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试验共21页
- 格式:ppt
- 大小:2.34 MB
- 文档页数:21
目录1.细胞生物学实验2.实验一细胞膜的通透性观察3.实验二植物细胞骨架的观察4.实验三线粒体的超活染色与观察5.实验四叶绿体的分离与观察6.实验五线粒体的分离与观察7.实验六酸性磷酸酶的显示方法细胞生物学实验细胞生物学是当前生命科学中核心学科之一,也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理论与实验技术已广泛地用于研究细胞的形态结构、基因表达与克隆、病毒、细菌、胚胎发育、远缘杂交、人类疾病的发病机制、药物机理等领域,随着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渗入,分子细胞生物学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目前许多综合大学、农业、医学及药科大学把细胞生物学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必修课或基础理论课,同时也开设了专门的细胞生物学实验课,学生们通过实验,进一步地加深了对理论课的理解,也为今后的专业实验课和毕业论文实验奠定了基础。
本讲义精心选择了细胞生物学中的常规实验,作为教材面向全院本科生进行讲授。
实验一细胞膜的通透性观察一、实验目的1.了解细胞膜对物质通透性的一般规律。
2.了解溶血现象及其发生机制。
二、实验原理细胞膜是细胞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选择通透性屏障。
它是一种半透膜,可选择性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各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是不同的,水是生物界最普遍的溶剂,水分子可以按照物质浓度梯度从渗透压低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向渗透压高的一侧扩散,这种现象就是渗透。
渗透作用是细胞膜的主要功能之一。
将红细胞放在低渗盐溶液中,水分子大量渗到细胞内,可使细胞胀破,血红蛋白释放到介质中,由不透明的红细胞悬液变为红色透明的血红蛋白溶液,这种现象称为溶血。
将红细胞放在某些等渗盐溶液中,由于红细胞膜对各种溶质的通透性不同,膜两侧的渗透压平衡会发生改变,也会发生溶血现象。
因此,发生溶血现象所需时间长短可作为测量物质进入红细胞速度的一种指标。
本实验选用红细胞作为细胞膜透性的实验材料,将其放入不同的介质溶液中,观察红细胞的变化。
三、实验用品(一) 材料鸡血细胞(二)器材普通显微镜、普通离心机、扭力天平、10ml 试管、10ml 刻度离心管、试管架,2ml 注射器(无需针头)或5ml 移液管、洗耳球、滴管、载玻片、擦镜纸、记号笔等。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篇一实验教师:xxx所在学校:xxx中学目的要求:1练习徒手切片2认识叶片的结构3画叶片的表皮细胞和保卫细胞材料用具:新鲜叶片(如菠菜、槐树、蚕豆的叶片),显微镜,双面刀片(两片、并在一起、一侧用胶布粘牢)、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叶片的永久切片、盛有清水的培养皿、滴管、吸水纸、碘液、纱布、毛笔、小木板。
方法步骤方法与步骤要点注意事项(一)练习徒手切片,制作叶片横切片的临时切片1将新鲜的叶片平放在小木板上。
2右手捏紧并排的两片刀片,沿着图中虚线的方向,迅速切割。
3把刀片夹缝中存在的切下的薄片放入盛有清水培养皿中。
要多切几次(每切一次,刀片要蘸一下水)。
4用毛笔蘸出较薄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
叶片下面要垫上小块木板,以防损坏桌面。
刀片要捏紧,切割速度要快,注意安全。
为了便于观察,载玻片的水滴中可以同时放几片叶的横切片,选择切得较薄的一片用来观察。
(二)观察叶片的结构1.用显微镜先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再观察叶片的永久横切片。
2.观察时注意分清时的表皮、叶肉和叶脉。
