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纹细蛾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178.86 KB
- 文档页数:2
苹果小卷叶蛾及金纹细蛾的特征及防治作者:暂无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3年第4期邓姗姗随着果品的大量流通,一些果树难防难治的病虫传播到我省地产果品生产基地东部地区的宁安市、东宁县等县市,特别是苹果小卷叶蛾(老百姓俗称舔皮虫),近几年在东部地区发生较重。
由于该虫害抗药性极强,给防治增加了难度,给果农造成了严重损失。
一、苹果小卷叶蛾的发生及防治1、虫体形态特征成虫:体长6-8mm,翅展15-20mm黄褐色,触角丝状。
卵:扁平椭圆形径长约0.7mm左右,淡黄色,半透明。
孵化前黑褐色,数十粒成块作鱼鳞状排列。
幼虫:体长13-18mm细长翠绿色,头小淡黄白色,低龄体淡黄绿色。
蛹:9-11mm,较细长处绿色后变黄褐色。
2、生活史及习性。
苹果小卷叶蛾以初龄幼虫结成白色小茧在树皮裂缝,老翘皮下。
剪口死皮缝内,伤口死皮缝内越冬。
第二年春芽萌动时开始出蛰。
盛花期是幼虫出蛰盛期,前后延续一个月。
幼虫出蛰后,先爬到新树梢危害幼芽、幼叶、花蕾和嫩梢,造成芽枯,影响抽枝开花和结果,展叶后幼虫吐丝缀叶卷成“虫包”居内为害,这时幼虫在“虫包”里贪食不动称“紧包期”。
幼虫3龄后有转移危害习性,幼虫非常活泼,受惊吓时迅速扭动从卷叶内脱出吐丝下垂。
幼虫还能吐丝缀叶贴在果面上啃食果皮。
使果面呈不规则的片状洼坑,最终形成干疤,严重时会造成50-80%果实失去商品价值,幼虫老熟后从被害叶片内爬出,重新找叶片卷起居内化蛹,蛹期7-9天,成虫期1-2天蛹羽化成虫1-2天便可交尾产卵,单个雌性成虫产卵百余粒。
卵期6-8天,幼虫期15-20天。
6月上中旬出现第一代成虫,7月上中旬出现第二代成虫,8月上中旬出现第三代成虫,苹小卷叶蛾在我省东部地区发生三代,并且世代重叠。
3、预测预报(1)幼虫出蛰期预测预报:在四月末开始在不同地势选择5-10株树,在树上标定50-100个越冬虫茧,编上号。
1-2天观察一次幼虫出蛰情况,并登记好,当幼虫出蛰达到60%时即预报防治。
金纹细蛾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策略摘要:金纹细蛾(Lithocolletis ringoniella)是苹果树的重要害虫之一,其幼虫通过潜食叶片,造成叶片卷曲、干枯,严重影响苹果树的正常生长和果实品质。
本文基于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数据,深入分析了金纹细蛾的发生规律,并探讨了其综合防治策略,以期为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关键词:金纹细蛾;发生规律;综合防治;苹果树一、引言金纹细蛾,属鳞翅目细蛾科,广泛分布于我国苹果产区,如辽宁、山东、河北、河南等地。
该虫以幼虫在叶片中潜食叶肉,导致叶片卷曲、干枯,进而影响苹果树的光合作用和营养积累,严重时可导致树势衰弱,影响果实产量和品质。
因此,深入研究金纹细蛾的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策略,对于保障苹果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金纹细蛾的发生规律1. 形态特征金纹细蛾成虫体长2.5mm左右,体金黄色,前翅狭长,翅端前缘及后缘各有3条白色和褐色相间的放射状条纹。
