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矿(铜)
- 格式:rtf
- 大小:104.53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铜矿类型分类表(一)斑岩型铜矿这是我国最主要的铜矿类型,它们主要分布在东北兴安岭、山西中条山、长江中下游、西南“三江”、北疆和华北克拉通北缘5个地区,它们基本上位于世界3大斑岩型铜矿带(环太平洋带、古亚洲带和古地中海带)的分布区内。
它们的分布与构造作用关系密切,总的受构造活动带控制,但就单个矿床而言,矿床定位于隆坳交接部位,并靠隆起一侧(芮宗瑶,1998)。
在斑岩体中,并不是整个岩体内都有铜矿,而往往只是在斑岩体外缘的某些部位,该处一般裂隙构造比较发育,蚀变作用比较强烈,成矿作用发生在成岩之后,显然成矿是与热液活动有关。
目前,我国已知的5个超大型铜矿床中,斑岩型铜矿就占了4个,即西藏玉龙、江西德兴铜厂与富家坞和黑龙江的多宝山(储量已接近超大型规模)。
另外还有内蒙古乌奴格吐山、山西铜厂峪、江西德兴朱砂红、西藏贡觉多霞松多和西藏察雅马拉松多5个大型铜矿床。
我国的斑岩型铜矿床中铜的平均品位,相对比国外要贫一些,矿石含铜量多低于1%。
斑岩型铜矿床的矿石组分较复杂,可综合利用的元素较多,最常见的有钼,常形成典型的斑岩型铜-钼矿床,其次是金、银、铼、硒、碲,它们都可作为副产品进行回收。
有的可能还伴生有铂族元素,但这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深入工作才能确定。
(二)海相砂页岩型铜矿这种铜矿类型主要产于海相细碎屑岩-碳酸盐建造中,赋矿围岩为细碎屑岩(有的含火山物质)或碳酸盐岩石,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展布,并随地层同步褶皱,有的地段还有后期切层的铜矿脉产生。
矿床规模一般较大,主要分布在四川会理—云南东川—易门—元江、山西中条山、内蒙古狼山—渣尔泰和青海鄂拉山地区,它受陆内裂谷(亦有人称坳拉谷)或隆起区的边缘海槽控制。
海相碎屑岩型铜矿容矿地层的时代主要是元古宙和古生代。
和国外相比,我国的元古宙更重要一些,主要矿床都是产于中、新元古代细碎屑岩(有的含火山物质)-碳酸盐建造中,它是我国铜矿重要类型之一。
其中最大的矿床是云南东川汤丹铜矿,据最近的资料,其铜金属储量已接近超大型矿床规模(250万t)。
铜矿是怎样形成的铜矿指可以利用的含铜的自然矿物集合体的总称,铜矿石一般是铜的硫化物或氧化物与其他矿物组成的集合体,与硫酸反应生成蓝绿色的硫酸铜,是什么因素导致铜矿形成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铜矿是怎样形成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铜矿的形成铜矿是岩浆的作用,不是火山的作用。
有色金属矿物是在岩浆的冷却过程中形成,有重力、置换、重结晶、凝华等多种方式。
例:斑岩型铜矿床主要与火成岩有关,由于这一类火成岩具有“斑状结构”,因此将与这类火成岩有关的铜矿床称为“斑岩型铜矿床”。
斑岩型铜矿床的形成与中深成的火山岩侵入有关,象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
岩浆的侵入导致了围岩蚀变,沿侵入岩体的中心,不同的围岩蚀变呈环带分布。
铜矿体一般产在侵入岩体的内部或与围岩的接触带上。
