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丽 QC7大手法
- 格式:docx
- 大小:13.88 KB
- 文档页数:1
QC七手法及解说
1;直方图法
将统计数据汇总、分组、并将每组数据绘成柱状图,依统计数据的分布形状进行产品生产过程、品质状态及管制能力的分柝。
2;柏拉图法
柏拉图就是将这些因素加以量化,对占80﹪以上的项目加原因调查、分析、并采取适当纠正措施进行改善,以获得品质效率的提高。
3;因果图法
此图又称鱼刺图,就是把产品的品质发生的变异的项目找出不良因数,再以(人、机、物、法、环境)进行分析,再一一标明。
4;层别法
就是把所指的某一项目进行分层,并注明各层不明的原因、及划分层别的原则,如:
一;人员:按不同班组分层。
二;原物料:按不同供应商分层。
三;产品:按不同产品分别公层。
四;机器:按不同机器公别分层。
五;批别:按不同时期生产的产品分层。
5;控制图法
控制图包通过设置合理的控制限度,对引起品质异常的原因进行平判定和分析,使工序处于正常稳定状态。
6;检查表
检查表是以表格的形式,将要检查的项目分娄整理出来,然后按检查表定期进行检查。
7;推移图法
推移图是将实际工作绩效与计划值之间关系数据化,并用统计报表将实绩转换成图示的方法。
质量QC七大手法
质量QC七大手法是用于提高产品或过程质量的七种有效工具和技术。
这七种手法包括:1.流程图、2.直方图、3.帕累托图、4.散点图、5.控制图、6.因果图、7.树状图。
流程图指的是用图表表示一个流程或系统的各个步骤,从而更好地分析和改善流程。
直方图则是将数据按一定规则分成不同的组别,并用条形图表示数据分布情况,以帮助判断是否符合正态分布。
帕累托图则是将问题按照重要性进行排序,并用柱形图表示,以便确定优先处理哪些问题。
散点图则是通过画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分析它们是否有相关性。
控制图则是用于监控过程稳定性和识别异常值的图表。
同时,因果图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问题的根本原因,而树状图则对解决复杂问题时的分析和决策提供帮助。
这七个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全面深入地理解问题,发现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采取正确的措施进行质量改进。
QC7大手法的讲解质量控制的7大手法,大家都知道,但是真的用的时候是不是也如鱼得水,能灵活的运用呢?咱们来一起聊聊这7个手法。
快速学习或快速回忆一下哦~首先介绍7大手法:1.) 根据事实、数据发言、检查表、散布图。
2.) 整理原因与结果之关系,以探讨潜伏性之问题特性因果图。
3.) 凡事物不能完全单用平均值来考虑,应了解事物均有变异存在,须从平均值与变异性来考虑直方图、控制图。
4.) 所有数据不可仅止于平均,须根据数据之来龙去脉、考虑适当分层法。
5.)并非对所有原因采取处置,而事先从影响较大的2~3向采取措施,即所谓管理重点排列图。
品管七大手法使用情形:· 检查表——收集、整理资料;· 排列图——确定主导因素;· 散布图——展示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 因果图——寻找引发结果的原因;· 分层法——从不同角度层面发现问题;· 直方图——展示过程的分布情况;· 控制图——识别波动的来源;一、检查表(数据采集表)定义:系统地收集资料和累积资料,确认事实并对资料进行粗略的整理和简单分析的统计图表。
作用:了解现状收集数据以作分析之用.注意几点:§用在对现状的调查,以备今后作分析;§对需调查的事件或情况,明确项目名称;§确定资料收集人、时间、场所、范围;§资料汇总统计;检查表的分类1.) 记录用检查表---目的在收集数据型的资料,做进一步统计整理用。
2.) 点检用检查表---目的主要在检查事物、机械等的运作状况,或检查问题用。
检查表的应用步骤1.)明了制作检查表的目的。
2.)明确为达到目的所需收集的资料。
3.)确定对资料的收集方法(如运用那种统计法)和负责人。
4.)根据不同目的设计用于记录资料的调查表格,其内容应包括:调查者、调查时间、地点、和方式等栏目。
5.)对采集和记录的部分资料进行预先检查,目的是审核表格设计的合理性。
QC七大手法和九大步骤食品论坛2018-05-13QC 七大手法“七大手法”主要是指企业质量管理中常用的质量管理工具,有“老七种”和“新七种”之分。
“老七种”有分层法、调查表、排列法、因果图、直方图、控制图和相关图,新的QC七种工具分别是系统图、关联图、亲和图、矩阵图、箭条图、PDPC 法以及矩阵数据分析法等。
