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荆楚文化与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王生铁主编《楚文化概要》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342.57 KB
- 文档页数:4
荆楚文化作文1500字荆楚文化是中国文化宝库中最为重要的文化之一,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以湖北省及周边地区为中心的地方文化体系,包括宋楚燕文化、楚文化、汉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
荆楚文化历史悠久,深厚精湛,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历史、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荆楚文化具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
它包括许多舞蹈、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
湖北的“荆楚买花”、荆州的“楚舞”、黄冈的“青草地”、咸宁的“土哨子”等艺术形式历史悠久、风格独特。
其中,荆楚音乐是荆楚文化中最具特色和魅力的艺术形式之一。
荆楚音乐的特点在于音乐之美、歌声之纯、曲艺之赛。
比如,湖北的“荆楚买花”艺术表现了荆楚人民生活的精髓。
这种艺术在歌唱、舞蹈和乐器演奏方面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
荆楚买花舞蹈动作轻盈、舞姿优美,配合着汉乐和唢呐演奏,更显得富有荆楚特色。
荆楚文化还有著名的文学作品,代表有《楚辞》、《荆楚岁时记》等优秀作品。
《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文学巨著,它从内容到形式都有着独特的艺术造型,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荆楚岁时记》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有名的岁时综合性记载文献之一,它记录了荆楚地区一年四季的重要节日、礼仪、习俗以及农业生产情况等重要内容。
荆楚文化还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地域特色。
古代楚国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一个国家,它的文化水平处于当时世界的前沿。
楚文化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它们不仅是当地人民的文化遗产,而且也为全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荆楚文化的地域特色在于它不仅有着自身独特的地域文化特点,而且还吸收了多元文化元素,这种多元文化碰撞和融合的特点也是荆楚文化的重要特点之一。
荆楚文化不仅是一种地方性文化,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荆楚文化的发扬和传承对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有着重要意义。
历史的发展证明,只有传承好了优秀的文化传统,才能创新,才能发扬光大。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荆楚文化的学习研究,传承和弘扬荆楚文化,让更多的人走进荆楚文化,深入了解荆楚文化,文化传承与发展同步推进,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国家文化自信。
荆楚文化的产生与楚辞【荆楚文化的产生与楚辞】荆楚文化因楚国和楚人而得名,是周代至春秋时期在江汉流域兴起的一种地域文化。
荆楚部族的兴起楚,也称荆楚,春秋时代的这个国家为什么叫做“楚国”呢。
“楚”本是一种灌木的名称,也叫做“荆”,在南方江汉流域的山林中极为常见,可用作薪柴等多种用途,人日常离不了。
于是远自商代时,北方中原人就以荆楚来称呼江汉流域的南方地区和南方部族,比如《诗经·商颂》中说的“维女荆楚居国南方”。
但是,构成楚民族主体的,却并不是江汉流域的土著,而是原居北方的祝融部落的一支(楚人奉祝融为始祖),这支部族迁移到江汉流域,不断地与周围的土著民族(九黎、三苗的后裔)相互融合,发展成为一支强盛的荆楚大族。
荆楚部族在与北方商王朝的对峙中也吸收了先进的商文化,为自身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周朝初年,转投周王的荆楚族得到了中原王朝的支持,从而建立起自己的国家。
从春秋开始,楚国迅速强盛起来,尤其是到了楚庄王时,楚吞并了周边的许多小国,成为一方大国。
先抑后扬的楚文化楚地是一个历史的地域概念,大体上以今湖北全境和湖南北部为中心,向周边扩展到一定的范围。
当北方有炎、黄部落在创造中原文明的时候,南方江汉流域也兴起了九黎部落,并创造出了大溪、屈家岭文化等早期楚文化。
然而这之后,随着九黎部落被炎、黄部落击败,以及后期的三苗部落被更强大的中原部落所征伐,楚地文化逐渐消沉了。
楚地文化落后与中原的另一个原因是江汉流域多山林水泽,各氏族部落不能像中原地区的氏族部落那样较快地由采集和渔猎转入农耕和畜牧,这种生产力的缓慢发展相应地限制了文化的发展速度。
因此,当北方已经出现了夏、商等奴隶制国家后,南方楚地仍停留在原始的父系氏族社会阶段,散居的各氏族部落屡遭中原势力的压迫和征伐。
但就是在这种持续千年的蛮荒背景下,逐渐孕育发展出楚民族以及其后的楚国家,并成为当时中国南方各部族融合的中心。
楚人借天时、地利融汇了中原文化和南方土著文化,开创了独具异采的楚文化。
浅析荆楚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作者:阮腾来源:《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上旬)》2012年第04期摘要荆楚文化作为我国重要的地域文化,具有独特的内涵和性质。
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来看荆楚文化,其有不同的含义。
诚然,荆楚文化也有民族性、包容性等特点。
关键词荆楚文化内涵性质荆楚文化从静态的空间角度看,它主要是指以当今湖北地域为主体的历史文化;从动态的发展时序看,它不仅包括古代,还包括近现代、当代乃至未来湖北地区所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
从时间上来看,荆楚文化应该是包括了炎帝神农文化,楚国文化和三国文化自上古开始湖北随州、谷城和神农架是炎帝神农的主要活动区域,有许多民间传说和文化遗址。
在这里,炎帝神农遍尝百草、为民治病、教民耕种,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标志着中华文明从渔猎时代完成了向农耕时代的过渡。
楚国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国和强国之一,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成果。
“筚路蓝缕”的进取精神,“鸣将惊人”的创新意识,“抚夷属夏”的开放气度和“深固难徙”的爱国情结,以及老子、庄子、屈原、宋玉等一大批名人,深刻影响着后人。
