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交通环境下驾驶人注视轨迹研究本科生毕业论文
- 格式:docx
- 大小:13.55 MB
- 文档页数:82
城市道路环境中驾驶人视觉行为与工作负荷的相关性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和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城市道路交通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多样,驾驶人行车过程中的工作负荷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驾驶人行车过程中工作负荷对行车安全具有重要的影响,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驾驶绩效下降,给交通安全带来隐患。
因此,以城市道路真实交通环境为对象,开展驾驶人工作负荷评价研究,可为驾驶人驾驶过程中注意力合理分配、生理状态适时调节、警觉性适度保持提供理论指导,也有利于驾驶人适应不同道路条件下的工作负荷要求,对于提高城市道路交通环境中的行车安全性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城市道路环境;驾驶人视觉行为;工作负荷;相关性引言驾驶人道路、环境及车辆熟悉程度会影响交通事故,由此,不少研究者从驾驶行为、路径选择行为及注意力分配角度探究该机理,并得到肯定的答案:驾驶人道路、环境、车辆、交通网络及信息系统熟悉程度会对驾驶行为、路径选择行为及注意力分配产生影响。
因此,将这些熟悉程度因素被纳入到交通安全范畴,甚至其中道路熟悉程度被考虑到道路设计中。
不过,虽然已有很多研究人员证明了这些熟悉程度因素对驾驶行为、路径选择行为及注意力分配的影响,但是很难对基于距离维度和频率维度的驾驶人道路、环境、车辆及交通网络熟悉程度进行精准地定义。
1概述随着摄像头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先进的视觉追踪系统,采集驾驶人视觉行为参数来评价其工作负荷可以明显减少对驾驶人的干扰。
驾驶人驾驶过程中主要通过视觉来获取道路交通信息,视觉行为是驾驶人对道路交通环境信息进行选择性注意和加工处理的外在表现,反映了驾驶人行车过程中的工作负荷。
研究发现,脑力负荷会影响驾驶人视觉选择性注意能力。
国外学者在驾驶人视觉行为方面的研究较为全面深入,发现驾驶人注视持续时间可以用来评价工作负荷,且其随着工作负荷的增加而增大。
在真实高速公路和模拟交通环境中开展试验,均发现驾驶人的平均注视持续时间及其方差随着视觉负荷及作业难度的增加而增大,此外,视觉负荷及作业难度的增加将导致驾驶人更少的关注车辆行驶正前方道路区域,驾驶人在弯道行驶时的平均注视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平直道路。
城市道路毕业论文城市道路毕业论文摘要:城市道路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通过对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了如何优化城市道路系统,提高交通效率,改善道路环境,以及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等问题。
通过对相关理论和实践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和对策,以期为城市道路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第一部分:城市道路规划城市道路规划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着城市的交通状况和居民的出行体验。
在城市道路规划中,需要考虑到城市的发展规划、交通需求、土地利用等多个因素。
本文通过对城市道路规划的研究,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首先,要根据城市的发展规划和交通需求,合理确定道路的布局和等级。
不同等级的道路应该承担不同的交通功能,如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等,以满足不同交通需求。
其次,要充分考虑到城市的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
在道路规划中,应尽量减少土地占用,合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
同时,还要考虑到道路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环境保护。
第二部分:城市道路设计与建设城市道路的设计与建设是实现城市交通高效运行的重要环节。
在城市道路的设计与建设中,需要考虑到道路的几何设计、交通设施和交通安全等方面。
本文通过对城市道路设计与建设的研究,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首先,要根据道路的交通量和速度等要求,合理确定道路的几何设计。
道路的几何设计应考虑到车辆的行驶速度、车辆的转弯半径等因素,以提高交通的安全性和流畅性。
其次,要合理设置交通设施,如交通信号灯、标志牌和交通导向设施等。
交通设施的设置应根据道路的交通流量和交通需求进行合理布置,以提高交通的效率和安全性。
第三部分:城市道路管理与维护城市道路的管理与维护是保障城市交通运行的重要环节。
在城市道路的管理与维护中,需要考虑到道路的日常维护、交通管理和应急处理等方面。
本文通过对城市道路管理与维护的研究,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首先,要建立健全的道路管理体系。
城市道路论文城市道路设计论文关于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的一些探讨摘要:城市道路是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居民的日常活动息息相关。
随着城市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道路的使用要求越来越高,不仅在使用功能上,而且在观赏功能、舒适功能、便捷功能上要有更高的要求。
因此,理想的道路在满足交通运输和出行需要的同时,还会带给人们美的感受。
城市道路设计不仅要安全,实用,更要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充分考虑人的生理、心理特点,满足舒适、美观、便捷等要求,为人们提供人性化的城市空间。
关键词:城市道路;设计;人性化1 道路线形设计道路线形设计直接关系到道路的使用质量和交通运输状态。
良好的线形设计, 不仅为城市交通运输提供安全迅速便利的条件,而且也能与沿线两侧自然环境和景色相融合,以消除乘客路途的疲劳。
