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感觉统合训练的自闭症儿童教具设计探索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3
新教师教学综合论坛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可以理解为人在外部环境中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如感觉、听觉、味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感觉等进行日常活动。
缺少感觉统合,当反之称为感觉统合失调。
即因某种原因使感觉刺激信息不能在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有效的组合,使儿童在神经心理发育上有不同程度的缺陷,进而导致整个身体不能和谐有效地运作,从而可造成儿童学习与交往困难障碍、结构和空间知觉障碍、听觉语言障碍、触觉防御障碍、前庭平衡功能障碍等系列问题,严重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国内外学者通过对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与行为问题的关系的研究发现,在有行为问题儿童中感觉统合失调率为64.6%,高于正常儿童的11.4%。
因此,关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在儿童早期干预显得非常必要。
本研究以一位6岁自闭症儿童为例,探讨其行为问题的影响,为今后的训练和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报告如下。
一、研究对象阳阳,男孩,6岁,目前就读沈阳市某普通幼儿园中班。
出生时体重正常,剖腹产。
阳阳父母亲均无遗传疾病史。
据阳阳母亲描述,阳阳在2岁多时除了不会讲话以外其他的表现并无异常,等到上幼儿园的时,其异常行为表现开始增多,比如当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会生气咬自己,有时候还会发脾气并且持续一整天,偶尔出现摔椅子等情况。
母亲带阳阳去医院检查,诊断为轻度自闭症。
经医院介绍,阳阳来到感觉统合训练室进行训练,研究者即是阳阳的训练人之一。
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方法,使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对个案的综合能力进行计分评估并观察儿童行为表现并进行记录,每次训练结束后与家长进行沟通。
最后,研究者结合评估与观察的结果,形成干预方案。
二、观察与访谈结果分析(一)认知特征阳阳的认知特征表现为主动性语言较差,能够正确数数和点数,认识很多生字。
注意力相对来说比较集中,注意的时间短,分配性比较差。
教师需要多次的呼唤或者指点才能引起他的注意,有的时候甚至需要教师去轻轻转他的脸,让其注意到目标事物。
作者: 李茜
作者机构: 南京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出版物刊名: 艺术科技
页码: 161-161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3期
主题词: 感觉统合 触觉 玩教具 设计
摘要:早期教育的效果可以直接影响到孩子未来的成长,随着社会对学龄前教育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对孩子进行感觉统合训练的必要性,感觉统合训练的玩教具器材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和重视。
本文以感觉统合理论为基础,对触觉训练玩教具进行了研究,对各种触觉训练玩教具的特点进行了梳理和探讨。
特别是本文还从感觉统合的理论出发,对触觉训练玩教具的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针对不同类别的触觉训练玩教具归纳和总结了其在设计上的特点和注意事项,以期为触觉训练玩教具设计得以实践提供必要理论支撑,为中国婴幼儿早期教育尽绵薄之力。
感觉统合训练辅助器具在自闭症儿童治疗中的应用自闭症是一种发展障碍,影响了个体的社交互动、沟通能力以及行为模式。
对于自闭症儿童的治疗和干预,感觉统合训练被广泛应用。
感觉统合训练辅助器具在自闭症儿童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帮助改善他们的感觉统合功能,促进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参与和社交能力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自闭症儿童常常存在感官过敏、低感觉阈值等感觉统合问题。
感觉统合训练辅助器具的设计和使用,旨在提供刺激和支持,帮助儿童建立正常的感觉处理模式。
一种常见的感觉统合训练辅助器具是压力衣。
压力衣通过给予孩子深压力感觉,以提供身体的稳定感和安全感。
这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注意力、情绪调节和行为控制。
