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普通小麦、硬粒小麦种间杂种优势选育高千粒重新种质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403.99 KB
- 文档页数:6
小麦千粒重是衡量小麦籽粒大小和生长发育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依据。
小麦千粒重标准的制定对于指导种植、生产管理和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小麦千粒重的定义、影响因素、标准制定及其意义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小麦千粒重的定义小麦千粒重是指取自同一小麦品种同一生长期同一地点的小麦籽粒1000粒的重量,通常以克(g)为单位。
它是小麦籽粒大小和生长状况的综合体现,直接反映了小麦的生长势和产量潜力。
二、小麦千粒重的影响因素小麦千粒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天气条件、土壤肥力、栽培管理等。
充足的阳光、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小麦籽粒的充实发育,提高千粒重;而干旱、水浸、高温、寒冷等极端天气则会影响小麦籽粒的形成和发育,降低千粒重。
此外,土壤肥力充足、施肥合理也是提高小麦千粒重的重要因素之一。
栽培管理措施如密植、及时灌溉、病虫害防治等也会对小麦千粒重产生影响。
三、小麦千粒重标准的制定制定小麦千粒重标准是为了规范生产管理、提高小麦品质和产量,保障粮食安全。
一般来说,小麦千粒重标准应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肥力、品种特性等因素进行科学制定。
在制定小麦千粒重标准时,需要结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和小麦生产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不同品种、不同生长期的小麦对千粒重的需求,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四、小麦千粒重标准的意义小麦千粒重标准的制定对于农业生产、科学研究和市场监管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可以指导种植者在种植小麦时选择适宜的品种,并在栽培管理上进行科学合理的操作,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
其次,小麦千粒重标准还可以成为政府监管和市场交易的依据,保障小麦市场秩序,防止不法分子以次充好或者夸大产品质量误导消费者。
此外,小麦千粒重标准的制定对于科学研究也具有推动作用,可以促进小麦育种、栽培技术和生产管理等方面的进步。
综上所述,小麦千粒重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小麦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是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举措。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作物育种学通论网上作业题绪论一、名词解释1.作物品种*2.作物育种学*3.自然进化**4.人工进化**二、填空1.作物进化的三个基本因素包括()、()和()。
*2. 1927年美国出版的Hayes和Garber所著的()是世界上第一部较系统的论述有关育种知识的专著。
**3.20世纪60年代小麦、水稻等作物通过()掀起“绿色革命”。
20世纪80年代兴起(),使现代作物育种发展成为包容多学科发展的现代科学。
