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诗2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1
禅诗-禅诗一百首!【典藏】1.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2.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3.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
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
4.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
已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
5.几年个事挂胸怀,问尽诸方眼不开。
肝胆此时俱破裂,一声江上待郎来。
6.焰里寒冰结,杨花九月飞。
泥牛吼水面,木马逐风嘶。
7.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
自从一见桃花后,直到如今更不疑。
8.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
9.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
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10.常忆西湖处士家,疏枝冷蕊自横斜。
精时一片当时事,只欠清香不欠花。
11.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草吹尽楚江秋。
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悉。
12.岩上桃花开,花从何处来?灵支才一见,回首舞三台。
13.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
列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14.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15.我有一方便,价值百匹练。
相打长伏弱,到死不入县。
16.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
不是息心去妄想,都缘无事可商量。
17.六祖当年不丈夫,倩人书壁自糊涂。
分明有偈言无信,却受他家一钵盂。
18.山县萧条早放衙,莲塘无主自开花。
三叉路口炊烟起,自瓦青旗一二家。
19.他人骑大马,我独骑驴子。
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
20.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身暧北枝寒。
现前一段西来意,一片西飞一片东。
21.祖师遗下一只履,千古万古播人耳。
空自肩担跣足行,何曾踏着自家底。
22.瞋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
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真心。
23.独坐清谈久亦劳,碧松燃火暖衾袍。
夜深童子唤不起,猛虎一声山月高。
24.碧涧泉水清,寒山月华白。
默知神自明,观空境逾寂。
25.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26.眼入毫端写竹真,枝掀叶举见精神。
因知幻物出天象,问取人间老斫轮。
27.亭亭菊一枝,高标矗晚节。
历代绝句禅诗一百首时间:2014-05-16 15:18:37 作者:佚名来源:网络转载查看:421 评论:0内容摘要:01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神秀示法诗)02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六祖示法诗)03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
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
(神照本如开悟诗)04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
已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
(文偃诗)05焰里寒冰...历代禅诗一百首五言古禅诗01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神秀示法诗)02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六祖示法诗)03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
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
(神照本如开悟诗)04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
已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
(文偃诗)05焰里寒冰结,杨花九月飞。
泥牛吼水面,木马逐风嘶。
(本寂诗)06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
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神赞蜂子投窗诗)07岩上桃花开,花从何处来?灵支才一见,回首舞三台。
(觉海法因庵主开悟诗)08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