压力衣还可以减少儿童对刺激的过度反应,并通过平衡感觉系统的刺激来改善他们的感觉阈值。
研究发现,压力衣的使用可以减少自闭症儿童的焦虑和冲动行为,增加他们的自我控制和安全感。
除了压力衣,还有其他的感觉统合训练辅助器具也被广泛应用于自闭症儿童的治疗中。
例如,振动座垫可以提供儿童全身的振动刺激,帮助他们提高身体平衡和空间意识。
音频疗法设备通过给予儿童特定的声音刺激,帮助他们改善听觉处理能力。
另外,融合感觉椅子可以提供儿童身体和视觉上的刺激,通过独特的设计促进他们的平衡感和协调能力。
这些感觉统合训练辅助器具的使用并非单一地改善一项感官功能,而是综合性地促进儿童整体的感觉统合功能。
通过这些辅助器具的使用,自闭症儿童能够获得更具体、更刺激和有益的感觉体验,以提高他们对刺激的处理和适应能力。
感觉统合训练辅助器具的应用还需要与专业治疗师的指导和监督相结合。
他们可以根据每个儿童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专业治疗师可以协助儿童正确地使用这些辅助器具,并根据他们的进展调整训练内容和强度。
尽管感觉统合训练辅助器具在自闭症儿童治疗中的应用带来了积极的效果,但并非适用于所有自闭症儿童。
治疗师和家长需要根据儿童的症状和需求,确保选择合适的辅助器具,并遵循适当的使用指导和安全原则。
针对自闭症儿童的早期干预治疗产品设计
自闭症是一种儿童神经发育障碍,对患者的语言、社交能力、感觉统合等方面都会产生明显的影响。
早期干预是提高自闭症儿童发展潜力和改善社交能力的关键阶段。
为了更好地满足自闭症儿童早期干预治疗的需求,设计了以下产品。
1. 感觉统合训练工具:自闭症儿童常常对外界刺激反应异常,包括对声音、光线、触觉等敏感或不敏感。
设计了一系列感觉统合训练工具,包括声音盲盒、触觉游戏、光线调节眼镜等,帮助自闭症儿童逐渐适应不同的感觉刺激,并提高他们的感觉统合能力。
2. 社交技能培训游戏:自闭症儿童往往缺乏社交能力,不懂得与他人互动和交流。
设计了一系列社交技能培训游戏,如角色扮演游戏、社交场景模拟游戏等,帮助自闭症儿童学习与他人互动的技巧,包括眼神交流、语言表达、情绪识别等。
3. 执行功能训练器具:自闭症儿童常常存在执行功能障碍,如注意力不集中、计划能力差等。
设计了一系列执行功能训练器具,如任务计划表、时间管理器等,帮助自闭症儿童提高执行功能,增强他们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4. 语言表达辅助工具:自闭症儿童常常存在语言障碍,包括语言理解能力差、语言表达困难等。
设计了一系列语言表达辅助工具,如语音识别软件、图像标识卡等,帮助自闭症儿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语言,并通过图像表达自己的意愿和需求。
5. 家长培训课程:家长是自闭症儿童早期干预治疗的重要参与者,他们需要了解自闭症的特点和治疗方法,掌握一些辅助技巧和策略。
设计了一系列家长培训课程,包括专业知识讲座、操作演示等,帮助家长提升对自闭症的认知并学习如何有效地为自闭症儿童提供支持和指导。
幼儿园实用感觉统合训练游戏方案设计的探索与研究摘要:感觉统合能力的训练,是针对“感觉统合失调”而进行的大脑功能训练,通过训练85%的儿童感统失调症状得到矫正,但社会上昂贵的感统训练器材、训练课程,使很多孩子失去了矫正的机会。
0—6岁为感统失调的最佳预防期,若探索出一些幼儿园实用的、经济的感觉统合训练游戏方案,不仅能及时矫正学龄前期的感觉失调明显症状,还能很好的预防儿童感统失调,为孩子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感觉统合失调、幼儿园、实用、感统训练游戏方案、一、实用性原则常用感觉统合训练教具有滑板车、平衡台、大笼球、羊角球、球池、单杠、溜滑梯、吊床、秋千、刷子、海绵、吊缆摇篮、网缆、平衡吊缆、跳床、圆木马吊缆等等很多游戏方法。
除了以上谈到的专业器械外,我们在设计感觉统合训练方案时努力挖掘幼儿园已有的环境资源,如:草坪、沙池、嬉水池、鹅卵石小路、梅花桩、波浪状平衡台、秋千、滑梯、钻网、爬网、等等,使设计出的活动孩子感觉有趣,教师操作起来方便、实用,减轻家长经济负担。
二、游戏化原则陈鹤琴先生说:“幼儿以游戏为生命,多游戏,多快乐。
”我们在运用专门的感觉统合器材对幼儿进行有关的训练活动时,创设一个让幼儿愉快,而且更愿意参与的游戏气氛,训练当中要让儿童感到快乐而不是压力。
A:情节趣味化赋予感觉统合训练过程游戏化的情节,能增强趣味性、娱乐性,激起幼儿良好的情绪和积极从事活动的力量,从而使他们注意力集中,记忆清晰,想象丰富,思维活跃。
例如:如幼儿趴地推球,球推进的是一个个小动物的嘴巴,仿佛在给小动物喂食;幼儿钻进布袋,学做蚕宝宝,随着蚕宝宝的一天天长大,钻出布袋,跳着去游玩;将奥特曼打怪兽、解放军炸碉堡、警察抓小偷等幼儿所喜爱的情节融入感统训练中,幼儿能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感到成功与自信,从而产生愉快情绪,在活动中也会更专注投入。
B、语言游戏化在感统训练中,教师语言的游戏化,能让幼儿产生积极的情绪,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
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汤箬梅 李俊杰*引言自闭症是一种发育障碍性疾病,研究表明,儿童自闭症发病率占我国各类精神疾病首位,并且已成为当今最普遍的发展性障碍疾病之一,我国自闭症儿童超200万,而且这种趋势仍在上升。