仔细观察上、下表皮细胞的`区别(三)观察叶片的下表皮1.用镊子撕下一小块叶片的下表皮,制成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进行观察,下表皮细胞的形态是什么样子的,下表皮上有没有气孔?撕取下表皮时,一定要薄,否则影响观察效果。
注意观察气孔的结构。
(四)画图在下面空白处画出下表皮上一对保卫细胞及周围的几个表皮细胞,这一对保卫细胞要详细画,周围的细胞只需勾出轮廓。
画图时,要真实、实事求是。
讨论与交流1.保卫细胞的结构特点对植物的蒸腾作用有什么意义?2.从结构上看,叶片有哪些方面是适于接受阳光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篇二一、实验目的1. 初步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方法。
2. 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的收缩。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动物细胞融合【实验目的】⒈了解动物细胞融合的常用方法。
⒉学习化学融合的基本操作过程。
⒊观察动物细胞融合过程中细胞的行为和变化。
【实验原理】细胞融合是指在自发或者诱导条件下,两个或两个以上细胞合并为双核或者多核细胞的过程。
目前人们已经发现有很多方法可以诱导细胞融合,包括病毒诱导融合、化学诱导融合和电激诱导融合。
⒈病毒诱导融合仙台病毒、牛痘病毒、新城鸡瘟病毒和疱疹病毒等可以介导细胞的融合。
这类病毒的被膜中含有融合蛋白,可介导病毒和宿主细胞融合,同时也可介导细胞与细胞的融合。
用紫外线灭活后,这些病毒即可诱导细胞发生融合。
⒉化学诱导融合很多化学试剂能够诱导细胞融合,如聚乙二醇(PEG)、二甲基亚砜、山梨醇、甘油、溶血性卵磷脂、磷脂酰丝氨酸等。
这些物质能够改变细胞膜脂质分子的排列,在去除这些物质之后,细胞膜趋向于恢复原有的有序结构。
在恢复过程中相接触的细胞由于接口处脂质双分子层的相互亲和与表面张力,细胞膜融合,胞质流通,发生融合。
化学诱导方法,操作方便,诱导融合的概率比较高,效果稳定,适用于动、植物细胞,但对细胞具有一定的毒性。
PEG是被广泛使用的化学融合剂。
⒊电激诱导融合包括电诱导、激光诱导等。
其中,电诱导是先使细胞在电场中极化成为偶极子,沿电力线排布成串,再利用高强度、短时程的电脉冲击破细胞膜,细胞膜的脂质分子发生重排,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两细胞发生融合。
电诱导方法具有融合过程易控制、融合概率高、无毒性、作用机制明确、可重复性高等优点。
【实验用品】⒈材料鸡血红细胞。
⒉试剂50%PEG、Hank’s溶液(pH7.4)、Alsever’s细胞保存液、0.85%氯化钠溶液。
⒊器材正置显微镜、离心机、离心管、载玻片、盖玻片、滴管、注射器等。
【实验步骤】⒈鸡血红细胞的制备和保存用无菌注射器先吸入Alsevers溶液1ml,再从鸡翼下静脉取血0.5~1ml,取出后放入刻度离心管中,再加入2~3mlAlsevers溶液,使总量为4~5ml,混匀并封口,置于4℃冰箱内。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脂类细胞化学【实验目的】熟悉苏丹Ⅲ染色技术,了解脂肪在脂肪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原理】脂肪是体内储存能量和供给能量的重要物质,根据其性质可分为中性脂肪、脂肪酸、胆固醇、鞘磷脂等。
很多细胞都含有脂肪,游离状态的脂肪呈小滴状悬浮于细胞质内,比较显著的如肝细胞。
脂肪小滴可以集合,将细胞质及细胞核挤到一旁,如脂肪细胞。
脂肪不溶于水,易溶于浓酒精、苯、氯仿和乙醚等,因此制作脂类标本一般不用石蜡切片,而用冰冻切片或铺片法以保存脂类。
固定多用甲醛类固定剂。
其染色方法有脂溶性染料显示法、化学显示法和特异染色法等。
脂溶性染料显示法,即采用苏丹染料中的苏丹Ⅲ、苏丹Ⅳ或苏丹黑等溶于脂类使脂类显色的原理显示脂类,使用时,注意选择溶剂,要求既要溶解苏丹染料,又不溶掉脂肪。
苏丹染料染脂类是一种简单的物理变化,即苏丹染料是一种脂溶性染料,易溶于酒精但更易溶于脂肪,所以当含有脂肪的标本与苏丹染料接触时,苏丹染料即脱离酒精而溶于该含脂结构中而被染色。
