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优势学科建设提高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效果的改革探索
- 格式:pdf
- 大小:204.13 KB
- 文档页数:2
《动物的弄虚作假》阅读答案《动物的弄虚作假》阅读答案《动物的弄虚作假》阅读答案动物的弄虚作假①自然界一些动物为了生存竞争、繁衍子孙,常会弄虚作假,玩弄骗术。
其技巧之高超,简直令人难以想像。
②椿象、金龟子只要稍动它一下,立刻会装死从农作物上掉落地面,过会儿又活动开来。
鸭子似乎是傻乎乎的,但当其被红狐追捕时,会翻着白眼装死。
有人曾做试验,用红狐追捕养鸭场的50只鸭子,竟有29只在狐爪下逃生。
喜欢装死的狐狸,其装死的技艺更高。
一次,一只狐狸被猎人击中,它迅即原地躺倒,全身瘫软,一动不动,猎人以为狐狸已死,就暂放原处,转到他处行猎。
待到归来收拾猎物时,狐狸早已溜之大吉,猎人上了狐狸的当。
③人们有时会发现有些蟹或虾的螯足一大一小,有的蛇或壁虎的尾巴粗细与身子相差悬殊,这决不是先天的畸形,也不是什么稀有品种,而是当它们遇到了强敌,使出了断足截尾的绝招,来一个“舍车保帅”,新的足还未长成原来大小的缘故。
④栖息在北极圈内的白狐、北欧山区的雪兔、日本北部的高山兔和我国新疆阿尔泰山区的雷鸟,能随着季节变化而改变颜色。
如雷鸟到白雪皑皑的时候,便银装素裹;当春暖花开时,又着上淡黄色的“春装”;盛夏酷暑,浑身又换成栗褐之色;当秋风萧瑟的时节来到,又穿上与环境协调一致的暗棕色羽裳。
⑤见过竹节蝗、木叶蝶的人,无不为它们的形态与所附着的茎叶是那么相似而叫绝,这是一种生就的拟态。
生活在澳州的叶海马,其体态能模拟周围物体,全身生出许多叶形突出物和丝状物,好似马尾藻一样,在海水中缓缓飘荡,使对手极难辨别。
⑥有的动物甚至会“行诈术”。
一位学者曾发现,一只苍鹭为觅食一条小鱼,颇费了一番脑筋:它嘴叼一根小羽毛,在小溪岸边踱着方步,两眼扫视着浅浅的溪水。
随即突然止步,有意让羽毛掉进水里面;小鱼误以为是饵料,游近羽毛,苍鹭便以闪电般的动作扑向水面,吞食美味。
⑦动物在面临它的对手或要达到某一目的时,决不是简单地屈从或毫不掩饰其真面目。
人们在认识和利用动物时,务必要注意到这点。
浅谈高校有机化学教学改革高校有机化学教学改革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有机化学是现代化学的重要分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高校有机化学教学改革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专业素养的提高和学科发展的进步。
一、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的有机化学教学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这种教学方式存在着教师知识传授不全面,学生理解能力薄弱,缺乏实际操作经验等问题。
改革教学方法非常重要。
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实验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机化学知识。
二、更新教学内容。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有机化学的知识内容也在不断更新。
高校有机化学教学改革需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注重前沿科技知识和实际应用。
可以增加一些新的化合物、反应和方法的学习,如有机合成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有机光电子材料的合成和性能研究等。
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
三、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有机化学是实验性质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高校有机化学教学改革必须注重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可以提供更加完善的实验室设备和实验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操作能力。
可以开展一些有机合成和有机反应的实验项目,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操作,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有机化学的学习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理论知识的学习需要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高校有机化学教学改革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可以增加实习实训课程,组织学生参加科研项目和实际工作,让学生亲身经历有机化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高校有机化学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配套措施的支持。
通过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可以提高有机化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培养更多的有机化学人才。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与改进1. 介绍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亲自参与实验过程,观察、思考并解决问题,提高他们对实验原理和化学知识的理解。
因此,创新和改进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提升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2. 利用现代技术设备进行实验在现代科技条件下,我们可以借助先进的技术设备改进化学实验教学。
例如,使用电子计时器、温度传感器、pH计等设备可以减少实验误差,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此外,利用计算机仿真实验软件,可以模拟各种实验情境,使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多次实验,提高实验操作的熟练度和科学思维能力。
3. 引入项目式实验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主要以独立的实验为主,学生只需要按照老师的指导完成实验步骤,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和改进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引入项目式实验。
通过给学生一个具体的化学问题或挑战,并指导他们完成整个实验过程,从实验设计、材料准备到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鼓励学生提出并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4. 强化实验安全教育化学实验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实验教学中的关键方面。
为了创新和改进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我们应该加强实验安全教育。
包括化学实验安全操作规范、急救知识和常见事故处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学生对实验安全意识的重视,减少实验意外事故的发生。
5. 强化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培养创新和改进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改进,让学生思考实验的目的、预期结果以及实验步骤的合理性。
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可以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结果的解释与讨论来实现。
6. 实验结果的文献调研和评价创新和改进化学实验教学,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文献调研和评价。
让学生了解实验结果在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性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研究的兴趣。