列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寒山吾心诗)09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刘长卿送上人诗)10我有一方便,价值百匹练。
相打长伏弱,到死不入县。
(王梵志我有诗)11他人骑大马,我独骑驴子。
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
(王楚志他人诗)12瞋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
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真心。
(寒山诗)13碧涧泉水清,寒山月华白。
默知神自明,观空境逾寂。
(寒山诗)14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刘长卿送灵澈诗)15亭亭菊一枝,高标矗晚节。
云何殷红色,殉道应流血。
(弘一咏菊)16岁月人间促,烟霞此地多。
殷勤竹林寺,能得几回过。
(朱放题竹林寺诗)17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
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
(王梵志禅诗)18终南最佳处,禅诵出青霄。
群木沉幽寂,疏烟泛泬寥。
(司空图牛头诗)19刀斧斫不开,灵机绝点埃。
十首禅意诗词,既有禅理,又有美意1、《悟道诗》
宋.柴陵郁禅师
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
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2、《山居》
宋代释志芝
千峰顶上一间屋,老僧半间云半间;夜晚云随风雨去,到头不似老僧闲。
3、《禅悦二首·其二》
清代.张问陶
门庭清妙即禅关,枉费黄金去买山;只要心光如满月,在家还比出家闲。
4、《天童山溪上诗》
北宋.王安石
溪水清涟树老苍,行穿溪树踏春阳;溪深树密无人处,惟有幽花渡水香。
5、《拨棹歌·其一》
唐.德诚禅师
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6、《六十年来狼藉》
宋·道济
六十年来狼藉,东壁打倒西壁。
于今收拾归去,依然水连天碧。
7、《示徒》
五代.南台守安
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不是息心除妄想,都缘无事可商量。
8、《琴诗》
北宋.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9、《寒山月华白》
唐.寒山子
碧涧泉水清,寒山月华白;
默知神自明,观空境逾寂。
10、《裁缝诗》
元. 石屋
手携刀尺走诸方,线去针来日日忙。
量尽前人长与短,自家长短几时量?。
唐寅的禅诗
唐寅,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是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
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书法、绘画俱佳,擅诗文。
唐寅的画作闻名,为“吴门四家”之一;诗文著名,为“江南四大才子”之一,他的作品收入《六如居士全集》中。
以下是他的两首禅诗:
- 《叹世之二》:万事由天莫强求,何须苦苦用机谋?饱三餐饭常知足,得一帆风便可收。
生事事生何日了,害人人害几时休。
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 《一世歌》:人生七十古来少,前除幼年后除老。
中间光阴不多时,又有炎霜和烦恼。
花前月下得高歌,急须满把金樽倒。
世人钱多赚不尽,朝里官多做不了。
官大钱多心转忧,落得自家白头多。
禅诗精选:经典禅诗三百首佛教禅诗精选:最经典的禅诗三百首来自:乾元亨nqw0bmqb > 《待分类》禅诗,指的是与念佛、参禅相关的诗,是富含禅理禅意的诗词作品。
自古以来,我国关于写禅诗的圣手非常多,作品数量达30000首之多,是我国古代诗歌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1、无相偈·六祖惠能大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2、僧院花·白居易欲悟色空为佛事,故栽芳树在僧家。
细看便是华严偈,方便风开智慧花。
3、赠衡岳僧·怀素祝融高座对寒峰,云水昭丘几万重。
五月衲衣犹近火,起来白鹤冷清松。
4、题僧院·灵一虎溪闲月引相过,带雪松枝挂薜萝。
无限青山行欲尽,白云深处老僧多。
5、简寂观·灵彻古松古柏岩壁间,猿攀鹤巢古枝折。
五月有霜六月寒,时见山翁来取雪。
6、法华寺上方题江上人禅室·皎然路入松声远更奇,山光水色共参差。
中峰禅寂一僧在,坐对梁朝老挂枝。
7、欲归山留别韩潮州愈偈·大颠辞君莫怪归山早,为忆松萝对月宫。
台殿不将金锁闭,来时自有白云封。
8、马上作·贯休柳岸花堤夕照红,风清襟袖辔璁珑。
行人莫讶频回音,家在凝岚9、木仙庵吟诗·吴承恩禅心似月迥无尘,诗兴如天清更新。
半枕松风茶未熟,吟怀潇洒满腔春。
10、山中作·处默席帘高卷枕高攲,门掩垂萝蘸碧溪。
闲把史书眠一觉,起来山日过松西。
11、孤猿叫落中岩月偈·延寿孤猿叫落中岩月,野客吟残半夜灯。
此境此时谁得意?白云深处坐禅僧。
12、千尺丝纶·德诚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
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13、春晚书山家屋壁·贯休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
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
14、赠质上人·杜荀鹤枿坐云游出世尘,兼无瓶钵可随身。
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
15、溪上遇雨二首·崔道融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次独晴。