患儿常会出现行为异常,心理障碍,缺少社会交往能力等症状。
随着自闭症康复医疗水平的进步,科学、舒适的康复空间设计能够对患儿的感官系统、心理生理健康、情感发展、社会交流的治疗起着积极作用,提升患儿的康复效果。
但目前我国多数儿童康复空间的设计仍停留在鲜艳的色彩和图案上,功能简单、造型单一,并未充分考虑自闭症儿童的实际需求。
感官统合理论是通过大脑感知环境,进而刺激感官系统的过程,这一过程对患儿的康复会起到积极作用。
本研究依据感官统合理论及自闭症儿童的心理生理特征,探索自闭症儿童康复空间新的设计模式,提升空间的整体康复效果。
一、感官统合理论基本原理感觉统合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博士爱尔丝于1969年系统提出的。
其原理是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运作的学习过程,感觉统合是人体将不同的感觉通路(听觉、味觉、嗅觉、触觉、视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从环境中获取的感觉信息组合起来输入大脑,大脑对获取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处理过程包括筛选、解释、比较、抑制、联系、统一等,进而做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简称“感统”。
感官统合的发展会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日常行为表现、儿童情绪智力等,儿童的各项发展都是以感官统合为基础的,若儿童的感官统合能力存在障碍,会导致儿童无法融入集体,给儿童生理和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研究表明,基于感官统合理论下的环境设计会对儿童的感官系统产生积极的影响,能够促使大脑产生或抑制神经化学物质的分泌,可以帮助患者感官统合能力的发展,从而促进患者康复,如图1[1]。
摘要:旨在运用感官统合理论介入自闭症儿童康复空间设计,根据儿童的感官体验,营造出易于自闭症儿童康复的空间环境。
文章从自闭症儿童的内在特征出发,通过介入感官统合理论,构建情节丰富的游戏场所,营造亲近自然的景观环境,创造寓教于乐的教育空间,搭建安全舒心的康复场地等设计策略刺激儿童的感官系统,提出有利于自闭症儿童康复的空间模式。
感觉统合训练辅助器具在儿童自闭症儿童社交互动中的效果研究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缺陷的综合征,特点为社交互动和沟通能力的严重障碍。
儿童自闭症患者常常面临着与同龄人良好的社交互动的困难,这给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为了改善自闭症儿童的社交互动能力,感觉统合训练辅助器具逐渐被研究和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感觉统合训练辅助器具在儿童自闭症儿童社交互动中的效果。
感觉统合训练是一种常见的疗法,旨在帮助儿童整合和处理来自不同感官系统的信息,以促进其身体和大脑的发展。
感觉统合训练辅助器具作为感觉统合训练的辅助手段,通过模拟和刺激感官系统,帮助自闭症儿童识别、处理和适应外界刺激,提高他们对环境的适应力。
首先,感觉统合训练辅助器具可以帮助自闭症儿童提高感官系统的发展和整合能力。
自闭症儿童常常有感官过敏或感官欠缺的问题,例如对声音、触感或光线的过度敏感,或者对温度和疼痛缺乏感觉。
这些感官问题可能影响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感觉统合训练辅助器具通过刺激和调节感官系统,帮助自闭症儿童适应不同的感官刺激,改善他们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其次,感觉统合训练辅助器具还可以促进儿童社交互动的发展。
社交互动是儿童的重要发展领域,但自闭症儿童常常在其中遇到困难。
他们可能缺乏与他人建立联系和互动的意愿和能力。
感觉统合训练辅助器具通过刺激自闭症儿童的感官系统,提供有趣和引人入胜的任务和活动,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和参与度。
这些器具可以帮助他们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和分享,促进社交技能和互动的发展。
此外,感觉统合训练辅助器具还可以提高儿童的注意力和专注力。
自闭症儿童通常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和易分散的问题,这可能使他们在学习和社交互动中面临挑战。
感觉统合训练辅助器具通过刺激和调节感官系统,帮助自闭症儿童集中注意力,提高他们的专注力和学习能力。
这些器具提供的有趣和刺激性任务可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促使他们更加专注和投入到活动中去。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感觉统合训练辅助器具并不是治疗自闭症的唯一方法,也并非适用于所有自闭症儿童。