卵扁椭圆形,乳白色。
幼虫老熟时体长约6mm,扁纺锤形,黄色。
蛹体长约4mm,黄褐色。
2. 发生规律金纹细蛾一年可发生4-6代,具体代数因地域和气候条件而异。
在辽宁、山东、河北、山西等地一年发生5代,河南中部地区则发生6代。
金纹细蛾以蛹的形式在落叶、枯枝等隐蔽处越冬。
次年春季,随着气温的回升,越冬蛹开始羽化,成虫在苹果发芽前开始活动,并在幼嫩叶片上产卵。
幼虫孵化后潜入叶片内部取食叶肉,形成虫道,导致叶片卷曲、干枯。
金纹细蛾的发生与气候、树种、树势等多种因素有关。
其中,温度是影响其发生的重要因子之一。
在气温适宜、湿度较大的条件下,金纹细蛾的繁殖速度加快,危害加重。
此外,不同苹果品种对金纹细蛾的抗性也存在差异,一些品种如短枝金冠、红星、青香蕉等较为耐抗,而富士、国光等品种则较为敏感。
三、金纹细蛾的综合防治策略1. 农业防治(1)加强果园管理:及时清除果园内的杂草、落叶、病虫枝等,减少金纹细蛾的越冬场所和食物来源。
如何防治金蚊细蛾
金纹细蛾1年发生5代,以蛹在落叶内越冬,翌年苹果树发芽时,出现越冬代成虫。
在叶片虫斑内化蛹越冬,近年来河北省为害日趋严重,苹果被害株率在80%以上,叶片受害率为30%-70%,个别果园高达90%,被害严重的叶片每叶有虫斑10-20个,使叶片功能严重丧失,造成提早落叶,已成为当前重点防治的害虫之一,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如何防治金蚊细蛾。
如何防治金蚊细蛾:
1、秋季落叶后,彻底清扫果园,集中烧毁,消灭越冬蛹,减少越冬代成虫发生。
2、旱春,彻底刨除根蘖,带出园外烧毁,消灭当年1代越冬虫卵和幼虫。
3、药剂防治6月上中旬第1代成虫和第2代卵、初孵幼虫发生期,为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
有效药剂:25%灭幼脲3号悬浮剂2000倍,
20%杀铃脲8000-10000倍,10%除虫脲5000-6000倍,40%水胺硫磷1000倍,30%桃小灵乳油1500倍。
还可兼治桃小、卷叶虫、红蜘蛛、蚜虫等。
如何防治金蚊细蛾就介绍到这里,金纹细蛾又名苹果细蛾,俗称潜叶蛾,是苹果树上的重要的食叶害虫。
成虫多在旱晚活动,交尾产卵多数散产于嫩叶背面,幼虫孵化时,由卵壳中直接钻入叶片内为害。
老熟后,即在虫斑内化蛹。
成虫羽化时,将蛹壳前半部带出虫斑外。
此虫春季发生轻,近秋季重。
如何防治和治疗苹果金纹细蛾1.苹果金纹细蛾的介绍苹果金纹细蛾(Grapholita funebrana Treitschke),又名苹果小食心虫、苹果小熟心虫,是种危害苹果等浆果类作物的害虫。
其成虫斜着飞行,羽翅平铺在背上成紫褐色。
幼虫为杂色,分为灰黑色和粉黄色两种,不仅会直接危害果实,也会使果皮、果肉形成网状银纹。
2.苹果金纹细蛾的危害苹果金纹细蛾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2.1 直接危害果实苹果金纹细蛾的卵会在果实上产生疏松、挫伤、褐变、不同程度地降低果实品质;幼虫则会直接啃食果实,导致果实变形、腐烂、损失果肉,尤其是香蕉皮症状,很多果实都无法直接消费。
2.2 形成网状银纹苹果金纹细蛾若在果实上产下卵,就会造成果皮、果肉里的发育组织受到破坏,形成网状银纹,这会导致果实的品质下降、外观变差,甚至会影响销售价格。
2.3 破坏花芽苹果金纹细蛾成虫在冬季进入休眠,早春醒来后,会寻找并破坏苹果的花芽,从而影响花芽生长和果实的产量。
