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鼠类钩端螺旋体感染状况的调查
- 格式:pdf
- 大小:172.71 KB
- 文档页数:4
鼠害情况汇报近期,我单位对鼠害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汇报,现将调查结果向相关部门进行汇报。
一、调查范围。
本次调查范围主要包括我单位的办公楼、仓库、生产车间等场所,以及周边环境。
二、调查方法。
我们采取了多种方式进行调查,包括现场勘查、问卷调查、鼠类捕捉等。
三、调查结果。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单位存在一定程度的鼠害问题。
具体表现在:1. 鼠类活动频繁,经常在办公楼、仓库、生产车间等场所出现;2. 部分员工反映在办公桌、文件柜等地方发现了鼠类的痕迹;3. 仓库内部部分货物受到了鼠类啃食,造成了一定的损失;4. 周边环境存在垃圾堆积,成为了鼠类的栖息地。
四、分析原因。
鼠害问题的存在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导致的:1. 周边环境卫生状况较差,垃圾堆积成为了鼠类的栖息地;2. 人员管理不严,部分员工食品摆放不当,吸引了鼠类的出没;3. 仓库货物管理不善,未能及时清理和整理,为鼠类提供了食物来源。
五、解决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拟定了以下解决措施:1.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清理周边垃圾,减少鼠类栖息地;2. 提高员工卫生意识,加强食品摆放管理,避免吸引鼠类;3. 加强仓库货物管理,定期清理和整理,减少鼠类的食物来源。
六、落实情况。
为了有效解决鼠害问题,我们已经采取了以下措施:1. 派遣专人负责环境卫生管理,加强垃圾清理工作;2. 组织员工进行卫生知识培训,提高员工卫生意识;3. 对仓库货物进行了清理和整理,加强了货物管理工作。
七、后续工作。
我们将继续加强对鼠害问题的监测和管理工作,定期进行环境卫生检查,加强员工管理和培训,确保鼠害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以上就是我单位鼠害情况的汇报内容,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并给予支持和协助,共同解决鼠害问题,保障员工和财产的安全。
鼠害调查报告鼠害调查报告概述鼠害是农田和城市中常见的问题之一,给农作物生长和人们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鼠害的调查研究,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鼠害的现状鼠害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问题,不仅在农田中,也在城市中有所出现。
通过对多个地区的调查发现,鼠害主要集中在粮食仓库、农田和城市废弃物堆积处。
鼠害的数量和活动范围与环境条件、人类活动和鼠类繁殖能力等因素密切相关。
二、鼠害的原因分析1. 环境因素:鼠类喜欢潮湿、温暖的环境,这样的环境提供了它们繁殖和生存所需的条件。
农田和城市中的废弃物堆积、下水道等地方成为鼠类栖息的理想场所。
2. 饮食来源:鼠类主要以农作物、粮食和垃圾为食。
农田和仓库中的粮食堆积,以及城市中的垃圾堆积,为鼠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
3. 人类活动:人类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也是鼠害发生的重要原因。
例如,农民在收获后未及时清理农田,城市居民未分类垃圾或乱倒垃圾等行为都会增加鼠类的滋生和繁殖。
三、鼠害对农作物和人类的影响1. 农作物损失:鼠害会对农作物进行破坏,导致农民的收益减少。
尤其是在收获前后,鼠类会大量出没并啃食农作物,给农民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2. 传播疾病:鼠类是许多传染病的潜在传播者,它们的粪便和尿液可能含有病原体。
当鼠类进入人类居住区域时,会增加疾病传播的风险,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四、鼠害的解决方案1. 环境管理:及时清理农田和城市中的废弃物堆积,保持环境干燥和清洁,减少鼠类栖息的条件。
2. 食物管理:加强粮食仓库和垃圾处理的管理,避免食物堆积和浪费,减少鼠类的食物来源。
3. 预防措施:在农田和居住区域设置鼠类防治设施,如捕鼠器、毒饵等,及时发现并控制鼠类的数量。
4. 教育宣传:加强对农民和居民的鼠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提高他们的环境卫生意识和防治能力。
五、结论鼠害是一个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它对农作物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通过加强环境管理、食物管理、预防措施和教育宣传等综合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鼠害的发生和传播。
钩端螺旋体病疫情调查方案一、背景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全球分布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市辖内有稻田种植,气候条件适合钩体生长、繁殖,动物宿主的种类繁多。
近年来我市常有钩体病疫情且有死亡报告,加之我市夏秋季洪涝灾害较频发,存在着钩端螺旋体病暴发或大流行的潜在危险。
钩体病按流行形式一般分为稻田型、洪水型和雨水型,我市主要以稻田型和雨水型为主。
钩体病主要以农村青壮年发病为主,集中在农忙季节,对疫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和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二、调查目的(一)明确当地的钩体病波及范围;(二)确定涉及人群及高危人群,并予以有效保护;(三)为我市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总结经验。
三、钩体病的定义(一)诊断原则根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二)诊断标准1.流行病学史在钩体病流行季节,发病前一个月内有疫区旅居史,并接触过可疑疫水或动物及其排泄物。
