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音乐课件-5 民乐飘香 沪教版(共12张PPT)
- 格式:pptx
- 大小:7.34 MB
- 文档页数:15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周次课时课题具体内容1-2 3 《中国功夫》表演《中国功夫》;综合训练(声乐练习);聆听《光明行》(音乐家刘天华民族乐器介绍)2-3 3 《中华小儿郎》表演《中华小儿郎》;读谱知识(变音记号 — 降记号、一个降号的调);综合训练(移调练习、轮唱练习);聆听《抗敌歌》(介绍音乐家黄自)。
4-5 3 《锄禾》表演《锄禾》;综合训练(二声部合唱发声练习);聆听《铃兰》、《乘着歌声的翅膀》。
5-6 2 《欢乐颂》表演《欢乐颂》;读谱知识(切分音);综合训练(节奏写作练习);聆听《英雄战胜了大渡河》(介绍民族乐器)。
6-7 2 《洛雷莱》表演《洛雷莱》;综合训练(节奏写作练习);聆听《咚咚喹》(童声合唱曲)。
7-8 3 《什么结籽高又高》表演《什么结籽高又高》;读谱知识(波音);综合训练(听辩单音、和声音程、和弦的音响效果);聆听《快乐的罗嗦》(管弦乐曲)。
9-10 4 《爱星满天》表演《爱星满天》;综合训练(声乐练习、节奏写作练习);聆听《春节序曲》(管弦乐曲)。
11-123 《妈妈格桑拉》聆听表演《妈妈格桑拉》;创编与活动。
12-13 3 《编花篮》聆听表演《编花篮》;创编与活动。
14-15 2 《对花》聆听表演《对花》;创编与活动。
15-16 3 《铃儿响叮当》检测学生表演、歌唱、即兴创编、节奏写作、欣赏第一单元中国娃一、教材分析这是一首创作歌曲,具有浓郁、鲜明的民歌风格。
歌曲分为三段体,歌唱时就从音色和力度上做适当的变化。
综合训练是一首带词的练声曲,下行的旋律,渐弱的力度标记,形象的表现了夕阳本下的黄昏意境。
欣赏是刘天华的二胡独奏曲。
本单元是新学期的第一单元,也是高年级学习阶段音乐教学的起点。
所以先复习上学期的教学内容,重点放在一个长号调、西洋乐器和部分歌曲的复习上。
二、教学内容1 、歌曲《中国娃》。
2 、综合训练:三声乐练习。
3 、欣赏《光明行》,介绍音乐家刘天华;民族乐器介绍。
《郊外去》欣赏课教学目标1.知道作曲家丁善德及作品背景。
能够感知、理解音乐言语的特征。
2.通过聆听乐曲主题旋律、猜曲名、画一画音乐的画面等活动,感知音乐作品中的音乐形象并区分出乐曲的各个乐段。
3.情感目标:听钢琴曲《郊外去》、《捉迷藏》,体验歌曲充满童趣幻想的色彩、拟人化的音形形象以及欢乐活泼的情绪。
课时设计:1课时教学重点:1.感受音乐情绪,想象音乐所描绘的情景。
教学难点: 2.感知、理解音乐语言的特征,音乐作品中的音乐形象与现实生活中形象的联系。
教学过程:一、导学案,课前预习1.了解6/8拍的节奏特点。
2.了解歌曲的写作背景。
二、听赏歌曲《捉迷藏》《郊外去》1.导入: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首好听的乐曲,请你猜一猜哪一首是《郊外去》?哪一首是《捉迷藏》?为什么?2.欣赏生:第一首是《郊外去》,因为乐曲的旋律很流畅,听上去很快乐。
生:后面一首是《捉迷藏》,因为乐曲听上去很令人紧张…3.复听《捉迷藏》:师:我们先来听听乐曲《捉迷藏》可以分为几段?猜一猜他们是怎么玩捉迷藏的游戏?生:分为三段。
请学生根据音乐的变化,模拟捉迷藏的游戏4.复听《郊外去》:师:我们再来听听乐曲《郊外去》可以分为几段?想象一下郊外的情景。
生:三段。
学生画一画想象到的户外情景。
教学过程说明(解析)采用多种形式表现乐曲,玩一玩真实的捉迷藏游戏,画一画脑海中想象的快乐画面,让孩子在体验中感知、理解音乐的形象。
5、认识钢琴:师:这两首曲子都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生:钢琴师: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钢琴呢?三、拓展1、欣赏视频:钢琴独奏《儿童组曲》片段2、复习歌曲《捉迷藏》我们不仅可以用乐器来表现欢乐的游戏,还可以用我们的歌声来表达。
让我们一起唱一唱《捉迷藏》。
四、小结:师生回顾课上最喜欢的音乐内容《我们的田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用优美舒展的歌声描绘美丽的田园风光,表达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2.认识连线这一音乐符号,感受它们在音乐中所起的作用,并在实践中学会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