禅诗百首(值得收藏)佛教传入中国后,在汉文化背景下,以“无门”为法门的禅宗在中华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禅宗被认为是最适合现代人根基修行的法门。
古往今来,禅门涌现了无数高僧大德,无数修行人通过禅宗的修行方法证得佛果,亦留下了大量生动活泼、蕴含生命终极答案的禅诗作品。
本文精选一百首禅诗以飨读者。
1.神秀禅师示法诗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2.六祖大师示法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3.神照本如禅师开悟诗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
4.文偃禅师诗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已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
5.分庵主开悟诗几年个事挂胸怀,问尽诸方眼不开;肝胆此时俱破裂,一声江上待郎来。
6.本寂禅师诗焰里寒冰结,杨花九月飞;泥牛吼水面,木马逐风嘶。
7.灵云志勤禅师开悟诗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直到如今更不疑。
8.五祖清演禅师开悟诗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
9.神赞禅师蜂子投窗诗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10.虚舟普度禅师墨梅诗常忆西湖处士家,疏枝冷蕊自横斜;精时一片当时事,只欠清香不欠花。
11.程颢题淮南寺诗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草吹尽楚江秋;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悉。
12.觉海法因庵主开悟诗岩上桃花开,花从何处来?灵支才一见,回首舞三台。
13.寒山禅师吾心诗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列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14.刘长卿送上人诗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15.王梵志我有诗我有一方便,价值百匹练;相打长伏弱,到死不入县。
16.守安禅师南台静坐诗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不是息心去妄想,都缘无事可商量。
17.悟新诗六祖当年不丈夫,倩人书壁自糊涂;分明有偈言无信,却受他家一钵盂。
18.惠洪禅师诗山县萧条早放衙,莲塘无主自开花;三叉路口炊烟起,自瓦青旗一二家。
经典禅诗100首南宋禅僧画家牧溪《布袋图》局部京都国立博物馆藏古往今来,禅门涌现了无数高僧大德,亦留下了大量生动活泼、蕴含生命终极答案的禅诗作品。
本文精选一百首禅诗以飨读者。
1.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神秀示法诗)2.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六祖示法诗)3.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
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
(神照本如开悟诗)4.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
已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
(文偃诗)5.几年个事挂胸怀,问尽诸方眼不开。
肝胆此时俱破裂,一声江上待郎来。
(分庵主开悟诗)牧溪作品6.焰里寒冰结,杨花九月飞。
泥牛吼水面,木马逐风嘶。
(本寂诗)7.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
自从一见桃花后,直到如今更不疑。
(灵云志勤开悟诗)8.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
(五祖清演开悟诗)9.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
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神赞蜂子投窗诗)10.常忆西湖处士家,疏枝冷蕊自横斜。
精时一片当时事,只欠清香不欠花。
(虚舟普度墨梅诗)牧溪《竹鹤图》11.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草吹尽楚江秋。
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悉。
(程颢题淮南寺诗)12.岩上桃花开,花从何处来?灵支才一见,回首舞三台。
(觉海法因庵主开悟诗)13.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
列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寒山吾心诗)14.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刘长卿送上人诗)15.我有一方便,价值百匹练。
相打长伏弱,到死不入县。
(王梵志我有诗)牧溪《叭叭鸟图》日本国立美术馆藏16.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
不是息心去妄想,都缘无事可商量。
(守安南台静坐诗)17.六祖当年不丈夫,倩人书壁自糊涂。
分明有偈言无信,却受他家一钵盂。
(悟新诗)18.山县萧条早放衙,莲塘无主自开花。
三叉路口炊烟起,自瓦青旗一二家。
(惠洪诗)19.他人骑大马,我独骑驴子。
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
济公的四首禅诗《济公的四首禅诗赏析》一、原文1. 《饮酒》何须林景胜潇湘,只愿西湖化为酒。
