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信息窗3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6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信息窗3《折扣》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理解折扣的概念,知道折扣是商品售价与原价之间的比例关系。
2. 培养学生能够计算简单的折扣,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折扣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协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欲望。
2.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 折扣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折扣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折扣的计算方法的灵活运用。
2. 将折扣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折扣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折扣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折扣的意义。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计算折扣,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打折的情况吗?能举个例子吗?2. 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教师总结并引入折扣的概念。
二、新课讲解1. 讲解折扣的概念:折扣是商品售价与原价之间的比例关系。
2. 讲解折扣的计算方法:折扣 = (售价÷ 原价) × 100%。
3. 通过实例讲解折扣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案例分析1. 出示几个实际生活中的折扣实例,让学生分析并计算折扣。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计算过程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小组讨论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商品,讨论如何计算该商品的折扣。
2.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折扣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
2. 提醒学生注意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折扣知识。
六、作业布置1. 请学生收集家里的购物小票,计算其中商品的折扣。
2. 让学生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检查学生对折扣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的理解程度。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6页信息窗2第1课时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意义是相同的。
并由此迁移类推出“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这类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3.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并能正确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良好的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正确解答“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把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迁移到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上来。
教具、学具: 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谈话:同学们,山东枣庄是一个山川秀丽、名胜众多、风光优美的地方,素有“鲁南明珠”之称。
你们都知道枣庄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大屏幕出示枣庄的旅游景区)你们去过枣庄的采摘园吗?一年一度的采摘节到了,凤凰岭村的采摘园迎来了大量的游客到这儿采摘并品尝新鲜的水果。
(让去过采摘园的同学举手)师公布数据:全班50人,去过采摘园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35,同学们说一下去过采摘园的有多少人? 质疑:这道题里谁是“单位1”的量?53是什么意思?哪句话告诉我们数量关系?如何列式?学生列式后教师小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用一个数乘几分之几。
如果把题目中的分数换成百分数你会解决吗?这个问题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 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2. 解读信息窗2同学们,想知道采摘节期间采摘园的旅游情况吗?(课件出示情境图)观察情境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预设:(1)到苹果园采摘的游客有多少人?(2)到其他园区采摘的游客有多少人?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的进行板书。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下面我们先来解决“到苹果园采摘的游客有多少人?”1.教师出示探究提示探究提示:(1)仔细读题:这道题是把谁看成单位“1”, 75%是什么意思?(2)学会迁移:你能借助以前学过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的方法,用线段图表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吗?(3)尝试列式:求“到苹果园采摘的游客人数”,就是求什么?你能列式解答吗?学生在独立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参与其中一个小组的探究,以了解学生在思考过程中遇到的困惑。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信息窗2《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概念,并能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百分数的概念和应用。
2. 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换。
教学难点1. 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换。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百分数的概念和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百分数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入百分数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百分数吗?能举个例子吗?二、新课导入1. 讲解百分数的概念,包括百分数的定义、读写方法等。
2. 讲解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换方法。
三、案例分析1. 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百分数问题,让学生了解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提问:你们能举个例子,说明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吗?四、小组讨论1. 分组讨论,共同解决百分数问题。
2.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五、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百分数的概念、应用和与分数、小数的互换。
