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宝石的特殊光学效应-猫眼效应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1
宝石学概论:猫眼石
猫眼石英文名称Cat's eye,是金绿宝石中最著名的品种,是世界公认的五种珍贵的宝石之一。
猫眼石之所以产生猫眼效应,主要在于金绿宝石矿物内部存在大量细小、密集和平行排列的丝状金红石矿物包裹体,丝状物的排列方向平行于金绿宝石的矿物晶体c轴方向。
由于金绿宝石本身与金红石包裹体在折射率上的较大差别,使入射到宝石内的光线经金红石反射出来。
当金绿宝石被定向切磨成弧面型宝石时,反射出来的光集中成一条光带而形成猫眼现象(图2-4-2)。
金绿宝石中丝状包裹体含量越高,宝石越不透明,猫眼效应越明显。
图2-4-2 猫眼石的成因
当猫眼石放在聚光光源下,并在正确的角度下,宝石的向光一半呈其体色,背光一半则呈现乳白色。
猫眼可呈现多种颜色,按质地颜色好坏依次为密黄、黄绿、褐绿、黄褐、褐色等,一般猫眼石的本色是蜂密色,在光照下展现出的是一种“乳白密黄”状的颜色。
猫眼石具有的一种更有趣现象是:当把猫眼石放在两个聚光灯束下,随着宝石的转动,眼线将会出现张开与合上的现象,当张开时,会有清楚的区域隔开,当合上时,会形成细细的一条线。
什么是猫眼在工作中,经常有客户来送检样品的时候要求做“猫眼石”,而对具有猫眼效应的宝石的材质和定名方式都不是很了解,所以小编决定在此给大家科普一下在宝石学中“猫眼”的概念。
猫眼效应究竟是一种什么现象呢?在部分珠宝玉石体内,分布有大量平行排列的线状、针状或长管状包裹体,当宝石加工成平底弧面形时,它们会对光线进行折射和反射,在宝石表面形成一条可以随着入射光位置角度变化而移动的光带,称之为猫眼效应。
放大条件下宝石内部平行排列的包裹体在宝石学中,绝大多数具有猫眼效应的宝石不能直接用“猫眼”、“猫眼石”之类命名,能够直接以猫眼命名的宝石只有金绿宝石猫眼一种,其他所有的具有猫眼效应的宝石必须以“材料名+猫眼”的方式来命名,比如石英猫眼,玻璃猫眼,矽线石猫眼等。
而“猫眼石”这种命名方式在国标中也本身就是错误的命名。
下面我们来一起看一些典型的各种具有猫眼效应的宝石。
金绿宝石猫眼自然界中能产生猫眼效应的宝石有许多种,其中最珍贵的是金绿宝石猫眼,同时金绿宝石猫眼也是唯一一种能直接用“猫眼”命名的宝石材料。
石英猫眼石英猫眼也是一种常见的可以具有猫眼效应的宝石。
石英猫眼一般结构较粗,粒状结构明显,内部平行排列的包裹体也比较容易观察到。
玻璃猫眼侧面的蜂窝状结构玻璃猫眼是常见的装饰品,也常做为其他珠宝玉石猫眼的仿制品,玻璃猫眼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在光下从侧面放大观察,可以看见明显的“蜂窝”状结构,这种“蜂窝”是人工玻璃纤维的横截面,它们同样能对光线进行折射和反射,形成猫眼效应。
和田玉猫眼和田玉中部分绿-青色调的品种有时也会产生猫眼效应,具有猫眼效应的和田玉质地往往比较细腻,包裹体一般比较难以观察到。
要注意部分的“和田玉猫眼”是在加工的时候在弧面顶端打磨出一条棱线使光线聚集形成光带,这种光带不会随着入射光线的移动而移动,这种加工方式严格来讲应该不能称之为猫眼效应。
矽线石猫眼矽线石猫眼在放大条件下一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平行排列的纤维状包裹体,会形成极细而清晰的眼线,同时大部分矽线石体色较深,使得眼线对比强烈,清晰度高。
猫眼石辐射
猫眼石辐射是指猫眼石中产生的辐射现象。
猫眼石是一种宝石,其颜色通常为金黄色或深褐色,并具有特殊的光学效果,当光线照射到猫眼石上时,它会显示出明显的光芒或条纹,这被称为"猫眼效应"。
然而,部分猫眼石还会产生一种辐射,这种辐射被称为"猫眼
石辐射"。
猫眼石辐射通常是指猫眼石中所含的钍-镭同位素放
射性衰变所产生的辐射。
这种辐射主要是α粒子的辐射,它能够穿透人体并对健康造成危害。
猫眼石辐射的健康风险取决于猫眼石中所含放射性元素的浓度、暴露时间以及个人的接触方式。
高浓度的猫眼石辐射可能会引发放射病,包括白血病、骨髓损伤、肺癌等。
因此,在处理或佩戴猫眼石宝石时,应注意避免长时间的暴露和长时间佩戴。
