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参数联合凝血检测在肝硬化患者诊疗及预后判断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61.44 KB
- 文档页数:2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及临床意义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价值。
方法:用血液分析仪检测128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其中出血组32例,无出血组96例)的血小板参数指标,与11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小板参数比较。
结果:肝硬化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小板计数(PLT)和血小板压积(PCT)低于健康对照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大血小板比率(P-LCR)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出血组PLT和PCT低于无出血组,而出血组MPV、PDW和P-LCR均高于无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存在质量和数量方面的异常,血小板参检测可以反映肝硬化患者肝细胞损伤程度,为临床对病情判断、治疗及预后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and clinical value of platelet parameters in patients with cirrhosis.Method:To detect parameter index with blood analyzer for 128 cases of cirrhosis platelet,and compare with 110 cases of platelet parameters in healthy control group.Result:The platelet count(PLT)and platelet hematocrit(PCT)in cirrhosis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e healthy control group,the mean platelet volume (MPV),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 (PDW)and large platelet ratio(P-LCR)in cirrhosis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e healthy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ce(P<0.05).The platelet count(PLT)and platelet hematocrit(PCT)in bleeding group were lower than non-bleeding group,the mean platelet volume(MPV),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and large platelet ratio(P-LCR)in bleeding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e non-bleeding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The platelets of cirrhosis patients have abnormal aspects of quality and quantity,detection of platelet parameters may reflect the degree of liver cell injury for patients with cirrhosis,for clinical judgment of the disease,treatment and prognosis providing valuable reference.[Key words] Cirrhosis;Platelet parameters;Thrombocytopenia肝硬化属于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肝損害,导致肝脏出现进行性、弥漫性或者纤维性病变;前期多无临床症状,晚期常出现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
说,cTn作为心肌损伤的高敏感性、高特异性的确定标志物之一,将代替CK-MB成为诊断AMI的“金标准”。
此外,近年来在其它心肌损伤疾病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等方面, cTn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总之,cTn的发展前景很广阔,对于临床应用的意义也很深远,这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1]Z aninotto M,Altimier S,Lachin M,et al.Clin Chem,1996,42:1460.[2]Kartrukha AG,Bereznikova AV,E sakova TV,et al.Troponin I is released in bloodstream of patients with acutemyocardial infarctionnot in free form but as complex[J].Clin Chem,1997,43(8):1379-1385.[3]Larue C,Calzolari C,Bertinchant J,et al.Clin Chem,1993,39:972-979.[4]Abdelmeguid AE,Topol EJ,Whitlow PL,et al.Circulation,1996,94:1528-1536.[5]Muller-Bardorff M,Hallermay er K,Schroder A,et al.Clin Chem,1997,43:458-466.[6]Bhayam a V,Gougoulias T,Cohoe S,et al.Diacordance between results for serum troponin T and troponin I in ren al disease[J].Clin Chem,1995,41(2):312-317.[7]潘柏申.心肌损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与心肌梗死诊断标准的修订[J].临床检验杂志,2002,20(3):130.[8]Maynard SJ,Menown IB,Adgry A.Troponin T and I as cardiacmarkers in ischaemic heart disease[J].Heart,2000,83:371-373. [9]Antman E,Sacks D,Rifai N,et al.Time to positivity of arap id bedside assay for cardiac-specific troponin T predicts prognosis in acure coron ary syndromes[J].J Am Coll Cardiol,1998,31:326-330.[10]Dco sta M,Flemming E,Patterson MC.Am J Clin Pathol,1997,134:622-630.[11]Bertinchant JP,L aperche T,Polgc A.Arch Mal Cocur Vaiss,1998,90:115-1622.[12]吴庆.心肌标志物的研究发展及临床应用[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3,24(6):359.(收稿日期:2008-02-17)作者简介:朱辉(1981-),女,江苏无锡人,2000年毕业于苏州卫生学校,检验师。