楚国独步一时的青铜器铸造工艺、领袖群伦的丝织刺绣工艺、巧夺天工的漆器工艺,义理精深的哲学、汪洋恣肆的散文、惊采绝艳的辞赋、五音繁会的音乐、翘袖折腰的舞蹈、恢诡谲怪的美术,都是十分宝贵的文化资源。
在历史上诸葛亮曾向刘备出谋:“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
鲁肃为孙权献策:“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千里,庶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曹操在北方更是垂涎三尺,要争夺江汉平原这块地盘。
罗贯中《三国演义》120回本有80多回本写到湖北,三国的故事遍及全国,妇孺皆知,传遍东南亚,影响世界。
从空间上来看,荆楚文化不仅包括古城自身政治文化、军事文化、商业文化,还应该包括在清江流域古代巴人的后裔的土家族,其婚丧习俗、歌舞曲艺、饮食服饰、建筑交通等,构成了清江巴土文化的鲜明特色。
荆楚文化[中华文明组成部分]简介炎帝神农文化荆楚文化是指具有湖北地方特色的文化。
古代的“荆楚”概念,其地域范围大致以今天的湖北省行政区划为主,故湖北人往往将本省称为“荆楚大地”。
所谓荆楚文化,作为一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形态,从断代的静态角度看,它主要是指以当今湖北地区为主体的古代荆楚历史文化;从发展的动态角度看,它不仅包括古代的历史文化,还包括从古到今乃至未来湖北地区所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
因此,“荆楚文化”也可以理解为具有湖北地方特色的文化。
地域特色荆楚文化作为一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其内涵可概括为十大系列:炎帝神农文化湖北随州、谷城和神农架是炎帝神农的主要活动区域,有许多民间传说和文化遗址。
在这里,炎帝神农遍尝百草,为民治病,发明农业,教民耕种,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标志着中华文明从渔猎时代向农耕时代过渡。
楚国历史文化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楚国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国和强国之一,在8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成果。
楚国独步一时的青铜铸造工艺、领袖群伦的丝织刺绣工艺、八音齐全的音乐、偃蹇连蜷的舞蹈、巧夺天工的漆器制造工艺、义理精深的哲学、汪洋恣肆的散文、惊采绝艳的辞赋、恢诡谲怪的美术,都是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代表同期的最高水平。
秦汉三国文化秦汉时期的湖北地区是当时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云梦古泽、睡虎地和龙岗秦简、张家山汉简、汉明妃王昭君、汉光武帝刘秀、文学家王逸等都是重要的文化资源。
湖北境内还是魏、蜀、吴三国犬牙交错、激烈争夺的“四战之地”,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联合与斗争波谲云诡,惊心动魄,古隆中、赤壁、乌林、长坂坡等著名文化景区是三国文化的重要载体。
清江巴土文化清江流域的土家族是古代巴人的后裔。
热情、质朴、勤劳、善良、勇敢,代表了土家人优良的民族素质。
其婚丧习俗、歌舞曲艺、饮食服饰、建筑交通等构成了清江巴土文化的鲜明特色。
同时,以恩施自治州和长阳、五峰两个自治县为主体的湖北民族地区也是巴土文化的富集之地,这里山川秀美,物产丰富,是发展湖北特色经济的重要地区。
荆楚文化的五大精神及事例摘要:一、引言1.荆楚文化概述2.荆楚文化五大精神的重要性二、荆楚文化五大精神详解1.筚路蓝缕,开拓进取a.事例:屈原矢志不渝,为楚国繁荣尽心尽力b.事例:刘备、诸葛亮蜀汉创业,勇往直前2.崇尚英雄,忠诚爱国a.事例:屈原忠诚为国,以身殉职b.事例:岳飞精忠报国,抗金救民3.自强不息,厚德载物a.事例:孙叔敖兴修水利,为民造福b.事例:张居正整顿政治,强国富民4.崇尚学术,求实创新a.事例:屈原博学多才,开楚辞先河b.事例:华佗创新医学,为人类健康作出贡献5.团结友爱,守望相助a.事例: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b.事例:武汉抗疫,全国各地支援相助三、荆楚文化五大精神的现实意义1.激发爱国情怀,弘扬民族精神2.推动创新发展,提升国家竞争力3.强化社会团结,共克时艰4.培育道德品质,构建和谐社会5.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四、结论1.荆楚文化五大精神的价值与贡献2.新时代弘扬荆楚文化的必要性正文:荆楚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了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和精神财富。
荆楚文化五大精神,即筚路蓝缕,开拓进取;崇尚英雄,忠诚爱国;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崇尚学术,求实创新;团结友爱,守望相助,是荆楚文化的核心价值,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
首先,筚路蓝缕,开拓进取。
这一精神体现了荆楚先民们勇敢拼搏、自强不息的品质。
如屈原矢志不渝,为楚国繁荣尽心尽力,最终以身殉职;又如刘备、诸葛亮在蜀汉创业过程中,勇往直前,百折不挠。
这些事例都展示了荆楚人民敢于担当、奋发向前的精神风貌。
其次,崇尚英雄,忠诚爱国。
英雄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忠诚是爱国情怀的体现。
屈原忠诚为国,以身殉职,成为中国历史上忠诚爱国的典范。
岳飞抗金救民,精忠报国,为世人所敬仰。
在新时代,我们要弘扬这种崇尚英雄、忠诚爱国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再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这一精神体现了荆楚人民追求进步、崇尚道德的品质。
荆楚溯源楚国兴衰史西周初年,荆人的残部主要是季连的羋姓后人,已西迁至丹水与淅水之间。
鬻熊为首领时,审时度势,率楚民背弃商纣王,西行投奔周文王,并受到周文王的器重,周武王继位后,有图南之意,楚人觉察后,在鬻熊之子熊丽的率领下,举部南迁至睢山与荆山之间,暂时避栖于荒野之地。
周成王时,周公避祸于楚,楚人敬之如上宾,周公大感其德,周公回朝后诉说此事,感动了周成王,于是周成王封熊丽之孙熊绎为楚君。
荆楚开始跻身于诸侯之列,楚国正式诞生了。
楚人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惨淡经营,至熊渠时初露峥嵘。
熊渠是熊绎第四代孙,是一位既有才识又有进取精神的君主,他整军习武,趁着中原动乱之机,开始了开疆拓土的进程。
三苗早已归顺荆楚,熊渠把征伐重点放在西部和东部。
在西征中,攻打了庸国(今湖北竹山境内),拉开了拓疆序幕。
在东讨中,楚人攻打了位于今湖北中部的扬越,势力推进至江汉平原。
接着远征,攻打了位于今湖北鄂州境内的鄂国。