3.防治策略苹果金纹细蛾的防治措施主要有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栽培措施。
3.1 物理防治物理防治主要是通过采用人工捕捉、固定、清除和焚烧来控制害虫的数量。
借助于诱捕灯和粘捕板可以有效地控制苹果金纹细蛾的数量。
3.2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采用非化学手段控制害虫,主要有引入外来天敌、释放有益微生物和使用化学物质。
3.2.1 天敌防治天敌防治是通过引入其他昆虫或者蜘蛛捕食苹果金纹细蛾,从而达到防治目的。
常用的天敌有懒人云雀、金卡弗蜂、胡蜂、天蚕蛾和竹节虫等。
这些天敌寄主范围广,能够在田间杀灭苹果金纹细蛾的其中一种或多种发育阶段,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3.2.2 微生物防治微生物防治是用有益微生物降解或对苹果金纹细蛾的生长发育进行干扰,以达到对害虫的防治目的。
主要有昆虫杀菌素、杀虫甲基丙烯酸盐、异皮藻等微生物控制剂。
3.2.3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化学杀虫剂来消灭苹果金纹细蛾。
苹果金纹细蛾发与防治(附图)————————————————————————————————作者:————————————————————————————————日期:金纹细蛾(Lithocolletis ringoniella)属鳞翅目,细蛾科。
【分布区域】在辽宁、河北、山东、安徽、甘肃、河南、陕西、山西等省产区发生。
【为害特点】幼虫从叶背潜入叶内,取食叶肉,形成椭圆形虫斑。
叶片正面虫斑稍隆起,出现白色斑点,后期虫斑干枯,有时脱落,形成穿孔。
虫斑常发生在叶片边缘,严重时布满整个叶片。
一片叶有数个虫斑则叶片扭曲。
叶片背面叶片正面后期虫斑干枯、穿孔【形态特征】:成虫:体长2.5毫米,翅展6.5毫米。
全身金黄色。
头部银白色,顶端有两丛金色鳞毛,复眼黑色。
前翅以金色为主,靠近翅基半部中间有一条银白色条纹,前半部有6条银白色放射状条纹,金银之间夹有黑线。
卵:扁椭圆形,长0.3毫米,乳白色,半透明,有光泽。
幼虫:体长6毫米,体稍扁、黄色。
胸足及尾巴发达。
小幼虫体扁、淡黄色。
蛹:体长3毫米,梭形,黄褐色。
翅、触角、第三时足先端裸露,长达第8腹节。
【发生规律】一年发生5代,以蛹在被害叶中越冬,翌年苹果树发芽前开始羽化。
越冬代成虫于4月上旬出现,发生盛期在4月下旬。
以后各代成虫的发生盛期分别为:第1代在6月中旬,第2代在7月中旬,第3代在8月中旬,第4代在9月下旬,第5代幼虫于10月底开始在叶内化蛹越冬。
春季发生较少,秋季发生较多,为害严重,发生期不整齐,后期世代重叠。
幼虫孵化从卵壳下直接潜入叶内为害,黑色虫粪排于虫斑内。
老熟幼虫在虫斑内化蛹,羽化时一半蛹皮外露。
以后几代由于气温升高,成虫活动时间提和推后到早晨和傍晚。
成虫稍有趋光性。
主要为害苹果,也为害海棠、沙果、梨、樱桃等。
苹果园中,金纹细蛾的发生与品种和树体小气候密切相关。
在较普遍栽培的8个品种中,有4个品种对金纹细蛾表现出高抗,它们是短枝金冠、红星、青香蕉和金冠,而新红星、富士和国光表现为高感,秦冠居高感和高抗之间。
北京平谷金纹细蛾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梁泊1、形态特征成虫金黄色,体长2.5毫米,翅展6.5毫米。
头部银白色,前翅狭长,从基部至中部有3条银白色纵带,端部的前缘及后缘各有3条银白色与褐色相间的放射状条纹。
卵扁椭圆形,长径约0.3毫米,乳白色,半透明,有光泽。