和身卧倒西湖边,一浪来时吞一口。
2. 《临江仙》粥去饭来何日了,都缘皮袋难医。
这般躯壳好无知,入喉才到腹,转眼又还饥。
唯有衲僧浑不管,且须慢饮三杯。
冬来犹挂夏天衣,虽然形丑陋,心孔未尝迷。
3. 《颂》六十年来狼藉,东壁打到西壁。
如今收拾归来,依旧水连天碧。
4. 《题墨竹》数枝淡竹翠生光,一点无尘自有香。
好似葛陂龙化后,却留清影在虚堂。
二、衍生注释1. 在《饮酒》中,“潇湘”是指湖南境内的潇水和湘水,常被视为风景秀丽之地。
这里济公表达不需要像潇湘那般胜景,只愿西湖化为酒。
2. 《临江仙》里的“皮袋”是佛教用语,指代人的身体。
“衲僧”是指和尚。
3. 《颂》中的“狼藉”可理解为济公过往生活的随性、不羁,四处漂泊的状态。
“东壁打到西壁”描述自己过去的经历动荡不安。
4. 《题墨竹》中“葛陂龙”是一个典故,传说东汉费长房遇到仙人壶公,壶公让他骑竹杖归家,竹杖到葛陂就化为龙。
这里用来说竹的不凡。
三、赏析1. 《饮酒》- 主题:表达了济公对自由、随性的生活态度的向往。
- 情感:充满了豪放不羁的情绪,他不在乎常规意义上的美景,而是有着奇特的想象,想要西湖化为酒,自己躺湖边饮酒,这种想法非常超脱。
- 表现手法:运用夸张的手法,将西湖想象成酒,极具想象力。
2. 《临江仙》- 主题:对尘世中人们执着于身体需求(饮食等)的一种看破。
- 情感:带有一种诙谐与超脱之情,觉得人们不断满足身体需求的行为是无知的,而和尚则可以更加超脱。
- 表现手法:对比手法,把凡人对身体需求的执着和衲僧的超脱进行对比。
3. 《颂》- 主题:表达了济公对自己过往生活的总结和回归自在境界的感悟。
- 情感:有一种经历沧桑后的淡然,尽管过去狼藉、动荡,但如今回归到一种宁静的心境。
- 表现手法:采用直叙的方式,简洁地叙述过去和现在的状态。
4. 《题墨竹》- 主题:通过对墨竹的描写表达了一种超凡脱俗的高洁品质。
经典禅诗100首1.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神秀示法诗)2.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六祖示法诗)3.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
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
(神照本如开悟诗)4.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
已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
(文偃诗)5.几年个事挂胸怀,问尽诸方眼不开。
肝胆此时俱破裂,一声江上待郎来。
(分庵主开悟诗)6.焰里寒冰结,杨花九月飞。
泥牛吼水面,木马逐风嘶。
(本寂诗)7.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
自从一见桃花后,直到如今更不疑。
(灵云志勤开悟诗)8.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
(五祖清演开悟诗)9.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
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神赞蜂子投窗诗)10.常忆西湖处士家,疏枝冷蕊自横斜。
精时一片当时事,只欠清香不欠花。
(虚舟普度墨梅诗)11.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草吹尽楚江秋。
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悉。
(程颢题淮南寺诗)12.岩上桃花开,花从何处来?灵支才一见,回首舞三台。
(觉海法因庵主开悟诗)13.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
列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寒山吾心诗)14.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刘长卿送上人诗)15.我有一方便,价值百匹练。
相打长伏弱,到死不入县。
(王梵志我有诗)16.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
不是息心去妄想,都缘无事可商量。
(守安南台静坐诗)17.六祖当年不丈夫,倩人书壁自糊涂。
分明有偈言无信,却受他家一钵盂。
(悟新诗)18.山县萧条早放衙,莲塘无主自开花。
三叉路口炊烟起,自瓦青旗一二家。
(惠洪诗)19.他人骑大马,我独骑驴子。
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
(王楚志他人诗)20.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身暧北枝寒。
现前一段西来意,一片西飞一片东。
(了元诗)21.祖师遗下一只履,千古万古播人耳。
空自肩担跣足行,何曾踏着自家底。
(五祖演云诗)22.瞋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
一生必背禅诗十首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日常的每件小事就蕴藏了很多的禅意,只是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自知。
一:闲云野鹤
万事无如退步人,孤云野鹤自由身。
松风十里时来往,笑揖峰头月一轮。
——宋.慈受怀深
二:以退为进
手捏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成稻,后退原来是向前。
——南北朝.僧契此
三:学会等待
岭上白云舒复卷,天边皓月去还来。
低头却入茅檐下,不觉呵呵笑几回。
——宋.白云守端
四:尘尽光生
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
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宋.茶陵郁
五:量人先量己