7. 开展实验教学中的科学活动为了创新和改进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我们应该进行更多的科学活动,如科学展览、实验报告比赛等。
化学特色学科建设实施方案一、引言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推动化学学科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制定了以下化学特色学科建设实施方案。
二、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建立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体系。
2. 专业课程:设置《化学实验技术》、《化学工程原理》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
3. 拓展课程:增设《环境化学》、《食品化学》等课程,拓宽学生的化学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1. 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2. 项目实践:组织学生参与化学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
3. 多媒体教学: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师资队伍建设1. 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2. 拓展师资来源:引进优秀化学教育人才,增加学科师资力量。
3. 激励机制:建立教师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科研积极性。
五、实践教学环节1. 实习实训:加强学生的实习实训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实地考察,拓宽学生的化学知识视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 产学合作: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机会。
六、科研创新支持1. 科研项目: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能力。
2. 学术交流:组织学生参加学术交流会议,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
3. 创新成果:鼓励学生参加科研创新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七、教学质量评估1. 学生评价:建立学生评价制度,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2. 教学督导:加强教学督导和评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3. 教学改革:不断探索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高职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摘要:实施高职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是为了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高职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为了能够培养出符合国家、社会、岗位要求的人才。
因此,探讨高职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极为重要。
关键词:高职;教学改革;有机化学实验高职院校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将会直接地接触社会、接触岗位,而人才是不是具备相关的实践经验以及实践能力,可以说会直接地影响人才的发展。
在高职化学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不仅仅是展开相关教学的基础,更是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通过高职院校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发展,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的形成。
然而,就我国目前的形式来说,在高职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说教学的模式、教学的内容等等,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地抑制了高职化学专业的发展。
正是因为这样,相关部门必须重视对高职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只有及时地改革,才能够及时地解决问题,进而才能够促进教学的成功,促进人才的成长。
一、高职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1.实验教学模式单一迄今为止,我国高职化学专业在进行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时候,仍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课堂的展开,先由教师讲解具体实验的原理、步骤等等,进而就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而这个操作实际上是模仿性非常强的操作。
而这种过于单一、过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抑制了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的实验操作局限于条框之中,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甚至会造成学生的厌恶心理。
2.实验内容陈旧就目前的形式来说,高职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内容大多是一些基本的实验动手技术、操作技术以及一些简单的验证、合成,对于具有综合性、创新性以及设计性的实验,基本上没有。
而这种过于陈旧的实验内容不仅不具备前沿性,甚至可以说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进而影响教学效果,降低教学质量。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与改进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兴趣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往往缺乏创新和激发学生兴趣的因素,导致学生对实验内容和过程缺乏热情。
因此,为了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需要进行创新与改进。
本文将从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实验评估方面探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与改进。
一、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基础。
传统的化学实验设计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扮演实验的执行者角色,缺乏学生参与和思考的机会。
为了创新实验设计,可以引入探究性实验和案例实验。
探究性实验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好奇心提出问题并设计实验,培养他们的探索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案例实验则可以将化学实验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验中解决实际问题,增加实验的应用性和趣味性。
二、实验操作实验操作是化学实验教学的关键环节。
传统的化学实验操作往往依赖于教师的示范和指导,学生只是简单地按照指令进行操作,缺乏实际动手和思考的机会。
为了改进实验操作,可以引入小组合作和自主操作。
小组合作可以让学生在实验中互相配合和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自主操作则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实验评估实验评估是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实验评估往往只注重结果和答案,忽略了学生的实验过程和思考。