幼虫体细纺锤形,稍扁,黄色。
老熟幼虫长约6毫米,胸足及臀足发达,腹足4对。
蛹长径3毫米,黄褐色。
翅、触角及3对腹足的先端裸出至第8腹节。
2、为害特点金纹细蛾是为害苹果树叶片的重要害虫,主要为害树中下部叶,幼虫在叶背表皮下取食叶肉,叶表呈网状不规则椭圆形虫斑,虫斑约黄豆粒大小,虫斑皱缩,表皮呈鼓膜状,内有黑色虫粪,最多一叶有20多个虫斑,致使叶片枯焦,提早落叶,降低光合效能,影响果品产量、质量和花芽分化。
3、发生规律北京平谷2003年—2008年三个监测点(性诱剂)和田间调查资料汇总:在北京平谷地区一年发生5代,以蛹在被害落叶虫斑中越冬。
最后一代凡不能化蛹的幼虫都不能越冬。
越冬代成虫各年份发生期:3月28日—4月5日始见,旬均温在11℃—12℃,高峰期4月3日—9日(正值萌芽期),4月下旬见第一代幼虫为害根蘖叶,单叶见2—6个虫斑,5月上中旬为害树冠下部新梢基部第1—第4片叶。
第一代成虫高峰期5月27日—6月4日,第二代幼虫6月上旬开始为害树冠下部成龄叶,6月下旬发现部分落叶。
第二代成虫高峰期6月28日—7月3日,7月下旬幼虫为害加重,造成落叶。
第三代成虫高峰期7月31日—8月7日,8月下旬幼虫为害严重的园子树中下部落叶达80%以上。
第四代成虫高峰期9月7日—15日,性诱剂诱到雄成虫最晚10月22日结束。
第五代幼虫9月下旬以后陆续化蛹越冬,也有部分羽化成虫。
早春调查越冬蛹被小蜂寄生率达50%以上。
4、防治措施4.1、清除销毁落叶,消灭被害叶上的越冬蛹,是一项有效防治措施。
4.2、成虫发生期,利用性诱剂诱杀雄成虫,干扰交配,可有效压低虫口数量(每667m2均匀分布悬挂8个性诱剂盆,注意及时补水和更换诱芯)。
2017.12病虫防治定植当年苗木定干100~110cm,剪口下要有5~ 7个饱满芽培养主枝。
生长季主干整形带以下萌芽全部抹除,当整形带内枝长达50~60cm 时,在干周选择3~4个均匀分布、生长健壮的新梢作主枝,拉枝开角至60°左右。
第1年冬剪时,对选好的3~4个主枝留60cm左右,选饱满芽处短截,促发新梢,作为主枝延长枝和培养侧枝,扩大树冠。
第2年冬剪时,对选好的3~4个主枝延长枝留60cm左右,选饱满芽处短截,促发新梢,继续扩大树冠,并培养第二侧枝。
对最上一个主枝要控制角度,避免转变为中心干,保持中庸枝势。
第3年冬剪时,重复第2年的操作。
同时结合夏剪,培养第3侧枝。
从第2年起冬剪时要同步培养结果枝组,刻芽促发新梢,疏除过密枝和直立枝。
夏剪时除作为骨干枝培养拉枝开角外,其他枝条拉平,并及时摘心,作为下一年的结果枝。
经4~5年可基本完成树形培养,第5年以后要注意冬剪时采取回缩更新、控上促下、疏密留斜、截内疏外的措施;夏剪时要及时疏枝、拿枝和摘心。
保持树形叶幕波浪形,内部光照充足,防止冠内形成无效容积,出现结果部位外移等现象。
陕西永寿地处渭北旱塬,属典型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全县栽植苹果40万亩。
近年来,该产区金纹细蛾普遍发生,严重园被害叶率高达100%,影响叶片功能,造成提前落叶。
为弄清金纹细蛾发生规律,为大面积防治提供可靠依据,我们从2013年开始,用4年时间对金纹细蛾开展性诱剂监测调查,摸清了其在永寿旱塬果区的为害特点、发生规律,提出了针对性防治措施。
1为害特点金纹细蛾是苹果潜叶蛾的一种,主要危害苹果、海棠、梨和李等果树。
以幼虫从叶背潜入叶片上下表皮间取食叶肉,使下表皮与叶肉分离、皱缩,上表皮拱起,呈椭圆形、直径10mm 左右的筛网状虫斑,虫斑内有黑色虫粪,剥开皱缩的下表皮,可见1头淡黄色小幼虫或黄褐色蛹。