幼儿自闭症的感觉统合疗法的探索自闭症是一种儿童神经发育障碍,其特征包括社交交往困难、语言沟通障碍、刻板重复行为和兴趣限制等。
在幼儿自闭症的治疗中,感觉统合疗法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探索幼儿自闭症的感觉统合疗法,包括其原理、方法和效果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一、感觉统合疗法的原理感觉统合疗法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法,旨在通过调整和整合儿童的感觉系统,提高其感知、处理和应对外界刺激的能力。
自闭症儿童常常存在感觉过敏或感觉不足的问题,导致他们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异常或困难。
感觉统合疗法通过刺激儿童的感觉系统,帮助他们建立正常的感觉觉知和处理能力,从而改善其社交交往和行为表现。
二、感觉统合疗法的方法1. 感觉刺激:感觉统合疗法通过提供各种感觉刺激,如触觉、听觉、视觉、嗅觉和运动等,来激活儿童的感觉系统。
例如,使用不同材质的触觉物品进行触觉刺激,播放各种音乐和声音进行听觉刺激,观看图书、图片和视频进行视觉刺激等。
2. 感觉整合:感觉统合疗法通过整合不同感觉刺激,帮助儿童建立感觉觉知和处理能力。
例如,将触觉、听觉和视觉等刺激进行组合,让儿童同时接受多种感觉刺激,促进感觉系统的整合和协调。
3. 感觉调节:感觉统合疗法通过调节儿童的感觉系统,帮助他们适应外界刺激和环境要求。
例如,通过提供适度的感觉刺激,帮助儿童调节感觉过敏或感觉不足的问题,提高他们对外界刺激的适应能力。
三、感觉统合疗法的效果评估感觉统合疗法的效果评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客观评估和主观评估。
1. 客观评估:客观评估通过使用标准化的评估工具,对儿童的感觉觉知和处理能力进行量化评估。
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儿童感觉统合评估量表(Sensory Integration and Praxis Tests,SIPT)、儿童感觉统合评估量表(Sensory Integration Inventory for Children,SIIC)等。
2. 主观评估:主观评估通过观察和询问儿童及其家长或教师的意见,评估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的感觉觉知和处理能力的改善情况。
促进自闭症儿童交流的产品设计探讨自闭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患者通常表现出社交障碍、沟通困难、重复行为等症状。
在日常生活中,自闭症儿童往往面临着与他人交流的困难,这不仅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困扰,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挑战。
如何促进自闭症儿童的交流,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这个背景下,产品设计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将就促进自闭症儿童交流的产品设计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一、了解自闭症儿童的特点要进行促进自闭症儿童交流的产品设计,就需要充分了解他们的特点。
自闭症儿童通常表现出言语发育迟缓或没有言语能力、社交障碍、重复行为等特点。
产品设计需要考虑到这些特点,以满足他们的交流需求。
自闭症儿童通常对感官刺激有着特殊的需求。
他们可能对某些声音、颜色、光线等特别敏感,而对其他感官刺激则不敏感。
产品设计需要考虑到这些特殊需求,以减少对他们的不适,同时提高交流的效果。
在了解自闭症儿童的特点之后,我们可以提出一些促进自闭症儿童交流的产品设计原则,以指导实际的设计工作:1. 简单易用。
自闭症儿童通常对复杂的交流工具感到困惑,因此产品设计应该尽量简单易用,以降低他们的学习成本。
2. 多感官刺激。
考虑到自闭症儿童对感官刺激的特殊需求,产品设计应该尽量结合多种感官刺激,以提高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
3. 个性化定制。
由于自闭症儿童的差异性很大,产品设计应该考虑到个体差异,尽量提供个性化定制的功能。
4. 社交互动。
产品设计应该尽可能地激发自闭症儿童的社交兴趣和能力,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1. 基于图像的交流工具。
考虑到自闭症儿童的言语发育迟缓或没有言语能力的特点,我们可以设计一种基于图像的交流工具,用以表达他们的需求和情感。
这种工具可以包括一些常见的图像符号,以及一些个性化定制的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
3. 社交互动的交流工具。
在设计交流工具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考虑在其中加入一些社交互动的功能,例如模拟真实的社交场景,帮助自闭症儿童练习社交技能。
