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分期中CY1、H1、P1到底是什么意思?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1
肿瘤免疫组化指标含义大汇总在当前精准医疗的时代,免疫组化(IHC)在肿瘤的诊断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常规肿瘤病理诊断中,5%-10%的病例单靠H.E.染色难以作出明确的形态学诊断。
利用好肿瘤IHC,将使肿瘤的诊断与治疗轻松许多。
近年来,随着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发展和各种特异性抗体的出现,许多疑难肿瘤得到了明确诊断。
尤其是免疫组化在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实用价值受到了普遍的认可,其在低分化或未分化肿瘤的鉴别诊断中的准确率可达50%-75%。
免疫组化(IHC)是免疫学与组织化学两种技术的结合,基本原理是应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再用显色剂显色以达到标记细胞的某种抗原物质的定性/定位检测技术。
(1)上皮性肿瘤标记表皮角蛋白(EK):鳞状上皮或高分化鳞癌细胞角蛋白(CK):CK7 /CK18 标记腺上皮,通常在腺癌中表达。
CK19 分布于单层上皮和间皮,常用于腺癌诊断,胆管(+)。
上皮膜抗原(EMA):低/未分化上皮高表达;常存在于间变大细胞/恶性横纹肌样瘤。
P504:前列腺癌的敏感性为97%,特异性为100%。
HMB45:存在于恶性黑色素瘤。
(2)间叶源性肿瘤标记波纹蛋白(Vimentin, Vim):细胞中间死蛋白抗体,多数软组织肿瘤均可表达,但肌纤维较明显,在一些上皮性肿瘤也有阳性反应,作为间叶与上皮源性鉴别一线抗体。
结蛋白(Desmin, Des):存在于平滑肌/横纹肌肌动蛋白(Actin):平滑肌/血管内皮/肌上皮肌球蛋白(Myotlobin)/肌红蛋白(myosin):横纹肌CD34:血管内皮,通常用于血管源性肿瘤的诊断。
(3)神经细胞/神经内分泌肿瘤标记:S-100:周围神经雪旺氏细胞特异性标记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脑胶质细胞特异性标记抗体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主要用于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Chr 嗜铬素:鉴别肾上腺髓质和皮质,用于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
神经内分泌肿瘤标记:Syn 突触素/NSE/嗜铬蛋白颗粒A(CgA)CK20:用于胃肠道腺癌、卵巢黏液性肿瘤、皮肤Merkel细胞癌诊断。
胃癌carcinoma of stomach,gastric carcinoma【流行病学】胃癌发病有明显地域性差别,日本、俄罗斯、智利等国家多发。
我国亦为高发地区,我国青海、甘肃、宁夏、辽东半岛、胶东半岛多发。
在我国胃癌在各种恶性肿瘤中居首位,多发生于40-60岁,男性多于女性,男:女约为2-3:1。
【病因】地域环境及饮食生活习惯:地域性差别显著,我国西北雨东部沿海多发;长期使用熏烤、食盐腌制食品地区多发,与食物中亚硝酸盐、真菌霉素、多环芳烃化合物有关;食物中缺乏新鲜蔬菜与水果也有一定关系;与吸烟有关;Hp感染:促使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及亚硝胺而致癌;引起胃粘膜慢性炎症加上环境致病因素加速黏膜上皮细胞的过度增殖,导致畸变致癌;Hp的毒性产物CagA、VacA可能具有促癌作用;癌前病变: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与不典型增生;直径超过2cm的胃溃疡、胃腺瘤、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恶性贫血胃体有显著萎缩者等;遗传和基因:胃癌的发生与抑癌基因P53、APC、DCC杂合性缺失有关;胃癌组织中癌基因c-met、K-ras有明显扩增和过度表达;胃癌的侵袭性和转移则与CD44基因的异常表达密切相关。
【病理】⑴大体分型:①早期胃癌:胃癌仅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者,不论病灶大小或有无淋巴结转移;小胃癌:癌灶直径在10mm以下;微小胃癌:癌灶直径在5mm以下;一点癌:癌灶更小尽在胃镜粘膜活检时诊断为癌,但切除后的胃标本虽经全粘膜取材未见癌组织;分为三型:Ⅰ型隆起型;Ⅱ型浅表型:Ⅱa浅表隆起型,Ⅱb浅表平坦型,Ⅱc浅表凹陷型;Ⅲ型凹陷型;②进展期胃癌:癌组织超出粘膜下层侵入胃壁肌层为中期胃癌,病变达浆膜下层或是超出浆膜向外浸润至邻近脏器或有转移为晚期胃癌,中晚期胃癌统称进展期胃癌。
