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绿色施工示范工程案例
- 格式:ppt
- 大小:13.28 MB
- 文档页数:127
第1篇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木工程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在追求工程建设速度和效率的同时,绿色施工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也逐渐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贵州财经大学花溪校区扩建一期建设项目作为绿色施工的典范,充分体现了我国土木工程在绿色施工方面的创新与实践。
二、绿色施工目标该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确立了以下绿色施工目标:1. 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施工效率;2. 降低施工能耗,减少环境污染;3. 强化施工安全,保障施工人员健康;4. 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三、绿色施工具体措施1. 设计规划篇:项目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了场地环境、资源利用、节能环保等因素,优化了设计方案,确保施工过程中的绿色施工。
2. 施工技术篇:- 新技术应用:项目采用了承插式盘扣件、装配式建筑叠合板、ECL条板墙、磷石膏喷涂墙体等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资源消耗。
- 节能减排:通过采用节能灯具、太阳能热水器等设备,降低施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优化施工方案,减少施工过程中的碳排放。
3. 施工管理篇:- 资源管理: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施工材料的使用,提高材料利用率;对施工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实现资源化利用。
- 环境保护: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施工过程中的噪声、粉尘、废水等污染物的排放,确保施工环境符合环保要求。
4. 安全管理:项目强化施工安全管理,确保施工人员安全健康。
通过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完善安全防护设施、加强现场巡查等措施,降低施工事故发生率。
四、绿色施工成效1. 经济效益:通过优化设计方案、应用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等措施,项目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2. 社会效益: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3. 环境效益:项目通过绿色施工,降低了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五、总结贵州财经大学花溪校区扩建一期建设项目作为绿色施工的典范,为我国土木工程行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然而,传统的公路建设模式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为响应国家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山东省积极探索绿色低碳公路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文将分享山东省绿色低碳公路的典型案例,以期为我国公路建设提供借鉴。
二、山东绿色低碳公路案例1. 案例一:济青高速改扩建工程济青高速改扩建工程全长307公里,是山东省境内的一条重要高速公路。
在改扩建过程中,山东省注重绿色低碳理念,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措施。
(1)优化设计方案:在保证高速公路通行能力的前提下,合理规划线路走向,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2)绿色施工:采用环保型施工材料,严格控制施工现场扬尘,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3)生态修复:在施工过程中,注重生态保护与修复,对受损植被进行恢复,确保高速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
(4)节能减排:推广使用节能环保设备,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 案例二:青兰高速绿色公路建设青兰高速全长300公里,是连接山东省与陕西省的重要交通干线。
在建设过程中,青兰高速以绿色低碳为宗旨,打造了一条生态环保、节能降耗的绿色公路。
(1)绿色设计: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因素,采用环保型建筑材料,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2)生态景观:结合周边自然景观,打造绿色生态景观带,提高高速公路的观赏价值。
(3)智能交通: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高速公路的智能化管理,降低能源消耗。
(4)绿色出行:鼓励绿色出行方式,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推动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3. 案例三:威海市绿色公路建设威海市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理念,将绿色公路建设融入城市发展规划,打造了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绿色公路。
(1)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站等环保设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绿色出行:推广新能源汽车,建设充电桩、充电站等配套设施,鼓励绿色出行。
(3)生态保护:在高速公路建设中,注重生态保护与修复,确保高速公路与自然景观和谐共生。
杭州地区绿色工地实例摘要:介绍了杭州地区绿色工地的实例。
在施工过程中作好环境保护工作,严格控制工地水、气、光、噪、渣等对城市环境的污染是极其必要的。
关键词:杭州地区;绿色工地;实例1 工程概况工程总建筑面积75000m2,框架-核心筒结构,地下2层,地上26层。
本工程施工场地宽阔,为此,在施工过程中作好环境保护工作,严格控制工地水、气、光、噪、渣等对城市环境的污染是极其必要的。
2 绿色施工方针项目施工中,在达到安全、质量要求前提下,坚持环保理念,执行现场绿色施工管理的相应规定,确保施工过程最大限度的减少资源消耗、保护原有地形地貌、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实现“四节一保”(节水、节材、节能、节地和环境保护)。
3 施工进程非绿色因素分析本部分内容涵盖项目施工过程中有背“四节一保”宗旨的施工活动,包括过去施工对当前的不利影响,当前施工影响以及未来的潜在影响,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①向大气的排放;②向水体的排放;③土地污染;④固体废物污染;⑤对周围社区的影响;⑥材料和资源利用;⑦其他不利环境因素,如辐射等。
该部分作为一个施工专项文件存在,用于现场人员培训、施工专项方案制定及现场评审等。
4 创建“绿色工地”实施方案为积极响应政府提出的实施“碧水、蓝天、绿色、清静”工程的号召和贯彻落实滨江区创建“绿色工地”的文件精神。
本项目部特拟订创建“绿色工地”实施方案。
一、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本项目部建立“绿色工地”创建领导小组。
项目经理任组长。
二、创建工作实施内容1、加强宣传教育,召开专题会议,利用黑板报,标语等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组织全体员工积极响应,踊跃参与创建工作。
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意识。
自觉遵守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为营造良好的环境保护、文明施工的氛围作出努力。
项目部在显著的位置立告示牌,公益广告牌若干块(条);2、选派人员参加环保和建管部门组织的专题培训班。