苏丹Ⅲ是可溶于脂肪的染料,用于冰冻切片中显示甘油三酸酯,但是也可用于染色石蜡切片中与蛋白质结合的脂类。
苏丹Ⅲ的70%酒精饱和液或丙酮和70%酒精等量饱和液,可将脂肪染为橙红色。
苏丹Ⅲ化学结构1-[4-(苯基偶氮)苯基偶氮]-2-萘酚【实验用品】⒈材料小白鼠⒉试剂甲醛钙溶液,70%乙醇,苏丹Ⅲ染液,蒸馏水⒊器材解剖刀、镊子、载玻片、盖玻片、解剖盘等【实验步骤】⒈断头法处死小鼠,置于解剖盘中,剪开腹腔,用镊子提起小肠将盖玻片紧贴于肠系膜,用剪连同盖玻片和其上粘的肠系膜取下,反扣于已滴加甲醛钙的载玻片上,固定 20 分钟。
⒉吸蒸馏水滴入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冲洗,用滴管不断吸去液体以去除固定液。
⒊用 70%乙醇溶液代替蒸馏水重复步骤2的操作,再进行一次冲洗。
⒋用苏丹Ⅲ染色30分钟⒌吸去溢出染液,擦净盖玻片表面及周边,用显微镜观察。
【实验结果】⒈结果从显微镜下观察得,脂肪细胞呈圆球形,内充满橘黄色(理想状态下为橘红色)脂类物质,细胞外也有散开的为橘黄色(理想状态下为橘红色)圆脂肪滴。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一、细胞形态观察及其大小测量1.实验结果及分析(1)细胞形态观察图1.1 10X40倍镜下肝细胞图1.2 10X40倍镜下血细胞图1.3 棉花叶横切(栅栏组织细胞)(2)细胞大小测量项目原始数值及数据处理平均值台尺41 35 41 28 20 33 目尺170 145 170 116 83 136.8根据公式计算得:每2.412 2.414 2.412 2.414 2.410 2.412格μm数项目原始数据及数据处理平均值长格数28 28 29 29 31 28 26 23 25 27.44 宽格数 5 4 5 4 6 4 5 5 4 4.67 长μm 67.54 67.54 69.95 69.95 74.77 67.54 62.71 55.48 60.30 66.202.思考题(1)血细胞分为哪几大类?分别描述你看到的不同血细胞的形态,并阐述其功能。
绘图。
血细胞分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主要的功能是运送氧。
白细胞:主要扮演了免疫的角色。
当病菌侵入人体时,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
血小板:止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血细胞约占血液容积的45%,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血细胞和血小板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并有相对稳定的数量。
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中央较薄(1.0μm),周缘较厚(2.0μm),故在血涂片标本中呈中央染色较浅、周缘较深。
在扫描电镜下,可清楚地显示红细胞这种形态特点。
红细胞的这种形态使它具有较大的表面积(约140μm2),从而能最大限度地适应其功能――携O2和CO2。
白细胞为无色有核的球形细胞,体积比红细胞大,能作变形运动,具有防御和免疫功能。
在血涂片中,血小板常呈多角形,聚集成群。
血小板中央部分有着蓝紫色的颗粒,称颗粒区;周边部呈均质浅蓝色,称透明区(hyalomere)。
电镜下,血小板的膜表面有糖衣,细胞内无核,但有小管系、线粒体、微丝和微管等细胞器,以及血小板颗粒和糖原颗粒等。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细胞凝集反应【实验目的】⒈了解细胞膜的表面结构。
⒉掌握凝集素促使细胞凝集的原理。
⒊学习研究细胞凝集反应的方法。
【实验原理】⒈细胞膜是双层脂镶嵌蛋白质结构, 脂和蛋白质又能和糖分子结合为细胞表面的分枝状糖外被。
目前认为: 细胞间的联系, 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免疫反应和肿瘤发生都和细胞表面的分枝状糖外被有关。
⒉凝集素(lectin)是一类含糖(少数例外)并能与糖专一结合的蛋白质, 它具有凝集细胞和刺激细胞分裂的作用。
凝集素使细胞凝集是由于它与细胞外被中的糖分子连接, 在细胞间形成“桥”的结果, 加入与凝集素互补的糖可以抑制细胞的凝集。