铜的来源一般是随着岩浆的上侵,从深部被岩浆携带上来。
这一类矿床的主要原生矿物是黄铜矿和斑铜矿,规模一般较大,但品位较低,一般为0。
5%左右。
斑岩铜矿床,大多数产出于大陆边缘和岛弧环境。
普遍认为,被俯冲洋壳板片释放流体交代的地幔楔部分熔融形成的玄武质岩浆,在相对封闭系统结晶分异和/或同化混染形成含铜长英质岩浆。
然而研究表明,在西藏碰撞造山带,发育一条具有巨大成矿潜力的中新世斑岩铜矿带,含铜斑岩具有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性,来源于被加厚的藏南镁铁质下地壳,但俯冲的新特提斯洋壳板片部分熔融也不能完全被排除。
斑岩铜矿形成于陆-陆后碰撞伸展时期(13~18 Ma),即青藏高原迅速抬升之后。
横切碰撞造山带的南北向正断层系统,类似于岛弧环境下的横切弧的断层系统,成为埃达克质斑岩岩浆快速上升和就位的通道与场所,并使岩浆热液系统中大量的含矿流体充分地分离而成矿。
铜矿指可以利用的含铜的自然矿物集合体的总称,铜矿石一般是铜的硫化物或氧化物与其他矿物组成的集合体,与硫酸反应生成蓝绿色的硫酸铜,是什么因素导致铜矿形成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铜矿是怎样形成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铜矿的基本概述铜矿石一般是铜的硫化物或氧化物与其他矿物组成集合体,与硫酸反应生成蓝绿色的硫酸铜。
铜矿铜矿概述℃。
铜及其合金由于导电率和热导率好,抗腐蚀能力强,易加工,抗拉强度和疲惫强度好而被广泛应用,在金属材料消费中仅次于钢铁和铝,成为国计民生和国防工程乃至高新技术领域中不可缺少的根底材料和战略物资。
在电气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国防工业等部门具有广泛的用途。
一、矿物原料特点铜是一种典型的亲硫元素,在自然界中要紧形成硫化物,只有在强氧化条件下形成氧化物,在复原条件下可形成自然铜。
目前,在地壳上已发觉铜矿物和含铜矿物约计250多种,要紧是硫化物及其类似的化合物和铜的氧化物、自然铜以及铜的硫酸盐、碳酸盐、硅酸盐类等矿物。
其中,能够适合目前选冶条件可作为工业矿物原料的有16种。
即自然元素:自然铜〔含铜近100%〕;铜的硫化物:黄铜矿〔含铜34.6%,括号指铜含量,下同〕、斑铜矿〔63.3%〕、辉铜矿〔79.9%〕、铜蓝〔66.5%〕、方黄铜矿〔23.4%〕、黝铜矿〔46.7%〕、砷黝铜矿〔52.7%〕、硫砷铜矿〔48.4%〕;铜的氧化物:赤铜矿〔88.8%〕、黑铜矿〔79.9%〕;铜的硫酸盐、碳酸盐和硅酸盐矿物:孔雀石〔57.5%〕、蓝铜矿〔55.3%〕、硅孔雀石〔36.2%〕、水胆矾〔56.2%〕、氯铜矿〔59.5%〕。
当前,我国选冶铜矿物原料要紧是黄铜矿、辉铜矿、斑铜矿、孔雀石等。
按选冶技术条件,将铜矿石以氧化铜和硫化铜的比例划出三个自然类型。
即硫化矿石,含氧化铜小于10%;氧化矿石,含氧化铜大于30%;混合矿石,含氧化铜10%~30%。
我国铜矿物原料具有以下特点:1)适合选冶生产的铜矿物原料,赋存于多种矿床类型。
其中,具有重要开采价值的矿床类型: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斑岩型铜矿床、夕卡岩型铜和多金属矿床、热液脉型铜矿床、火山-沉积块状硫化物型铜矿床、沉积型层状矿床等等。
2〕矿石结构构造复杂,嵌布粒度不均,多为不均匀浸染粒度矿石,甚至有很多矿物组合、组构嵌布细微,成分复杂,难选矿石较多。