为了创新实验评估,可以引入实验报告和实验演示。
实验报告可以让学生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实验记录和分析能力。
实验演示则可以让学生通过口头或图像表达实验内容和意义,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
总结起来,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与改进需要在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实验评估等方面进行。
通过引入探究性实验和案例实验,学生可以参与和思考实验设计;通过小组合作和自主操作,学生可以动手和思考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报告和实验演示,学生可以总结和表达实验结果。
这样的创新与改进可以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创造能力。
有机化学教学实验的改进与拓展设计目录一、内容概括 (2)1.1 有机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3)1.2 教学实验的现状与挑战 (4)二、有机化学实验的改进 (5)2.1 实验内容的优化 (6)2.1.1 增加综合性实验 (7)2.1.2 强化选择性实验 (8)2.1.3 开展研究性实验 (10)2.2 实验方法的改进 (11)2.2.1 传统方法的优化 (12)2.2.2 新技术的应用 (13)2.2.3 实验装置的改进 (14)2.3 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 (16)2.3.1 小组合作学习 (17)2.3.2 翻转课堂 (17)2.3.3 在线互动教学 (19)三、有机化学实验的拓展设计 (20)3.1 跨学科的实验项目 (21)3.1.1 生物有机化学实验 (22)3.1.2 环境有机化学实验 (23)3.1.3 材料有机化学实验 (24)3.2 实验技术的拓展 (26)3.2.1 质谱技术在有机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27)3.2.2 核磁共振技术在有机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29)3.2.3 光谱技术在有机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30)3.3 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 (32)3.3.1 校内实验教学平台 (33)3.3.2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34)四、结论与展望 (35)一、内容概括本论文致力于对有机化学教学实验进行深入的改进与拓展设计,以期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实验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以及学生参与度不高等。
针对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措施。
在实验内容方面,本研究引入了最新的有机化学合成技术和研究方法,确保实验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
通过设计一系列综合性实验,旨在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验技能,并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本研究采用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报告撰写,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思政教育”背景下的《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发布时间:2023-01-13T07:32:39.541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16期第9月作者:廖慧英康丽琴[导读] 本文立足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有机化学》教学现状和课程特点,廖慧英康丽琴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201418摘要:本文立足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有机化学》教学现状和课程特点,结合当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时代特征,在有机化学课堂中适当地贯穿 “思政元素”,以“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为宗旨,实现传授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培养学生优秀职业道德,塑造学生正确三观,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的教学目的,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人才。
关键词:思政教育,立德树人,职业道德Exploration of Teaching Reform of 《Organic Chemistry》underthe Background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Liao Huiying Kang Liqin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1418Abstract: Based on the current teaching situation in 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nd course characteristics of organic chemistry, at the same time, combin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appropriately runs through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organic chemistry classroom, for the purpose of teaching student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s, cultivating students excellent professional ethics, cultivating students a correct world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with both integrity and ability for the society in the new era.Key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trengthen mor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e people, professional ethics一、前言《有机化学》是我校应用化学、环境科学、制药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表面精细等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同时也是生物、材料、香料香精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
提升化学教学效果的探索与实践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教学质量和效果成为各国教育界关注的重点和热点问题,而化学教育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教育界一直在探索和实践如何提升化学教学效果的方法和途径,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评价等方面来探讨如何提升化学教学效果。
一、教学改革化学教学改革是提升化学教学效果的必然选择。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生成长环境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化学教学改革需要采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比如,针对传统化学教学知识点丰富、实践内容较少的问题,可以采取引导式的探究学习方式,通过多样的实践任务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从实践中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
