弧面宝石的特殊光学效应
- 格式:docx
- 大小:17.68 KB
- 文档页数:3
宝石的特殊光学效应——猫眼效应某些转动弧面型宝石表现出从一端到另一端的明亮光带,当转动宝玉石或移动光源时,光带会作平行移动,并且光带会发生粗细变化。
这种现象颇似猫的眼晴,故称猫眼效应。
一、猫眼效应产生的条件:1、宝石内部存在大量细小、密集密集、平行排列的纤维状或针状气、液、固相内含物,或晶体在生长过程中留下的空管状负晶,或晶体的一些片理,解理(及愈合的征理,解理);2、琢磨时,宝石的底面短轴必须平行或垂直于内含物的延伸方向;3、宝石必须琢磨成弧面型。
具有猫眼效应的宝石、往往具有丝绢光泽。
二、猫眼产生的机理:将弧面型宝石中的一丝纤维看作是一根弯贡成弧形的玻璃纤维,当光线照射到这根弧形纤维时,产生一个亮点,十根弧形纤维产生连成一条直线的十个亮点,无数多的密集排列弧形纤维产生连成一条直线的无数多个亮点,这就是亮点带,就是猫眼效应。
三、弧面型宝石的高度与亮线宽度的关系。
一般说来,弧面型宝石的高度愈高,亮线愈细窄而且愈明亮,高度愈低,亮线愈宽粗而且暗谈。
当弧面型宝石的高度内反射线的焦点一致时,亮线最细最亮。
四、亮线的摆动与“眼线”的开合具有猫眼效应的宝石,随着光源的左右移动,“眼线”(即亮线)也作相应的移动,且逆光源方向移动。
当由两个光源照谢宝石时,将形成两条平行的眼线,当这两个源作交叉摆动时,眼线会产生“开、合”的现象。
五、眼线不正的原因弧面型宝石的底面轴线与平行的疑难维状包体群不平行,导致眼线位置不居中。
六、猫眼命名规则能产生猫眼效应的宝石有20多种,但宝石界传统地只将金绿宝石猫眼称之为猫眼(或猫眼石)其他宝石凡具猫眼效应的,均需在“猫眼”一词之前冠以宝石的名称,如石英猫眼、碧玺猫眼、海蓝宝石猫眼、孔雀石猫眼、玛瑙(玉髓)猫眼、磷灰石猫眼,透辉石猫眼等等。
七、猫眼的品质要求1、眼线要求:要求正(居中)、直、细、活、亮。
2、颜色:从最好到较差依次为密黄、黄绿、褐绿、黄褐、褐色。
以蜂密状的密黄色为上品当用聚光手电照射猫眼的右侧时,右侧呈密黄色,左侧呈乳白色;当照射其左侧时,则左侧呈密黄色,而右侧呈乳白色。
宝石的特殊光学效应整理/刘富康一些宝石由于特殊的结构或者包裹体,产生 十分迷人的光学效果,被称为特殊光学效应。
这 些光学效应的存在不仅增加了宝石的美观性以及 价值,还可以在鉴定宝石过程中,缩小判定宝石 品种可能的范围。
(1)猫眼效应猫眼效应是指在平行光照射下,以弧面形切割的珠宝玉石表面呈现一条明亮光带,并且随着 宝石或光线的转动而转动的现象。
这条光带像描 的眼睛一样,所以称为猫眼。
这种现象是由于宝 石内含有一组定向排列的针状、柱状或纤维状包 裹体,排列方向平行于底面。
若切割时宝石的底 面不与包裹体平行,那么眼线就会发生偏离。
常见的可以产生猫眼效应的宝石有: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金绿宝石、海蓝宝石、月光石、碧玺、透辉石、磷灰石等。
注意:当“猫眼”作为一种宝石名称出现时,仅指“具有猫眼效应的金绿宝石”,其它具有猫眼 效应的宝石在命名时,必须在“猫眼”二字之前 加上宝石名称,例如“红宝石猫眼”、“合成蓝宝 石猫眼”。
星光红宝石——六射星光(刘富康摄于中国地质博物涫)(2)星光效应星光效应是指在平行光照射下,以弧面形切 割的珠宝玉石表面呈现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交叉亮 线,并且亮线随宝石或光源的移动而移动的现象。
星光效应的形成原理与猫眼效应相似,但是星光 效应是因为宝石内部含有两组或两组以上定向排 列的针状、柱状或纤维状包裹体。
根据星线的数量, 又可以分为四射星光、六射星光和十二射星光。
常见的可以产生星光效应的宝石有:红宝石、蓝宝石、石榴石、尖晶石、水晶、透辉石等。
在 给这些宝石命名时,需在宝石名称之前加上“星光”二字,例如“星光红宝石”。
闲趣(3)变色效应变色效应是指在不同光源下,宝石会呈现不 同颜色的现象。