Borrmann分型:Ⅰ型:结节型;Ⅱ型:溃疡限局型;Ⅲ型:溃疡浸润型;Ⅳ型:弥漫浸润型。
若全胃受累胃腔缩窄、胃壁僵硬如革囊状,称皮革胃,几乎都是低分化腺癌或印戒细胞癌引起,恶性度极高。
结直肠癌分期表 1. T、N、M的定义a原发肿瘤(T)Tx 原发肿瘤无法评价T0 无原发肿瘤证据Tis 原位癌:局限于上皮内或侵犯黏膜固有层bT1 肿瘤侵犯黏膜下层T2 肿瘤侵犯固有肌层T3 肿瘤穿透固有肌层到达浆膜下层,或侵犯无腹膜覆盖的结直肠旁组织T4a 肿瘤穿透腹膜脏层T4b肿瘤直接侵犯或粘连于其他器官或结构c,d区域淋巴结(N)Nx 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价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1 有1-3枚区域淋巴结转移N1a 有1枚区域淋巴结转移N1b 有2-3枚区域淋巴结转移N1c 浆膜下、肠系膜、无腹膜覆盖结肠/直肠周围组织内有肿瘤种植(TD, tumor deposit),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2 有4枚以上区域淋巴结转移N2a 4-6枚区域淋巴结转移N2c 7枚及更多区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M)Mx 远处转移无法评价M0 无远处转移M1 有远处转移M1a 远处转移局限于单个器官或部位(如肝,肺,卵巢,非区域淋巴结)M1b 远处转移分布于一个以上的器官/部位或腹膜转移股骨头坏死的Steinberg分期0期:平片、骨扫描与磁共振正常.I期:平片正常,骨扫描或/和磁共振出现异常。
A-轻度股骨头病变范围<15%;B-中度15-30%;C-重度: >30%。
II期:股骨头出现透光和硬化改变。
A 轻度: <15%;B 中度: 15-30%;C 重度: >30%。
III期:软骨下塌陷(新月征),股骨头没有变扁。
A 轻度: <关节面长度15%;B 中度: 关节面长度15-30%;C 重度: >关节面长度30%。
IV期:股骨头变扁。
A 轻度: <15% 关节面或塌陷<2-mm;B 中度: 15-30% 关节面或塌陷2- 4-mm;B 中度: 15-30% 关节面或塌陷2- 4-mm。
V期:关节狭窄或髋臼病变。
A轻度;B中度;C重度。
VI期:严重退行性改变。
[详情]宫颈癌临床分期0期:原位癌,癌只限于宫颈上皮并没有局部侵润。
甲状腺腺瘤【病史】多为女性,年龄40岁以下,无意中发现甲状腺内单发结节,位置靠近峡部。
多无其他不适感。
有的在短期内肿物迅速增大,局部出现胀痛。
【体格检查】1.全身检查;2.局部检查:(1)甲状腺内单发肿块,质软或稍硬,表面光滑,无压痛,边界清楚并随吞咽上下移动。
(2)颈淋巴结无肿大。
【辅助检查】1.声带检查:了解声带运动情况。
2.气管软化试验:了解气管有无受压及移位,是否软化。
3.B超、CT:了解肿块大小、数目、部位、鉴别腺瘤属实质性或囊性。
4.ECT:帮助鉴别良恶性。
5.若伴甲亢症状,应作基础代谢率测定。
6.常规普外科术前检查。
【诊断】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术前多可明确诊断。
术中必要时行冰冻切片检查,术后病理诊断确诊。
【鉴别诊断】1.结节性甲状腺肿:流行地区,扩张的滤泡集成一个或数个大小不等的结节,后期可局部纤维化、钙化。
可继发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2.甲状腺癌:质硬,活动度差,颈淋巴结肿大,ECT提示“冷结节”。
【治疗原则】因腺瘤有恶变可能,易合并甲亢,故应早期手术治疗,单纯腺瘤摘除,必要时连同切除同侧大部分腺体。
切除后冰冻病理检查,若发现癌变,应按甲状腺癌处理。
条件容许,可行腔镜手术。
【疗效标准】1.治愈:完整切除,切口愈合;2.好转:未完整切除,切口愈合,或非手术治疗肿物缩小;3.未愈:非手术治疗,肿物未缩小,或未治疗。
【出院标准】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切口愈合,病情稳定。
乳腺癌【病史】1.乳腺癌的易感因素(高危因素):(1)乳腺癌家族史;(2)月经初潮较早或绝经较晚者;(3)未婚、未育或高龄初产者;(4)一侧乳腺癌经治疗后;(5)患乳腺增生病者;(6)接受大剂量放射治疗或长期接触者;(7)曾患功能性子宫出血或子宫体腺癌者。
2.无意中发现乳房肿块、无痛;3.乳头溢液、溢血,乳头皮肤脱屑、长期摩烂。
【体格检查】1.双侧乳房是否对称、乳头有无抬高或内陷,肿物有无溃烂,肿块表面皮肤有无凹陷或呈“桔皮样”改变;2.肿物位置、大小、性质、与皮肤及胸大肌是否粘连;3.同侧液窝及锁量上淋巴结有无肿大。