并获得相应证书,为更好的开展创建“绿色工地”创造条件。
第1篇住建部绿色施工示范工程是指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和标准,在施工过程中广泛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实现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工程。
这些示范工程在项目设计、施工、运营等各个环节都体现了绿色环保的理念,对提高我国建筑行业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示范工程特点1. 高标准设计:示范工程在项目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了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等因素,确保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符合国家相关政策和标准。
2. 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广泛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提高施工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
3. 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工程注重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通过优化施工方案,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废弃物排放。
4. 环境保护:示范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严格控制施工现场扬尘、噪声、废水等污染物的排放,确保施工环境整洁。
5. 安全生产:示范工程将安全生产放在首位,严格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规,确保施工过程中人员安全和工程安全。
二、示范工程效益1. 提高建筑品质:示范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注重绿色环保,有利于提高建筑品质,延长建筑使用寿命。
2. 节能减排:示范工程通过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实现节能减排,降低建筑能耗。
3. 促进绿色发展:示范工程有助于推动建筑行业绿色发展,提高行业整体水平,助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4. 提升企业竞争力:参与示范工程的企业能够提升自身在绿色建筑领域的竞争力,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市场份额。
三、示范工程推广1. 加强政策引导:政府应加大对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的扶持力度,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更多企业参与绿色施工。
2. 完善标准体系:建立健全绿色施工标准体系,为示范工程提供技术支持。
3. 开展培训交流:组织绿色施工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绿色施工意识,促进绿色施工技术的推广应用。
4. 加强宣传推广: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宣传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的成功经验,提高社会对绿色施工的认识。
总之,住建部绿色施工示范工程是我国建筑行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
绿色建筑实践案例——秦皇岛“在水一方”一、工程背景及概况:秦皇岛“在水一方”项目地处秦皇岛市海港区西部,位于和平大街以南、西港路以西、汤河以东、滨河路以北。
“在水一方”住宅小区总占地840亩,总建筑面积150万平方米,有多层、高层、别墅区和公建组成。
公建配套有幼儿园、小学、中学、商业场所、社区医院、活动中心等。
工程总投资45亿元。
“在水一方”住宅小区在规划设计之初,即认真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推行可持续发展,以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改善建筑功能与质量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通过对绿色建筑技术的实践与应用,倾力打造健康、舒适、节能、环保的健康住宅小区。
图1:秦皇岛“在水一方”A区实景照片取得绿色建筑运营二星标识的A区用地面积17.8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7.332万平方米。
建筑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
2011年11月20日通过住建部绿色建筑示范工程验收,并于2012年12月5日获得住建部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二星级运行阶段标识。
各项指标见下表:图2:住建部绿色建筑二星标识证书 图3:住建部绿色建筑验收证书二、采用技术体系及特色1、采取的技术路线(1)建筑结构的保温隔热节能措施(技术)(2)门窗的节能措施(3)节水技术(节水器具、绿化喷灌)(4)雨水利用(5)中水处理利用(6)高层建筑太阳能热水一体化(7)地下车库太阳能光导照明(8)太阳能路灯(9)其他节电措施(绿色变电室)感应灯,光控、声控开关,装饰灯,道路照明,公共场所、地下车库用LED 节能灯具2、设计阶段采用的主要绿色建筑技术及特点(1)居住建筑节能设计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超出国家规定的建筑节能率50%的节能设计标准,按65%节能标准设计住宅。
为达到65%节能设计标准,外墙采用外保温隔热技术,大幅度提高外墙保温隔热性能。
即满足隔热保温要求,又便于施工,节约能源开支。
屋面保温隔热采用115厚聚苯乙烯保温技术,屋面传热系数K≤0.45W/(㎡.k)。
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一、工程基本情况:总建筑面积(m2) :161613平方米。
占地面积(m2): 43092平方米。
建筑高度(m):35.85米。
基坑深度(m):15.2米。
跨度(m):—结构形式:框支剪力墙。
建筑类型:公用建筑。
二绿色施工方案本工程自2013年3月15开工始,即编制了完善的绿色施工方案,明确了绿色施工目标,具体目标如下:1、建筑垃圾产生量小于6465吨,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0% ;噪音控制符合国家标准(GB12523-2011);污水排放达到GB8978-1996 排放标准,pH值控制在6〜9 ;扬尘在结构、装饰施工时目测高度小于0.5 米,地基与基础施工时目测小于1.5米;光源控制满足环保部门的规定。
2、现场主要材料(钢筋、混凝土等)目标损耗率比定额损耗率降低30%,其中钢筋的目标损耗率1.75%,混凝土的目标损耗率1.05%,木材损耗量1362m3,损耗率为3.5% ;模板平均周转次数为3〜4次,重复使用率50% ;围挡等周转材料设备重复使用率达到80% ;就地取材施工现场小于500公里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用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70% 以上。
3、分别对生活用水与工程用水进行计量管理。
万元产值用水量指标基本值6.04m3,其中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装饰装修与安装工程三个阶段分别是5.7m3、6.12m3、6.3m3。
在基坑降水阶段,合理利用。
办公、生活区耗水量252472m3,生产作业区耗水量411928m3,整个施工区耗水量664400m3。
节水设备设施配备率达到80%以上。
非市政自来水利用量占总用水量的5%。
4、施工机械选用高效节能的施工机械设备。
万元产值用电量指标基本值72.3千瓦时,其中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装饰装修与安装工程三个阶段分别是56千瓦时、70千瓦时、91千瓦时。
实行用电计量管理,装设电表,生活区与施工区分别计量用电选用节能铝电缆线和节能灯具,合理规划临时线路布置,充分利用太阳能,减少用电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