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
- 格式:doc
- 大小:107.00 KB
- 文档页数:11
优秀作文教学: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园丁赞歌,人称视角人教版必修一记叙文写作指导三记叙要选好角度【命题及要求】“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奇,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
……” 一曲饱含深情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让我们想起教过我们的许许多多的老师们。
这些老师中,总会有一些令你难忘怀念的,每当你回忆时,伴随他的点点滴滴总会在你的脑海中浮现。
生活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大花园,每一瞬间都有可能在你的心灵上折射出新的感受、新的思考和新的领悟。
当与老师共处的一些美妙瞬间闪烁着心灵之花触动了你沉睡的情感,使你怦然心动时,你想诉诸笔端吗?请带着对老师真诚的感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关于老师的记叙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立意自定;③注意记叙的角度。
【方法指导站】视角与切入点1、关于“视角”。
视角一般指记叙的人称,就是作者记叙的观察点、立足点。
也可以说,是指作者以什么样的身份,站在什么位置上来进行记叙的。
记叙的人称有三种,一是第一人称的记叙,二是第二人称的记叙,三是第三人称的记叙。
第一人称的记叙:以当事人的口吻来记叙的,叫第一人称记叙。
作者在文章里以“我”的身份直接出现,所记叙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
第一人称的记叙,便于直接充分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读起来使人感到真实、亲切、自然。
文中的“我”有两种情况:一是作者自己,在这类习作中,记叙只限于"我”的所见所闻,不是“我”所亲身经历的人和事就无法直接记叙,在反映生活的广度和记叙人物的深度上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二是作品中的一个人物,如鲁迅小说中的“我”。
第三人称的记叙:以局外人的身份来记叙的,通常叫第三人称的记叙。
这种记叙,作者站在旁观者的立场,用“第三者”的口吻, 将“他”或“她”的经历和事情的变化过程告诉读者。
2024年高中语文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园丁赞歌》记叙文部分,主要围绕如何选好角度进行记叙文写作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探讨选好角度的重要性,分析优秀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并进行实践练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了解选好角度对文章表达效果的影响。
2. 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 引导学生感受园丁精神的伟大,激发对身边辛勤付出的人的敬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选好写作角度。
教学重点:理解记叙文的特点,掌握选好角度的写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作文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组园丁辛勤工作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园丁的辛勤付出,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学习:a. 让学生回顾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巩固基础知识。
b. 分析优秀记叙文案例,探讨选好角度对文章表达效果的影响。
c. 举例说明如何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进行写作练习。
3. 例题讲解:以一篇优秀记叙文为例,详细讲解文章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学习并借鉴。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选取一个角度,进行现场写作练习。
5. 互动环节: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写作心得,分享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六、板书设计1. 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2. 选好角度的重要性3. 优秀记叙文案例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身边的园丁”为题材,写一篇记叙文,要求选好角度,表达出对园丁的敬意。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多观察身边的事物,多尝试从不同角度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写作水平。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辛勤付出的人,学会感恩。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选好写作角度。
高中语文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四章《园丁赞歌》,具体内容包括:课文《园丁赞歌》的记叙文写作技巧分析,重点探讨如何选好角度进行记叙文的写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学会选好角度进行写作。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 引导学生体会教师的辛勤付出,激发他们对教师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记叙文写作技巧,特别是选好角度的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发挥想象,进行有创意的写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文《园丁赞歌》、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教师辛勤工作的照片,引导学生关注教师的付出,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 课文学习:让学生默读课文《园丁赞歌》,理解文章主题,体会作者对教师的赞美之情。