为了保护个人健康,购买或佩戴猫眼石宝石时,最好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并了解宝石的辐射级别和来源。
同时,定期进行放射性检测和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也是很重要的。
如果有任何疑虑或存在健康问题,请及时咨询专业人士。
一分钟了解猫眼石金绿宝石猫眼cat's eye 是金绿宝石家族中知名度最高的成员,俗称猫眼,是世界五大珍贵宝石之一。
猫眼石是高贵的宝石,产量稀少,其价格可与优质的祖母绿、红宝石相当。
猫眼石以其丝状的光泽和锐利的“眼睛”,成为自然界中最美丽的宝石之一。
【什么是猫眼】有一种难得一见的神奇宝石,叫做金绿玉猫眼,又名猫眼金绿玉,其独特和价值都在于“猫眼”这种奇妙的光学效应,一条像猫眼“瞳眸”一样的光带在聚光手电的照射下,转动的猫眼宝石会一开一合,酷似猫儿的眼睛,灵活明亮,因此而得名。
它属于尖晶石族矿物,颜色各异,多为黄绿色系,例如蜜黄、褐黄、酒黄、棕黄、黄绿、黄褐、灰绿色等,其中以蜜黄色最为名贵。
那么金绿宝石的猫眼效应到底从何而来的呢?这要从金绿宝石的包裹体说起,金绿宝石矿物内部存在着大量的细小、密集、平行排列的丝状金红石矿物包体,这些包裹体的折射率与金绿宝石的折射率存在较大差异,使入射光线经金红石包体中反射出来,在宝石的表面集中成一条光线而形成猫眼,此外猫眼效应只有在刻面宝石中才最抢眼,这时就要求宝石内部的丝状金红石矿物包体与宝石底面平行,这样才可以让猫眼形成在宝石表面的中央。
猫眼效应作为一种易辨认的光学效应,已经成为普及度很高的宝石学名词,但是绝大多数朋友看到宝石有一条明显的眼线就称它为猫眼石,殊不知「猫眼石」就是金绿宝石猫眼的独有称呼,而拥有猫眼效应的宝石还有很多种,你见过多少呢?不是所有的猫眼效应都叫猫眼猫眼是指具有猫眼效应的金绿宝石,在所有宝石中,具有猫眼效应的宝石品种很多,但在国家标准中,只有具有猫眼效应的金绿宝石才能真正称呼为猫眼。
具有猫眼效应的宝石不止金绿石一种我们知道蓝宝石有很多不同颜色,蓝色的称为蓝色蓝宝石,紫色的称为紫色蓝宝石。
同样的道理,我们只要在猫眼前加上宝石名称,比如有猫眼效应的碧玺称为碧玺猫眼,有猫眼效应的矽线石称为矽线石猫眼。
不过其中有一个特例,就是有猫眼效应的金绿宝石,可以直接称为猫眼石,这点可以牢记。
猫眼石有什么特征?猫眼效应是什么?
猫眼石是一种难得一见的珍贵而神奇的宝石品种,极为的稀少。
猫眼石最大的特征是什么? 猫眼效应又是什么?为您一一解答。
猫眼石有什么特征?猫眼效应是什么?
金绿宝石加工后成弧面型的首饰,具有非常显著的游彩同时还会出现非常美丽的猫眼效应,所以称猫睛。
尤其是在阳光的照耀下,能从宝石的内部反射出一条非常耀眼的活光,活光的形态与猫的眼睛非常的相似。
又因为猫眼宝石产主要是自东方的斯里兰卡一带,所以又称其为东方猫眼和斯里兰卡猫眼。
猫眼石的特征
猫眼石是一种难得一见的珍贵而神奇的宝石品种,极为的稀少。
猫眼石最大的特征是什么? 它最大的特征和价值就在于其具有猫眼这种奇妙的光学效应。
猫眼石宝石因为在其晶体中平行分布着管状的包裹体,所以在加工成弧面型宝石后,是能对光集中的产生反射的,从而出现一条像猫眼的瞳眸一样的光带,在聚光的照射下,猫眼宝石还会出现一开一合的奇特现象,像极了猫的眼睛,非常的灵活而明亮。
那么就称这种光学效应为猫眼效应。
猫眼石的猫眼
在构成金绿宝石的矿物内部存在大量的细小密集且平行排列的丝状金红色调的石矿物包体,由于这些包裹体的折射率和金绿宝石的折射率是存在较大的差异,才使得入射的光线经过金红石包体中反射出来后,在宝石表面集中成了一条光线才形成了猫眼,猫眼效应只是在刻面的宝石中才是最抢眼的,那么这就要求在宝石内部的丝状金红石矿物包体和宝石底面是平行的,这样才可以使得猫眼会形成在宝石的表面正中央。
宝石——猫眼石
猫眼石很常见,颜色从绿色到黄绿色,灰绿色,黄褐色,深灰色都有。
宝石中央有明亮锐利的白色眼线。
这种眼线是由平行排列的波纹状或纤维状的石棉包裹体造成的。
为了获得猫眼效应,必须将宝石的纤维状包裹体加工成平行于弧面的底部。
猫眼具有柔和的丝绢光泽(锆石)。
猫眼效应(Chatoyancy)一语来源于法语“Chat”(猫)和“Oeil”(眼),现在便俗为“猫眼”(“Cats eye”),意为猫的眼睛。
