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十一章 第一节 生物的性状表现教案 (新版)北京版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3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11章第1节生物的性状
表现学案北京课改版
一、人的性状调查表要求:对照教材P68表11-1,认识人的性状表现;两人一组合作,确认自己的性状表现并在以下表格的相应位置画√ 。
性状表现自己耳垂类型离生连生卷舌型能卷舌不能卷舌有无酒窝有酒窝无酒窝拇指类型拇指竖直拇指后弯食指长短食指长食指短指交叉右拇指在上左拇指在上发际类型V字形一字型
二、巩固练习
1、生物的性状指的是生物体的( )
A、形态结构
B、生理特征
C、行为方式
D、以上三项都是
2、下列性状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玉米的黄色与豌豆的黄色
B、狗的黄毛和羊的白毛
C、猪的黑毛与猪的白毛
D、牡丹花的红色和月季的红色
3、“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明了生物界普遍存在着()
A、生长
B、遗传
C、变异
D、发育
4、“一树结果酸甜各异”说的是什么现象?()
A、生长
B、遗传
C、变异
D、发育
5、想一想,下列说法中,哪些是对的?哪些是不对的?为什么?(1)同样是生长成熟的鱼,鲤鱼的体形较大,鲫鱼的体形较小,这是相对性状。
(2)金鱼有体色透明和不透明的,这是相对性状。
(3)李的果实表面是光滑的,而桃的果实表面有的光滑、有的带有毛毛,它们相互间都可称为相对性状。
生物的性状表现
发际形状V形发际一字型发际
两手交叉,拇指的位置右拇指在上左拇指在上
小结:生物的性状可以表现在形态结构上,也可以表现在生理特征上。
(二)相对性状
1、定义:
2、举例说明:拉布拉多犬毛色有黄色和黑色之分,雏菊的花瓣的颜色有红色、黄色之分练习:请判断下列性状是否是相对性状。
三、遗传和变异
定义:
形成性检测
1、性状是指()
A.生物体的性状
B.生物体的性别
C.生物体的形态、生理等特征
D.生物体的大小
2、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狗的短毛和狗的卷毛
B.人的右利手和人的左利手
C.豌豆的红花和豌豆的高茎
D.羊的黑毛和兔的白毛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生物的性状表现-北京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1. 学科背景生物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它研究生命现象及其相关的问题。
生物学知识可以广泛运用于不同领域,如医学、环保等。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生物学的关注也越来越高。
2. 教材概述北京版八年级生物上册以开放式、启发式和探究式的方法,通过实验、模拟等方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思考的能力,以提高生物学学科水平和素质。
3.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主要目标如下:•了解性状的概念及其表现形式;•理解性状与基因之间的关系;•掌握性状遗传的基本规律及其实验方法。
4.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如下:•学会观察、记录和分析性状的表现形式;•理解性状与基因之间的遗传关系;•探究性状遗传的实验方法和原理。
5. 教学内容与步骤(1)生物的性状表现•概念:性状是某个个体表现出来的形态、构造、生理功能和行为等方面的特征。
•表现形式:性状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通过观察、测量和记录来确定。
(2)性状与基因之间的关系•基因是决定个体性状的物质基础。
基因决定性状的方式可以是显性或隐性。
(3)性状遗传的基本规律及其实验方法•孟德尔遗传规律:同种亲代通过自交或杂交产生的子代中,一种特定的性状的表现有规律性地传递下去。
•实验方法:通过对若干种自交或杂交育种,观察记录不同性状的表现,再用数据进行分析解释。
6. 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学生对性状和基因之间的关系理解策略;•学生对性状遗传规律和实验方法掌握情况。
7. 思考题•人的身高是何种遗传方式?•父母是黑色短鼻的兔子,那么它们的子代会是何种颜色?为什么?。
《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
(2)生物性状的表现和类型。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多媒体课件,培养比较、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多媒体演示,培养学生分析和收集信息能力,以及归纳、总结及语言概括能力。
(3)通过资料分析,培养能够迅速获取资料与信息的能力。
(4)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组织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生活与科学是紧密相联的观点,树立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的观点。
(2)培养学生由现象到本质的抽象逻辑思维方法;并关注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3)通过学习掌握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明白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4)通过了解生物的尖端技术,使学生认识到人们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的环境,也在改变我们自身,相信人有主观能动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举例说出生物的不同性状。
(2)生物性状的表现和类型。
教学难点:
(1)理解生物性状。
(2)理解生物性状的表现和类型。
【教学方式】
启发引导法、演示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