此外,教学改革还需要加强课程与社会的联系,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去了解化学的应用领域和现实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科发展热情。
二、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影响化学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在化学教学中,多样化、灵活性的教学方法是有效传授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关键。
其中,引导式学习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热情。
通过引导式学习,学生可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形成自主的学习方式,将所学知识带入实践。
此外,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还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和兴趣,采用差异化的教学方法,这有利于教师把最佳的教学资源提供给每一位学生,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三、教学资源教学资源的丰富程度是提升化学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教学资源的丰富性,不仅包括先进的科学实验室、设备和仪器,还包括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可操作性等特点的教学课件和教学网络平台等。
因此,教育部门需把资源建设纳入教育基础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扶持和开发教学资源,为化学教育提供更好的支撑和保障。
四、评价体系评价体系与化学教学效果的提升密切相关。
传统的计分制评价模式过于注重知识的量化和成绩的单一认定,难以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科教融合背景下《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崔月芝;王晓;田燕;陶芙蓉
【期刊名称】《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24(25)1
【摘要】培养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科教融合的主要目标。
在此背景下,将研究性教学方法引入《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科研思维及创新精神。
首先将验证性实验内容加以改进,抽提出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方案,由学生分组承担不同的研究内容,共同完成研究课题。
课后学生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讨论,获得研究课题的结论。
在研究性实验中,每一组承担的研究内容与原来的验证实验内容基本相同,只是某些参数有所不同,因此研究性实验既达到了验证性实验要求掌握基本操作的教学目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研究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这一教学改革为科教融合人才培养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总页数】5页(P122-125)
【作者】崔月芝;王晓;田燕;陶芙蓉
【作者单位】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科教融合实验教学探索——以TiO2光催化降解染料废水实验为例
2.新医科背景下科教融合促进整合实验教学改革
3.科教融合背景下专业综
合实验教学改革——以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为例4.新工科背景下材料类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5.科教融合背景下材料化学专业材料表征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有机化学课程改革具有以下特色和创新点:1. 强调学生中心、目标导向和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认知规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不断优化和完善课程内容,确保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2. 增加前沿性内容和应用型内容的比例。
在传统有机化学的基础上,引入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学科前沿知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验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多元化教学模式探索。
除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外,还采用了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平台等,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
4. 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考试、实验操作、课堂表现、小组讨论等,从多个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发展。
同时,通过反馈机制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5.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培训、学术交流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适合自身学科特点和教学风格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6. 建立开放的有机化学课程资源平台。
将课程内容、实验教学、虚拟仿真等多种资源进行整合,方便师生获取和使用相关资源,同时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交流。
7. 注重与其它学科的交叉融合。
有机化学与生物学、物理学、材料科学等多个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教学改革中注重引入相关学科的知识和研究成果,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
8.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增加实验课程比例、优化实验内容、加强实验室建设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9. 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除了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外,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的素质,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10. 加强与工业界的合作与交流。
通过与企业合作、共建实验室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同时将企业的需求和反馈引入教学中,推动教学改革和创新。
浅谈高中化学实验设计的改进与创新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冲击下,对于现在的化学教师有诸多条条框框的要求,教师本人得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其中要求之一,化学实际上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论传统高中化学教材实验,一些实验操作危险或者是现象不明显,如何提高对实验改进和创新是我们教师面临的一大挑战。
