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液体配制第一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121.00 KB
- 文档页数:5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理解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原理;2. 掌握配置过程中所需仪器的使用方法;3. 熟悉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4. 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作业内容:1. 实验原理:根据化学课程中学习到的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理解并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基本原理。
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为何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以及它在生活和科研中的应用。
2. 实验步骤:根据教材或实验指导书,模拟并完成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实验。
包括计算、称量、溶解、转移、定容等步骤,确保每个步骤都准确无误。
3. 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记录实验数据,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实验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的理解和掌握。
4. 实验反思:思考实验中的不足和错误,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总结实验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和操作水平。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作业:学生需独立完成本次作业,不能抄袭或请他人代为完成。
2. 报告规范:报告内容要清晰、简洁、规范,包括作业目标、作业内容、作业评价等。
3. 质量要求:报告中要体现出学生对一定物质量浓度溶液配制原理、步骤、操作和反思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4. 时间限制: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作业,逾期不予评价。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作业报告的质量、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实验反思的深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重点考察学生对实验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分值分配:作业报告(60%),实验操作(20%),实验反思(20%)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在作业评价后,将反馈结果反馈给学生。
对于优秀的作业,将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存在问题的作业,将指出问题所在,并提供改进建议。
学生应根据反馈结果,认真分析自己的不足,积极改进,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通过本次作业,希望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一定物质量浓度溶液配制的原理和步骤,掌握相关实验技能,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为今后从事化学及相关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应能够:1. 熟练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步骤;2. 了解并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3. 学会正确计算所需物质的质量或体积;4. 了解误差分析的方法,并能分析实验误差的原因。
二、作业内容1. 实验操作:按照教材步骤,完成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实验。
要求学生对每个步骤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时间、温度、使用仪器、称量物质的质量或量取溶液的体积等。
2. 实验报告:学生需在实验完成后,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完成一份实验报告。
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实验结论以及误差分析等内容。
3. 计算题:针对不同浓度的溶液配制,设计一道计算题,要求学生根据题目要求,正确计算所需物质的质量或体积。
4. 思考题: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避免配制溶液时出现误差,并尝试给出几种可能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三、作业要求1. 实验操作: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并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2. 实验报告:要求报告内容完整、条理清晰,字迹工整。
3. 计算题:要求答案准确,过程完整。
4. 思考题:要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够结合实际情况,给出合理的解释和分析。
四、作业评价1. 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根据学生的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进行评价,主要考察学生的实验技能、数据处理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2. 计算题:根据学生的答案和解题过程进行评价,主要考察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思考题的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评价,主要考察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五、作业反馈对于学生完成本次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教师需要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以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应能够熟练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步骤和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学会正确计算所需物质的质量或体积,并能够了解误差分析的方法,为后续化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原理与方法;2. 掌握托盘天平、容量瓶的应用方法;3. 能够独立完成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过程。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过程;2. 教学难点:容量瓶的正确应用。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械:托盘天平、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等;2. 实验试剂:一定量的溶质;3. 课件、实验表格等教学资料。
四、教学过程:1. 课前预习(1)让学生提前预习教材,了解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2)要求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收集有关配制溶液的资料,增加对配制溶液的了解。