因自然界有许多宝石当把它加工成弧面形琢型后,在其弧面上出现一条明亮并具有一定游动性(闪光或活光)的光带,宛如猫眼细长的瞳眸而得名。
自然界中,能产生猫眼效应的宝石很多,根据宝石检测过程中见到的猫眼宝石品种及综合一些宝石方面的书籍和期刊资料得出,猫眼宝石的品种有:金绿猫眼、变石猫眼、祖母绿猫眼、海蓝宝石猫眼、石英猫眼、碧玺猫眼、透辉石猫眼、矽线石猫眼、方柱石猫眼、红柱石猫眼、柱晶石猫眼、磷灰石猫眼、月光石猫眼、锡石猫眼、正长石猫眼、木变石猫眼、阳起石猫眼、欧泊猫眼、塔菲石猫眼、尖晶石猫眼、芙蓉石猫眼、堇青石猫眼、石榴石猫眼、锂辉石猫眼、蓝晶石猫眼、顽火辉石猫眼、透闪石猫眼、橄榄石猫眼、硅灰石猫眼、丝光沸石猫眼、绿帘石猫眼、坦桑石猫眼、蛇纹石猫眼、石膏猫眼、针铁矿猫眼、孔雀石猫眼、白铅矿猫眼、针钠钙石猫眼、锰硅辉石猫眼、拉长石猫眼、玻璃猫眼等。
但只有金绿宝石的猫眼才能被成为猫眼石。
宝石猫眼效应原理宝石猫眼效应是一种宝石的特殊光学现象,也被称为“猫眼效应”或“猫眼石效应”。
它是一种光学效应,使得宝石表面出现一条明亮的光线,就像一只猫的眼睛一样。
这种效应给宝石带来了独特的美感和价值。
宝石猫眼效应的原理是基于宝石内部的微小纤维或管道结构。
这些微小的结构会使得光线在宝石内部发生反射和折射,最终形成一条明亮的光线。
这条光线通常呈现为垂直于宝石表面的一条亮线,就像一只猫的眼睛在闪闪发光。
宝石猫眼效应最常见的宝石是猫眼石,也叫做“宝石猫眼”。
猫眼石是一种含有微小纤维结构的宝石,这些纤维会使得光线在宝石内部发生反射和折射,形成明亮的光线。
这条光线通常呈现为垂直于宝石表面的一条亮线,就像一只猫的眼睛在闪闪发光。
除了猫眼石,其他一些宝石也可以出现类似的效应。
例如,某些蓝宝石和祖母绿也可以呈现出猫眼效应。
这些宝石内部的微小管道或纤维结构会使得光线发生反射和折射,形成明亮的光线。
宝石猫眼效应的强度和明亮度取决于宝石内部结构的特性以及光线的入射角度。
当光线以特定角度入射到宝石表面时,才会形成明亮的猫眼效应。
这也是为什么只有在特定角度观察宝石时才能看到明亮的光线。
人们通常会将宝石猫眼效应与星光效应进行比较。
星光效应是指在宝石表面出现多条明亮的光线,形成星星点点的效果。
与星光效应不同,宝石猫眼效应只会形成一条明亮的光线,就像一只猫的眼睛在闪闪发光。
宝石猫眼效应给人一种神秘而迷人的感觉。
人们常常将其与幸运和吉祥联系在一起。
因此,宝石猫眼通常被用来制作各种珠宝首饰,如戒指、项链和手链等。
这些珠宝首饰不仅具有美丽的外观,还寓意着好运和幸福。
总之,宝石猫眼效应是一种宝石的特殊光学现象,通过微小纤维或管道结构使得光线在宝石内部发生反射和折射,形成明亮的光线。
这种效应给宝石带来了独特的美感和价值。
无论是作为珠宝首饰还是收藏品,宝石猫眼都是一种非常受欢迎和珍贵的宝石。
论宝石的光学效应摘要:本文介绍了宝石的特殊光学效应由于宝石结晶时其内部常含有包裹体、双晶纹、晶格结构缺陷等,造成光的干涉、衍射、散射等现象,在光照下会出现一些特殊的光学效应,使宝石更美,同时也提高了宝石的价值。
宝石的特殊光学效应是光的折射、反射、干涉、衍射等,作用在宝石中引起的猫眼效应、星光效应、变彩效应、变色效应、彩虹效应等。
宝石是一种光学性质非常优异的矿石,它们能够吸收各种光线,因此产生了颜色、色散、光泽、透明度等一系列的光彩耀人的光学效果。
其和宝石的化学成分、晶体结构、集合体结构等有着重要的关系。
关键词:猫眼,星光,变彩,变色,彩虹,青白光彩,砂金1、猫眼效应猫眼一词的含义大致有三种: (1)指具有“猫眼”效应本身; (2)泛指具有猫眼效应i的任何宝石; (3)专指具有猫眼效应的金绿宝石。
目前只有金绿宝石的猫眼无需注明矿物种而直称为猫眼。
能产生猫眼效应的其他一些宝石包括石英、碧玺、绿柱石及磷灰石等等,不应将这些宝石直称为“猫眼”,但可以在猫眼前加矿物名称如:石英猫眼、绿柱石猫眼。
具有猫眼效应的宝石很多,但以金绿宝石猫眼最为珍贵。
它产量稀少,坚固耐久,外表美观。
它既具有8.5的高硬度,又具有相当好的韧性,是制作饰品的理想材料。
为显示出猫眼效应,一般原石都是琢磨成半球形素身石,切割时要求猫眼的亮线应位于宝石弧面的中央,要使眼线细窄而界线清晰移动灵活。
猫眼主要产地为斯里兰卡,近年虽然在巴西和东非也有发现但仍然非常稀少。