肿瘤常用临床疗效评价指标1.1 生存的疗效评价指标:1)总生存期(OS,Overall Survival):是指从随机化(random assignment)开始至因任何原因引起死亡(death)的时间(失访患者为最后一次随访时间;研究结束时仍然存活患者,为随访结束日)。
2)中位生存期:又称半数生存期,表示恰好有50%的个体尚存活的时间。
由于截尾数据的存在,计算不同于普通的中位数,利用生存曲线,令生存率为50%时,推算出生存时间。
1.2 肿瘤反应的疗效评价指标:1)无病生存期(DFS,Disease Free Survival):是指从随机化开始至第一次肿瘤复发/转移或由于任何原因导致受试者死亡的时间(失访患者为最后一次随访时间;研究结束时仍然存活患者,为随访结束日)。
①通常作为根治术后的主要疗效指标。
②与OS相比需要样本量更少,两组间PFS的差异往往会比两组间OS的差异更大,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更少的事件数来检验出差异。
③目前对DFS存在不同定义和解释,不同研究者之间在判断疾病复发或进展时容易产生偏倚。
2)中位DFS:又称半数无病生存期,表示恰好有50%的个体未出现复发/转移的时间。
3)无进展生存期(PFS,Progress Free Survival):指从随机分组开始到第一次肿瘤进展或死亡时间。
①通常作为晚期肿瘤疗效评价的重要指标。
②目前对PFS存在不同定义和解释,不同研究者之间在判断疾病复发或进展时容易产生偏倚。
4)疾病进展时间(TTP,Time To Progress):指从随机分组开始到第一次肿瘤客观进展的时间。
①与PFS唯一不同在于PFS包括死亡,而TTP不包括死亡。
因此PFS更能预测和反应临床收益,与OS一致性更好。
②在导致死亡的非肿瘤原因多于肿瘤原因的情况下,TTP是一个合适的指标。
5)客观缓解率(ORR,Objective response rate):是指肿瘤缩小达到一定量并且保持一定时间的病人的比例(主要针对实体瘤),包含完全缓解(CR,Complete Response)和部分缓解(PR,Partial Response)的病例。
肝癌stage分期标准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肝癌的分期是治疗和预后评估的重要依据,正确的分期可以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目前,肝癌的分期标准主要有几种,包括美国癌症协会(AJCC)分期、中国抗癌协会(CACA)分期和中国肝癌分期(CLIP)等。
下面将针对这几种分期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美国癌症协会(AJCC)分期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肝癌分期标准之一。
该分期标准主要根据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和远处转移情况来进行分期。
具体分期如下:0期,肿瘤局限于肝脏,未侵犯血管和淋巴结。
I期,肿瘤仍然局限于肝脏,但已侵犯到了血管。
II期,肿瘤侵犯了周围组织或器官,但尚未转移到淋巴结或其他部位。
III期,肿瘤侵犯了周围组织或器官,并且转移到了淋巴结。
IV期,肿瘤远处转移,如转移到肺部或骨骼。
中国抗癌协会(CACA)分期是根据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和肝功能情况来进行分期。
具体分期如下:A期,肿瘤大小小于5cm,未侵犯血管和淋巴结。
B期,肿瘤大小在5-10cm之间,或侵犯了血管,但未转移。
C期,肿瘤大小大于10cm,或转移到了淋巴结。
D期,肿瘤远处转移。
中国肝癌分期(CLIP)是根据肿瘤的大小、肝功能情况和AFP水平来进行分期。
具体分期如下:0分,单个肿瘤,直径小于5cm。
1分,单个肿瘤,直径大于5cm。
2分,多个肿瘤,或单个肿瘤直径大于5cm并伴有局部扩散。
3分,肿瘤侵犯血管或淋巴结。
4分,肿瘤远处转移。
不同的肝癌分期标准有着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医生在临床实践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分期标准。
同时,对于患者来说,了解肝癌的分期标准也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增强治疗信心。
总之,肝癌的分期对于治疗和预后评估至关重要,不同的分期标准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医生和患者都应该充分了解各种分期标准的特点,以便更好地应对肝癌这一严重疾病。