“老七种”1分层法(分类法、分组法)质量问题的原因多方面,来源于不同条件(4M1E)。
为真实反映质量问题的实质性原因和变化规律,须将大量综合性统计数据按数据的不同来源(需要进行追溯)进行分类,再进行质量分析的方法。
2调查表用于收集和记录数据的一种表格形式, 便于按统一的方式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计算和分析。
3排列图对发生频次从最高到最低的项目进行排列——简单图示技术。
4直方图直方图也叫质量分布图、矩形图、柱形图、频数图。
它是一种用于工序质量控制的质量数据分布图形,是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方法之一。
直方图适用于对大量计量数值进行整理加工,找出其统计规律,也就是分析数据分布的形态,以便对其整体的分布特征进行推断。
5因果图(Causeand effectdiagram)——石川图、特色要因图、树枝图、鱼刺图以结果为特性,以原因为因素,将原因和结果用箭头联系,表示因果关系。
5 控制图也叫质量管理图或监控图。
它是通过把质量波动的数据绘制在图上,观察它是否超过控制界限来判断工序质量能否处于稳定状态。
这种方法是在1924 年由美国的休哈特首创,应用简单、效果较佳、极易掌握,能直接监视控制生产过程,起到保证质量的作用。
7 相关图法相关图法又叫散布图法、简易相关分析法。
它是通过运用相关图研究两个质量特性之间的相关关系,来控制影响产品质量中相关因素的一种有效的常用方法。
相关图是把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用直角坐标系表示的图表,它根据影响质量特性因素的各对数据,用小点表示填列在直角坐标图上,并观察它们之间的关系。
QC七大手法实操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 简称QC)是一种旨在确保产品或服务符合特定标准的管理方法。
为了有效地实施QC,可以采用七大QC手法。
本文将介绍这七大手法,并提供实操案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QC手法。
1. 查图法查图法是一种通过观察图表或数据图来发现问题和趋势的方法。
例如,在产品质量控制中,可以绘制过程控制图(PCC)来记录产品的关键质量指标,并及时发现异常。
举个例子,在汽车制造过程中,可以通过绘制零件尺寸控制图来监控每个零件的尺寸是否在标准范围内,以避免不必要的问题发生。
2. 校正法校正法是通过调整和改进工艺流程,以达到质量目标的方法。
例如,在组装线上,如果发现产品组装不良,可以通过对工艺参数、工具或设备进行校准,以确保产品符合要求。
一家电子产品制造商曾经使用校正法来解决产品在组装过程中的偏差问题。
通过重新调整工艺参数,他们成功地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减少了不良率。
3. 影响图法影响图法是一种通过分析各种因素对质量的影响程度,确定关键影响因素的方法。
例如,在饮料生产过程中,影响图法可以用来分析温度、湿度、时间和原材料成分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通过对关键影响因素的有效控制,饮料生产商可以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质量稳定性。
4. 检具法检具法是一种通过使用特殊工具来检测产品或服务质量的方法。
例如,在制造业中,可以使用量规、卡尺等工具来测量产品尺寸是否在允许范围内。
而在软件开发中,可以使用测试工具来检查软件的功能是否正常。
检具法的使用可以大大提高质量检验的速度和准确性。
5. 模拟法模拟法是一种通过模拟实际工作环境来测试产品或服务质量的方法。
例如,在航空航天工业中,可以使用风洞实验来测试飞行器在风力作用下的稳定性和耐用性。
模拟法可以帮助产品开发者在早期阶段识别潜在问题,并进行改进,从而减少风险和成本。
6. 自动化法自动化法是一种通过使用自动化技术和设备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方法。
QC七大手法,有图有案例,太实用了!作为质量人,对QC七大手法肯定不陌生。
但对于有些人来说,又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今天将QC手法的这些信息,一网打尽!1.QC七大手法QC七大手法又称为QC七大工具,一般指旧QC七大手法,即层别法、检查表、柏拉图、因果图、管制图、散布图和直方图,是质量管理及改善运用的有效工具。
