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34课《小蝌蚪找妈妈》第
- 格式:doc
- 大小:53.00 KB
- 文档页数:4
小蝌蚪找妈妈语文课文小蝌蚪找妈妈语文课文《小蝌蚪找妈妈》是人教社语文一年级下册第34课,小编整理了小蝌蚪找妈妈课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小蝌蚪找妈妈课文原文: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后腿。
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鲤鱼妈妈说:“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宽嘴巴。
你们到那边去找吧!”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前腿。
他们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叫着:“妈妈,妈妈!”乌龟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
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你们到那边去找吧!”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
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小蝌蚪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青蛙妈妈低头一看,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
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他们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
小蝌蚪找妈妈课文教案:一、教材简析:《小蝌蚪找妈妈》是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
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1、认识“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有、在”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3、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1、青蛙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2.品悟小蝌蚪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性优点。
四、教学准备:ppt 词卡头饰五、教学课时:第二课时六、课堂实录(一)、复习导入,巩固旧知师:小朋友们,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小蝌蚪找妈妈》,请小朋友大声把课题齐读一次。
2023小蝌蚪找妈妈说课稿2023小蝌蚪找妈妈说课稿1一、设计意图。
春天来了,池塘里游来游去的小蝌蚪成了孩子们的最爱,他们关注着小蝌蚪的变化,喜欢用语言描述它们。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语言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在各种活动中进行。
因此借着这个契机,伴随着小蝌蚪的变化,我给孩子们讲述了语言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这是一个非常富有童趣的故事。
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长成了可爱的小青蛙,并帮助妈妈捉害虫。
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里面不仅蕴含着科学知识,同时告诉孩子们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能主动探索的道理。
二、目标定位。
活动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几个目标:1、看图欣赏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感知小蝌蚪找妈妈的一系列经过。
2、借图的暗示以及教师语言的提示,尝试讲述故事中小蝌蚪与妈妈的对话。
3、能较专心得倾听故事,对故事活动感兴趣。
并在活动中,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教育于生活情境、语言游戏中。
充分的课前准备为活动的成功开展提供了可能性。
三、教学准备。
1、小蝌蚪找妈妈背景图。
2、小蝌蚪头饰若干个。
3、鸭妈妈、鲤鱼妈妈、乌龟妈妈、鹅妈妈、青蛙头饰各一个。
四、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
(老师把图片准备好)春天来了,暖和的春风轻轻地吹着,阳光照着池塘里的水,青蛙妈妈生的卵慢慢活动起来,变成了大脑袋,长尾巴的小蝌蚪,小蝌蚪们在水中游来游去,十分快活。
出示图一(二)中间部分。
1、老师:听,什么声音?咦,小伙伴们,我们的妈妈在哪儿呢?让我们一起去问鸭妈妈吧!2、小蝌蚪们游到鸭妈妈那儿,小蝌蚪问:鸭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鸭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宽又大。
