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塑料》
- 格式:ppt
- 大小:9.85 MB
- 文档页数:50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塑料》教学设计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塑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对塑料进行研究。
2.知道塑料的优点和缺点。
3.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给社会带来好处,同时也会给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环境造成危害。
【教学重点】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塑料的优点。
【教学难点】体会塑料污染的危害。
【教学准备】各种塑料制品及木制品、纸制品、纺织制品、金属制品、玻璃制品、陶瓷制品、搪瓷制品、老化的塑料制品、打火机。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师:前几课,我们通过观察、实验认识了纸、纺织材料、金属等材料,知道了直接来自大自然的材料,就是天然材料,如果把天然材料加工或加入某种成分改变性质,这种材料就是人造材料。
下面请大家猜一猜这些图片上的物体是什么材料制成的呢?2.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近20年来蓬勃发展的新材料塑料。
(板书课题)(二)认识塑料的优点1.师:谁能说说我们身边有哪些物品是塑料做成的?(生汇报)2.师:那么,这些物品以前使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师展示实物或播放课件)以前人们吃饭用的碗、盘子、勺子都是陶瓷做的;洗脸盆、喝水的缸子、水壶都是搪瓷做的;凳子、箱子都是木头做的;装茶具、水果的盘子都是玻璃做的;饭盒、水桶都是金属做的;而药品则大都是用纸或玻璃瓶包装的;爸爸妈妈买菜用篮子,装东西用布袋子。
3.现在为什么要用塑料制品代替呢?塑料制品究竟有什么好处呢?(生汇报)4.师: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来分别比一比。
今天老师准备了七种材料做成的物品,有木制品、纸制品、纺织制品、金属制品、玻璃制品、陶瓷制品、搪瓷制品来帮助大家进行比较,听好要求:请各组将塑料制品与老师提供的某种制品进行比较,找出塑料有哪些优点。
各组一定要仔细观察,认真比较,看哪组发现塑料的优点最多!(学生分组观察、比较、交流。
)5.师:汇报时先说你们组用哪种材料与塑料比较,再说发现塑料有哪些优点。
6.学生按组汇报。
《塑料》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分析:在直接指导学生了解此材料的优点、缺点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怎样减少塑料对环境的污染。
在保护环境方面有深远意义。
学情分析:学生对塑料制品是比较熟悉的。
但是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还不强。
教学目标:1、能够收集多种多样的塑料;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工具对塑料进行研究;能够运用语言、文字符号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进行交流。
2、知道塑料有很多优点,但也有缺点。
3、养成节约材料的好习惯。
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争当爱护环境小标兵。
学习重点:通过与其他材料的对比,了解塑料的优点。
通过观看收集的一些生活垃圾认识塑料的缺点,体会减少塑料污染的重要性。
学习难点: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争当爱护环境小标兵。
学习准备:塑料尺与木尺,塑料袋与纸袋、塑料杯与玻璃杯、塑料盆与陶瓷盆、塑料凳与木凳,塑料手套和棉手套、各种塑料制品、课件。
学习过程:一、展示——认识塑料应用广泛1.教师拎着一只大大的塑料袋(里面装的是生活中常见的塑料制品)进入教室,让学生猜一猜里面装的是什么?2.请一名学生依次拿出里面的东西,拿一件,让学生说说该塑料制品的名称。
(这些塑料制品有:牙刷、塑料杯、手电筒、玩具汽车、小台灯、文具盒、圆珠笔套、饮料瓶、鼠标……)3.让学生再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塑料制品。
(如:刚才装东西的塑料袋、电脑外壳及键盘、计算器、班级塑料篮、水彩笔盒、塑料包书皮、洗脸盒、塑料插座、乒乓球……)4.小结:我们生活中的塑料制品确实很多,塑料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5.知识介绍:塑料诞生于1909年,是美国化学家贝克兰德在德国化学家贝耶尔研究的基础上,用两种化工原料合成的。
20世纪70年代,世界塑料产量迅速增加,超过了曾经称霸世界的钢铁产量。
现在,我们的生活已离不开塑料制品。
二、民主导学:(一):认识塑料的优点与缺点。
1、出示对比观察实物,请你认真地看一看、摸一摸、提一提、端一端……在比较中进一步了解它,完善自己对塑料的认识。
2、各组选择一类自己感受深刻的实物观察、比较,分组交流、讨论。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二:观察倒扣在地面上的塑料盒中的变化》实验报告
实验二:
观察倒扣在地面上的塑料盒中的变化。
(1)实验材料:
透明的塑料盒。
(2)实验步骤:
将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地面上,放置一段时间,观察盒中的变化。
(3)实验现象:
放置一段时间后,塑料盒內部岀现细小的水珠,放置时间越长水珠越大,当水珠增长到一定大小时会流下或落到地面上。
(4)实验结论:
地面上的水变成水蒸气进人到空气中,进入到空气中的水蒸气可以变成水珠重新落回到地面上。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5《塑料》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塑料》这一课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主要介绍了塑料的定义、性质、用途以及塑料制品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塑料的基本知识,提高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周围的环境和物品有一定的好奇心。