**三、简答1. 作物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四、论述1.遗传、变异和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及相互间的关系如何?***第一章育种目标一、名词解释1.育种目标*2. 2. 产量结构性状**3. 3.高光效育种**二、填空1.在开展作物育种工作时,首先要确定(),它是选育新品种的设计蓝图。
**2.禾谷类作物的产量结构性状为()、穗粒数和()。
**3.目前农作物光能利用率还很低,只有()或以下,通过提高光能利用率来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潜力是很大的。
**三、简答1、制定作物育种目标遵循的原则?*2. 矮化品种的选育有什么优势?***3适应机械化作业作物应具备的性状?**四、论述1.制订育种目标时应考虑哪些主要目标性状?*第二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一、名词解释1.有性繁殖*2.无性繁殖*3.自交作物*4. 异交作物*5. 常异交作物*6.营养体繁殖*7.无融合生殖*8.纯系品种*9.杂交种品种*10. 多系品种*11. 无性系品种*12.纯系**13. 雌雄同花**14. 雌雄同株异花**15.雌雄异株**16. 自然异交**17. 标志性状**二、填空题1. 作物繁殖方式分为()和()。
*2. 有性繁殖的主要授粉方式有()、()和()。
*3. 植物授粉方式的分类,是根据()高低而定的。
一般该值在4%以下为典型的()植物;该值在50%以上为典型的()植物。
**4. 作物品种应具有的三个基本要求为()、()和()。
杜伦麦研究进展马玉洁;陆学君;张建林;朱艳平;渠琛玲【摘要】杜伦麦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微量元素硒和胡萝卜素等,是制作意大利面、通心粉和比萨饼的专用原料粮.本文综述了杜伦麦的生物学与培育种植、制粉工艺、理化特性、加工品质和食品研发几个方面的研究,并对杜伦麦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对研究前景进行展望.【期刊名称】《中国食品工业》【年(卷),期】2016(000)001【总页数】3页(P58-60)【关键词】杜伦麦;育种;制粉;理化特性;加工品质,产品研发【作者】马玉洁;陆学君;张建林;朱艳平;渠琛玲【作者单位】河南众品食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众品食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众品食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众品食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正文语种】中文杜伦麦又叫硬粒小麦,大多属春麦品种,也有部分弱冬性和冬性品系[1-4]。
其植株较高,实杆,麦芒黑色,较长,几乎是麦穗一样长度。
杜伦麦籽粒质构坚硬,属玻璃质小麦,以适合磨制成粗粒粉加工通心面而闻名[5,6]。
杜伦麦硬度远远高于普通小麦,甚至连虫子都不能去蛀食,且籽粒横断面胚乳绝大部分为透明角质,因此被称为玉麦。
又因其植株散发特殊气味,家畜避之,在某些地方称之臭麦。
杜伦麦蛋白质含量较高,一般达到14%~15%。
优质通心粉强度较高,不易断裂,较耐煮,不浑汤,口感滑爽,有嚼劲,色泽淡黄,冷却回锅后能保持原有的口感与品质,我国是世界上小麦消费第一大国,未来通心粉的市场潜力很大[7]。
另外杜伦麦还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硒,和一倍于普通小麦含量的类胡萝卜素,且摄食后能维持较长时间的饱腹感,适合糖尿病人食用,是谷物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杜伦麦目前主要用于意大利面和通心粉,随着市场的开放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渐增高,杜伦麦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目前,我国食物消费结构同我国农业经济结构一样正面临着大规模新的转换时期,表现为肉、蛋、奶、鱼类、菜、果在消费比重日益增加,逐渐取代了一些对传统主粮的消费需求,人均消费粮食的减少又进而转向对粮食营养品质和品种多样化的需求发展,接下来是对粮、肉、蛋、奶、菜等食品安全、营养保健功能的需求,这种量的结构与质的结构转换不断促进农业产业结构高档化[8]。
杂种优势的利用及今后在宁夏小麦上的应用探讨
刘旺清;魏亦勤;李红霞;裘敏;张双喜;王平
【期刊名称】《内蒙古农业科技》
【年(卷),期】2005(000)001
【摘要】杂种优势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在水稻、玉米等作物上已有广泛利用并获得巨大成功,但是作为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的小麦尚少有利用,文章针对宁夏小麦的杂种优势利用作简要探讨.