肿瘤等级划分标准
肿瘤的等级划分标准通常是根据组织学特征和肿瘤细胞分化程度
来确定的。
目前常用的肿瘤等级划分标准包括以下几种:
1. G分级系统(Histological Grade System):该系统主要根
据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来划分肿瘤等级,分为G1、G2、G3和G4级别。
G1级别表示肿瘤细胞较为良好分化,类似于正常组织;G2级别表示肿
瘤细胞分化程度中等;G3级别表示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较差;而G4级别表示肿瘤细胞分化极差,类似于原始组织。
2. TNM分期系统(TNM Staging System):该系统主要根据肿瘤的大小(T)、淋巴结受累情况(N)和远处转移(M)来划分肿瘤等级。
根据不同器官和组织的特点,具体的分期标准会有所不同。
3. WHO组织学分级系统(WHO Histological Classification System):该系统根据肿瘤组织的形态结构和细胞学特征来划分肿瘤
等级,可以细分为多个亚类别,从低到高分为I、II、III和IV级别。
4. Ki-67抗原标记指数:Ki-67是一个与细胞增殖活性相关的核
抗原,通过计算肿瘤组织中Ki-67阳性细胞的百分比来评估肿瘤的等级。
Ki-67抗原标记指数越高,表示肿瘤细胞增殖活性越强,肿瘤等级越高。
这些肿瘤等级划分标准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可以
帮助医生评估肿瘤的病情和预后,并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制定。
膀胱肿瘤的分级标准一、病理分级病理分级主要关注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和形态学特征。
膀胱肿瘤的病理分级通常分为三级(也有资料分为四级,但此处以三级为例进行说明),每级都有其特定的病理特征:1. Ⅰ级(低级别):✓肿瘤细胞分化良好,形态接近正常细胞。
✓细胞核大小、形态较为一致,核分裂象较少。
✓肿瘤组织往往呈乳头状结构,较少浸润周围组织。
✓预后相对较好,复发和转移的风险较低。
2. Ⅱ级(中级别):✓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中等,介于Ⅰ级和Ⅲ级之间。
✓细胞核大小、形态开始出现异型性,核分裂象增多。
✓肿瘤组织可能既有乳头状结构,也有实体性癌巢。
✓浸润能力增强,可能侵犯到膀胱的固有膜或肌层。
✓预后较Ⅰ级差,复发和转移的风险增加。
3. Ⅲ级(高级别):✓肿瘤细胞高度未分化或分化极差,形态与正常细胞差异显著。
✓细胞核大、深染,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
✓肿瘤组织呈实体性癌巢或弥漫分布,浸润能力强。
✓常侵犯膀胱全层甚至周围组织,如前列腺、精囊等。
✓预后最差,复发和转移的风险最高。
二、临床分期临床分期则主要依据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以及是否发生转移来划分。
目前最常用的是TNM分期法,具体如下:T(Tumor,肿瘤)✓Ta期:非浸润的黏膜层肿瘤,也称为原位癌。
✓T1期:肿瘤浸润了膀胱的黏膜下层,但未到达肌层。
✓T2期:肿瘤浸润了膀胱肌层,但尚未穿透膀胱浆膜层。
✓T3期:肿瘤已浸润到膀胱的全层,包括浆膜层,但尚未侵犯周围脏器。
✓T4期:肿瘤已浸润到周围脏器,如前列腺、直肠、子宫等,或已穿透膀胱壁侵犯腹壁。
N(Node,淋巴结)⏹N0:无淋巴结转移。
⏹N1:存在真骨盆淋巴结的转移,转移单发或少量。
⏹N2:转移的淋巴结超过真骨盆范围,如转移至髂总淋巴结等。
M(Metastasis,远处转移)⏹M0:无远处转移。
⏹M1:存在远处转移,如肺、肝、骨等。
三、综合评估膀胱肿瘤的分级和分期是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一般来说,病理分级越高、临床分期越晚的膀胱肿瘤,其恶性程度越高,治疗难度越大,预后也越差。
肿瘤分期标准肿瘤分期是指根据肿瘤的大小、深度和扩散程度等因素,将肿瘤分为不同的阶段,以便于医生对肿瘤进行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
肿瘤分期是肿瘤病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肿瘤的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肿瘤分期标准有多种,常用的包括TNM分期、国际癌症分期系统(I-IV期)、Duke分期等。
