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 (2)
- 格式:ppt
- 大小:2.48 MB
- 文档页数:40
赤壁之战简介赤壁之战简介赤壁之战简介: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蒲圻市西北的赤壁山,一说在今湖北武昌县西赤矶山)一带,大败曹操军队的一次决战。
曹操败袁绍、破乌桓,基本统一北方后,于建安十三年七月,自宛(今河南南阳)挥师南下,欲先灭刘表,再顺长江东进,击败孙权,以统一天下。
九月,曹军进占新野(今属河南),时刘表已死,其子刘琮不战而降。
依附刘表屯兵樊城(今属湖北)的刘备仓促率军民南撤。
曹操收编刘表部众,号称八十万大军向长江推进。
刘备在长(今湖北当阳境)被曹军大败后,于退军途中派诸葛亮赴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会见孙权,说服孙权结盟抗曹。
孙权命周瑜为主将,程普为副,率三万精锐水军,联合屯驻樊口(今湖北鄂州境)的刘备军,共约五万人溯长江西进,迎击曹军。
十一月,孙刘联军与曹军对峙于赤壁。
曹操将战船首尾相连,结为一体,以利演练水军,伺机攻战。
周瑜采纳部将黄盖所献火攻计,并令其致书曹操诈降,曹操中计。
黄盖择时率蒙冲斗舰乘风驶入曹军水寨纵火。
曹军船阵被烧,火势延及岸上营寨,孙刘联军乘势出击,曹军死伤过半,遂率部北退,留征南将军曹仁固守江陵。
联军乘胜扩张战果,孙刘两军分占荆州要地.赤壁决战,曹操在有利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终致战败。
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
此战为日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官渡之战背景:1,东汉末年轰轰烈烈的黄巾农民大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也使腐朽的东汉政权分崩离析,名存实亡。
2,各地州郡大吏独揽军政大权,地主豪强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转入争权夺利、互相兼并的长期战争.3,在这些割据势力的连年征战中,袁绍、曹操两大集团逐步发展壮大起来。
内容:袁绍举兵南下的消息传道到许昌,曹军诸将认为难以战胜袁绍,曹操却说:“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
湖北三国赤壁古战场导游词说起赤壁大战,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当年曹操亲率八十万大军挥师南下,企图消灭吴蜀两国,而孙刘联军只用了区区三十万人就取得整个战争的胜利,最重要的转折点就是在这赤壁大战。
且不说这是军事史上为数不多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单单是在这场战役前前后后发生的三国故事都足以让我们一起来到这里缅怀这段历史。
建安十三年,即公元____年,刘备为了能抵挡曹操的大军和孙权联盟,在长江上展开了一场载入历史的战争。
赤壁古战场的遗址也就应运而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让我们在苏大文豪的诗句中感受到了“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壮景。
这里不得不提到湖北的两个赤壁了。
黄冈的文赤壁,咸宁的武赤壁。
苏轼当年贬官到黄州也就是现在的黄冈之后,在江边看似赤壁大战的崖壁,顿时偶发感慨,挥笔写下了《赤壁赋》,而实际上的赤壁大战就发生在赤壁市的赤壁镇江边。
首先在史书上记载,“曹操屯兵于乌林镇??”,而赤壁对面正好面对的是洪湖的乌林镇。
再就是在此地发掘出了很多当时遗留下的文物古迹,包括了大名鼎鼎的诸葛连弩,现在保存在咸宁市博物馆中。
还有当地的很多地名和一些习俗也遗留了三国时期的特点,比如这附近的周郎嘴、鲁公村、黄盖湖、陆水湖??,都是以三国里面的人物名命名的。
而脚盆舞的习俗则是当年孙刘联军军民同心的产物。
话说当年诸葛亮的部队人数只有十来万人,而诸葛亮很善于体恤民情,也得到了群众的爱戴,于是每当他的军队训练的时候,为了造势迷惑江对岸的曹军,当地老百姓把家里的脚盆拿出来然后用木棒敲击,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让曹军误以为对岸有千军万马,心理上威慑敌军。
诸葛亮的得民心在另一方面也得到了帮助,而且是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借东风。
我们都知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故事,诸葛孔明呼风唤雨的神技几乎让我们觉得他过于常人,但实际上在赤壁这个地方,由于三面环山,一面朝水,冬天的时候就是刮的东风,这个消息只有当地人才知道,那么当地老百姓把这个重要的消息告诉了诸葛亮,那么才有了后面的火烧赤壁。
赤壁之战的三个小故事1、舌战群儒东汉末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较有实力的军阀大都被他消灭了,惟独刘备和孙权还有发展壮大的可能,曹操自知一下子吞并这两股势力还比较难。