金绿宝石猫眼的颜色有绿黄、蜜黄及黄棕等,以深色且具有蜂蜜一样的外观和色调为最佳,因为在这种颜色背景下的宝石经琢磨后,猫眼效应特别强烈灵活。
当宝石受到阳光照耀时,由宝石内部反射出一条聚集的耀眼活光,其形态酷似猫的眼睛,当光线的强弱有所变化时,猫眼的光线也随光的强弱或粗或细。
当微微摆动宝石时,那闪烁的光线也灵活变动。
当把猫眼宝石放在两个聚光灯束下,随着宝石的转动,眼线将会出现张开与合上的现象。
宝石具有的光学效应
璀璨的宝石绚丽多彩,是通过宝石的颜色、光泽、透明度、折光和琢型等衬托出来。
由于宝石结晶时其内部常含有包裹体、双晶纹、晶格结构缺陷等,造成光的干涉、衍射、散射等现象,在光照下会出现一些特殊的光学效应,使宝石更美,同时也提高了宝石的价值。
常见的特殊光学效应有星光效应、猫眼效应、变色效应、月光效应、游彩效应、金星效应、发光效应等。
(1)星光效应:又称星彩效应。
弧形凸面宝石在光的照射下,宝石表面呈献交会的四射、六射和最多十二射星状光芒的光学效应,似夜空中的星光。
(2)猫眼效应:弧面宝石在光线照射下,宝石正反面呈献明亮的光带,转动宝石时,光带移动,似猫眼细长的眸子,称猫眼效应或游彩效应。
(3)变色效应:宝石在日光或灯光等不同光源下,呈现不同的颜色,称为宝石的变色或变彩效应。
(4)游彩效应又称游色效应。
即在白光照射下,同一宝石戒面上同时显示出多颜色变换闪光的一种现象。
当转动宝石或光源时,可见宝石色彩不断游动变换,闪闪迷人,出现红、橙、黄绿等多种色谱。
(5)月光效应:月光石是具格子状双晶的微斜长石,两组相互近似垂直的双晶纹,对入射光散射,密集的散射光线集中在一起,呈朦胧的晕色,如同月光,所以称为月光效应。
具月光效应的微斜长石称为月光石。
(6)金星效应:透明、半透明的宝石,当内部含有许多不透明的微小固体包体时,在光照射下,经反射而闪闪发光,这种现象称金星效应,又称砂金效应,如金星石英等。
(7)发光效应:有荧光或磷光现象的宝石称为发光宝石,其中磷光强的宝石,俗有“夜明珠”之称。
如红宝石的红色荧光,白钨矿的蓝色荧光,金刚石的蓝色磷光等。
有些宝石不以颜色、透明度称雄,但具有特殊的光学效应,如星光效应、猫眼效应、变彩效应、月光效应等。
这是由于某些宝石具有特殊的结构或包含一些特殊的包裹物,进而对光反射、干涉、衍射而产生的特殊光学现象。
有了这些特殊效应;可以增强一些本不起眼宝石的美感,平添了几分姿色、几分神秘,因而使其身价倍增。
这些特殊的效应要求特殊的加工才能凸显出来。
如山东的一种黑褐色蓝宝石,最初被作为废石丢掉,后因发现其弧面形宝石的表面具有明显的六射星线,而被重新定为宝石。
光照下一些弧面形宝石的表面呈现一条闪亮的光带,犹如猫的眼睛,故而得名。
随着光源或宝石的摆动或观察角度的改变,光带在宝石表面作反方向平行移动。
产生机理:猫眼效应的产生是宝石及其内部定向包裹体或定向结构对可见光的折射和反射作用引起的。
宝石具备以下条件时便可产生显著的猫眼效应:具有一组平行且密集的内含物,通常是管状或针状包裹体;弧面形宝石的底面与针状包体平行。
评价眼线是否窄细、明亮;游动是否灵活;是否居中。
猫眼效应的产生与平行排列的针管状包裹体和加工有关。
具有猫眼效应的宝石有金绿宝石、碧玺、绿柱石、磷灰石、石英、方柱石、红柱石等,其中以金绿宝石产生的猫眼效果最佳,导致猫眼成为金绿宝石猫眼的专用名称。
光照下一些弧面形宝石的表面呈现一组放射状闪动的亮线,形如夜空中闪烁的星星,称为星光效应。
随着宝石的转动或光源的转动,星光将在宝石表面作反向转动。
产生机理:同猫眼效应的形成机理,所不同的是含有两组或两组以上的定向包裹体或定向结构。
种类:四射星光、六射星光、12射星光(二套六射星光)评价:各亮带是否清晰、细窄、完整;亮带交叉点是否位于弧面中心。
具有星光效应的宝石:红宝石、蓝宝石、铁铝榴石、尖晶石、透辉石、芙蓉石等。
丝光如果红、蓝宝石含有的针状包体数量不足,但是还能显示出较弱的不完整的光带,称之为丝光。
丝光影响红宝石的品质,需要通过热处理来消除。
由于宝石的特殊结构对光的干涉、衍射作用产生的颜色,颜色随着光源或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这种现象称为变彩。
一、猫眼效应1、定义指某些宝石加工成弧面型后,其弧形表面可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对着光线转动宝石时,光带也随之平行移动的光学现象。
