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生态学-个体生态学培训资料共116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10.51 MB
- 文档页数:116
个体生态学(Autecology)㈠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指对生物有影响的各种环境因子。
常直接作用于个体和群体,主要影响个体生存和繁殖、种群分布和数量、群落结构和功能等。
各个生态因子不仅本身起作用,而且相互发生作用,既受周围其它因子的影响,反过来又影响其它因子。
生态因子分为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两大类。
非生物因子包括温度、湿度、风、日照等理化因素;生物因子包括同种和异种的生物个体。
生物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往往需要不同的生态因子或生态因子的不同强度。
例如低温对冬小麦的春化阶段是必不可少的,但在其后的生长阶段则是有害的。
那些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数量和分布起限制作用的关键性因子叫限制因子。
有关生态因子(量)的限制作用有以下两条定律。
李比希最小因子定律(Liebig’s law of minimum):植物生长并非经常受到大量需要的自然界中丰富的营养物质如水和CO2的限制,而是受到一些需要量小的微量元素如硼的影响。
因此他提出“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因素的营养元素”,谢尔福德耐受定理(Shelford’s law of tolerance):,就是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就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对同一生态因子,不同种类的生物耐受范围是很不相同的.例如:鲑鱼对温度的耐受范围是0~12℃,最适温是4℃;豹蛙对温度的耐受范围是0~30℃,最适温是22℃;南极鳕所能耐受的温度范围最窄,只有-2~2℃.根据生物对生态因子耐受范围的宽窄,可将生物区分为广温性和狭温性,广湿性和狭湿性,广盐性和狭盐性,广食性和狭食性,广光性和狭光性,广栖性和狭栖性等.一般说来,如果一种生物对所有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都是广的,那么这种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市也一定很广,反之亦然.㈡光对生物的影响1、光与动物体色:①光照强度的影响:例热带地区动物体色亮丽,越往高纬度体色变暗;蛱蝶有光照体色深,暗中体色淡。
个体生态学一、环境与生态因子的概念1.环境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和发展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在生态学中,环境是相对于生物这一主体的,环境是指围绕着生物体或者生物群体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在环境科学中,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体。
由于生态学以生物的不同层次为对象进行研究,不同层次的对象对应的环境不同。
2.生态因子环境因子是从环境中分离出来的条件单位,如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和生物因子等。
生态因子是在环境因子中,对生物起直接作用的因子,如对生物形态、结构、生长、发育、生理、生化等有影响的环境因子。
生态因子的总和为生态环境。
在生态学中,将有机体生活和发育不可缺少的生态因子(食物、热、O2等对于动物,光、CO2和水对于植物)称为生存条件。
特定群落的生态因子的总和(无机环境)称为生境。
(1)生态因子按照属性来分:①非生物因素:温度、光、水、pH、氧等理化因子;②生物因素:同种和异种生物。
(2)生态因子按照性质来分:①气候因子:非生物因素;②土地因子:既包含生物因素,又包含非生物因素;③生物因子:生物因素;④人为因子:生物因素。
(3)生态因子按照稳定性和作用来分:①非周期因子(土壤、种间关系、地心引力):影响种群的数量和分布,不影响发育周期;②原初周期性因子(光、温度):固定周期,生物可很好地适应;③次生周期性因子(降水、大气湿度、生物量、种内关系):周期性不固定,适应性较差。
(4)生态因子按照对种群数量的影响来分:①密度制约因子:食物、天敌、流行病等生物因素;②非密度制约因子:温度、降水等气候因素。
二、生态因子作用的特点1.综合性: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是在与其他因子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中起作用的,任何一种因子的变化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引起其他因子的变化。
例如,光强度的变化必然会引起大气和土壤温度和湿度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