3〕矿石化学成分多样,伴生、共生多种有益有害组分,选冶工艺条件复杂。
入炉原料铜平均含量铜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抗腐蚀性能。
它广泛应用于电子、电气、建筑、航空等领域。
铜的性能取决于其含量,不同产地的铜矿石中铜的含量也不尽相同。
本文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铜矿石及其平均含铜量。
首先,来讨论一下较常见的硫化铜矿。
硫化铜矿是最主要的铜矿石之一,其主要成分是黄铜矿和闪锌矿。
在世界各地的铜矿中,硫化铜矿的平均含铜量约为0.5%至2%。
其中,黄铜矿的平均含铜量在1%至3%之间,而闪锌矿的平均含铜量在0.5%至1%之间。
虽然硫化铜矿相对来说含铜量较低,但由于其丰富的资源和较高的开采难度,它仍然是铜的重要来源之一。
另一种常见的铜矿石是氧化铜矿。
氧化铜矿主要成分是赤铁矿和菱铁矿。
与硫化铜矿相比,氧化铜矿的平均含铜量较高。
在世界各地的铜矿中,氧化铜矿的平均含铜量约为2%至4%。
其中,赤铁矿的平均含铜量在2.5%至5%之间,而菱铁矿的平均含铜量在1.5%至3%之间。
相对于硫化铜矿,氧化铜矿更易于开采和提取铜金属。
此外,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铜矿石是闪速石英矿。
这种矿石是一种含铜的石英矿物,其平均含铜量很高,一般在10%至30%之间。
闪速石英矿在某些矿床中存在,尽管数量相对较小,但其含铜量高使得其成为一种重要的铜资源。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所提到的铜矿石的平均含铜量只是一个大致的范围,并不是绝对的。
实际铜矿中的含铜量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产地、成矿环境和矿石类型等。
此外,由于不同矿石中其他元素的存在,铜的提取和炼制过程中还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和分离。
在实际生产中,铜矿石的平均含铜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它直接影响到矿石的价值和利用率。
矿石中铜的含量越高,提取和加工的成本就越低,资源利用率也就越高。
因此,科学准确地测定铜矿石的含铜量对于铜矿石的开采、选矿和冶炼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不同种类的铜矿石的平均含铜量在0.5%至30%之间。
硫化铜矿的平均含铜量约为0.5%至2%,氧化铜矿的平均含铜量约为2%至4%,而闪速石英矿的平均含铜量约为10%至30%。
赤铜矿( Cuprite)化学成分 Cu2O, 可能有时含有铁硅混合物。
等轴晶系六八面体晶类。
针状、致密块状、粒状、土状集合体。
针状或纤毛状红色集合体称为毛赤铜矿CHALCOTRICHITE。
红色至近于黑色,表面有时为铅灰色。
条痕为深浅不同的棕红色。
金刚光泽至半金属光泽。
硬度3.5-4.5 ,比重5.85-6.15,解理不完全,断口贝壳状至不平坦。
透明至半透明,均质体。
条痕加盐酸产生白色氯化铜沉淀一般是黝铜矿、黄铜矿及其他铜的硫化物的次生产物,多产于铜矿床的氧化带;与自然铜密切共生,常与蓝铜矿、辉铜矿、黑铜矿伴生或共生。
炼铜的重要矿物。