于是,曹操就派人拿着他的书信去东吴,想和孙权联手消灭刘备。
孙权手下的谋士大都主张降曹自保,只有鲁肃主张联刘抗曹。
但鲁肃自知难以说服孙权和东吴的文臣,特意请诸葛亮来当说客。
鲁肃引诸葛亮见了东吴的一群谋士,这些人并非泛泛之辈,个个。
都是有学问的人。
东吴第一大谋士张昭首先发难,说:听说刘备到你家里三趟,才把你请出山,以为有了你就如同鱼得了水,想夺取荆襄九郡做根据地。
但荆襄已被曹操得到,你还有什么主意呢?诸葛亮心里想,如果不先难倒张昭,就没办法说服孙权联刘抗曹了。
诸葛亮说:刘备取荆襄这块地盘,易如反掌,只是不忍心夺取同宗的基业,才被曹操捡了便宜。
现在屯兵江夏,另有宏图大计,等闲之辈哪懂得这个。
国家大事,社稷安危,都要有真才实学的人拿出好主意。
而口舌之徒,坐而论道,碰上事儿,却拿不出一个办法来,只能为天下人耻笑。
一番话,说得张昭哑口无言。
之后,一个谋士问:曹操屯兵百万,将列千员,你说不怕,吹牛吧你。
诸葛亮答:刘备退守夏口,是等待时机,而东吴兵精粮足,还有长江天险可守,却都劝孙权降曹,丢人吧你。
东吴的谋士一个接一个地向诸葛亮发难,先后有七人之多,都被诸葛亮反驳得有口难辩。
2、草船借箭三国时期,曹操率八十万大军想要征服东吴。
孙权、刘备便打算联手抵挡魏。
孙权手下有位大将叫周瑜,智勇双全,可是有点心胸狭窄,很妒忌诸葛亮的才干。
因水中交战需要箭,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负责赶造十万支箭,哪知诸葛亮只要三天,还愿立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甘受处罚。
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万支箭,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来除掉诸葛亮。
于是他一面叫军匠们不要把造箭的材料准备齐全,另一方面叫大臣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虚实。
鲁肃见了诸葛亮。
诸葛亮说:“这件事要请你帮我的忙。
希望你能借给我20只船,每只船上30个士兵,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靶子,排在船两边。
文言文整体阅读:赤壁之战课后练习(2) 1.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A.万钟于我何加焉!(那优厚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益处呢?)B.其如土石何?(你还能把那土石如何呢)C.何乃太区区!(你怎么能这么真挚专一! )D.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以至于对天立誓,割下头发,大家的泪水沾湿了衣襟,又是何等衰颓啊。
)2.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A.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那些跑了五十步的士兵,竟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士兵,可以吗?)B.今日之事何如?(今天的事情如何?)C.吾欲之南海,何如?(我朝思暮想的南海啊,像什么样?)D.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这个女子的行为并无什么不合法,哪里料到会使母亲不满意呢?)3.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A.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作为一个人,若是不讲信用,不知那怎么可以呀。
)B.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徐霞客仔细地观察,原来山下都是石头的洞窟和裂痕。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青色(即靛蓝)是从蓝草中提炼而成的,可是颜色比蓝草的更深。
)D.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凡事不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却凭主观想象去推断它的有无,可以吗)4.下面选项中加线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下面选项中加线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A.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蜀相》(能)B.妾不堪差遣,徒留无所施《孔雀东南飞》(愿意)C.不堪吏人妇,岂合今郎君《孔雀东南飞》(胜任)D.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与尹师鲁第二书》(忍受、经受)5.下面选项中加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可惜,令人遗憾)B.可怜体超级,阿母为汝求。
