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2011-2015年培训登记证(样表)
- 格式:doc
- 大小:302.00 KB
- 文档页数:10
附件1
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
(2011-2015年)
培
训
登
记
证
贵州省教育厅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办公室制
(加盖学校工章有效)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工作时间
任教学科
职务(职称)
工作单位赫章县彝族苗族乡初级中学
2011-2015年县级及其以上集中培训学时登记表(表1)
1天8学时、半天4学时计算填写。
2、参加集中培训一次连续在20天以上的,最多只按20天计,即只登记160学时。
2011-2015年县级及其以上集中培训学时登记表(表2)
2011-2015年远程培训学时登记表(表3)
数,按“培训模块学时数”的50%计算。
2011-2015年校本培训学时登记表(表4)
表4、表5填写说明:本表登记各种内容的校本培训学时。
其中“学时数”一栏按照实际培训学时进行登记。
2011-2015年校本培训学时登记表(表5)
2011-2015年其他培训学时登记表(表6)
时数”用于学历提高培训和主讲教师登记;“学时数”用于新教师登记。
3. “折合学时数”的折合办法按照《省教育厅关于印发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登记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黔教师发[2011]263号)规定执行。
4. 小学教师取得大专、初中教师取得本科、高中教师取得硕士学位,均按60学时计算;小学教师取得本科、初中教师取得硕士学位按80学时计算;脱产学习最多按20天160学时计算。
2011-2015年培训学时年度汇总表(表7)。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登记证书填写说明
1.第一页
姓名张三性别男或女
出生日期1980年8月
工作单位华龙区岳村镇东西寨小学(与公章一致)
任教学段、学科小学语文(根据自己学科)
或初中语文(根据自己学科)
发证单位不填
教师编号0906001535 (个人继续教育系统内的编号)
培训周期2009-2015
2.倒数第二页:表格最上面填写:2009-2015年接受继续教
育情况登记表格里面:根据实际情况总学时达到360学时2009-2015年接受继续教育情况登记
3.倒数第一页:填写学时达到720学时,填写格式不必同下
列表格雷同,只需达到720学时即可。
学习盖章和负责人签名处盖章签名或签章。
校本研修活动登记。
贵州省“十二五”(2011-2015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方案(征求意见稿)根据《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教师[2011]1号)、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和《贵州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精神,为扎实推进我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以下简称“继教工程”),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坚持“打造骨干、倾斜农村、推动校本、覆盖全员”的发展思路,不断加大继续教育工作力度,优化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模式,增强培训效益,全面提高我省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为巩固提高我省义务教育水平,促进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目标要求围绕“强化能力,提升素质,聚焦课堂,提高质量”的总体目标,以提高中小学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一德四新”(即师德教育、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为主要内容,以农村教师为重点,以“国培计划”为引领,以“贵州省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为抓手,以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支撑下的校本研修为平台,扎实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与水平。
三、培训对象培训对象为全体在职中小学教师(含高中、幼儿园教师和民办学校教师)。
四、主要任务2011年起至2015年止,用五年“十二五”“继教工程”从时间,对全省中小学教师进行每人不少于360学时的继续教育培训(其中县级以上集中培训不少于240学时)。
“十二五”“继教工程”培训坚持分类、分层、分岗、分科原则,以学科培训为基础,将“一德四新”有机地融入各个学科培训。
其中,师德教育不得少于60学时,“四新”的培训学时分配,在市(州、地)的指导下,由各县(市、区)制定具体分配方案后执行。
全省“继教工程”培训分全员培训和专项培训。
全员培训要以校本研修为主,聚焦课堂,要注重校本研修的自主创新和培训质量的提高。
附件5:
市直学校(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
学时登记汇总表填写说明
为对市直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学时登记进行统计和管理,特编制汇总表,请各单位下载使用。
1、表中证书编号的编制方法为:
第一位数代表继续教育轮数。
本次为第三轮(2011年-2015年),因此第一位数为3。
第二位数代表学段:0—幼儿园;1---小学;2—初中;3—高中(含中职)。
第三四位数代表单位:01黄冈市实验幼儿园02黄冈市代代红幼儿园03黄冈市小蜜蜂幼儿园04黄冈市西湖幼儿园05黄冈市小博士幼儿园06黄冈市新世纪幼儿园07 黄冈市实验小学08黄冈市东坡小学09黄冈市三台小学10黄冈市三台小学新桥分校11黄冈市东门路小学12黄冈市有线小学13黄冈市育英学校14黄州中学15黄冈市实验中学16黄冈市南湖学校17黄冈市三台中学18启黄中学19黄冈市外国语学校20黄冈市三博中学21黄冈中学22黄冈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23黄冈市菱湖高中24黄冈市艺术高中