3. 写作技巧讲解:讲解记叙文的写作技巧,重点分析如何选好角度进行写作,结合课文实例进行分析。
4. 实践环节:给出几个写作角度,如“教师的微笑”、“教师的关爱”等,让学生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写作练习。
5. 例题讲解:展示一篇优秀的学生习作,分析其选角、构思、表达等方面的优点。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以“我的老师”为题材,进行记叙文写作练习。
7. 互动交流:学生相互展示、评析习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记叙文写作技巧选好角度观察事物发挥想象有创意表达2. 课文《园丁赞歌》主题:赞美教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老师”为题材,写一篇记叙文,要求选好角度,表达对老师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2. 答案示例:我的老师在我眼中,老师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求学的道路。
我选择的角度是“老师的耐心”。
那天,我在数学课上遇到了一道难题,怎么也想不明白。
课后,我找到了老师,她耐心地为我讲解,一遍又一遍。
在她的引导下,我终于明白了那个难题。
高中语文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四单元《园丁赞歌》。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记叙文的选材与构思,学习如何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体验和表达对人物的赞美,着重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从不同角度选取记叙文材料的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的角度。
3. 提升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感悟园丁精神的内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体验和表达对人物的赞美。
重点: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学会选好角度进行记叙文写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赞美老师的歌曲,引导学生进入课堂主题,讨论歌曲中表达的情感和角度。
2. 新课内容:分析《园丁赞歌》一文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讲解选材与构思的方法。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回忆自己最敬爱的老师,从不同角度描述这位老师的形象和特点。
4. 例题讲解:以文章中的精彩片段为例,讲解如何选好角度进行记叙文写作。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取一个角度,写一段赞美老师的文字。
6. 互动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点评,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2. 内容:a. 记叙文的选材与构思b. 不同角度的观察与体验c. 赞美老师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d. 实践练习:选取角度,赞美老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心中的园丁”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赞美你敬爱的老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发现更多值得赞美的对象,提高写作水平。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教案1教案1:《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园丁赞歌》第二课《记叙要选好角度》。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学会如何选好记叙的角度,使文章更具吸引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学会选好记叙的角度。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提高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学会欣赏美,发现美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学会选好记叙的角度。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会欣赏和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2. 学具:笔记本、课本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录像,展示一位辛勤的园丁在花园里劳作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园丁的动作、表情和环境,激发学生对园丁的敬意。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本中关于记叙文的写作技巧,重点讲解选好记叙角度的重要性。
通过举例,让学生明白选好角度可以使文章更具吸引力。
3.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展示一篇优秀的记叙文,让学生分析文章是如何选好角度进行记叙的。
教师引导学生从人物、事件、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叙文的写作技巧。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布置一道随堂练习题,要求学生以“我的老师”为主题,选好角度进行记叙。
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5. 作品分享(5分钟)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分享给大家,教师对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记叙文的写作技巧1. 选好角度2. 关注细节3. 表达真情实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家人”为主题,选好角度写一篇记叙文。