《孔雀东南飞》(可惜)C.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卖炭翁》(值得同情)D.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西厢记》(同情,同情)6.下面选项中加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遣去慎莫留。
《孔雀东南飞》(不要,不能)B.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关于赤壁之战简介_赤壁之战的故事简介东汉建安十三年,曹操、孙权、刘备在今赤壁市三国赤壁古战场(原蒲圻市)进行了一次争夺汗鼎的大战,这就是有名的“赤壁之战”。
今天小编整理了赤壁之战的故事简介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目录▼▼●赤壁之战战前形势黄巾起义失败后,董卓、李催、郭汜、袁绍、袁术、吕布、孙坚、公孙赞、韩遂、马腾、曹操、刘表、刘璋等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各据一方,互相混战。
长期的战乱,使得天下到处是“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的荒凉惨景。
曹操是位有魄力、有作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挟天子以征四方,先后消灭了北方的割据势力。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经过官渡之战,打败了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袁绍,占据了冀、青、并、衮、豫、徐等八州,统一了北方,形成了独霸中原的局面。
当时南方的主要割据势力是东吴的孙权,裾有扬州六郡地方。
拥有精兵数万,加上有长江天险,易守难攻,成为曹操东南劲敌。
另一割据势力刘表,占有荆州两湖的广大地区,原来依附袁绍的刘备在“官渡之战”后,投奔刘表,屯兵新野、樊城,趁机扩充军队,网罗人才。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春,经“三顾茅庐”,得到诸葛亮的辅佐,进而与孙权联盟与曹操抗衡。
●赤壁之战:长阪初会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亲率大军南下,袭击荆州。
八月,刘表病死,刘琮不战而降,刘备得知消息后,急向江陵退却,并命关羽水军经汉水到江陵会合。
曹操紧紧追赶刘备在当阳长阪坡将其打败占领了江陵。
在曹操袭取荆州以前,东吴打算夺取荆州,与曹操抗衡。
刘表死后,鲁肃进言孙权说:“荆州与东吴接壤,又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
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鲁肃进一步对孙权分析说:“今刘表刚死,其二子不和睦,军中诸将又各有彼此。
寄居在荆州的刘备也得不到刘表的重用,何况他还曾受诏讨伐曹操,与曹操有宿怨,我东吴完全可以联合他共同对付曹操。
”孙权听了鲁肃一席话,十分高兴,于是就派鲁肃以吊丧为名,出使荆州,一方面侦探荆州虚实,一方面打算说服刘备共拒曹操。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文言学案赤壁之战鲁教版必修22019-2020年高中语文文言学案赤壁之战鲁教版必修2【学习目标】:(本篇为高中文言文的重中之重,知识点多,考查频率高,相信你一定能用耐心和细心把他攻克!)1、理解重点文言实词卒、治、事、次、略等的含义2、理解重点文言虚词之、以、而、者等的意义和用法3、理解并掌握被动句式4、准确翻译文中的句子【知识梳理与归纳】:(建议课前自己先做,遇到疑难再查书,务请用红笔标出疑难,课上可以一起切磋,更可明确你的重难点,再逐个攻破。
书越读越薄,何乐而不为?)一、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看自己能不能把他们一网打尽!)1.将军禽操2.五万兵难卒合3.顷之,烟炎张天4.雷鼓大震5.卿能办之者诚决二、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其古义。