2. 教室导入(1)通过实验展示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2)教师介绍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3. 理论教学(1)讲解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基本原理,包括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计算、稀释等。
(2)通过PPT展示配制过程中所需仪器和试剂,并介绍应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强调实验安全和环保认识,介绍实验操作规范和标准。
4. 实验教学(1)分组进行实验,每组学生应用天平、容量瓶、烧杯、玻璃棒等仪器进行溶液的配制。
(2)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确保实验安全和成功。
(3)实验完成后,要求学生整理实验器械,清洗并归位。
5. 总结评判(1)教师总结实验结果,强调实验中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2)学生分享实验心得和收获,教师给予评判和反馈。
(3)安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教室内容,稳固所学知识。
6.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配制溶液的准确性和效率,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2)推荐学生阅读相关文献,了解更多有关配制溶液的最新钻研效果和应用领域。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准确计算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体积。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应能够:1. 熟练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基本步骤和方法;2. 了解并掌握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等实验器材的使用;3. 培养严谨的实验态度和科学的方法。
二、作业内容1.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实验:学生需按照教材中的步骤,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包括计算、称量、溶解、转移、定容等步骤。
教师提供必要的实验器材和试剂。
2. 实验记录和总结:学生需如实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和操作,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3. 实验问题反馈:学生如遇到实验中的问题或困难,应及时向教师反馈,寻求帮助。
三、作业要求1. 操作规范: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教材中的步骤进行操作,注意实验安全;2. 数据准确:认真记录实验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3. 总结分析: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提出改进意见;4. 反馈及时:学生应及时向教师反馈实验中的问题和困难,以便教师及时指导。
四、作业评价1. 实验报告评价: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对实验步骤和方法的掌握情况;2. 实际操作评价: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如操作规范性、数据准确性等;3. 问题反馈:根据学生反馈的问题,评价学生的问题意识及对实验的深入理解和探索精神。
五、作业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反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
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和指导;对于个别学生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和帮助。
同时,教师也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和讨论,共同提高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理解和操作水平。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同时也能够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态度。
这对于学生的化学学习和未来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作业,学生应能:1. 熟练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步骤和注意事项;2. 深入理解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并能进行相关计算;3. 增强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学科: 化学任课教师:洪老师授课时间:姓名年级:高一教学课题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液体配制(第一课时)阶段基础()提高()强化()课时计划第(1)次课共(2)次课教学目标知识点目标: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掌握配置溶液的方法和误差分析方法:讲练法重点难点重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难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课前检查作业完成情况:优□良□中□差□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作业检查与分析知识点回顾:1.溶液的概念是什么?2.用什么物理量来表示溶液中的组份所占比例?它的表达式是什么?二.知识点精讲在初中化学中,我们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来表示溶液的组成,但是对于溶液来说,一般我们用体积来表示溶液的具体量,用称取溶液体积的方式去配制溶液。
那么物质的量和物质的体积之间又有怎么样的联系?在这里我们引进了一个新的概念---物质的量浓度。
【知识点1】物质的量浓度1.含义用来表示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的物理量。
符号为,常用单位为(或)。
(B表示各种溶质,可以指物质,也可以指某种粒子。
不能表示两个不同的物质。
)2.表达式:c B=。
3.如1 L溶液中含有1 mol溶质,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就是1 mol/L。
4.用这个表达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用整个溶液的体积,而不是用溶剂或者溶质的体积。
例如浓度为11 mol/L的溶液100ml,这里的100指的是溶质和溶剂的总质量。
【思考】溶液各处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否相同?加入或者减少相同浓度的溶液,其浓度是否会发生改变?【练习】1.4g的NaOH固体,加水配成100ml的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2.100ml 0.5mol/L 的NaCl 溶液中的溶质质量是多少?3.58.5 g NaCl 溶解在1 L 水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 mol/L 吗?4.1 mol NaCl 和1 mol AlCl 3溶解在水中,配成1 L 溶液,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2 mol/L 吗?5.上题中所得溶液中Cl -的浓度是多少?【知识点2】溶液中各离子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关系一、○1若溶质在溶液中以分子的形式存在,那么此时的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就等于分子的物质的量浓度。
例1:100ml 酒精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 ,那么酒精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2若溶质在溶液中不是以分子的形式存在,是以离子形式存在的,这时要依据溶液的组成来确定溶液中各个离子之间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