道路平面线形的使用主要是直线、圆曲线、回旋线,对各种线形的选择,应结合各种因素进行考虑。
直线是道路设计中运用最广泛的线形,直线在设计过程中有勘测设计简单、距离短的优点,但直线单调。
驾驶人员容易产生乏味感,降低集中力。
驾驶人员在直线路段一般都会加速行驶,故过长直线的运用不利于行车安全。
除了主干线道路和交通性干道不宜采取较多的转折外,一般的道路都可以采用适当的转折,设置较大的曲线,使沿线两侧建筑物,自然景色有所变化,以消除长直线的单调感,解除司机的疲劳,遏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圆曲线线形要适合地形的变化,并能圆滑的将前后线形连接以保持线形的连续性。
在选用较小的圆曲线半径时,应对相邻路段进行车速极差检验,对视距进行验算,给交通工程的设置提供理论依据,以确保行车安全。
纵断面对工程质量、景观、行车舒适性与安全性影响比较大。
纵面线形应注意纵向坡度和变坡点处的竖曲线设计,在驾驶人员看来,与平面线形相比,在视觉上往往是影响线形质量好会的主要因素。
要尽量避免过多的插入竖曲线或小半径竖曲线,这样容易产生驼峰、暗凹、跳跃和断背形象,造成驾驶人员的视觉中断,可能造成安全事故。
城市道路环境中汽车驾驶员动态视觉特性试验研究
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城市道路环境的安全和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
而汽车驾驶员的视觉特性在城市道路行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汽车驾驶员在城市道路环境中的动态视觉特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1.研究内容
本研究旨在探究城市道路环境中汽车驾驶员的动态视觉特性,包括视觉反应速度、视觉敏锐度、目光移动轨迹等方面。
2.研究方法
采用实验方法,通过视频追踪技术和眼动仪等设备记录汽车驾驶员在城市道路行驶中的视觉反应时间、视野范围、目光搜寻方式等数据,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
同时,结合实际城市道路环境,进行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以了解驾驶员在道路环境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需求。
三、预期研究成果
通过本研究,可以探究出城市道路环境中汽车驾驶员的动态视觉特性,为城市道路设计和交通管理提供科学参考和建议,实现道路环境的安全和优化。
四、研究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文献综述和实验设备的准备,预计用时3个月。
第二阶段:实验数据采集和分析,预计用时4个月。
第三阶段:问卷调查和访谈,预计用时2个月。
第四阶段:研究成果整理和论文撰写,预计用时3个月。
总计用时12个月。
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哲里木路交通调查与分析摘要道路是城市的命脉,如果道路不畅通,驾驶员行车没有舒适感,那么,城市将没有活力。
随着城市内小汽车数量的增加,城市道路逐渐变得拥堵,小汽车行驶时间过长,交通状况江河日下。
道路的交通状况取决于车辆的多少,道路上越来越多的车辆,会使交通状况越来越差,这就使交通工程快速发展,从而,解决交通问题也是一项社会性问题,这也是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问题。
哲里木路是呼和浩特市道路主干道之一,在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交通问题也逐渐增多,例如:交通拥堵、打车难、交通混乱、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等,尤其是在附近有几所中学及一所大学的哲里木路,交通问题比较而言较为突出。
而这些问题迫在眉睫,急待解决。
本文针对哲里木路的交通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几点建议,对解决交通问题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交通拥堵;交通量;密度;速度AbstractThe road is the lifeline of the city, if the road is not smooth, the driver driving no comfort, then, there will be no vitality city. With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cars within the city, city road gradually become congested, car travel time is too long, the decline of traffic condition. Depending on the vehicle road traffic condition, more and more vehicles on the road, the traffic situation worse, rapid development, which makes the traffic engineering to solve the traffic problem, but also a social problem, it is also the bottleneck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Jirem road is a road of Hohhot City, in today's society of rapid development, the traffic problems have gradually increased, for example: traffic jams, difficult to take a taxi, traffic chaos, pedestrians do not obey the traffic rules, especially some middle schools and one university jirem road in the vicinity, traffic problems comparatively prominent. And these problems imminent, urgent. The study status of traffic in jirem Road,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solve the traffic problems, reference.Keywords:Traffic