2.适用范围QC手法的用途非常广泛,可以用于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包括计划管控、员工思想意识行为管理、质量管控、成本管控、交期管控、士气管理、环境管理、安全管理、效率管理、绩效考核、日常管理等等),但主要用于品质管理及改善。
3.七大手法口诀因果追原因检查集数据柏拉抓重点直方显分布散布看相关管制找异常层别作解析QC七大手法4.因果图(特性要因图、石川图、鱼骨图)【定义】当一个问题的特性(结果)受到一些要因(原因)影响时,将这些要因加以整理,成为有相互关系且有条理的图形,这个图形就称为特性要因图,又叫鱼骨图(Fish-Bone Diagram)。
【用途说明】1.整理问题。
2.追查真正的原因。
3.寻找对策。
【制作步骤】1. 决定问题或品质的特性——特性的选择不能使用看起来很抽象或含混不清的主题。
2. 决定大要因——须是简单的完整句,且具有某些程度或是方向性。
3. 决定中小要因。
4. 决定影响问题点的主要原因。
5. 填上制作目的、日期及制作者等资料。
【注意事项】1.脑力激荡。
2.以事实为依据。
3.无因果关系者,予以剔除,不予分类。
4.多加利用过去收集的资料。
5.重点放在解决问题上,并依结果提出对策,依5W2H原则执行。
•WHY——为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理由何在?原因是什么?•WHAT——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做什么工作?•WHERE——何处?在哪里做?从哪里入手?•WHEN——何时?什么时间完成?什么时机最适宜?•WHO——谁?由谁来承担?谁来完成?谁负责?•HOW ——怎么做?如何提高效率?如何实施?方法怎样?•HOW MUCH——多少?做到什么程度?数量如何?质量水平如何?费用产出如何?6.依据特性别,分别制作不同的特性要因图。
QC七大手法的定义与制作方法(doc 43页)壹、概论品质是企业的生命,当产品日益精致时,品质管理使成为影响企业存绩的重要关键。
品管是以其统计的数据来管理「过程」,而从过程中去改善才是其目的。
品质管制是根据消费者导向之思想,利用公司固有技术能力,使该要求能便宜、适时、安全而具体实现。
因此,公司里每一个份子在自己岗位上,应具备问题意识,自主意识,改善意识及价值意识,寻求本身工作方法或推展方法之缺失,谋求因应之道,全员协力之下达成顾客之需求与社会之要求,其手段(管理方法)即是应用统计手法与观念。
采用「根据数据、事实表达」的统计方法来管理,除了可客观判断事实外,亦具有相当合理的说服力。
QC活动中所采用之统计手法极为简单,一般称为「QC七大手法」。
七大手法之使用情形可归纳如下:1.根据事实,数据表达−图表(Graph)、查检表(Check Sheet),散布图(Scatter Diagram)。
2.整理原因与结果之关系,以探讨潜在性之问题−特性要因图(Characteristic Diagram)。
3.凡事物不能完全单用平均值来考虑,应了解事物均有变异存在,须从平均值与变异性来考虑−直方图(Histogram)、管制图(Control Chart)。
4.所有数据不可仅止于平均,须根据数据之履历,考虑适当分层区别−层别法(Stratification)。
5.并非对所有原因采取处置,而是先就其中影响较大的2~3项采取措施,亦即为重点管理−柏拉图(Pareto Diagram)。
简单来说,这些手法是要「以现实合理之眼光,来观察产生不良情形之现场的现物」,以达到做好所谓的「三现主义」之异常处理与管制。
全员改善常用工具─QC七大手法一、查检表1.定义以简单的数据用容易了解的方式,作成图形或表格,只要记上检查记号,并加以统计整理,作为进一步分析或核对检查用。
2.种类记录查检表/用于不良主因和不良项目的记录。
点检用查检表/主要功能是确认作业实施和机械整备的情形。
品管七大手法
第一章常用统计分析方法概述
•第二章数据与图表
•第三章检查表
•第四章柏拉图
•第五章因果图
•第六章散布图
•第七章分层法
•第八章直方图
•第九章控制图
一、品管七大手法的目的:
•根据事实、数据发言——图表、检查表
•并非对所有项目采取措施,而是先从影响较大的2~3项目采取措施——柏拉图。
•分析原因与结果的关系,找到问题的原因——因果图
•展示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散布图
•识别波动的来源——控制图
•了解产品质量特性的分布位置和范围情况——直方图
•所有质量数据不可只考虑平均,须根据数据的来龙去脉,从不同角度进行适当分类,——分层法
二、一、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