征战既后,楚国逐渐兴盛起来,真正立于诸侯之林,熊渠离经叛道,分封3个儿子为王,镇守长江中游的3个要地:虽然在周王朝的压力之下,熊渠取消了3个儿子的王号,但楚国仍然在江汉平原扎稳了根基。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阳,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代,平王三十一年(公元前740年),熊通为楚地之王,继续了熊渠的开篇拓土历程,公元前706年,楚国攻打姬姓诸候国随,并逼周天子晋升其爵位。
遭拒绝后,熊通亲率大军再次征讨随国,大获全胜后,熊通自称"楚武王",成为天下诸侯中第一个敢于自己称王的国君。
楚成王时,楚国在令尹子文的治理下更显强盛,楚国的大国声威真正建立起来了。
成王两传至庄王。
庄王励精图治,终成霸业。
庄王曾率领楚军,浩浩荡荡开赴伊水与洛水之间,对周天子耀武扬威。
庄王武功之时,选拔孙叔敖实行文冶,楚国出现了经济繁荣、文化灿烂的鼎盛局面。
吴楚大战后,楚国经过8年的休养生息,逐渐恢复了元气。
惠王时,历史进入战国时代,其间,楚国和诸侯列国战战和和,并无大的建树,一直延续到简王、声王。
论楚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契合作者:董宇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25期摘要:楚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资源,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和获得广大民众认同的文化基础和思想源泉。
进一步厘清楚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其在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上的契合相通之处,不断汲取楚文化的精神养分,为涵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楚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契合一、引言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推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
这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弘扬中国文化、构筑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重要途径,也是凝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共同思想基础和精神纽带。
把握楚文化与社会主义以核心价值观的内在一致性,对我们涵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具有重要意义。
二、楚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楚文化是由楚人及其先民所创造的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
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楚人创造了十分丰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是优秀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具体展现。
1.热爱祖国,矢志不渝的爱国热情楚人一直在强国的夹缝中顽强生存,在穷山僻壤中奋发图强,在夏、商分崩离析之际离开故土,南迁南蛮之地,凭借顽强的意志与团结奋斗的精神,从一个小小的部落发展成泱泱大国。
楚国有很多爱国诗人,屈原曾在楚国江河日下之时写下很多忧国伤民的诗辞,最终在楚灭亡之时,怀恨投汨罗江以死明志。
楚虽被秦国所灭,但最终暴秦的统治还是被楚人的后裔所推翻。
由此可见,楚人的爱国主义精神融入到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薪火相传。
我心中的荆楚文化征文600字荆楚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湖北省独特的地方文化。
作为一名湖北人,我深深热爱着我心中的荆楚文化。
荆楚文化源远流长,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
首先,荆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勤劳朴实、勇往直前。
曾经的楚国人民为了抵抗外敌保卫家园,表现出非常坚毅的精神,这种精神在荆楚地区一直被世世代代传承下来。
勤劳是湖北人民的传统美德,他们一直努力工作、勤俭持家,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出属于他们的辉煌。
其次,荆楚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
荆楚地区有着悠久的音乐、舞蹈、戏曲等艺术传统。
例如,楚剧作为湖北地方戏曲的代表,以其独特的表演方式和道具设计,深受观众喜爱。
湖北还有楚乐、楚歌等传统音乐形式,传承了古代楚文化中的音乐艺术,让人们感受到草木悠悠、山水清丽的美好意境。
荆楚文化也以历史名人和文化遗产而闻名。
荆楚地区培养了众多杰出的历史人物,如屈原、曹操、刘备等,他们为中华民族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荆楚地区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楚墓、楚王墓等,这些古迹见证了荆楚文化的辉煌与繁荣。
荆楚文化对我的影响深远。
作为湖北人,我深深感受到了勤劳和坚毅精神的重要性。
我始终坚信只有通过不断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同时,我也深深热爱荆楚地区的传统艺术,尤其是楚剧和楚乐,它们带给我了无尽的艺术享受。
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荆楚文化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传承和发扬荆楚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它。
同时,我们也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和借鉴其他的文化,不断创新和发展荆楚文化,确保它可以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更加鲜活的生命力。
总而言之,荆楚文化是一种独特的地方文化,它以勤劳朴实、勇往直前为核心价值观,以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为表现方式。
我深深热爱着这片土地上的文化,愿意为传承和发扬荆楚文化而努力。
让我们共同继承荆楚文化的精神财富,发展壮大荆楚文化,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荆楚文化作文1500字荆楚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区域,其地理范围主要包括今天的湖南、湖北两省和周边部分地区。