例如变石,它在白炽灯下呈紫红色,在日光下呈现绿色,因此它拥有“白天的祖母绿,夜晚的红宝石”之称。
常见的具有变色效应的宝石有:变石、蓝宝 石、石榴石、碧玺等。
在给这些宝石命名时,需 在宝石名称之前加上“变色”二字,例如“变色 蓝宝石”。
宝石的各种效应璀璨的宝石绚丽多彩,是通过宝石的颜色、光泽、透明度、折光和琢型等衬托出来。
由于宝石结晶时其内部常含有包裹体、双晶纹、晶格结构缺陷等,造成光的干涉、衍射、散射等现象,在光照下会出现一些特殊的光学效应,使宝石更美,同时也提高了宝石的价值。
常见的特殊光学效应有星光效应、猫眼效应、变色效应、月光效应、游彩效应、金星效应、发光效应等。
(1)星光效应又称星彩效应或星状图形效应。
弧形凸面宝石在光的照射下,宝石表面呈现交会的四射、六射和最多十二射星状光芒的光学现象,似夜空中的星光。
(2)猫眼效应弧面宝石在光线照射下,宝石表面呈现的明亮的光带,转动宝石时,光带移动,似猫眼细长的眸子,称猫眼效应或游彩效应。
(3)变色效应宝石在日光或灯光(富于红光的灯光)等不同光源下,呈现不同的颜色,称为宝石的的变色或变彩效应。
(4)游彩效应游彩效应又称游色效应。
即在白光照射下,同一宝石戒怖上同时显示出多色变换闪光的一种现象。
当转动宝石或光源时,可见宝石色彩不断游动变换,闪闪迷人,出现红、橙、黄、绿等的多种色谱。
(5)月光效应月光石是具格子状双晶的微斜长石,两组相互近似垂直的双晶纹,对入射光散射,密集的散射光线集中在一起,呈朦胧的晕色,如同月光,所以称为月光效应。
具月光效应的微斜长石称为月光石。
(6)金星效应透明、半透明的宝石,当内部含有许多不透明的微小固体包体时,在光照射下,经反射而闪闪发光,这种现象称金星效应,又称砂金效应,如金星石英等。
(7)发光效应有荧光或磷光现象的宝石称为发光宝石,其中磷光强的宝石,俗有“夜明珠”之称。
如红宝石的红色荧光,白钨矿的蓝色荧光,金刚石的蓝色磷光等。
水晶与事业配对表所有行业都有五行属性,当你有志于该行业发展或想自己的现职更上一层楼,可借助水晶的力量去推动你本身的能量,使你散发出灿烂的光辉。
现在让我们了解五行相生相克的定律,找出相生的水晶。
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性行业:所有文职人员,包括文员、会计、教师由于经常要处理文件,或文字书写须用水性水晶去旺属木的行业,令你在这方面的工作潜质得以发挥,同时亦可结一些工作缘。
101悦读猫的眼睛美丽、灵动,独具特色,难以忘怀。
而神奇的自然界竟也存在这类宝石,当把它加工成弧面后,在其弧面上出现一条明亮并具有一定游动性的光带,宛如猫眼的长眸,这就是猫眼石。
当你看向它,它表现出的光现象与猫的眼睛一样,灵活明亮,能够随着光线的强弱而变化,这种光学效应称为“猫眼效应”。
其实自然界具有“猫眼效应”的宝石不少,如海蓝宝石、电气石、碧玺、月光石等,但是宝石学界只把具有猫眼效应的金绿宝石称之为猫眼石,所以一般说的猫眼石指的是金绿猫眼宝石,并因稀少而非常名贵,主要产地是斯里兰卡、巴西等地,关于斯里兰卡猫眼石还有一个传说,古代斯里兰卡白胡山中,居住着一位养猫的老人,老人与猫相依为命,猫死后,老人很伤心。
后来,猫托梦给老人。
老人去掘猫观看,只见猫的眼睛坚硬如珠,中间还有一条亮带,很美丽。
于是,老人将一只猫眼埋入了白胡山中,另外一只食之,老人因此成仙,山中后来以产猫眼宝石而著名。
市场上卖的猫眼石价格也不平民化。
官方报价猫眼石根据颜色划分等级和价格:最好的颜色褐黄色最为名贵,每颗都在9万元以上,黄绿色、褐绿色在7万元以上,其他依次为蜜黄色6万元,褐色为3万元,虽然价格如此之高,但人们依然趋之若鹜。
猫眼石的优劣不单以颜色划分,还包括因为光学原理产生的猫眼效应的眼线,好的猫眼石眼线平直、均匀,连续而不断线,清晰而不混浊,明亮而不灰暗。
宝石重量也是关键,重量越大,价值越高,在市场上猫眼石的直径大于5厘米的也很少见了。
由于猫眼石的稀有,价格攀高,利益也十分诱人,使得人工猫眼石也出现在市场上。
人工猫眼石是用玻璃纤维制成的,有红色、蓝色和褐黄色,人工猫眼石在弧形顶端同时出现2~3条亮带,而天然猫眼石的光带仅1条。