2. 强调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1.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检查学生对百分数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提问、讨论等,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个性化指导。
3.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资源1. 教材:青岛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 辅导资料:百分数相关的练习题和案例分析。
3. 网络资源:百分数相关的教学视频和文章。
教学时间1. 课时:2课时。
2. 第一节课:讲解百分数的概念和应用。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三制六年级下册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祝您天天进步!来一起学习知识吧《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六三制)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68~71页。
教材简析:《认识扇形统计图》是在学生学习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统计表及平均数后安排的,是小学阶段统计知识的完成阶段,是下一学段学习统计知识的基础。
教学目标:1、认识扇形统计图,知道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意义,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
2、经历数据的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过程: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谈话:同学们,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奋力拼搏、勇创佳绩,共获得38枚金牌、27枚银牌、23枚铜牌,以获奖牌总数第二名的傲人成绩在世界运动史上又添上了光辉的一笔。
其中,你对哪枚金牌的获得记忆最为深刻?学生畅所欲言,谈谈对观看奥运比赛的感受。
谈话:是啊,每一枚金牌都是运动员们的汗水和血水凝聚而成的,都来之不易。
(出示信息窗1的教学挂图)这就是第30界奥运会我国体育代表团金牌榜。
仔细观察这些数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可以是计算方面的,也可以是和统计相关的。
谈话:老师也给你们提个问题:各种项目获金牌的情况怎样?你能用学过的统计知识来描述一下吗?学生可能会想到用条形统计图来解答这个问题,教师应该给予鼓励。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和学生交流奥运会的话题自然地衔接到统计的学习中,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合作探究,构建新知(一)描述数据。
1、谈话:在绘制统计图之前,我们先应将数据分类整理一下。
学生小组合作,将信息表中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并完成教师提供的统计表。
(教师在此说明:水上项目包括:跳水、游泳、水球等;重技类项目包括:柔道、跆拳道、摔跤、拳击等。
)项目射击水上球类竞技体操重竞技其他数量 2 11 9 4 7 5(枚)2、学生回顾学过的统计知识,将统计表中的数据用统计图的方式呈现出来。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信息窗三》说课稿一、说课内容概述本篇说课主要介绍了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中的《信息窗三》教材内容。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信息窗的使用方法以及在数学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本单元内容,学生能够提高信息窗的使用技能,并且能够将信息窗应用于解决实际数学问题。
二、教材分析《信息窗三》是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的教材内容之一。
本单元内容包括信息窗的介绍、信息窗的使用和信息窗在数学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该单元内容,学生能够掌握信息窗的使用方法,并且能够利用信息窗解决实际数学问题。
2.1 教材结构《信息窗三》教材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信息窗的介绍:介绍了信息窗的定义、作用和使用方法。
2.信息窗的使用:详细介绍了信息窗的使用步骤,并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掌握。
3.信息窗在数学问题中的应用: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信息窗解决问题。
2.2 教材特点•简洁明了:教材内容编写简洁明了,易于理解和掌握。
•重点突出:教材对信息窗的核心概念和使用方法进行了重点突出,帮助学生抓住重点。
•练习丰富:教材中设计了多种练习题,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目标3.1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学习《信息窗三》这一教材单元,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爱好,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2 知识与技能目标本单元教学的知识目标主要包括:1.掌握信息窗的定义、作用和使用方法。
2.能够运用信息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本单元教学的技能目标主要包括:1.能够熟练使用信息窗进行数据输入和计算。
2.能够准确地运用信息窗解决各类数学问题。
3.3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本单元教学,学生将通过讨论、演示和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他们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还会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并通过情境化的学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一单元教学设计第一单元欢乐农家游信息窗一: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信息窗一: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成数的意义及简单应用。
【教材简析】该信息窗呈现的是王伯伯家“十一”黄金周接待游客情况统计表。
统计表提供了去年和今年旅游方式的比较情况。
通过解决“今年自驾游人数比去年多百分之几”和“去年自驾游人数比今年少百分之几”等问题,引入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知识的学习。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分析方法,并能正确解答此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提高分析、比较、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分析方法,并能够正确列式解答。
第1课时【教学过程】集体备课二次备课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谈话:同学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十一黄金周期间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外出游玩,其中很大一部分人会选择农家游。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王伯伯家“十一”黄金周接待游客的情况。
(出示情境图和统计表)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1.提出问题,明确目标:谈话:观察统计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的进行板书,如:今年自驾游人数比去年多百分之几?让学生独立完成:(1)请自己试着画线段图分析(2)独立思考,同桌讨论,解决问题。
学生汇报交流,引导学生得出:今年自驾游人数比去年多百分之几,就是指今年比去年多的人数是占去年自驾游人数的百分之几。
