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数据库属性表描述
- 格式:doc
- 大小:339.50 KB
- 文档页数:14
土地利用数据库包括基础地理要素、土地利用要素、土地权属要素、基本农田要素、栅格要素、其他要素等。
1.1 要素分类与编码
土地利用数据库要素分类大类采用面分类法,小类以下采用线分类法。
根据分类编码通用原则,将土地利用数据库要素依次按大类、小类、一级类、二级类三级类和四级类划分,要素代码采用十位数字层次码组成,其结构如下:
XXXXXXXXXX
||||||
大类码小
类
码
一
级
类
要
素
码
二
级
类
要
素
码
三
级
类
要
素
码
四
级
类
要
素
码
其中:
a)大类码为专业代码,设定为二位数字码,其中:基础地理专业码为10,土地专业码为20;小类码为业务代码,设定为二位数字码,空位以0补齐。
土地利用的业务代码为01,土地利用遥感监测的业务代码为02,土地权属的业务代码为06;一至四级类码为要素分类代码,其中:一级类码为二位数字码、二级类码为二位数字码、三级类码为一位数字码、四级类码为一位数字码,空位以0补齐。
b)基础地理要素的一级类码、二级类码、三级类码和四级类码引用《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3923-2006)中的基础地理要素代码结构与代码。
c)各要素类中如含有“其他”类,则该类代码直接设为“9”或“99”。
土地利用数据库各类要素的代码与名称描述见表1。
表1 要素代码与名称描述表
表1(续)。
株洲市二调地籍数据库属性列表2.宗地扩展属性结构表1.权利人属性表(ZD_QLR)该表中必填的属性字段有:地籍号(DJH)、权利人名称(QLRMC)、权利人证件类型(QLRZJLX)、权利人证件号(QLRZJH)、法人代表姓名(FRDBXM)、法人代表证件类型(FRDBZJLX)、法人代表证件号(FRDBZJH)、法人代表身份证明书(FRDBSFZMS)2.权属来源证明扩展属性表(ZD_QSLYZM)必填的属性字段:地籍号(DJH)、权属来源证明(QSLYZM)3.申请登记扩展属性表(ZD_SQDJ)必填属性字段:地籍号(DJH);选填字段土地证号(TDZH).其余属性字段我们没有,暂时不填4.权属调查扩展属性表(ZD_QSDC)必填属性字段:地籍号(DJH)、调查表号(DCBH)、指界委托书(ZJWTS)、权属调查记事(QSDCJS)、调查员(DCY)、调查日期(DCRQ)、宗地草图(ZDCT)、界址标示(JZBS)、地籍勘仗记事(DJKZJS)、勘仗员(KZY)、勘仗日期(KZRQ)、调查审核意见(DCSHYJ)、调查审核人(DCSHR)、调查审核日期(DCSHRQ);5.权属审批扩展属性表(ZD_QSSP)必填属性字段值为地籍号(DJH);其余的属性字段没有调查信息,暂时不填。
6.注册登记扩展属性表(ZD_ZCDJ)必填属性字段属性:地籍号(DJH); 其余的属性字段没有调查信息,暂时不填。
7.他项权利登记扩展属性表(ZD_TXQLDJ)8.必填属性字段值为地籍号(DJH)、土地证号(TDZH)、权利人(QLR)、权利人身份证件类型(QLRSFZJLX)、权利人身份证件号(QLRSFZJH);;其余的属性字段没有调查信息,暂时不填。
3.城镇地籍数据库空间要素分层标准。
XX市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昆明云金地科技有限公司2007年1月20日项目名称:XX市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文档日期:2007年01月20日 10:37编写人员:张海龙、闫磊修改历史:文档备注:前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数据库字段数据字典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农村专用图形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表索引................................................... 错误!未定义书签。
表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 1 影像图(dom)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2 宗地(NCR_Parcel)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3 注记属性表(NC_Annotate)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4 辅助层(NC_Asst)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5 行政区划属性表(NC_Canton)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6 行政界线属性表(NC_CanVerge)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7 等高线属性表(NC_Contour)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010版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结构1 土地利用规划要素分层及定义表1 土地利用规划要素层名称及各层要素2土地利用规划信息属性表结构以下是各空间要素所对应的基本属性结构表,各地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扩充。