2. 作业答案:(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播放录像、讲解知识、例题分析、随堂练习、作品分享等环节,引导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学会选好记叙的角度。
《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公开课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园丁赞歌》这篇文章,该文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文章整体理解、主题思想提炼、记叙角度分析以及赞美语言赏析。
具体章节内容涉及文章第一至三段,重点讨论如何选好角度进行记叙。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园丁赞歌》文本内容,把握文章主题思想。
2. 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进行记叙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美好事物赞美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选好记叙角度。
教学重点:文章主题思想提炼和赞美语言赏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园丁赞歌》学习笔记、写作素材积累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园丁工作图片,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园丁印象,引出本节课主题——《园丁赞歌》。
2. 课文回顾:让学生回顾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思想。
3. 讲解:分析文章记叙角度选择,讲解如何从不同角度进行记叙。
a. 讲解第一段,从作者角度出发,描述园丁辛勤工作。
b. 讲解第二段,从旁观者角度出发,描述园丁奉献精神。
c. 讲解第三段,从被赞美者角度出发,表达对园丁敬意。
4. 例题讲解:以文章中某一赞美园丁句子为例,分析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个生活中美好事物,尝试从不同角度进行记叙和赞美。
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写作成果,互相评价、借鉴。
六、板书设计1. 文章主题:《园丁赞歌》2. 记叙角度:作者角度、旁观者角度、被赞美者角度3. 赞美语言:修辞手法、表达效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身边榜样”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作文,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记叙角度和赞美语言。
2. 答案示例:从我角度:他课堂生动有趣,让我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
从旁观者角度:他耐心解答学生问题,不管多晚都会在学校辅导我们。
从被赞美者角度:他总是鼓励我们,让我们相信自己,勇攀数学高峰。
2024年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教案教案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园丁赞歌”的含义,认识到教师在学长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指导学生运用生动的细节和真挚的情感进行记叙,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时长:2课时教学内容与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谈论对教师的印象和感受。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常常把教师比作园丁?二、讨论园丁赞歌的含义1.学生分享对园丁赞歌的理解。
三、选取角度1.提问:如何从不同角度写好园丁赞歌?教师的工作场景教师的付出与收获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四、实例分析1.教师挑选一篇园丁赞歌的范文,引导学生分析文章选用的角度。
第二课时一、写作指导1.教师针对选取的角度,给出写作建议和要点。
教师的工作场景:描绘教师辛勤工作的细节,展现教师的付出。
教师的付出与收获:讲述教师为学生付出的努力,以及得到的回报。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描述教师对学长的正面影响。
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描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人故事。
二、课堂练习1.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个角度,进行园丁赞歌的写作。
2.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个性化的建议和指导。
三、作品展示与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园丁赞歌作品。
1.学生谈谈在写作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教学评价:1.学生甲:《辛勤的园丁》“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进教室,老师就已经站在讲台上,为我们准备新的一天。
她的眼角有着深深的皱纹,那是为我们操劳的印记。
她就像一位辛勤的园丁,用无尽的耐心和关爱,培育着我们这些嫩苗。
”2.学生乙:《园丁的微笑》“老师的微笑就像阳光,温暖而明亮。
每当我遇到困难,她总是第一个出现在我身边,用鼓励的话语为我加油鼓劲。
她的微笑,让我感受到了园丁的关爱,让我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再孤单。
”3.学生丙:《园丁的教诲》“老师的教诲就像春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她不仅教会我们知识,更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
在她的引导下,我们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尊重,成为了一个个有担当的青年。