第五、六、七位数是该单位流水号。
2、表中所列姓名为各单位2011、2012年参加学时登记人员,今年新增人员,请根据序号编制规则在本单位后面依次递补(递补人员属于新教师就直接递补,属其它单位调进者原序号不变在备注中作说明),单位调离人员原学时登记信息不要删去,在备注中说明;
3、不得更改表样,也不得变换登记人员顺序;
4、经审核后的学时各单位不得更改,并及时汇总上报
市教育局教师管理科。
茅台二小“十二五”(2011-2015年)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方案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十二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黔教师发〔2011〕220号)、《遵义市教育局关于印发遵义市“十二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遵教师发〔2011〕1号)文件精神、《仁怀市“十二五”(2011-2015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茅台一小“十二五”(2011-2015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根据我校实际,特制定此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按照“打造骨干、推动校本、覆盖全员、整体提升”的工作思路,统筹教师培训,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培训质量,促进教师不断学习和专业发展,为提高我校教育水平,促进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目标要求围绕“强化能力、提升素质、决战课堂、提高质量”的总体目标,以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渗透“一德四新”(即师德教育,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的学科培训为主要内容,以“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为引领,以“中小学教师省级培训计划”(简称“省培计划”)和地级培训为抓手,以市级培训为基础,以校为本,积极探索创建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新模式。
加强教师培训,创新教师培训支持服务体系,大力推动校本培训,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三、实施原则(一)坚持以教师为本、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按需施训的原则。
完善培训机制,创新培训模式,优化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坚持全员培训和骨干研修相结合,远程培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脱产研修和校本研修相结合,非学历培训和学历提升相结合。
(三)坚持以校为本,强化校本研修,鼓励创新,围绕“提质减负、高效课堂”,提高校本研修和课堂教学质量。
四、培训对象全校在职教师五、任务及内容培训分全员培训、专项培训和学历提高培训。
贵州省人事厅文件黔人通【2007】290号关于下发《贵州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时授予与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各市(州、地)、县(市、区、特区)人事(人事劳动)局,省直各部门,全省各企业、事业单位:为认真贯彻执行《贵州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进一步做好我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现将《贵州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时授予与管理办法(试行)》下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二00七年十二月十八日主题词:人事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时通知贵州省人事厅办公室2007年12月18日印发共印600份贵州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时授予与管理办法(试行)为不断完善继续教育管理制度,提高继续教育质量和实际效果,推进继续教育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发展,根据《贵州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结合我省专业技术人员学时授予与管理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学时要求2008年1月起,全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实行学时制,继续教育对象每年参加继续教育活动,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时间每年为72学时,5年内累计不少于360学时;初级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时间每年为32学时,5年内累计不少于160学时。
二、学时授予标准(一)经各级继续教育主管部门认可,各部门、单位、行业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各种培训、进修等继续教育活动,经考核、考试合格,均按课程或内容规定的学时数计算;考核、考试不合格的,不计算学时。
