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合成抗菌药(二)
- 格式:ppt
- 大小:422.50 KB
- 文档页数:35
常用预防药物一、抗微生物药1.青霉素类(1)青霉素属窄谱杀菌性抗生素,对大多数革兰阳性菌、少数革兰阴性球菌(巴氏杆菌、脑膜炎双球菌)、放线菌和螺旋体等敏感。
应用于炭疽、破伤风、猪丹毒、链球菌病、禽霍乱等病。
一般肌内注射,一次量,马、牛1万~2万U/kg体重;猪、羊2万~3万U/kg体重;禽5万U/kg体重。
2次/天。
(2)氨苄青霉素又名氨苄西林,广谱杀菌剂,对大多数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放线菌、螺旋体敏感。
应用于仔猪黄痢、仔猪白痢、禽大肠杆菌病、鸡白痢、禽伤寒、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禽霍乱、鸭传染性浆膜炎等病。
内服或肌注均易吸收。
内服,一次量,20~40mg/kg体重,2~3次/天;注射,一次量,10~20mg/kg体重,2~3次/天。
(3)羟氨苄青霉素商品名阿莫西林,与氨苄西林基本相似,作用比氨苄西林强,尤其是大肠杆菌和沙门菌。
内服或肌注均易吸收。
内服,一次量,10~15mg/kg体重,2~3次/天;注射,一次量,4~7mg/kg体重,2~3次/天。
2.头孢菌素类头孢菌素类又称先锋霉素类,具有杀菌力强、抗菌谱广(特别是第二、三代产品)、毒性小、过敏反应少、对酸和β-内酰胺酶较青霉素稳定等优点。
第三代和第四代头孢菌素,对厌氧菌、铜绿假单胞菌作用强。
(1)头孢氨苄内服,一次量,10~30mg/kg体重,2~3次/天。
(2)头孢唑啉钠注射,一次量,20~30mg/kg体重,2~3次/天。
(3)头孢羟氨苄内服,一次量,10~30mg/kg体重,2~3次/天。
(4)头孢拉定内服,一次量,15~30mg/kg体重,2~3次/天;注射,一次量,20~40mg/kg体重,2~3次/天。
(5)头孢噻肟钠注射,一次量,20~50mg/kg体重,2~3次/天。
(6)头孢曲松钠注射,一次量,40~60mg/kg体重,2~3次/天。
(7)头孢噻呋钠注射,一次量,1~5mg/kg体重,2~3次/天。
3.氨基糖苷类(1)链霉素抗菌谱较广,主要对结核杆菌和大多数革兰阴性杆菌及革兰阳性菌有效,对钩端螺旋体、支原体也有效。
天然的抗生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抑制细胞粘肽合成酶,阻断细胞细胞壁粘肽合成。
抗菌机理相同(1)通过竞争细菌的粘肽合成酶,即青霉素结合蛋白,抑制细胞壁的粘肽合成,造成细菌细胞壁缺损,大量的水分涌进细菌体内,使细菌肿胀、破裂、死亡;(2)促发自溶酶活性,使细菌溶解。
青霉素对繁殖期敏感菌有强大的杀菌作用;敏感菌株包括G+菌、G-球菌及螺旋体,属窄谱抗生素。
1、G+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敏感的葡萄球菌(除金葡菌以外)等2、G+杆菌:白喉、破伤风、炭疽杆菌、厌氧破伤风菌、难辨梭菌、产气夹膜杆菌、丙酸杆菌、真杆菌、乳酸杆菌等3、G-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淋球菌、流感杆菌与百日咳杆等4、螺旋体:梅毒、钩端、回归热螺旋体等5、放线菌但对大多数的G-杆菌无效,对金葡菌产生的 _内酰胺酶不稳定大环内酯类抗菌机制为通过与敏感细菌核蛋白体的50S亚基结合,主要抑制肽酰基—tRNA由A位移向P位,抑制移位酶,阻碍肽链延长,抑制敏感细菌蛋白质合成,发挥抑菌或杀菌作用。
抗菌谱抗菌谱和抗菌活性基本相似,主要对需氧G+菌、G-球菌、厌氧球菌及军团菌属、支原体属、衣原体属有良好作用,仅作用于分裂活跃的细菌,属生长期及抑菌剂。
林可胺类抗生素药理作用抗菌谱与红霉素略窄,其最大特点是对厌氧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如消化链球菌、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芽胞杆菌以及大多数放线菌均对本类抗生素敏感。
对G+菌如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等有较强作用,对支原体亦有作用,对G-菌无效。
氨基糖苷类作用机理1)阻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2)使胞膜缺损通透性增加抗菌谱:较广,对多数G-杆菌有强大的抗菌作用,低浓度抑菌,高浓度杀菌;绿脓杆菌、耐青霉素金葡菌对其中某些品种亦敏感;对G-球菌如淋球菌、脑膜炎球菌的作用较差。
四环素类抗生素机理:本类药物为快速抑菌剂,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
抗菌谱:属于碱性广谱抗生素,对G+、G-菌均有作用,对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放线菌、原虫(球虫、阿米巴原虫)等亦有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