注:面积以平方米为计量单位(保留4位),长度以米为计量单位,人口以人为单位。
2.1 基础地理2.1.1 行政区表2 行政区属性结构表XZQ2.1.2 行政区界线表3 行政界线属性结构表XZJX2.1.3等高线表4 等高线属性结构表DGX2.1.4 高程点表5 高程点要素基本属性结构表GCD2.2 土地利用现状2.2.1 现状地类图斑表6 现状地类图斑要素基本属性结构表XZTB2.2.2 现状线状地物表7 现状线状地物要素基本属性结构表XZXW2.2.3 现状零星地物表8 现状零星地物要素基本属性结构表XZLW2.3 土地利用规划基数2.3.1 基数地类图斑表9 基数地类图斑要素属性结构表JSTB2.3.2 基数线状地物表12 基数线状地物要素基本属性结构表JSXW2.3.3 基数零星地物表13 基数零星地物要素基本属性结构表JSLW(B23图层属性)2.4 规划用途2.4.1 规划用途图斑表14 规划用途图斑属性结构表YTTB2.4.2 规划用途线物表15 规划用途要素属性结构表YTXW2.4.3 规划用途零物表16 规划用途要素属性结构表YTLW2.5 规划期信息2.5.1 总体规划图斑表17 总体规划图斑属性结构表ZGTB2.5.2 总体规划线物表18 总体规划线物属性结构表ZGXW2.5.3 总体规划零物表19 总体规划零物属性结构表ZGLW2.5.4 土地用途分区表20 土地用途分区属性结构表TDYTFQ2.5.5 基本农田分区表21 基本农田分区属性结构表JBNTFQ2.5.6 空间管制分区表21 空间管制分区属性结构表KJGZFQ2.6 实施期信息2.6.1建设用地预审2.6.2农转用项目审核表23 农转用项目审核属性结构表NZSC2.6.3补充耕地项目表24 补充耕地项目属性结构表BCGD2.6.4局部修改总体规划2.6.5局部修改土地用途分区2.6.5局部修改基本农田分区2.6.5局部修改空间管制分区表20 局部修改空间管制分区属性结构表JBXGGZFQ2.7 注记表25 注记属性结构表ZJ(C30图层属性)附录2 规划用途编码表附录 3土地用途分区代码表表1 土地用途分区代码表附录 4实施期项目信息表注:与浙江版本一致,表结构见PlnMag.mdb中相应表。
土地规划数据库类型代码(有助于土地规划基础知识学习)一、主要图层命名对照表:CZJSKZQ 村镇建设控制区JSYDGZQ 建设用地管制区TDYTQ 土地用途区JQDLTB 基期地类图斑MZJCSS 面状基础设施MZZDJSXM 面状重点建设项目XZQ 行政区JBNTGHTB 基本农田规划图斑JQXZDW 基期现状地物DLMCZJ 地类名称注记XZQJX 行政区界线二、主要图层类型代码表1.①建设用地管制区属性代码表达图式代码管制区类型SM 图式符号RGB 线宽010 允许建设区011 现状建设用地RGB(170,0,130)RGB(245,140,140)1.5 012 新增建设用地RGB(170,0,130)RGB(220,100,120)1.5020 有条件建设区/ /RGB(170,0,130)RGB(255,210,125)1.5030 限制建设区/ / RGB(165,255,115) /040 禁止建设区/ /RGB(40,115,0)RGB(60,180,70)1.5②建设用地管制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建设用地管制分区表达图式图示符号RGB允许建设区RGB(170,0,130)有条件建设区RGB(170,0,130)RGB(220,100,120) 2.土地用途区属性代码表达图式代码土地用途区类型图式符号RGB010 基本农田保护区RGB(250,255,50) 020 一般农地区RGB(245,255,125)030 城镇建设用地区RGB(170,0,130) RGB(220,100,120)040 村镇建设用地区RGB(170,0,130) RGB(245,140,140)050 独立工矿用地区RGB(210,160,120) 060 风景旅游用地区RGB(0,135,255) 070 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RGB(40,110,25) 080 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RGB(20,230,0) 090 林业用地区RGB(120,220,120) 100 牧业用地区RGB(210,255,115) 990 其他用地区水域RGB(115,225,255)自然保留地RGB(180,180,180)3.土地规划地类代码表一级类二级类三级类代码名称代码名称代码名称1 农用地11 耕地12 园地13 林地14 牧草地15 其他农用地151 设施农用地152 农村道路153 坑塘水面154 农田水利用地155 田坎2 建设用地21 城乡建设用地211 城市212 建制镇213 集镇214 村庄215 采矿用地216 独立建设用地22 交通水利用地221 铁路用地222 公路用地223 机场用地224 港口码头用地225 管道运输用地226 水库水面227 水工建筑用地23 其他建设用地231 风景名胜设施用地232 特殊用地233 盐田3 未利用地31 水域311 河流水面312 湖泊水面32 滩涂沼泽33 自然保留地。
