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农机新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95.33 KB
- 文档页数:1
电动化农业机械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前景分析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动化农业机械正在逐渐成为农业生产的新趋势。
本文将分析电动化农业机械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前景。
一、电动化农业机械的发展现状电动化农业机械指的是采用电力驱动的农业机械设备,其主要特点是更加环保、高效、节能。
目前,电动农机的应用范围较广,种类丰富多样,包括电动拖拉机、电动农用车辆、电动播种机等。
这些机械设备都是依靠电池或太阳能板等电源进行驱动,不需要使用传统的燃油,从而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在国内外,电动化农业机械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就。
例如,日本自2009年开始推广使用电动农机,其中以电动拖拉机最为常见。
据统计,到2019年,该国已有超过4000台电动拖拉机投入使用,年均销量超过400台。
与传统柴油拖拉机相比,电动拖拉机的维护成本更低,噪音和排放量更小,因此受到了农民们的欢迎。
在中国,电动化农业机械的应用也在不断扩大。
随着政府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尝试使用电动农机。
据报道,中国某些地区已开始推广电动拖拉机、电动耕整机等电动化农机,取得了一定的农业生产效益和环境效益。
二、电动化农业机械的未来前景电动化农业机械的发展前景广阔,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 环境保护需求: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减少农业机械对环境的污染成为各国政府的共同目标。
电动化农业机械正是为了满足这一需求而生。
2. 能源问题:传统农业机械大量依赖燃油能源,而燃油资源日益减少且价格波动较大。
电动农机则可通过可再生能源来供电,如太阳能、风能等。
这不仅降低了农民的运营成本,还有助于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3. 技术进步:随着电动技术的发展,电池性能不断提高,充电时间缩短,续航能力增强,这使得电动化农业机械的使用更加便捷和高效。
4. 农业生产效益提升:电动化农业机械具有更高的工作效率和更精确的操作,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国内外农业机械化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一、国内农业机械化现状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
农业机械化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缓解了农业劳动力不足的矛盾,为农业现代化注入了新的动力。
1.农业机械化设备逐步普及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设备逐步普及,拖拉机、收割机、播种机、喷洒机等各种类型的农业机械设备在农村广泛使用。
特别是在粮食主产区,小型拖拉机已经成为必备的农业机械设备,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2.农机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机化服务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政府出台了多项农业机械化补贴政策,鼓励农民购置农业机械设备,促进了农村农机化水平的提高。
一些地方还探索推行农机合作社和农机流转方式,提供更加灵活、便捷的农机化服务,大大方便了农民的生产生活。
3.农业机械化领域仍存在短板尽管我国农业机械化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在一些农业机械化领域仍存在短板。
我国农机设备更新换代速度不够快,部分老旧设备仍然在使用,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农机农具的适应性和智能化程度有待提高,跟不上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制约了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农业机械化服务网络尚未完善,一些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对农机化设备的需求没有得到充分满足。
二、国外农业机械化现状在国外,发达国家的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较高,农业机械设备种类齐全,技术水平领先,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1.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水平高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农业机械设备覆盖了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从播种、管理到收获,各个环节都配备了高效的农业机械设备。
特别是在大规模种植和大面积收割的农业生产中,农业机械化设备功不可没,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2.发展中国家农业机械化仍存在瓶颈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主要依靠人力、畜力来进行农业生产。
由于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限制,这些国家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农业生产效率较低,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农业新技术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前沿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农业机械自动化作为农业新技术的前沿领域,正逐渐改变着传统农业的面貌。
本文将从自动化农业设备、智能化农业管理和信息化农业生产三个方面来探讨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前沿技术。
一、自动化农业设备自动化农业设备的出现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完全不同,它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自动化农业设备主要包括无人驾驶拖拉机、自动播种机和自动收获机器人等。
