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应力与变形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41 MB
- 文档页数:26
焊接残余应力焊接残余应力是影响焊接结构或焊接部件疲劳强度、弯曲强度、脆性断裂强度和抗腐蚀性等性能的重要因素。
同时,残余应力还会严重影响结构的机加工质量和尺寸的稳定性。
因此,在前面学习内应力和焊接应力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将介绍焊接后残存在焊接结构中的应力分布情况,以及降低和消除焊接应力的措施。
一、焊接残余应力的分布在焊件厚度不大(一般小于20mm)的常规焊接结构中,残余应力基本是纵、横双向的,如图2-5所示。
厚度方向的残余应力很小,只有在大厚度的焊接结构中,厚度方向的残余应力才有较高数值。
为了便于分析,通常将平行于焊缝轴线方向的应力称为纵向残余应力,用бx表示。
将垂直于焊缝轴线方向的残余应力称为横向残余应力,用бy表示。
厚度方向的应力残余应力,用бz表示。
下面分别加以讨论。
图2-5板材的空间坐标位置(一)非拘束状态下焊接残余应力的分布1.纵向残余应力бx的分布在低碳钢和普通低合金钢焊接结构中,焊缝及其附近的压缩塑性变形区内的纵向应力бx为拉应力,其数值一般达到材料的屈服点(焊件尺寸过小时除外),稍离开焊缝区,拉伸应力迅速陡降,继而出现残余压应力。
如图2-6所示为中心有一条焊缝的低碳钢长板条在不同横截面上的纵向应力бx的分布情况。
从图中可以看出,焊缝及其附近为拉应力,并达到材料的屈服极限,而远离焊缝区为压应力。
在长条板中部(Ⅲ-Ⅲ截面所在的区域),纵向残余应力的大小基本保持不变,一般称该区域为稳定区。
在焊缝两端O-O截面,、因为边界条件与中部有所不同,拘束度和热循环特性也不尽相同,使纵向残余应力由恒定逐渐降至零而出现过渡区。
另外,纵向应力在过渡区分布不同于中段,且бx小于材料的屈服限бs。
图2-6焊缝横截面纵向应力的分布随着焊缝长度的缩短,稳定区降逐渐减小,直至消失。
如图2-7所示为不同焊缝长度的纵向应力бx的分布情况示意图。
由图可以发现,当焊板较短时,不存在稳定区,并且焊板越短,短焊缝中的纵向应力比长焊缝中的纵向应力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