《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优质教案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这一章节。
详细内容将围绕如何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捕捉事物特点,并通过生动记叙来表现主题。
我们将以教材中相关篇章为例,深入剖析作者如何巧妙地选择角度,将园丁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到写作中。
2.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写作水平。
3. 使学生解记叙文基本结构,并能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并将观察到特点运用到写作中。
2. 教学重点:记叙文结构和写作方法,以及如何选好角度进行记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关于园丁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从不同角度描绘园丁形象?2. 讲解:结合教材,讲解记叙文基本结构和写作方法,强调选好角度重要性。
a. 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中篇章,探讨作者如何从不同角度描绘园丁形象。
b. 分析篇章中精彩语句,让学生体会作者观察事物角度和描写手法。
3. 实践: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取一个角度,写一段关于园丁记叙文。
4. 交流与点评:学生互相交流作品,教师进行点评,指导学生改进写作方法。
5. 例题讲解:选取一个角度,现场示范如何写作。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例题,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写作练习。
六、板书设计1. 记叙文基本结构a. 引子:引出主题,激发兴趣。
b. 主体:详细描绘,展现特点。
2. 写作方法:选好角度,生动描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老师”为主题,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记叙文。
2. 答案要求:结构清晰,角度独特,描绘生动,表达出对老师敬仰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记叙文写作方法?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发现身边美好事物,尝试从不同角度进行写作练习。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评课稿一、引言《园丁赞歌》是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中的一篇散文,以描绘园丁职业的伟大和辛勤为主题。
本文是对《园丁赞歌》记叙文的评课稿,重点讲述如何从一个好的角度出发,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把握此篇文章。
二、选好角度,理解题旨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从正确的角度去理解题旨,融入作者的写作思路,使学生能够深入思考并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深意。
选择一个好的角度是理解文章的基础。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选择:1. 园丁的责任与奉献园丁作为一个职业,既要负责植物的生长和养护,又要为人们创造美丽的环境。
通过关注园丁的责任和奉献精神,帮助学生认识到每个职业的重要性,以及尊重与感激他人的价值。
2. 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园丁赞歌》中描绘了园丁与自然之间密切的联系,通过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与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可以引导学生反思现代社会中的环境问题,并激发对自然美的欣赏和保护的意识。
3. 命运与奋斗文中园丁通过辛勤的劳作和毅力的奋斗,将废弃的荒地变成绿洲。
这反映了命运与个人努力的关系。
这一角度可以鼓励学生在面对困境时勇往直前,通过努力改变自己和环境。
三、教学设计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节课来教授《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这篇课文,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并理解文章的内涵。
课前准备教师在课前应该对课文进行认真的研读和思考,同时准备一些辅助材料,如课件、课堂练习等。
导入新课在导入新课环节,可以通过以下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你知道园丁是做什么工作的吗?你认为园丁的工作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园丁与自然之间有何关系?•为什么说《园丁赞歌》描写了园丁的辛勤和奉献?通过提出这些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猜测,并引导他们进入文章的世界。
阅读课文在阅读课文环节,可以采用分段阅读的方式,每读完一段就停下来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这样能够加深他们对文章的理解。
教师还可以适时给出一些词汇和句子的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复杂词汇和表达方式。
高中语文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第四章《园丁赞歌》。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记叙文的写作技巧,选好角度进行叙述,以及通过具体事例描绘人物形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学会选好角度进行叙述。