荆楚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为我们传承了一大批精彩的传统文化和文艺作品。
荆楚文化最早可追溯到大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当时的荆楚地区已经开始出现了一些古代文明,如山东良渚文化和四川金沙遗址文化等。
而荆楚文化的正式形成则要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在这一时期,荆楚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其中,楚国是春秋战国时期荆楚地区的一个重要国家。
楚国的文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了荆楚文化的一大代表。
楚国的文化内涵以虎、蛇、龟、龙、鱼、鸟、熊等为图案和主题,形成了独特的楚文化风格。
而著名的楚辞和楚乐则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楚辞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文化的代表作品。
它是一部由大量的散文和诗歌组成的文学集合体,包含了楚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楚辞中的诗歌形式各异,有的写爱情、有的写生产、有的写故事,但都表达了作者的真情实感,揭示了古代社会的种种矛盾和问题。
而在楚辞中,著名的《离骚》则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代表作,以其深刻的哲理和辞藻华丽的语言赢得了国内外文学爱好者的广泛称赞。
荆楚地区还有另外一种重要的文艺作品——楚剧。
楚剧是以楚国文化为基础,结合湖南音乐特点而形成的一种戏曲剧种。
楚剧的艺术风格独特,唱腔优美动听,表演手法传神达意,既有传统文化的内涵,又有创新的现代元素。
楚剧是荆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艺术发展的重要阶段。
荆楚文化的早期发展是由于荆楚地区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独特性所决定的。
荆楚地区的广大湖泊和水域,为荆楚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荆楚地区还拥有大量的物产资源和文化人才,使得当时的荆楚文化飞速发展,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
随着历史的发展,荆楚文化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
东汉时期,荆州一带逐渐成为了东汉政权的核心区域,随后还有著名的三国鼎立时期。
略论楚文化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第6卷第3期2007年5月襄樊职业技术学院JournalofXiangfanV ocationalandTechnicalCoUegeVl01.6No.3May.2007略论楚文化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晋宏恕(中共裹樊市委党校,湖北裹樊441021)摘要:本文从楚文化研究的角度出发,介绍了楚国及楚文化的有关概念,重点论述了楚文化的内涵及研究楚文化的现实意义.关键词:楚国;楚文化;内涵;意义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14X(2007)03—0OO4—04从目前楚文化研究的情况来看,其成果是非常丰硕的.但有一个问题却常常引起人们的疑问:什么是楚文化?楚文化的主要内涵及其现实意义怎样?笔者拟就这些问题发表一些浅见,意在抛砖引玉,求教于同仁.1楚文化与楚国.楚文化与文化讲楚文化,就得先讲楚国.古楚国,芈姓.始祖鬻熊.西周时立国于荆山一带,建都丹阳[1].至于丹阳在何地,众说纷纭,争论未终.楚常与周发生战争.周人称其为荆蛮.熊渠做国君时,楚疆土扩大到长江中游.后建都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纪王城).春秋时兼并周围小国,不断与晋国争霸.楚庄王时曾为霸主,疆域西北到武关(今陕西商南西北),东南到昭关(今安徽含山北),北到今河南南阳,南到洞庭湖以南.战国时疆域又有扩大.东北到今山东南部,西南到今广西东北.楚怀王时攻灭越国,又扩大到今江苏和浙江.在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战争中,屡次被秦打败.公元278年郢失守,迁都陈(今河南淮阳).公元前241年又迁都寿春(今安徽寿县),公元前223年为秦所灭.要讲楚文化,首先又必须要回答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文化?在中国古代典籍里,文化是"文"和"化"的复合.从字源分析,"文,华也"(《论语》皇侃疏)."华"即古"花"字.在《说文》中,"文"字,又通"纹".故"文"指错(纵横交错之"错")画,有花纹,纹路,纹理的意思,可引申为文字,文章,文采,条文等.在先秦,"文"又曾指文德教化.至于"化"字,则有变,改,化生,造化等意思.例如,《礼记?乐记》说:"和,故百物皆化",这里的"化"即指的是"化生";《素问》说:"化不可代,时不可违".这里的"化"即指的是造化.我国现存的最早哲学着作《易》的贲卦《彖传》开始把"文"与"化" 联系起来使用."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思是说按照文化来进行教化.也就是说古代意义的文化,是指中国封建王朝实施文治和教化的总称.总之,中国古代的"文化"概念,基本属于精神文明范畴.我们现代通用的"文化"一词,是近代翻译家在译介西方相关语法时.借用的中国古已有之的"文化"这一词汇.后来几经转义引申,"文化"进而被指为对人类心灵,知识,情操,风尚的化育.时至今日,"文化"一词在欧洲文化系统中,既有物质生产,又有精神创造的含义.自十九世纪下半叶起,不少人类学者,社会学者,文化学者以及历史学者给文化下过许许多多的定义,作过许许多多种说明.迄今为止,国内外关于文化的定义已不下百种.但是,把这些对文化岐见纷纭的解释,加以大致的归纳,无非是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两种说法.按照《辞海》和《社会科学大词典》的解释,所谓广义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广义文化包括物质生产,社会组织和精神生活,科学技术,思想观念.以风俗习惯为主要内容的行为文化,也属于广义文化.考古学上的"文化".指同一个历史时期,同一地区具有同样的工具,用具.同样的制造技术等共同特征的考古遗迹,遗物命名,如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旧石器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齐家文化,彩陶文化,雕龙碑文化等.这种考古学上的"文化",有人把它划为另一种含义的文化.但是,因为考古学上的文化包括了人类的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两个方面.故也可属于广义文化的范畴.此外,人们通常所说的中国是"声明文物之邦"中的"声".