凝血四项指标检测在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发表时间:2013-07-24T15:08:12.70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6期供稿作者:卢旭妹容亓李宏梅[导读] 肝硬化组PT、APTT、TT明显比对照组延长,FIB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卢旭妹容亓李宏梅(柳州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广西柳州 545006)【摘要】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血浆凝血四项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检测我院门诊及住院80例肝硬化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g) ,同时检测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凝血功能,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肝硬化患组的血浆Fig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 PT、APTT、T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肝脏是人体凝血因子主要合成场所,凝血水平可反映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对其检测凝血四项,可早期发现因肝病造成的凝血功能障碍,为临床治疗和观察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肝硬化凝血功能【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6-0198-02 肝硬化(liver cirrhosis)由于病毒、虫积、酒食或药物等不同病因长期损害肝脏,致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广泛纤维组织增生,逐渐造成肝脏结构不可逆改变,以右胁胀痛坚硬,恶心纳差,倦怠乏力,腹筋怒张,红丝赤缕,舌紫暗,脉弦为主要表现的慢性慢性进行性肝病。
早期由于肝脏代偿功能较强可无明显症状,后期则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并有多系统受累,晚期常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脾功能亢进、腹水、癌变等并发症。
肝脏是人体凝血因子主要合成场所,当肝细胞损伤时,凝血因子合成发生变化而容易引起凝血功能障碍。
凝血四项指标是常用的一组凝血因子的筛选试验,它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定量测定(FIB)。
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检测在肝硬化诊疗中的临床意义霍洁茹;常敏凤【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全自动血凝仪测定72例肝硬化患者和72例健康对照者的血小板及其参数:血小板(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比容(PCT)和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肝硬化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LT、PCT显著下降,MPV、PDW显著增高(P<0.05);肝硬化组患者PT、TT、APTT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延长,FIB较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可作为衡量肝硬化患者出血倾向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对临床病情判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platelet parameters and coagulation indices in patients with hepatic cirrhosis. Methods In 72 patients with hepatic cirrhosis and 72 healthy people, the platelet and its parameters( PLT,MPV,PDW,PCT )were detected by auto counter,the coagulation in-dices( PT,APTT,TT, FIB )were detected by auto blood coagulation analyzer,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PLT and PCT in hepatic cirrhosis group decreased evidently, while MPV and PDW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 <0.05 ); PT,TT and APTT in the patients were long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FIB decreased obviously,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 ). Conclusion The platelet parameters and coagulationindices can be used as important indexes to determine the damage degree of hepatic cirrhosis and prognosis in hepatic cirrhosis.【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1(017)021【总页数】2页(P3358-3359)【关键词】血小板参数;凝血指标;肝硬化;血细胞分析仪【作者】霍洁茹;常敏凤【作者单位】宝鸡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陕西,宝鸡,721000;宝鸡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陕西,宝鸡,72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7.31出血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和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30%~50%的肝硬化患者在第一次胃-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后的6个星期内死亡[1]。
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在测定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感染水平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苏玫,靳怀宗,李银英,杜秋明,邱磊,刘兰君(天津市红桥医院重症医学科,天津300130)[摘要]目的:探讨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在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中的测定水平及预后判断价值。
方法:收集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重度感染组(发生脓毒症)和轻度感染组(未发生脓毒症)。
对比分析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与对照组凝血指标及血小板;重度感染组和轻度感染组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对比;住院期间重度感染组中死亡患者与未死亡患者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对比。
结果: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与对照组凝血指标(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及血小板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感染组和轻度感染组凝血指标(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及血小板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重度感染组中死亡患者与未死亡患者凝血指标及血小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测定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体内凝血指标及血小板水平,可以判断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同时为预测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死亡有一定价值。
[关键词]凝血指标;血小板;细菌;感染细菌感染性疾病是由各种细菌感染导致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的特点[']o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的预后与早期是否得到有效治疗密切相关,相关研究指出若患者在发生细菌感染性疾病12h后得以救治,住院期间发生的费用明显提高。