2. 培养学生通过具体事例描绘人物形象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教师这一职业的尊重和敬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选好角度进行叙述,使文章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重点: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技巧,通过具体事例描绘人物形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位教师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教师职业的思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分析教材中的例文,讲解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强调选好角度的重要性。
3. 实践:让学生选取一位自己熟悉的教师,从不同角度进行叙述,描绘出该教师的形象。
4. 互动: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5.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记叙文写作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技巧。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一道类似的写作题目。
六、板书设计1. 记叙文写作技巧选好角度描绘人物形象2. 例文分析3. 学生实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老师》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选好角度,描绘出教师的形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掌握记叙文写作技巧的情况。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关于教师的文章和故事,深入了解教师这一职业,为今后的写作积累素材。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设计。
3.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和答案。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角度的定义:角度是指观察事物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2. 角度的选取: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事物,挖掘事物的特点和内涵。
2024年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园丁赞歌”。
具体内容包括教材的第十九、二十章节,详细讲述了2024年园丁赞歌的背景、意义以及如何选好角度进行记叙。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园丁赞歌的背景和意义,认识到尊敬教师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选好角度进行记叙的能力,提高写作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对写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选好角度进行记叙,使文章内容丰富、生动。
教学重点:掌握园丁赞歌的写作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用书、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园丁辛勤工作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教师这一职业,引入课题。
2. 讲解背景:简要介绍2024年园丁赞歌的背景和意义,让学生认识到尊敬教师的重要性。
3.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一位学生扮演园丁,进行角色扮演,让其他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位园丁的特点。
4. 例题讲解:分析一篇优秀的园丁赞歌范文,讲解如何选好角度进行记叙。
5. 随堂练习: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一位教师作为写作对象,讨论如何从不同角度进行记叙。
六、板书设计1. 2024年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2. 内容:a. 园丁赞歌背景及意义b. 如何选好角度进行记叙c. 写作技巧:观察、思考、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心中的园丁”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选好角度,不少于600字。
2. 答案: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进行批改,给出指导意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提高写作水平。
同时,组织一次“园丁赞歌”主题征文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选好角度进行记叙,使文章内容丰富、生动。
2.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一位学生扮演园丁,进行角色扮演,让其他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位园丁的特点。
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是第一、二模块关于记叙类文章系列训练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这是一个比较侧重于“怎么写”的问题,但因为结合了“园丁赞歌”这一话题,在教学中处理得当的话,是能够引领学生从内容与形式统一的角度实实在在地提高相关的写作能力的。
教学目标:1、弘扬尊师重教的优秀传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2、学习和掌握记叙的表达方式。
3、了解常见的几种记叙的角度。
一、导入课题:尊师重教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也是我国的传统美德。
关汉卿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我们每天上学,每天都能见到老师,尊师是我们常谈的话题。
大家对尊师有怎样的认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本模块“表达交流”的第二单元——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