其中,TNM分期是最常用的肿瘤分期标准之一,它是根据肿瘤的大小(T)、淋巴结受累情况(N)和远处转移情况(M)来进行分期的。
根据不同的T、N、M组合,肿瘤分期分为0期、I期、II期、III期和IV期。
0期表示原位癌,I期表示肿瘤局限于原发部位,II期表示肿瘤扩散到邻近组织或淋巴结,III期表示肿瘤扩散到远处的淋巴结或器官,IV期表示肿瘤发生远处转移。
肿瘤分期的目的在于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对于早期肿瘤,手术切除往往是首选治疗方法,而对于晚期肿瘤,放化疗或靶向治疗可能更为有效。
此外,肿瘤分期还能够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预后。
一般来说,早期肿瘤的预后较好,而晚期肿瘤的预后较差。
除了TNM分期外,国际癌症分期系统也是常用的肿瘤分期标准之一。
国际癌症分期系统将肿瘤分为I期、II期、III期和IV期,根据肿瘤的大小、淋巴结受累情况和远处转移情况进行分期。
它适用于多种类型的癌症,具有较广泛的适用性。
肿瘤分期标准的不断更新和完善,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影像学等技术的发展,肿瘤分期标准也在不断地进行修订和更新。
新的分期标准能够更准确地反映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为个体化治疗提供更好的指导。
总之,肿瘤分期是肿瘤诊断和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能够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并评估患者的预后。
不同类型的肿瘤适用不同的分期标准,医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分期标准进行分期。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肿瘤分期标准会越来越完善,为肿瘤患者的治疗和管理带来更多的希望。
肿瘤病理分级方式
1. 分化程度分级:根据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将肿瘤分为高、中、低分化三个等级。
高分化肿瘤的细胞形态和功能与正常细胞较为相似,生长和扩散相对较慢;低分化肿瘤的细胞形态和功能与正常细胞差异较大,生长和扩散相对较快。
2. 肿瘤分期分级:根据肿瘤的大小、侵犯范围、淋巴结转移情况和远处转移情况等,将肿瘤分为不同的期别和级别。
分期和分级越高,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预后越差。
3. 组织学分级:根据肿瘤组织的结构和细胞形态等特征,将肿瘤分为不同的级别。
通常采用三级或四级分级系统,级别越高,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
4. 免疫组织化学分级: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肿瘤细胞中某些蛋白质的表达水平,以评估肿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
常用的标志物包括 Ki-67、p53 等。
5. 分子遗传学分级:通过检测肿瘤细胞中的基因突变、基因拷贝数变化等分子遗传学特征,对肿瘤进行分级和分类。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更精确的肿瘤预后和治疗预测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肿瘤可能采用不同的病理分级方式,具体的分级标准和评估方法可能会有所差异。
肿瘤病理分级对于指导治疗决策、预测预后和评估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肿瘤分期大全肿瘤分期是指对肿瘤进行分级和分期,以确定其发展程度和预后的一种方法。
通过肿瘤分期,医生能够更好地评估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并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肿瘤分期大全,包括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等。
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肿瘤分期。
1. 肺癌分期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常采用TNM分期系统进行分期。