指的是语言,音乐;"明",指的是光彩,色彩,包括服装,绘画;"文",指的是文字,包括人们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收稿日期:2006—12—28作者简介:晋宏忠(1940-),男,湖北襄阳人,中共襄樊市委党校教授,研究方向:三国史,楚史,襄樊地方史等.一4~晋宏忠:略论楚文化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知识,文法,文体,文学,文献;"物",指的是经过人类加工的物质.所以,"声明文物"这样的文化概念,包括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因此,也属于广义文化的概念.所谓狭义文化,是指社会意识形态,如思想,道德,风尚,宗教,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学术等等, 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2].2楚文化及其内涵依据文化概念的阐释.以此来推论楚文化,应当说.楚文化既具有广义文化的含义,也具有狭义文化的含义.从广义文化的含义来讲,所谓楚文化是指楚国存在期间的意识形态,如思想,政治,法律,军事,道德,风尚,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学术观念等指导下所建立的与其意识形态相适应的制度,组织机构及其规范管理下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楚国的物质生产,社会意识,精神生活,科学技术,思想观念,风俗习惯以及与楚国有关的遗迹, 遗存等等.从狭义的文化含义来讲.是楚国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社会意识形态.如思想,道德,风尚,宗教,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学术等,以及在楚国的意识形态指导下所构建的与其意识形态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等.实际上.广义的楚国文化包括了狭义的楚国文化.也就是说狭义的楚文化为广义的楚文化所涵盖.把两者分开来讲,是为了更强调,更突出狭义楚文化的深远意义.无论是广义的楚文化.还是狭义的楚文化都是需要我们认真加以研究的.但由于历史的发展,时代的久远,社会的进步,广义的楚文化在社会物质生产方面的成果.在今天看来显然是落后了.不能与今天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所创造的社会物质成果同日而语了.楚国所建构的楚国制度和组织机构等也显然打上了封建的烙印.从总体上看也不能同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制度和组织机构相提并论.所以.这些方面并不是我们继承和弘扬的主要之处.而楚文化在其精神财富方面,则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宝库.是我们应当重点加以研究的.作为广义的楚文化,其内涵是多方面的.其一.就楚先人所创造的物质财富方面的楚文化来讲,与同时期的诸国相比.楚国有较高的物质文明.例如,它有比较发达的农业;有比较先进的建筑业(它有楚城,楚市,楚章华台等建筑物);有较先进的冶铜业,丝织业,刺绣,髹漆业:有比较先进的兵器等等.其二.从作为国家制度和组织机构方面的楚文化来讲.与同时期诸国相比,楚国也是比较健全的. 例如,它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传弟的情况也有, 但那是例外;它实行过"世卿世禄"制度,吴起把它改革了:它实行过奖励军功制度,败军之将自杀制度; 它实行过国王指挥军队的"武卒制度";它早于秦国实行过县制度;它实行过"两版垣"建筑法;实行"统一言论"的制度:实行"丽兵于王尸,逮三族"的法律等等[引.其三,作为意识形态(精神财富)的楚文化,它形成了自己的传统.自己的精神.即楚国的传统,楚国的精神.诸如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史记?楚世家》载:楚人(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它有执着追求,百折不挠的求真求实的精神,象卞和献玉那样的精神;它有不厌追新逐奇的创见.有不惮躐等破格的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周成王封熊绎"子男之田","土不过同"(百里为同),后来发展到"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粟支十年",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战国时期又成为七雄之一.被秦灭亡,还说过:"楚有三户.灭秦必楚".后来,只短短15年,项羽,刘邦起义即灭掉了秦朝:它有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典型的代表人物有卞和,屈原,申包胥等;它有勤政爱民,尽职敬业精神.楚庄王一代君臣即是典型例子.《左传》, 《韩非子》记载的,有鸟"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就是讲的楚庄王的故事.楚庄王的令尹(宰相)孙叔敖廉洁奉公,出门坐的是士大夫一级的车子,餐不带荤,面有饥色.他们重视农业生产,修建了中国第一个水利工程.即"期思"工程;它有不分此轸彼域的开放意识和兼容吸纳的精神.楚人富有开放意识.能融中原诸国和南方各族科学技术,先进文化于一身,使楚国社会经济发展较快.楚国的青铜器,兵器,竹刻,木雕都是后来居上,楚产木材远销长江下游和中原各国,楚杞梓皮远销到晋国,桃树棘木造成弓箭外销他国.皮干,竹箭,羽毛远销齐,鲁.宝玉,漆器,丝织,刺绣销往印度,东南亚.有"西南丝绸之路"之称.楚国有作为的国君如楚庄王能够选贤任能.善于纳谏.在楚国历史上产生了象屈原,子文,孙叔敖等好的官员和大哲学家老庄,文学家宋玉,景差,唐勒.天文学家祝融,甘德等杰出人物.作为楚文化的载体有楚辞.楚辞是楚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宋黄伯思《校定楚辞序》说:"屈宋诸骚,皆出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许多成语故事,如"筚路蓝缕","一鸣惊人","止戈为武","百步穿杨","鞭长莫及","狐假虎威","画蛇添足","惊弓之鸟"等也都出于楚地.与楚文化有深厚渊源.其四.作为楚文化的精神理念来讲.楚文化主要表现为自尊尚武的精神理念,幽运玄奥的道家思想和产生在以直观,想象为特征的"巫"式思想基础上一5一第6卷第3期襄樊职业技术学院2007年第3期的浪漫情愫.楚地盛产侠士,流行佩剑.其五.从楚风楚俗方面的楚文化来讲,楚地保存和发展着巫风,即"求神问卜"的巫风.《汉书地理志》载:"楚人信巫神.重淫祀".周始封的第一个楚君熊绎.他的职责之一,就是以桃木和棘枝箭敬献给周朝以除祟禳灾.对巫第一个界说的是楚人观射父讲的话.他说:"民之精爽不携贰者,而圣能光远宜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职能听彻之,如是则明神降之,在男日觋,在女日巫".《吕氏春秋?勿躬篇》载:"巫彭作医.巫咸作筮".楚人用"占卜"的办法问事,决事,择官,乃至王位的继承.当然,楚人所尊重的巫,"能作训辞.以行于诸侯",能博通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当楚文化进入鼎盛期.