无人驾驶拖拉机是指能够在没有人员操控的情况下完成作业的拖拉机。
它借助GPS导航系统和传感器技术,能够自动完成耕地的犁地、撒种等工作,大大提高了农田的作业效率。
自动播种机是一种能够自动完成播种工作的机器人。
它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机械控制技术,能够根据农田的具体情况进行种子的精确定位和播种,避免了传统播种方式中种子密度不均匀的问题,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自动收获机器人主要用于农作物的收割工作。
它通过视觉识别、机械臂和智能算法等技术,能够精确识别成熟的农作物并进行收获,大大缓解了农民的劳动压力。
以上自动化农业设备的出现,使得传统农业变得更加高效、便捷和节约成本,为农民带来了更多的收益和发展机会。
二、智能化农业管理智能化农业管理是指利用计算机、通信技术和传感器等设备,对农田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进行监测和控制,从而实现对农作物的精确管理。
智能化农业管理的核心是建立农田环境信息采集系统和农作物生长监测系统。
农田环境信息采集系统通过传感器采集农田的环境数据,如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等,并将数据上传至服务器进行分析和处理。
农作物生长监测系统则利用摄像机拍摄农田的实时画面,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对作物的生长状态进行监测和分析。
基于农田环境信息采集系统和农作物生长监测系统,智能化农业管理可以实现自动灌溉、自动施肥和自动防治病虫害。
例如,当农田的土壤湿度过低时,智能化农业管理系统可以自动启动灌溉设备进行补水;当农田的作物受到病虫害威胁时,系统可以自动喷洒农药进行防治。
德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德英两国农机化发展经验及趋势2007年11月11日至21日,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司长宗锦耀率团赴徳国、英国进行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考察。
考察团一行9人在德国期间,参观了世界规模最大的汉诺威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Hannover Agritechnica),考察了德国、英国部分农机制造企业和农场。
一、德英两国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成功经验(一)德国为适应农业劳动力减少和农场土地规模经营的要求,德国十分重视发展农业机械化。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德国开展了农业技术革命,加强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机械化和电气化,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劳动生产率成倍增加。
德国联邦和州政府制定有关农业法律,对农用柴油实行23%, 50%的价格补贴;对农民购置农机具等农业生产资料给予低息贷款其至无息贷款。
20世纪70年代以后,德国农业生产就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
U前平均每千公顷农用拖拉机的数量在欧洲排名笫一。
德国鼓励扶持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发展,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农机环”。
这是山农民自愿参加,在组织内部会员可调剂使用农业机械。
政府对这类组织给予三个方面的扶持:一是对农民合作购买大型农机给予资金补贴等优惠待遇;二是对合作组织提供必要的办公设施,如电脑设备等;三是培训合作组织负责人,提高他们的组织服务能力。
农机合作组织促进了德国农户合作共用、租赁使用农业机械,提高了农业机械的利用率,也为农业机械技术不断进步创造了条件。
德国还重视发挥各类农业协会的作用。
德国农业协会German Agricultural Society (DLG)是一个行政上、财政上相对独立的非赢利性农业机构,在全世界有超过18, 500名会员。
该协会主要职责:一是组织有关农业(包括农业机械)方面的展览,如每两年一次在汉诺威市举办的Agritechnica国际农机展,Eurotier国际畜牧展;二是开展农业技术方面的测试,包括农业机械、食品安全等多方面的技术测试。
美国:信息化支撑农业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政府每年拨款10多亿美元建设农业信息网络,进行技术推广和在线应用,农村高速上网日益普及。
以政府为主体,美国在农业数据资源采集和储存方面,建立了农业信息收集发布系统,农业教育科研推广系统,融科技、生产、推广于一体的公司系统,以及以农场为主的民间服务组织系统,农业信息化体系日益完善,大量涉农信息化企业应运而生。
这些企业利用政府公开发布的农业大数据进行分析、预测,并提供给农业生产者用于农场生产管理及精细化耕作,提高生产效率。
美国经历了机械化、杂交种化、化学化、发达国家是如何扶持智慧农业的美国、英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智慧农业取得了较快发展,在相关政策支持、新技术研发应用等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形成了具有鲜明特征的智慧农业发展模式。
生物技术化后,正走向智慧农业。
现有大量的结合物联网、AI的高精尖技术,包括智能机器人、温度和湿度传感器、航拍和GPS技术等,大幅度提升了美国农场的运营效率。
美国已应用“5S技术”、智能化农机技术等形成了农业精细化、规模化发展的智慧农业生产线系统,美国69.6%的农场采用传感器采集数据,农业机器人应用到播种、喷药、收割等农业生产中。
法国:打造大农业数据体系法国是欧盟内部最大的农业生产国,也是世界第二大农业食品出口国。
经过多年发展,法国农业信息数据库已十分完备,涵盖种植、144渔业、畜牧、农产品加工等领域。
法国政府主导农业数据库建设,一个集高新技术研发、商业市场咨询、法律政策保障以及互联网应用等为一体的“大农业”数据体系正在打造中。
法国政府、农业合作组织以及私人企业共同承担农业信息化建设。
政府定期公布农业生产信息、管控农产品流通秩序,根据市场价格提供最新生产建议;农业合作组织为生产者提供法律、农业科技、农场管理等领域的信息支持;私人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德国:高科技与数字农业2017年,欧洲农业机械协会提出,未来欧洲农业的发展方向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农机装备应用为特征的农业4.0。
412021.01 农业信息化>>久保田智能农业系统(KSAS)引领农业技术新潮流摘要:农业环境的不断变化,在全球范围内面临着诸多问题。
为保证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解决农业面临的劳动力短缺、成本降低、生产技术传统和规模化等问题,日本久保田公司肩负着重要的全球使命,提出ICT技术在智能农业领域的应用,开发久保田智能农业系统,促进传统农业技术的转型升级,研发适合农业发展需求的农业机械,并实现为作物生产、加工和消费各个阶段提供全面支持,致力于改变农业领域的未来。