手携刀尺走诸方,线去针来日日忙;量尽别人长与短,自家长短几时量?——宋.石屋
六:修行在红尘
门庭清妙即禅关,枉费黄金去买山。
只要心光如满月,在家还比出家闲。
——清.张问陶《禅悦》
七:山不转水转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南北朝.善慧大士
八:庸人多厚福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苏东坡
九:无事无非
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
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
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
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
——唐.栖蟾《牧童》
十:活在当下
过去事已过去了,未来不必预思量,只今便道即今句,梅子熟时栀子香。
——元.石屋。
禅中有境界诗中有人生20首古人小禅诗,20种人生大境界,值得细细品味。
1、以退为进手把青秧插滿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南北朝.契此生活中碰到不如意时,低一低头,坚持自已心中的信念,即使外界认为我们是退步的,也不必动摇。
坚持心中的信念,退步原来是向前。
2、山不转水转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
人在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南北朝.善慧大士从差别中来认识同一,从动乱中来认识寂静,只要我们心中澄明宁静,喧嚣之地也有静寂平安。
3、回归自我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
归来偶地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唐.无尽藏南宋陆九渊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4、淡定从容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
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在梦中。
——唐.鸟窠身在红尘,心在净土,滚滚红尘,只是浮生一梦。
5、聚散随缘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
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唐.龙牙自然有阴阳消长,人生有成败兴衰,没有什么是永恒的,所谓“缘来则聚,缘尽则散”,还是一切随缘。
6、无是无非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
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
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
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
——唐.栖蟾《牧童》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且喜无拘无碍。
7、笑口常开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随富随贫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
——唐.白居易《对酒》在短暂的人生中,应好好享受美好的生活,而不应费尽心机,舍本逐末,把时间花在争名夺利之上。
8、闲云野鹤万事无如退步人,孤云野鹤自由身。
松风十里时来往,笑揖峰头月一轮。
——宋.慈受怀深笼鸡有食汤锅近,野鹤无粮天地宽。
9、庸人多厚福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宋.苏东坡聪明多被聪明误,傻人往往有傻福。
10、平常心是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宋.无门慧开饥来食,困则眠,热取凉,寒向火。
最美禅诗十首,首首意味深长最美禅诗十首,首首意味深长原创2022-05-26 19:10·蒹葭别院禅诗作为诗词宝库的一员,一直以清新高雅、意境高远而流传于文学殿堂,本文特精选经典禅诗10首,可谓珍珠中的珍珠,它文字诗词尽风流,让你在享受诗词艺术之美的同时,更领略禅诗世界里那清新入耳,意味深长的文化瑰宝。
壹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何须更间浮生事,只此浮生在梦中。
浮生若梦鸟巢禅师,唐著名僧人,据记载其行为怪异,常以树为栖,与鹊为邻,故世称鸟巢禅师。
据载,禅师与大诗人白居易多有来往。
有则小故事记载了该偈语出处:有次,白居易作偈语特请教禅师道:“特入空门问苦空,敢将禅事问禅翁;为当梦是浮生事,为复浮生是梦中。
”鸟巢禅师当场以偈回答说:“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何须更间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
”短短四句,二十八个字便把人生如梦似幻,短如朝露的特性点化的惟妙惟肖。
如果众生都能从中悟到生死,进而超越时空来去之限制,也许生命就达永恒,不生不灭。
贰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退方为进据记载,《插秧诗》是五代梁时的契此和尚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五代梁时著名僧人,号长汀子。
因他肩上经常背一个布袋并手拿锡杖及佛珠,因此又被称为布袋和尚。
插秧,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生活场景,在布袋禅师点化下,意趣无穷,妙理尽出。
不得不说布袋和尚道行之深,运化文字之妙。