原生铜矿的找矿标志。
赤铜矿cuprite化学成分为氧化亚铜(Cu2O)的矿物。
虽含铜量高达88.82%,但因分布少,只作为次要的铜矿石利用。
晶体属等轴晶系的氧化物矿物,无解理。
呈立方体或8面体晶形,或与菱形12面体形成聚形,晶形沿立方体棱的方向生长形成毛发状或交织成毛绒状形态,也包括长条形、闪闪发亮的晶体,称毛赤铜矿[1]。
集合体呈致密块状、粒状或土状。
新鲜面洋红色,光泽为金刚光泽或半金属光泽,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即呈暗红色而光泽暗淡,条痕棕红色。
端口贝壳状或不规则状。
莫氏硬度3.5~4. 0,比重6.14。
有时可作宝石,但易碎。
产于铜矿床氧化带中,常与自然铜、孔雀石、蓝铜矿、硅孔雀石、褐铁矿共生。
法国、智利、玻利维亚、南澳大利亚、美国等地有世界主要矿区。
中国云南东川铜矿和江西、甘肃等地铜矿区也有产出。
赤铜矿是一种红色氧化物矿物,它比较软却很重。
一般它是由铜的硫化物经风化后而形成的,这样形成的矿物叫作次生矿物。
赤铜矿含铜量高达88.8%,是一种重要的铜矿石矿物。
但由于它的分布很少,就利用而言只能算作次要的铜矿石。
呈明亮晶体状的赤铜矿很美丽,鲜红的颜色发出类似金刚石般的光泽。
但它们如果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稍长,就会变得暗淡而成暗红色了。
有的赤铜矿则成粒状或土状,样子没有那么好看了。
铜矿的物相分析1、简述:铜的矿物种类很多,一般可分为简单和复杂的铜矿物,在进行复杂铜矿物相分析时,可分为五种:1〕硫酸铜;2〕次生硫化铜;3〕原生硫化铜;4〕自由氧化铜;5〕络合氧化铜在简单的铜矿物相分析中可分三种:1〕氧化铜;2〕次生硫化铜;3〕原生硫化铜2、分析手续:1〕铜的硫酸盐取克试样于100mL烧杯中,加水50mL,水浴2小时,后过滤,滤液测定铜的含量,为铜的硫酸盐〔CuSO4〕。
2〕铜的氧化物上述残渣移入原烧杯中,参加5%H2SO450mL,克亚硫酸钠在70~80℃水浴上浸取1小时后过滤,滤液测定铜的含量,为铜的氧化物〔硅孔雀石、兰铜矿、赤铜矿、黑铜矿〕。
3〕次生硫化铜上述残渣连同滤纸移入原烧杯中,参加10克硫脲1molHClmL,稍稍加热,溶解硫脲〔硫脲温度不易过高,否那么硫会分解出来〕,室温浸取3小时过滤。
滤液测定铜的含量,为次生硫化铜。
〔辉铜矿、斑铜矿、铜等〕4〕上述残渣、王水溶解测定,铜含量,即为原生铜矿〔 CuFeS2〕3、差减法测定上述四种铜的化合物1〕第一份:矿样用水浸取测硫酸铜a2〕第二份:矿样用5%硫酸、亚硫酸钠浸取测硫酸铜加氧化物b3〕第三份:矿样用10克硫脲1mol,盐酸50mL,浸取测a+b+次生铜矿,c。
4〕第四份:用王水溶解测定,原矿Σ%,Cu,db-a,所得结果为氧化铜c-b,所得结果为次生铜矿d-c,所得结果为原生铜矿。
4、分析流程图矿样H2O滤液残渣〔铜的硫酸盐〕5%H2SO4CuSO41%亚硫酸钠滤液残渣〔铜的氧化物〕10g硫脲50mL硅孔雀石CuSiO3·2H2O1molHCl室温3小时兰铜矿赤铜矿黑铜矿2CuCO3·Cu〔OH〕2Cu2OCuO残渣滤液王水溶解〔次生铜矿硫化物〕〔原生铜矿〕辉铜矿Cu2S CuFeS2黄铜矿斑铜矿Cu3FeS2铜兰CuS。
中国铜矿资源概况及分布自人类从石器时代进入青铜器时代以后,青铜被广泛地用于铸造钟鼎礼乐之器,如中国的稀世之宝--商代晚期的司母戊鼎就是用青铜制成的。
所以,铜矿石被称为“人类文明的使者”。