TNM分期包括肿瘤(T)、淋巴结(N)和远处转移(M)三个方面。
T分期包括:T1-4期,表示肿瘤大小和侵犯程度的不同。
N分期包括:N0-3期,表示淋巴结侵犯的程度。
M分期包括:M0或M1,表示是否存在远处转移。
2. 乳腺癌分期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乳腺癌的分期是根据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来确定的。
0期:非侵袭性癌,尚未发生任何肿瘤病变。
I期:早期乳腺癌,肿瘤直径小于2厘米,未累及淋巴结。
II期:乳腺癌较大,直径大于2厘米,或腋窝淋巴结有转移。
III期:晚期乳腺癌,较大肿瘤且侵犯较多淋巴结。
IV期:乳腺癌晚期,已发生远处转移。
3. 结直肠癌分期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采用分期系统能更好地指导治疗和预测预后。
0期:早期结直肠癌,仅累及中、粪便。
I期:肿瘤侵犯肠壁内膜和肌层,未侵犯淋巴结。
II期:肿瘤侵犯肌层和浆膜层,未侵犯淋巴结。
III期:肿瘤侵犯肌层和浆膜层,并侵犯淋巴结。
IV期:晚期结直肠癌,已发生远处转移。
4. 前列腺癌分期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分期能够指导配合治疗和预测预后。
T分期包括:T1-4期,表示前列腺癌的不同侵犯程度。
N分期包括:N0或N1,表示淋巴结是否有转移。
M分期包括:M0或M1,表示有无远处转移。
总结:肿瘤的分期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肿瘤的严重程度,为患者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不同类型的肿瘤采用不同的分期方法,但大多都包括有关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信息。
通过了解肿瘤分期大全,患者和家属能够更好地了解肿瘤分期的重要性,并与医生共同制定最佳的治疗计划,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肿瘤的分级与分期-百度文库
肿瘤的分级:I级为分化良好,属低度恶性;II级为分化中等,属中度恶性;III级为分化很差,属高度恶性。
肿瘤的分期:根据原发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范围以及是否累及邻近器官、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血源性或其他远处转移确定肿瘤发展的程期或早晚。
国际上广泛采用TNM分期系统。
T是指肿瘤的原发灶,随着肿瘤的增大依次用T1—T4来表示;
N指局部淋巴结受累及,淋巴结未累及是用N0表示,随着淋巴结受累及的程度和范围的扩大,依次用N1—N3表示;
M指远处转移,无远处转移者用M0表示,有远处转移用M1表示。
原发肿瘤(T)分期
Tx: 原发肿瘤大小无法测量;或痰脱落细胞、或支气管冲
洗液中找到癌细胞,但影像学检查和支气管镜检查未发
现原发肿瘤
T0:没有原发肿瘤的证据
T1:单个肿瘤结节,无血管侵润
T2:单个肿瘤结节,并伴血管侵润;或多个肿瘤结节,最
大径均≤5cm
T3:多个肿瘤结节,最大径>5cm;或肿瘤侵犯门静脉或肝
静脉的主要分支
T4:肿瘤直接侵犯除胆囊以外的附近脏器;或穿破内脏腹膜。
肿瘤免疫组化指标含义大汇总(下)作者:Doctor yang来源:医学界肿瘤频道(本文转载已获授权)在当前精准医疗的时代,免疫组化(IHC)在肿瘤的诊断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常规肿瘤病理诊断中,5%-10%的病例单靠H.E.染色难以作出明确的形态学诊断。
利用好肿瘤IHC,将使肿瘤的诊断与治疗轻松许多。
昨天我们为大家带来免疫组化指标的前半部分,并介绍典型病例,今天继续带来下半部分。
(6)多药耐药相关基因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影响化疗敏感性和预后胸苷合成酶(TS):是5-FU重要作用靶点,阳性反映以上,提示肿瘤细胞对5FU耐药多药耐药基因蛋白(P-Gp):阳性率越高,对下列药物耐药性越强:阿霉素、柔红霉素、表阿霉素、米托蒽醌、长春花碱、长春新碱、紫彬醇、泰素帝。
谷光甘肽S转移酶(GST π):阳性率越高,对下列药物耐药性越强:阿霉素、顺铂、氮芥、环磷酰胺、瘤可宁。
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阳性率越高,对下列药物越有效:蒽环类抗生素和鬼臼毒素类,如VP16、替尼泊苷、玫瑰树碱、新霉素、柔红霉素、表阿霉素、阿霉素、VM26。