2.早期主要症状和体征2.1 发热:起病急,短期内体温可达39℃左右,常为弛张热,可伴有畏寒等症状。
2.2 肌痛:全身肌痛,特别是腓肠肌痛。
2.3 乏力:全身乏力,特别是腿软明显。
2.4 眼结膜充血:轻者主要在眼球结膜、外眦及上下穹窿部,重者除角膜周围外的全球结膜血管扩张呈网状,无分泌物,不痛,不畏光。
2.5 腓肠肌压痛:双侧腓肠肌压痛,重者拒按。
2.6 淋巴结肿大:主要为表浅淋巴结及股淋巴结,一般为1~2cm,质偏软,有压痛,无化脓。
3.实验室诊断3.1 从血液或脑脊液或尿液分离到钩端螺旋体。
3.2 从血液或尿液或脑脊液检测到钩端螺旋体核酸。
3.3 病人恢复期血清比早期血清抗钩端螺旋体抗体效价4 倍或4 倍以上升高。
4.病例分类4.1 疑似病例具备1加2.1和2.2、2.3中任何一条。
4.2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加2.4或2.5或2.6中任何一条。
4.3 实验室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3.1或3.2或3.3中的任何一条。
四、调查内容(一)基本情况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确诊病例的姓名(若年龄<14岁,则监护人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联系电话和家庭住址等;(二)发病经过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确诊病例的发病日期、就诊日期、发病地点、临床分型和治疗情况等。
钩端螺旋体病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钩体病,七日热,外耳病所属部位:全身就诊科室:传染科病症体征:发热,乏力,腓肠肌压痛,咯血,头痛,结膜充血疾病介绍:钩端螺旋体病是怎么回事?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由各种不同型别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全身性感染性疾病,属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类和猪是两大主要传染源,钩端螺旋体病几遍及世界各大洲,尤以热带和亚热带为著我国已有28个省,市,自治区发现本病,并以盛产水稻的中南,西南,华东等地区流行较重,临床特点为起病急骤,早期有高热,全身酸痛,软弱无力,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表浅淋巴结肿大等钩体毒血症状;中期可伴有肺出血,肺弥漫性出血,心肌炎,溶血性贫血,黄疸,全身出血倾向,肾炎,脑膜炎,呼吸功能衰竭,心力衰竭等靶器官损害表现;晚期多数病例恢复,少数病例可出现后发热,眼葡萄膜炎以及脑动脉闭塞性炎症等多与感染后的变态反应有关的后发症,肺弥漫性出血,心肌炎,溶血性贫血等与肝,肾衰竭为常见致死原因症状体征:钩端螺旋体病有什么症状?地区、夏秋季节、易感人群中在1~3周内有接触疫水史,或者接触病畜史。
临床表现:各型早期有明显或比较明显的寒战、发热、酸痛、全身软、眼红、腿痛、淋巴结肿大等中毒症状,同时发生血痰或咯血,钩体病的诊断就比较明确。
其他各型、各后发症的诊断,也应在比较典型的钩体血症症状、体征的基础上,结合各型的特异症状群,作出相应的临床诊断。
化验检查:钩端螺旋体病要做什么检查?以下就是钩端螺旋体病的检查:1、常规检查无黄疸病例的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升高;黄疸病例的白细胞计数大多增高,半数在10109~20109/L,最高达70109/L,少数病例可出现类白血病反应。
中性粒细胞增高,多数在81%~95%之间;出血患者可有贫血、血小板减少,最低达15109/L。
尿常规检查中70%的病人有轻度蛋白尿、白细胞、红细胞或管型出现。
黄疸病例有胆红素增高,2/3的病例低于342MOL/L以下,最高达1111MOL/L。
鼠害专项调查报告鼠害专项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鼠害是指由老鼠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危害农作物、传播疾病以及破坏储存设施等。
在农村和城市的许多地区,鼠害问题一直存在,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为了更好地了解鼠害的现状以及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我们进行了一次鼠害专项调查。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
我们在农村和城市的不同地区选择了一定数量的样本点,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居民和农民,了解他们对鼠害问题的认识、影响以及控制方法的了解程度。
实地观察则主要针对农田、仓库和居民区等地,通过观察鼠害的迹象和痕迹,了解其分布和活动情况。
三、调查结果1. 鼠害的现状调查结果显示,鼠害在农村和城市的许多地区普遍存在。
在农田中,老鼠经常侵袭农作物,导致产量下降。
在仓库中,老鼠破坏粮食和储存设施,给粮食储存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在居民区,老鼠不仅会破坏家具和电线,还会传播疾病,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威胁。
2. 影响因素分析调查显示,鼠害的发生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环境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和人类活动等。
气候变暖和降水增加可能会导致老鼠的繁殖增加。
其次是人类活动,例如不合理的垃圾处理和粮食储存方式,容易吸引老鼠的滋生。
此外,人们对鼠害认识不足,缺乏有效的控制措施也是导致鼠害问题长期存在的原因。
3. 控制措施建议为了有效控制鼠害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鼠害问题的认识。
通过举办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让公众了解鼠害的危害性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2)改善环境卫生,减少鼠害滋生的条件。