当用放大镜观察人工猫眼石的两侧,可见六边形蜂窝状结构,同时人工猫眼石比天然猫眼石的硬度低。
区别人工猫眼石和天然猫眼石要仔细斟酌,切勿上当受骗。
猫眼石被认为是具有灵性的宝石,常用来消灾辟邪。
在东方的许多国家里,猫眼石常被用来当作护身符,起到转运作用。
宝石:光轴:光沿此方向入射时不发生双折射对称轴:为一假想直线穿过晶体结构的一个方向,当晶体围绕此轴转动一周时,相出现几次即是几次对称轴。
多色性:二色性:一轴晶材料中有两个主振动方向,可发生差异选择性吸收并产生两种颜色的多色性。
三色性:二轴晶材料中有三个主震动方向,但对于穿过晶体结构的任一光线,同一时间内的振动方向不会多于两个。
由于光学二轴晶材料取决于所观察的振动动方向可显示三种颜色变化,所以它们被称为三色性。
荧光:材料在电磁波激发下发射可见光的现象。
磷光:激发源撤除后具荧光性物体在较短时间内继续发光的现象。
乳光:(蛋白光)由微细结构或微细包裹体对光的散射形成的半透明浑浊质感则称之为乳光效应。
变彩:是一种干涉及衍射效应,指光从薄膜或欧泊所特有的结构中反射出,经过干涉或衍射作用而产生的颜色或一系列颜色,也称晕彩。
晕彩:当光波因从薄膜、裂隙反射或因衍射而发生干涉作用致使某些颜色被去除而另一些被加强时所看见的颜色效应。
火彩:白光照射下转动透明无色或浅色的刻面宝石,某些刻面会显示明亮的颜色闪烁效应。
星彩(砂金效应、日光石效应):光从宝石材料所含规则及不规则排列的赤铁矿和其他铁矿小片或云母小片以及铜片晶等反射而产生的星闪效应。
闪烁:宝石因光源移动,或观察角度变化,引起刻面对光源的反射成敏感交替现象。
临界角:如果折射线是沿两个介质的界面,那么折射角必定是90°当这种情况出现时,入射角被称为临界角。
全内反射:色散:当白光进入物体时,由于每种波长光都以不同角度折射而导致白光分解为可见光谱成色的现象。
吸收光谱:当白光在进入分光镜之前先穿过一个有色宝石,因宝石中含有上述致色离子,一定颜色或波长可被宝石所吸收,导致该白光光谱中有一处或几处间断,并以暗线或暗带的方式出现,其完整样式被称为“吸收光谱”选择性吸收:所有的有色物体具体有吸收(捕获)可见光中某些波长的物理技能。
月光效应:星光效应:宝石内部定向排列两组或两组以上平行纤维状或管状包裹体反射所造成。
宝石的物理性质:光学性质光学性质概述宝石矿物的光学性质在宝石鉴定、评价以及设计加工中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宝石的颜色、光泽以及所具有的一些特殊的光学效应都是光与宝石相关作用的结果,因此,光与宝石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效应是评价宝石价值高低最重要的依据;第二,对宝石(特别是成品)的鉴定,一般要求无损伤鉴定,所依据的主要是宝石的光学性质,如折射率、双折射率等,因此,光学性质对宝石鉴定至关重要;第三,为了最大限度地体现宝石的美,必须将宝石所能产生的最吸引人的效果显示出来,为此,加工中必须充分了解宝石的光学性质。
因此,光学性质对于宝石的重要性体现在评价、鉴定与加工等方面(见图1-5-1)。
图1-5-1 光与宝石的关系示意图光的本质光的本质很早就引起人们的注意。
但直到近代,人们才认识到光是一种电磁波,它既具有波动性又有粒动性。
波动性说明光是按波的形式以30万km/s的速度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的振动方向垂直于传播方向,即光波是横波,并可用波长、波幅来表示(见图1-5-2)。
其图1-5-2 光的波动特性示意图中波长表示电磁波的能量大小,波幅表示电磁波的强度。
整个电磁波是一个广阔的领域,它包括了波长极长的无线电波(波长1000-2000m之间),到极短的宇宙射线(波长小于10-4nm)。
电磁波从无线电波到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r•射线,最后到宇宙射线,依次按波长顺序排列,组成一个完整的电磁波谱。