TD/T ××××—××××目次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数据库内容和要素分类编码 (2)4.1 数据库内容 (2)4.2 要素分类与编码 (2)4.3 标识码编制规则 (6)5 数据库结构定义 (6)5.1 空间要素分层 (6)5.2 空间要素属性结构 (8)5.3 属性值代码 (22)6 数据交换文件命名规则 (27)6.1 标准图幅国土调查数据交换文件命名规则 (28)6.2 以行政区为基础的国土调查数据交换文件命名规则 (29)7 数据交换内容与格式 (30)8 元数据 (30)附录 A (规范性附录)国土调查数据交换格式 (31)附录 B (资料性附录)国土调查数据交换格式检验规则 (33)附录 C (资料性附录)矢量数据索引文件格式 (41)参考文献 (42)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TD/T 1016—2007《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与TD/T 1016—2007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名称改为“国土调查数据库标准”;----规范性引用文件删除了部分引用文件的版本日期;----术语和定义调整了术语定义中引用标准的版本;----数据库内容中增加了“独立要素”,包括“自然保护区要素”、“城镇开发边界”和“生态保护红线”二级类要素;土地利用要素删除了“线状地物”、“零星地物”、“地类界线”、“宗地”、“界址线”和“界址点”层要素;“基本农田要素”名称调整为“永久基本农田要素”;增加了“海岸线”、“村级调查区”、“村级调查区界线”、“临时用地”、“批准未建设土地”、“城镇村等用地”、“耕地等级”、“重要项目用地”、“光伏板区”、“推土区”、“拆除未尽区”、“路面范围”和“无居民海岛”层要素;----空间要素属性结构增加了“海岸线”、“村级调查区”、“村级调查区界线”、“自然保护区要素”、“城镇开发边界”、“生态保护红线”、“临时用地”、“批准未建设土地”、“城镇村等用地”、“耕地等别”、“重要项目用地”、“光伏板区”、“推土区”、“拆除未尽区”、“路面范围”和“无居民海岛”属性结构;删除了“线状地物”、“零星地物”、“地类界线”、“宗地”、“界址线”和“界址点”属性结构;行政区属性结构中增加了“海岛名称”和“备注”属性字段,属性字段“控制面积”调整为“调查面积”;地类图斑属性结构中删除了线状地物和零星地物相关属性字段,增加了“线状地物宽度”、“图斑细化代码”、“图斑细化名称”、“种植属性代码”、“种植属性名称”、“耕地等别”、“城镇村属性码”、“数据年份”、“描述说明”和“海岛名称”属性字段;----属性值代码删除了“地类界线类型代码表”、“证件类型代码表”、“界址线类别代码表”、“界址线位置代码表”、“界标类型代码表”、“界址点类型代码表”和“土地使用权类型代码表”;调整了“界线类型代码表”;增加了“图斑细化类型代码表”、“种植属性代码表”、“临时用地用途分类代码表”、“临时用地具体项目用途分类代码表”、“批准建新项目业务类型代码表”、“生态保护红线类型代码表”、“无居民海岛利用现状分类代码表”和“海岸线类型代码表”;----增加附录A,将原“数据交换内容与格式”作为规范性附录进行描述,附录名称调整为“国土调查数据交换格式”,对“国土调查数据交换格式”有关内容进行了规定;----增加附录B,国土调查数据交换格式检验规则。
土地利用数据库作业流程1、土地利用数据库属性表描述序号要素类型编码要素类型名称几何类型缺省颜色属性表名1 A11 行政区 Polygo n XZQY2 A12 行政界线 Line XZJX3 A21 等高线 Line DGXB4 A22 高程点 Point GCDB5 B10 权属区 Polygo n QSQY6 B20 权属界线 Line QSJX7 B30 权属拐点 Point QSGD8 C10 图斑 Polygo n DLTB9 C20 线状地物 Line XZDW10 C30 零星地类 Point LXDL11 C40 地类界线 Line DLJX12 D00 注记 Annota tion ZJFH在属性表中:字段名称如下XZQY(行政区域)目标标识码(字段类型In t)(字段长度6)以下类同,要素代码(char 4),区划代码(char 9) ,行政区名(char 60),计算面积(float16),平差面积(float16),控制面积(float16)XZJX(行政界限)目标标识码(i nt 6),要素代码(char 4),境界名称(char 80),境界长度(float10),境界性质(char 1)DGXB(等高线)目标标识码(i nt 6),要素代码(char 4),等高线类型(c har 20),标示高程(int 4)GCDB(高程点)目标标识码(i nt 6),要素代码(char 4),高程点名称(c har 60),标示高程(float7)QSQY(权属区域)目标标识码(i nt 6),要素代码(char 4),权属区代码(c har 8),权属区名(char 60),计算面积(float16),平差面积(float16),控制面积(float16)QSJX(权属界限)目标标识码(i nt 6),要素代码(char 4),界限名称(char 60),界限长度(float8),界限类型(char 1)QSGD(权属拐点)目标标识码(i nt 6),要素代码(char 4),拐点点号(char 4),点位记录(char 80),X坐标值(float16),Y坐标值(float16)DLTB(地类图斑)目标标识码(i nt 6),要素代码(char 4),地类代码(char 4),地类名称(char 60),权属性质(char 3),权属单位代码(char 12),坐落单位代码(char 15),坐落单位名称(char 60 ), 所在图幅(char 60),图斑编号(char 