2、成因①机理猫眼效应是由宝石及宝石内一组密集、平行定向排列的包体或定向结构,对可见光的折射和反射作用引起的。
先折射,后反射。
②宝石内部含有平行的纤维构造,或平行的密集针状、纤维状矿物包体或管状气—液包体等,将宝石切磨抛光成弧面型时,光线垂直这些平行结构或构造方向入射,弧面迎光部位的各纤维或针、管状包体的反光点连在一起,构成一条明亮光带。
当转动宝石时,亮带随迎光部位的改变而移动,亮带移动方向与宝石转动方向相反。
3、必备条件①宝石内部必须有一组密集、平行定向排列的纤维状、针管状包体,或某些特殊结构②弧面型宝石的底平面与包体所在平面平行③弧面型宝石的高度与反射光焦点平面高度相一致,使亮带平行于宝石的长轴◆考法:举例说明猫眼效应产生的原因二、星光效应1、定义指某些宝石加工成弧面型后,其弧形表面可呈现出多条相互交叉的光带,构成四射、六射或十二射的放射状星光图案的光学现象。
2、成因①机理同猫眼效应,是宝石及宝石内定向包体或结构,对可见光的折射和反射作用引起的。
先折射,后反射。
②宝石内部含有沿着二个、三个或六个几何方向排列的密集针状、纤维状矿物包体或管状气—液包体等,⊥C 轴(平行包体的交织展布面)把宝石切磨加工成弧面型,各方向包体对光反射产生的光带相互交叉,构成星状图案。
包体方向与它所成星线的方向相互垂直。
3、必备条件①宝石内部必须有二组或二组以上定向排列的包体或结构②弧面型宝石的底平面与包体所在平面平行③弧面型宝石的高度与反射光焦点平面高度相一致,使亮带平行于宝石的长轴三、变彩效应1、定义宝石的特殊结构对光的干涉、折射作用产生颜色,且颜色随着光源或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现象。
2、特点在同一宝石表面呈现出多种光谱色,呈不规则的各种彩片分布,色彩随着转动宝石而变幻。
3、成因欧泊①欧泊由非晶质SiO2球粒呈六方或立方紧密堆集而成,空隙中常有水和空气充填,SiO2 nH2O为近于等大的小球,在三维空间作规则排列,构成了一个三维衍射光栅。
一、猫眼效应1.定义在光线照射下,弧面型宝石的表面出现一条横跨宝石的亮带,且可随宝石转动或光线移动平行游动,宛如猫眼的虹膜一样的光学现象的现象。
图1 具有猫眼效应的金绿宝石图2 具有猫眼效应的月光石2.形成机理由于宝石内部含有密集平行排列的纤维状或管状包裹体,当宝石平行纤维状或管状包裹体切割并琢磨成弧面宝石后,光线照射到平行排列的包裹体上,一个微小的包裹体就有一个反光点,这些反光点连起来,就呈现出一条光带,从而产生猫眼效应。
3.形成的基本条件①宝石内部存在大量细小、密集、平行排列的纤维状、针状、气、液、固相内含物(包裹体),或晶体生长过程中留下的管状负晶,或晶体的一些片晶、定向解理等;②琢磨宝石时底面平行于内含物的方向;③宝石应琢磨成弧面型。
因为反射出的光呈垂直于内含物延伸方向,故通常内含物排列沿弧面型短轴方向,即猫眼光带平行弧面型宝石长轴方向。
*其中条件①取决于宝石自身的生长;条件②和③则是人们对其的针对性加工。
图3 晶体加工切磨-包体与眼线的方向关系4.机理分析正确的弧度,可使从宝石表面各个部位折射进入宝石内部的光,经包体反射后汇聚到一点。
图4 正确的加工根据折射定律,折射率低的宝石需要加工成较高的弧度。
①如果弧度偏低,猫眼线将会变宽。
(a)当弧面型宝石的高度与内反射线焦点一致时,“眼线”出露窄而亮(b)当弧面型宝石的高度低于内反射线焦点平面时,“眼线”变得宽而疏(a) (b)图5 弧面形宝石的高度与“眼线”宽度的关系②如果宝石底面与其内部包体分布方向不平行,聚光点将不在宝石表面居中,猫眼效应歪斜。
图6 错误的加工导致“眼线”不正NM-包裹体所在平面;O′-“眼线”出露的位置;O -弧面形宝石最高点5.评价要点⑴眼线特征具有猫眼效应的宝石要求光带居中,即要正、直、细、活。
美感强,光带位置于中央、竖直,转动时左右移动灵活且越细越好。
(2)眼的颜色猫眼可呈现多种颜色,按质地颜色好坏依次为蜜黄、黄绿、褐绿、黄褐、褐色,以蜂蜜状蜜黄色为上品。
xx特殊光学效应总结1、猫眼效应猫眼效应由宝石所含包裹体产生,当这些针状、柱状、四丝绢状的包裹体平行排列,并且宝石切成湖面时就会产生猫眼效应。