针对自闭症儿童的早期干预治疗产品设计自闭症是一种儿童常见的发育障碍疾病,患病孩子在语言和社交能力上存在严重问题,严重影响到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
早期干预治疗对于自闭症儿童的康复非常重要,针对自闭症儿童的早期干预治疗产品设备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着重介绍一些针对自闭症儿童的早期干预治疗产品设计,以期能够更好地帮助这些孩子进行早期干预治疗。
一、智能玩具针对自闭症儿童的早期干预治疗产品设计中,智能玩具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辅助工具。
智能玩具主要通过一些特殊的设计和功能,能够吸引自闭症儿童的注意力,促进他们的主动参与和互动。
可以设计一种智能玩具,它能够通过声音和光线的变化,吸引自闭症儿童的注意力,同时提供一些简单的互动游戏,帮助他们培养社交技能和语言能力。
这种智能玩具可以与手机或电脑连接,使家长或治疗师能够随时监测自闭症儿童的参与情况和进展情况,为后续的治疗提供数据支持。
二、虚拟现实(VR)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治疗工具,它通过模拟真实的情境,让自闭症儿童能够在虚拟世界中进行一些模拟社交活动和情境训练,帮助他们提高社交技能和适应能力。
针对自闭症儿童的早期干预治疗产品设计中可以采用虚拟现实技术,设计一些适合自闭症儿童的虚拟现实游戏,比如模拟与他人对话、模拟社交情境等,让自闭症儿童在游戏中体验并学习一些社交技能,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真实社交环境。
这种虚拟现实产品还可以与专业的治疗师进行合作,根据自闭症儿童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虚拟现实训练方案,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语音识别技术自闭症儿童在语言交流方面存在严重问题,针对自闭症儿童的早期干预治疗产品设计中,可以采用一些语音识别技术,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能力。
可以设计一种带有语音识别功能的学习机器人,它能够通过语音识别技术理解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并进行智能对话和互动,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这种学习机器人还可以搭配一些语音识别软件,记录自闭症儿童的语音训练情况,为治疗师提供数据支持,帮助评估和调整治疗方案。
基于感觉统合原理的幼儿感统训练玩教具设计研究一、本文概述本研究论文聚焦于基于感觉统合原理的幼儿感统训练玩教具设计,旨在探究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理念与方法,研发出能够有效促进36岁幼儿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的玩教具产品。
感觉统合是指个体将来自身体内外不同感官的信息,如视觉、听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进行有效整合,并据此作出适当反应的过程。
在幼儿期,这一过程对于儿童的认知发展、动作技能、情绪调节以及社交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首先对当前国内外关于感觉统合理论及其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现状进行梳理,分析现有幼儿感统训练玩教具的特点及存在的不足,进而明确本研究的创新点与实践价值。
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一套系统化的设计原则和方法,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及感觉统合需求,从材料选择、形态设计、功能构建等多个维度探讨适宜幼儿感统训练的玩教具设计方案。
进一步,本文将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验证所设计玩教具在提升幼儿感觉统合能力方面的实际效果,并对其使用效果进行量化评估与分析。
研究成果不仅有望丰富和完善学前教育领域内感觉统合训练的资源库,还将为相关教育机构、教师及家长提供具有实用性和创新性的感统训练指导方案,从而助力我国幼儿健康、全面地成长与发展。
二、文献综述介绍感觉统合的理论起源和发展,包括Ayres的感统理论等,阐述感觉统合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解释感觉统合失调的概念及其在幼儿中的表现,以及感统训练对于改善幼儿行为和学习能力的作用。
概述当前幼儿感统训练的研究进展,包括国内外的研究动态、主要研究成果以及感统训练方法的应用情况。
分析不同年龄段幼儿感统训练的特点和需求,以及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探讨玩教具在幼儿感统训练中的作用,包括玩教具的种类、设计理念以及如何根据不同感觉系统(触觉、听觉、视觉、前庭感觉和本体感觉)设计相应的玩教具。