细菌感染性疾病发病机理为细菌微生物在血液中大量繁殖,导致炎性反应和病理改变。
寻找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早期实验室指标成为众多研究的重点[2-3]。
目前研究发现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中存在凝血功能紊乱及血小板水平的下降,基于上述研究,本文拟从凝血指标及血小板水平进行分析,探讨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在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中的测定水平及预后判断价值。
肝硬化患者凝血四项和 D-二聚体水平、抗凝血酶Ⅲ的检测临床价值分析【摘要】目的:肝硬化患者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水平、抗凝血酶Ⅲ的检测临床价值分析。
方法:收集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间入住本院的60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为患者组,另外选取同期于我院接受体检的60名肝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组。
采用凝固法对受检者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水平、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进行测定分析。
比较对照组与肝硬化患者组凝血四项、D-二聚体及AT-Ⅲ水平、失代偿与代偿组肝硬化患者凝血四项、D-二聚体与AT-Ⅲ水平。
结果:凝血四项中,除了FIB外,肝硬化患者组其他3项指标(PT、APTT及TT)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肝硬化患者组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硬化患者组AT-Ⅲ水平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在凝血四项方面,除了FIB外,失代偿组肝硬化患者其他3项指标(PT、APTT及TT)水平均显著高于代偿组(P均<0.05);失代偿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代偿组(P<0.05);失代偿组患者AT-Ⅲ水平显著小于代偿组患者(P<0.05)。
结论:肝硬化患者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水平、抗凝血酶Ⅲ(AT-Ⅲ)的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与价值,应加强推广。
【关键词】肝硬化;凝血四项;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AT-Ⅲ);失代偿肝脏作为人体代谢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器官,很多凝血因子以及蛋白质分子均在肝脏处进行合成的。
如果肝脏出现了病变,那么势必会使得人的机体代谢出现异常反应。
肝细胞变性与坏死、肝炎病毒等均会诱发肝硬化的发生,肝硬化一旦出现,患者的肝功能则会受到重创,继而会发生凝血机制异常反应,使得机体的凝血系统以及纤维系统的基本功能出现异常,对患者机体代谢功能产生不利影响[1-2]。
特别是在肝硬化患者长时间出现凝血功能异常时,可能进一步会诱发病理性出血症状的发生,严重时还会发生全身性出血症状,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极大地损伤与威胁[3]。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凝血功能的检测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的关系摘要目的探討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凝血功能的變化及其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
方法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各100例,对两组研究者使用法国STAGO全自动凝血功能分析仪采血后 4 h内检测凝血功能,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血浆D-二聚体(DD);日本KX-21型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
比较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TT、APTT、PT、DD、FIB的变化情况。
结果肝硬化组PLT为(82.5±35.5)×109/L,低于对照组的(170.6±38.4)×109/L;肝硬化组APTT、TT、FIB、MPV、PDW、P-LCR分别为(48.4±3.5)s、(22.1±3.4)s、(2.5±0.9)g/L、(14.4±0.8)fl、(20.7±1.3)fl、(43.2±5.3)%,高于对照组的(32.6±1.8)s、(15.8±1.3)s、(2.3±0.2)g/L、(10.4±0.6)fl、(12.3±1.2)fl、(35.5±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Child A级APTT、TT、PT、DD指标均低于Child B级和C级,FIB指标高于Child B级和C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ild B级APTT、TT、PT、DD指标均低于Child C级,FIB指标高于Child C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联合检测在肝硬化诊疗中的意义刘存芬【摘要】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含量变化,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57例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并与12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相比较.结果 (1)肝硬化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小板(PLT)、血小板比容(PCT)显著下降,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显著增高;肝功能B、C级组与A级组比较,C级PLT、PCT下降显著,MPV、PDW显著升高.(2)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延长,纤维蛋白原(FIB)显著下降.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血小板及凝血功能异常,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可以反映肝病患者的肝损伤程度,为临床对病情判断、治疗及预后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期刊名称】《检验医学与临床》【年(卷),期】2011(008)003【总页数】2页(P301-302)【关键词】肝硬化;血小板参数;凝血指标【作者】刘存芬【作者单位】云南省安宁市人民医院检验科,650300【正文语种】中文肝脏的复杂结构决定了它复杂而重要的功能,除生成凝血因子、合成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原外,还间接参与造血,这些功能都在肝细胞内进行。
所以当肝细胞受损时,这些物质的生成或合成将受到影响。
肝硬化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肝病,早期可无临床症状,在后期可出现肝功能减退,表现为造血系统的损害,如脾肿大伴脾功能亢进时,血小板生成质量改变、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凝血因子消耗过多、原发性纤维蛋白原溶解等,这些因素可导致患者的出血倾向,通过对57例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的联合检测,探讨这些指标在肝硬化诊治及预后中的作用。
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PLT)、血小板比容(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凝血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 T)、活化部分凝血酶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