(二)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脱产、半脱产或进修,按实际学习学时计算。
(三)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科研、设计、管理工作的获奖成果或正式发表的论文、出版论著、译著等,均可折算为继续教育学时。
(以下分值均是独立完成时的分值,若是合作完成的,需按其每人工作量比例分计学时)。
县(处)级成果计30学时(有效获奖人数,第一完成人计30学时、第二完成人计20学时、第三完成人计10学时);地(厅)级成果计40学时(有效获奖人数,第一完成人计40学时、第二完成人计30学时、第三完成人计20学时);省(部)级成果计70学时(有效获奖人数,第一完成人计70学时、第二完成人计60学时、第三完成人计50学时);国家级成果计80学时(有效获奖人数,第一完成人计80学时、第二完成人计70学时、第三完成人计60学时)。
金盆中学“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方案(2011-2015年)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按照打造骨干、推动校本、覆盖全员、整体提升的工作思路,统筹教师培训,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培训质量,促进教师不断学习和专业发展,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我镇基础教育水平,促进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目标要求围绕“强化能力、提升素质、决战课堂、提高质量”的总体目标,以提高中小学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渗透“一德四新”(即师德教育,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的学科培训为主要内容,以“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为引领,以“中小学教师省级培训计划”(简称“省培计划”)和市级培训为抓手,以县级培训为基础,以校为本,积极探索并创建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新模式。
加强教师培训队伍建设,创新教师培训服务体系,大力推动镇、校两级培训,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三、实施原则(一)坚持以教师为本、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按需施训的原则。
完善培训机制,创新培训模式,优化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坚持全员培训和骨干研修相结合,远程培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脱产研修和校本研修相结合,非学历培训和学历提升相结合的原则。
(三)坚持以校为本,强化校本研修,鼓励创新,围绕“提质减负、高效课堂”,提高校本研修和课堂教学质量的原则。
四、培训对象全校在职教师。
五、任务及内容培训分全员培训、专项培训和学历提高培训。
(一)全员培训五年内对全校教师进行每人不少于360总学时的培训,原则上年均不低于72学时。
其中,师德教育不少于60学时,按照分类、分层、分岗、分科组织实施的培训(含“四新”)不少于300学时。
培训学时的具体安排,在县教科局的指导下,结合本镇实际和培训需求确定。
在总学时中,县级及其以上集中培训不得少于240学时。
继续教育工作计划木杉学校2014年3月安洛乡木杉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计划为全面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根据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及《贵州省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贵州省“十二五”(2011—2015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意见》和《毕节地区关于“十二五”(2011—2015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意见》、《金沙县“十二五”(2011—2015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安洛乡2012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安排意见》精神,在深入总结“十一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成效和不足的基础上,结合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按照打造骨干、倾斜农村、推动校本、覆盖全员、整体提升的思路;根据地区和金沙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总体要求,坚持教师队伍优先优质发展战略,以“国培计划”为抓手,以提升教师育德能力、创新精神、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努力探索新形势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建设金沙“经济强县”和“教育强县”,实现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主要目标围绕“强化能力,提升素质,决战课堂,提高质量”的总体目标,以提高中小学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一德四新”(即:师德教育、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为主要内容,以农村教师为重点,进一步完善科学的教师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全面完成金沙县《“十二五”(2011—2015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努力造就一支富有教育家精神、有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的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配置均衡、充满活力、善于从事素质教育并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继续教育系统各版块学分登记操作指南普通中小学教师:一、师德教育(版块)其他项目→普通中小学教师→师德教育→年度考核合格→选中“年度考核”项目→添加参加年度考核人员→登记→在版块框内的下拉列表中选“师德教育”,在学分框内输入3并确定→点工具条的“√”保存。