上课日期:学生姓名:班级:课题11.1生物的性状表现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能识别性状和相对性状。
学会辨别生物性状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2.能力目标通过参与自身性状表现的调查活动,提高观察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参与自身性状表现的调查活动,认同几乎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从而建立学习和生活的自信。
学习重点性状和相对性状,遗传和变异现象。
学习过程一、课前检测1.营养生殖能够使后代保持亲本的性状,常用分根、()和()等繁殖。
2、植物组织培养的优点:二、新课教学(一)性状性状:遗传学中,生物的( )和( )统称为性状。
性状是可遗传的。
学习活动:调查人的部分性状你是哪一种?请划对号。
特征性状表现眼皮类型单眼皮双眼皮耳垂类型耳垂连生耳垂离生舌能否卷曲能不能有无酒窝有无拇指能否后弯能不能食指长短食指长食指短发际形状V形发际一字型发际两手交叉,拇指的位置右拇指在上左拇指在上小结:生物的性状可以表现在形态结构上,也可以表现在生理特征上。
(二)相对性状1、定义:2、举例说明:拉布拉多犬毛色有黄色和黑色之分,雏菊的花瓣的颜色有红色、黄色之分练习:请判断下列性状是否是相对性状。
三、遗传和变异定义:形成性检测1、性状是指()A.生物体的性状B.生物体的性别C.生物体的形态、生理等特征D.生物体的大小2、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狗的短毛和狗的卷毛B.人的右利手和人的左利手C.豌豆的红花和豌豆的高茎D.羊的黑毛和兔的白毛作业:新目标检测。
《第一节生物的性状表现》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性状的概念;能力目标:能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能区别不同种类的性状和相对性状。
教学重点性状的概念;区分不同种类的性状和相对性状。
教学难点性状的概念;区分不同种类的性状和相对性状。
教学准备多媒体电子课件;教学方法讨论法、演示法;教学过程【复习上堂课内容】整体回顾上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导入新课】师:我们已经学习完了《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每一种生物都能够不断地生殖和发育,保证其在正常状态下能够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
同时,每一种生物个体之间又都不是完全一样的。
这是为什么呢?这也就是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生:遗传,即亲子间的相似性。
师:但是,比方说我们每个人之间,又会有不同,这又是什么呢?生:变异,即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师:遗传和变异是生命得以延续和发展的重要内因。
生物的遗传是在生殖过程中完成的。
师:为什么生物在繁衍的过程中会出现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呢?这就是我们本章内容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我们来学习《第一节生物的性状表现》【新课讲授】一.生物的性状师:遗传,可以用一句话概括:“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人的后代还是人,这就是遗传;每一个人之间,都有差别,这就是变异。
(给出成龙与其儿子房祖民的照片)。
那么,我们的课本是如何对遗传和变异这两个概念定义的呢?生:遗传,即亲子间的相似性。
变异,即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师:人们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最初是从性状开始的,以后随着科学的发展,才逐渐地深入到基因水平。
师:请同学们阅读书观察与思考,其中展示的都是生物的性状。
了解一下到底什么是生物的性状。
学生活动。
附:观察与思考答案1.凭肉眼的观察或简单的测量,并不能知道自己的所有性状。
肉眼仅能观察到某些形态结构、行为特征,而无法观察到生物的生理特征等。
2.性状(character):遗传学中把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统称为性状。
《第一节生物的性状表现》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
(2)生物性状的表现和类型。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多媒体课件,培养比较、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多媒体演示,培养学生分析和收集信息能力,以及归纳、总结及语言概括能力。
(3)通过资料分析,培养能够迅速获取资料与信息的能力。
(4)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组织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生活与科学是紧密相联的观点,树立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的观点。
(2)培养学生由现象到本质的抽象逻辑思维方法;并关注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3)通过学习掌握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明白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4)通过了解生物的尖端技术,使学生认识到人们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的环境,也在改变我们自身,相信人有主观能动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举例说出生物的不同性状。
(2)生物性状的表现和类型。
教学难点:
(1)理解生物性状。
(2)理解生物性状的表现和类型。
【教学方式】
启发引导法、演示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