1.荆州与国临接 2. 致殷勤之意3.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4. 鼎足之形成矣5. 刘琮束手6. 方与将军会猎于吴7. 北面而事之 8.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9. 权起更衣 10. 当横行天下11.地方数千里 12.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13.邂逅不如意 14.犹不失下曹从事15. 初一交战三、指出活用词并解释.1.敬贤礼士2.兵精粮多,足以立事3.必蹶上将军4.乘犊车,从吏卒5.诸人持议,甚失孤望6. 可烧而走也7.瑜等率轻锐 8. 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9.操悉浮以沿江 10. 英雄乐业11. 备南走 12. 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犹豫之计13. 兼有步兵,水陆俱下 14. 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四、解释加点的词语:1. 士民殷.富2. 此帝王之资.也3.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4. 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5. 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6. 如有离违,宜别图.之7. 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 8 拔刀斫.前奏案9. 肃宣.权旨. 10 致.殷勤之意11. 遂与鲁肃俱诣.孙权 12 今操芟夷..大难13. 何不按.兵束甲 14 .权以示.群下15. 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 16 .不复料.其虚实17. 今以实校.之 18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19 .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 20 动以朝廷为辞.21.上建.旌旗 22 兼仗父兄之烈.23. 将兵与备并力逆.操 24 而操皆冒.行之25 .北军大坏. 26 悉使羸.兵负草填之27 晨夜兼道.. 28 兵精足用.29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30 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31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32 初.,鲁肃闻刘表卒33. 比.至.南郡 34. 累官故.不失州郡也35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 36 成败之机.,在于今日五、一词多义(一)实词(1)卒:1、鲁肃闻刘表卒2、五万兵难卒合3、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4、卒廷见相如(2)治:1、同心一意,共治曹操2、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3)次:1、操军不利,引次江北2、余船以次俱进(4)引1、操军不利,引次江北2、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5)数:1、统兵数万2、蒙冲斗舰乃以千数(6)事:1、不足与图大事2、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3、去亲戚而事君者4、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7)略:1、略已平矣2、助画方略(8)济1、宜别图之,以济大事2、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3、同舟共济4、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9)将1、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
2024年赤壁之战观后感心得范本影片主要讲了:曹操和孙刘联军之间发生的一场战争—赤壁之战,在影片中,诸葛亮和周瑜利用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打败了曹军,获得了胜利。
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些故事比如《草船借箭》《蒋干盗信》《计杀张允张瑁》《华容道》等都出现在影片中。
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人物就是张飞,他不仅英勇善战,而且还极有谋略,独自一人赤手空拳,打败了许多曹军。
远离战争!当我看到周瑜的夫人小乔独自一人,不顾危险前往曹营,跪在曹操的面前恳求他:“求求你停止战争吧,为了全天下的老百姓!”可是曹操这个战争狂人,始终没有被感化,小乔说后伤心落泪,这是一种对战争的控诉。
这场战争终于爆发,曹操终于也没成为战争的赢家,为这场战争,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这不仅让我想起了当今社会的一些现状。
中国虽然处在和平中,可是还有其他的国家还在发生着战争。