由电磁波谱可知,可见光只是整个电磁波谱中极窄的小段,其波长约为780nm-380nm。
这小段电磁波能引起人的视觉反映,即能为人眼所看见,故称可见光。
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可呈现不同颜色。
当波长由大到小,相应的颜色由红(780-630nm)、橙(630-590nm)、黄(590-550nm)、绿(550-490nm)、蓝(490-440nm)、紫(440-380nm)。
普朗克和爱因斯坦经研究证明,光不但具有波动性,而且具有粒动性。
有些宝石不以颜色、透明度称雄,但具有特殊的光学效应,如星光效应、猫眼效应、变彩效应、月光效应等。
这是由于某些宝石具有特殊的结构或包含一些特殊的包裹物,进而对光反射、干涉、衍射而产生的特殊光学现象。
有了这些特殊效应;可以增强一些本不起眼宝石的美感,平添了几分姿色、几分神秘,因而使其身价倍增。
这些特殊的效应要求特殊的加工才能凸显出来。
如山东的一种黑褐色蓝宝石,最初被作为废石丢掉,后因发现其弧面形宝石的表面具有明显的六射星线,而被重新定为宝石。
光照下一些弧面形宝石的表面呈现一条闪亮的光带,犹如猫的眼睛,故而得名。
随着光源或宝石的摆动或观察角度的改变,光带在宝石表面作反方向平行移动。
产生机理:猫眼效应的产生是宝石及其内部定向包裹体或定向结构对可见光的折射和反射作用引起的。
宝石具备以下条件时便可产生显著的猫眼效应:具有一组平行且密集的内含物,通常是管状或针状包裹体;弧面形宝石的底面与针状包体平行。
评价眼线是否窄细、明亮;游动是否灵活;是否居中。
猫眼效应的产生与平行排列的针管状包裹体和加工有关。
具有猫眼效应的宝石有金绿宝石、碧玺、绿柱石、磷灰石、石英、方柱石、红柱石等,其中以金绿宝石产生的猫眼效果最佳,导致猫眼成为金绿宝石猫眼的专用名称。
光照下一些弧面形宝石的表面呈现一组放射状闪动的亮线,形如夜空中闪烁的星星,称为星光效应。
随着宝石的转动或光源的转动,星光将在宝石表面作反向转动。
产生机理:同猫眼效应的形成机理,所不同的是含有两组或两组以上的定向包裹体或定向结构。
种类:四射星光、六射星光、12射星光(二套六射星光)评价:各亮带是否清晰、细窄、完整;亮带交叉点是否位于弧面中心。
具有星光效应的宝石:红宝石、蓝宝石、铁铝榴石、尖晶石、透辉石、芙蓉石等。
丝光如果红、蓝宝石含有的针状包体数量不足,但是还能显示出较弱的不完整的光带,称之为丝光。
丝光影响红宝石的品质,需要通过热处理来消除。
由于宝石的特殊结构对光的干涉、衍射作用产生的颜色,颜色随着光源或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这种现象称为变彩。
宝石鉴赏论文5000字篇一:宝石鉴赏论文宝石鉴赏论文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38226一. 宝石的概念学号:30905广义的概念宝石和玉石不分,泛指宝石,指的是色彩瑰丽、坚硬耐久、稀少,并可琢磨、雕刻成首饰和工艺品的矿物或岩石,包括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也包括部分有机材料。
狭义的概念有宝石和玉石之分,宝石指的是色彩瑰丽、晶莹剔透、坚硬耐久、稀少,并可琢磨成宝石首饰的单矿物晶体,包括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
二.宝石的分类宝——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海蓝宝石、猫眼宝石、变色宝石、黄晶宝石、欧泊、碧玺、尖晶宝石、石榴石宝石、锆石宝石、橄榄绿宝石、翡翠绿宝石、石英猫眼、长石宝石等。
石——绿松石、青金石、芙蓉石、木变石(又名虎皮石)、桃花石(又称京粉翠)孔雀石、兰纹石、羊肝石、虎睛石、东陵石等,其中绿松石是我国湖北郧阳一带的名产。