巫学开始分流,其因袭罔替者仍为巫学.其理性化者转为道学,其感性化者转为骚学.巫是楚文化的一大特色.楚人尚红色.他们穿红色的衣服.《墨子?公孟篇》载:"昔者,楚庄王鲜冠组缨.绛衣博袍,以治其国,其国治."绛衣博袍,指的是红色的宽袖大袍.楚人喜欢在建筑物上着红色.《国语?楚语上》载,灵王筑章华台有"彤镂"之美,说的是楚王行宫涂着红彩.楚人喜欢在El用品上涂红色花纹.楚墓出土的盘,勺,杯,盆内壁涂的全为红色髹抹的精美花纹.楚人喜欢在丝织品上作朱色刺绣.楚人"尚赤"(尚红色)的风俗源于楚先人"拜El,崇火,崇凤"的基本信念.这种信念又基于对自然和祖先的崇拜.楚人先祖祝融为火神."能昭显天地之光明,又曾臣服于炎帝.""炎帝者,太阳也."太阳乃炎帝的化身.拜El崇火是楚人虔诚的对祖先崇拜的体现.楚人崇凤.凤是楚文化的标识.楚人将"神鸟"凤作为自己民族的图腾尊崇.《白虎通义?五行篇》载:南方之神祝融."其精为鸟,离为鸾",鸾即凤.凤是祝融之化身.尊凤是楚人尊重自己民族,尊重自己和祖先.楚人很重视重阳节.大家都知道端午节是纪念楚国屈原的El子.其实重阳节也源于楚.是楚人为求登天谒祖先祝融的活动.因为据说古时候天和地是相通的. 人间少数特别聪明虔诚的人能在天和地之间自由往来.引导老百姓通过祭祀表示对天的尊敬,一切都很有秩序.后来因为南方的部落"九黎"人对天,对神不敬畏.所以,黄帝的继承者帝高阳就命令主管天和地的大臣祝融断绝了地和天的来往通道.叫做"绝地天道".这样.引出以后楚人于重阳El登高以求上达天庭拜谒祝融的习俗.楚人把桃孤,棘矢及茅草当灵物.楚国的宫室,宗庙都在茅门之内.楚庄王立有茅门之法,不得非礼闯入.《史记?孝武本纪》载:"江淮间一茅脊.为神藉."最早把茅草神化的很可能是"辟在荆山"的楚人:荆山在今襄樊市南漳县境.也是楚的发源地.《国语?晋语八》记载的最早:"昔成王盟诸一6一侯于岐阳,楚为荆蛮,置茅葩,设望表,与鲜卑守燎". 韦昭注:"楚谓束茅而立之.所以缩酒".南漳产山茅草.又称猴毛草."请茅草神"占卜,流传至今.楚人喜用毛笔.用毛笔是楚人的首创.还有楚人穿衣服喜欢佩饰.喜食苦辣咸酸味的食物,爱食鸡,雀,龟,鳖等.3楚文化的现实意义弘扬楚文化.对于我们今人来说,其意义可以说是多方面的.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其一.要努力弘扬楚文化中的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精神.《史记?楚世家》云楚人最早:"辟在荆山, 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水.以事天子."就是说的楚先人.特别是楚先王熊绎在荆山中的艰苦奋斗, 艰苦创业时期.其条件是非常恶劣,非常艰苦的.当时,他们住的是荆条编制的房屋,使用的是柴车,穿戴的是破烂的衣裳.在深山中开荒,生产,劳动,辛勤地建设自己的家园.从而逐步使楚国发展壮大起来. 这种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精神是值得今人和后世学习的.其二.要努力弘扬楚文化中的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精神.楚在周成王分封其先祖熊绎"子男之田" 时,其"土不过同".也就是说,周成王分封熊绎的领地.不过百里之大.在那以公,侯,伯,子,男地位为尊卑秩序的制度里.楚位卑而领地小,很为中原诸侯国瞧不起的.但是.楚先人却具有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精神.他们采取对内强国富民,对外睦邻伐叛的政策,结果,创造了"江汉民间和"的良好环境,使其领地逐渐扩大,以致发展到"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粟支十年".威震周天子和中原诸侯各国的泱泱大国.成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一.这种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精神是值得今人和后世弘扬的.其三.要努力弘扬楚文化中为了国家百折不挠,无私奉献的精神.相传楚人卞和在荆山玉印岩觅得玉璞一块.先后献给楚厉王和楚武王.王使玉匠人鉴定.均说是石.遂以欺君之罪先后断其双足.楚文王即位,他又抱璞玉哭于荆山中,三El三夜,泪尽血出.文王使人问其故.并使玉工剖璞,果得宝玉,名"和氏璧".以献玉功,文王封其为零阳侯,他辞未就.卞和献玉故事中所表现出来的为了国家,蒙冤受辱,不屈不挠,坚毅不拔的忠贞和无私奉献精神是值得今人和后世传承的.其四.要努力弘扬楚文化中的忠君爱国,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楚国的卞和.楚令尹孙叔敖,着名的辞赋家屈原.楚大臣申包胥等都是忠君爱国,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典范人物.卞和是一个具有爱国献身精神的"忠臣义士";屈原立志救国.忧国忧民.受贵族势力的排斥.数次被放逐,其爱国之志晋宏忠:略论楚文化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不移.最后看到国家存兴无望,含恨投汩罗江而亡.吴国攻人楚郢都,申包胥到秦国求援兵,哭秦庭七天七夜.终于感动秦王,发了救兵,挽救了楚国.楚人这种忠于祖国,忧国忧民的爱国义精神是值得今人和后世效法的.其五.要努力弘扬楚文化中的尽职尽责,勤政爱民的治军治政的精神.楚国军政吏员,尢其是楚国明君,贤臣楚庄王和令尹(宰相)孙叔敖是这方面的典型.《左传》,《韩非子》都记载有,楚庄王为体察民情, 考究民生,即位三年不发号令,似无作为,所谓"三年不飞","三年不鸣".一旦他掌握国情,民情之后,即罢奸臣,举贤明,建章立制,奖励耕战,国力不断强盛.国民大悦,所谓"一鸣惊人","一飞冲天"是也.孙叔敖身为令尹,廉洁奉公,出门不坐豪华的车子,而是坐士大夫一级的车子.每顿饭不吃双荤.面有饥色.但他勤政爱民,尽职尽责.他非常重视农业生产,他主持修建了中国第一个水利工程,即"期思"工程,使楚国逐渐国富民强,不断扩大领地.在他辅佐的楚庄王时期.灭国2O多个.成为问鼎中原的春秋五霸之一.这种尽职尽责,勤政爱民的精神是今人和后世.尤其是从政从军官员们需要借鉴的.其六,要努力弘扬楚文化中对于中原诸国生产,生活,军事科学等先进技术,技能的兼收并蓄,开拓创新,引领发展,敢为人先的精神.楚先人有比较发达的农业,有比较先进的建筑业.有比较先进的冶炼业,丝织业,刺绣,髹漆业,有比较先进的兵器业等.他率先实行过奖励军功,败军之将自杀制度,国王指挥军队的"武卒"制度,"统一言论"的制度,县制度和"两版垣","四版垣"建筑法等.楚人这种兼容天下,开拓创新,引领发展的精神.永远值得今人和后世硅崇的参考文献:[1]王守谦.左传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2]司马迁.史记?楚世家[M].北京:中华书局,1959.[3]冯天瑜,周积明.中国古文化的奥秘[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 BriefCommentontheConnotationofChuCultureandItsPracticalSignificanceJINHong-zhong(XiangfanMunicipalCommitteePartySchool,XiangfanHubei441021,China) Abstract:ThispaperintroducesconceptsofChuStateanditsculture,andfocusesontheconnota—tionofChucultureanditspracticalsignificance.' Keywords:ChuState;Chuculture;connotation;significance 【责任编辑:阮先会)一7一。