congestion; Traffic density; Velocity目录绪论 (1)1.1 课题来源 (1)1.2 哲里木路交通现状 (1)1.3 交通调查 (4)1.3.1主要数据 (5)1.3.2数据采集 (6)1.4 交通调查与分析的发展现状 (6)1.4.1 目前我国城市交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7)1.4.2 城市道路交通问题的研究对策 (7)第二章交通密度 (9)2.1 交通密度调查 (9)2.2 调查数据 (11)2.3 交通密度特性 (12)2.3.1 车头间距与车头时距 (12)2.3.2 交通密度资料的应用 (13)第三章行车速度 (14)3.1 车速调查 (14)3.2 调查数据 (15)3.3 车速特性 (25)3.3.1 车速分类 (25)3.3.2 影响车速变化的因素 (25)第四章交通量 (27)4.1 交通量调查 (27)4.2 调查数据 (28)4.3 交通量特性 (30)4.3.1交通量的定义与表示方法 (30)4.3.2 交通量的时间空间分布特性 (30)第五章综合分析 (32)5.1 交通流三参数之间的关系 (32)5.1.1 速度与密度的关系 (33)5.1.2 流量与密度的关系 (34)5.1.3 流量与速度的关系 (34)5.1.4 结论 (35)5.2 综合比较 (35)5.2.1 交通密度分析 (35)5.2.2 行车速度分析 (36)5.2.3 交通流量分析 (38)第六章结论 (42)参考文献 (44)致谢 (44)绪论1.1 课题来源联合国的数据表明,21世纪全世界的城市化水平即将达到50%,城市化速度上涨的过程中,社会经济文化在大跨越的发展,城市化速度上涨的过程中,城市的交通,环境,人口问题逐渐也日渐严重。
城市道路环境中驾驶员眼动行为特征——袁伟付锐郭应时117城市道路环境中驾驶员眼动行为特征*袁伟付锐郭应时(长安大学汽车运输安全保障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64)摘要在真实城市道路环境中进行实车试验,运用Eye Li nk I I型眼动仪对驾驶员眼睛运动进行了监测记录,统计分析了眼动行为的5个主要表征参数。
结果表明:在城市交通环境中,驾驶员大约80%的单次注视持续时间在0~300m s之间,73.5%的扫视幅度小于3。
,85%以上的扫视速度在0~100。
/s之间;驾驶员的水平注视位置以中部区域为主,但更多关注左侧交通流和交通设施,垂直注视位置以中部偏下区域为主,主要关注车辆前方中近距离;驾驶员单次注视持续时间呈近似对数正态分布,扫视幅度呈近似指数分布,扫视速度呈近似对数正态分布。
关键词交通工程;眼动行为特征;统计分析;表征参数;驾驶员;城市道路中图分类号:u491.254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3/j.i ss n1674—4861.2013.01.025道路交通系统中,驾驶员是引发交通事故的首要因素,根据近年的统计数据,大约90%的交通事故是由于驾驶员过错导致的[1:。
汽车行驶的安全性,取决于道路交通环境的复杂性,同时也取决于这种复杂环境能否以“信息”的形式客观地显示出来,并为驾驶员所感受。
驾驶员依靠感觉器官(眼、耳、鼻、舌、皮肤)获取信息,其中以视觉信息为主。
根据统计在行车过程中,各种感觉器官给驾驶员提供交通信息数的比例分布如下:视觉占80%,听觉占14%,触觉占2%,味觉占20A,嗅觉占2%,可见驾驶员主要依靠视觉获取信息[2]。
摄取信息,是驾驶行动中最重要的心理过程,摄取信息不足或漏掉必要情报,都可能导致事故发生。
因此,有必要对驾驶员眼动行为特征展开研究。
本文在真实道路环境进行试验,利用EyeLi nk I I 型眼动仪监测行车过程中驾驶员的眼睛运动,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驾驶员城市交通环境中眼睛运动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城市道路环境中汽车驾驶员动态视觉特性分析作者:宋震来源:《环球市场》2018年第05期摘要:本文在充分了解汽车驾驶员动态视觉特性的基础上,对城市道路环境中汽车驾驶员动态视觉特性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城市道路;汽车驾驶员;动态视觉特性一、驾驶员动态视觉特性分析视觉在“人一车一路”系统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驾驶员的决定。
眼睛是由视网膜和折光系统等部分组成,它是引起是视觉的外周感受器官。
通过研究驾驶员动态视觉特性,可以揭示动态视觉特性与交通事故的关系,使驾驶员掌握动态视觉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对于减少交通事故,提高道路安全性意义较大。
(一)眼动的基本形式及基本规律一般来说,眼动的基本形式包括注视、眼跳、追随运动和眨眼四部分。
在汽车驾驶员行车的过程中,绝大多数驾驶员的眼动幅度小于6度,眼球固定在固定物上的持续时间为100~350msec,驾驶员90%的眼球定位于视中心4度左右的视觉范围内。
新驾驶员的视觉搜索是混乱一段时间后渐平稳,交替地注视远处和近处,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老驾驶员始终有规律的搜索。
(二)认知负荷与视觉注意模式驾驶工作负荷是指驾驶员在道路上驾驶车辆时,道路、交通和交通环境对驾驶员施加的工作任务和频率而产生的在精神压力下的支撑工作的信息处理能力,主要是指驾驶员的认知负荷。
注意的能量分配模型又称注意资源理论,即人的认知资源或者能量是有限的。
为了识别一个刺激,就需要占用认知资源,刺激越复杂,所需要的资源就越多。
如果同时出现多种刺激,资源可能会很快消耗殆尽。
(三)视觉搜索表征参数1.注视表征参数。
注视行为的表征参数主要有注视点坐标、注视点数目以及注视持续时间,由这三个参数可以衍生出其他相关表征参数。
2.扫视表征参数。
扫视就是发生在两次注视间眼球运动的过程,其主要的表征参数有扫视幅度、扫视速度以及扫视持续时间。
3.其他表征参数。
在驾驶员视觉特性的研究中,除了上述注视行为和扫视行为的表征参数外,也常用到瞳孔大小、眨眼频率以及眼脸闭合度。
城市道路中驾驶员转向行为对注视行为的影响——孟妮韩丹41城市道路中驾驶员转向行为对注视行为的影响孟妮1韩丹2(1.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咸阳712000;2.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省分公司西安710043)摘要驾驶员的注视行为对其驾驶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分析城市道路交通环境中转向行为对驾驶员注视行为的影响。
将驾驶员的注视时间、角度、搜索广度进行分析。
通过试验,利用EyeL i nkⅡ型眼动仪对40名驾驶员的眼动参数及注视行为进行了测试和记录,并根据测试结果分析了转向不同的方向时驾驶员的注视行为特征。