晶——水晶、紫水晶、黄水晶、墨晶、茶晶(又名烟水晶)、软水晶、鬃晶、发晶。
其矿产分布广泛,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出产。
(以上宝、石、晶三类属于无机宝石)珊瑚——分红、白两色,是一种海底腔肠动物化石,我国台湾省出产的质量很好。
珠——珍珠(海水珍珠、淡水珍珠)、养珠(海水养珠、淡水养珠)。
(珊瑚、珍珠属于有机宝石,又被称作生物宝石。
)三.宝石的特殊光学效应包括那几种,分别阐述。
宝石的特殊光学效应是光的折射、反射、干涉、衍射等,作用在宝石中引起的猫眼效应、星光效应、变彩效应、变色效应、彩虹效应等。
1、猫眼效应:在光的照射下,一些弧面型宝石的表面呈现一条闪亮的光带,犹如猫的眼睛,故而得名。
随着光源或宝石的移动,光带在宝石表面也作平行移动。
2、星光效应:在一些弧面型宝石的表面呈现一组放射状闪动的亮线,形如夜空中闪烁的星星,称为星光效应。
3、变彩效应:由于宝石的特殊结构对光的干涉、衍射作用产生的颜色,颜色随着光源或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这种现象称为变彩效应。
4、变色效应:宝石矿物的颜色随入射光光谱能量分布或入射光波长的改变而改变的现象称为变色效应。
一、猫眼效应1、定义指某些宝石加工成弧面型后,其弧形表面可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对着光线转动宝石时,光带也随之平行移动的光学现象。
2、成因①机理猫眼效应是由宝石及宝石内一组密集、平行定向排列的包体或定向结构,对可见光的折射和反射作用引起的。
先折射,后反射。
②宝石内部含有平行的纤维构造,或平行的密集针状、纤维状矿物包体或管状气—液包体等,将宝石切磨抛光成弧面型时,光线垂直这些平行结构或构造方向入射,弧面迎光部位的各纤维或针、管状包体的反光点连在一起,构成一条明亮光带。
当转动宝石时,亮带随迎光部位的改变而移动,亮带移动方向与宝石转动方向相反。
3、必备条件①宝石内部必须有一组密集、平行定向排列的纤维状、针管状包体,或某些特殊结构②弧面型宝石的底平面与包体所在平面平行③弧面型宝石的高度与反射光焦点平面高度相一致,使亮带平行于宝石的长轴◆考法:举例说明猫眼效应产生的原因二、星光效应1、定义指某些宝石加工成弧面型后,其弧形表面可呈现出多条相互交叉的光带,构成四射、六射或十二射的放射状星光图案的光学现象。
2、成因①机理同猫眼效应,是宝石及宝石内定向包体或结构,对可见光的折射和反射作用引起的。
先折射,后反射。
②宝石内部含有沿着二个、三个或六个几何方向排列的密集针状、纤维状矿物包体或管状气—液包体等,⊥C 轴(平行包体的交织展布面)把宝石切磨加工成弧面型,各方向包体对光反射产生的光带相互交叉,构成星状图案。
包体方向与它所成星线的方向相互垂直。
3、必备条件①宝石内部必须有二组或二组以上定向排列的包体或结构②弧面型宝石的底平面与包体所在平面平行③弧面型宝石的高度与反射光焦点平面高度相一致,使亮带平行于宝石的长轴三、变彩效应1、定义宝石的特殊结构对光的干涉、折射作用产生颜色,且颜色随着光源或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现象。
2、特点在同一宝石表面呈现出多种光谱色,呈不规则的各种彩片分布,色彩随着转动宝石而变幻。
3、成因欧泊①欧泊由非晶质SiO2球粒呈六方或立方紧密堆集而成,空隙中常有水和空气充填,SiO2 nH2O为近于等大的小球,在三维空间作规则排列,构成了一个三维衍射光栅。
xx特殊光学效应总结1、猫眼效应猫眼效应由宝石所含包裹体产生,当这些针状、柱状、四丝绢状的包裹体平行排列,并且宝石切成湖面时就会产生猫眼效应。
此外,猫眼效应还与宝石的折射率有关,包裹体的折射率与宝石的折射率差值越大,则眼线越亮。
具有猫眼效应的宝石,随着宝石的摆动,“眼线”也随之摆动,并且眼线沿逆着光源得方向移动。
若包裹体不与宝石的底面平行,则眼线会发生偏离。