二、过程指导1、我们学过哪些写老师的文章?魏巍写的《我的老师》(蔡芸芝老师);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寿境吾老师);都德《最后一课》(韩麦尔老师);梁实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启超老师)。
2、从小学到高中,我们接触过许许多多的老师,头脑中留下许多难忘的情景,有些老师我们至今难以忘怀。
作家也一样,作家们通过记叙来赞美他们的老师的崇高品质,写出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老师。
3、记叙是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发展和事情的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方式。
记叙文是通过对具体、真实的人和事的记叙来反映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文体。
4、你认为什么样的记叙文算是上乘之作?一是条理清楚,二是人物个性鲜明,三是感情真挚动人。
哪又如何做到条理清楚,人物个性鲜明,感情真挚动人呢?其关键是什么?关键之一在于选取好记叙的角度。
5、记叙的角度有三种,一是第一人称的记叙,二是第二人称的记叙,三是第三人称的记叙。
记叙的人称,就是作者记叙的观察点、立足点。
也可以说,是指作者以什么样的身份。
站在什么位置上来进行记叙的。
6、第一人称的记叙:以当事人的口吻来记叙的,叫第一人称记叙。
作者在文章里以“我”(或“我们”)的身份直接出现,所记叙的都是“我”(或“我们”)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
园丁赞歌,人称视角人教版必修一记叙文写作指导三记叙要选好角度【命题及要求】“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奇,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
……”一曲饱含深情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让我们想起教过我们的许许多多的老师们。
这些老师中,总会有一些令你难忘怀念的,每当你回忆时,伴随他(或她)的点点滴滴总会在你的脑海中浮现。
生活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大花园,每一瞬间都有可能在你的心灵上折射出新的感受、新的思考和新的领悟。
当与老师共处的一些美妙瞬间闪烁着心灵之花触动了你沉睡的情感,使你怦然心动时,你想诉诸笔端吗?请带着对老师真诚的感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关于老师的记叙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立意自定;③注意记叙的角度。
【方法指导站】视角与切入点1、关于“视角”。
视角一般指记叙的人称,就是作者记叙的观察点、立足点。
也可以说,是指作者以什么样的身份,站在什么位置上来进行记叙的。
记叙的人称有三种,一是第一人称的记叙,二是第二人称的记叙,三是第三人称的记叙。
第一人称的记叙:以当事人的口吻来记叙的,叫第一人称记叙。
作者在文章里以“我”(或“我们”)的身份直接出现,所记叙的都是“我”(或“我们”)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
第一人称的记叙,便于直接充分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读起来使人感到真实、亲切、自然。
文中的“我”有两种情况:一是作者自己,在这类习作中,记叙只限于“我”(或“我们”)的所见所闻,不是“我”所亲身经历的人和事就无法直接记叙,在反映生活的广度和记叙人物的深度上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二是作品中的一个人物,如鲁迅小说中的“我”。
第三人称的记叙:以局外人的身份来记叙的,通常叫第三人称的记叙。
这种记叙,作者站在旁观者的立场,用“第三者”的口吻,将“他”或“她”的经历和事情的变化过程告诉读者。
第二人称的记叙:有没有第二人称的记叙呢?关于这个问题,目前有两种对立的意见。
有些文章,有时采用第一人称记叙作者的见闻和感受,在行文中有时用“你”、“你们”、“朋友”等来称谓来呼唤读者,直接与读者发生感情上的交流。
这里第二人称的出现,并未改变作者记叙的立足点,文章依旧属于第一人称的记叙,全篇以“我”作为记叙的立足点,为了记叙的亲切,往往用“你”或“您”来称呼被叙述对象。
有时采用第三人称的记叙,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客观地叙述主人公的事迹,只是为了增强文章的感情色彩,用“你”来叙述被叙述对象“他”,但这也并未改变叙述者局外人的立足点,也应划归第三个人称的记叙。
三种视角谈不上孰优孰劣,运用得当,使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即是最佳选择。
2、关于“切入点”。
“切入点”即狭义的角度。
写作任何文体的文章都有个角度的选择问题。
就记叙类文章而言,“切入点”即作者选择和处理写作素材的着眼点,其目的是更好的表现人物的特点或凸显事件的启发意义。
就像摄影,可正面,可侧面,可俯拍,可仰拍……选准了恰当的角度,就能拍出最佳艺术效果的照片。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切入的角度得当,就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3、写作举例点拨。
(1)我的老师“老师”是这个文题要写的中心人物。
“我”限定作者与老师的关系,因此写作本文,可以选取第一人称的记叙角度,也可选取第三人称的记叙角度。
学生尊敬老师,老师爱护学生,这是所有民族传统、道德的规范,如果都按这一共性来写老师,恐怕天下的老师都是一个样子了。
要写好这一题目,必须重点写出老师的个性。
“个性”是独有的,是其他人不具备的东西。
你的老师的个性,在外人看来可能“很怪”,但你却能透过外在表层,发现其中美好的东西。
你只有把这些美好的东西充分地挖掘出来,才能给读者树立一个既具有共性,又具有个性的形象,而且只有这样的形象才是完整、真实、感人的形象。
在语言表达上,用亲切、幽默、直率的语言会收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2)老师的眼睛“眼睛”的记叙的主体,但此文题中的“眼睛”并不是抽象的,不是让你就老师的眼睛写眼睛,而是要把老师的眼睛同老师的职业与心灵结合起来去记叙和描写。
写作本文宜选取第一人称的记叙角度。
写老师的“眼睛”,可以根据老师所处的不同的环境,从不同的角度去写。
【写作素材站】☆关于教师的名人名言1.身教重于言传。
——王夫之2.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
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陶行知3.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
——爱因斯坦4.学校要求教师在他的本职工作上成为一种艺术家。
