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
导学案课堂同步用书
必修2
第一单元 情趣与理趣——抒情散文 第1课 荷塘月色
金太阳教育研究院
1
情境导入
正文
第一课
第2 页
《荷塘月色》
师:同学们,在进入这篇课文的学习之前,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我们面前, 是一大片碧绿的荷塘,荷叶田田,荷花袅袅,清香阵阵。面对此等美景,诗人杨万里赞 叹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而学者周敦颐却看到了荷花“出淤泥 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格。同样的荷花,却给了两人不同的感受,这正印证 了王国维先生的那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PPT展示 荷塘月色图片和所引用的名句)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看看他描写了怎样的月下 荷塘美景,抒发了怎样的独特情怀!(板书文题)
正文
第一课
第3 页
1.理清全文结构,了解直接抒情语句的内涵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2.学习文中细腻、传神的语言,体会比喻新鲜贴切的表达效果和移觉(通感)修辞手 法的运用,从而体会散文的语言美。 3.欣赏文章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技能应用与拓展
总结评价与反思
正文
第一章课
第9 页
返回目录
正字音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幽僻( pì )
•
④蓊郁( wěng )
⑦鹢• 首( yì )
•
⑩袅娜(
nuó
)
•
⑬敛裾(
liǎn
)
•
②羞涩( sè )
•
⑤纤腰( xiān )
•
⑧梵婀玲( fàn )
•
⑪酣眠( hān )
•
⑭霎时( shà )
(3)田田: 形容荷叶相连的样子。古乐府《江南曲》中有“莲叶何田田”的句子。
(4)渺茫: 因遥远而模糊不清;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
(5)袅娜: 柔美的样子。 (6)蓊蓊郁郁: 形容树木茂盛的样子。
自我 核对
10
知识记忆与理解 思维探究与创新
赏名句
技能应用与拓展
总结评价与反思
•
③水藻( zǎo )
•
⑥煤屑( xiè )
•
⑨踱着( duó )
•
⑫倩影( qiàn )
•
自我 核对
9
知识记忆与理解 思维探究与创新
积词语
技能应用与拓展
总结评价与反思
正文
第一章课
第 10 页
返回目录
2.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
(1)丰姿: 风度、仪态,一般指美好的姿态。也写作“风姿”。 (2)脉脉: 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的样子。在文中形容水没有声音,好像饱含深情的样子。
返回目录
识作者
1.学业早有成。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1916年考入北大。 1919年出版处女诗集《睡吧,小小的人》,1920年于北大哲学系毕业。
2.散文之大家。朱自清是五四运动以来重要的学者兼作家,他的诗并传新旧两体,但家喻户晓,享誉 始终不衰的,却是他的散文。近一个世纪以来,《背影》《荷塘月色》等散文已经成为中学语文课本的 必选之作,朱自清三字,已经成为白话散文的代名词了。王灏先生在其发表的《风格之诞生与生命的承 诺》一文中,更述称朱自清的散文“清灵澹远”。朱自清真称得上是新文学的散文大师。
第 1 层级 知识记忆与理解
目
第 2 层级 思维探究与创新
录
第 3 层级 技能应用与拓展
第 4 层级 总结评价与反思
正文
第一课
第4 页
知识记忆与理解 思维探究与创新 技能应用与拓展 总结评价与反思 正文
第一课
第5 页
明结构
知识记忆与理解 思维探究与创新
技能应用与拓展
总结评价与反思
正文
第一章课
第6 页
知背景
本文写于1927年7月,正是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的时候。在此之前,朱自清作为“大时代中一名小 卒”,一直在呐喊斗争,但是在“四一二”政变之后,他从斗争的“十字街头”消失,钻进来的时候,衰颓与骚动使得大家惶惶然……只有 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我既不能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总得找一个依据,才可以姑作安 心地过日子……我终于在国学里找着了一个题目。”(《哪里走》)但他毕竟是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面 对现实的黑暗,又不能安心于这种“超然”。在《一封信》中,他写道:“这几天……心里是一团乱麻,也 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荷塘月色》正是作者自己 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
6
知识记忆与理解 思维探究与创新
技能应用与拓展
总结评价与反思
正文
第一章课
第7 页
返回目录
3.气节照人寰。1948年6月,为了抗议美国的扶日政策,北京的著名教授联名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当 时朱自清害了严重的胃病,由于物价飞涨,薪水仅够买3袋面粉,连全家12口人的生活都维持不了,根本无 钱治病。负责联系签名的吴晗见朱自清太贫困了,不忍心让朱自清签名。但朱自清看了一眼签名单,便 用颤抖的手在宣言上一丝不苟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并严正地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 的施舍。”毛泽东曾就这件事高度评价朱自清:“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1.运用诵读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感受《荷塘月色》宁谧、深邃的韵味。 2.初步感知文本,理清作者的游踪,进而把握文脉。 3.通过提取关键词,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了解作者创作的心情和这种心情所 体现的社会内容。 4.组内讨论交流,品味细腻、传神的语言,体会比喻新鲜贴切的表达效果和移觉修 辞手法的运用。
7
知识记忆与理解 思维探究与创新
技能应用与拓展
总结评价与反思
正文
第一章课
晓常识
第8 页
返回目录
六朝指中国历史上的六个朝代,其分类有两种说法。①指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 陈,这六个在建康(今南京)建都的朝代,因唐朝人许嵩在《建康实录》一书记载了这六个朝代而 得名。②指曹魏、晋朝,南朝的宋、齐、梁、陈,因北宋的司马光撰写《资治通鉴》以此六朝作 为正统编年纪事,后人将此六个朝代并称六朝。
六朝承汉启唐,创造了极其辉煌灿烂的“六朝文明”,在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均达到了 空前的繁荣,开创了中华文明新的历史纪元。这六个朝代的共同点是都建都于南京。六朝时期 的南京城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和古罗马城并称为“世界古典文明两大中心”, 在人类历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8
知识记忆与理解 思维探究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