常见可以产生猫眼效应的xx: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金绿宝石、变石、海蓝宝石、紫锂辉石、月光石、碧玉、碧玺、翡翠、透辉石、芙蓉石、石榴石、矽线石、方柱石、红柱石、坦桑石、石英、孔雀石、蓝晶石、欧泊、磷灰石、蓝晶石、透闪石等。
2、星光效应星光效应的产生和猫眼效应类似,也是由包裹体引起的。
以红、蓝宝石为例,是由内部的丝绢状金红石包裹体平行排列从而出现了星光效应。
如有一组包裹体,红、蓝宝石则产生6线星光;若有两组包裹体,就会产生12线星光(若为合成的红、蓝宝石,则只能产生6线星光)。
和其类似的有芙蓉石,也可以产生6线和12线星光,而石榴石却常见4线和6线星光。
透辉石也可产生星光效应,但一般可以产生星光效应的透辉石颜色很深,并且它只能产生4线星光,而且正交。
常见可以产生星光效应的xx:红、xx(6、12)、石榴石(4、6)、芙蓉石(6、12)、透辉石(4)、尖晶石(4)、xx(12)3、变色效应变色效应是指在不同光源的照射下,宝石呈现不同颜色的效应。
以变石为例,在日光的照射下呈绿色,在白炽光的照射下呈紫红色,因此有“白天的祖母绿,夜间的红宝石”之称。
其原因是:变石有二个透光区,即红色波段和绿色波段。
日光中绿光的成分偏多白炽光中则红光偏多,故它们照射到该宝石上时,分别使绿色加浓和红色加浓,而分别呈现出绿色和红色。
常见具有变色效应的xx:蓝宝石、锆石、变石、红宝石、碧玺、石榴石等。
4、月光效应月光效应也称为光彩效应,月光效应是光彩效应中的一种特殊效应。
月光效应是指在一个弧面型的宝石上,转动宝石时,可见到一种波形的银白色或淡蓝色浮光,形似柔和的月光(所看到的银白色或淡蓝色是假色)。
宝石肉眼鉴定知识:基础篇(六)十、多色性多色性与双折射密切相关,是指一些具有双折射的有色宝石,从不同方向观察,会呈现不同颜色的现象。
如果从三个方向(上下、左右、前后,更精确的描述是沿晶体的三维光轴方向)观察,呈现出两种色相或同一色相有深浅不同,称为二色性;如果从三个方向观察,呈现出三种色相或深浅不同,称为三色性。
一般具有双折射的有色宝石都具有多色性,但明显程度差别较大。
因此,对于多色性明显的宝石,多色性这一特性可以作为重要的鉴定依据之一。
例如,蓝色蓝宝石与蓝色堇青石非常相似,但两者的多色性差异明显:蓝色蓝宝石具有蓝色和蓝绿色二色性,相对于宝石本身的体色变化不大;而蓝色堇青石具有紫蓝色、蓝色和淡黄色三色性,相对于宝石本身的体色变化较大。
图在最下图1、蓝色堇青石(/zlg/ks/w66.htm)图2、红柱石(/zlg/ks/images/47-hongzhushi8.jpg)多色性一般需要用正交偏光镜(珠宝业又称为“二色镜”)观察,但多色性明显的宝石用肉眼也清晰可见(表1),如电气石、蓝宝石、堇青石、红柱石、黝帘石(坦桑石)、榍石等。
表1 肉眼可见多色性的宝石十一、特殊的光学效应宝石的特殊光学效应,常见的有变色效应、红色闪光效应、猫眼效应、星光效应和砂金效应等。
(一)变色效应变色效应是指一些含铬或钒的宝石品种,在不同光源的照射下,宝石呈现不同的颜色。
例如,含铬的金绿宝石,在日光下照射呈现绿色,在白炽灯下则呈红色,因此又称其为变石。
具有变色效应的宝石(含人造宝石)主要有:变石、变色蓝宝石、变色尖晶石、人造变色蓝宝石、人造变色钇铝榴石、人造变色立方氧化锆等。
图3、变石(含铬的金绿宝石)(/bmiddle/5209ff4444dcf4cbe6caa)(二)红色闪光效应红色闪光效应是指含铬、钒或钴的蓝色或绿色宝石,用聚光手电在暗处照射时,在蓝色或绿色的体色上,伴有红色闪光的现象。
红色闪光效应较为罕见,是鉴别某些天然宝石与合成宝石的有效途径之一。
宝石中的光影世界作者:马志飞来源:《百科知识》2015年第17期如果说,石头是上帝随手捏就的,那么,矿物晶体就是上帝用尺子丈量、精心设计出来的。
作为矿物中极少数的宝石,更是难得的精品,它们历经亿万年水与火的洗礼,以最美丽的姿态展现在人类面前。
宝石之美,不仅在于材质之美、颜色之美、工艺之美;而且有些宝石具有特殊的光学效果,称得上是美中之美。