虫斑常发生在叶片边缘,严重时布满叶片,单叶数量可达15~20个,使叶片功能丧失,引起提早落叶。
金纹细蛾防治措施
金纹细蛾是一种对作物有严重破坏性的害虫,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金纹细蛾防治措施:
1. 生物防治:可以用天敌来控制金纹细蛾的数量,例如引入天敌如瓢虫等,或者使用天敌的幼虫(如昆虫寄生性蜂类)来寄生金纹细蛾幼虫,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
2. 粘虫板:在作物周围或者受金纹细蛾侵害严重的地方设置粘虫板,利用其粘附效果捕捉并杀死金纹细蛾成虫。
3. 化学防治:可使用合适的杀虫剂喷洒处理受金纹细蛾侵害的作物,但请在使用之前务必仔细阅读并遵守相关使用说明和剂量,以免对人类和环境造成危害。
4. 农艺防治:适时采取农艺措施,如清除田间杂草,及时修剪枯枝败叶等,以减少金纹细蛾的栖息场所。
5. 种植抗性品种:选择抗金纹细蛾的品种进行种植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措施。
6. 科学灌溉和施肥:保持作物生长健康,合理施用水肥,提高植物的抵抗力,减少金纹细蛾的侵害。
7. 集约管理:加强农田的管理和监测,及时发现金纹细蛾的侵害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防止害虫扩散和大面积侵害作物。
金纹细蛾的防治信息来源:南果梨网 (发布日期:2008/7/21 18:31:19 浏览人数:5697)金纹细蛾俗称潜叶蛾,为食叶害虫,主要以幼虫从叶背潜食叶肉,形成椭圆形虫斑,表皮皱缩成筛网状,叶面拱起,斑内有黑色虫粪,虫斑常发生在叶片边缘,严重时布满整个叶片,丧失光合能力,使有机养分供应不足,叶片发黄,果树早期落叶。
金纹细蛾成为造成果树早期落叶病的主要虫害之一,每年造成果树落叶率达20%~30%,严重达50%以上。
一、为害症状:金纹细蛾主要危害苹果,也可为害梨、桃、杏等。
幼虫潜入叶背表皮下取食,造成下表皮与叶肉分离,叶背面形成一皱褶,叶正面虫斑呈透明网状。
叶片正面呈现黄绿色网眼状虫斑,内有黑色虫粪。
虫斑常发生在叶片边缘,严重时布满整个叶片。
二、形态特征:成虫:体长约2.5mm,翅展6.5mm~7.0mm,头、胸、前翅金褐色。
下唇须白色、短小,末端尖,向左右伸出。
头顶有银白色鳞毛,胸部有3条细纵线。
前翅基部有2条银白色纵带,端半部前缘和后缘各有3条爪形纹,呈放射状排列,爪形纹之间褐色。
后翅褐色,前、后翅均狭长,缘毛长。
卵:卵圆形,长径约0.3mm,乳白色至黄白色。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约6mm,体细长,上下扁,长纺锤形,鲜黄色。
头扁平,单眼区黑褐色,单眼3对,绿色。
胸足和臀足发达,还有3对腹足,位于腹部第3、4、5节上,但不发达。
蛹:长约4mm,黄绿色,头部两侧有1对角状突起。
触角、翅及第3对足端部裸出,达第8腹节,或触角略长于身体。
三、发生规律与习性:金纹细蛾1年发生5代,以蛹在被害叶片中越冬。
第2年树发芽时出现成虫,各代成虫发生盛期为第1代5月下旬到6月上旬;第2代7月上旬;第3代8月上旬;第4代9月中下旬。
后期世代重叠。
最后1代的幼虫于10月下旬在被害叶的虫斑内化蛹越冬。
成虫多在早晨和傍晚前后活动,产卵于嫩叶背面,单粒散产。
幼虫孵化后从卵和叶片接触处咬破卵壳,直接蛀入叶内危害。
幼虫老熟后在虫斑内化蛹,羽化时蛹壳一半露出虫斑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