加强垃圾分类处理,及时清理垃圾堆积点,减少老鼠的食物来源。
改进粮食储存设施,增加密封性,防止老鼠侵袭。
(3)加强监测和早期预警。
建立鼠害监测系统,及时了解鼠害的分布和活动情况,为采取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4)采取综合控制措施,包括物理控制、化学控制和生物控制等。
㊀2020,36(4)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Z o o n o s e sD O I :10.3969/j.i s s n .1002-2694.2019.00.118 实验研究钩端螺旋体E M J H 培养基实验室应用潘敏楠,徐国英第一作者:潘敏楠,E m a i l :pa n m n 6@163.c o m ;O R C I D :0000G0002G3861G1881作者单位: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省人兽共患病研究重点实验室,福州㊀350001摘㊀要:目的㊀探索柯氏培养基和E M J H 培养基在培养钩端螺旋体菌的差异及在钩体病防治上应用价值.方法㊀观察2种培养基在15群15型钩体培养菌培养过程形态㊁数量㊁自凝现象等差异,并对健康人临床疑似钩体病人和暴发流行钩体病人血清进行MA T 试验抗体检测.结果㊀E M J H 培养基接种钩体后第2d 就大量生长繁殖,而柯氏培养基1周后才达繁殖高峰,钩体MA T 试验也显示E M J H 培养基培养的钩体菌敏感性较柯氏培养基培养菌高.结论㊀E M J H 培养基可用于快速分离钩体,有利于早期确定钩体病的流行和实验室研究.关键词:钩端螺旋体;柯氏培养基;E M J H 培养基;MA T 试验中图分类号:R 37㊀㊀㊀文献标识码:B ㊀㊀㊀文章编号:1002-2694(2020)04-0317-03A p p l i c a t i o nv a l u e o fE M J H m e d i u mo f L e p t o s p i r a i n l a b o r a t o r yP A N M i n Gn a n ,X U G u o Gy i n g(F u j i a nC e n t e r f o rD i s e a s eC o n t r o l a n dP r e v e n t i o n ,F u ji a nP r o v i n c i a l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fo rZ o o n o s i sR e s e a r c h ,F u z h o u 350001,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b e t w e e nK o r t h o f a n dE M J H m e d i u mi n c u l t u r e L e p t o s pi r a a n d i t s a p p l i c a t i o nv a l u e i n l e p t o s p i r o s i s .T h e c u l t u r e p r o c e s s o f 15L e p t o s p i r a g r o u p sw a s o b s e r v e d 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s i nm o r p h o l o g y ,n u m b e r a n d s e l f Gc o a g Gu l a t i o n i n t h e t w o c u l t u r em e d i a ,a n dd e t e c t e d a n t i b o d y i nMA Tt e s t o n t h e s e r u mo f s u s p e c t e d l e p t o s p i r o s i s p a t i e n t s a n d t h o s e w i t ho u t b r e a ko f e p i d e m i c l e p t o s p i r o s i s .L e p t o s pi r a g r e wa n dm u l t i p l i e d i n l a r g e q u a n t i t i e s o n t h e s e c o n dd a y a f t e r i n o c u l a t i o n i nE M J H m e d i u m w h i l e t h e p e a ko f p r o p a g a t i o nw a s o n l y r e a c h e da f t e r o n ew e e k i nK o r t h o fm e d i u m.T h e s e n s i t i v i t y ofMA T t e s t a l s ow a s h i g h e r i n t h eE M J H m e d i u mt h a n t h a t o fK o r t h o fm e d i u m.T h eE M J H m e d i u mc a n b e u s e d f o r r a p i d s e pa r a t i o n o f L e p t o s pi r a ,w h i c h i s f a v o r a b l e f o r e a r l y 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o f t h e p r e v a l e n c e o f l e p t o s p i r o s i s a n d l a b o r a t o r y s t u d i e s .K e yw o r d s :L e p t o s p i r a ;K o r t h o f ;m e d i u m ;E M J H m e d i u m ;MA Tt e s t ㊀㊀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其宿主多样性,该病世界各地都有散在发生,甚至呈现局部暴发流行.培养和分离钩体对于防治钩体病至关重要[1].