——爱因斯坦5、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模范。
——[美国]布鲁纳6.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
——乌申斯基7.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乌申斯基8、只有一门学科是必须要教给孩子的,这门学科就是做人的天职。
……我宁愿把有这种知识的老师称为导师而不称为教师,因为问题不在于要他拿什么东西去教孩子,而是要他指导孩子怎样做人。
——[法国]卢梭【精彩构思台】写关于老师的文章,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确定中心。
就是说这个老师是谁,他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中最突出的一点是什么。
其次,要选好材料。
这样,才能透过一件事或多件事看到老师的品质和特点。
再次要选取好记叙的角度。
写赞颂老师的文章,最主要的就是写出老师的个性特征和思想品质,抒发对老师的赞美与热爱之情,做到以以情动人。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选取好记叙的角度。
第四是精心选择典型事例,做到点面结合。
一般来说,大多数老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不仅做好份内事们而且做好份外事,其事迹感人,因此我们必须精心选取典型事例,否则会偏离中心。
如果只对老师做简单介绍,老师的形象就显得单薄。
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采用点面结合的写法,通过“面”的介绍,可以使读者了解老师的概貌和事情的基本情况,通过“点”的具体、细致的描述可以从各个侧面来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这样,可以使文章收到“窥一斑可见全豹”的效果。
第五是要在记叙描写的过程中适当地穿插议论、抒情。
视角的选择更多的体现了写作技巧方面的要求,但绝不能忽略内容表达与情感抒发方面的制约;而切入点的确定则更多地体现了观察、思考方面的深度与敏锐度,其中也有技巧方面的影子。
写文章只有做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才能写出美文,才能出精品。
【语言风景线】1.陈老师个子很高。
他常穿一件灰布中山装,两肩膀瘦塌塌的,背脊骨却像竹竿一般直。
他讲课时,一只手搭在课桌上,另一只手的指缝里,就夹住一颗粉笔。
他的手掌片开后,奇大,白白的,筋凸出来,薄薄的像菜刀。
一课结束时,他粉笔一丢,两手掌合住,相互擦一擦,沙沙的,那声音很像剃头师在刮布上刮剃刀。
——李祥森《小学老师》2、孙先生是我在初中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国文女教师。
在我记忆的画廊里,她永远是一个富有魅力的女性形象。
身材修长,风姿绰约,雍容大方。
有一次她穿一套垂地的天蓝西式衣衫,又罩上一件深蓝色的披肩,远远看去像外国童话里的天使。
然而在现实生活里,这却成为几个淘气的同学借以嬉笑的话题。
她毫不在乎,一笑置之。
其实她那时才二十五六岁,没有结婚,大学毕业后就在这个中学里当教员。
——何为《老师对我说》3、初二教我们物理的,是刚从师专毕业的一位男教师,姓何。
他个儿不高,身材瘦削单薄,叫人想起郑板桥的竹子;他的头发黑而柔,呈三七分匍匐于最高海拔上,很顺服很有条理;黑发下是一帧白净清香的脸,很年轻很有书卷气;何老师没戴眼镜,一对眼珠,很黑,不动时似乎在亲切微笑,偶尔蝌蚪般地倏忽游动时,便将蕴藏的一股灵气泻了出来。
——乐晓薇《红脸儿》4、袁老师大眼睛,短头发,中等个,端庄。
穿着永远得体,不戴项链,不戴戒指,但没有让你感觉到她没有钱,而是让你感觉到她比很多戴项链戴戒指的有钱。
只化淡妆,轻描淡写,恰到好处。
不哇啦哇啦跟学生说话。
——梅子涵《女儿的故事》5、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
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取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
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
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画中的夜叉的模样。
他的鼻子眼睛嘴像是过分地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
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
——梁实秋《我的一位国文老师》6、高中时的语文老师张润玉曾经是我心目中理想的母亲,虽然她比我的母亲大了许多。
她身体不好,很瘦,弱不禁风的样子,令人联想到那秋风中萧瑟的树木。
她的外表和名字一点儿也不相称,一点儿也不象“圆润光泽的玉石”。
然而,她一启口,声音是那么圆润动听,真如玉石珮环撞击之声。
我们爱听她讲课,更爱听她那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
——丹桔《怀念生命中的那些老师》【范文俱乐部】1、那高高的云端胡晓梦学生最爱给老师评头论足了。
要是有个有点“特点”的老师往讲台一站,同学会相互挤眉弄眼,下课后,三三两两议个没完没了。
很快,关于老师的“新闻”便历久不衰。
记得刚进高二时,就有这样一位富有“特色”的老师成了我们最有趣的议题。
(吸引人的开头)上课前,有消息透露:此人年过花甲,性格内向,喜怒无常……喜怒无常?我心抽了一下。
“来了!”有人一声惊呼。
只见一个老头从甬道那端缓缓“颠”来,教室顿时静煞,一双双好奇的眼睛齐刷刷地射向他:好一个醉仙人!走起路来噔噔有声,两条手臂大幅度摆动,整个身子摇来晃去。
上讲台了,嗬,满面红光,眉眼灵动,精神矍铄!他略一扫视,带着余喘就哇啦哇啦讲课了。
和新班学生见面不讲客套也罢,总要讲上一串有趣的废话嘛!可他啥也不讲,真是……(精彩的描写,形神毕肖)第二天,关于“怪老头”的轶事便风闻开了。
别的都记不住了,只记得“小灵通”说,当年她伯父听他讲课,这位老师曾经在讲台上背诵《孔雀东南飞》,背呀背呀,禁不住潸然落泪,不能自已,直到悲痛咽住,才停下喘气。
我们听后全都捧腹大笑,真是滑稽得可爱。
有趣的是,30年后的今天,他又要向我们讲《孔雀东南飞》了,多想看看他泪挂两腮哟。
(设置悬念)可等到了!他要我们先自习注释,而后略略讲解几处难句,接着便是范读。
只见稍一酝酿,一次深呼吸,便沉下脸,小声的开始朗读起来。
我发现好些同学都抿嘴窃笑。
是嘛,瞧他摇头晃脑,拖腔拉调,这是朗读吗?哦,这也许就叫“吟哦”吧!我禁不住也想笑。
可他,似乎完全沉浸在课文的意境中。
有些同学自觉没趣,便也捧起书来听他读了。
渐渐地,他越吟越带劲儿,越来越凄切,读到刘兰芝告别小姑子时,只见他不断地咽喉头,不像前边那般流畅有调了。
听得出,他似乎沙哑酸涩的声音是理智克制感情的结果。
这时默无声息的教室里,一张张面孔也都露出悲怆的神情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