此外,猫眼效应还与宝石的折射率有关,包裹体的折射率与宝石的折射率差值越大,则眼线越亮。
具有猫眼效应的宝石,随着宝石的摆动,“眼线”也随之摆动,并且眼线沿逆着光源得方向移动。
若包裹体不与宝石的底面平行,则眼线会发生偏离。
常见可以产生猫眼效应的xx: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金绿宝石、变石、海蓝宝石、紫锂辉石、月光石、碧玉、碧玺、翡翠、透辉石、芙蓉石、石榴石、矽线石、方柱石、红柱石、坦桑石、石英、孔雀石、蓝晶石、欧泊、磷灰石、蓝晶石、透闪石等。
2、星光效应星光效应的产生和猫眼效应类似,也是由包裹体引起的。
以红、蓝宝石为例,是由内部的丝绢状金红石包裹体平行排列从而出现了星光效应。
如有一组包裹体,红、蓝宝石则产生6线星光;若有两组包裹体,就会产生12线星光(若为合成的红、蓝宝石,则只能产生6线星光)。
和其类似的有芙蓉石,也可以产生6线和12线星光,而石榴石却常见4线和6线星光。
透辉石也可产生星光效应,但一般可以产生星光效应的透辉石颜色很深,并且它只能产生4线星光,而且正交。
常见可以产生星光效应的xx:红、xx(6、12)、石榴石(4、6)、芙蓉石(6、12)、透辉石(4)、尖晶石(4)、xx(12)3、变色效应变色效应是指在不同光源的照射下,宝石呈现不同颜色的效应。
以变石为例,在日光的照射下呈绿色,在白炽光的照射下呈紫红色,因此有“白天的祖母绿,夜间的红宝石”之称。
其原因是:变石有二个透光区,即红色波段和绿色波段。
日光中绿光的成分偏多白炽光中则红光偏多,故它们照射到该宝石上时,分别使绿色加浓和红色加浓,而分别呈现出绿色和红色。
常见具有变色效应的xx:蓝宝石、锆石、变石、红宝石、碧玺、石榴石等。
4、月光效应月光效应也称为光彩效应,月光效应是光彩效应中的一种特殊效应。
月光效应是指在一个弧面型的宝石上,转动宝石时,可见到一种波形的银白色或淡蓝色浮光,形似柔和的月光(所看到的银白色或淡蓝色是假色)。
什么是“猫眼”?哪些宝石有猫眼效应?什么是“猫眼”?哪些宝石有猫眼效应?跟着店铺小编一起来看看。
什么是“猫眼”?哪些宝石有猫眼效应?猫眼石(Cat's eye),即“猫儿眼”、“猫睛”、“猫精”。
猫眼石又称东方猫眼,是珠宝中稀有而名贵的品种由于猫眼石表现出的光现象与猫的眼睛一样,灵活明亮,能够随着光线的强弱而变化,因此而得名。
这种光学效应,称为“猫眼效应”。
“猫眼”是什么具有猫眼效应的宝石很多。
宝石学界把具有猫眼效应的金绿宝石称之为猫眼石,一般所说的猫眼石指的是金绿猫眼宝石,而其它具有猫眼效应的宝石,必须在“猫眼”二字之前加上宝石的名称,如海蓝宝石猫眼、电气石猫眼等。
严格说来,“猫眼”并不是宝石的名称,而是某些宝石上呈现的一种光学现象。
即磨成半球形的宝石用强光照射时,表面会出现一条细窄明亮的反光,叫做“猫眼闪光”或“猫眼活光”,然后根据宝石是什么来命名,如果宝石是石英,则叫“石英猫眼”,如果是金绿宝石,则叫“金绿猫眼”。
可能具有猫眼闪光的宝石种类很多,据统计可能多达30种,市场上较常见的除石英猫眼和金绿猫眼外,还有“辉石猫眼”、“海蓝宝石猫眼”等。
由于金绿猫眼最为著名也最珍贵,习惯上它也简称为“猫眼”,其它猫眼则不可这样称呼。
猫眼石在矿物学中是金绿宝石(Chrysoberyl)中的一种,属金绿宝石族矿物。
金绿宝石是含铍铝氧化物,化学分子式为BeAl2O4。
属斜方晶系。
晶体形态常呈短柱状或板状。
猫眼石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如蜜黄、褐黄、酒黄、棕黄、黄绿、黄褐、灰绿色等,其中以蜜黄色最为名贵。
透明至半透明。
玻璃至油脂光泽。
折光率1.746-1.755,双折射率0.008-0.010。
二色性明显,色散0.015,非均质体。
硬度8.5,密度3.71-3.75 克/立方厘米。
贝壳状断口。
猫眼石与其它相似宝石猫眼、人造猫眼的区别。
有猫眼效应的天然宝石自然界能产生猫眼效应的宝石还有碧玺、绿柱石、磷灰石、石英、蓝晶石等,但是都不如金绿猫眼珍贵。
70宝石的特殊光学效应整理/刘富康一些宝石由于特殊的结构或者包裹体,产生十分迷人的光学效果,被称为特殊光学效应。
这些光学效应的存在不仅增加了宝石的美观性以及价值,还可以在鉴定宝石过程中,缩小判定宝石品种可能的范围。