7),坡度级别(char 1),田坎系数(char 5),计算面积(float 14),平差面积(float 14),线状地物面积(float 12),零星地类面积(float10),田坎面积(float10),图斑净面积(f loat14),原有线状地物面积(float 12),原有零星地类面积((float 10)),原有田坎面积(float 10),原有图斑面积(float 14),(土地分类,新增建设用地状况,当年新增耕地类型,当年耕地减少类型,新增原地类型,备注可以不填)XZDW(线状地物)目标标识码(i nt 6),要素代码(char 4),地类代码(char 4),地类名称(char 60),线状地物长度(float 8),线状地物宽度(float 4),线状地物面积(float10),线状地物名称(char 60),权属性质(char 3),权属特征(char 60),偏移参数(float3),扣除系数(float3)LXDL(零星地类)目标标识码(i nt 6),要素代码(char 4),地类代码(char 4),地类名称(char 60),权属性质(char 3),隶属单位(char 60),单位代码(char 15),所在图幅(char 60),隶属图斑(char 7),零星地类面积(float10),X坐标值(float16),Y坐标值(float16)DLJX(地类界限)目标标识码(i nt 6),要素代码(char 4),界限名称(char 60),界限长度((float8))ZJFH(注记)目标标识码(i nt 6),要素代码(char 4),注记内容(char 60),字体(char 4),颜色(char 12),磅数(char 4),倾角(char 1),下划线(char 1),高宽(char 10),注记点X坐标(float16),注记点Y坐标(float16),注记方向(float10)工作流程图一、图扫描与纠正:底图扫描分辨率不能低于300dp i,一般分辨率采用400dpi,采用GEOD RG纠正软件进行逐点纠正,达到无变形,满足精度要求。
县(市)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试行)国土资源部前言为了规范县(市)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实现数据库的网络互联和信息共享,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定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规划司提出。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归口。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负责起草。
本标准委托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负责解释。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略)目次1. 适用范围 (3)2. 引用标准 (3)3. 术语 (3)4. 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的基本内容和分类体系 (4)5. 土地利用规划信息分类与编码 (5)6. 土地利用规划数据文件命名 (12)7. 土地利用规划要素分层及定义 (14)8. 土地利用规划指标数据结构定义 (21)9. 土地利用规划文档…………………………………………………………………………2410. 土地利用规划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25)11. 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元数据 (2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1 适用范围本标准包含县(市)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内容、存储方式、交换格式,规定了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的分类与代码、规划数据文件的命名规则、规划要素的分层、数据结构及元数据,适用于县(市)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
县(市)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包括县(市)和乡(镇)两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内容,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组成部分。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时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2260—1999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GB/T 17798—1999 《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试行)国土资源部《县(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试行)国土资源部《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征求意见稿)3 术语本标准采用以下定义。