美国的总统布什就像曹操,对伊拉克发动了惨无人道的战争,给伊拉克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使无辜的平民流离失所,甚至失去了宝贵的生命,这让人们多么痛心,而又痛恨啊!我多么希望,世界上没有战争该多好啊!所有的国家与国家之间能够和平相处、相亲相爱,就象一家人,共建一个和谐的社会,那该是多么美好啊!2024年赤壁之战观后感心得范本(2)当我走进影院,坐在座位上准备观看2024年改编的《赤壁之战》时,内心充满了期待和疑惑。
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我对于三国时期特别感兴趣,而《赤壁之战》更是其中一段著名的战役,被赞誉为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一段。
然而,由于之前看过不少版本的电视剧和电影,我对这个剧本究竟会带来什么新的亮点产生了疑问。
片子一开场,我就被绚丽多彩的画面吸引住了。
威尼斯电影节的金狮奖的导演杨冬柳恢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得电影的视觉效果非常震撼。
每一个细节都呈现出了历史的精彩,电影的总体氛围也给人一种仿佛身临其境的感觉。
整部电影呈现出的一个庞大战争场面和生动的描绘人物,以及各种精彩的细节,都让我陷入了这个历史的故事中。
《三国演义》情节梳理之二--------赤壁之战二、赤壁之战。
(34——50回)主要展示魏吴之争。
是一场改写历史的重要战争,也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战争。
主写吴。
这—部分的中心赤壁之战,也是全书的关键。
刘备三顾茅庐,得到了诸葛亮的辅佐。
曹操挥师南下到了长江,孙权与刘备结盟,与曹操展开了赤壁大战。
在这一部分中,最精彩的是写出了孙吴政权内部主战和主和的矛盾,以及孙权、周瑜与刘备、诸葛亮之间又联合又斗争的关系。
在这场斗争中,诸葛亮一直是最重要的人物,是他舌战东吴群儒,批判了主和派的观点,坚定了孙权抗曹的决心;是他以高超的智慧,破除了周瑜嫉贤妒能而制造的障碍;是他帮助周瑜制定了用火攻曹军的决策;是他妥善安排了对曹军的追击,并乘机扩大了刘备的势力。
在这一战争中,许多人物都充分表现出了其特有的忠勇和才智,构成了一幅人才济济的错综复杂的历史画面,成为全书的情节高潮。
曹军压境。
曹操平定北方之后,急于完成统一大业,亲率八十几万大军兵临吴国,希望尽快地铲除最后一个劲敌。
这似乎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争。
不但曹操这样认为,吴国上下一片哀鸿,哗声一片,形势非常严峻。
似乎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争。
洪培欣语文网三顾茅庐。
在没有寸土的情况下,刘备的领导班子才组建完成,在隆中对策,讨论建国大计:联吴抗曹,三分天下,徐图天下。
这里最重要的一个前提就是“联吴抗曹”。
刘备的领导班子才组建完成,在隆中对策,讨论建国大计。
巧借荆州。
洪培欣语文网刘吴联盟:舌战群儒、义激周瑜、定计火攻、蒋干中计、献苦肉计。
赤壁鏖战。
洪培欣语文网第三十四回蔡夫人隔屏听密语刘皇叔跃马过檀溪刘备之“髀肉复生”洪培欣语文网[成语解释: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
形容长久安逸,无所作为。
]刘表邀刘备荆州相会。
席间,刘备反对刘表废长立幼,自觉语失,起身如厕。
因见髀肉复生而潸然流涕。
刘表怪之,刘备解释说是因为久不骑马,导致髀里肉生,又感慨老之将至,功业未建。
刘表以“煮酒论英雄”之事安慰刘备,不料刘备竟乘酒兴失口言说天下碌碌之辈,不足为虑。
周瑜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著名的战役,发生在公元208年,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周瑜与曹魏之间进行的一场决战。
这场战役以周瑜的英明决策和勇猛善战而闻名于世。
一、战争背景1.1 东汉末年政局动荡公元184年,皇帝刘备即位,这标志着东汉末年政治局势进一步恶化。
各方势力开始争夺对中央政权的控制权。
1.2 曹操的崛起曹操自幼聪慧过人,武艺出众,他在东汉末年成功地剿灭了许多地方割据势力,成为了北方最有权势的军事统帅。
1.3 孙权与刘备的联盟为了对抗曹魏,刘备与东吴的孙权达成了联盟关系。
他们共同抵御曹魏的侵略。
二、战前准备2.1 孙刘联军的筹备刘备和孙权决定共同出兵抵御曹操,为此他们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他们联合起来,共同商讨战略计划。
2.2 赤壁地理优势赤壁地处长江与横江交汇之处,水势湍急,地形复杂。
由于长江的存在,曹操的军队无法迅速跨越,这给了孙刘联军以战略优势。
三、战斗过程3.1 破坏敌军补给周瑜采用火攻战术,派遣黄盖以火船攻击曹操的舰队,成功破坏了曹军的补给通道。
3.2 诱敌深入为了诱敌深入,刘备亲自带领一部分军队在赤壁南岸虚张声势,吸引曹军主力前来攻打。
3.3 火攻决胜周瑜趁曹军疲于奔波之际,下令放火烧敌。
曹军在火海中陷入混乱,众多士兵丧生或溺亡,损失惨重。
四、战争结果4.1 曹操的失败赤壁之战后,曹操的大军被孙刘联军击溃,成为了三国时期的重大转折点,曹操的野心受到了严重打击。
4.2 吴国的崛起赤壁之战后,孙权最终夺取了江东,并建立了吴国。