例2:下列100ml 1mol/L 的各个溶液中,各个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比例关系是什么1.氯化钠溶液:2.硫酸钠溶液:3.硫酸铝溶液:【思考】上述的比例关系跟溶液的体积是否有关系?通过上述关系,你得出什么结论?二、电荷守恒定律:每一个溶液都是呈电中性的,故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必须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的总数。
例3:在硫酸钠溶液中,每个Na +带一个单位正电,每个SO 42-带两个单位负电。
正负电荷数要相等,故c (Na +)=2c (SO 42-) 【思考】1.想一想硫酸铝溶液中两种离子之间的关系。
2.某溶液是Na2SO4溶液、NaCl溶液、K2SO4溶液的混合液,现已知c(K+)=2mol/L,c(SO42-)=2mol/L,c(Na+)=4mol/L,请你用两种方法求c(Cl—)。
【课堂达标练习】1.将4gNaOH固体溶于水配成50m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A.0.1mol/L B.0.5mol/L C.1mol/L D.2mol/L2.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关于0.2mol/L K2SO4溶液的正确说法是()A.500mL溶液中所含K+、SO42-总数为0.3N AB.500mL溶液中含有0.1N A个K+离子C.1L溶液中K+离子浓度是0.2mol/LD.2L溶液中SO42-离子浓度是0.4mol/L3. 8g无水硫酸铜配成0.1mol/L的水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于500mL水中 B.溶于1L水中C.溶解后溶液的总体积为500mL D.溶解后溶液的总体积为1L4.无土栽培中,配制1 L含0.50 mol NH4Cl、0.16 mol KCl、0.24 mol K2SO4的营养液。
若用KCl、NH4Cl、(NH4)2SO4三种固体配制,需此三种固体的物质的量(mol)分别为( )A. 0.40、0.50、0.12B. 0.66、0.50、0.24C. 0.64、0.50、0.24D. 0.64、0.02、0.245.将10mL 0.2mol·L-1Na2SO4溶液与5mL 0.2mol·L-1Ba(OH)2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溶液中离子浓度最大的是( )A.Na+B.SO42-C.Ba2+D.OH-6.有三种不同浓度的稀硫酸,体积比依次为3∶2∶1,它们分别与等物质的量的K2CO3、KHCO3、Al刚好完全反应,此三种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比为A. 1∶1∶1B. 6∶2∶3C. 4∶3∶18D. 2∶1∶37.正常人的血液中葡萄糖(简称血糖,相对分子质量为180)的浓度在3.61~6.11mmol/L之间。
测得某mL血液中含有葡萄糖1mg,他的血糖的浓度是mmol/L,他的血糖是否正常。
8.将0.23g钠投入到36mL水(ρ=1g·cm-3)中,充分反应后,溶液中的Na+和水分子个数比为1︰若要中和所生成的溶液,则需0.2 mol·L-1盐酸mL。
(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能力提升练习】1.1 mol/L硫酸溶液的含义是()A.1 L水中含有1 mol硫酸B.1 L溶液中含1 mol H+C.将98 g硫酸溶于1 L水所配成的溶液D.指1 L硫酸溶液中含有98 g H2SO42.下列溶液中的c(Cl-)与50 mL 1 mol/L AlCl3溶液中的c(Cl-)相等的是( ) A .150 mL 1 mol/L 氯化钠溶液 B .75 mL 2 mol/L 氯化钙溶液 C .150 mL 2 mol/L 氯化钾溶液D .75 mL 1 mol/L 氯化铁溶液3.V L Fe 2(SO 4)3溶液中含Fe 3+m g ,则溶液中SO2-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56m V mol/LB.3m 56V mol/LC.m 56Vmol/LD.3m 112Vmol/L 4.在NaCl 、MgCl 2和MgSO 4三种盐配成的混合溶液中,若Na +的浓度为0.1 mol/L ,Mg 2+的浓度为0.25 mol/L ,Cl -的浓度为0.2 mol/L, 则SO 2-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0.5 mol/LB .0.45 mol/LC .0.2 mol/LD .0.25 mol/L5.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关于0.2 mol/L K 2SO 4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1 000 mL 水中所含K +、SO 2-4总数为0.3 N AB .500 mL 溶液中有0.1 N A 个K +C .1 L 溶液中K +的浓度为0.4 mol/LD .1 L 溶液中SO 2-4的浓度是0.4 mol/L6.(2010·海南高考)把V L 含有MgSO4和K2SO4的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含a mol NaOH 的溶液,恰好使镁离子完全沉淀为氢氧化镁;另一份加入含b mol BaCl2的溶液,恰好使硫酸根离子完全沉淀为硫酸钡。
则原混合溶液中钾离子的浓度为( )-1-1-1-1b-a 2b-aA.mol L B. mol L V V 2(b-a)2(2b-a)C. mol L D. mol L V V 7.某元素氯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m ,相同价态的该元素硝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 ,对该元素此种化合价的数值是 ( ) A .(n —m )/3 B .(n —m )/(n+m ) C .(m —n )/3 D .(n —)/26.58.30mL 1mol/L NaCl 溶液和40mL 0.5mol/L CaCl 2溶液混合后,混合液中Cl -浓度为( ) A .0.5mol/L B .0.6mol/L C .1.00mol/L D .2mol/L9.等体积的NaCl 、MgCl 2、AlCl 3三种溶液分别与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AgNO 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NaCl 、MgCl 2、AlCl 3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 ) A .1:2:3 B .3:2:1 C .6:3:2 D .1:1:110.实验室用下列溶质配制一种混合溶液,溶液中〔K +〕=〔Cl -〕=1/2〔Na +〕=〔SO 42-〕,则其溶质可能是 ( )A .KCl ,Na 2SO 4B .KCl ,Na 2SO 4,NaClC .NaCl , K 2SO 4D .KCl ,K 2SO 4,Na 2SO 411.A L 硫酸铝溶液中,含有B mol 铝离子,则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 A.B A mol / L B. 2A B mol / L C. B A 2 mol / L D. A B2 mol / L 12.已知某KOH 样品中含水7.62%,含K 2CO3 2.23%,含KOH 90%。
现将1.00g 样品加入 46.00mL 1.00mol/L 的盐酸中,过量的酸用1.070mol/L KOH 溶液中和。
蒸发溶液,蒸发到无水时,可得的固体的质量为 ( ) A .3.00g B .3.43g C .4.50g D .无法计算 13.V mL Al 2(SO 4)3溶液中含有Al 3+a g ,取41V mol 溶液稀释到4V mL ,则稀释后溶液中S04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 A .V a 9125mol/L B .V a 18125mol/L C .V a 36125mol/L D .Va54125mol/L 14 100mL 1 mol ·L -1Al 2(SO 4)3溶液中,含Al 3+离子 mol , 个, 含SO 42-离子 mol , 个,100mL 5 mol ·L -1的蔗糖溶液中,含蔗糖分子数与溶液中的 离子数目相同。
15.某工厂排出的废水里含0.02mol ·L -1的游离态的氯和0.004mol ·L -1的H +,为除去废水中的游离态的氯并使废水呈中性,可以先后加入亚硫酸钠和烧碱,反应原理为:Na 2SO 3+Cl 2+H 2O=2NaCl+Na 2SO 4+2HCl ,HCl+NaOH=NaCl+H 2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