【实验用品】⒈材料土豆块茎、家兔。
⒉试剂⑴PBS缓冲液称取NaCl 7.2g、Na2HPO4 1.48g、KH2PO4 0.43g, 加蒸馏水, 定容至1L, 调pH至7.2。
⑵1%肝素溶液0.1g肝素溶解于10mL0.9%氯化钠溶液中。
⒊器材5mL注射器、酒精棉球、双凹片、普通光学显微镜、托盘天平、滴管、离心管。
【实验程序】⒈以无菌方法抽取兔耳缘静脉血液(5mL注射器先吸取3mL1%肝素溶液)1mL, 用0.9%氯化钠溶液洗5次, 每次3000r/min离心5min, 最后按沉淀的红细胞体积用0.9%氯化钠溶液配成1%红细胞悬液。
⒉称取去皮土豆块茎2g, 切成薄片, 加10mLPBS缓冲溶液, 浸泡2h, 浸出的粗提取液中含有可溶性土豆凝集素。
⒊用滴管吸取土豆凝集素和PBS缓冲液各一滴, 置于双凹片的左右两孔内, 再分别滴入一滴1%红细胞悬液, 振荡10min。
4.待红细胞液发生明显凝集反应后, 将双凹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实验结果】⒈结果细胞凝集反应实验现象⒉图像加土豆凝集素加PBS缓冲液【分析与讨论】⒈结果分析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 在双凹片上, 加有土豆凝集素的一侧, 震荡过程中, 红细胞液先变浑浊, 随后又变澄清, 同时发生凝集反应, 且凝集后的块状物聚集在液滴中央;而加有PBS缓冲液的一侧, 震荡过程中, 红细胞不发生明显变化, 静置后, 后细胞逐渐集中于液滴中间部位, 而四周表现为澄清。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叶绿体的分离、纯化与荧光观察【实验目的】⒈通过植物细胞叶绿体的分离与纯化,了解细胞器分离与纯化的原理和方法。
⒉熟悉荧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观察叶绿体的自发荧光和间接荧光。
【实验原理】⒈叶绿体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能量转换细胞器,叶绿体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能量转换细胞器,光合作用就是在叶绿体中进行。
由于具有这一重要功能,所以它一直是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较大的一种的细胞器,利用低速离心即可分离集中进行各种研究。
叶绿体结构模式图组织细胞的破碎方法很多,包括机械法(研磨法、匀浆法、胶体磨法)和非机械法(超声波法、有机溶法、溶胀法、酶解法)。
除了某些细胞外的多肽激素和某些蛋白质与酶以外,对于细胞内或多细胞生物组织中的各种生物大分子的分离纯化,都需要事先将细胞和组织破碎,使生物大分子充分释放到溶液中,并不丢失生物活性。
不同的生物体或同一生物体的不同部位的组织,其细胞破碎的难易不一,使用的方法也不相同。
⒉细胞器分离的过程包括两个主要阶段:碎细胞和细胞组分的分离。
将组织匀浆后悬浮在等渗介质中进行离心,差速离心和密度梯度离心是分离亚细胞组分的常用方法。
⑴差速离心①原理:一个颗粒在离心场中的沉降速率取决于颗粒的大小、形状和密度,也同离心力以及悬浮介质的粘度有关。
在一给定的离心场中,同一时间内,密度和大小不同的颗粒其沉降速率不同。
依次增加离心力和离心时间,就能够使非均一悬浮液中的颗粒按其大小、密度先后分批沉降在离心管底部,分批收集即可获得各种亚细胞组分。
②事例:叶绿体的分离应在等渗溶液(0.35mol/L 氯化钠或 0.4mol/L 蔗糖溶液)中进行,以免渗透压的改变使叶绿体受到损伤。
将匀浆液在1000r/min 的条件下离心 2min,以去除其中的组织残渣和一些未被破碎的完整细胞。
然后,在 3000r/min 的条件下离心 5min,即可获得沉淀的叶绿体(混有部分细胞核)。
细胞生物学试验篇实验一细胞的形态观察及其大小测量【实验目的】1、通过对原核与真核各类形态细胞的光学显微镜观察,熟悉细胞的形态及其显微结构;2、学习显微测量的方法,对细胞的大小有一直观认识。
【实验用品】普通光学显微镜;目镜测微尺;镜台测微尺;载玻片;盖玻片等。
【实验材料】小白鼠肝细胞切片;鸡血红细胞;蚕豆叶片横切片;洋葱。
【实验内容与方法】(一)细胞形态观察l、动物细胞的观察(1)人肝细胞切片:在显微镜下认真观察肝细胞的形态构造。