好孩子,去问鱼妈妈吧!3、蝌蚪们游到鱼妈妈那,儿小蝌蚪问:鱼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鱼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小蝌蚪找妈妈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小蝌蚪找妈妈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34课,它以浅显的文字生动的描写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同时向学生叙述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文章之所以被安排在第八单元里,因为它体现了“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让我们去探索,去发现”的教学理念。
从教材编排看,课文中人物角色较多,语言生动趣味性强,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典型教材:从教材结构看,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段落相仿,也是进行学法指导的最佳范例。
同时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尤其低年级更应该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二、说目标设计意图:根据新课标大纲的要求,又结合文本的实际,我对本课制定以下重难点:1、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小组交流,结合平常的识字方法,会认本课二类生字,会写“有、在、什、么”等六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3自然段。
通过朗读初步感知蝌蚪和青蛙的特点。
3、抓主线“找”,在找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知道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变化。
同时告诉学生遇事要主动探究,学会礼貌待人。
4、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及分角色朗读,让小朋友感受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
三、重难点设计意图: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文本的实际,我对本课制定以下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八个字,会写两个字,有感情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告诉学生遇事主动探究。
四、说教法:设计意图: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朗读课文,完成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情景再现策略。
课堂上通过课件,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引领学生进入故事意境。
2、合作学习策略。
学生合作表演课文中具体情节和分角色朗读达到深层体验。
五、结合学情说学法。
新课标要求对低年级段的学生培养阅读兴趣,感受阅读乐趣。
本课有利于在阅读中培养语感和想象力。
《小蝌蚪找妈妈》说课稿15篇《小蝌蚪找妈妈》说课稿1一、说教材:本课是一篇看图学文的课文,以小蝌蚪找妈妈为线索,介绍了青蛙的生长过程。
本课有六幅图,与六段话中相对应:第一幅图画的是没有长腿的小蝌蚪在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
第二幅画的是长出两条后腿的小蝌蚪,在询问鲤鱼阿姨。
第三幅图画的是长出两条前腿的小蝌蚪,错将乌龟认做妈妈。
第四幅图画的是小蝌蚪尾巴变短了,找到了青蛙妈妈。
后两幅讲小蝌蚪已经长成青蛙,跳上荷叶,并和妈妈一起捉害虫。
课文对每幅图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文字描述。
本课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了解青蛙生长的特点,懂得要保护青蛙和小蝌蚪。
本课的教学要求是:1、学会本课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由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认真观察图画,并通过朗读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二、说学生学生对这课的内容是十分感兴趣的,但真正很清楚青蛙成长过程的学生不多,因此,在教学中设计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充分感知课文,利用课件吸引学生。
同时,本课篇幅较长,需要指导学生的朗读,特别是让后进生朗读好课文,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
三、说设计(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用一则谜底是青蛙的谜语导入,再出示小蝌蚪和小青蛙的头饰,让生形象感知两者的差异;然后请生提问,看看有什么问题要问它们。
这样,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二)朗读看图,整体感知。
1、让学生准备读文:先说说遇到不会认的字怎么办,再自由地读一读课文。
这样可以避免生因畏难而不读。