目前,钩体培养基主要为柯氏培养基和E M GJ H 培养基,目前美国B D 公司推出改良E M J H 培养基[2G3],配制简单,本文在钩体病防治实践中对这2种培养基进行比较,探讨其应用价值.1㊀材料与方法1.1㊀试验材料1.1.1㊀试验菌种㊀钩体15群15型标准菌株1套,来自中国C D C .1.1.2㊀培养基㊀柯氏培养基:按国标配制,加10%灭活兔血清,分装无菌试管中,6m L /支.E M J H 培养基:将B D 公司提供的钩体基础E M J H 和钩体增菌液配制液体培养基,分装无菌试管中,6m L/支.1.1.3㊀血清标本㊀健康人63份,近2年临床钩体疑似病人189份和保存的2008年本省钩体暴发流行病人29份[4].1.2㊀试验方法1.2.1㊀2种培养基培养钩体生长比较㊀同时接种0 6m L 钩体菌液(1套钩体标准菌株)于相同体积的2种培养基中,28ħ培养;每2d 在暗视野显微镜下(10ˑ40)观察生长情况,连续观察3周,结果判定:以+~++++记录钩体生长状况,其每视野下钩体数分别为50~100条(+)㊁100~200条(++)㊁713200~400条(+++)㊁400条以上(++++).1.2.2㊀钩体抗体测定:钩体显微镜凝集试验(MA T)同时采用培养6d的2组钩体标准培养物对不同人群血清标本进行MA T试验,血清预先经56ħ30m i n灭活处理后,血清稀释度从1ʒ50到1ʒ1600.结果判定:健康人群血清抗体滴度ȡ1ʒ100(++)为阳性,病人单份血清抗体滴度ȡ1ʒ400(++)为阳性,比较其检测的敏感性.2㊀试验结果2.1㊀不同培养基培养钩体生长情况㊀用柯氏培养基培养15群15型钩体,暗视野显微镜下观察各群钩体都能生长,培养第6d达到高峰(+++),第14d菌体密度下降(++以下),镜下可见杂质和钩体自凝现象.用E M J H培养基培养钩体视野清晰,各菌群生长良好,运动活泼,没有出现自凝现象.培养第2d就达高峰(+++),并一直维持到第20d(+++).不论是常见流行的黄疸出血群㊁犬群㊁秋季群㊁波摩那群㊁流感伤寒群㊁七日热群和巴达维亚群,还是罕见的爪哇群㊁澳洲群㊁赛罗群和明尼群等,都是一致的结果.以黄疸出血群钩体为例,见表1.表1㊀不同培养基培养黄疸出血群钩体结果T a b.1㊀G r o wc o n d i t i o no f I c t e r o h a e m o r r h a g i a e l e p t o s p i r a i nd i f f e r e n tm e d i u m培养时间(d)246810121416182022柯氏培养基+++++++++++++++++++++E M J H培养基++++++++++++++++++++++++++++++++++++++++2.2㊀不同人群血清钩体显微镜凝集试验(MA T)2.2.1㊀健康人群血清MA T㊀63份健康人血清以1ʒ50稀释度检测抗体,采用上述2种培养基的6d 培养物进行MA T,钩体抗体均阴性.2.2.2㊀疑似病人血清钩体抗体检测㊀共收集189份医院送检疑似钩体病人血清,经2种培养基培养后抗体检测结果也完全一致,主要流行的菌群为秋季群㊁波摩那群㊁七日热群等,2种培养基的培养物均检出45份阳性血清[ȡ1ʒ400(++)],阳性率23.8%,皆为相同的病人.2.2.3㊀钩体病暴发流行病人血清抗体检测㊀从本省霞浦秋季群钩体病爆发流行收集到29份病人血清[4],用柯氏培养基培养物进行钩体MA T,4份阴性㊁8份1ʒ400阳性㊁14份1ʒ800阳性㊁3份1ʒ1600阳性,用E M J H培养基培养物试验,4份阴性㊁2份1ʒ400阳性㊁13份1ʒ800阳性㊁10份1ʒ1600阳性,抗体效价多数较柯氏培养基培养物至少高一个稀释度,见表2.表2㊀2种培养基钩体培养物M A T比较T a b.2㊀A n t i b o d y t i t e r c o m p a r i s o no fM A T t e s t i n t w ok i n d s o fL e p t o r p i r am e d i a检测数血清MA T凝集效价1ʒ400(-)1ʒ400(++)1ʒ800(++)1ʒ1600(++)合计χ2P∗柯氏培养基48143297.860.0408E M J H培养基42131029㊀㊀注:∗似然比卡方检验,d f=33㊀讨㊀论2种培养基都适用于培养钩体,但配制柯氏培养基需要添加兔血清,由于兔血清成分复杂,采集过程批次间差异大,用来培养钩体生长不稳定,镜下观察呈杂质多,其钩体培养高峰出现在6~14d,晚期出现钩体自凝现象.E M J H培养基改用B S A替代兔血清,配方也有调整,制备简便,发现有助钩体生长,钩体形态正常运动活泼,镜下清晰并无自凝现象,培养第2d观察到大量钩体菌,并且其密度维持到第20d.尽早分离培养到钩体菌在钩体病流行病学调查中与检测中十分重要,这为早期防治钩体病提供科学依据.在钩体阳性血清验证试验中,由于血清保存时间长(10年前的病人血清),抗体效价有所下降,E M J H培养基培养的钩体MA T试验同样都测出抗体,但多数较柯氏培养基培养菌效价高,说明E M J H培养基培养菌有较高的抗原性.B D公司813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20,36(4)生产的E M J H培养基完全可用于快速分离钩体,有利早期确定钩体病的流行和实验室研究.利益冲突:无引用本文格式:潘敏楠,徐国英.钩端螺旋体E M J H培养基实验室应用山东济宁骚扰库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研究[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20,36(4):317G319.D O I:10.3969/j.i s s n.1002G2694.2019.00.118参考文献:[1]P i n h a t a J MW,B l a n c oR M,R o m e r oE C,e t a l.E v a l u a t i o n o f i n h i bGi t o r s f o r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a s e l e c t i v em e d i u mf o r i s o l a t i o n o f L e pGt o s p i r as p p.F r o m c l i n i c a ls a m p l e s[J].L e t t A p p l M i c r o b i o l,2018,66(6):558G564.D O I:10.1111/l a m.12887[2]G o n a l aA,B o r r r e r oR,R u i z J,e t a l.M o d i f i e dE M J H m o d i u mf o r c u l t i v a t i o no f L e p t o s p i r a i n t e r r o g a n s s e r o g r o u p b a l l u m[J].R e v A r g e n tM i c r o b i o l,2006,38(2):61G68.D O I:h t t p://d x.D O I.o r g/[3]R o d r i g u zA G,S a n t i e s t e b a nN B,A b r e uY V,e t a l.G r o w t h,v i rGu l e n c e a n d a n t i g e n c i t y o f L e p t o s p i r a i n t e r r o g a n s s e r o v a rm o z d o k i nm o d i f i e dE M J H m e d i u m[J].R e vC u b a n aM e dT r o p,2002,54(1):32G36.