分析现有玩教具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局限性。
阐述在设计幼儿感统训练玩教具时应遵循的原则,如安全性、趣味性、可操作性、教育性等。
感觉统合器材在幼儿体育游戏中的设计研究随着幼儿的成长,他们的体能和身体协调能力逐渐提高,体育游戏成为了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幼儿体育游戏中,统合器材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
统合器材是一种用于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综合器材,采用了多种运动形式和功能设计,可以根据不同的教育和训练目标,设计出不同类型、不同规格和不同功能的器材。
本文将探讨统合器材在幼儿体育游戏中的设计研究。
一、统合器材的种类统合器材的种类很多,可以根据功能和形式的不同大致分为以下几类:1. 体操器材:主要包括跳马、高低杠、平衡木等。
这类器材主要用于幼儿体操训练,可以提高幼儿的体能和身体协调能力。
1. 安全性因素要考虑:幼儿对自己的安全没有概念,所以在设计统合器材时,要考虑到幼儿安全的因素,如加强器材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多样性因素要考虑:幼儿对物品的认知是有限的,所以设计统合器材时要考虑到多样化的因素,包括形状、大小和颜色。
3. 互动性因素要考虑:在设计统合器材时,要考虑到幼儿游戏互动的需要,如设计需要多个幼儿共同参与的游戏。
4. 可变性因素要考虑:幼儿兴趣容易受到影响,不容易长久保持单调的游戏模式,所以设计统合器材时需要考虑到可变性的因素,在游戏中适当地改变规则或添加新的游戏元素。
1. 提高幼儿的体能和身体协调能力:通过使用各种类型的统合器材,可以帮助幼儿提高他们的体能和身体协调能力,如跳马可以锻炼幼儿的平衡性和柔韧性,蹦床可以提高幼儿的爆发力和柔韧性。
2. 增强幼儿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使用搬运器材和球类器材等,在游戏中设置协作任务或分组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增强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3. 培养幼儿对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在游戏中添加新的游戏元素和变化规则,例如足球比赛中增加换人制度或增加奖励机制等,可以帮助幼儿培养对运动的兴趣和爱好。
4. 锻炼幼儿在游戏中处理问题的能力:在游戏中设置一些有挑战性的任务或问题,帮助幼儿在游戏中处理问题的能力。
感觉统合训练对自闭症儿童刻板行为影响的个案研究一、本文概述自闭症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其核心症状包括社交沟通障碍、重复刻板行为和兴趣狭窄。
近年来,随着对自闭症研究的深入,感觉统合训练作为一种干预手段,逐渐在自闭症儿童的治疗和教育领域受到关注。
感觉统合训练旨在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活动,帮助自闭症儿童改善感觉处理能力,进而减轻刻板行为。
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深入探讨感觉统合训练对自闭症儿童刻板行为的具体影响,以期为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教育提供实证支持和理论依据。
本文首先介绍了自闭症及其刻板行为的特点,阐述了感觉统合训练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
接着,详细描述了研究对象的选取过程、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具体实施过程。
在个案研究部分,本文选取了若干名具有代表性的自闭症儿童,通过观察、评估和训练,详细记录了他们在感觉统合训练前后的行为变化。
本文总结了感觉统合训练对自闭症儿童刻板行为的影响,并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局限性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个案研究的方式,为自闭症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提供了具体的实践经验和理论依据,有助于指导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更加科学、有效地开展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教育工作。
本研究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有助于推动自闭症儿童康复教育领域的研究和发展。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法,以深入了解感觉统合训练对自闭症儿童刻板行为的具体影响。