重庆市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复核技术要点一、预处理在利用核查软件进行质检前,需要对提交的数据库做如下预处理:(1)使用ArcGIS中的Repair Geometry工具将成果包中的每个矢量图层进行拓扑重建,修复存在的自相交、环向等拓扑错误;(2)对于土地用途区编号和基本农田保护区编号属性,如果本行政区内的分区数量超过了字段设置的标准长度,首先是进行技术处理,比如图形合并等操作,确实还是不能满足要求的,不得自动扩展字段的长度,在分区编号时可以在前面或后面加一个A-Z的任意字符进行编号处理。
二、例外情况以下情况不作为错误处理:(1)核查软件报错的多余字段,如果是重庆标准的字段信息,不作为错误;(2)行政区界线层若因行政社界引起与行政区面层不重叠,核查软件报错的,不作为错误;(3)基期地类图斑层的地类备注字段如果取值为30,核查软件报错的,不作为错误;规划地类图斑层的基期地类备注字段如果取值为30,核查软件报错的,不作为错误;(4)拓扑错误:核查软件报错的行政区面层和地类图斑层的外围边界缝隙拓扑问题,不作为错误;(5)碎图斑:核查软件报错的碎图斑错误,如果是基期本身的数据,不作为错误,但如果是因规划要素产生的碎图斑必须处理;(6)面积单位:规划基本农田调整层的调整面积单位可以采用公顷或平方米两种方式,如果采用的公顷单位,小数位数可以不做2位的强制要求;(7)冗余文件:核查软件对坡度图层、土地规划线状地物层位冗余文件的错误,核查时不作为错误;(8)行政界线:由于重庆标准要求界线层有社界,核查软件报错的690000数据,不作为错误;三、数据库复核(一)成果完整性及组织方式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成果以文件的组织方式进行存储,包含规划基础信息、规划基数、规划数据等成果资料,数据类型涉及矢量数据、属性数据、栅格数据、元数据、文本数据等。
结构如下:(1)原始格式矢量数据必须是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二调上报部的成果数据,严禁将经过基数转换后的数据作为二调成果,格式为SHP或MDB;如果为MDB,数据精度必须为0.0001;必须包含DLTB、XZQ、XZQJX、JBNTTB、XZDW、LXDW图层,其中XZQ和DLTB 层的字段结构需按照以下规范建立:地类图斑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名:DLTB)(2)标准格式矢量数据标准矢量格式数据文件夹存储土地规划数据,必须包含《重庆市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中规定的数据层:XZQ、XZQJX、DLMCZJ、JQDLTB、JQXZDW、JQLXDW、JQDLJX、TDYTQ、TDGHDL、GHJBNTBHQ、GHJBNTTZ、JSYDGZQ、JSYDGZBJ、CZJSKZQ、TDZZZDQY、MZZDJSXM。
3.5.4.8 土地利用现状实时调查系统综合数据库属性结构对于土地利用现状实时调查系统的移动数据采集终端,结合《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报批稿)中的土地权属要素,并兼顾基础地理要素、土地利用要素、基本农田要素、栅格要素和其他要素等,在进行外业数据采集时,以地块(宗地)为核心设计移动数据采集终端应采集的信息,并进行基础数据库结构设计,基础地理要素、土地利用要素、基本农田要素、栅格要素和其他要素等所需数据从基础数据库中提取。
在开发移动数据采集终端界面时,应充分考虑外业数据采集信息的全面性和操作的便利性。
对于“淮南市城乡土地资源集约化利用“3S”技术支撑系统研究”项目而言,土地利用现状实时调查系统的移动数据采集终端,主要是当土地利用信息发生变化时采集更新信息所用(也可作为土地信息调查所用),移动数据采集终端的数据库属性结构如表3-5-9所示。
移动数据采集终端的数据库属性结构说明:1)标识码标识码(也称识别码)是间接利用信息分类结果,即在要素分类的基础上对某些类别的数据分别设计出其全部或主要实体的识别代码,简称标识码,用以对某一类数据中某个实体(如一幢建筑物、一条街道、一条河流或一段行政单元界线)进行唯一标识,以便能按实体进行存贮或对实体进行逐个查询和检索,以弥补分类码不能按实体进行个体分离的缺陷。
标识码的编码原则与分类码的编码原则基本一致,但要保证在一定范围内(如全市、全县等)的唯一性,且与要素实体一一对应,不允许多个标识码对应同一地理要素实体,或不同地理要素实体对应同一个标识码的情况出现。
如测量某一地块(宗地)的界址点时,标识码为“6030100”,第一个界址点的标识码为“6030100001”。
2)要素代码要素代码参见《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报批稿)中的表1。
3)地籍号地籍号为19位数字顺序码,组成包括县级以上(含县级)行政区划代码为6位数字顺序码,街道|乡(镇)行政区划代码为3位数字顺序码,街坊|村为3位数字顺序码,宗地号为7位数字顺序码。
土地利用数据库包括基础地理要素、土地利用要素、土地权属要素、基本农田要素、栅格要素、其他要素等。
1.1 要素分类与编码
土地利用数据库要素分类大类采用面分类法,小类以下采用线分类法。
根据分类编码通用原则,将土地利用数据库要素依次按大类、小类、一级类、二级类三级类和四级类划分,要素代码采用十位数字层次码组成,其结构如下:
XXXXXXXXXX
||||||
大类码小
类
码
一
级
类
要
素
码
二
级
类
要
素
码
三
级
类
要
素
码
四
级
类
要
素
码
其中:
a)大类码为专业代码,设定为二位数字码,其中:基础地理专业码为10,土地专业码为20;小类码为业务代码,设定为二位数字码,空位以0补齐。
土地利用的业务代码为01,土地利用遥感监测的业务代码为02,土地权属的业务代码为06;一至四级类码为要素分类代码,其中:一级类码为二位数字码、二级类码为二位数字码、三级类码为一位数字码、四级类码为一位数字码,空位以0补齐。
b)基础地理要素的一级类码、二级类码、三级类码和四级类码引用《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3923-2006)中的基础地理要素代码结构与代码。
c)各要素类中如含有“其他”类,则该类代码直接设为“9”或“99”。
土地利用数据库各类要素的代码与名称描述见表1。
表1 要素代码与名称描述表
表1(续)。
土地整治规划数据库标准附录K(资料性附录)土地整治规划数据库建设要求J.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市级土地整治规划数据库的要素分类、要素编码、定位基础、数据结构、文件命名规则、数据交换格式和元数据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市级土地整治规划数据库建设和数据交换。
J.2 数据库内容和要素分类编码数据库内容包括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土地信息要素中的土地整治规划要素等。
要素分类与编码要素分类大类采用面分类法,小类以下采用线分类法。
根据分类编码通用原则,依次按大类、小类、一级类、二级类、三级类、四级类划分,分类代码采用十位数字层次码组成,其结构如下:XXXXXXXXXX||| | | |大小一二三四类类级级级级码码类类类类要要要要素素素素码码码码其中:a 大类码为专业代码,设定为二位数字码,基础地理专业为10,土地专业为20 。
b 小类码为业务代码,设定为二位数字码,土地整治规划的业务代码为04 。
c 一至四级类码为要素分类代码,其中:一级类和三级类要素代码分别为一位数字码,二级类和四级类要素代码分别为二位数字码,空位以0 补齐。
d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的一级类码、二级类码、三级类码和四级类码引用GB/T 13923-2006 中的基础地理信息要素与代码。
数据库要素与代码见表J.1。
表J.1 数据库要素与代码表要素代码要素名称说明1000000000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1000600000 境界与行政区1000600100 行政区1000600200 行政区界线1000609000 行政区注记511000700000 地貌1000710000 等高线1000720000 高程注记点1000800000 DEM根据GB/T1000900000 地理名称注记13923-2006 扩充2000000000 土地信息要素2004000000 土地整治规划要素2004000100 基期现状要素2004000101 基期地类图斑2004000102 基期地类图斑注记2004000103 基期线状地物2004000104 基期线状地物注记2004000105 基期零星地物2004000106 基期零星地物注记2004000107 基期地类界线2004000108 基期基本农田2004000109 上轮规划已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分布2004000110 上轮规划已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分布注记2004000200 土地整治潜力分区要素2004000201 土地整治潜力分区2004000202 土地整治潜力分区注记2004000300 土地整治潜力分布要素2004000301 农用地整治潜力分布2004000302 农用地整治潜力分布注记2004000303 农村建设用地潜力分布2004000304 农村建设用地潜力分布注记2004000305 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分布2004000306 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分布注记2004000307 土地复垦新增耕地潜力分布2004000308 土地复垦新增耕地潜力分布注记2004000309 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潜力分布2004000310 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潜力分布注记2004000400 土地整治项目分布要素2004000401 土地整治项目分布2004000402 土地整治项目名称注记2004001000 其他规划信息要素2004001100 规划文档资料要素2004001101 规划文本2004001102 规划说明2004001103 其他文档2004001200 规划表格要素2004001201 土地利用现状表522004001202 土地整治规划控制指标表 2004001203 土地整治规划指标分解表 2004001204 土地整治潜力汇总表2004001205 土地整治项目表2004001205 