[4]潘敏楠,陈阳,林代华,等.福建省霞浦县钩端螺旋体病疫源地调查[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1,17(1):32G33.收稿日期:2018G12G17㊀编辑:王晓欢(上接第308页)[8]Z h a i L,T u m b a nE.G a r d a s i lG9:a g l o b a l s u r v e y o f p r o j e c t e d e f f iGc a c y[J].A n t i v i r a l R e s,2016,130:101G109.D O I:10.1016/j.a nGt i v i r a l.2016.03.016[9]H u a n g C Y,C h e n C A,L e eC N,e ta l.D N A v a c c i n ee n c o d i n g h e a t s h o c k p r o t e i n60c oGl i n k e d t oH P V16E6a n dE7t u m o r a nGt i g e n s g e n e r a t e sm o r e p o t e n t i mm u n o t h e r a p e u t i c e f f e c t s t h a n r eGs p e c t i v eE6o rE7t u m o r a n t i g e n s[J].G y n e c o lO n c o l,2007,107(3):404G412.D O I:10.1016/j.y g y n o.2007.06.031[10]王鹤,于继云,李力.人乳头瘤病毒58型E6E7融合基因突变体的转化活性及抗原性[J].中华肿瘤杂志,2013,35(7):491G496.D O I:10.3760/c m a.j.i s s n.0253G3766.2013.07.003[11]张长风,于魁,朱丽华,李淑英.携带B A R F1基因的重组巨细胞病毒的构建[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6,32(7):595G599.D O I:10.3969/j.i s s n.1002G2694.2016.07.001[12]L a r g e r o nN,P e t r y K U,J a c o b J,e t a l.A n e s t i m a t e o f t h e p u b l i c h e a l t hi m p a c ta n dc o s tGe f f e c t i v e n e s so fu n i v e r s a lv a c c i n a t i o nw i t ha9Gv a l e n t H P V v a c c i n ei n G e r m a n y[J].E x p e r t R e vP h a r m a c o e c o nO u t c o m e sR e s,2017,17(1):85G98.D O I:10.1080/14737167.2016.120808[13]D u e n s i n g S,M u n g e rK.H u m a n p a p i l l o m a v i r u s e sa n dc e n t r oGs o m e d u p l i c a t i o ne r r o r s:m o d e l i n g t h e o r i g i n s o f g e n o m i c i n s t aGb i l i t y[J].O n c o g e n e,2002,21(40):6241G6248.D O I:10.1038/ s j.o n c.1205709[14]T h o m a s J T,L a i m i n sL A.H u m a nP a p i l l o m a v i r u sO n c o p r o t e i n s E6a n dE7I n d e p e n d e n t l y A b r o g a t e t h eM i t o t i cS p i n d l eC h e c kGp o i n t[J].J V i r o l,1998,72(2):1131G1137.P M C I D: P M C124587[15]A d l e r S P,H e m p f l i n g S H,S t a r rS E,e t a l.S a f e t y a n d i mm u n oGg e n i c i t y o f t h eT o w n e s t r a i n c y t o m e g a l o v i r u s v a c c i n e[J].P e d iGa t rI n f e c t D i s J,1998,17(3):200G206.D O I:10.1097/00006454G199803000G00006[16]M c V o y MA.C y t o m e g a l o v i r u sv a c c i n e s[J].C l i nI n f e c tD i s,2013,57S u p p l4:S196G199.D O I:10.1093/c i d/c i t587收稿日期:2019G09G06㊀编辑:张智芳(上接第316页)[10]L i uZ Y,H a oQ,H o uX X,e t a l.As t u d y o f t h e t e c h n i q u eo f W e s t e r nB l o t f o r d i a g n o s i s o fL y m e d i s e a s e c a u s e db y B o r r e l i a a f z e l i i i nC h i n a[J].B i o m e dE n v i r o nS c i,2013;26:190G200.D O I:10.3967/0895G3988.2013.03.006[11]G a t e w o o dA G,L i e b m a nK A,V o u r c'H G,e t a l.C l i m a t e a n d t i c k s e a s o n a l i t y a r e p r e d i c t o r s o f B o r r e l i a b u r g d o r f e r i g e n o t y p e d i sGt r i b u t i o n[J].A p p l i e d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m i c r o b i o l o g y,2009,75(8):2476G2483.D O I:10.1128/A E M.02633G08[12]于培发,刘志杰,牛庆丽,等.