2、范读课文(可由师范读,也可由在自由读中表现得很好的孩子来范读。
)3、学生再读,标出自然段和生字。
4、同桌互读,正音。
5、指名接读课文,注意翘舌音和后鼻音的正音。
教读长句。
(三)自主识字。
1、小组内自主识字,比方法,比识字量。
2、检查自学。
注意巩固翘舌音和后鼻音,交流好的方法,多表扬爱动脑筋的同学。
二年级上册有丰富我们想象力的童话故事是哪篇课文一、《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文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后腿。
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鲤鱼妈妈说:“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宽嘴巴。
你们到那边去找吧!”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前腿。
他们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叫着:“妈妈,妈妈!”乌龟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
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你们到那边去找吧!”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
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小蝌蚪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青蛙妈妈低头一看,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
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他们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
(二)简介《小蝌蚪找妈妈》是人教社语文一年级下册第34课以及2017版二年级上册第1课的课文,作者是方惠珍、盛璐德;由陶岚琴朗读(部编版的课文录音朗读者改为陈亮、梓君、左小群)。
曾被改编成同名动画片。
(三)主要内容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
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
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二、《雾在哪里》(一)课文从前有一片雾,他是淘气的孩子。
有一天,雾飞到海上。
“我要把大海藏起来。
”于是,他把大海藏了起来。
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
“现在我要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起来。
”于是,他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了起来。
霎时,四周变暗了,无论是天空,还是天空中的太阳,都看不见了。
雾来到岸边。
“现在我要把海岸藏起来。
人教版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案设计〔通用11篇〕人教版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案设计〔通用11篇〕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案设计篇1活动时间:1课时活动目的:1、体验游戏的乐趣。
2、进一步丰富幼儿关于青蛙的知识经历。
3、理解故事内容,熟悉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情节。
活动重难点:理解故事内容熟悉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情节,进一步丰富幼儿关于青蛙的知识经历。
活动准备:1、中各种动物的头饰,简单的池塘环境布置,师生在腹部带好底下青蛙上边蝌蚪遮盖的学具;2、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课件;3、游戏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一、组织教学:组织幼儿做动作说儿歌进入教室,谈话导入,“我们是一群快乐的小蝌蚪,我们长着黑黑的、圆圆的大脑袋,细细的长尾巴。
大家知道我们是怎么生出来的吗?”(让我们看大屏幕)二、情境游戏1、播放课件,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图片(播放课件,老师讲解)春天来了,青蛙妈妈跳进池塘里,产下了许多黑黑的圆圆的卵。
渐渐的卵变成了大脑袋、长尾巴的小蝌蚪(边看边旁白)。
2、小蝌蚪玩耍我们知道了是怎样变成小蝌蚪的,如今我们一起玩游戏吧(为什么小蝌蚪不能到荷叶上玩,小蝌蚪没有腿,只能在水中游),跟着老师一起说儿歌。
(放小蝌蚪游背景音乐)边玩边说儿歌“小小蝌蚪游啊游,圆圆的脑袋黑黝黝,细细尾巴扭呀扭,小河里面转圈游。
转呀转呀转转转,东边游来西边游,北边游南边游,快快游,渐渐游,活动活动尾巴、活动活动头……”(活动5分钟左右),活动有点累了,我们到荷叶边上蹲着休息休息吧。
三、导入课题:小蝌蚪找妈妈1、鸭妈妈带着孩子出来玩耍了(放课件)大家看,小鸭子和自己的妈妈在一起,多快乐呀,我们的妈妈在哪儿呢?蝌蚪们互问:我们的妈妈在哪里呢?(可是谁也不知道。
)我们都不知道妈妈长得什么样子,我们问一问鸭妈妈好吗?2、课件场景一:鸭妈妈游过来了蝌蚪问:鸭妈妈,鸭妈妈,您看见过我们的妈妈吗?您告诉我们,她在哪里?鸭妈妈:看见过,看见过。