其他规划表格2004001300 规划栅格图要素2004001301 土地利用现状图2004001302 农用地整治潜力分布图2004001303 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分布图2004001304 宜耕后备资源开发潜力分布图2004001305 土地复垦潜力分布图2004001306 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潜力分布图2004001307 土地整治项目分布图2004001308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分布图2004001309 其他规划图件注1:行政区、行政区界线与行政区注记要素参考GB/T 13923-2006 的结构进行扩充,各级行政区的信息使用行政区与行政区界线属性表描述。
土地利用数据库作业流程1、土地利用数据库属性表描述序号要素类型编码要素类型名称几何类型缺省颜色属性表名1 A11 行政区 Polygon XZQY2 A12 行政界线 Line XZJX3 A21 等高线 Line DGXB4 A22 高程点 Point GCDB5 B10 权属区 Polygon QSQY6 B20 权属界线 Line QSJX7 B30 权属拐点 Point QSGD8 C10 图斑 Polygon DLTB9 C20 线状地物 Line XZDW10 C30 零星地类 Point LXDL11 C40 地类界线 Line DLJX12 D00 注记 Annotation ZJFH在属性表中:字段名称如下XZQY(行政区域)目标标识码(字段类型Int)(字段长度6)以下类同,要素代码(char 4),区划代码(char 9) ,行政区名(char 60),计算面积(float 16),平差面积(float 16),控制面积(float 16)XZJX(行政界限)目标标识码(int 6),要素代码(char 4),境界名称(char 80),境界长度(float 10),境界性质(char 1)DGXB(等高线)目标标识码(int 6),要素代码(char 4),等高线类型(char 20),标示高程(int 4)GCDB(高程点)目标标识码(int 6),要素代码(char 4),高程点名称(char 60),标示高程(float 7)QSQY(权属区域)目标标识码(int 6),要素代码(char 4),权属区代码(char 8),权属区名(char 60),计算面积(float 16),平差面积(float 16),控制面积(float 16)QSJX(权属界限)目标标识码(int 6),要素代码(char 4),界限名称(char 60),界限长度(float 8),界限类型(char 1)QSGD(权属拐点)目标标识码(int 6),要素代码(char 4),拐点点号(char 4),点位记录(char 80),X坐标值(float 16),Y坐标值(float 16)DLTB(地类图斑)目标标识码(int 6),要素代码(char 4),地类代码(char 4),地类名称(char 60),权属性质(char 3),权属单位代码(char 12),坐落单位代码(char 15),坐落单位名称(char 60 ), 所在图幅(char 60),图斑编号(char 7),坡度级别(char 1),田坎系数(char 5),计算面积(float 14),平差面积(float 14),线状地物面积(float 12),零星地类面积(float 10),田坎面积(float 10),图斑净面积(float 14),原有线状地物面积(float 12),原有零星地类面积((float 10)),原有田坎面积(float 10),原有图斑面积(float 14),(土地分类,新增建设用地状况,当年新增耕地类型,当年耕地减少类型,新增原地类型,备注可以不填)XZDW(线状地物)目标标识码(int 6),要素代码(char 4),地类代码(char 4),地类名称(char 60),线状地物长度(float 8),线状地物宽度(float 4),线状地物面积(float 10),线状地物名称(char 60),权属性质(char 3),权属特征(char 60),偏移参数(float 3),扣除系数(float 3)LXDL(零星地类)目标标识码(int 6),要素代码(char 4),地类代码(char 4),地类名称(char 60),权属性质(char 3),隶属单位(char 60),单位代码(char 15),所在图幅(char 60),隶属图斑(char 7),零星地类面积(float 10),X坐标值(float 16),Y坐标值(float 16)DLJX(地类界限)目标标识码(int 6),要素代码(char 4),界限名称(char 60),界限长度((float 8))ZJFH(注记)目标标识码(int 6),要素代码(char 4),注记内容(char 60),字体(char 4),颜色(char 12),磅数(char 4),倾角(char 1),下划线(char 1),高宽(char 10),注记点X坐标(float 16),注记点Y坐标(float 16),注记方向(float 10)工作流程图一、图扫描与纠正:底图扫描分辨率不能低于300dpi,一般分辨率采用400 dpi,采用GEODRG纠正软件进行逐点纠正,达到无变形,满足精度要求。
二、矢量化分层与要求:底图矢量化在GEOWAY矢量化软件上矢量化。
底图矢量化时注意:1、所有线段要实交,无悬挂节点;2、面状地物要闭合;3、线状地物、境界在矢量化时不能断开;4、原图境界跳绘时,矢量时以线状地物中心线为准,境界与线状地物分别矢量,它们之间要严格重合,与地类重合时不矢量地类线,一般不做辅助线;5、矢量化线条、点位应与底图严格重合,不能有位移。