莱姆病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35):160G163.D O I:10.13989/j.c n k i.0517G6611.2015.35.057[13]金玉明,张丽娟,孙莲英,等.海南省澄迈县新发斑点热流行病学调查[J].疾病监测,2011,26(1):18G22.D O I:10.3784/j.i s s n.1003G9961.2011.01.007[14]B i e s i a d aG,C z e p i e l J,L e s n i a kM R,e t a l.L y m e d i s e a s e:A e v i e w [J].A r c h M e dS c i,2012,8(6):978G982.D O I:10.5114/a o m s.2012.30948[15]武军元,龚天美,汪磊,等.新疆喀什市不同人群蜱传莱姆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J].热带医学杂志,2017,17(12):1663G1665,1673.D O I:10.3969/j.i s s n.1672G3619.2017.12.025[16]李志清,宫占威,费晋秀,等.陕西省莱姆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0,39(3):352G353.D O I:10.3969/ j.i s s n.1000G7377.2010.03.036[17]王化勇,侯学霞,李立琴,等.2005年北京市密云地区人群莱姆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9,10(8):737G739.D O I:C N K I:S U N:Z G Y C.0.2009G08G022收稿日期:2019G08G19㊀编辑:张智芳9134期潘敏楠,等:钩端螺旋体E M J H培养基实验室应用。
鼠虫害情况汇报近期,我单位对鼠虫害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汇报,以下是情况的详细汇报:一、鼠害情况。
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鼠害问题主要集中在仓库和垃圾堆积处。
在仓库内,我们发现了大量的老鼠活动迹象,包括啃咬的包装袋和食物残渣。
而在垃圾堆积处,我们也发现了老鼠的活动痕迹,这给周边环境卫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二、虫害情况。
除了鼠害问题,我们也发现了一些虫害情况。
在仓库内,我们发现了一些食品仓储中的食品蛀虫,这给食品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在办公区域,我们也发现了一些蚊虫和苍蝇的存在,给员工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三、影响。
鼠虫害问题的存在给我们的单位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鼠虫害问题严重影响了我们的食品储存和食品安全,给食品的质量和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其次,鼠虫害问题也给员工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带来了不便,影响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另外,鼠虫害问题也给周边环境卫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影响了我们单位的形象和声誉。
四、应对措施。
针对鼠虫害问题,我们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首先,我们将加强对仓库和垃圾堆积处的清理和消毒工作,及时清除垃圾,消除老鼠的栖息地。
其次,我们将加强对食品储存区域的管理和监控,加强食品的防护和检查工作,确保食品安全。
另外,我们也将采取一些虫害防治措施,加强对办公区域的清洁和卫生管理,减少蚊虫和苍蝇的滋生和繁殖。
五、总结。
鼠虫害问题是一个严重影响我们单位正常生产和生活的问题,我们将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加强对鼠虫害问题的防治工作,确保我们单位的环境卫生和员工的生活质量。
希望各位能够重视这个问题,共同努力,解决鼠虫害问题,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2020年第07期钩端螺旋体病遍布世界各地,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较严重。
我国31个省(包括台湾)、市、自治区均发现钩端螺旋体病。
可在野生动物体内长期存在,它可以传染给家畜,通过家畜再传染给人,所以对该病的防治非常重要。
1流行病学病原性钩端螺旋体几乎遍布于世界各地,尤其是气候温暖、雨量较多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江河两岸、湖泊、沼泽、池塘、淤泥和水田地带为甚。
本菌的动物宿主非常广泛,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都可感染,其中啮齿目的鼠类是最重要的宿主。
鼠类感染后,大多数表现为健康带菌,尤以黄胸鼠、罗赛鼠、沟鼠、鼷鼠及黑线姬鼠等带菌率很高,分布较广。
鼠类带菌时间长达1~2年,甚至终生。
鼠类繁殖快,种类多、分布广,带菌率高,是本病自然疫源的主体。
人及各种家畜、家禽、各种兽类及鸟类均可感染或带菌。
如银黑狐、北极狐、赤狐、灰狐、鹿、臭鼬、麝鼠、獾、狼、浣熊、野猪及猴等,其中以银黑狐和北极狐为最易感,水貂、貉、紫貂有一定的抵抗力。