【总页数】2页(P45-46)
【作者】刘旺清;魏亦勤;李红霞;裘敏;张双喜;王平
【作者单位】宁夏农业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宁夏,王太镇,750105;宁夏农业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宁夏,王太镇,750105;宁夏农业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宁夏,王太镇,750105;宁夏农业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宁夏,王太镇,750105;宁夏农业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宁夏,王太镇,750105;宁夏农业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宁夏,王太
镇,7501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2.135.1
【相关文献】
1.利用普通小麦、硬粒小麦种间杂种优势选育高千粒重新种质研究 [J], 李慧敏;赵凤梧;戴茂华;刘冬成;张爱民
2.利用普通小麦、硬粒小麦种间杂种优势选育高千粒重新种质研究 [J], 李慧敏;赵
凤梧;戴茂华;刘冬成;张爱民
3.宁夏春小麦新种质资源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研究 [J], 王小亮;袁汉民;陈东升;孙建昌;亢玲;张维军
4.多子房性状应用于杂种小麦的研究Ⅱ.多子房小麦的杂种优势与利用 [J], 马守才;张改生;刘宏伟;王军卫
5.北京地区小麦杂种优势的利用研究——几个主要品种(系)杂种优势的分析 [J], 尹俊玉;陈强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麦常规育种技术概述及应用安 霞 张海军 蒋方山 吕连杰 陈 军 牟 群 韩明明(山东省淄博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淄博255000)摘要:小麦常规育种技术在小麦育种中使用广泛。
概述了小麦常规育种及其流程,包括确定育种目标、选择亲本材料、配制杂交组合及选择杂交后代。
提出了当前小麦育种的目标主要有超高产育种、广适抗性育种和优质小麦育种,介绍了利用常规育种技术选育的2个小麦新品种淄麦29和淄麦28,为下一步育种工作找准方向。
关键词:小麦;常规育种;育种策略;应用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杂交小麦的研究,国际上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中国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
小麦育种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成功探索出杂交育种、远缘杂交、诱变育种、倍性育种、杂种优势利用等多种育种途径,先后选育出多个高产、稳产、优质的小麦优良品种,对改良小麦产量和品质起到了重要作用。
小麦生产的发展与小麦育种的进程息息相关,目前转基因育种、分子设计育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分子育种手段在提高新品种选育效率的同时,大大缩短了育种周期[1],但其核心仍然是常规育种。
常规育种是改良小麦产量和品质最普遍、最有效的途径。
1 小麦常规育种概述小麦常规育种是指通过雌雄细胞结合,产生出多种新的遗传性状,再通过人工选择选出符合育种家需要的品种(系)。
常规育种产生变异的范围较广,变异种类也较多。
常规育种的步骤主要包括育种目标的确定、亲本材料的选择、杂交组合的配制、杂种后代的选育等。
育种目标与种植地域、耕作制度、生产条件及生态类型息息相关,主要表现在产量、品质、抗性及适应性上[2]。
亲本材料主要来源于当地主栽品种、育种者创制的育种材料以及国外引进的品种。
杂交组合根据用到的亲本材料数量可分为单交和复交,在常规育种中育种者需要多做组合,然后从多中选优。
将有严重缺陷的组合淘汰,保留优良的单穗或单株,其基本流程见图1。
Ր̼图1 杂种后代选育技术2 小麦常规育种策略常规育种能使大量的基因得到重组和转移,在小麦育种中,品种改良的目标主要有超高产育种、广适抗性育种和优质小麦育种。
农业行业工勤技能考核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一共40题,共80分)1、如何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A、强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B、引导科研教育机构积极开展农技服务C、坚持不懈加强农田水利建设D、培育和支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正确答案:ABD2、水稻产量构成的要素主要有()A、亩穗数B、亩株数C、千粒重D、穗粒数正确答案:ACD3、积极引导农村工商企业向有条件的小城镇集中,以“园区”()为载体培育发展农村工商企业集群A、区县特色工业园区B、中小企业创业基地C、小企业创业基地D、都市工业园E、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F、农产品创新技术基地正确答案:ACDE4、对菊酯类农药接触中毒者,可用清水冲洗患部,避免强光照射,也可口服()。
A、凉开水B、扑尔敏C、明矾D、生理盐水正确答案:B5、在作物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其吸收水分的数量()A、一成不变B、经常变化C、变化没有规律正确答案:B6、HCG是指()。
