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861.50 KB
- 文档页数:34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一、根底知识梳理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的传播3.1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3.1.1 异彩纷呈交相辉映〔1〕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从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2〕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传统节日与习俗〕〔3〕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名录的方式确立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予以保护。
3.1.2 透视文化多样性〔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根底。
〔2〕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性的〔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第一,各民族的实践有共性,有普遍的规律------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文化是世界的〕第二,各民族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各民族文化存在差异〔文化是民族的〕第三,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不可缺少的色彩。
两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3.1.3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1〕对待文化多样性正确的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开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开展的精神根基。
〔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4〕成认世界文化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那么。
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2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3.2.1 生活中的文化传播〔1〕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播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必修三课时练五3.1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一、判断题1.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2.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3.尊重文化多样性就是认同、推崇其他民族文化。
()4.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是难以相容的。
()5.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二、选择题6.节日,是时间的隘口,更是心灵的驿站。
每逢中秋,人们常会想起“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每到春节,人们常会感慨“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中国文化就这样浸润着每一个炎黄子孙。
这表明()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深远持久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③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④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7.徽派古村落,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推窗见河,开门走桥,顺自然显人文。
类似这样特色鲜明的古村落各地都有。
我们必须保护好这些古村落,因为()①古村落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已经成为多数人的选择②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③古村落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④古村落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8.吉祥文化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文化,在许多中国的民间器物——首饰、绣品、木雕、瓷器上,都可以看到吉祥符号。
中国的吉祥文化受到许多外国友人的喜爱,也丰富了世界文化。
这告诉我们()①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②世界人民都认同中华文化,吸收中国的灿烂文化③中华文化正在成为世界性文化④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A.②③B.①②C.①④D.②④9.“如果全世界都吃汉堡包,那就是人类的悲哀;如果全世界都看美国电影,那将是世界文化的毁灭。
”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是()A.维护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B.文化的多样性是各民族文化得以生存和延续的条件C.只有保持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D.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内在要求10.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
专题3.1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1.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2.从和文化遗产中,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3.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是的集中展示。
4.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
它不仅对于研究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5.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6.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同时,各民族间、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7.文化是,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8.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应该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呢?正确的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9.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的内在要求。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
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
10.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的必然要求。
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
11.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的原则。
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才能做到世界各国人民相互尊重、共同发展;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1.民族节日与文化遗产的区别【典例1】经国务院审批,2018年1月26日,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推荐“良渚古城遗址”作为2019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
3。
1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基础小测一、选择题1.徽派古村落,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推窗见河,开门走桥,顺自然显人文。
类似这样特色鲜明的古村落各地都有。
我们必须保护好这些古村落,因为()①古村落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已经成为多数人的选择②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③古村落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④保护好古村落有助于全盘继承中国传统文化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等知识.特色鲜明的古村落各地都有,体现了文化的地域性、民族性和多样性;之所以要保护好这些古村落,是因为这些古村落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它们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②③符合题意。
①说法与事实不符;④错在“全盘继承”上。
2。
为使不同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免遭破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以名录的方式确立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并给予保护。
有关文化遗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③一个国家文化遗产越多,则这个国家的文化就越先进④包括自然遗产A.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③④[答案]A[解析]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故①②正确;一个国家文化遗产的多少,与该国的文化先进程度无必然联系,故③错误;④明显不属于文化遗产。
故应选A项。
3.精湛绝伦、底蕴深厚的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琴瑟齐鸣、管弦和谐的南音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世人的青睐.不过有人认为,一些面临失传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
对此,正确的态度是()A.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B.赞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特定的阶级和阶层服务C.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D.赞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化遗产的有关知识。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一、单项选择题1.不同的传统节日能够使人们感受到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的魅力。