但是,对于塑料这种看似无害但实际上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物品,学生的认识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深入了解塑料的特性和对环境的影响,从而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塑料的定义、性质和用途,了解塑料制品对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增强环保意识,学会珍惜资源,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塑料的定义、性质和用途,了解塑料制品对环境的影响。
2.难点: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深入理解塑料的特性和对环境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观察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深入理解塑料的特性和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我将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料瓶等,引发学生对塑料的关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讲授:介绍塑料的定义、性质和用途,引导学生了解塑料的基本知识。
3.观察与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触摸不同类型的塑料制品,感受塑料的特性;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塑料制品对环境的影响。
4.讨论与反思: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保护环境;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实际行动。
5.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相关的拓展任务,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塑料的相关问题。
湘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塑料》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围绕“塑料”这一常见材料展开,引导学生认识塑料的特点、用途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塑料物品: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塑料物品,让学生了解塑料的广泛应用。
塑料的特点:探究塑料的轻便、防水、不易碎等特点。
塑料的用途:讨论塑料在不同领域的用途,如生活用品、玩具、包装等。
爱护环境,减少塑料污染: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减少塑料污染的方法。
二、整体设计思路本单元的教学设计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塑料的特点和用途,同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塑料物品,如塑料杯、塑料袋、塑料玩具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观察探究,认识塑料特点让学生观察各种塑料物品,通过比较、触摸、实验等方法,探究塑料的轻便、防水、不易碎等特点。
讨论交流,了解塑料用途组织学生讨论塑料在生活中的用途,引导学生认识到塑料在不同领域的重要性。
环保教育,减少塑料污染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了解塑料污染对环境的危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思考减少塑料污染的方法。
总结归纳,拓展延伸总结本单元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继续观察和探索塑料的特点和用途,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认识塑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了解塑料的广泛应用。
(2)知道塑料的特点,如轻便、防水、不易碎等。
(3)了解塑料的用途,能举例说明塑料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4)知道塑料污染对环境的危害,了解减少塑料污染的方法。
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观察、比较、实验等方法,探究塑料的特点。
(2)能与同学合作,进行简单的实验和讨论。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1)对塑料的特点和用途充满好奇心,愿意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塑料》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很高兴参加此次活动。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塑料》。
是冀教版三年级科学的内容。
下面我将从教材、活动目标、学情分析、活动过程、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谈一谈我对本节课的设计。
一、教材本节课是冀教版三年级科学常见材料,内容来源于生活。
1910年美国化学家贝克兰德发明塑料,塑料从诞生到现在虽然时间短暂,但塑料制品却已遍布世界各个角落,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东西。
塑料的发明极大的方便了人类的生活,同时也给自然环境造成了很大污染。
认识塑料,了解塑料不仅能使孩子们加强实践能力、拓展知识面,而且活动的过程中还能加强环保意识。
二、活动目标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本节课的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生活中的塑料,了解塑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感知塑料废弃物处置不当造成的危害。
能力目标:培养同学们善于发现、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自信心。
情感目标:使同学们具有关注社会、关注自然的良好品质,加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透过教学目标我发现本次活动的重点在于:了解塑料的特点及其为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感知塑料废弃物处置不当造成的危害。