铜在地壳中的含量只有十万分之七,可是在四千多年前的先人就使用了,这是因为铜矿床所在的地表往往存在一些纯度达99%以上的紫红色自然铜(又叫红铜)。
它质软,富有延展性,稍加敲打即可加工成工具和生活用品。
商代铜器--龙虎石尊铜矿上部的氧化带中,还常见一种绿得惹人喜爱的孔雀石。
孔雀石因其色彩像孔雀的羽毛而得名。
它多呈块状、钟乳状、皮壳状及同心条带状。
用孔雀石制成的绿色颜料称为石绿,又叫石艹录。
孔雀石别号叫“铜绿”,它还是找矿的标志。
1957年,地质队员来到湖北省大冶铜绿山普查找矿,通过勘探,发现铜绿山是一个大型铜、铁、金、银、钴综合矿床。
一、资源状况中国铜矿经过大规模地质勘查工作,截至1996年底累计探明储量7300万t(铜金属,下同),截至1996年底保有储量6243.6万t,其中A+B+C级储量2671.2万t。
查明矿产地910处,其中大中型矿产地100多处,已开发和近期待开发的矿床有90多个,见表3.7.3、图3.7.1(图中矿产地编号见表3.7.3)。
二、资源特点中国铜矿资源从矿床规模、铜品位、矿床物质成分和地域分布、开采条件来看具有以下特点:(1)中小型矿床多,大型、超大型矿床少据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1987年颁布的“矿床规模划分标准”,大型铜矿床的储量>50万t,中型矿床10~50万t,小型矿床<10万t。
超大型矿床,国内一般都按涂光炽的主张,将五倍于大型矿床储量的矿床称为超大型矿床。
按上述标准划分,铜矿储量大于250万t以上的矿床仅有江西德兴铜矿田(铜厂矿床524万t)、西藏玉龙铜矿床(650万t)、金川铜镍矿田(铜340万t)、东川铜矿田(500万t,包括原有探获储量和近年新增未上表的储量)。
在探明的矿产地中,大型、超大型仅占3%,中型占9%,小型占88%。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铜矿石哪里多黄铜矿是最主要的铜矿石矿物,一般由Cu、Fe、S 三种元素组成。
物理性质表现为黄铜矿呈黄铜黄色,表面畅游蓝、紫褐色的斑状色。
绿黑色条痕。
有金属光泽、不透明、解理不完全,硬度3-4,性脆,相对密度4.1-4.3。
铜矿石的资源丰富,分布也比较广,铜矿石哪里多呢?下面由我们矿权交易网专家给你细细讲解关于这方面的信息。
铜矿石哪里多之东北地区。
辽宁的桓仁铜矿(中型)、清原红透山铜锌矿(铜中型、锌大型)、华铜铜矿(中型);吉林的红旗岭铜镍矿(中型)、赤柏松铜镍矿(中型);黑龙江的多宝山铜钼矿(大型)、弓棚子铜锌矿(中型)、翠宏山铁铜矿(大型) 等。
铜矿石哪里多之华北地区。
山西中条山铜矿(大型)、河北的寿王坟铜矿(中型)、小寺沟铜钼矿(中型)、涞源铜矿(中型);内蒙古的霍各乞铜铅锌矿(大型)、炭窑口铜铅锌矿(中型)、莲花山铜矿(中型)、白乃庙铜矿(中型)、大井铜锡多金属矿(中型)、乌努格吐山铜钼矿(大型)等。
铜矿石哪里多之华东地区。
江西的德兴铜矿田(含铜厂超大型、富家坞大型、朱砂红中型)、银山铅锌铜矿(大型)、武山铜矿(大型)、城门山铜矿(大型)、永平铜矿(大型)、东乡铜矿(中型)等;安徽的铜陵铜矿集中区(铜官山、狮子山、大团山、冬瓜山、新桥、凤凰山)以及贵池、安庆等地铜矿;江苏的安基山铜矿(中型) 等;浙江的西裘铜矿(中型)等;福建的紫金山铜金矿(大型)等;山东的王家庄铜矿(中型)等。
铜矿石哪里多之中南地区。
湖北的铜录山(大型)、石头咀(中型)、铜山口(中型)、桃花咀(中型)、黄石铁山(大型)、丰山洞(大型)、鸡笼山(中型)等铜矿;湖南的七宝山铜铅锌矿(中型);广东的石铜矿(大型)、大宝山铁铜矿(大型)、玉水铜。