方法一:先算今年自驾游人数比去年多多少人,再算……列式:(540 —480)+4801 / 162 / 16第2课时集体备课 一、创情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解答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题目,这节课我们来运用学到的解题方法,去解 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题目。
信息窗三(反比例)-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反比例的概念和性质。
2.学会用比例的解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能够运用反比例的特点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掌握反比例的概念和性质。
2.学会用比例的解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1.能够运用反比例的特点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学生自我发现和总结反比例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课件及投影仪2.教材、练习册3.设计好的课堂教学互动形式四、教学过程Step1 引入新知识1.学生根据课前学习的内容和生活实际问题,尝试用图形直观形象地解释什么是反比例。
2.课件上出现反比例的图形,并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帮助他们理解反比例的特点。
Step2 讲解反比例的概念和性质1.简要讲解什么是反比例,并引导学生探究反比例的差异性和关系。
2.辅导学生记住反比例的相关性质,重点是反比例的比例常数。
Step3 练习解题1.通过例题和实际问题,巩固反比例的概念和性质。
2.通过多种类型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反比例的应用及解题方法。
Step4 总结与提高1.让学生尝试自我总结反比例的相关知识和应用。
2.通过课上学习和互动方式,问答、竞赛等方式,让学生提高对反比例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着重培养学生对反比例的应用能力,运用实际问题进行练习。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课件展示、问答等,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状态下积极参与课堂交流,让学生真正掌握反比例的知识和应用能力,达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目标。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信息窗教案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本文由jnq8062435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装运啤酒————正反比例实际问题信息窗 4:装运啤酒——正反比例实际问题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十二册第三单元信息窗四。
教材简析:教材简析:该信息窗用一个特写的镜头呈现了汽车运输啤酒的情境。
通过介绍啤酒装箱中的有关数据,引导学生提出有关用比例知识解决的问题,学习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加强对比,找出在解答方法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让学生掌握用正、反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相关应用题; 2、通过解答应用题使学生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应用题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正确列出比例式。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 1 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谈话:同学们,青岛啤酒不光是深受我们青岛市民的喜爱,并且早已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名牌产品,每年青啤公司都要向全国各地输送大量的优质啤酒。
今天让我们跟进啤酒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装运啤酒” ,继续学习用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 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然后引导设计意图] 学生观察情境,主动搜集相关数学信息,自主提出问题。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仔细观察情境图,收集题中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谈话:观察情境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预设:(1)每个箱子能装多少瓶啤酒(2)480 瓶啤酒需要多少个箱子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的进行板书,如:480 瓶啤酒需要多少个箱子下面我们先来解决“480 瓶啤酒需要多少个箱子”课件出示第一个红点例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信息窗3《折扣》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折扣的概念,并能够根据定价及折扣计算出最终的价格。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计算能力。
3.提高学生对生活中的消费行为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重点1. 教学内容1.折扣的定义与计算方法。
2.商业广告中的折扣。
2. 教学重点1.折扣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2.根据定价及折扣计算出最终价格。
三、教学方法1.演示法:通过图表、实物等形象的演示方式,使学生了解折扣的概念。
2.讨论法:通过教师提出问题或教材中所提供的实例,引导学生讨论并分析问题,达到思维的教育目的。
3.实践法:通过学生自己进行实例计算,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和掌握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展示某些商品的价格,然后再给出折扣,让学生算出打完折后的价格,以此带入折扣的概念。
2. 讲解与示范(20分钟)教师通过图表或者实物的方式讲解什么是折扣,然后给出计算公式、法则及样例等,通过示范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折扣的计算方法。
3. 练习与讨论(20分钟)教师将一些折扣应用于购物的情景带入课堂,通过学生的讨论及其方法的发现,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折扣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辅助讲解(10分钟)针对学生遇到的难题或疑难问题,教师通过补充课外相关实例或讲解技巧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折扣知识。
5. 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折扣相关的计算作业,并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
五、板书设计本节课的板书涵盖一下内容:•折扣的定义与计算方法;•如何利用折扣来计算最终价格;•实例分析。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表、实物等形象的演示方式,让学生了解折扣的概念,然后通过给出计算公式、法则及样例等,让学生掌握折扣的计算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及其方法的发现,让学生灵活运用折扣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还针对学生遇到的难题或疑难问题,通过补充课外相关实例或讲解技巧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折扣知识。