而难点在于:增强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我决定利用图片、视频演示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探究合作来突破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三、学情分析经过了上一学期的科学学习,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能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见解,能够倾听别人的意见,愿意与他人交流合作。
但是我考虑到三年级学生好心强,学习兴趣比较高,但是研究方法和能力还是很低的特点,在正确认识塑料两面性的方面我也设计丰富的内容,使用大量的时间来进行处理。
四、过程分析。
为了完成活动任务,在活动前我和学生都做了充分的准备。
教师准备:查阅塑料知识的有关资料,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各自有家里对塑料制品进行侦察,做下记录,并选择一些方便携带的、有代表性的塑料制品带到课堂。
《塑料》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很高兴参加此次活动。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塑料》。
是冀教版三年级科学的内容。
下面我将从教材、活动目标、学情分析、活动过程、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谈一谈我对本节课的设计。
一、使用教材本节课是2019年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七课塑料是常见材料,内容来源于生活。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之后,进一步探究塑料的基本性质及广泛应用。
二、实验器材:教师准备木头尺、塑料尺、塑料瓶、热水、冷水等,学生准备一只塑料手套和一只棉线手套。
三、实验创新或改进要点:培养学生猜想,假设、实验观察、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等科学研究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关注塑料性能的发展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四、实验设计思路:学生对实验的积极性非常高,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所以我设计了三个活动分别如下:活动1“比较塑料尺子和木头尺子。
”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比较塑料尺子与木头尺子的不同,认识到塑料具有轻便,透明,防水耐磨等优点。
活动2“比较塑料手套和棉线手套。
”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到棉线具有较好的透气性。
活动3“塑料瓶预热水会怎样”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比较认识到,塑料预热后会变软,因此它具有可塑性五、说教学目标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本节课的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归纳塑料的防水性、透气性、热塑性等性能。
(二)过程与方法:1.对探究的问题进行假设。
2.按照实验方法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
3.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回收、利用塑料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养成节约材料的好习惯。
六、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活动任务,在活动前我和学生都做了充分的准备。
教师准备:查阅塑料知识的有关资料,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各自在家里对塑料制品进行观察,做下记录,并携带塑料手套和棉线手套带到课堂。
(一)、创设情境导入,解决问题教材呈现了儿童游乐场、塑料瓶、塑料凳、和塑料箱的情境。
7.塑料同步习题(含答案)一、填空题1.废旧塑料可以通过切成碎片、高温熔化、制成纤维,最后制成____。
2.玩具利用了塑料的____,插线板利用了塑料的____。
3.废旧塑料还可以作为____再生产。
4.塑料透气性较____,棉线透气性____。
二、判断题1.塑料尺子和木头尺子相比,塑料尺子只有优点,没有缺点。
( ) 2.塑料有很多优点,所以应该尽可能多的使用塑料。
( )3.塑料杯遇到热水会变软。
( )4.用塑料可以完全代替钢铁。
( )5.棉手套与塑料手套给手的感觉是一样的。
( )6.因为塑料的硬度很大,所以我们可以用塑料制成锅。
( )7.为了保护环境,减少“白色污染”,我们应少扔废纸,多用塑料袋。
( )三、选择题1.“白色污染”是指()造成的污染。
A.白色泡沫B.白色垃圾C.塑料制品2.用塑料制成的包装制品容易造成污染,是因为塑料制品()。
A.加工容易B.不怕水C.不易腐烂D.不生锈3.电工为了保证安全应该使用()。
A.棉布手套B.皮质手套C.塑料手套4.插线板的外壳是用塑料做成的,主要是利用了塑料的()。
A.防水性B.耐腐蚀C.绝缘性5.向空的矿泉水瓶里倒入热水,我们会发现()。
A.矿泉水瓶变硬了B.矿泉水瓶变软了C.矿泉水瓶没变化6.为了减少“白色污染”,我们可以()。
A.把塑料袋埋入地下B.使用可降解塑料袋C.把塑料袋粉碎后埋入地下四、实验题1、比较塑料尺子和木头尺子的特性。
两种材料的尺子各有哪些优点和不足?2、塑料制品的分析如今,我们身边的塑料制品比比皆是,比如塑料雨衣、塑料水管、塑料餐具、塑料杯、插座插头等。
请分析这些塑料制品的特点,回答以下问题。
(1).这些塑料制品中,____利用塑料的防水性。
(2).这些塑料制品中,____利用塑料不生锈的特点。
(3).这些塑料制品中,____利用塑料的韧性。
(4).这些塑料制品中,____利用塑料的绝缘性。
五、问答题1.想一想,是不是所有塑料都有遇热变软这种现象?答案:一、1、纺织品2、可塑性、绝缘性3、原料4、差、良好二、XX√XXXX三、CCCCBB四、1、1、(1)塑料雨衣、塑料杯、塑料水管(2)塑料餐具(3)塑料水管(4)插座插头五、不是。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说课稿塑料大树湾中心校刘建军2010.11.23《塑料》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的第五课《塑料》。
一、说教材:(一)教学内容:《塑料》这课是本单元四个次级主题的最后一个主题,介绍了人造材料塑料。
塑料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上至航天、航空器件,下至儿童玩具和日常用品,均有塑料的身影。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塑料家族也在不断增加新的成员。