采用SPSSl9.0数据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得出结论:不同的转向显著影响着驾驶员的水平、垂直搜索广度。
关键词城市道路;转向行为;注视行为;差异性检验中图分类号:U491.254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3/j.i ssn1674—4861.2013.02.010O引百城市道路交通环境中行人多、行车多、交通流量大,尤其以道路交叉口最为明显。
道路交叉口的交通安全与驾驶员转向不同方向时的注视行为特性密切相关。
驾驶员转向时只有能够获取并且处理足够的信息才能避免做出错误的决策和反应,减少在转向时交通事故的发生。
通过调查,发现国内外对驾驶过程中的眼动行为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对城市道路中在转向过程中驾驶员注视行为的研究还较少,因此可参考的资料不多。
试验在对驾驶员的注视行为基本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前人对驾驶过程中注视行为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确定了转向驾驶眼动特征分析的实验方法,进行城市道路交通环境下的驾驶员在道路交叉口的转向试验,得到了相关试验数据,为相关理论分析提供依据。
1试验1.1试验目的试验分析了中国城市道路交通环境中转向不同方向时驾驶员的眼动数据参数,得出驾驶员在转向不同方向时注视行为的基本特点;采用SPSSl9.0软件对数据进行进一步处理,分析驾驶员转向不同方向时的各种视觉行为是否存在差异,希望能从源头上发现交通事故发生的机理,减收稿日期:2012—04—10修回日期:2013-02—27第一作者简介:孟妮(1982一)。
《基于深度学习的复杂交通环境下目标跟踪与轨迹预测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复杂交通环境下的目标跟踪与轨迹预测研究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跟踪与轨迹预测技术,以解决复杂交通环境下的挑战性问题。
首先,我们将对相关研究背景进行介绍,并阐述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在复杂交通环境下,如城市道路、高速公路等场景中,车辆、行人等目标的运动状态多变,且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因此,对目标进行准确跟踪与轨迹预测对于保障交通安全、提高交通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目标跟踪与轨迹预测方法往往难以应对复杂交通环境中的多种挑战,如遮挡、光照变化、动态背景等。
而深度学习技术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深度学习在目标跟踪与轨迹预测中的应用(一)目标跟踪深度学习在目标跟踪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基于深度学习的特征提取和跟踪算法的设计。
通过训练深度神经网络,可以提取出目标的特征信息,从而实现对目标的准确跟踪。
此外,结合目标检测技术,可以在复杂交通环境中实时检测并跟踪多个目标。
(二)轨迹预测轨迹预测是通过对历史轨迹数据的分析,预测目标未来的运动轨迹。
深度学习可以通过学习目标的运动规律和交通环境中的交互关系,实现对目标轨迹的准确预测。
同时,结合其他传感器数据,如雷达、摄像头等,可以进一步提高轨迹预测的准确性。
四、方法与技术(一)数据集与预处理为了训练深度学习模型,需要构建一个包含大量交通场景数据的数据集。
通过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如去噪、归一化等操作,可以提高模型的训练效果。
(二)模型设计与训练针对目标跟踪与轨迹预测任务,设计合适的深度学习模型。
例如,可以使用卷积神经网络(CNN)进行特征提取,使用循环神经网络(RNN)进行轨迹预测等。
通过大量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使其具备泛化能力。
(三)算法实现与优化将设计好的模型转化为可执行的算法,并在实际交通场景中进行测试。
根据测试结果对算法进行优化,如调整模型参数、改进损失函数等,以提高算法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驾驶员视觉特性的研究摘要:本文就驾驶员动静视力的好坏对行车安全地影响进行了探讨,重点分析研究了驾驶员静、动视力总体情况与驾驶员年龄、驾龄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视觉特性与行车安全的联系,论述了检测驾驶员动视力的必要性.研究驾驶员的视觉特征及其变化规律,驾驶员的视觉特性与道路交通安全有直接必然联系,对于预防交通事故具有现实意义.关键词:驾驶员;视觉特性;检测;应用The driver of the visual propertiesAbstract:This paper movement of good or bad eyesight drivers on the traffic safely impact is discussed in the article, and analyses the static and dynamic driver vision general situation and drivers factors such as age, driv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isual characteristics and train operation safety and the cont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dynamic test pilot vision。
Study the driver's visual feature and the changing laws, the driver's visual characteristics and road traffic safety necessary link directly to prevent traffic accidents have realistic meanings。