铜选矿工艺流程铜是一种重要的金属资源,广泛应用于建筑、电子、通信和工业制造等领域。
铜矿是铜的主要矿石,其含铜量较高,但通常还伴随着其他杂质和矿物。
为了从铜矿中提取出高纯度的铜,需要经过一系列的选矿工艺流程。
本文将介绍铜选矿工艺流程的主要步骤和关键技术。
1. 破碎和磨矿。
铜矿首先需要经过破碎和磨矿的处理,将矿石从原始的大块状破碎成较小的颗粒。
通常采用颚式破碎机、圆锥破碎机和砂磨机等设备进行破碎和磨矿操作。
破碎和磨矿的目的是将矿石颗粒大小降低,以便后续的选矿操作。
2. 浮选。
浮选是铜选矿中最常用的工艺流程之一。
在浮选过程中,通过向矿浆中添加各种药剂,使铜矿和其他杂质矿物发生不同程度的浮选,从而实现铜矿和杂质的分离。
浮选药剂通常包括捕收剂、起泡剂和调整剂等。
浮选过程中,通过气泡的作用,使铜矿颗粒附着在气泡上浮到矿浆表面,而杂质矿物则沉入矿浆底部。
3. 磁选。
磁选是另一种常用的铜选矿工艺流程。
通过磁选设备,如磁选机和高梯度磁选机,可以将含铜矿物和磁性杂质矿物进行有效分离。
磁选过程中,通过磁场的作用,使含铜矿物和磁性杂质矿物产生不同的磁性响应,从而实现它们的分离。
4. 重选。
重选是利用矿石颗粒在重介质中的沉降速度不同而进行的选矿操作。
在重选过程中,通过向矿浆中加入重介质,如重液或重浆,使含铜矿石和杂质矿石产生不同的沉降速度,从而实现它们的分离。
重选工艺通常用于处理颗粒粒度较细的铜矿。
5. 焙烧和冶炼。
经过浮选、磁选和重选等工艺之后,得到的铜精矿需要进行焙烧和冶炼,以提取出纯度较高的铜金属。
在焙烧过程中,铜精矿被加热至一定温度,使其中的硫化物和其他杂质燃尽或氧化。
随后,经过冶炼,将焙烧后的铜精矿转化为铜金属。
以上就是铜选矿工艺流程的主要步骤和关键技术。
通过破碎和磨矿、浮选、磁选、重选、焙烧和冶炼等工艺操作,可以从铜矿中提取出高纯度的铜金属,满足工业生产和市场需求。
铜选矿工艺流程的不断改进和创新,对于提高铜资源的利用率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全球目前储量最大的20个铜矿谁是世界上最大的铜矿,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能给出不同的答案。
有的从储量,有的从资源量,有的从产量。
这几个参数也在变化之中。
比如,储量,是按照累计储量还是按照保有储量;产量是按照历史累计产量还是按照目前的产量。
资源量是按照总资源量还是目前的资源量。
如果考虑铀、镍、钴、钼、金、银等共伴生矿产,则结果更不一样。
总之,不同的角度,能给出不同的答案。
下面的排名是按照比较公认的储量,基本能够反映矿床的资源大小。
但是,过去产量曾位居世界第一位的美国宾汉姆和智利丘基卡玛塔各领风骚几十年,但由于储量耗竭、品位下降和开采深度加大,目前已经被智利的埃斯康迪达代替。
所以埃斯康迪达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铜矿山,铜产量超过100万吨。
但是,近年埃斯康迪达也面临产量下降的困境,未来谁能代替埃斯康迪达,尚需拭目以待。