个案研究法是一种定性的研究方法,通过深入探究个别案例,以获得对某一现象或问题的深入理解。
本研究选取了一名具有典型自闭症特征且表现出明显刻板行为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其日常行为、兴趣爱好、社交互动等方面的观察和记录,建立详细的个案资料库。
根据个案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了一套针对性的感觉统合训练方案。
该方案包括多种训练活动,如触觉训练、前庭觉训练、本体觉训练等,旨在通过多感官刺激和动作协调,改善自闭症儿童的感知觉能力和动作协调性。
在训练过程中,本研究采用了观察法、访谈法和量表评估法等多种方法,对个案的刻板行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评估。
针对自闭症儿童早期干预训练的产品设计研究自闭症是一种儿童神经发育障碍,可能影响他们的社交交流、行为和感知能力。
因此,早期干预训练对于自闭症儿童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
首先,产品设计应基于自闭症儿童的需求和特点。
这些儿童可能对社交交流感到困难,需要帮助发展这方面的能力。
因此,产品设计应注重提供社交互动的机会,例如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创建虚拟社交环境。
通过与虚拟人物互动,自闭症儿童可以学习如何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
其次,产品设计应注重提高自闭症儿童的感知能力。
这些儿童可能对感官刺激过敏或过度敏感,因此产品设计应考虑提供适当的感官刺激和体验。
例如,可以设计一款交互式音乐游戏,通过音乐、光线和触觉刺激来帮助自闭症儿童发展感知能力。
此外,产品设计还应注重培养自闭症儿童的行为能力。
这些儿童可能表现出刻板重复行为和固定兴趣,需要帮助改变这些行为模式。
因此,产品设计可以包括一系列游戏和活动,鼓励自闭症儿童参与不同的活动和探索新的兴趣。
在产品设计过程中,需要与专业人士和家长合作。
专业人士如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和医生可以提供关于自闭症儿童需求和训练方法的专业知识。
而家长则能提供有关自闭症儿童的实际情况和反馈。
通过与专业人士和家长的合作,产品设计可以更加贴近自闭症儿童的需求。
最后,产品设计应注重灵活性和个性化。
自闭症儿童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爱好,因此产品设计应考虑提供不同难度和内容的训练模块。
此外,产品设计还应具备个性化设置的功能,以便根据每个自闭症儿童的特点进行个性化训练。
综上所述,针对自闭症儿童早期干预训练的产品设计研究需要考虑自闭症儿童的需求和特点,并注重社交互动、感知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培养。
通过与专业人士和家长的合作,以及灵活的个性化设计,这些产品可以为自闭症儿童的早期干预训练提供有效的支持。
基于感觉统合训练的自闭症儿童教具设计探索
作者:钱安琪李戈
来源:《健康科学》2018年第09期
自闭症(Autism或Autistic disorder)又称孤独症,是一种有生物基础的发育障碍类疾病。
自闭症孩子又称为星星的孩子。
DSM-V将自闭症核心症状归结为社交障碍,沟通困难和重复,刻板行为。
不容乐观的是自闭症的患病人数在逐年增加,据美国疾控中心统计,截止到2010年,美国8岁的儿童中每68人中就有一人患有ASD,并且男性患病比例约1/42,是女性的四到五倍,自闭症更偏爱男孩。
而2013年的报告显示,在6-17岁的孩子中每50个孩子中就有1个患有自闭症,增长趋势十分明显。
来自不同国家的统计表明,自闭症在总人口的患病比例可达2%甚至更高。
感觉统合训练作为近年国内外治疗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常用方法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由于无药物副作用,训练氛围活泼有效,儿童乐于接受,近年来在国内的中小型自闭症康复机构中很受青睐,感统训练已逐渐成为自闭症儿康复训练的主要内容之一。
我国对于自闭症教具设计的系统研讨起步较晚,国内市场针对自闭症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教具主要依赖进口,种类较少,价格高昂。
即使有一些自主创新的种类,依然缺乏对自闭症儿童情感化关怀和人性化设计。
因此,针对不同类别的感觉统合玩教具进行研究,在满足自闭症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基础上,融合现代科技,设计出一款具有针对性、易操作、可交互的“特殊教具”,吸引患儿在感觉统合训练中的注意力,给患儿更多的人文关怀和使用安全感,是本文探索的目的。
线上线下结合、塑造教具立体化
随着国内对自闭症儿童的关注度提高,已逐渐出现了一些国内原创性的自闭症儿童玩具,例如表情棋盘,是一款针对自闭症儿童情感认知康复训练的玩具,儿童通过识别棋子上的表情对喜怒哀乐有一个更直观的了解。
还有基于感觉统合训练的棒球玩具,通过击打棒球训练儿童的手眼协调能力、前庭、平衡感等,帮助进行感觉统合和身体协调性的训练。