Keywords: Driver; Visual characteristics; Detection; application在交通事故中, 处于人-车-路这一交通系统中的人占主导因素, 如图0~1 所示.汽车驾驶员感知外界信息对安全行车至关重要, 各种感觉器官给驾驶员提供的交通信息比例如图0~2所示, 其中80%以上的外界信息是通过视觉系统获取, 而驾驶员的视觉功能对驾驶操作的影响很大,由此可见进行汽车驾驶员视觉功能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城市交通系统中的智能交通管理研究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交通问题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日益突出的难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交通系统作为一种应对交通问题的有效手段正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本文将对城市交通系统中的智能交通管理进行研究,旨在探讨智能交通系统在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事故等方面的作用,并分析智能交通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一、智能交通系统概述智能交通系统是通过集成和应用多种技术手段,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实现交通流动与交通管理的智能化的系统。
它涉及了交通流量的监测与控制、交通信号灯的协调、交通拥堵的预测与调控等多个方面,以提高交通效能、优化交通信号、减少交通事故和缓解交通拥堵等问题。
二、智能交通系统的作用1. 提高交通效率智能交通系统通过精确的交通流量监测和调度,能够实时优化道路交通流动,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例如,通过智能的信号控制算法,能够根据交通流量情况来合理分配不同方向的绿灯时间,使交通信号能够更好地适应道路流量,减少等待时间,提高通行能力。
2. 降低交通事故率智能交通系统通过实时监测道路上的交通状况,并及时反馈给交通管理部门和司机,能够帮助驾驶员避免交通事故。
例如,通过交通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及时发现交通事故和交通违法行为,并及时汇报给交通管理部门,使得交通事故得以及时处理和调查。
3. 缓解交通拥堵智能交通系统能够通过对交通流量的精确掌握和预测,提前采取有效的交通管理策略,减少交通事故和拥堵的发生。
例如,通过实时的交通拥堵监测和信息发布,可以引导司机选择更合理的路线,减少交通拥堵的发生。
三、智能交通系统的问题和挑战1. 技术问题智能交通系统的成功应用需要涉及多个技术领域的集成和应用,包括传感器、通信技术、数据处理和交通控制算法等。
研发和应用这些技术存在技术问题和挑战,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研究和解决。
2. 隐私问题智能交通系统需要通过大量的数据采集和处理,可能涉及到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的问题。
面向交通管理的车辆轨迹分析与预测技术研究车辆轨迹分析与预测技术是现代交通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它能够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准确的交通流量预测和交通拥堵状况分析,帮助交通管理部门制定合理的交通控制策略,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率。
本文将围绕面向交通管理的车辆轨迹分析与预测技术展开讨论,探讨其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
首先,车辆轨迹分析与预测技术在交通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交通管理部门需要对市区交通流量进行准确预测,以便在高峰时段调整交通信号灯的时长、限制特定道路的通行,以缓解交通拥堵现象。
车辆轨迹数据可以帮助交通管理部门了解车辆的行驶速度、密度和方向,在此基础上进行交通流量预测和拥堵分析,提供科学依据来制定合理的交通控制策略。
其次,现有的车辆轨迹分析与预测技术主要包括轨迹数据采集、数据清洗和轨迹挖掘三个环节。
在轨迹数据采集方面,目前主要依靠交通传感器、车载导航系统和移动智能设备等来收集车辆轨迹数据。
数据清洗是保证数据质量的重要步骤,它能够去除异常值和无效数据,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轨迹挖掘是对车辆轨迹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发现其中的规律和趋势,以预测未来的交通状况。
在轨迹挖掘算法方面,研究者提出了多种方法来提高轨迹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
其中,基于密度聚类的轨迹分类算法可以将相似的轨迹归为一类,从而实现对车辆行驶轨迹的分类和识别。
基于概率模型的轨迹预测算法则可以通过分析历史轨迹数据的分布特征,来预测未来车辆的行驶轨迹和到达时间。
此外,还有基于深度学习的轨迹分析方法,通过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对大规模轨迹数据进行训练和学习,实现更准确的预测和分析。
此外,车辆轨迹分析与预测技术还面临着以下几个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首先,轨迹数据的质量和实时性需要进一步提高。
目前轨迹数据采集主要依靠传感器和设备,但存在数据覆盖范围有限和数据延迟的问题。
因此,需要研究更先进的数据采集技术,提高数据的覆盖范围和实时性。
其次,需要进一步改进轨迹分析和预测算法的准确性和效率。
---文档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定位获取技术和移动计算技术的发展,每天都可以收集无数的GPS轨迹信息。
然而传感器捕获的轨迹经纬度通常不能反映真实位置与轨迹点所在的确切路段,这时就需要地图匹配技术(Map Matching)将轨迹点序列与数字地图的道路网络进行匹配,与道路进行关联。
但是,轨迹数据采集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采样率不稳定、存在噪声以及数据缺失。
针对数据缺失问题,时空回归算法是一个较好的解决策略。
现实情况中,轨迹数据的采集与分析通常是实时的,即数据一般处于流环境中。
本文首先基于轨迹数据采集的现实情况,设计针对流环境的轨迹数据Map Matching 地图匹配算法,然后对大规模轨迹数据进行聚合分析,得到交通网络的实时路况。
最后,考虑到物体移动轨迹的不确定性、采样数据缺失等因素会导致路段速度缺失。
针对数据的缺失问题,本文使用时空回归算法进行填补操作。
Map Matching地图匹配在路径规划,实时导航和通用的路线发现等许多应用场景中是一个基本的预处理步骤,在对轨迹数据的统计分析中也尤为重要。