荆楚文化的现代价值学术研讨会综述作者:黄宣传、宁薇荆楚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我们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份文化遗产?元旦前夕,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召开的荆楚文化研讨会上,来自全省各地的荆楚文化专家学者,畅所欲言,共同探讨荆楚文化的现代价值。
荆楚文化的现代价值是什么荆楚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省政协主席王生铁在讲话中指出,千百年来,湖北作为荆楚文化的中心,对灿烂辉煌的荆楚文化的形成做出过突出贡献,也因此奠定了湖北作为文化大省的重要地位。
在全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热潮中,在21世纪新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下,集中研究荆楚文化的现代价值,不仅对湖北的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湖北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王生铁认为,荆楚文化的现代价值主要体现在与时俱进的文化精神、丰富多姿的文化资源、党的历代领导人对湖北的亲切关怀。
这是当今荆楚文化的重要内涵,有着极其宝贵的现代价值。
“荆楚文化现代价值的核心内涵就是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而这种创新精神是促进湖北经济建设与发展的精神动力与源泉。
”华中师范大学张正明教授明确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他认为,所谓“敢为天下先”,就是指在与其他民族、其他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形成自己的优势与特色。
他指出,荆楚文化的精华———老庄哲学思想与屈骚美学思想就是想象力加创造力的典范。
如何更好地开发利用荆楚文化王生铁认为,我们今天研究荆楚文化的现代价值,目的就是要更好的发掘历史文化遗产,继承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将荆楚优秀文化与湖北的现代化建设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激励全省人民奋勇前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省社科院副院长刘玉堂研究员提出了构建以长江三峡、汉江、清江和神农架、武当山、大别山为载体的“三江三山”旅游布局设想。
他认为,湖北旅游如果放弃了汉江、楚文化和三国文化就等于丢了一半。
而处在湖北西部的清江,有着巴文化、土家族和苗族文化的底蕴。
荆楚文化作文1500字荆楚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地区之一,素有“楚文化大省”之誉。
荆楚文化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独特的地域特色。
在荆楚文化的长河中,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历史遗产和文化瑰宝,对于中国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荆楚文化在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和沉淀,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夏代和商代。
从西周初年孤竹国即楚地的出现,楚地开始被称为楚国,楚国的文化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被称为“荆楚”,成为当时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政治和文化中心,楚文化逐步形成并繁荣。
楚地是现今湖北省和湖南省的大片区域,这里气候温和,物产丰富,特别是以江汉地区为主的荆州平原,位于长江和汉江之间,肥沃的土地和便捷的水路为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荆楚地区的人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
荆楚文化以楚文化为主体,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楚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和传播对中原文化和中华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楚文化形成的过程中,楚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对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楚国历史上兴起了不少文化名人,如屈原、宋玉、楚辞的代表人物屈原,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爱国诗人之一,被尊为楚文化的鼻祖,他的文学艺术成就和爱国精神影响深远;另一位楚辞的代表人物宋玉,他的《神女赋》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瑰宝。
楚地的吴王夫差在奋起反抗中原的霸权,楚地的百姓经历了战乱,也是民间文化的丰富。
楚地的人们形成了楚文化,特别是楚地的民歌,楚地的湖笛,楚地的舞蹈,都形成了地方特色鲜明的文化形态。
在楚文化的影响下,荆楚地区的传统文化形成了独特的特色,如楚地的土风船、楚地的舞蹈,都成为了当地文化底蕴的一部分。
土风船是楚地传统的船式建筑,它的设计结构源自古代的楚地农船,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已经成为别具一格的楚地民间船艺。
舞蹈则是楚地人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的形式多样,有楚地的荆州大鼓,也有塔山族的舞蹈,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楚地的人文风情和生活百态。
作者: 王生铁
作者机构: 政协湖北省委员会,湖北武汉430071
出版物刊名: 湖北社会科学
页码: 128-128页
主题词: 荆楚文化;孝文化;社会和谐
摘要:荆楚文化是一种地域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楚文化有800多年的历史,博大精深,风格独异,影响深远。
孝德文化是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楚文化与孝文化相融共生,交相辉映。
孝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