叁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心中有佛佛常在这首诗偈是唐朝无尽藏比丘尼的大作。
也许辛弃疾的青玉案里的名句“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可与其媲美。
肆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春花秋月何时了这是一首无门慧开禅师的诗偈,通过春夏秋冬人生四季对如何安身立命做了一个很绝妙的开示。
真可谓一语点醒梦中人,烦恼痛苦处,换个心境,也许凛凛白雪皆是春。
1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神秀大师《修行偈颂》神秀是北宗禅的创始人。
他将人的身心比做菩提树与明镜台。
人身本是佛身,心性也本来清净。
只是由于执着,生起了相对间识,以致于经常为尘垢所染。
因此,要保持心的澄明清净,就必须“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即通过坚韧不拨的修习,才能渐次领悟到佛理而成为佛。
神秀的诗偈,形象地浓缩了佛家修持过程的三个阶段:戒、定、慧,这三个阶段体现着佛教基本世界观。
2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王维《终南别业》王维的诗与画极富禅机禅意,文学史上尊他为「诗佛」。
「水穷处」指的是什么?登山时溯流而上,走到最后溪流不见了。
登山者索性坐下来,看见山岭上云朵涌起。
原来水上了天了,变成了云,云又可以变成雨,到时山涧又会有水了,何必绝望?人生境界也是如此。
从水穷到云起到下雨的过程,正如一个人在修行过程中遇到很大的困难,有身体的障碍,有心理的障碍,还有环境的障碍。
如果因此而退心,就要把念头回到初发心的观点上。
初发心时什么也没有,但回溯当时的情形再看看目前,不是已经走了相当长的路了吗?3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慧开禅师《颂平常心是道》这几句诗有着高山流水的味道,天生有些人一看就能明白。
禅宗讲究顿悟,这首诗在某种程度上也给未开悟者呈现了以手指月的姿势。
闲事,也即烦心之事。
关键在于是否能在任何环境中都找到通往风花雪月的境界之路。
春天有百花,夏天有凉风,秋天有明月,冬天有白雪,风、花、雪、月这些在不同时刻都能象征着令人心境豁达之意的事物,便是开悟的人能够保持淡定从容的绵绵无绝之力。
说白了就是:若心境豁达,淡定从容,不为琐事所扰,那每一天每一季都是好时节。
4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苏东坡禅诗10首1.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骞驴嘶。
赏析:人生在世,到这里、又到那里,偶然留下一些痕迹,就像是随处乱飞的鸿鹄,偶然在某处的雪地上落一落脚一样。
它在这块雪地上偶然留下一些爪印,然后又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
人生如梦,转眼即逝。
凡事皆会过去,再努力回忆也无济于事。
常人亦会过去,从暂时的分离到永久的诀别,谁都无法避免。
坏好迷悟都会过去,你什么也留不住,明白了这一点,便是觉悟的开始。
◆ 2、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
《病中游祖塔院》紫李黄瓜村路香,乌纱白葛道衣凉。
闭门野寺松阴转,欹枕风轩客梦长。
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
道人不惜阶前水,借与匏樽自在尝。
赏析:人生一世,忙忙碌碌,为功名,为财富。
却没有一刻是为自己的身体,为自己的生命。
苏轼说,因病得闲,不是什么坏事。
起码让人们可以在日常的忙碌中抽出身来,有空来照看下自己的生命和灵魂。
生命活得太忙碌、太焦虑了,只有“安心”才是最好的药方。
◆ 3、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与君指上听!赏析:世间万事万物都遵循着因缘和合,相互相生的道理。
琴自己不能发声音,指头之间也不能发出声音,只有二者合一,才能奏出美妙的音乐。
世间的事情,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个事物的出现,必然有它产生的道理,一件事情的成功背后必然也有着它成功的原因,凡事皆是因缘和合,相互相生。
◆ 4、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仗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阳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赏析:风雨也好,晴朗也好,与我而言,有何分别?一个人有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有了舍弃名利的觉悟,此生无论是怎样的境遇都不那么重要了。
禅诗一百首1身是菩提树,心如明境台,时时勤拂试,莫使有尘埃。
(神秀示法诗)2菩提本无树,明境变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六祖示法诗)3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
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
(神照本如开悟诗)4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
已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
(文偃诗)5几年个事挂胸怀,问尽诸方眼不开。
肝胆此时俱破裂,一声江上待郞来。
(分庵主开悟诗)6焰里寒冰结,杨花九月飞。
泥牛吼水面,木马逐风嘶。
(本寂诗)7 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
自从一见桃花后,直到如今更不疑。
(灵云志勤开悟诗)8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