关键词:久保田公司;智能农业系统; 自动化; 人工智能KSAS是久保田公司推出的一种新型人工智能农业系统,如图1,通过KSAS系统中的农机联动和信息通用技术,实现可视化的农机作业,利用各种信息系统以及外部数据,分析收集的大数据,制定最佳农业计划。
其目标是实现高效农业,生产高品质农产品,强化农业发展经营基础,提供迅速对应的服务体制。
1 久保田智能农业系统概况久保田智能农业系统(KSAS)是利用智能农业机械装备和王廷恩,李加琪,印 祥(1. 山东理工大学;2. 山东省旱作农业机械及信息化重点实验室)ICT农业服务支援系统,实现超省力和高产量生产的新农业。
系统通过利用最先进的农业机械和数据检索及运营系统,控制农业机械装备高精度和高效率的工作,解决农业发展面临的劳动力短缺、成本降低、生产技术传统和规模化等问题。
目前,久保田正在努力推进智能农业的发展,其主轴是“开发智能农机装备”和“通过数据实现精准农业”。
1.1 智能农机服务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是农业走向现代化,进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途径。
日本作为农业自动化和无人驾驶领域的领头羊,久保田公司于2016年首次推出具有内置直行保持功能的水稻插秧机和支持自动转向的大马力拖拉机,以提高其实际应用的DOI:10.16815/ki.11-5436/s.2021.03.005通讯作者:印祥,副教授,研究方向:农机装备智能控制,邮箱:666513@图1久保田智能农业系统(KSAS)42农业信息化 2021.01<<准确性。
国外农业科技对国内的启发
国外农业科技对国内的启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高效农业生产:国外农业科技在种植、养殖和农机化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利用现代化农业技术可以实现农作物的高产、优质和高效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2. 创新农业模式:外国农业科技引进可以帮助国内农民开拓新的农业模式,例如精准农业、有机农业、智能农业等。
这些新模式可以在解决土地资源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同时,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3. 农业科技转型升级:国外农业科技的引进可以推动国内农业科技的转型升级。
通过技术引进、合作研发和人才培养等方式,可以提高国内农业科技水平,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
4. 解决农业问题:国外农业科技在解决农业问题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和经验。
例如,抗病虫害、改善生长环境、提高耐旱抗灾能力等方面都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和技术,解决国内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5. 农产品进出口:国外农业科技的引进可以提高国内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标准,使其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
国内农产品在质量检验、标准设定和农产品认证等方面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提高国内农产品出口的竞争力。
总之,国外农业科技对国内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可以帮助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推动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国外智能农机发展现状的启示摘要:目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方兴未艾,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加快应用,深刻改变了生产生活方式,引发经济格局和产业形态深度改革,形成发展数字经济的共识,新一代人工智能化成为创新引擎。
欧美及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将智能、精准、数字农业作为重点战略和优先发展方向,信息化已经融入农业生产环节以及农机化装备运用领域中,智能农机化应用有了相当高的水平,已经从农业3.0模式向农业4.0模式进化。
关键词:国外;智能农机;发展一、国外智能农机发展现状在美国,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对现代农业进化开始探索,80年代就已经诞生了精准农业的构想,到90年代政府、科研、农场等开始农业物联网的研用,获得飞速发展。
进入利用通讯技术、计算机网络、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遥控技术等来获取处理、传递、运用农业农村信息阶段,联合收割机、拖拉机等装载有全球定位天线接收机、产量传感器和监视器等技术,开启了农机化新科技、高性能、智能化的先河。
其自动驾驶在2015年达到83%之多,GPS喷药控制达到了70%多,卫星航空影像达到50%,田间地图达到40%多,智能化多功能播种、收割、施肥作业机械及驾驶日益成熟,育苗机器人、施肥机器人也已生产使用,农业ITO技术普及率和精准农业在80%以上,形成大农场机械化和物联网联合生产,精准化农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是最早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国家。
在日本,上世纪60年代政府就制定了《农业基本法》、《农业作业安全基准》和《农业机械安全装备基准》、并不断的修改和完善。
形成从制造、使用到管理比较规范体系,促进农机化健康发展,围绕发扬结构调整和农机化为重点,适时建立完善农业计算机管理中心,建立起能够促进农民改善经营管理生产的农业科研推广体系和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经营和作业效率化的信息化网络,创新研发与之相适应的基于GPS定位系统的精准农业远程化服务系统,对收割机故障进行远程实施诊断,并能指导维修作业。
国内外农业机械化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摘要】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现代化手段,对提高生产效率、减轻劳动强度、保障粮食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农业机械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在国内,农业机械化水平逐渐提升,但存在规模不足、质量不高等问题;而在国外,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技术先进。