如果正确引导,“孝”能够派生出许多健康的社会规则。
促进社会稳定和谐,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发掘荆楚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地委书记王生铁同志在荆州师
专荆楚文化研究所座谈会上的讲话
王生铁
【期刊名称】《荆州师专学报》
【年(卷),期】1991(014)001
【摘要】听了大家的发言,很受启发。
已经发言的各位专家、教授就如何“发掘荆楚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讲了很多宝贵意见,可以算得上是开发、利用楚文化的高见。
今天的座谈会,增强了我们研究楚文化的意识,树立了开发荆楚文化的信心。
我对楚
文化较感兴趣,经常翻一翻有关资料。
近几十年楚文化研究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人们
的视野开阔多了。
【总页数】4页(P59-61,68)
【作者】王生铁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27.63
【相关文献】
1.发掘荆楚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在"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研究"开题报告会暨学术研讨会上的书面讲话 [J], 邓道坤
2.王生铁同志在省直新闻单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教育座谈会上的讲话 [J],
3.弘扬“荆楚文化”精神助推“文明湖北”建设--在“荆楚文化与文明湖北”研讨
会上的讲话 [J], 王生铁
4.弘扬“荆楚文化”精神助推“文明湖北”建设--在“荆楚文化与文明湖北”研讨会上的讲话 [J], 王生铁;
5.发掘龙舟文化内涵弘扬荆楚文化精神——在中国荆州国际龙舟节龙舟文化研讨会上的讲话 [J], 刘克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荆楚文化作文1500字在拉动皮箱的轰鸣声中,我们正式踏上了前往武汉的旅程。
经过20多个小时的颠簸,阔别大西北的“大漠孤烟”已久,窗外已然是灯火阑珊之景。
泥土香甜的气息沁人心脾,这里就是“江城”——武汉。
我们的研学之行,将从这里开始。
——题记经历了一路的舟车劳顿,我们一行人很快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我们,将前往武汉大学。
感受武大校园环山抱水的秀美和沉淀、厚重的文化氛围。
来到武大,映入眼帘的就是国立武汉大学的牌楼。
云纹蓝瓦,四柱八方,无一不彰显着这座高等学院的深沉高尚。
也有人曾指出,武大校名最存有气魄,读作:学大汉,武立国。
大赏沿途风景,我们跑经了珞珈广场,挥樱花大道,尼里“樱花城堡”俯瞰武大。
旧斋舍青瓦红窗,古香古色。
因未赶上樱花盛载之际,颇为惋惜,但能够与同窗好友共度时光,也使这次游学变得弥足珍贵。
而我们的武大之旅,也在老图书馆前的合影留念中画上了完满的句号。
临近黄昏,我们前往了中国“第一商业街”楚河汉街。
走在汉街上,满眼都是民国风、现代风以及欧式建筑,其中也融入了不少中西方的艺术元素。
来来往往,不乏有衣着时尚,身材高挑,肤色各异的小姐姐。
汉街汇聚了众多奢侈品牌,但也有不少美食,阿嬷蛋糕店,广隆蛋挞王,鲜果杯等等,大家见状,都是两眼放光。
再集合时,大家手中已是满满当当,更夸张一点的,手捧小盒的热干面,吃得快要“噎死”了。
热干面做为武汉当地的特色,一路走过也就是共获大家的恩宠。
于是乎,晚饭也就是象征性地喝几口了。
第二日清晨,天微微亮,我们便踏上了征程。
迎来了备受期待的重头戏,被誉为天下江山第一楼的黄鹤楼。
登高而望远,多少文人墨客登高于此,观此壮美山河之景,留下了千古传诵的佳句。
其中崔颢的“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更是脍炙人口。
黄鹤楼坐落于蛇山之上,临近观赏,白雾飘渺,恍如仙境,隐隐若现出“黄鹤归来”的铜雕像。
环顾四处,错落有致,更衬黄鹤楼壮丽之美。
登五重黄鹤楼,饱览浮雕、书法、壁画、诗词等作品。
荆楚文化的五大精神及事例摘要:一、引言1.荆楚文化概述2.荆楚文化的重要性二、荆楚文化的五大精神1.爱国主义精神2.自强不息精神3.创新求变精神4.团结协作精神5.崇尚礼仪精神三、事例详解1.爱国主义精神:屈原投江2.自强不息精神:孙叔敖兴修水利3.创新求变精神:楚国变法4.团结协作精神:楚国联军战胜强敌5.崇尚礼仪精神:楚国宴饮文化四、荆楚文化对当代社会的启示1.传承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国家凝聚力2.弘扬自强不息精神,推动社会发展3.倡导创新求变精神,鼓励创新创业4.强调团结协作精神,提升团队凝聚力5.传承崇尚礼仪精神,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五、结论1.荆楚文化的独特魅力2.荆楚文化的精神价值3.当代社会对荆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正文:荆楚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历经数千年的演变与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和丰富的内涵。
荆楚文化的精神价值对于当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引言1.荆楚文化概述荆楚文化,又称楚文化,是指古代楚国地区(今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省份)特有的文化现象。
它以其独特的地域特色、丰富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民族精神,成为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2.荆楚文化的重要性荆楚文化在我国历史文化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不仅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于当代社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荆楚文化的核心精神价值,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提供了丰富的源泉。
二、荆楚文化的五大精神1.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是荆楚文化的重要体现之一。
千古传颂的屈原,就是荆楚文化中爱国主义精神的典型代表。
屈原为国家的前途命运忧虑,为人民福祉鞠躬尽瘁,最终选择投江殉国,展现出了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
2.自强不息精神自强不息精神是荆楚文化的又一亮点。
孙叔敖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积极推行改革,兴修水利,促进国家经济繁荣,使楚国成为当时的强国。
孙叔敖的事迹充分体现了荆楚人民自强不息、敢于创新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