论环节: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幼儿分享自己或他人的脸红经历,培养幼儿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
4. 绘画环节:教师发放画纸、画笔、彩色积木等绘画材料,引导幼儿绘制自己或他人的脸红场景,培养幼儿绘画兴趣和创造力。
5. 总结环节:三、作业布置1. 请幼儿回家后,向家长讲述故事《谁会脸红》的内容。
2. 家长协助幼儿记录一次脸红的经历,第二天与老师分享。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针对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后家长反馈、幼儿表现和课堂互动,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活动目标:(1)让幼儿通过故事分享,理解脸红的含义。
(2)培养幼儿的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
2. 活动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故事课件《谁会脸红》,引导幼儿观看并回答问题。
问题:故事里都有哪些动物?它们为什么会出现脸红的情况?(2)故事讲解:教师详细讲解故事内容,引导幼儿了解脸红的含义,教育幼儿要尊重他人。
(3)讨论环节: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幼儿分享自己或他人的脸红经历,培养幼儿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
(4)绘画环节:教师发放画纸、画笔、彩色积木等绘画材料,引导幼儿绘制自己或他人的脸红场景,培养幼儿绘画兴趣和创造力。
小学语文《公鸡的脸红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公鸡的脸红了》。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判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尊敬劳动的情感。
(2)培养学生懂得诚实、谦虚、勇敢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公鸡脸红的原因,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2)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公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公鸡的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公鸡的脸为什么是红色的?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强调语气、情感。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故事情节。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公鸡脸红的原因,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5. 拓展练习(1)学生分组讨论:我们身边有哪些类似公鸡脸红的事情?(2)选取小组代表进行分享,教师点评、引导。
五、课堂小结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1. 课堂问答:在讲解课文内容和讨论环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参与情况,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和回答问题,以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朗读评价:通过学生朗读课文的方式,评估学生的发音准确性、语调、情感表达等朗读能力。
谁会脸红
教学目标:
1、对照诗中列举的不讲社会公德现象,检点自己的言行,自觉加强社会公德意识,并注意提醒身边的人遵守社会公德。
2、默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
快速理解诗歌大意。
3、认识文中13个生字。
4、进行扩展阅读,扩大阅读范围,培养略读能力。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
快速理解诗歌大意。
教学难点:
自觉检点自己的言行,加强社会公德意识。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从“阅读提示”中的“脸红”导入本课。
二、自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
1、自由读课文,圈画文后生字,结合文中语句多读几遍。
2、默读课文。
说说诗歌中列举了哪些不讲公德现象。
(本环节结合课件进行)
三、联系生活,自由谈论。
1、读了诗歌之后“对号入座”,你会脸红吗?
2、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不讲公德的行为?
3、面对不讲公德的行为,我们该怎么做?为了使更多的人树立起公德意识,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四、语言实践。
1、模仿诗中的
2、
3、
4、5节,把你见过的一种不讲公德行为写下来。
2、写出下面各词的近义词。
(1)铭记(2)喧哗(3)谴责(4)作崇
(铭刻)(吵闹)(责备)(捣乱、捣鬼)
3、成语填空。
大()大()()手()脚无可()()()之不()不()入()不()而()不()()举归()到()
五、识字。
读识字卡片,说出生字在文中的词语或句子,再自己组组词语。
纠正同音字或形近字混淆的现象。
适当造句。
注意“塞”是多音字,三个音:sè sài sāi。
六、扩展阅读。
阅读《阅读》中的相关篇目,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大意及读后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