与此同时,基于时空分析回归算法的应用针对数据缺失问题提供了较好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GPS轨迹;流环境数据;地图匹配;回归算法AbstractIn recent years,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location acquisition, mobile computing technology, numerous of GPS trajectory information can be collected every day.However, the latitude and longitude of the trajectory captured by the sensor do not usually reflect the exact position where the actual position and the trajectory point locate. At this time, Map Matching technology is required to match the latitude and longitude sampling sequence of the driving trajectory with the digital map network.However, there are also som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trajectory data collection, such as unstable sampling rate and noise, as well as missing data.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regression algorithm is a good method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 of data loss.In reality, the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of trajectory data is usually real-time, that is, the data is generally in a streaming environment.Firstly, this paper designs the Map Matching algorithm for trajectory data of the flow environment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rajectory data collection, and then aggregates the large-scale trajectory data to obtain real-time traffic conditions of the traffic network. Finally, the paper take the uncertainty of the object's movement trajectory into account. Lack of sampling data and other factors will lead to the loss of speed on the road.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is paper uses spatial-temporal regression algorithm.Map Matching is a basic and important preprocessing step in many application scenarios such as path planning, real-time navigation, and general route discovery. It is also very important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rajectory data.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application of spatial and temporal analysis regression algorithm provides a better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of data loss.Keywords: GPS trajectories; data streams; map-matching; Regression algorithm前言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定位获取技术和移动计算技术的发展,每天都可以收集无数的GPS轨迹信息。
受通道环境影响下驾驶员动态视觉与操作行为的试验研究【摘要】当今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由于道路交通设施的日趋成熟,为人们在出行、货运等方面提供了便捷。
在交通便利的同时,面对高发的交通事故,我们面临的挑战十分严峻。
由于驾驶员是整个道路交通系统中,引发交通事故首要的因素,而视觉形式是其获得交通信息最重要的途径,所以对驾驶员在整个交通环境中,所产生的动态视觉与操作行为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通道环境;动态视觉;试验设计;数据分析前言交通通道由于受到了交通事故、施工、行人穿越、车辆的掉头等因素的影响,以至于在路面上会出现障碍物,通道的宽度也会因此而变化,显著的影响到整个交通流畅度与行车的安全。
本文设计试验,利用眼动仪记录在五种不同宽度通道条件下驾驶员行使车辆时所产生的注视点分布、频次、时间等试验数据,并记录驾驶员在行驶过程当中的控制措施,结合车辆的速度变化,分析出驾驶员在不同条件通道下的动态视觉与操作行为特征。
1 试验设计选择一条直线路段,在试验时设置能够形成不同通道宽度的障碍物,并用眼动仪与光电五轮仪科学的记录驾驶员在正常习惯与车速的情况下通过此路段的数据。
为确保试验真实性、准确性,不预先告知驾驶员试验意图与试验条件会发生改变,设计“双盲”试验。
另外,受试的三名驾驶员均具有良好驾驶习惯且驾龄在10年以上。
五种设定条件条件一,无障碍物,道路宽度为7米条件二,足够宽度,道路宽度为4.4米条件三,较为充裕,道路宽度为3.5米条件四,勉强通过,道路宽度为3米条件五,无法通过,道路宽度2米2 试验数据分析2.1 速度特征分析可得到结论如下,由于条件Ⅰ与条件Ⅱ处于通道无障碍物或宽度足够充裕情况,驾驶员在行驶过程当中没有受到障碍物太大的影响,且车速变化很小。
而条件Ⅲ、条件Ⅳ、条件Ⅴ所反映出的情况,通道宽度显著的影响着驾驶员驾车过程,最直观的体现就是车速在通过此路段的障碍物体时明显下降。