A、促黄体素B、促卵泡素C、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D、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参考答案:C7、真叶的功能期可维持()周。
A、7-8B、8-9C、9-10D、10-11 正确答案:D8、测定某总体的平均数是否显著大于某一定值时,用()。
A、两尾测验B、左尾测验C、右尾测验D、无法确定正确答案:C9、一种牛场要选择一批奶牛,它们一个泌乳期的产奶量分别为:一号为3122公斤、二号为2994公斤、三号为4100公斤、四号为3812公斤、五号为3588公斤、六号为2997公斤、七号为4355公斤、八号为3889公斤。
试用表型选择法选出两头头奶牛留种,应该选择的奶牛序号是()A、七号、三号B、八号、四号C、七号、八号D、以上都不对参考答案:A10、植物花的主要组成包括()A、花序B、花梗与花托C、花萼及花冠D、雌蕊与雄蕊正确答案:BCD11、下列灭鼠方法,不属于物理灭鼠的是()A、鼠夹法B、粘鼠板C、捕鼠笼D、毒饵站参考答案:D12、水稻主攻方向:()A、稳定种植面积,加强稻田保护,稳定和增加再生稻生产B、加强优质水稻品种选育与推广,规范发展轻简栽培技术,加大病虫害综合防治力度,加快全程机械化进程,提高水稻单产和品质C、加强大中型骨干水利工程和田间配套设施建设,增强防灾减灾能力,稳定提升生产能力D、扶持龙头企业,加快优势区域稻米产业化步伐,打造优质稻米名优品牌,提高经济效益E、大力推广规模种植,积极培育种粮大户正确答案:ABCDE13、建“四优七特”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其中“七特”是指:A、甜橙、林业、茶叶、特果、蚕桑、中药材、烟叶;B、渔业、林业、茶叶、特果、蚕桑、中药材、烟叶C、雪梨、林业、茶叶、蔬菜、蚕桑、中药材、烟叶;D、家禽、林业、茶叶、特果、蚕桑、中药材、烟叶正确答案:B14、农村土地是一个()问题。
育种家有话说高产、优质强筋系列品种选育及育种技术简介宿振起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小麦研究中心各位老师好!我是宿振起,是“一麦众承”5号组的组长,组员还有:杨仿、朱伟、欧阳娟、赵岩涛老师。
我在中国农业大学小麦研究中心从事小麦赤霉病抗病遗传和小麦育种工作。
从2002年上研究生至今一直从事小麦遗传育种研究,到今年都有20个年头了。
2020年从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到农大工作,今天结合高产、优质这个育种目标,把一直从事的“太谷核不育选择杂交群体改良”技术和小麦品质遗传改良的一点心得分享一下,希望对今后育种能有所启示,也恳请各位老师和朋友多多指教。
在介绍今天话题前我们先把我国优质麦生产现状简要回顾一下:我国小麦总量供给充足,但高端优质专用小麦的生产则严重不足,结构性供需矛盾突出。
我国年进口小麦800万吨左右,主要以高端优质专用小麦为主。
因此,为了满足社会对优质小麦的需求,优质强筋在上世纪80年代已成为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目标之一。
目前我国主栽品种仍以中筋类型为主,面粉的稳定时间普遍较短(<3.0min)、吸水率较低(<60.0%),不但不能满足生产高端面包、汉堡皮、比萨等食品的标准,也不能完全满足生产我国传统蒸、煮食品的需求。
此外,以农户为单位进行种植、收获、销售和混合贮存的粮食收购模式进一步加剧了我国原粮自身品质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优质强筋小麦除直接用于制作面包等西方烘烤食品外,大多则是面粉企业用于配粉以提升“通用”中筋面粉加工可塑性,以此来保障通用粉的质量。
下面这张图是对北京超市销售的主要面粉品牌进行粉质分析,仅从中筋粉稳定时间(~5.0min)这一指标中即可看出强筋小麦在面粉加工企业中的作用及其重要性(图1)。
图1 市售面粉粉质参数分析(仅供内部交流)与普通品种相比,当前我国主推优质麦品种整体产量及综合抗性仍存在一定差距,虽然也不乏在产量和抗性上均得以显著提升的强筋新秀,如济麦44,中麦578,新麦45等。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远缘杂交选育的小麦新品系评价丁明亮;赵红;浦秋红;崔永祯;李宏生;顾坚;田玉仙;杨木军;李绍祥【摘要】[Objective]The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paper i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introducing resources of durum wheat into common wheat to breed new wheat varieties.[Method] 13 agronomic traits of 12 new wheat lines,which were from distant hybridization between durum wheat and common wheat by the technique of producing doubled haploid of wheat by wide hybridization between wheat and maize,were generally described and quantitatively evaluated by the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method.