信息窗一(比例尺)-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课程目标1.了解比例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掌握使用比例尺进行地图和实物测量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计算和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比例尺的计算方法。
2.地图和实物的测量方法。
3.如何将测出的距离换算成实际距离。
三、课前准备1.地图(或平面图)。
2.直尺和量角器。
3.测量工具(如设备、绳索等)。
4.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品。
5.教材和教师课件等教学资料。
四、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可以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介绍比例尺的概念和使用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1.比例尺的概念比例尺是指地图或图表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比值,通常用分数来表示。
例如:1:1000,表示地图上1厘米的距离对应实际距离1000厘米,即10米。
2.比例尺的计算方法比例尺的计算方法很简单,只需要将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分别用同一单位表示,然后求出两者之间的比值即可。
例如:地图上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为3.5厘米,实际距离为70公里,则比例尺为1:20000。
3.地图和实物的测量方法地图和实物的测量方法有所不同。
对于地图,可以使用比例尺和直尺来测量距离和长度;对于实物,可以使用设备、绳索等来测量。
4.如何将测出的距离换算成实际距离以地图为例,当我们测量出地图上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为3.5厘米时,可以按照比例尺计算出实际距离为70公里。
具体计算方法为:3.5/1 × 1000 × 1/20 = 70 公里。
3.实践操作让学生带着直尺、量角器和地图来到校园内的某个地方,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
学生们可以自己处理好测量工具,然后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
测量完成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测量结果以及其代表的实际长度写到黑板上,进行比较分析。
4.总结对于本次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和学生讨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比例尺进行测量。
五、教学反思本堂课教师采用了情景化教学方法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到实际操作中,既生动有趣,又能够提高学生的计算和观察能力。
信息窗一:圆柱和圆锥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数学》(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第15、16页信息窗1。
教学简析:该信息窗呈现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圆柱和圆锥形的冰淇淋盒,引发学生提出“这些物体都是什么形状的”、“圆柱和圆锥各有什么特点”等问题,引入对圆柱、圆锥的认识。
圆柱、圆锥是人们在生产、生活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认识圆柱、圆锥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一、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知道圆柱、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并掌握它们的特征。
二、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从实际生活入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教学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茶筒或一个圆锥形实物。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课件出示: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的实物图片(茶筒、铅笔烟囱、圆木、冰淇凌盒、沙堆、铅锤、牙膏盒、化妆品盒)谈话:同学们知道这些物品的名称吗?2、教师:这么多物品,你知道它们各是什么形状吗?指名学生分别说。
谈话:回忆一下它们各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
谈话:不论长方体还是正方体,它们都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立体图形,你知道茶筒是什么形状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圆柱铅锤是什么形状?板书:圆锥二、主动探究,认知特征(一)认识圆柱的特征1、自主提出问题谈话:对于圆柱和圆锥,你想知道有关它们的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学生可能提出如下问题:①:我想知道圆柱有几个面?②:我想知道圆锥有几个面?③:我想知道圆柱的高在哪儿?④:我想知道圆柱、圆锥每个面的是什么形状?圆柱和圆锥各有什么特点?……谈话:同学们提了这么多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先来认识一下圆柱、圆锥的特点,其它问题我们下一节课再来研究,好吗?2、认识圆柱的底面和侧面教师出示圆柱实物并将三角尺的直角边靠在圆柱实物边上,告诉学生我们学习的圆柱上下粗细相同,叫直圆柱。
小学数学青岛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科单元备课
数学课时备课卡
小学数学备课卡第1页
交流,再结合信息图中的信息,你认为要求应上缴门票营业税多少万元,就是求什么?为什么?
让学生充分思考后,再指名回答。
回答时不光要让学生说出“要求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就是求什么”,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重点明确求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就是求营业额的3%是多少。
学生明确问题后,独立解答,全班交流。
115×3%=3.45(万元)
答:应缴纳营业税3.45万元。
谈话:根据刚才同学们解决的这个问题,你能总结出“求营业税”问题的基本方法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先在小组中讨论交流,然后全班交流,统一方法:税额=营业额×税率。
2、小练习:自主练习第1题
第1题是求税额的基本练习题。
练习时,在学生独立解答后,重点让学生说说有关税额的数量关系和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3、解决第二个红点问题
出示第二个红点的信息,师生一起整理出其中的数学信息。
谈话:“八五折”是什么意思?你在生活中,遇到过有关折扣的问题吗?
结合在生活中常遇到的打折问题,使学生理解“折扣”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一折就是十分之一,写成百分数就是10%,表示现在的价钱是原价的10%;八五折就是十分之八点五,写成百分数是85%,表示现在的价钱是原来的85%。
总之,几折就是十分之几,写成百分数就是百分之几十。
谈话:我们已经了解了折扣的意义,那么现在你能独立的解答这道题了吗?
学生独立解答,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60×85%×23=60×0.85×23=1173(元)答:买门票需要1173元。
解决这两个问题的难点就在于“税率”和“折扣”的相关知识学生不了解,因些在解决问题之前,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这两方面的有关知识,明确它们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学生就会对问题有了明确的理解,就能够独立的解答这些问题了。
三、巩固应用,拓展练习
1、自主练习第4题
第4题是一道有关折扣的题目。
练习时,先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折扣的含义,然后根据“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解答。
小学数学备课卡第2页
小学数学备课卡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