(五祖清演开悟诗)9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
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神赞蜂子投窗诗)10常忆西湖处士家,疏枝冷蕊自横斜。
精时一片当时事,只欠清香不欠花。
(虚舟普度墨梅诗)11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草吹尽楚江秋。
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悉。
(程颢题淮南寺诗)12岩上桃花开,花从何处来?灵支才一见,回首舞三台。
(觉海法因庵主开悟诗)13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
列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寒山吾心诗)14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刘长卿送上人诗)15我有一方便,价值百匹练。
相打长伏弱,到死不入县。
(王梵志我有诗)16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
不是息心去妄想,都缘无事可商量。
(守安南台静坐诗)17六祖当年不丈夫,倩人书壁自糊涂。
分明有偈言无信,却受他家一钵盂。
(悟新诗)18山县萧条早放衙,莲塘无主自开花。
三叉路口炊烟起,自瓦青旗一二家。
(惠洪诗)19他人骑大马,我独骑驴子。
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
(王楚志他人诗)20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身暧北枝寒。
现前一段西来意,一片西飞一片东。
(了元诗)21祖师遗下一只履,千古万古播人耳。
空自肩担跣足行,何曾踏着自家底。
(五祖演云诗)22瞋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
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真心。
(寒山诗)23独坐清谈久亦劳,碧松燃火暖衾袍。
【导语】禅诗是指与念佛、参禅相关的诗,应是富含禅理禅意的诗词作品。
禅诗是我国古代诗歌遗产中⼀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诗歌中的⼀颗明珠,许多优秀禅诗⾄今仍具有不朽的魅⼒。
下⾯就给⼤家分享下优秀的禅诗?欢迎阅读!【篇⼀】 【篇⼀】 1.《夜归⿅门歌》唐朝·孟浩然 ⼭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归⿅门。
⿅门⽉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来去。
2.《北青萝》唐朝·李商隐 残阳西⼊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何在,寒云路⼏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枝藤。
世界微尘⾥,吾宁爱与憎。
3.《题破⼭寺后禅院》唐朝·常建 清晨⼊古寺,初⽇照⾼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深。
⼭光悦鸟性,潭影空⼈⼼。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
4.《送僧归⽇本》唐朝·钱起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轻。
⽔⽉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惟怜⼀灯影,万⾥眼中明。
5.《寻陆鸿渐不遇》唐朝·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桑⿇。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中去,归时每⽇斜。
6.《与⾼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唐朝·岑参 塔势如涌出,孤⾼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蹬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
四⾓碍⽩⽇,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鸟,俯听闻惊风。
连⼭若波涛,奔⾛似朝东。
青槐夹驰道,宫馆... 7.《永遇乐·明⽉如霜》宋朝·苏轼 彭城夜宿燕⼦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明⽉如霜,好风如⽔,清景⽆限。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见。
紞如三⿎,铿然⼀叶,黯黯梦云惊断。
8.《寻南溪常⼭道⼈隐居》唐朝·刘长卿 ⼀路经⾏处,莓苔见履痕。
⽩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看松⾊,随⼭到⽔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
9.《花影》宋朝·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教明⽉送将来。
10.《积⾬辋川庄作》唐朝·王维 积⾬空林烟⽕迟,蒸藜炊⿉饷东菑。
关于禅诗句赏析1. 关于禅的诗句1、《禅诗一:找到自我》唐·无尽藏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
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译文:一个人光是东南西北地向外追求,哪里会找到自己呢?自己是在我们心中,找到了自己,就找到了本性。
能把自己找到,认识了自己,这是很不容易的。