你们的妈妈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宽又大。
34小蝌蚪找妈妈一年级语文教案34 小蝌蚪找妈妈(a、b案)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本课以感情朗读为基本任务。
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不断提高自主识字、自主阅读能力。
5.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点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识字、读书。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课件或挂图、生字卡、文中动物的头饰。
教学过程教学案例(一)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1.出示谜语:“大脑袋,圆肚子,细尾巴,黑身子,变变变,长出四条腿,去了细尾巴。
吃饱了,呱呱呱,抓害虫顶呱呱。
”你知道它是谁吗?(学生猜谜,开展讨论)2.课件出示小蝌蚪和青蛙。
3.板书课题:34.小蝌蚪找妈妈●二、创设情境,感知课文1.同学们知道小蝌蚪去哪找妈妈吗?怎么找的?找到了没有?(观看动画课件)2.组织学生自由读课文(1)巡视自读情况,发现学生读文中困难,及时解决。
(2)组织学生借助小组互助学习,达到初读的目的。
(3)汇报学习结果。
●三、合作互助,识记生字1.(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组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8个生字。
2.指导学生识记重点字和难点字(教师在巡视时发现各组同学普遍识记有困难的字)3.课件再次出现本课要认的“灰、迎、阿、姨、追、顶、披、鼓”8个生字,教师检查识字效果。
4.巩固识字,找朋友。
阝辶女丁扌支夷可页●四、讨论交流,整体感知内容1.学生看着图,自己读课文。
一边读一边想:小蝌蚪在找**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小蝌蚪的妈妈是什么样的?2.讨论交流:初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五、学写生字培养习惯1.出示要求会写的6个生字。
2.组织学生交流笔顺。
3.教师范写。
(课文中没有口或带口字旁的字)4.学生描写、临写。
第二课时●一、导入课件出示第一幅和第六幅的内容,说说小蝌蚪和青蛙的样子。
小蝌蚪找妈妈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次授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34课“小蝌蚪找妈妈”。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尝到学生养成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
2、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三、重点
识字、写字
四、难点
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过程。
五、说教法
1、通过导入,激发学生的歇息兴趣。
2、教师指导学生自读,并从自读中学习生字、生词,了解故事内容。
3、再读课文,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生长过程。
4、指导朗读,读中感悟,指导书写。
5、课外拓展。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我思绪万千,在本节课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本节课中可以看出。
1、学生能够用不同的方法,很快地掌握生字。
2、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正确地读出各自的语气。
3、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地去学,小组合作及时,能积极地去思考,主动地回答问题。
4、学生在杜文是比较认真,能够找出小蝌蚪的生长过程标画记号。
5、教师在指导朗读方面还有不足之处,需课下多加指导练习。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15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1《小蝌蚪找妈妈》是人教版语文第二册第34课,它是一篇脱离拼音的看图学文。
课文以小蝌蚪找妈妈为线索介绍了青蛙的生长过程。
课文配有六幅图,分别与六个自然段的内容相对应。
本课分2个课时完成,本课为第一课时。
授课完毕,反思自己的教学,感觉这堂课有成功之处。
一、运用多种有效手段使学生准确了解青蛙的成长过程。
课文第一课时的难点在于让学生认识蝌蚪和青蛙,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而且一年级学生对动物的了解不多,容易混淆一些常识性的内容。
这就需要教师精心策划,我主要利用三个有效手段使整堂课的教学中一条线贯穿到底,从检查环节来看,效果是明显的,即使是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准确无误地说出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手段一:抓明线引暗线,条理清晰从课题入手,首先出示小蝌蚪有趣的图片,并提问: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这马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学生的主动观察,使小蝌蚪的样子给学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接着再问,小蝌蚪的妈妈会是谁呢?它是怎么找的?结果怎样?在学文过程中,使学生了解到,通过鲤鱼妈妈和乌龟妈妈的帮助,小蝌蚪一步步知道了自己妈妈的特征,并让学生一步步地说青蛙的特征,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在初学文本时,我又问了设置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当学生通过第一次浏览课文知道青蛙就是小蝌蚪的妈妈后,我出示青蛙图片,让其观察两者外形差别。