[Result] The order o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core of 12 new wheat lines from high to low was 14Y2-919,14Y2-873,14Y2-939,14Y2-838,14Y2-931,14Y2-1052,14Y2-874,14Y2-918,14Y2-988,14Y2-987,14Y2-834 and 14Y2-973.Weighted correlation degree of the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method could reflect the actual performance of wheat cultivars more accurately,thus it wa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new wheat lines.[Conclusion] Based on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it was found that 14Y2-919 was the best,followed by 14Y2-873,14Y2-939 and14Y2-838.These new lines can be used for further breeding new wheat varieties for the Yunnan-Guizhou plateau wheat region.%[目的]给硬粒小麦资源引入普通小麦,进而为选育小麦新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2个利用玉米×小麦远缘杂交诱导小麦双单倍体技术选育的硬粒小麦和普通小麦远缘杂交获得的小麦新品系的13个农艺性状进行综合描述和量化评估.[结果]12个远缘杂交选育的小麦新品系的综合评价位次由高到低依次为14Y2-919、14Y2-873、14Y2-939、14Y2-838、14Y2-931、14Y2-1052、14Y2-874、14Y2-918、14Y2-988、14Y2-987、14Y2-834和14Y2-973;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获得的加权关联度更能反映品种的真实表现,是综合评价小麦新品系的有效方法.[结论]经综合评价,小麦新品系14Y2-919在12个新品系中综合表现最为优异,其次为14Y2-873、14Y2-939和14Y2-838,可进一步用于培育适合云贵高原麦区的小麦新品种.【期刊名称】《西南农业学报》【年(卷),期】2018(031)002【总页数】6页(P217-222)【关键词】普通小麦;硬粒小麦;远缘杂交;灰色关联度分析【作者】丁明亮;赵红;浦秋红;崔永祯;李宏生;顾坚;田玉仙;杨木军;李绍祥【作者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05;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05;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05;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05;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05;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05;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05;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05;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2.1【研究意义】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AABBDD,2n=42)是播种面积仅次于玉米与水稻的第3大的粮食作物,对中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1]。
小麦常规育种技术分析作者:安艳阳来源:《种子科技》2022年第02期摘要:常规育种技术是小麦育种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涉及育种目标、亲本选择和后代选择环节。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有些育种家为了提高育种效率,通过经验和地理环境构建具有特色的育种模式。
文章以小麦常规育种技术的概念为切入点,分析了小麦常规育种技术的发展趋势和优化措施,重点分析了小麦常规育种技术,以期为小麦育种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小麦;常规育种技术;发展趋势;优化措施文章編号:1005-2690(2022)02-0055-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21.1 文献标志码:B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种植面积广、生产量高、贸易额大等特点。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小麦的种植面积占全国耕地种植面积的20%~30%,小麦的产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
利用小麦育种技术能够培育出高产稳产的优质小麦品种,对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及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技术攻关,我国已经培育出很多产量高、适应性强和具有特殊用途的优质小麦品种[1]。