注意肝细胞之间的界限、细胞的形状、细胞核的形状与数量、核仁的形状与数量、细胞质的形态构造与细胞质与细胞核染色的区别。
(2)鸡血细胞涂片的观察:注意观察血细胞的构成;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形态特点。
2、植物细胞的观察(1)取蚕豆叶片横切片的观察:注意表皮细胞与叶肉细胞的基本结构。
(2)洋葱表皮细胞的形态观察:用镊子撕取洋葱表皮,滴一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
在显微镜下观察的形态与结构。
(二)细胞的大小与测量1、测微尺的使用目镜测微尺是一块圆形玻片,中心刻有一尺,长5~10mm,分成50~100格。
每格的实际长度因不一致物镜的放大率与不一致镜筒长度而异。
镜台测微尺是在一块载玻片中央,用树胶封固一圆形的测微尺,长1mm或者2mm,分成100格或者200格,每格的实际长度0.01mm(10μm)。
当用目镜测微尺来测量细胞的大小时,务必先用镜台测微尺核实目镜测微尺每一格的长度。
方法如下:(1)卸下目镜的上透镜,将目镜测微尺刻度向下装在目镜的焦平面上,再旋上目镜的上透镜。
(2)将镜台测微尺刻度向上放在镜台上夹好,使测微尺分度位于视野中央。
调焦至能看清镜台测微尺的分度。
(3)小心移动镜台测微尺与转动目镜测微尺(如目镜测微尺分度模糊,可转动目镜上透镜进行调焦),使两尺左边的一直线重合,然后由左向右找出两尺另一次重合的直线(如图所示)。
(4)记录两条重合线间目镜测微尺与镜台测微尺的格数。
按下式计算目镜测微尺每格等于多少μm:0 1 2 3测定目镜测微尺每格实长的图解上尺:目镜测微尺;下尺:镜台测微尺镜台测微尺的格数目镜测微尺每格的微米数= —————————×10目镜测微尺的格数比如,图中镜台测微尺1格=目镜测微尺6格,代入公式得:目镜测微尺每格=1/6×10μm=1.66μm(5)取下镜台测微尺,换上需要测量的玻片标本,用目镜测微尺测量标本。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精选3篇)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篇1一、实验目的:1、掌握显示细胞中过氧化物酶反应的原理和方法。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实验三实验名称动物组织细胞的观察
绘制三种组织结构图,并说明每种细胞结构的特点以及功能的相关性。
(1)小肠很长,可增加消化、吸收面积;
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可增加吸收面积;
环形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小肠绒毛上有微绒毛,均可增大吸收面积;
小肠绒毛壁仅由一层细胞组成,便于物质交换.。
(2)从雌性性腺的切面上可以看到许多大大小小、代表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
最年幼的卵泡中央是一个较大的细胞,即初级卵母细胞,将来发育成卵;
初级卵母细胞的外面围是卵泡上皮,卵泡上皮最初只是一层细胞,以后陆续增多,它们的作用是给卵细胞提供多种生长必需的物质,同时还有分泌雌激素的功能。
(3)肝小叶:呈六角形的棱柱体,由中央静脉,肝细胞索,肝血窦,胆小管及窦周隙组成,是肝的基本结构单位。
中央静脉:位于肝小叶中央,壁薄,由一层内皮细胞和少量结缔组织构成,有开口与周围的肝血窦相通;
肝血窦:位于肝板之间,血窦经肝板上的孔相互沟通,血液从肝小叶的周边经血窦流向中央,汇入中央静脉。
血窦内有定居于肝内的巨噬细胞和大颗粒淋巴细胞;血窦内皮细胞与肝细胞之间的狭小间隙称为窦周隙,内有贮脂细胞;
窦周隙:①为血窦内皮细胞与肝细胞之间的狭小间隙;②窦周隙内充满血浆,血窦面的微绒毛伸入窦周隙;③它是肝细胞与血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胆小管:①是相邻两个肝细胞之间局部胞膜凹陷形成的微细管道;②胆小管周围的肝细胞膜形成连接复合体,封闭胆小管,防止胆汁流入血窦;③当肝细胞发变性、坏死或胆道堵塞内压增大时,胆小管的正常结构被破坏,胆汁则溢入窦周隙,进而进入血窦,出现黄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