学生纷纷说两者不像,于是我抛出问题:小蝌蚪要变成青蛙要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换言之,小蝌蚪在找妈妈过程中要发生哪些变化?这就挖掘了__的暗线,这一暗线就是__的重点。
如此明暗线结合,通过多种途径使学生对文本了解得到了加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从而达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手段二:据文贴画,贴中取乐上课前,我准备好五幅画,分别为小蝌蚪、长了两条前腿的蝌蚪、长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尾巴变短的青蛙、大青蛙。
通过学生看图引导学生说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我在课堂上相机贴出对应的图片。
小蝌蚪找妈妈知识点积累《小蝌蚪找妈妈》是人教社语文一年级下册第34课以及2017版二年级上册第1课的课文,作者是方惠珍、盛璐德;由陶岚琴朗读(部编版的课文录音朗读者改为陈亮、梓君、左小群)。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小蝌蚪找妈妈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小蝌蚪找妈妈知识点一、我会写两liǎng(两人、两条、两半)哪nǎ(哪里、哪个、哪边)宽kuān(宽阔、宽敞、宽广)顶dǐng(顶住、头顶、山顶)眼yǎn(眼睛、眼珠、针眼)睛jīng(目不转睛、画龙点睛)肚dù(肚量、肚皮、肚子)皮pí(牛皮、皮肤、书皮)孩hái(孩童、小孩、男孩)跳tiào(跳高、心跳、跳远)二、我会认塘táng(池塘、水塘、鱼塘)脑nǎo(电脑、头脑、脑袋)袋dài(口袋、布袋、袋子)灰huī(灰色、灰尘、大灰狼)哇wā(好哇、走哇、哇哇大哭)教jiào(教室、教训、教具)捕bǔ(捕捞、捕捉、捕鱼)迎yíng(欢迎、迎接、迎头赶上)阿ā(阿姨、阿妹、阿爸)姨yí(姨妈、大姨、小姨)龟guī(乌龟、海龟、龟甲)披pī(披风、披着、披上)鼓gǔ(打鼓、击鼓、敲鼓)三、多音字大dà(大人)dài(大夫)长zhǎng (长大)cháng(长度)教jiào(教育)jiāo(教书)四、理解词语池塘:蓄水的坑,一般不大,也不太深。
快活:高兴,快乐。
摆动:来回摇动;摇摆。
连忙:赶紧;急忙。
碧绿:形容浓绿色。
害虫:直接或间接对人类有害的虫类。
五、近义词快活——快乐连忙——急忙摆动——摇动天天——每天六、反义词长——短宽——窄快活——烦恼低头——抬头雪白——乌黑七、句子解析1.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迎”字可以看出小蝌蚪想急切见到妈妈的心情。
从小蝌蚪称鲤鱼为阿姨,可以看出小蝌蚪非常的懂礼貌。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8单元第34课《小蝌蚪找妈妈》课时练习附答案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8单元课时同步练习—
34小蝌蚪找妈妈(1)附答案
一、读一读,连一连.
二、下面的小蝌蚪该到哪里?
1.夏天来了,荷花开得真美( )!
2.你怎么不做作业( )?
3.这么晚了,你还没有吃饭( )?
三、你能给下面的几句话重新排列顺序吗?把序号写在前面的括号里。
( )过了几天,小蝌蚪长出两条后腿.
()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不见了.
(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
( )过了几天,小蝌蚪长出两条前腿。
( )过了几天,小蝌蚪的尾巴变短了.
参考答案:
一、灰迎追姨顶披鼓huī yínɡ zhuī yí dǐnɡ pīɡǔ
二、啊呢吧
三、415 3 2。
课文《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案课文《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案(通用4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文《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案(通用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文《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案1 一、齐读课题。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34课——(小蝌蚪找妈妈)。
二、复习生字词(开火车、齐读)。
1、同学们,上一节课的生字朋友你们都认识了吗?2、(出示卡片)3、下面,开起火车声音响亮地跟它们打招呼吧。
(开火车读)4、大家一起来吧!(齐读)三、复习第一自然段。
1、小蝌蚪的本事可大了,妈妈一生下它们,它们就离开妈妈自己独立生活,长大。
2、谁能告诉大家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
)3、师贴图1。