而世间上的人,又往往不识自己,愚昧、苦恼,多么可怜!2、《禅诗二:摆脱迷惑》唐·鸟窠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
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在梦中。
译文:人从生到死,都无法摆脱迷惑。
如果不能看破,生命中充满了迷惑,那么人就只能陷入迷中,一再沉沦,到最后一无所得。
3、《禅诗三:聚散随缘》唐·龙牙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
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译文:花的朝开暮谢是无常,人的有生有死也是无常。
世间上没有不变的东西,没有独存的东西,一切都要仰赖因缘才能存在。
所谓“缘聚则成,缘散则灭”,要彼此珍惜。
4、《禅诗五:自在洒脱》宋·此庵守净流水下山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431 366432非有意,片云归洞本无心。
人生若得如云水,铁树开花遍界春。
译文:洒脱自在的生活,就是禅者的生活。
顺应自己的本性,何必刻意追逐名利?世间一切言语行为,都不过是心灵投射出来的影子。
人生是短暂的,舍弃身外之物,舍弃功名利禄。
方可活得洒脱,活得精彩,活得自在。
5、《禅诗六:去留人生》明·憨山德清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
荣华总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
译文:一年有春夏秋冬的更替,心念有生住异灭的起伏,人有生老病死的轮回。
实在没有什么值得我们执着留恋。
不要只知忙眼前短暂的荣华富贵,还要忙于我们绵长的未来。
一个生命的出现,总要给世界留一个纪念。
2. 古代描写禅的诗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唐代诗人戴叔伦在《送虞上人游方》:“律义通外学,诗思入禅关;烟景随缘到,风姿与道闲。
十首禅诗悟禅境了解历代禅师们的风范人格,有一条捷径,那就是直接从他们所作的‘禅诗’入手。
我们依循禅师的内容脉络,可以找出禅师们对宇宙人生的看法与态度!禅的境界,对于我们这个动荡混乱的时代,忙碌不安的人生,无疑的具有许多益处。
第一首明.莲池大师赵州八十犹行脚只为心头未悄然及至归来无一事始知空费草鞋钱这首诗是描写唐朝一位很风趣的赵州从谂禅师悟道的事情。
有一次,一位初学佛法的弟子,向他问了一个问题:“末劫时,还有没有这个?”在佛教认为这个世界必定要经过成、住、坏、空四大劫,到了末劫的时候,我们这个人会不会坏?还有没有业识?赵州禅师回答说:“会坏。
”弟子听了之后,接着又问:“如果‘这个’会坏的话,那怎么办呢?我们就随他去吗?”赵州禅师不在意地说:“随他去!”弟子听了禅师的话后,内心感到非常怀疑。
而赵州禅师自己后来想想,也不敢确定刚才回答的话是否恰当?惴惴不安,始终无法安心。
于是赵州和尚为了求得内心的安定,跋涉千山万水,到处去参究正确的答案,而留下了‘一句随他语,千山走衲僧’的佳话。
上面这则公案流传到了明朝,莲池大师于是写这首诗来叙述当时的情景,意思是说:赵州虽然年纪已经八十岁了,为了心中一个问题弄不明白,不能释然,于是不怕路途颠踬,还要四处去寻找真切的答案。
经过许多年以后,倦游归来,结果什么也没有得到,才知道自己过去在外面奔波寻找,只是缘木求鱼,空费了草鞋钱。
这首诗的含意是什么呢?就是说,‘道’不必到外界去追求,无须到心外去寻觅,因为‘道在迩’,道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
如果我们迷糊了心智,像赵州禅师一般,到处参访,即使花了非常长久的时间,结果还是一片茫然。
这首诗启示我们一个道理:要有求真的热忱和放下的勇气。
佛门中说一个人悟道有三阶段:‘勘破、放下、自在。
’的确,一个人必须要放下,才能得到自在。
古人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我们对于人生的荣誉毁辱,能够超然物外,对于虚幻的功名富贵,能够淡然不着,凡事提得起,放得下,身心不再为名缰利锁所系缚,自然能够得到大自在。
禅直接说诗,而禅在诗外是真禅;诗以无禅,而诗在禅中是好诗。
此两者皆不可自作玄虚——关键在“自作”二字,玄虚如改“自作”为“自生”,则有别趣——亦不失为禅。
无论是禅是诗,都以脚踏实地为第一。
如语近缥缈,亦要人人会得,吟咏之余,会心一笑,直至“出门一笑大江横”。
此种会心有多少气象!如此,得禅之真谛,亦得诗之妙旨矣!
禅诗可分为直截了当、曲折迂回两类。
前者近说理,后者多渲染。
若以此二者分高下,则在于,诗人之诗不妨说理中有风流雅致,而禅家之诗不妨渲染中有精深妙理。
此处所以置说理于诗人、渲染于禅家,盖禅家往往欲先说理,而诗人往往欲先渲染也。
但无论如何,说理不能“腐”,渲染不能“俗”。
“腐”在教训口气,“俗”在排比辞藻。
一涉腐、俗,在禅则理浮,在诗则味薄。
浮浅之理,说他做甚?轻薄之味,唱之何益?所以,禅师谈禅,分明是在作诗,虽然诗面无禅,而句句清风,荡开波心,只是一首诗;诗人作诗,分明是在谈禅,看似诗里无禅,而层层青翠,剥开笋心,只是一个禅。
达此境界才高。
参禅当然能悟道,作诗也定当升华!
试拈几句古人是诗也是禅,以诗谈禅,以禅赋诗之作,以为上文之衬托,但在援引之前,还要为上文补充一层意思,这就是:高僧有但以禅思指示学僧者,只在用韵语、排句形式,而未必是想作诗,所以佛家有个“偈子”的程式,此类作品不必以诗曰之。
甚至有大德著作讲理明白、直人人心的韵语,也不是诗。
长短莫论,都可作“偈”论。
只可惜,近来有多少语者,都把历代大师用来开悟学人的名偈当作诗一一禅诗来对待。
这些圣作,若论佛心禅理,岂是我辈能明白的?若从诗之角度论,但以“不搭界”论可矣。
所以如今有些著作,动则可录“禅诗”数百至千首,把僧人、诗人之作品,凡沾一点佛理禅理,甚或有一点仙道之气的诗句,都一律命之为“禅诗”。
笔者不才,期期以为不当。
展开自古及今汗牛充栋之书卷,能称得上禅诗者有多少?而上乘之作又有多少?仁智不同,取舍各别。
大诗人之诗句可有禅趣,也可无禅趣;高僧之禅法可有诗味,亦可无诗味。
然而,有禅趣之诗多是上乘之诗,有诗味之禅,亦是绝妙之禅。
可惜此类精品传世不在多数,若将沾溉雨露之苗,皆视为参天大木,还是那句——期期以为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