总的说来,宝石中的光学效应主要包括火彩效应、变彩效应、猫眼效应、星光效应、荧光效应和磷光效应等。
下面,让我们一一欣赏。
火彩——最耀眼的光芒在评价某些宝石的好坏时,业内人士常用到一个字——“火”。
如果这种宝石很耀眼,就表明“火好”。
这里所说的“火”,可不是点燃的火焰,也不是矿物学中的“光泽”,而是光线变化造成的特殊效果。
比如钻石,它具有很强的色散能力,也就是说,当一束白光射入刻面宝石以后,经反射或透射出宝石时,因白光中不同颜色的光具有不同的波长,会具有不同的折射率,从而使白光分解,呈现出一系列带颜色的色谱,这种现象叫色散效应。
某些切工较好的钻石在转动时,由于观测者、光源和宝石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动,这种奇特的光芒还会闪烁不定,这种现象叫宝石的闪烁效应。
当色散效应和闪光效应同时表现出来的时候,就成为“火彩”,即反射出五光十色、光怪陆离的彩光。
“火彩”越强烈,意味着宝石的色彩越艳丽、迷人,这不仅要求宝石材料必须有足够高的色散值,更要有合适的切割和设计,切割面的多少、面与面之间的角度都必须遵循该宝石的光学性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展现其内部的火彩。
比如,钻石的折射率是2.417,色散值是0.044,科学家研究发现,翠榴石(石榴石的一种)的色散能力比钻石还强,它的折射率是1.888,色散值达到了0.057。
经过精心设计和切割之后,翠榴石可以表现比钻石更强烈的火彩,所以,它被人们称为“世界上最耀眼的宝石”。
变彩——游移的彩虹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美玉——和氏璧,史书上称其为“侧而视之色碧,正而视之色白”。
弧面宝石加工工艺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l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弧面宝石加工工艺流程简述如下:①设计选石:根据原石特性,设计切割方向,尤其针对具有特殊光学效应(如猫眼、星光)的宝石,需精心定向。
②分割原石:大块原石按设计需求切割成适合加工的小片或小块,保证材料利用率。
③画线标记:在片料上精确画线,规划出宝石的最终形状及尺寸,便于后续加工。
④粘胶上杆:将宝石片粘贴到加工杆上,固定以便操控。
⑤预形与粗磨:使用磨轮初步磨出宝石的弧面轮廓,去除多余部分。
⑥细磨:细致调整宝石形状,使其接近设计要求,表面平滑过渡。
⑦抛光:采用不同细腻度的抛光剂和抛光轮,逐步提升宝石表面光泽,展现其色泽与透明度。
⑧底部修饰与清洗:完成顶部抛光后,处理宝石底部,随后拆卸、清洗宝石,去除粘合剂残留。
⑨质量检查:对成品进行严格检查,确保无瑕疵,光学效应显著。
此流程精细复杂,每一步都需要高超技艺与细心操作,旨在最大化宝石美观度与价值。
宝石琢型设计与加工实训课程学习报告
一、学习目的
天然的珠宝玉石有很多不同的种类,然而这些美丽的宝石在打磨加工之前,珠宝玉石的外表都十分质朴,只有经过人工的琢磨才能呈现出珠宝玉石内部的璀璨和光华。
彩色宝石的绚丽多彩是通过宝石的颜色、光泽、透明度、折射和琢型等衬托出来的。
不同的宝石有着不同的颜色、光泽等,也正是由于其独特的物理构造,宝石在光照下会出现一些特殊光学效应。
宝石的素面有素面朝天的意思,也就是几乎没有任何修饰的宝石,经过人工简单的打磨抛光加工之后而产出的宝石成品,呈现出弯曲,弧度表面的外观,也被称作光面、蛋面、弧面等。
素面宝石特别适合具有特殊光学效应的宝石,能充分弥补宝石在火彩、透明度和瑕疵等方面的不足。
在光照下,所出现的一些光学效应,使得宝石更美丽动人。
比较常见的光学效应有星光效应、猫眼效应、变色效应、变彩效应、月光效应、砂金效应等。
二、学习时间与地点
家庭网络授课
三、学习内容及过程
星光效应