四、整体感知2-6自然段。
1、过渡:多可爱的小蝌蚪啊!它和你们一样,看见别人有妈妈,也想找到自己的妈妈。
2、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它们的妈妈到底长什么样呢?(出示小黑板:表格)请同学们轻轻地捧起书,自己认真地把课文的第2-6自然段读一读。
五、扶学第二自然段。
1、老师想请一位同学大声地朗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啊游,它的身体首先发生了什么变化?(生说,师贴字:长出两条后腿、播课件插图、贴图2。
)2、当它们快乐地游玩时,看见(播放课件:第二幅图)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它们会想些什么?3、小蝌蚪很想找到自己的妈妈,就向鲤鱼阿姨打听。
小蝌蚪是怎么问的?(课件出示:第二句话,“迎上去”用红色)A看图理解“迎上去”:请看图,这里为什么用迎上去?(小蝌蚪们心情急切,它们与鲤鱼妈妈是面对面的。
)4、小鲤鱼都有自己的妈妈,同学们的妈妈也都在后面听课了,小蝌蚪多么想念自己的妈妈呀!现在你们就是那些非常想念妈妈的小蝌蚪,老师就是鲤鱼阿姨,该怎么问呢?谁能迎上来问一问?(大家读叙事的部分,***同学来读问话。
一年级下册《小蝌蚪找妈妈》第一课时教案一年级下册《小蝌蚪找妈妈》第一课时教案「篇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科普童话,通过小松鼠找花生果的故事,告诉小学生花生是在地下结果的。
本文以小松鼠找花生果为线索,告诉小松鼠花生果全在泥土里呢。
本课通过讲解及引领学生想象,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氛围里学习。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生字只认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花生果是长在地下的,激发学生认识自然的兴趣。
教具准备:课件,小松鼠和花生果的图片,课文朗读音频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以趣导入1、老师今天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好朋友,你们看它是谁呀?(小松鼠的图片帖在黑板上)那它今天要带我们去做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是什么呢?(找、花生果的图片贴在黑板上)小松鼠找花生果。
(齐读课题)2、上课前啊,小松鼠悄悄地告诉老师,它要请我们一年级的小朋友一起去花生果,你们愿意吗?3、不过小松鼠说它最喜欢爱动脑筋、爱发言而且发言声音响亮的小朋友。
所以在去之前它要先考考你们,不知道你们有没有信心通过这一关?4、生字关,幻灯片出示生字,让学生大声念出自己看到的生字,然后说说那个生字是什么地方容易写错,自己写一写,教师巡视,并同桌交换看写对了没有。
5、词语关,出示第一组词语:小松鼠花生果蚯蚓谁能读好第一组词。
(指名读)第二组词谁会读?出示第二组词:长着留着笑着摘下来钻出来(你的轻声读得真准确)(小老师领读)第三组呢?出示:绿油油黄灿灿(开火车读)第四组谁来读好?睁大眼睛自言自语让我们一起来闯关吧。
(齐读词语、分组赛读)二、朗读生趣,深入感知听课文朗诵(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现在,让我们跟着小松鼠一起出发吧!2.我们来到了一片小树林,见到一种植物,这种植物的叶子怎么样啊?(绿油油的)找学生读,花怎么样(黄灿灿的),让学生读出美。
3、那绿油油的叶子,黄灿灿的小花,这种植物长得怎么样啊?(好看),那谁能把这段话读的美一点(出示第一段)(能把你看到的美景念出来,真是太棒了)。
《小蝌蚪找妈妈》第一课时教案《小蝌蚪找妈妈》第一课时教案1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从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
(二)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要保护青蛙。
(三)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
三、教学过程(一)以故事引出课题。
1.一只青蛙在茂密的水草中产下了许多卵,卵一天天地长大,长出来大脑袋、黑身子、长尾巴。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小蝌蚪)对:小蝌蚪的`妈妈是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小蝌蚪找妈妈》。
板书课题:1小蝌蚪找妈妈齐读课题。
2.学生自己设教学目标。
问:从课题你知道什么?学课文你想知道什么?3.师归纳教学目标。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和小蝌蚪找它们的妈妈去。
通过学习,我们要知道小蝌蚪找了几次妈妈,在找的过程中它的形体有什么变化。
学习把各自然段的意思连起来想;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同学们还要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讲授新课。
老师配乐范读课文。
思考:1.小蝌蚪找了几次才找到妈妈?2.它们都找到了谁?读后学生回答:小蝌蚪找了三次才找到妈妈。
它们找到了:鲤鱼、乌龟、青蛙。
过渡: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5段)请你们用最快的速度在自然段前标出序号。
(三)看图逐段学习理解。
1.观察第一幅图,说图意。
这幅图画的是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这幅图画的是小蝌蚪在水里快活地游玩。