塑料虽有无数优点和广泛用途,但是,塑料会严重污染环境,给人类带来一系列的环保问题。
塑料具有的双重性,正是本课探讨的关键问题和课文展开的核心枢纽。
本课作为本单元四个次级研究主题的最后一个,并不像前三个主题一样通过指导动手实验来引导学生探究材料的性质,而是直接指导学生了解此材料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减少塑料对环境的污染。
虽然其探究性比不上前三课,但其在保护环境方面的深远意义远远超出前三课,在本单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教材内容体现了以下编写意图:1.引导学生将塑料与其他材料作对比,揭示其优越性。
2.在研究如何克服塑料缺点的活动中,展现废弃塑料对环境的危害,使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为体现以上编写意图,特定位了以下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将塑料和非塑料制品进行比较。
2.能够运用语言、文字、符号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进行交流。
3.能概括塑料的优点,了解塑料的缺点。
4.知道减少塑料污染可保护环境,愿意以实际行动减少白色污染。
5.知道科学家正在研制易分解的塑料。
以上教学目标的着力点主要有两方面:1.引导学生概括塑料的优点。
2. 使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认识塑料的优点与缺点。
2.难点:通过与其他材料的对比,了解塑料的特点。
二、说学情:本班学生经历了将近三个月的《科学》学习,对学习科学知识的方法已经有了初步的掌握,所以可以引导学生将塑料与其他材料作对比,揭示其优越性。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4.5《塑料》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塑料》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五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塑料的基本特征,掌握塑料的利与弊,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和处理塑料制品,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简单的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塑料,了解塑料的广泛应用以及塑料制品对环境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许多塑料制品,对塑料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他们可能对塑料的基本特征、塑料制品的利与弊以及环保意识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塑料,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塑料的基本特征,知道塑料的利与弊。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学会正确使用和处理塑料制品。
3.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讨论和动手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塑料的基本特征。
2.塑料制品的利与弊。
3.正确使用和处理塑料制品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塑料。
2.讨论法:分组讨论塑料的利与弊,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塑料制品,如塑料瓶、塑料袋等。
2.准备实验材料,如热水、冰块等。
3.准备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塑料制品,如塑料瓶、塑料袋等,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在哪里见过这些物品?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塑料的基本特征,如轻便、耐用、易塑形等。
同时,让学生观察实验材料,如热水和冰块,为接下来的实验做准备。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塑料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塑料有哪些优点和缺点?让学生结合实验结果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塑料的利与弊。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使用和处理塑料制品?学生讨论后,教师给出建议,如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回收利用塑料等。
塑料【教材分析】教材要求学生能利用统计表记录并比较塑料与木头在性质上的区别。
对于有关塑料性质的问题,能够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能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能从实验结果中发现新问题。
【学情分析】生活中,学生对于塑料并不陌生,但对于其相关性质、优缺点并没有做专门研究,虽然塑料是很常见的材料,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初步接触科学,让其独立探究,仍具有一定难度,要引导学生探究同类物体的共性,更具有挑战性。
因而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并给他们介绍一些常用的探究方法。
【教学目标】1.能用感觉器官,通过比较发现塑料的一些性质。
2.能利用统计表对塑料和木头的性质进行记录、比较。
3.能举例说出塑料制品的优点和缺点。
4.能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有关塑料其他性质的问题。
5.通过记录塑料杯遇热后的变化,体验到科学探究要讲究证据。
6.能举例说明塑料不具有透水性和透气性。
【教学重难点】1.用感觉器官,通过比较塑料的一些性质。
2.通过记录塑料杯遇热后的变化,体验到科学探究要重视证据。
并对实验中产生现象的原因能提出自己合理的解释。
【教学准备】木尺、塑料尺、塑料杯、热水、塑料手套、棉手套、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一)话题引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种材料,其中你知道哪些物品是由塑料制成的吗?生:