自闭症儿童有非常严重的认知障碍,他们抵触与普通人群的交往,相对应的更容易与
无生命物体成为朋友和玩伴,教具在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治疗中占了重要的地位。
由于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弱,在感觉统合训练中患儿需要在大人陪同下才能正确的操控教具。
本文探索设计的是一个系列的“特殊教具”,包含线下产品和线上数字化内容。
线下产品主体以动物作为形象,采用柔软质感的材质使患儿获得安全感。
通过在认知地图上各种动物的生活状态帮助自
闭症儿童训练认知与协同交流。
同时,为进一步提升自闭症儿童交互行为,结合 AR 技术设计来实现数字化操作,让动物从玩偶形象逐步走向现实,增强自闭症儿童与外界的沟通。
线上产品可以通过声音和影像来训练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发音、对事物的识别,可以通过音乐刺激孩子的大脑帮助进行辅助治疗,还可以与孩子进行聊天等。
AR技术渗透、提升教具趣味度
教具产品中AR技术无缝地融合了虚拟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
AR的使用可以将儿童学习体验从2D时代提升到3D时代,尤其是图像、动物形象和模拟场景这类。
AR对于那些在空间认知方面将2D概念转化为3D有困难的儿童,尤其有用。
AR的另外一项功能,就是使用过程中的存在感和实体感,这可以帮助患儿回想以前有过亲身经历的体验,和之前学到的知识建立更深的联系,加深对外部世界的认知。
线下产品由抽象动物玩偶和一个场景化的带有凹槽的可嵌插卡片组成,主要是增加自闭症儿童家庭的亲密度。
患儿在家长的指导下,将玩偶放入到相对应形状的凹槽里,会获得奖励。
线上产品则主要以AR 虚拟现实辅助教具,以达到具象化和真实感的体验。
AR技术的深入应用,使儿童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发生着巨大的改变。
AR技术的融合,旨在能够让自闭症患者主动加入训练,而游戏化的方案,能激发患儿的参与度,给与他们更多关怀。
该设计在传统教具的基础上与 AR 增强现实技术达到一个平衡,给自闭症儿童更多训练动力。
情感化设计、强化教具陪伴感
当患儿能正确完成一整套玩偶匹配后,会有灯光亮起,给予及时的反馈,提高自闭症患儿在训练时的专注度,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信息反馈作为一种信息传递效果其作用在于返回传递,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
教具除了有干预训练等功能外,还是儿童“小伙伴”,大部分自闭症儿童都有孤独感,所以他们需要一个具有陪伴能力的“伙伴”来减少这一孤独感。
通过康复师或父母引导小朋友完成游戏,最终帮助动物在森林里找到回家的路。
小动物们有智能芯片,可以有语音反馈,与小朋友互动,增加小朋友的兴趣与动力。
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有时也被称作为“感觉统合游戏”,我们把出现在自闭症儿童感觉统合训练中的教具也称为玩具,就是因为对于孩子们来说感统训练的器材不仅仅是课堂上要使用的教学用具,更是日常游戏玩耍的玩具或一个小伙伴、好朋友。
由此也能加强自闭症孩子对世界的关注与对家人的亲密关系的建立。
完美触觉感知、保证教具安全性
此教具旨在促进自闭症儿童与外界的沟通交流,所以一定要强调互动性,包括儿童和成人之间的沟通、儿童与教具之间的互动、多人协作的游戏方式,可以有效培养儿童的沟通交流能力。
在解决感觉统合训练问题的教具设计中,尤其要强调感官给儿童带来的刺激,自闭症儿童的感知程度良莠不齐,有的高度敏感,而有的自闲症儿童却非常迟纯,所以选择适当的教具制
作材料,或使用不同材质的组合,有不同的感知,给自闭症儿童带来触觉上的刺激,幫助其恢复感知能力。
在材质上选择不织布、皮革、抓绒、海绵、沙石、棉花等材料相结合,给患儿带来丰富的触觉体验。
教具的安全性也是需要我们时刻关心注意的,自闭症儿童在把玩教具时的刻板重复的不灵活动作行为会让他们在把玩时的受伤概率更高,再加上自闭症儿童会出现破坏物品的情况,外形坚硬有棱角的玩具更会使他们受伤,因此在形态上要选择柔软平滑的设计。
有的自闭症儿童患有哮喘或有吞咽小物件的行为,因此在玩具的设计选材上应该避免有多毛绒或能藏匿灰尘的材质,部件的尺寸也不宜过小或有可被轻易拽掉的小部件。
自闭症儿童对色彩有特殊的偏好,一般而言,自闭症儿童最偏爱的是绿色和蓝色,其次是紫色和红色,最不喜欢的则是黄色和澄色,其对冷色的偏好优于暖色。
颜色对自闭症儿童的视觉刺激是十分重要的.
研究表明发现,自闭症儿童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专注力和主动性会提高 55%,可以说和正常的小孩几乎没太大的区别。
自闭症儿童如果长时间和小狗小猫在一起生活,社会性的沟通意识会提高 20%-30%,融入智能芯片与AR技术的感觉统合训练教具设计,能增强自闭症儿童与外界的沟通,为自闭症儿童架设起一座通达更丰富的世界的桥梁。
作者简介:
钱安琪(1997-)女,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数字媒体与艺术设计学院学生。
李戈(1966-)女,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