作为教师,要是能够对传统的实验方法进行改进与创新,让实验操作简便,现象便于观察,减少污染及对资源的浪费,就能更加贴近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与理念。
接下来,本人结合自己的积累,阐述自己的看法,讲述对一些实验的改进与创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改进;创新;新课程改革1.高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的应用策略1.1将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究实验教师演示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内容之一,老师演示操作实验,引起学生关注观察,思考以及记录实验现象。
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教师演示,将要学习的实验内容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教师引领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再结合教师的讲解[11],得出此实验结论。
为了让学生有机会来动手操作实验,增强他们对实验内容的学习效果,这就尽可能让教师将一些简单的教师演示实验能够改为学生探究实验,给学生更多机遇学习与提升。
例如:钠与水的反应、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原电池原理等等。
1.2将教材验证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教科书中有许多验证性实验,传统的化学教师经常一步一步演示实验,最后的结果与书中的描述一致,也就是说,这个实验是成功的就结束了。
学生也是依据教师的操作,机械地记下实验现象或结论就好。
假设教师能将此种类型的实验进行合适的改进设计,若能以探究的方式呈现出来,会有出乎意料的成果,展现学生主人公的地位,起到增强学生自信心的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探索精神及改进创造能力。
2.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设计的案例2.1氯化氢制取与性质检验实验改进2.1.1背景本人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还原了氯化氢制取与性质的实验,发现中学化学传统教材中演示实验有以下几点不足之处:实验装置步骤多且操作繁琐,实验存在一定危险,容易造成产物氯化氢气体的泄露,污染环境,不利于人体的健康,不利于提高教师对化学的教学质量;实验中的现象不明显,学生不易仔细进行观察;(3)没有对氯化氢的性质进行检测,缺乏说服力,不够严谨。
高等学校优势学科专业建设的探索、实践与思考——以燕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作者:曲明贵张瑞军张福成来源:《教学研究》 2011年第4期[摘要] 高等学校的学科与专业建设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本文以燕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介绍了在学科和专业建设方面的探索与实践经验,深入探讨和思考了优势学科与特色专业建设的关系,以及当前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旨在为优势学科与特色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等学校;优势学科;特色专业[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4634 (2011) 04-0020-03学科发展水平是衡量一所大学国内外地位的重要标志Ⅲ,专业则是学科承担人才培养职能的基地,一所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与提升,必须从学科建设入手,结合学校办学特色与定位,不断强化优势学科建设和特色专业培育,持续建设一流的学科和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进而才能实现一流大学的建设。
燕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其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重型机械学院金相专业教研室)一直积极进行学科和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学院在学科建设和特色专业培育方面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
然而,由于受到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及以科研为导向的评估机制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学科建设和特色专业培育方面,学院也面临一些国内高校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尤其是特色专业建设在我国各高校中还基本属于新事物,处于起步阶段,学科建设与特色专业建设还存在许多更深层次、更关键的问题,需要在建设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深化理论研究,逐步加以解决。
1 优势学科与特色专业建设之间的关系众所周之,世界一流大学之所以著名,首先是因为它拥有一流的学科和相关专业。
例如哈佛大学的商学、政治学;剑桥大学的物理;牛津大学的古典文学、数学;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电子工程;麻省理工学院的电机工程和计算机工程等,也就是说,创建一流的大学,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的建设是基础。
关于“大学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建议一、科技创新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大学化学课程应紧密结合鲜活的科技创新实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强化实践环节。
由于化学实验不仅对环境和安全要求高,而且对设备和材料有较高的要求,有些学校只能将实验内容简化,甚至取消实验操作。
这对于学生真实地了解化学理论知识、培养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增强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造成了很大影响。
因此,大学化学课程应引入更多的实验内容,为学生提供实验室实践课程,使学生真实体验化学知识并理解科技创新的原理。
同时,可以借鉴网络化学实验,通过虚拟化技术,实现真实实验的再现,并通过3D技术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现代科技进步所依托的细节和创新。
二、多元化课堂教学模式传统的大学化学教学往往是由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系统有序的讲解,而学生需要大量消耗时间来接受教师的讲解。
这种教学模式过分注重知识的传输,而忽视了学生思维的激活和创造性的发展。
因此,大学化学课程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首先,在教学内容上,应进行生动、有趣的知识呈现,设置实际例子和生活应用案例,引导学生积极思索和探索化学知识应用的可能性。
其次,教学形式上,应扩大大学化学实践和讨论的比例,利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倡导小组互动和师生互动,促进知识的理解和探究,同时达到知识的转化和深入。
三、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如今,化学学科在生产、环境等各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大学化学课程教学应更加注重建设“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课程的内容、形式和目标都应该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以创新为主线,不仅关注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联合科技的应用技能。
优秀的大学化学人才应该不仅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也应该具有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创新运用能力。