阳性率高者对VP16尤其有效。
N-myc表达增强的小细胞肺癌和神经母细胞瘤对化疗缺乏反应并进展快速。
(7)常见肿瘤的IHC肺鳞癌患者的IHC:与上期肺腺癌患者的IHC比较,我们可看到明显的区别,最有特征的是:肺鳞癌的p63()为阳性,TTF-1(-)。
病例1:ALK(Ventana)(-),CK7(-),p63(),TTF-1(-),CK(),CK5()病例2:P53 、CK5/6()、TTF-1(-)、β-tubulin ()、ERCC-1()。
病例3:CK(),Ki-67( 15-30%),p63(), CK5(),Syn(-),CD56(-),CK7(-),TTF-1(-)。
病例4:CD56(-),Syn(-), CgA(-),TTF-1(-),CK (),p63(部分),Ki-67( 25~50%)病例5:ALK(Ventana)(-),p63(-),TTF-1(-),CK5(部分),NapsinA(-)。
肿瘤的分级与分期肿瘤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对于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重大影响。
准确地对肿瘤进行分级和分期可以帮助医生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并预测患者的预后。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肿瘤的分级与分期的意义和方法。
一、肿瘤的分级肿瘤的分级是根据肿瘤细胞的形态和组织学特征进行评估的。
它反映了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
根据肿瘤分级的不同,患者的治疗和预后也会有所不同。
目前,最常用的肿瘤分级系统是组织学分级系统。
这个系统根据肿瘤细胞的异型性(也称为细胞学异质性)和分化程度将肿瘤分为不同的等级。
一般来说,分级分为三个等级:I级(低分化)、II级(中分化)和III级(高分化)。
其中,I级肿瘤细胞形态与正常细胞相似,分化程度高,恶性程度相对较低;而III级则恶性程度较高,细胞形态与正常细胞相差较大。
肿瘤的分级是通过组织学检查来确定的。
医生会从肿瘤组织中获取标本,并对标本进行染色和观察。
根据细胞核的形态、核分裂数目、细胞排列形态和细胞的完整性等指标,评估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
二、肿瘤的分期肿瘤的分期是指确定肿瘤的局部扩散程度和相关淋巴结转移情况的过程。
通过分期可以确定肿瘤的临床病程,有助于医生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肿瘤的分期可以使用多种系统进行评估。
最广泛使用的分期系统是TNM分期系统,即通过评估肿瘤的T(肿瘤体积和扩散程度)、N(淋巴结转移情况)和M(远处转移情况)三个因素来确定肿瘤的分期。
在TNM分期系统中,T分期描述了原发肿瘤的大小和局部扩散程度。
N分期描述了淋巴结的受累情况,主要是根据淋巴结是否受到肿瘤细胞侵袭来判断。
M分期描述了远处转移的情况,包括肺转移、骨转移等。
除了TNM分期系统,还有一些特定的肿瘤有自己的分期系统,例如乳腺癌的分期系统采用了乳腺癌分期标准。
三、肿瘤分级与分期的意义肿瘤的分级和分期对于患者和医生来说都非常重要。
首先,肿瘤的分级和分期可以帮助医生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不同级别和阶段的肿瘤对药物和治疗的敏感性有所不同,因此需要针对性地选择治疗方法,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今天有个同学问我,胃癌的CY1T4N2M1是什么意思?初看此问题,我也蒙了,但是我确实在文献中看到过,然而没有深究是什么意思?今天有人问到,我觉得把他彻底搞懂,后来详细的查阅了一些书籍和pubmed终于找到了。
肝有转移(H1,Hepatic)、腹膜有转移(P1,peritoneum)、腹腔脱落细胞学检查(CY1,cytology),而CY1T4N2M1的意思也就是该癌中患者目前的状态是:腹腔脱落细胞学检查阳性(CY1),肿瘤侵及浆膜层(T4),淋巴结转移数3-6个之间(N2),M1有远处转移。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胃癌的病人有如下淋巴结转移时也认为是远处转移:12组(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淋巴结)、13组(胰后淋巴结)、14组(肠系膜上动脉旁淋巴结)、16组(辅助动脉旁淋巴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