世界铜矿储量排名表:1、智利的丘基卡玛塔(Chuquicamata),储量(铜)6935万吨2、智利的特尼恩特(El Teniente),储量(铜)6776万吨3、民主刚果的科尔韦济(Kolwezi),储量(铜)3500万吨4、澳大利亚的奥林匹克坝(Olympic Dam)铜-金-铀复合矿,储量(铜)3200万吨(该矿是世界最大铀矿)5、智利的埃斯康迪达(Escondida),储量(铜)2880万吨6、德国的曼斯菲尔德(Mansfield ),储量(铜)2200万吨7、美国的宾汉姆(Bingham),储量(铜)2121万吨8、美国的德卢斯(Duluth),储量(铜)2000万吨9、智利的科亚瓦希(Collahuasi),储量(铜)2000万吨10、美国的比尤特(Butte),储量(铜)1800万吨11、巴拿马的塞罗科罗拉多(Cerro Colorado),储量(铜)1800万吨12、智利的北丘基(Chuqui Norte),储量(铜)1571万吨13、波兰的卢宾(Lubin),储量(铜)1500万吨14、赞比亚的恩昌加(Nchanga),储量(铜)1500万吨15、墨西哥的卡纳内阿(Cananea),储量(铜)1340万吨16、美国的莫伦西(Morenci),储量(铜)1300万吨17、赞比亚的孔戈拉铜(Konkola)矿,储量(铜)1292万吨18、印尼的格拉斯堡(Grasberg),储量(铜)1200万吨19、智利的曼萨米那(Mansa Mina),储量(铜)1170万吨20、阿富汗的埃纳克(Aynak),储量(铜)1170万吨不管怎样,智利铜矿的四大金刚——丘基卡玛塔、特尼恩特、埃斯康迪达和科亚瓦西总储量超过2亿吨,为智利稳居全球铜产量第一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各类铜矿物基本特征铜是一种紫红色金属,硬度2.5~3,比重8.5~9,延性和导热性强,导电性高。
由于这些性质以及能与锌、铅、镍、铝和钛组合成合金的性能,铜被广泛地应用于电器、机械、车辆、船舶工业和民用器具等方面。
在自然界中出现的含铜矿物约有280多种,其中16种具有工业意义。
一、自然铜(Copper)成分Cu,原生自然铜成分中有时含银和金等。
等轴晶系。
晶体呈立方体,但少见;一般呈树枝状、片状或致密块状集合体。
铜红色,表面易氧化成褐黑色。
条痕呈光亮的铜红色。
金属光泽。
硬度2.5~3。
具强延展性。
断口呈锯齿状。
为电和热的良导体。
密度8.5~8.9克/厘米3。
自然铜常见于含铜硫化物矿床氧化带内,一般是铜的硫化物转变为氧化物时的产物。
热液成因的原生自然铜常呈浸染状见于一些热液矿床中。
含铜砂岩中亦常有自然铜产出。
大理积聚时可作铜矿石利用。
二、铜的硫化物1.黄铜矿(Chalcopyrite)成分CuFeS2,含Cu34.56%。
四方晶系。
晶体呈四方双锥或四方四面体,但很少见;经常呈粒状或致密块状集合体。
黄铜色。
表面常因氧化而呈暗黄或斑状锖色。
条痕绿黑色。
硬度3~4。
密度4.1~4.3克/厘米3。
主要产于铜镍硫化物矿床、斑岩铜矿、接触交化铜矿床以及某些沉积成因(包括火山沉积成因)的层状铜矿中。
在风化作用下,黄铜矿转变为易溶于水的硫酸铜,后者当与含碳酸的溶液作用时便形成孔雀石、蓝铜矿。
黄铜矿是炼铜的主要矿石矿物之一。
2.斑铜矿(Bornite)成分为Cu5FeS4,含Cu 63.33%。
等轴晶系。
通常呈粒状或致密块状集合体。
新鲜断口呈铜红色,表面因氧化而呈蓝紫斑状的锖色,因而得名。
条痕灰黑色。
硬度3。
密度4.9~5.0克/厘米3。
斑铜矿为许多铜矿床广泛分布的矿物。
内生成因的斑铜矿常含有显微片状黄铜矿的包裹体,为固溶体分解的产物。
次生斑铜矿形成于铜矿床的次生富集带。
是炼铜的主要矿石矿物之一。
3.辉铜矿(chalcocite)成分Cu2S,含Cu7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