建议大学化学课程教学应在教学内容、教育方式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
在课程内容上,应突出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加强科技创新的实践,激发学生兴趣和创造性;在教育方式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动力,使用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以营造积极学习的氛围。
依托学科优势 建设基础课示范实验室何斌鸿 侯朝辉 王国祥 聂东宋(湖南理工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湖南岳阳414006)摘 要:从分析学科建设与基础课示范实验室建设的关系入手,提出了地方高校基础课示范实验室建设的思路和原则。
采用一体化策略,实现了学科建设与基础课示范实验室建设的共同发展,实验室建设符合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关键词:学科建设;示范实验室;应用型人才;地方高校中图分类号:G 4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795(2010)02-0001-02收稿日期:5作者简介:何斌鸿(6),男,湖南湘阴人,从事实验室管理方向研究。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教研教改项目(5);湖南理工学院教研教改项目(B )一、学科建设与基础课示范实验室建设的关系要培养符合地方社会经济需求的高质量应用型本科人才须,必依靠稳定的资金投入。
大多数地方院校由于起步较迟,底子相对薄弱,办学经费普遍不足,在如此尴尬的状况下,示范实验室建设往往流于形式。
因此,探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的基础课示范实验室建设一体化策略是保障资金投入的长效机制。
实施学科建设与基础课示范实验室建设一体化策略,一方面,学科建设的稳定投入可促进实验室的基本条件建设,从而为示范实验室建设提供优质的硬件支持;学科建设带来了先进的教学科研理念,转变了实验教学思想,为实验教学质量的落实提供了保障;学科建设促进高质量科研平台的建设,为实验教学的拓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科建设促进大量高质量科研项目形成,可为研究创新层次的实验教学提供平台;学科建设产生的高水平科研成果,可为实验教学内容改革提供丰富而生动的素材;学科建设聚集了高水平学术团队,可为实验教学提供一流的、教学科研并重的师资队伍;学科建设促进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完善,可为示范实验室建设提供参考。
另一方面,示范实验室的建设可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更完善的实践平台;可为学科科研提供最基础、最先进实验基地;可为科研成果孵化为实验项目提供实践支持等。
初三化学学科建设发展建议一、优化教学资源配置1. 加强实验室建设:提升实验室设备的质量和数量,保证学生们能够充分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实践能力。
2. 完善教材体系:更新教材内容,紧跟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使教材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3. 丰富教学手段:引入多媒体教学技术,利用动画、模拟实验等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4. 增加教学辅助资源:提供更多的练习题、习题答案和教学视频等辅助教材,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二、改进教学方法1.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科学素养。
2. 探索问题驱动学习: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3. 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将课堂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化学知识。
4.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鼓励学生选择化学相关的课题进行研究,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支持。
三、加强实践教学1. 拓宽实践教学内容:增加实际应用场景,让学生能够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实际问题中。
2. 增加实践教学时间:加大实验课程的比例,增加实践操作的时间,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
3. 加强实验安全教育: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四、激发学生兴趣1. 创设情境教学:通过创造情境,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2. 进行化学实践活动:组织化学实践活动,如参观化工企业、实地考察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化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鼓励学生参加化学竞赛: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化学竞赛,提高他们的学科竞赛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化学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
2. 加强教师团队建设:建立化学教师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分享教学经验和资源。
3. 提供教师发展机会:为教师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支持他们参加学术研讨会和教学培训,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提高结构化学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创新1. 引言1.1 背景介绍结构化学作为化学领域中的重要分支之一,其在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结构化学的教学质量也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结构化学教学的质量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也直接影响到未来化学领域的发展。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结构化学教学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如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枯燥、学生参与度低等问题。
为了提高结构化学教学的质量,教育界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
通过引入基于实践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结构化学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利用新技术如虚拟实验室、在线教学平台等,可以为结构化学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也是提高结构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提高结构化学教学质量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和知识掌握技能,才能真正实现结构化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1.2 研究意义结构化学作为化学学科中的重要分支,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结构化学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创新,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结构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他们未来的科研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本次研究探讨如何提高结构化学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创新,不仅能够为结构化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也有助于推动化学教育的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和知识掌握技能。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2. 正文2.1 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传统教学模式在结构化学教学中存在一些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传统教学模式注重教师的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互动与合作。