未来,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将更加智能化、精细化、节能化。
影响农业机械化的因素包括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农民素质等。
国内外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前景可观,建议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技术水平,培养专业人才,助力农业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国内外农业机械化、现状、发展趋势、定义、意义、发展前景、建议、影响因素。
1. 引言1.1 国内外农业机械化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引言农业机械化是指利用各种机械设备与技术手段,替代传统的人力、畜力和自然力,实现农业生产的自动化与机械化。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业机械化已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推动力量,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国内,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劳动力短缺已成为制约农业生产的瓶颈。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对于解决劳动力短缺、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虽有较大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机械化作业率、农机化服务水平仍有提升空间。
在国外,发达国家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农业生产主要依赖机械化设备进行作业,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
发达国家还不断推动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加强农业机械化管理和服务水平,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业机械化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加强研究与技术创新,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将是未来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
政府支持政策、市场需求、生态环境等因素也将对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 正文2.1 农业机械化的定义与意义农业机械化是指通过机械设备和技术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改善农民劳动条件和保护农业环境的技术革命。
国内外农业机械化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1. 引言1.1 农业机械化的定义农业机械化是指利用各种机械设备和技术手段来替代传统的人力、畜力和简单工具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
其核心目标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改善农民劳动条件,从而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
农业机械化包括耕作、播种、施肥、除草、灌溉、收割、加工等生产环节,涵盖了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可以有效解决传统农业劳动力短缺、劳动强度大和劳动效率低等问题,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竞争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业机械化技术的不断革新,农业机械化已经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对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增加农民收入有着重要作用。
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已经成为国内外农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
1.2 国内外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国内外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在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农业机械化可以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作物收获量和质量。
农业机械化还可以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产值,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在国外,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较高水平的农业机械化,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而在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依然存在许多不足,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推动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
加强国内外农业机械化发展,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国内农业机械化现状分析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机械化生产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农业机械化覆盖面不断扩大,农业机械的种类和数量在不断增加,从耕种、播种、收割到灌溉等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机械设备应用。
农业机械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大型化、智能化的农业机械装备逐渐普及,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农业机械化已经实现了在部分优势地区的全面覆盖,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