1 小麦常规育种技术概述常规的小麦育种技术是指将小麦的雌雄细胞结合,目的是更好地形成全新的不同种类的遗传性状,在人工技术和手段的协助下选择需要的小麦品种(系)。
该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育种目标、挑选亲本材料、配置杂交组合、杂交后代选择性培育等环节[2]。
常规育种技术能培育出多种多样的小麦品种,应用范围广,有很大的利用价值。
在育种目标确立方面,不仅要考察当地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等因素,还要考虑新品种应具备的质量、产量和适应性等因素。
在亲本材料选择方面,可以选择多个类型的品种,包括地区核心种植的品种、外国引进的品种、已经培育出来的优质品种。
在划分杂交组合方面,应该采取多样性的组合方式培育,以期能够培育出更为优质的品种[3]。
2 我国小麦的生产现状小麦是世界上种植广泛的禾本科植物,是当前全世界许多地区人民的主要粮食之一,我国是小麦重要的生产国和消费国,小麦生产在保证国家的粮食产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4]。
对小麦杂种优势研究方法的探讨小麦的杂种优势现象是比较普遍的。
利用杂种优势是提高小麦单产的重要途径之一。
比较常见的途径包括三系法、化学杀雄法、两系法、核系统及两系法与化学杀雄法相结合生产杂种小麦。
本文通过这几种途径分析了小麦杂种优势利用方法,有望实现杂交小麦高产优质。
标签:小麦杂种优势方法在农业生产中常常见到农民种植杂交玉米和杂交水稻。
近年来科学工作者对我国杂种小麦不断探索研究,1951年Kihara获得世界上第一个小麦雄性不育材料,1962年Wilson和Ross育成了T型不育系(具提莫菲维细胞质),并实现三系配套,从此便开始了三系法利用小麦杂种优势的研究。
我国于1965年从匈牙利引进T型三系材料,开始三系法杂种小麦的研究。
80年代以来,以美国、法国、中国等国为主的一些国家开展了化学杀雄利用小麦杂种优势的研究。
同时,通过远缘杂交培育核质杂种,以及利用小麦核雄性不育基因生产杂种小麦的工作也悄然兴起。
1990年何觉民等育成光温敏感型小麦核雄性不育系,开始了两系法利用小麦杂种优势的研究。
多年来,几条途径都取得了不少进展,有的早已开始推广应用。
但目前杂种小麦的种植面积还很小。
1 三系法迄今已育成包括70多种异源胞质的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这些胞质主要是各种山羊草、提莫菲维小麦、野生燕麦、簇毛麦、普通小麦等。
除T型不育系外,研究得较多的是K型(具粘果山羊草细胞质)、V型(具偏凸山羊草或易变山羊单细胞质)、Q型(具野生燕麦细胞质)、A型(具普通小麦细胞质)等不育系。
T型不育系的不育性及其稳定性均很好,也转育出了一些农艺性状、产量性状、综合抗性均优良的T型不育系及其保持系。
但T型不育系恢复源窄,且存在种子皱瘪、发芽率低等细胞质副效应。
尽管如此,在不育系选育及组合选配方面仍取得了一些进展。
Q型不育系是贵州农学院张庆勤等(198)利用光稃野生燕麦细胞质育成的小麦雄性不育系。
该型不育系的优点是不育性较稳定,对白粉病、锈病等小麦主要病害抗性较好,缺点是恢复源较窄,且不育系种子皱缩。
EMS诱变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研究进展刘翔【摘要】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 sulfonate,EMS)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诱变剂,能诱发产生高密度的系列等位基因点突变。
在当前种质资源极为匮乏,基因资源日益枯竭的状况下,采用EMS诱发突变技术创造有用基因资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对EMS的诱变原理和技术要领、应用实例、以及该技术在现代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前景加以阐述,对EMS诱变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具有重要作用。
%Ethyl methane sulfonate is a normal chemical mutagen and induce high density of gene mutations.At pres-ent,germplasm and genetic resources are extremely scarce,it is significant to create useful genetic resource by EMS mu-tation.We state here the principles and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examples,and the outlook of its application in modern molecular biology,which is important for applying EMS mutagenesis techniques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期刊名称】《激光生物学报》【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5页(P197-201)【关键词】甲基磺酸乙酯;诱变剂;基因突变【作者】刘翔【作者单位】上海辰山植物园,中国科学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上海2016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3190 引言变异是自然界物种进化和选择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生理现象,是物种进化的原动力,也是保证生物多样性的前提。