)哪个自然段是写这幅图的?(课文第一自然段。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小蝌蚪长的什么样?贴出小蝌蚪的图片。
板书:大、黑、长长它们在水里怎么游呀?快活、高兴。
你觉得小蝌蚪长得怎么样?(我觉得小蝌蚪长得很可爱。
)(3)指导朗读。
小蝌蚪长得这么可爱,在水里那么快乐活泼,我们读这一段就应该读出它们可爱、活泼的语气来。
试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可爱的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它们都在想:我们的妈妈在哪?要跟妈妈学点本领那该多好啊!于是它们下决心找到妈妈,它们是怎样找妈妈的呢?找妈妈的过程中它们自己有什么变化?我们学习第2自然段。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34课《小蝌蚪找妈妈》一课一练课课练习题课后作业练习册答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34课《小蝌蚪找妈妈》一课一练课课练习题课后作业练习册答案
34小蝌蚪找妈妈
一、看拼音写词语
méi yóu xiàn zài shén me biàn huà miàn tiáo
()()()()()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1、小蝌蚪长着()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的尾巴,()地游来游去。
2、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们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
两条(),又过了几天,长出两条(),没过多久,()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虫的()。
3、小蝌蚪向_______(谁)问他们的妈妈在哪里,把_______(谁)错误地认为是他们的妈妈,_______(谁)才是他们真正的妈妈。
4、小蝌蚪的妈妈唱歌的声音是()。
A.呱呱呱B.哈哈哈C.嘻嘻嘻
三、填空题
1.一只青蛙()条腿,()只眼睛()张嘴。
2.一只蝌蚪()条腿,()只眼睛()张嘴。
3.一只鸭子()条腿,()只眼睛()张嘴。
四、实践活动
假如你一个人走迷路了,你该怎么办?
, , ,。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34课《小蝌蚪找妈妈》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仙岩一小黄海敏
一、文本解读
《小蝌蚪找妈妈》选自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三十四课。
本文是一篇溶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科学童话,文字浅显易懂。
课文以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经过“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尾巴消失”四个阶段,最后变成了青蛙,说明了青蛙生长过程形体变化,蕴含了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故、迎、阿、姨、追、顶、披、鼓”等八个生字,会写“有、在、什、么”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蝌蚪与青蛙的特点,认识蝌蚪与青蛙。
三、课文教学重、难点
重点:(1)认识八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了解蝌蚪与青蛙的不同。
难点:体会文中用词的准确性。
四、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对新教材的阅读教学要求“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在实践中认识,在感受中领悟”。
在教学设计时,我力求优化老师主导作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自主识字、自主阅读。
五、教学流程
课前:小朋友,说说你哪里和你的妈妈最像。
(一)认识蝌蚪,研读“小蝌蚪样子”部分
1、师引语: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
【出示图片】他是谁呀?课件出示:你从蝌蚪两字中发现了什么?
板书:小蝌蚪。
学习“蝌蚪”两个字。
2.教师引导观察,小蝌蚪的样子。
2.出示(池塘里的小蝌蚪脑袋大大的,身子黑灰色的,尾巴长长的)。
师:池塘里的小蝌蚪脑袋——
生:大大的。
师:身子什么颜色?
生:黑色。
师:小朋友看,这是黑色。
这两种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这是什么颜色
生:灰色。
师:“出示灰”小朋友,这个字在哪篇课文里见过?
生:小白兔和小灰兔
师:小朋友,这是黑色,这是灰色,那么看起来比灰色有黑一点的颜色叫什么颜色?
生:黑灰色。
师:是呀,小蝌蚪的身子就是——黑灰色的。
师:尾巴——长长的。
师:一位作家把小蝌蚪的样子写出来了,小朋友们自己读一读,比较一下哪里不一样?【出示】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3.反馈:
生1:这一句子有“一群”
(教学“一群”,一群说明什么呀?小蝌蚪很多很多)
生2:这个句子是“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
(原来大大的脑袋也可以说成“脑袋大大的”,黑灰色的身子可以说成“大大的脑袋,长长的尾巴可以说成尾巴长长的”)啊,这群小蝌蚪真可爱啊!