2.2 动态视觉特征分析[2]图2.2.1为无障碍物条件下行驶时的眼睛变化情况。
本科生毕业论文中文题目城市道路交通环境下驾驶人注视轨迹研究英文题目Research on Driver’s Fixation Trajectory under Urban Road Traffic Environment毕业论文(设计)原创性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设计)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论文(设计)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毕业论文(设计)授权使用说明本论文(设计)作者完全了解**学院有关保留、使用毕业论文(设计)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论文(设计)并向相关部门送交论文(设计)的电子版和纸质版。
有权将论文(设计)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设计)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
学校可以公布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保密的论文(设计)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日期:日期:注意事项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2)原创性声明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4)外文摘要、关键词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7)参考文献8)致谢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3.附件包括: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
4.文字、图表要求:1)文字通顺,语言流畅,书写字迹工整,打印字体及大小符合要求,无错别字,不准请他人代写2)工程设计类题目的图纸,要求部分用尺规绘制,部分用计算机绘制,所有图纸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规范。
图表整洁,布局合理,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不准用徒手画3)毕业论文须用A4单面打印,论文50页以上的双面打印4)图表应绘制于无格子的页面上5)软件工程类课题应有程序清单,并提供电子文档5.装订顺序1)设计(论文)2)附件:按照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次序装订3)其它城市道路交通环境下驾驶人注视轨迹研究Research on Driver’s Fixation Trajectory under Urban RoadTraffic Environment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近年来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机动车保有量跃居世界前列,人们便利地出行和货物快捷地运输的已经实现。
但是,我们和许多发达国家在快速工业化、机动化和城镇化的历史阶段相似,也面临着道路交通事故高发的严峻形势。
从2001年至2004年,连续四年中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均超过10万人,虽然2005到2007三年略有下降,但每年的死亡人数仍有8万余人,此后我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逐年增加且一直高居世界第一[1]。
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社会的稳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产生巨大影响,严重阻碍了我们建设和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应尽快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为人民提供更加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
我国自2006年每年所产生的交通事故均超过50万起,并且逐年上升,其中约有40%发生在城市道路上[2]。
可见,在加快城市化建设进程过程中城市交通需求日益增长的今天,改善交通安全状况永远是保证城市安全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建立更加高效的管理体系,建设更加快捷便利的交通安全设施、提高我国城市交通安全水平以及保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对增加社会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交通系统是一个由人、车、路和环境构成的复杂系统,为了加强交通安全管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就必须保证交通系统中各个因素的协调,从而保障交通系统的整体和谐。
交通事故从根本上说是由人、车、路、环境等要素中的一个或多个失去平衡所造成的[2]。
从系统论的观点来说,道路交通系统是由人、车、路和交通环境三大要素构成的一个复杂的动态闭环系统,一切的交通活动都在这个大的系统中进行的。
其中各组成要素既是一个独立的子系统但又相互制约着,它们自身的可靠程度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决定这个复杂系统的运行状况和交通安全水平。
因此,人、车、道路环境组成的闭环动态系统的失衡就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人”动态道路交通系统中各子系统的相互作用机理如图1.1所示。
从图看出:是整个系统的中枢、“路”是整个系统的基础、“车”是系统运行所必需的载体。
首先“路”决定了“人”的信息来源和“车”的行驶环境。
“人”通过感觉器官适时摄取道路信息,并经过加工处理,发出指令命令运动器官来控制车辆,使车辆在不断变化的道路条件和环境条件下行驶:同时车辆对道路的适应情况通过感觉器官反馈给驾驶人,驾驶人根据实际情况再对车辆进一步的微调,通过这个闭环反馈系统达到安全行驶的目的。
显然,在这个闭环系统中各要素之间就产生了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和不可分割的联系。
因此汽车的安全行驶实际上是人、车、路等要素和谐统一的结果[3]。