千粒重对小麦品种产量的影响摘要为减少化肥的施用量,降低小麦生产成本,提出通过提高千粒重增加小麦产量。
分析千粒重的形成特点、亲本的经济系数,在此基础上,提出增加千粒重的方法,以为小麦增产提供指导。
关键词产量因素;增加;千粒重;亲本的经济系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小麦产量由1978年的1 350 kg/hm2增加到了2011年的8 400 kg/hm2。
但是,中、低产田依然存在,增加播种量、多用化肥等措施导致小麦生产成本上升。
为尽可能地杜绝化肥施用,减少播种量的浪费和种植成本的涨幅,将冬麦与春麦、普通小麦和小麦种之间进行杂交可以得到千粒重高、粒数多、籽粒饱满、品质优良的高产新品种。
虽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小麦生产发展迅速,但是产量高、品质好的优良品种还比较少。
没有高产品种就不能创造高产纪录。
因此,需要大量培育优质、高产品种,以增加小麦单产。
但目前在增加单产方面,化肥的作用非常大,而品种增产潜力属于遗传特性,增加产量因素的遗传能力更能展现品种的增产潜力。
因此,通过传统育种方法培育结粒多、千粒重高、品质优良的新品种,提高小麦产量,可避免人力、物力的浪费,防止土壤污染。
1 产量因素在我国,认为影响小麦产量的因素有单位面积苗数、穗数、籽粒重等。
而在国外千粒重被认为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位于第4位,且特别受到重视[1]。
据我国有关文献观点,认为千粒重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不大或不显著。
但是在丰收纪录中,可以发现千粒重对小麦增产具有一定的作用。
我国统计小麦产量记录的因素[2]如表1所示。
2 千粒重的形成千粒重是有限的时间(天数)内形成的籽粒的干物质。
有的品种灌浆时间短,有的品种灌浆时间长,这属于遗传特性,所以品种分为早熟品种、中熟品种和晚熟品种。
早熟品种的灌浆速度快,籽粒饱满。
中熟品种特别是晚熟品种灌浆速度慢,如果遇到干旱、干热风,籽粒变硬不能饱满。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小麦灌浆时期多发生干热风、土壤干旱和大气干旱,导致籽粒变小,减产[3]。
作物孤雌生殖及其应用研究进展王亮;邢虎成;揭雨成【摘要】The concept and classification of parthenogenesis were introduced systematically, moreover, the application of parthenogenesis in crop breeding and the significance were summarized, the relevant identification methods of parthenogenetic offspring were expounded, finally, the parthenogenesis technique and traditional breeding methods were compared, in addition, it proposed that the parthenogenetic mechanism and induced probability were the focus of the future research.%系统介绍了孤雌生殖的概念及分类,总结了孤雌生殖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和重要意义,阐述了孤雌生殖后代的相关鉴定方法,并将孤雌生殖技术与传统育种方法作了对比,提出了孤雌生殖发生机理、诱导概率问题是今后的研究重点.【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2(000)012【总页数】4页(P6993-6995,7003)【关键词】孤雌生殖;诱导;作物育种【作者】王亮;邢虎成;揭雨成【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苎麻研究所,湖南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苎麻研究所,湖南长沙410128;湖南省种质资源创新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苎麻研究所,湖南长沙410128;湖南省种质资源创新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1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03.61 孤雌生殖概述及其分类1.1 概述孤雌生殖(Parthenogenesis)又称单性生殖[1],通常是指不经过和雄性配子(花粉)的结合,而仅靠卵细胞的单独发育就可以直接得到单倍体或二倍体子粒。
硬粒小麦在云南高原麦区对普通小麦改良效果评价丁明亮;刘琨;金轻;黄格;赵红;李宏生;崔永祯;李绍祥;顾坚;杨木军【摘要】[目的]为了明确硬粒小麦资源在云南高原麦区对普通小麦改良效果.[方法]以12个通过硬粒小麦×普通小麦远缘杂交获得的小麦稳定品系和19个通过普通小麦×普通小麦种内杂交获得的小麦稳定品系为试验材料,采用t测验法对2种途径获得的小麦稳定品系的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通过硬粒小麦与普通小麦远缘杂交选育的小麦新品系小区产量和有效穗高于通过普通小麦与普通小麦种内杂交选育的小麦新品系,小区产量差异极显著(t=3.311**),有效穗差异极显著(t=2.157*);硬粒小麦与普通小麦远缘杂交选育的小麦新品系的千粒重和穗粒数低于普通小麦与普通小麦种内杂交选育的小麦新品系,但是千粒重和穗粒数差异均不显著;通过硬粒小麦与普通小麦远缘杂交选育的小麦品系在标准吸水率、容重、稳定时间和硬度值高于通过普通小麦与普通小麦种内杂交选育的小麦新品系,而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形成时间、沉降值和出粉率却低于通过普通小麦与普通小麦种内杂交选育的小麦新品系,但9个品质性状差异不显著.