麻雀、环颈雉及水禽、水鸟亦可感染和带菌。
在家畜中,特别是猪,感染率较高,带菌时间为0.5~1年以上,排菌量大,每毫升尿液含菌可达1亿个,污染环境严重,是最危险的传染源。
被本菌污染的低湿草地,水田、水塘,特别是碱性地带、即可成为危险的疫源地,人、兽、畜从这里经过,均有被感染的可能。
如遇雨季和洪水泛滥时,可扩大污染。
带菌的吸血昆虫如蜱、虻、蚊、蝇等也可传播本病。
本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春夏或夏秋,尤其6~9月多发,因此时气候温暖,雨水多且吸血昆虫亦较多。
本病的特点为间隔一定时间成群地暴发。
机体抵抗力弱的动物常可促进本病的发生、流行和死亡。
耐过本病的动物可获得对同型菌的免疫力,并有一定的交叉免疫力,如黄疸出血型与波摩那型、犬热型有显著的交叉免疫现象。
2发病机理钩端螺旋体可经皮肤、黏膜、消化道及生殖道侵入机体,迅速进入血流,带到各脏器组织并大量繁殖,以后重又进入血液,即可见体温升高、贫血、黄疸、出血、蛋白尿、血红蛋白尿及眼炎等急性期的症状。
中国钩端螺旋体病发病数量、死亡人数、治疗方法及防治措施一、钩端螺旋体病概况钩端螺旋体病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类和猪是两大主要传染源。
此病几乎遍布于全世界,在中国也广泛存在。
受菌型不同以及对动物的感染力不一样,导致患病动物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急症多以体温升高、黄疽等症出现;慢性多是贫血、消瘦或者皮肤坏死。
潜伏期2~20天。
因受染者免疫水平的差别以及受染菌株的不同,可直接影响其临床表现。
二、钩端螺旋体病发病数量及死亡情况2020年中国钩端螺旋体病发病数量为297例,相比2019年增长了83例;死亡人数为8例,相比2019年增长了6例。
2020年中国钩端螺旋体病发病率为0.0212/10万,死亡率为0.0006/10万;2019年中国钩端螺旋体病发病率为0.0153/10万,死亡率为0.0001/10万。
三、钩端螺旋体病防治措施当兽群发生本病时,立即隔离病兽及带菌兽,并及时进行治疗。
彻底消毒被污染的水源、场地、栏舍及用具等,清除污水、淤泥、积粪及污染的垫草,消灭老鼠及吸血昆虫。
家畜可紧急接种五联苗或三联苗,野生动物群中发病,也可试用上述疫苗,也可制作自家菌苗接种。
对病兽及带菌兽要有专人护理,健康兽群要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执行卫生防疫制度,保护与增强兽群的抵抗力。
平时应做好以下工作:1、消除带菌、排菌的各类动物(传染源),特别要注意灭鼠工作的开展。
注意防止在动物的引进和外调时,通过病兽或带菌兽传播本病;2、消毒和清理被污染的水源、淤泥、牧地、饲料、场舍及用具等,以防止本病的传染和散播。
另外还要特别注意,所喂给的动物饲料是否已被该菌污染,或本来就是患病动物的组织或脏器,如发现有黄染,出血或坏死等肉类或其副产品,要煮熟后饲喂;3、加强饲养管理、定期进行预防接种,严格执行卫生管理制度,以提高机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抵抗力。
四、钩端螺旋体病治疗方法钩端螺旋体是全身性疾患,多个脏器都受侵犯,因此采取抗菌特效治疗和支持性治疗的综合治疗,是治疗工作的重要原则。
一例钩端螺旋体病的护理经验分享患者xx,男,32岁,在家务农。
因反复发烧、乏力伴双下肢疼痛来我院急诊科就诊。
患者主诉4天前因下农田耕作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6℃,在家自行予以退烧药后可降至正常,病情控制欠佳,反复发烧,伴全身乏力,腓肠肌压痛,眼结膜充血,无胸闷气促、无咳嗽咳痰、无头痛头晕等不适症状。
既往体健。
完善各项相关检查后,根据患者病史体查及辅助检查,急诊拟“钩端螺旋体病?”收入ICU病房治疗,告病危。
起病以来,患者精神、食欲、睡眠欠佳,大小便正常。
阳性检查结果:入院查体:T37.7℃,P93次/分,R27次/分,Bp114/68mmHg。
血氧饱和度:93%(鼻导管3L/min)。
患者神志清楚,精神欠佳,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量干湿啰音。
双侧腹股沟可触及肿大淋巴结,双侧腓肠肌有压痛。
肺部CT提示:两肺弥漫性病变。
血清学检查特异性抗体阳性。
主要阳性检验结果:主要治疗经过:患者入ICU第一天经检查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50.50 ↑ s ,报危急值。
在住院期间曾咯血两次,量约5ml,提示有出血的危险,需密切观察患者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密切监测凝血功能情况。
入院时体温37.7℃,予以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后可降至正常。
入院以后主要予以补液、青霉素抗感染、护胃等对症支持治疗;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尿量的变化;加强营养支持治疗;预防和治疗各脏器并发症;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等变化。
经治疗后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凝血功能均较前好转,治疗有效。
本病诊断依据:患者病前有疫水接触史,并反复发烧,伴全身乏力,体查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量干湿啰音。
双侧腹股沟可触及肿大淋巴结,眼结膜充血。
肺部CT提示:两肺弥漫性病变,住院期间有咯血,提示可能为钩体病中期的轻度肺出血型。
最重要的一个鉴别诊断就是血清学检查特异性抗体阳性,可确诊钩体病。
(一)一般护理1.隔离与消毒钩端螺旋体病属于我国法定乙类传染病,所以一定要做好标准预防。
虫鼠害深入调查报告一、引言在农田、仓库、家庭住宅等地出现虫鼠害问题是常见的现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虫鼠害深入调查。
本报告将对我们的调查结果进行详细讨论和总结。
二、调查目的和方法1.调查目的-了解当地的虫鼠害现状及其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影响;-掌握虫鼠害发生的原因和规律;-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建议。