(1)猫眼效应猫眼效应是指在平行光照射下,以弧面形切割的珠宝玉石表面呈现一条明亮光带,并且随着宝石或光线的转动而转动的现象。
这条光带像猫的眼睛一样,所以称为猫眼。
这种现象是由于宝石内含有一组定向排列的针状、柱状或纤维状包裹体,排列方向平行于底面。
若切割时宝石的底面不与包裹体平行,那么眼线就会发生偏离。
常见的可以产生猫眼效应的宝石有: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金绿宝石、海蓝宝石、月光石、碧玺、透辉石、磷灰石等。
注意:当“猫眼”作为一种宝石名称出现时,仅指“具有猫眼效应的金绿宝石”,其它具有猫眼效应的宝石在命名时,必须在“猫眼”二字之前加上宝石名称,例如“红宝石猫眼”、“合成蓝宝石猫眼”。
(2)星光效应星光效应是指在平行光照射下,以弧面形切割的珠宝玉石表面呈现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交叉亮线,并且亮线随宝石或光源的移动而移动的现象。
星光效应的形成原理与猫眼效应相似,但是星光效应是因为宝石内部含有两组或两组以上定向排列的针状、柱状或纤维状包裹体。
根据星线的数量,又可以分为四射星光、六射星光和十二射星光。
常见的可以产生星光效应的宝石有:红宝石、蓝宝石、石榴石、尖晶石、水晶、透辉石等。
在给这些宝石命名时,需在宝石名称之前加上“星光”二字,例如“星光红宝石”。
星光红宝石——六射星光(刘富康摄于中国地质博物馆)石英猫眼(刘富康摄于中国地质博物馆)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71闲趣(3)变色效应变色效应是指在不同光源下,宝石会呈现不同颜色的现象。
例如变石,它在白炽灯下呈紫红色,在日光下呈现绿色,因此它拥有“白天的祖母绿,夜晚的红宝石”之称。
常见的具有变色效应的宝石有:变石、蓝宝石、石榴石、碧玺等。
10种珠宝界特有的光学效应,美的动人心魄,看完后再也不想买钻石了!编辑:文妙如今,社会上流行着一种说法叫“无钻不婚”,想必大家也都知道是什么意思。
不过宝姐在此却想问大家一句:你买钻石最看中它的那个特点呢?我想一定不是因为它的贵吧!既然如此,有人又说了:我买钻石最看重它的“火彩”(又称火,是指宝石经过切割后反射出的彩色光芒)。
不可否认,火彩是很多人购买钻石的主要原因。
但是宝姐想说,比起钻石的光彩,珠宝界中这10大光学效应才真是美的动人心魄。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珠宝界中神奇的10大光学效应吧。
看一眼就会爱上的10种光学效应1、猫眼效应猫眼效应,应该是大家最熟悉的一种光学效应了。
它的定义是:在平行光线的照射下,某些以弧面切磨的宝石表面,会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
并且转动宝石时,光带也会随着移动,宛如猫的眼睛一样,因此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猫眼效应”。
此外,宝姐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具有猫眼效应的宝石很多,如金绿宝石、碧玉、海蓝宝石、碧玺等等。
但仅具有猫眼效应的金绿宝石才能被称为“猫眼”,其他任何具有猫眼效应的宝石,在称呼时都必须在“猫眼”前面加上宝石的名称,如碧玉猫眼、碧玺猫眼等。
△碧玺猫眼△碧玉猫眼2、星光效应其实星光效应的成因和猫眼效应很类似,都是由于宝石内部包裹体不规则排列造成的。
只不过相比猫眼效应只会出现1条光束,在具有星光效应的宝石表面,我们则能看见多达4束、6束甚至极为罕见的12束星彩。
通常情况下,红宝石、蓝宝石是最经常出现星光效应的两种宝石,我们也习惯称之为星光红宝石和星光蓝宝石。
△星光红宝石△星光蓝宝石3、变色效应变色效应,简单地说就是在不同光源下,宝石会呈现明显的颜色差异,从而在视觉上使我们觉得它变色了。
因此我们把宝石的这种现象称为“变色效应”。
其中,最著名的具有变色效应的宝石就要数金绿宝石了,同时它又被称为“变石”或“亚历山大石”。
△变色石榴石戒指4、变彩效应与变色效应不同,变彩效应是指在白光的照射下,同一宝石上会同时显示多色变化且伴有闪光的现象。