他在战争中表现出色,被誉为当世英雄。
5.3 影响深远赤壁之战的胜利对后来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标志着东吴的崛起,也改变了三国格局,并对后来各国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了重要影响。
结语: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战役。
周瑜作为吴国的重要将领,凭借着英明的决策和善于运用战术的才能,成功地战胜了曹魏的大军,为孙刘联军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
这场战役不仅改变了三国格局,也对后来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何不试之以足的之是什么意思(1)用在否定句中加强反问语气,意思是:“怎么可以这样做呢?”(2)用在疑问句中加强反问语气,意思是:“怎么能不这样做呢?”2。
之: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1)用在肯定句中,表示亲爱的态度;(2)用在否定句中,表示亲爱的态度; 3。
以:连词,用在句子中间或末尾。
例如:(夫人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论语》)4。
何:疑问代词(为什么)例如:(王曰)“先生以为何如?”(《庄子》)何则?(《论语》)何为?(《论语》)吾道穷矣!(《庄子》)11。
足: (1)足够;有余;充分。
(2)脚步;腿脚。
12。
试:在句中用作动词,是实验、尝试的意思。
例如:(乃入室仰卧,以锥投其咽,顾见其舌)还是不死?(《史记》)公子患之,数请医。
(《战国策》)未信我也?(《庄子》)余是以记之。
(《左传》)这种鱼很容易死吗?(《宋书》) 13。
试:在句中用作动词,是试探、尝试的意思。
例如:(元方入门不顾)既竭吾才,如或知尔,则何以哉?(《汉书》)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左传》)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 14。
以:用在句中表示比较等关系,有承接上文,引出下文的作用。
例如:(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谏太宗十思疏》)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其妙。
(《世说新语》)自相矛盾(《左传》) (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 15。
相:相互16。
之:助词。
的: (1)之:助词,定语后置,相当于“的”。
例如:(叶公语孔子曰)“女(汝)甚美,眉目之间,得毋有不足之处乎?”(《晏子春秋》)乃与鲁肃俱诣孙权,因见之。
(《赤壁之战》)孤(孙权)非(曹操)之敌也。
(《赤壁之战》)黄盖用苦肉计诈降曹操。
(《赤壁之战》)吾乃市井鼓刀屠者,无知名,无勇功,又非能言之人。
(《三国志》)你不能说,你为什么不能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指示代词,那里;他们(2)之:助词,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三国演义第二章读书笔记摘抄篇一:三国演义第二章读书笔记摘抄一、引言自古以来,历史小说一直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而《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更是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三国演义》中,第二章节不仅为整个故事的展开奠定了基础,更是对三国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军事等方面进行了生动深刻的描绘。
接下来,本文将以三国演义的第二章为主线,探讨其中的主题与观点,并提供深度和广度兼具的分析。
二、三国演义第二章读书笔记摘抄1.赤壁之战第二章中,赤壁之战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事件。
在这一战中,曹操与孙刘两军展开了一场宏大的战役。
这场战役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政治格局,更是引发了许多人物的命运转折。
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中最为经典的一段战争描写,其激烈的战局、丰富的策略和策略家之间的智慧较量,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势的变化三国演义第二章中,作者通过描写赤壁之战、曹操、孙刘两军的交锋等场景,展现了当时时局的动荡与变化。
这种变化既表现在政治格局的转变,也表现在人物命运的起伏。
曹操的力量逐渐壮大,孙刘两军则在赤壁一役中获得了宝贵的胜利,这些变化都为三国历史的走向埋下了伏笔。