[结论]在云南高原麦区,硬粒小麦资源在普通小麦改良中可以通过改进普通小麦有效穗进而提高产量,然而对普通小麦品质性状的改良效果却不显著.【期刊名称】《西南农业学报》【年(卷),期】2018(031)009【总页数】4页(P1779-1782)【关键词】普通小麦;硬粒小麦;产量性状;品质性状【作者】丁明亮;刘琨;金轻;黄格;赵红;李宏生;崔永祯;李绍祥;顾坚;杨木军【作者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05;国家小麦改良中心云南分中心,云南昆明650205;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05;国家小麦改良中心云南分中心,云南昆明650205;昭通市农业科学院,云南昭通657000;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05;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05;国家小麦改良中心云南分中心,云南昆明650205;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05;国家小麦改良中心云南分中心,云南昆明650205;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05;国家小麦改良中心云南分中心,云南昆明650205;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05;国家小麦改良中心云南分中心,云南昆明650205;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05;国家小麦改良中心云南分中心,云南昆明650205;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05;国家小麦改良中心云南分中心,云南昆明6502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2【研究意义】云南省小麦栽培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和总产量都仅次于水稻和玉米,是第三大粮食作物,在增加单位面积内粮食年产量,稳定和加快粮食生产的发展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
小麦新品种泛麦8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张洁;罗家传【摘要】泛麦8号系河南黄泛区地神种业农科所以泛矮2为母本,原泛3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08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号为豫审麦2008007.泛麦8号具有高产稳产、抗倒抗寒、抗病抗逆、适应性广、品质优良的特点.全生育期228 d,单产7 500~9 000 kg/hm2.适合河南省及邻近地区种植.【期刊名称】《河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0(000)001【总页数】3页(P19-21)【关键词】小麦;泛麦8号;选育;栽培技术【作者】张洁;罗家传【作者单位】黄泛区农场,河南,西华,466632;黄泛区农场,河南,西华,4666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2.1河南是全国小麦主产区和商品粮产区之一。
小麦生产是河南省的一大优势,全省常年小麦种植面积在470万hm2以上,约占全国小麦种植面积的20%,总产量约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20%以上,每年向市场提供的商品小麦占全国的25%~30%[1]。
2008年河南省小麦总产达到306亿kg,占全国夏粮总产的25.4%,单产达5746.5kg/hm2[2]。
河南省小麦产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全省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近年来,河南省相继选育出一大批高产、优质品种,在黄淮麦区得以大面积推广。
但也必须看到,由于气候变暖、栽培技术改变等原因,小麦次要病害如纹枯病、赤霉病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小麦穗发芽、黑胚逐步被粮食收贮企业重视,冻害,特别是倒春寒逐年加重,倒伏问题越来越严重。
新形势下,栽培技术由小规模手工操作,到较大规模机械操作,常规管理正在被化肥、农药、机耕为代表的新的体系替代。
栽培技术的改变和气候变暖,对品种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安全性,表现为抗寒、抗病、抗倒;二是稳产性,表现为三要素协调、抗逆能力强、适应性广;三是优质性,表现在容重高、黑胚率低、饱满度好、外观好;四是丰产性,表现为产量潜力高。
鉴此,黄泛区农场地神种业农科所经多年选育,育出了矮秆、大穗、优质、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泛麦8号,2008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号为豫审麦2008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