在我国,清明扫墓祭祖,中秋阖家团圆,端午悼念爱国先人,重阳登高敬老。
这些传统节日①是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集中展示②对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发挥着重要作用③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着重要作用④是世界文化与自然的遗产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2.中国大运河项目,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联合提交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申遗成功有利于①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②优秀文化遗产免遭破坏③研究中华民族文明的演进④保护世界自然遗产的多样性A.②③B.①③C.②④D.③④3.“江口沉银遗址”中心区域发现的一批珍贵文物的神秘面纱被揭开。
这对了解张献忠的行军路线、征饷方式、与地方官府的关系乃至明末的社会经济、社会生活和经济制度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这说明①经济、政治是对文化发展的集中表现②文化是一定政治和经济现象的反映③文化遗产有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④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拥有的文化财富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4.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由此可见,影戏①应作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起来②折射出民族文化具有普遍规律③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④对研究中华文明的演进意义重大A.①④B.③④C.②③D.①③5.头戴牛角状银制头饰的,基本上是贵州的苗族姑娘;头戴小花帽、梳着满头小辫儿的,一定是维吾尔族姑娘;而有着“风花雪月”寓意的姑娘头饰,立刻就会让人想起生活在云南苍山洱海边的大理白族姑娘。
由此可见①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②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识③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④不同民族文化共同繁荣了人类文明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6.2017年3月,历时3个月的“徐悲鸿——现代中国绘画的开拓者”艺术展在美国丹佛圆满闭幕。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一、自主学习、夯实基础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含义: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和各具特色;2.文化多样性的地位: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3.文化多样性的表现:从民族节日、文化遗产中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1)民族节日:●含义: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意义:庆祝民族节日,是的集中展示,也是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重要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标志。
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保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以方式确立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并给予保护。
4.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共性和个性的关系)①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由于世界各民族的,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所以,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③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④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
5.尊重文化多样性●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原因)(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的内在要求。
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繁荣的必然要求。
—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
●如何对待文化多样性?(1)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既要本民族文化,又要其他民族文化。
(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的原则。
(3)要进行文化交流,文化传播;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既反对封闭主义,又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
湘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九上4.3.1《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配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湘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四单元第三课的内容,主要讲述了世界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以及如何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
教材通过丰富的案例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习俗和行为方式,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和包容不同文化的态度。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化常识和道德观念,但对于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如何尊重理解不同文化还有一定的陌生。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文化多样性有限,对于教材中的一些案例和观点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认识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2.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和包容不同文化的态度。
3.引导学生学会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和沟通,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如何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
2.针对重难点,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文化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差异。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情景模拟法:创设一些跨文化交流的情景,让学生在模拟中学会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和沟通。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多媒体设备2.相关文化案例和图片3.小组讨论指导书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世界各地的文化景观,引导学生关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呈现(15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文化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习俗和行为方式。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3.操练(2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针对案例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讨论结束后,邀请部分小组代表进行分享。
3.1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素材大全1、世界各国的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此外,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诸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瑶族的达努节、白族的三月街、壮族的歌圩、藏族的藏历年和望果节、苗族的跳花节等等。
新年与春节1月1日是公元纪年的新年元旦,是世界各国普遍通行的节日。
在辞旧迎新的时候,人们都要欢娱庆贺一番,表达祈求丰收、驱灾避邪、恭喜发财、事业有成、生活美满、吉祥如意的愿望和追求。
春节,是中国的农历新年,也是全世界华人最重要的节日。
除中国外,日本、越南、朝鲜、新加坡也有过春节的习惯。
圣诞节公元354年,罗马教皇宣布12月25日为耶稣的生日,因而这一天便成为圣诞节。
这一宗教节日,现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信仰基督教的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
复活节复活节在信仰基督教的西方国家中,是仅次于圣诞节的第二大节日,是纪念耶稣复活的日子。
其日期在每年春分(3月21日)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一般在3月22日—4月25日之间。
由于鸡蛋孕育着生命,人们就把蛋作为复活的象征。
狂欢节狂欢节,又称“谢肉节”,英文译为“嘉年华会”,是欧美国家广泛流行的节日。
它起源于古罗马的农神节。
狂欢节在每年的封斋节即耶稣复活节之前40天举行,各国狂欢节的日期不同。
意大利为每年的2月中旬,德国则在前一年的年末便开始。
狂欢节一般延续10天至2周。
愚人节愚人节又称万愚节,在每年的4月1日。
据说,耶稣在这一天遭受犹太人戏弄。
这天上午可以允许人们搞一些无伤大雅的把戏而不受指责。
有人编假话哄骗别人,也有人做恶作剧捉弄别人等。
不过所有骗人的把戏难免有破绽,只要记住这一天是愚人节,就可以辨别真假,一笑了知。
情人节情人节,即圣瓦伦丁节,每年的2月14日。
这是一个情侣们的节日,富有浪漫色彩,充满了友谊和欢乐。
情人节在欧洲已有悠久的历史。
广大民众尤其是青年人非常重视这个节日。
开斋节、古尔邦节开斋节和古尔邦节都是伊斯兰教的重要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