生3:这一个句子里有“甩着”
(小朋友,哪篇课文里学过“甩”,哦,牛伯伯甩着尾巴赶蝇子。
小蝌蚪是怎么甩尾巴?这么多小尾巴呀,老师请一只蝌蚪来甩一甩。
)
啊,这群小蝌蚪真是可爱又快活啊!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谁想一个人读一读。
(2个)
2.导入课题
师:你们猜猜,这群小蝌蚪想干什么呢?
生:找妈妈。
师:你们知道它们的妈妈是谁吗?
生:青蛙。
(贴版画)
师:小朋友知道,可小蝌蚪不知道。
小蝌蚪有没有找到妈妈呢?它们是怎么找到妈妈的?小朋友,读了34课《小蝌蚪找妈妈》你就知道了。
师:这篇课文和17课一样,课文里有很多图画,小朋友结合图片自己读课文,不会读的生字做上记号。
(二)检查初读,学习生字
1.它们有没有找到妈妈呢?
(1)小蝌蚪有找到妈妈。
(2)课文里是怎么写它们妈妈的样子?小朋友们能找到吗?(切换)
(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
这里有四个动词,哪个小朋友会读。
蹲着:叫小朋友演示蹲着。
披着:结合卡片。
小朋友,平时我们的衣服没有穿进去,这样子就是披着。
青蛙妈妈就是披着——碧绿的衣裳。
小朋友,你们见过什么是碧绿的?(小草是碧绿的,荷叶是碧绿的)青蛙妈妈的衣服可真漂亮呀!
露着:衣服没有穿到,肚皮——露出来了。
青蛙妈妈的肚皮是什么颜色的?——雪白。
“雪白”是怎样的白?哦,像雪一样的白是雪白,那么,像金子一样的黄?像火一样的红?像天一样的蓝呢?
鼓着:谁能给鼓组词。
(打鼓)这里是打鼓的意思吗?,那是什么?——瞪着、睁着。
那我这样是鼓着眼睛吗?不算——青蛙的眼睛又大又凸出,这样才算是鼓出。
2.小蝌蚪看见了妈妈,说:我们的妈妈真美呀!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指名读。
(两位)
【关注整体】
看着小蝌蚪和青蛙妈妈,你有什么疑问?是呀,它们一点儿也不像,小蝌蚪是怎么找到妈妈的?谁来说一说?
(2)小蝌蚪看见了鲤鱼阿姨……
教学鲤鱼阿姨
(3)小蝌蚪又看见了乌龟妈妈,乌龟妈妈告诉它。
(4)出示六幅图,小朋友,你最想说哪幅图就找到课文里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随机正音。
第二幅图:迎上去
第三幅图:追上去头顶
【关注小蝌蚪的变化】
大家刚才看图的时候,发现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吗?
生汇报。
小蝌蚪
师:小朋友们仔细读读课文,把课文里写小蝌蚪变化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
汇报出示: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后腿。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前腿。
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
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师引:
1.小朋友,小蝌蚪先长出两条后腿,后来又长出两条前腿,一共长出了几条腿?——四条腿。
小朋友们仔细观察条,和我们学过的什么字象。
(冬)
2.范写:折文要注意横撇是一笔。
下面大家和老师一起写。
3.小蝌蚪长出了四条腿后,再过几天,尾巴变短了。
小朋友仔细观察变,谁来给他组词?他是什么结构?写的时候要注意上下格的位置。
小朋友伸出小手,边说笔画边写。
小朋友把这两个字写在田字格里。
4.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怎么样了——已经不见了。
不知什么时候,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
小朋友什么这两个字,你们自己观察字的结构和田字格里的位子,自己写一写,看哪位小朋友写得最漂亮。
5.评一评字。
6现在我们一起来画一画。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后腿。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前腿。
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
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7.谁能看图说一说小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
教师出示电脑画面:
小蝌蚪先长出两条(),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再过几天,()变短了,渐渐地,()已经不见了。
小蝌蚪长成了()。
四、这节课我们了解了青蛙的成长过程,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天学的词语。
1、读词语。
2、区分“迎上去”和“追上去”
六、板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