弧形凸面宝石在点光源的照射下,宝石表面呈现交会的四射、六射或十二射星状光芒的光学现象,似夜空中的星光,被称为星光效应。
当垂直纤维状包裹体长轴方向切割打磨后,二组或三组平行排列的包裹体以不同角度相交就会产生闪亮的放射状光带。
在红(蓝)刚玉的晶体中,含有针状的金红石矿物包裹体,它们平行地伸向六角柱状晶体,在各个面上密集地排列在一起。
这些气体、液体包裹体或微细矿物包裹体具有的条带丝状构造,使光的反射以一定角度交汇于一点,产生星状光芒。
四射星光如星光透辉石、星光尖晶石;六射星光如星光红宝石和蓝宝石、星光芙蓉石,十二射的如星光红宝石。
以刚玉宝石(红、蓝宝石)的星光效应最好。
猫眼效应
在平行光线照射下,以弧面切磨的某些宝石玉石表面会呈现一条明亮的光带,该光带随样品或光线的移动而移动,称为猫眼效应。
自然界中具有纤维状结构或针状包裹体的质矿物,都可以磨出猫眼效应来。
具有猫眼效应的宝石,其内部含有密集向平行排列的针状或棒状的矿物晶体包裹物,它们在宝石中产生同方向的条状反射。
若要使其呈现猫眼效应,必须要将宝石琢磨成半球状,且使纤维结构与猫眼光带为90度角。
好的金绿猫眼宝石,在蜂蜜色的弧面正中有一条笔挺的细光线贯穿始终,如果在它的两边还有两条乳白色勒光。
高档的金绿猫眼,其“宝气”深凝内敛,在不同光源下或光线强弱变化的情况下,宝石表面会闪烁奇异且层次丰富的光彩,底气深蕴。
变色效应
在不同光源的照射下,如自然光线和照明光线,同一块宝石的颜色会发生变化,称为变色效应。
这一效应以亚历山大石最具代表性,所以人们称它为“变石”。
具变色效应类宝石的吸收光谱介于红宝石和绿宝石之间。
在视觉上它们的颜色取决于入射光,比如亚历山大石在阳光下呈绿色,而在白炽光下则呈红色,即产生变色效应。
变彩效应
由于宝石的特殊结构,对光的干涉、衍射作用产生的颜色,颜色随着光源或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这种现象称为变彩效应。
这种光学效应常出现在二氧化硅类宝石。
如欧泊,是典型的具有变彩效应的宝石。
月光效应
月光石是具格子状双晶的微斜长石,两组相互近似垂直的双晶纹,对入射光散射,密集的散射光线集中在一起,可见宝石表面呈现蓝色、白色的浮光,看似朦胧的月光,所以称为月光效应。
具月光效应的微斜长石称为月光石。
砂金效应
砂金效应又称金星效应,日光石等透明、半透明的水晶,当内部含有许多不透明的微小固体包体时,在光照射下,经反射而闪闪发光的现象。
原因
是日光石内含有大量的薄片状赤铁矿或针铁矿包裹体。
这些包裹体呈现出火红色或褐红色,在光的照射下反射能力强,而显出一种金黄色到褐色色调的火花闪光。
四、总结
弧面型宝石的加工工艺较简单,分为八道工序:画线、下料、圈形、上杆、预形、细磨、抛光和后期处理。
在画线的工序里包含着设计的过程。
画线前如果在原料上发现上面有很多细小的微裂纹,则原料就无法利用。
如发现有包体、瑕疵或质软的小点,应及时圈出,以免画在弧面型宝石的轮廓内。
另外可根据花纹的形状设计出不同腰形的弧面型宝石。
在画线时要注意原料两面的花纹是否一样,要考虑弧面宝石经磨削成形后,原有花纹的增减或隐没情况。
一块原石拿来后,首先要对它进行审查,尽量从原石外皮分析到里面的颜色、透明度、有无特殊光学效应。
了解宝石的外部特征:包括形状、重量、宝石原料的颜色,外表有无大的裂隙和包体。
通过了解掌握的已知情况,推断出未知情况。
如颜色是否均匀,裂有多深,里面的裂纹有多少,是否存在特殊光学效应等等。
对于小粒原石,加工设计可直接参照款式设计。
对于大块原石,就应选择设计方案,例如对于同一原石有不同设计方案,选用哪种方案,要视其价值的大小而定。
至于原石磨成哪种弧面型,这要视情况而定。
一般具猫眼效应的宝石选用高凸面琢型,因为这样更能体现它的猫眼效应,使猫眼变得更细、更亮;欧泊石多采用扁豆型,这与欧泊原石的形状有关;星光红、蓝宝石多采用双凸面琢型,因为这样既可以有效地显示星光效应,又可保重;空心凸面型多用于深红色的铁铝榴石,因为这样可减轻色彩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