具有猫眼效应的珠宝有哪些一、猫眼效应猫眼效应实际指的就是珠宝的光学效应,是属于宝石的一种光学折射现象。
当光线的照射在以弧面型切磨的珠宝玉石上时,从表面上能观察到一条贯穿弧面上下两头的明亮光带,当转动宝石时,光带也会随之移动光带的面积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犹如猫眼瞳孔收缩成的一条细缝,这种现象称为猫眼效应。
和田碧玉猫眼效应所以猫眼的光学效应其实比较好理解,就是光的折射与反射。
从上面两张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光线从珠宝玉石的顶部射入时,光线会通过珠宝玉石的弧面顶部射入后发生折射,折射的光线在内部排列有序的纤维状内含物进行反射,反射的光线汇聚在弧面的一点,因此这个点就变成了光线聚集的一点,这个点的亮度就如此高的原因。
因为内部所包含的内含物都是密集平行排列的,这样的内含物就形成了猫眼线的原因。
二、猫眼效应珠宝简介猫眼效应的珠宝玉石比较丰富,具统计,具有猫眼效应的珠宝玉石有四十多种,如金绿宝石、海蓝宝石、碧玺猫眼、透辉石、矽线石、祖母绿、月光石、木变石、欧泊、石榴石、孔雀石、坦桑石、和田碧玉等等,这里我们对部分常见品种做些简单介绍。
1、金绿宝石猫眼(Cymophanite)一般情况下,我所说的猫眼石指的是金绿宝石猫眼,它产自斯里兰卡。
在所有宝石中,具有猫眼效应的宝石品种很多,但在国家标准中只有具备猫眼效应的名贵金绿宝石,才能真正称呼为猫眼,这种宝石因为在晶体中有平行分布的“管状”包裹体,所以加工成弧面型宝石后,能对光产生集中反射,出现一条像猫眼“瞳眸”一样的光带,在聚光手电的照射下,转动的猫眼宝石会一开一合,酷似猫儿的眼睛,“猫眼”也因此得名。
猫眼石是高贵的宝石,一般重几克拉的优质猫眼就非常珍贵,其价格可与优质的祖母绿、红宝石相当。
在伊朗王冠上,有一颗重147.7克拉的黄绿猫眼,是稀世珍品。
在美国自然博物馆也藏有一颗47.8克拉的优质猫眼石。
一般来说,该宝石最多有九眼,视其为最珍贵者。
其次七眼、六眼、三眼也是非常珍贵的。
宝石的特殊光学效应——猫眼效应
某些转动弧面型宝石表现出从一端到另一端的明亮光带,当转动宝玉石或移动光源时,光带会作平行移动,并且光带会发生粗细变化。
这种现象颇似猫的眼晴,故称猫眼效应。
一、猫眼效应产生的条件:
1、宝石内部存在大量细小、密集密集、平行排列的纤维状或针状气、液、固相内含物,或晶体在生长过程中留下的空管状负晶,或晶体的一些片理,解理(及愈合的征理,解理);
2、琢磨时,宝石的底面短轴必须平行或垂直于内含物的延伸方向;
3、宝石必须琢磨成弧面型。
具有猫眼效应的宝石、往往具有丝绢光泽。
二、猫眼产生的机理:
将弧面型宝石中的一丝纤维看作是一根弯贡成弧形的玻璃纤维,当光线照射到这根弧形纤维时,产生一个亮点,十根弧形纤维产生连成一条直线的十个亮点,无数多的密集排列弧形纤维产生连成一条直线的无数多个亮点,这就是亮点带,就是猫眼效应。
三、弧面型宝石的高度与亮线宽度的关系。
一般说来,弧面型宝石的高度愈高,亮线愈细窄而且愈明亮,高度愈低,亮线愈宽粗而且暗谈。
当弧面型宝石的高度内反射线的焦点一致时,亮线最细最亮。
四、亮线的摆动与“眼线”的开合
具有猫眼效应的宝石,随着光源的左右移动,“眼线”(即亮线)也作相应的移动,且逆光源方向移动。
当由两个光源照谢宝石时,将形成两条平行的眼线,当这两个源作交叉摆动时,眼线会产生“开、合”的现象。
五、眼线不正的原因
弧面型宝石的底面轴线与平行的疑难维状包体群不平行,导致眼线位置不居中。
六、猫眼命名规则
能产生猫眼效应的宝石有20多种,但宝石界传统地只将金绿宝石猫眼称之为猫眼(或猫眼石)其他宝石凡具猫眼效应的,均需在“猫眼”一词之前冠以宝石的名称,如石英猫眼、碧玺猫眼、海蓝宝石猫眼、孔雀石猫眼、玛瑙(玉髓)猫眼、磷灰石猫眼,透辉石猫眼等等。
七、猫眼的品质要求
1、眼线要求:要求正(居中)、直、细、活、亮。
2、颜色:从最好到较差依次为密黄、黄绿、褐绿、黄褐、褐色。
以蜂密状的密黄色为上品当用聚光手电照射猫眼的右侧时,右侧呈密黄色,左侧呈乳白色;当照射其左侧时,则左侧呈密黄色,而右侧呈乳白色。
中间是可以游动的细亮的光带(眼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