实质上,交通事故就是当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因素的变化范围超出了正常范围而导致系统的平衡遭到破坏的结果。
因此,必须对影响道路交通系统稳定性的各要素加以控制来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图 1.1 道路交通系统示意图驾驶人作为道路的使用者,车辆的操纵者,环境条件和行驶状况的直接感受者,在这个动态系统中处于主导地位,对于保证系统的稳定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影响交通安全的第一要素。
表1.1列出了道路交通系统中四种不同因素与交通事故的关系[4]。
表1.1 交通肇事与影响因素的关系影响交通肇事的因素各种因素所占百分比纯系人的因素58%纯系车的因素2%纯系道路、环境因素4%人与环境的综合因素26%人与车的综合因素6%车与环境综合因素1%人、车、环境综合因素3%表1.1显示出,驾驶人是引发交通事故的第一要素,与驾驶人有关的因素之和占交通事故总量的90%以上,而单纯由车辆、道路以及环境因素所引起的交通事故还不到总量的10%。
1.2问题的提出道路交通系统中的参与人主要包括:驾驶人、行人、乘客和交通管理人员等,其中对交通安全起决定性意义的是驾驶人。
驾驶人是通过感觉器官(眼、耳、鼻、舌、皮肤)及时地感知并获取各种交通信息,传送给大脑经过分析处理做出反应和判断,发出指令指示手、脚运动器官操纵汽车,使车辆按驾驶人的意图在道路上运行。
驾驶过程就是驾驶人对信息的获取、传输、加工、处理和实现有目的操作的过程,如图1.2所示。
在驾驶车辆的整个过程中,驾驶人受到自身生理、心理因素的制约和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果在信息的搜集、处理和判断的任一环节上发生差错,都将会危及交通的畅通和安全。
因此,驾驶人的可靠性是至关重要的。
图1.2驾驶过程驾驶人的反应、操作流程驾驶人可靠性程度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驾驶人操纵技术的熟练程度、驾驶人的性格和感受交通状况的敏锐度以及在动态交通系统中的应变能力。
在行车过程中,驾驶人需要适时获取各种道路交通信息。
根据统计显示,驾驶人的各感觉器官获取的道路交通信息数比例分布如下:视觉约占80%,听觉约占14%,触觉约占2%,味觉约占2%,嗅觉约占2%[5]。
由此可见,视觉对驾驶人获取道路交通信息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对视觉功能的考核和研究是对驾驶人交通特性研究的重要内容。
由于道路线性的复杂多变,直行、左转及右转是车辆行驶过程中最常见的道路线性,并且无论多么复杂的道路都是有这三种路段所组成的。
对在此三种道路上驾驶人特性的研究就成为对驾驶人驾驶特性研究的基础,此三种道路线型中驾驶特性也各有特点。
在直行过程中,前方或相邻车道经常会有车辆行驶并且驾驶人也经常会进行变道操作,通过视觉获取道路环境条件并保持适当的安全车距对安全驾驶具有重要的影响。
据统计显示,我国在2010年有高速公路事故引发的死亡人数当中,约有40.3%是有追尾导致的[1],这常常是由于驾驶人在直行跟车过程中未能与前车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所造成的。
而在车辆变道过程中,如果驾驶人在未能准确地获得周围道路交通状况的情况下而盲目进行换道,将很容易与邻近车道上的车辆发生刮擦事故。
据欧盟统计,在变道引起的交通事故中大约有75%的变道事故与驾驶人不正当操作有关[6]。
车辆在转弯过程中,由于行驶方向的改变以及转弯交叉口交通情况的复杂性,转弯处也是交通事故频发的位置。
因此,综合考虑这三种道路线性对驾驶安全性的影响以及视觉对获取交通环境信息的重要性,有必要研究直行、左转和右转过程中驾驶人的注视分布情况以及注视轨迹的变化规律。
基于此,本文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探究:(1)驾驶人注视特性指标的筛选及注视点的算法;(2)驾驶人注视区域的划分;(3)直行路段、左转路段、右转路段驾驶人注视点位置、注视范围、注视密度的分布规律;(4)驾驶人在直行路段、左转路段、右转路段的注视轨迹的变化规律。
1.3研究意义直行、左转和右转作为道路环境中最常见的三种道路线,尤其是在复杂多变城市交通环境中,往往由于驾驶人操作失误而引发交通事故。
操作失误的原因一般是因驾驶人对周围交通信息获取的不全面而导致的,驾驶人获取交通信息的最主要途径是视觉。
因此,本文以人、车、道路环境组成的一个封闭交通系统为基础,将“人”这一复杂因素纳入交通运输这一特定环境中展开研究,在前人研究结论和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驾驶人进行实际道路实验,着重研究驾驶人在直行、左转、右转过程中注视点分布及相应道路线形下注视轨迹的变化规律。
研究过程综合运用道路工程、交通工程、车辆工程、人机工程学、心理学、机电测试工程等多学科知识,研究结论对培训和指导驾驶人如何准确并有序地观察周围的交通状况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同时对交通标志、标线、护栏、隔离带等道路设施的设计和布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并且为今后的无人驾驶车辆的研发提供一定的基础,进而为提高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水平、减少交通事故发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1.4国内外研究现状关于驾驶员视觉特性及注视轨迹的研究,在国内外已经取得了大量成果。
尤其是近些年,国内外许多著名的大学和研究机构都在这一领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通过对国内外关于驾驶人视觉特性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调查和总结,发现绝大多数的研究都是在静态条件下和虚拟场景条件下的动态视觉特征进行的研究,进行实际道路条件下的动态视觉特性的研究也就处于萌芽阶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柳忠起、袁修干等人[7,8]让被试者在模拟飞行器中进行实验,通过使用Eye link II 头盔式眼动仪,研究在飞机的三个飞行阶段中被试飞行员的眼动特性,进而分析视觉注意力在不同兴趣区域内的分配情况,对战斗机座舱内的信息显示设备的设计及布置和培训飞行员的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同济大学的潘晓东、林雨等人[9]运用EMR-8B 眼动仪,深入研究在不同车速、逆光条件下交通标志可视距离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