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够深入,缺乏实际运用的能力。
传统教学模式注重死记硬背,重视知识点的灌输而忽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
广东化工 2012年第16期· 160 · 第39卷总第240期有机化学开放性实验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杨广花,陈洁(常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江苏常州 213164)[摘要]有机化学开放性实验是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等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具创新性的应用型人才,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势在必行。
依托江苏省化学工程与技术优势学科建设,作者就优化开放性实验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和提高实验教学管理等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以求提高有机化学开放性实验教学质量,获得最佳的实验教学效果。
[关键词]有机化学;开放性实验;教学效果;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1865(2012)16-0160-02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f Improving the 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Teaching EffectYang Guanghua, Chen Jie(School of Petrochemical Engineering, Changzhou University, Changzhou 213164, China) Abstract: The 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 teachi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chemistry,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other area education. In order to train high quality, high ability with innovative talents, it is imperativ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xperiment teaching. Depending on the project of priority academic program development of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the author attempted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 teaching through optimizing 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experiment content, teaching method and experiment management, which can inspire th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and a good results were received.Keywords: 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opening experiment;teaching effect;teaching reform基础化学实验是许多理工科最重要的实验环节,也是配合课堂理论教学环节中最基础也是最突出的环节,有机化学实验更是如此,主要是因为有机化合物种类特别繁多,有机反应变化万千,并且有机反应对化合物的结构,特别是空间立体结构的依赖性很强,有机化合物空间结构直接决定了有机化学反应的活性及方向。
基于有机化学课程中教学与科研融合的教改初探有机化学作为化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传统的有机化学教学模式主要以理论知识的传授为主,缺乏与科研的结合,使得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和科研思维。
本文对有机化学课程中教学与科研融合的教改进行了初步探讨。
我们可以在有机化学课程中增加实验环节。
有机化学实验是学生培养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和掌握,提高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实验也是进行科研的重要环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以体验到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思维方式。
在有机化学课程中增加实验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思维。
在有机化学课程中引入科研项目。
科研项目可以与有机化学课程内容相结合,由学生自主选择或指导教师指导,在有机化学领域开展一定的研究。
通过科研项目的开展,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科研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科研项目还可以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可以通过开设有机化学相关的实践课程,如有机合成实践课程、有机分析实践课程等。
这些实践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将有机化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课程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为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打下基础。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思维。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科研项目的开展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思维。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开展有机化学相关的科研讨论或研讨会,帮助学生提高科研水平和科研能力。
有机化学课程中教学与科研融合的教改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增加实验环节、引入科研项目、开设实践课程以及教师的培养等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思维,为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打下基础。
以上仅为初步探讨,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来探索有效的教学与科研融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