3. 智谋与谋略赤壁之战所展现的智谋与谋略,也是三国演义第二章的一个重要主题。
孙权的火烧连营计、周瑜的借东风计等战术,展现了强大的智慧和谋略。
而在曹操一方,也有许多智谋之士如郭嘉、荀彧等,在这场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些智谋与谋略的展现,为整个故事增添了深度和趣味。
4. 人物性格与命运三国演义一直以来都是以其丰富多彩的人物塑造而著称。
第二章中,曹操、孙刘二方的主要人物,以及周瑜、诸葛亮等次要人物的形象鲜明,性格迥异。
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塑造,作者不仅展现了他们的性格特点,更是为后续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而这些人物的命运也在这一章中开始发生着微妙而重要的变化。
5. 总结与回顾通过本文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三国演义》第二章中蕴含的丰富主题和观点。
【导语】这是中国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之⼀,是三国时期“三⼤战役”中最为的⼀场,也是中国历第⼀次在长江流域进⾏的⼤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下⾯是分享的古代战争故事:⾚壁之战。
欢迎阅读参考! 【⾚壁之战】 曹军南下 官渡之战,曹操歼灭了袁绍的主⼒部队,扭转了袁强曹弱的局⾯,从⽽初步奠定了统⼀北⽅的基础。
曹操的实⼒不断壮⼤。
他雄⼼勃勃,打算⼀⿎作⽓,把盘踞在南⽅的刘表和孙权两⼤势⼒挨个⼉消灭,以达到统⼀全国的⽬的。
他和部下研究了向南扩张的战略计划,决定⾸先攻打刘表。
出师前,曹操⾼级谋⼠荀彧建议派⼤军直出宛城(今河南南陽市)、叶县(今河南叶县南),同时派⼀⽀轻骑兵,由⽔道急⾏军,乘敌⼈不备,攻下州治襄陽(荆州⾸府),说这样⽅可消灭刘表。
曹操采纳了荀彧的作战⽅案,于公元208年向南进军,军事进展得很顺利。
事有凑巧,正当曹操的⼤军⾏⾄半路,荆州牧(牧即⼀州的长官)刘表病死了。
⼩⼉⼦刘琮继承了他的职位。
这年9⽉,曹军越境到达新野。
刘琮被曹军的浩⼤声势吓坏了,连忙暗地⾥派⼈带着荆州地图和户⼝册,到曹营接洽投降。
曹军长驱直⼊,待守将刘备发现,已来不及组织⼒量抵抗,刘备只得率领部下慌忙向江陵撤退。
刘备本是西汉皇族后代,但枝属关系已⾮常疏远。
他⽗亲只做过县令和州郡属吏之类的⼩宫。
他⼩时“与母以贩履(鞋)织席为业”,家境并不富裕,和那些同时崛起的军阀相⽐,势⼒单薄,所以,在军阀混战中屡遭挫折,辗转投靠别⼈。
官渡⼤战中袁绍派他率军扰乱曹军后⽅,被曹操打败后投靠了刘表,刘表让他带领⼀部分军队驻扎樊城(今湖北襄陽县北),本想利⽤他来加强荆州⾸府外围的防御,不料宝贝⼉⼦不争⽓,瞒着刘备投降曹操,致使刘备连最后⼀⼩块地盘也丢了。
刘备虽然没有固定的地盘,但他“兴复汉室”的野⼼⼀直没有死。
在荆州时他积极整训军队,罗⼈才,以备独创局⾯时之需。
当时,流亡到荆州去的和荆州本地的⼠⼤夫归附他的很多,的⼤政治家诸葛亮,就是在那时候,经刘备再三邀请⽽出⼭的。
⾚壁之战的简介及过程 ⾚壁之战在中国众多战役中是最有名的战役之⼀,它奠定了三国的基础,所以对历史的发展有着促进的作⽤。
所以即便已经过去了⼏千年的历史,⾚壁之战依旧是⼀场惊⼼动魄、扣⼈⼼弦的战争。
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壁之战的简介及过程,希望⼤家喜欢! ⾚壁之战的简介 ⾚壁之战发⽣的时间是公元208年,简要的说,这是⼀场孙权与刘备联⼿在⾚壁⼀带共同打败曹军的战役。
当时孙刘联军的兵⼒为5万,⽽曹军的兵⼒为20多万,从兵⼒上来看曹军是必胜⽆疑的。
可是因为曹军的⼤多数⼠兵不适应⽔⼟,加之孙刘联军的智取导致曹军的损失⾮常惨重。
⾚壁之战之后在中国的军事政治中⼼不再局限在黄河流域了,⽽是扩⼤了,⾚壁之战也开了长江流域战役的先河。
之所以经历了近两千年的历史依然被视为战争的典范,是因为⾚壁之战见证了兵⼒并不是战争中唯⼀可以取胜的因素,战争中更加需要的是策略和技巧。
⽕烧⾚壁的主要内容 ⾚壁之战之前曹操曾写孙权写了⼀封信,信上说道他要统领着⼋⼗万的⽔军和孙权⼀起打猎。
当时孙权看过信之后也拿给⾃⼰的部下看,他们全都吓坏了,很多有都提议迎接曹操,投降朝廷。
孙权的部下⾥只有鲁肃⼀⼈没有说话,借着上厕所的时候鲁肃把⼼⾥话说给了孙权听,提议不能投降,得到了孙权的认可,后来孙权便发兵了。
孙权和刘备联合,此时他们的队伍⾥有周瑜和鲁肃两个⾮常能⼲的⼈物,他们两军逆⽔前⾏来到了⾚壁,那时曹军正在渡江,于是交战双⽅就这么相遇了。
当时曹操的北⼠卒对坐船很不习惯,为了他们能适应⼀些,曹操便把每条船的船头与船尾相连,这样⼈和马即便在穿上也像在陆地上。
这样的情况被孙刘联军看在眼⾥,计上⼼头,有⼈提出对付曹军可以⽤⽕。
于是他们假装投降,慢慢靠近曹军,最后曹军的所有船只被烧毁,损失⾮常惨重。
⾚壁之战的简介是刘备和孙权联合在⾚壁智取曹操,它主要的内容是曹操因为北⼠卒不适应坐船便把船的⾸尾相连好让船连成⼀⽚平地,但是这也引来了危机。
借着⼤好时机孙刘联军假装投降,⽤⽕点燃了曹军所有的船,历史上著名的⽕烧⾚壁就这么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