2.调查方法-实地考察:我们亲自前往农田、仓库、家庭住宅等地,观察虫鼠害情况;-数据收集:通过调查问卷、面谈以及相关统计数据,收集相关信息;-实验室检测:采集现场样本,进行虫鼠害种类鉴定和病原体检测。
三、调查结果1.虫鼠害现状根据我们的调查,虫鼠害情况主要集中在农田和仓库中。
农田中常见的虫害有蚜虫、棉铃虫和田螺等,对农作物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仓库中主要受到老鼠和蛀虫的侵扰,导致存放的粮食和货物损失严重。
2.虫鼠害原因-生态环境变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人类活动带来的生态环境变化(如土地利用转变和森林砍伐)导致了虫鼠害的增多;-农业生产方式:单一种植和大面积施用农药导致了害虫的快速繁殖和抗药性的增加;-卫生条件不佳:垃圾和废物的堆积以及不合理的储存方式给虫鼠提供了栖息和滋生的条件。
3.虫鼠害对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影响-生态环境:虫鼠害的大量滋生和繁殖破坏了生态平衡,对农作物、果树等植物资源造成了严重损害;-经济影响:虫鼠害给农民和仓库经营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增加了农作物和货物的成本。
四、防治措施和建议1.防治措施-农田管理:采取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如轮作和间套种植,合理使用农药控制害虫的繁殖;-清洁卫生:加强垃圾的集中收集和处理,定期清理仓库,封堵老鼠进入的缝隙等;-生物防治:引进天敌和捕食性昆虫等,进行生物防治,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2.政策建议-增加对虫鼠害的防治资金投入,加强科研和技术支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虫鼠害防治的管理和监督;-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虫鼠害防治的认识和重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钩端螺旋体病的特点
导语:常见疾病的比较多,在对疾病治疗上,要先对疾病进行了解,这样治疗的时候,才能够选择到正确方法,钩端螺旋体病是很多人不熟悉的,这样疾病
常见疾病的比较多,在对疾病治疗上,要先对疾病进行了解,这样治疗的时候,才能够选择到正确方法,钩端螺旋体病是很多人不熟悉的,这样疾病对身体影响很大,而且患有后需要及时治疗,否则钩端螺旋体病严重后,对患者身体损害更多,这样疾病是怎么样产生的呢,下面就详细介绍下。
钩端螺旋体病:
致病过程及临床类型
钩体病为自然疫源性疾病,在野生动物和家畜中广泛流行。
钩体在肾小管中生长繁殖,从尿中排出。
肾长期带菌的鼠和猪是钩体的重要储存宿主和传染源。
猪、鼠的尿污染的水源、稻田、小溪、塘水等称为疫水,人在参加田间运动、防洪、捕鱼等接触疫水时,由于钩体有较强的侵袭力,能穿过正常或破损的皮肤和粘膜,侵入人体。
进食被病鼠排泄物污染的食物或饮水时,钩体可经消化道粘膜进入人体,也可经胎盘感染胎儿引起流产;此外,钩体还可经吸血昆虫传播。
人群普通对钩体易感,但发病率高低与接触疫水的机会和机体免疫力有关。
以农民、支农外来人员、饲养员及农村青少年发病率较高。
钩体病主要有在多雨、鼠类等动物活动频繁的夏、秋季节流行,这时节环境被钩体污染严重,加这农忙,人们与疫水接触机会多。
钩体通过皮肤粘膜侵入机体,约在局部经7~10天潜伏期,然后进入血流大量繁殖,引起早期钩体败血症。
在此期间,由于钩体及其释放的毒性产物的作用,出现发热、恶寒、全身酸痛、头痛、结膜充血、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卫生检疫》期末复习题及答案第一章1.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若有涉及多个省份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算趋势的,应为( A )A. 特别重大B.重大C.较大D.一般E.以上都不对2.食物中毒与其他机型传染病最重要的区别是( C )A. 多人同时发病B. 时间相对集中C. 吃过同一种食物D. 以急性胃肠炎症状为主E. 季节性3.通过影响媒介生物生长、繁殖、活动行为及其影响媒介生物疾病传播的条件来控制媒介生物、最终降低媒介生物的密度、减少媒介生物疾病的爆发。
这种方法为( B )A. 生态防制法B. 生物防制法C. 化学防制法D. 激素防制法E. 遗传防制法4.消毒方法很多,大体可以概括为物理消毒法、化学消毒法、生物消毒法。
请问乳制品常用以下哪种方法进行消毒( E )A. 干热消毒法B. 煮沸消毒法C. 压力蒸汽灭菌法D. 紫外线消毒法E. 巴氏消毒法5.预防性卫生监督指( A )A. 依据卫生法律、法规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所开展的卫生审查和竣工验收等执法活动B.对卫生监督的相对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日常遵守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进行卫生监督的活动C. 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所开展的项目评审活动D. 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违反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进行查处的活动E. 对公共场所的空气和微小气候、水质、采光等卫生状况进行卫生监督和卫生指导的活动6.鼠类是多种急性传染病尤其是鼠疫、流行性出血热和钩端螺旋体病的主要传播媒介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
为了解齐齐哈尔航空口岸鼠类本底状况,需对鼠类进行调查,假设你是齐齐哈尔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机场办事处工作人员,请你设计一份简单的调查方案,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简单分析(即对调查结果需进行何种分析)。
答:调查方案调查目的:为了解齐齐哈尔航空口岸鼠类本底状况。
调查时间:每月上下旬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