学校要设计一个师德教育考核表,对每个教师进行师德考核,每人需写一篇师德教育心得体会附在考核表后,装入继教个人档案)。
考试管理→普通中小学教师→师德教育→课程培训及考试→选中“市级考试”项目(法律考试可纳入此项目登记,学校需设计一个参加法律考试的证明或由上级部门下发的法律考试成绩单,附在师德教育版块后装入继教个人档案)→点击工具条的“+”添加参加考试人员→登记→在版块框内的下拉列表中选“师德教育”,在学分框内输入3并确定→点击工具条的“√”保存→网络上报数据。
说明:本版块每学年≥18÷5学分[周期(5学年)学分≥18学分]。
学分登记保存后,只是在本地计算机保存,还要及时网络上报,上报时相关信息上报了多少条,要0错误,才能在服务器上保存,上报才成功。
二、新理念(版块)培训管理→普通中小学教师→新理念→校本培训→点击工具条的“+”添加一个项目(由学校管理员添加后网络上报,项目不要设得太细,如:培训内容填新理念,学时输入12学时,学分输入3学分。
如一个项目少了,可设2个或3项目,一般一个项目就行了。
学校要有校本培训计划,设计一个校本培训考核表,每个人都应有考核表装入继教个人档案)→点工具条的“√”保存→数据→网络上报数据→下一步→选县、学校、2010-2011年度→下一步→勾选“学分项目汇总表”、“学分个人登记表”、“学分年审统计表”(三表关联)→网络上报数据(查看上报日志,要看上报了几个数据,0错误才能成功上传到服务器)。
添加项目要在登记学分前完成,其它版块添加项目方法与此相同)。
登记校本培训项目学分:数据→网络下载数据→勾选“学分项目汇总表”、“学分个人登记表”、“学分年审统计表”(三表关联)→培训管理→新理念→校本培训→选中你刚添加的项目→点击界面左下方选中参加此项目的人员→点击“〉〉”添加参加项目人员→点击“登记”→在版块框内的下拉列表中选“新理念”,在学分框内输入相应学分(4学时计1学分,与档案材料相应的内容,输入实际学分数并确定→点击工具条的“√”保存→网络上报数据。
附件:桐梓县2006—2010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细则(试行)为了使我市以“一德三新”(即师德教育、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全员培训和专项培训取得实效,将各项培训内容量化折算成学分进行管理,特制订以下学分管理细则。
一、学分设置学分设基本学分和奖励学分两大类:(一)基本学分:为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必学必考课程应取得的学分。
包括公共必修课和学科必修课。
每门课程分三个环节进行考试考核:(1)理论环节:修满240个学时,考试考核成绩及格。
(2)研究环节:能运用所学理论进行教育教学问题研究,完成本轮“继教工程”规定的校本研究任务,经学校考核和市抽查合格。
(3)实践环节:能将所学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经学校考核和市抽查合格。
以上三个环节都合格才能取得该门课程学分,基本学分修满30学分,即可取得本轮继续教育合格证。
(二)奖励学分:将中小学教师参加选培、自修、教研、教学活动所取得的成绩折成学分登记,是对教师扩大知识容量,深化知识内容,提高教研教学能力和水平的一种加分鼓励。
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基本学分修满30学分后,才能登记奖励学分。
奖励学分按本管理办法登记,包括选培、自修、教研教学三项内容。
(1)选派培训:包括管理者、培训者、骨干教师、班主任、学科骨干等培训。
(2)自修:包括具备合格任职条件后的学历层次提升、获得本科第二学历、普通话水平和计算机水平等级提升。
(3)教学教研:包括教育教学论文发表、教科研活动或成果获奖、辅导学生参赛获奖等。
二、学分计算与认定(一)基本学分计算与认定:对每门课程分三个环节(理论环节、研究环节、实践环节)进行考试考核,三个环节都合格,才能取得该门课程学分。
基本学分修满30分为合格。
凭考试考核成绩予以登记。
(二)奖励学分计算与认定:奖励学分按等级分配学分。
必须是本轮继续教育期间参加的活动或取得的成绩才能登记奖励学分。
奖励学分不重复登记,同类多级培训,只记一次最高学分;同一篇论文既发表又获奖的,只记其中一项学分;同一活动、同一成果获多项奖或多级奖的,只记最高的一项学分。
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
(2011-2015年)
培
训
登
记
证
贵州省教育厅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办公室制
(加盖学校工章有效)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工作时间
任教学科
职务(职称)
工作单位
1天8学时、半天4学时计算填写。
2、参加集中培训一次连续在20天以上的,最多只按20天计,即只登记160学时。
的学时数,按“培训模块学时数”的50%计算。
学时数”用于学历提高培训和主讲教师登记;“学时数”用于新教师登记。
3、“折合学时数”的折合办法按照《省教育厅关于印发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登记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黔教师发[2011]263号)规定执行。
2011-2015年培训学时年度汇总表(表7)
附件2: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学时年度汇总表
3、此表填写一式3份,经学校和县继教工程办审核盖章后,学校留存1份,县和市(州、地)继教办各留1份备查。
4、学校教师数在30人以上的请另加页并依次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