分层共分为13大层:1、境界(JJ);2、权属拐点(QSGD);3、地类线(DLX);4、水系线状地物(SXDW);5、交通线状地物(JTDW);6、地貌线状地物(DMDL);7、其它线状地物(QTDL);8、高程点(GCD);9、等高线(DGX);10、零星地类点(LXDL);11、地类编码注记(DLZJ);12、原图斑注记(TBZJ);13、其它注记(QTZJ)。
三、 CAD预处理将矢量好的图形导出为CAD能接受的格式后,在CAD上打开进行数据预处理,主要处理线的实交及面的闭合,在工作完成以后,要对图幅进行严格接边,包括图形和图层的接边。
最后将分幅图分层分别保存成ACAD2000格式的DXF文件。
文件名以图幅号加层名命名。
四、数据转换在MAPGIS软件下,点击“图形处理”下的“文件转换”,进入文件转换界面,在文件转换界面上点击“输入”菜单,选择“装入DXF”,选择相应的DXF文件,确定后弹出对话框如下:保留转出的图层后,点击OK,转换为MAPGIS格式的数据文件,付名保存即可。
五、 MAPGIS数据处理1、标准图框生成:进入MAPGIS主菜单,点击“实用服务”菜单下的“投影变换”菜单,进入投影变换子系统,点击“系列标准图框”,选择相应的比例尺,出现如下对话框:选择椭球参数,输入起点经维度和图框文件名,点击确定,出现如下对话框:其中图框参数选择中只选择比例尺、接图表、外图廓线,其余不选。
其它内容填写完成后确认,出现接图表,填写后确认,标准图框生成完成。
2、图层编辑:在MAPGIS主菜单下,点击“图形处理”下的“输入编辑”,进入编辑子系统。
在“文件”菜单下选“新建工程”,确定出现对话框,再确定,选不生成可编辑项,确定完成新建工程。
窗口的左半部分为工程编辑平台,右半部分为图形编辑平台,左窗口的主要作用是对工程中的文件进行管理,右窗口的主要作用是对文件中的图元进行管理,在左窗口单击鼠标右键,选添加项目,将转换后的文件分别选中打开,左窗口会出现文件列表,全选文件列表中的所有文件,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打开,然后在右窗口单击鼠标右键,选“复位窗口”,即可显示,所有图层。
A、行政区(XZQY)制作,在左窗口选中转换后的境界文件和内图框文件,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合并文件”,出现对话框,输入XZQY 文件名,如果选择了自动添加,则会自动添加到当前窗口,如没有选择,可在左窗口单击鼠标右键,选添加项目,将合并后的文件选中打开即可,在左窗口选中合并后的文件XZQY,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可编辑,同时将其它文件关闭,然后在“其它”菜单下进行以下处理:(1)自动剪断,可将两条相交线段剪断;(2)清除重叠坐标及自相交,可清除线重叠坐标及自相交,以及清除弧段重叠坐标及自相交;(3)清除微短线,自动剪断线和清除重叠坐标及自相交的功能后可能会产生一些无用的短线头,这些短线头会影响拓扑处理和空间分析;(4)自动节点平差,包括线节点平差和弧段节点平差;(5)线转弧段,将工作区中的线转成弧段,并保存文件;(6)拓扑查错,线转成弧段后,要进行拓扑查错,查错可以检查重叠坐标、悬挂节点、弧段相交、重叠、结点不封闭等严重影响拓扑关系建立的错误。
系统会给出错误显示窗口,双击错误类型的每一项,系统会自动定位到错误位置,分别改正后,重复几次拓扑查错,所有错误完成后,进入下一步操作;(7)拓扑重建,建立结点和弧段间的拓扑关系,以及弧段所构成的区域之间的拓扑关系。
并自动填色。
(8)区拓扑检查,检查区拓扑存在的问题。
(9)检查工作区属性检查选工作区文件选择面积(如为线则选线长)查看属性内容,较小的是可能有问题的部分,应逐一查看修改。
(10)子区搜索,以上工作完成后,执行子区检索,解决区域套合问题。
(11)区编辑修改属性编辑区属性结构,进入属性结构编辑窗口,可对选定的区文件按照要求进行属性结构添加,完成后可进行属性内容添加。
(12)区编辑修改属性修改区属性,或点击快捷工具条上的区属性修改,进行属性内容添加,所有规定内容添加完成后,前期处理工作结束。
B、政界线(XZJX)制作:(1)将转换后的境界文件另存为XZJX;(2)线编辑参数编辑编辑线属性结构;(3)线编辑参数编辑修改线属性,或点击快捷工具上的线属性修改,进行线属性添加,所有规定内容添加完成后,进入下一步;(4)检查工作区属性检查选工作区文件选择线长查看属性内容,较小的是可能有问题的部分,应逐一查看修改。
C、权属区制作(QSQY):参照行政区域制作,与行政区域的区别为:权属区包括行政区域外的飞地,行政区包括外来飞地。
基本步骤同行政区域制作。
D、权属界线制作(QSJX),参照行政界线制作,区别同上。
E、权属拐点(QSGD):(1)将转换后的权属拐点文件打开后设置为可编辑状态;(2)点编辑编辑点属性结构;(3)点编辑修改点属性,或点击快捷工具上的点属性修改,进行点属性添加。
F、图斑制作(DLTB):选择境界、地类线、水系线状地物、交通线状地物、地貌线状地物、其它线状地物文件,合并为DLTB,其余步骤同行政区域制作。
地类代码的输入:①将地类编码注记的属性结构的一项改为字符型;②点编辑注释赋为属性,选字符型的属性项,将地类码赋入属性项;③逐个图斑检查,看是否有地类编码落入,如无,查找添加,并保证插入点在图斑内;④将图斑层设为可编辑状态;⑤其它 LAB与区合并;相对应的属性项被合并到图斑层,将属性项改名为地类代码,其余无用的属性项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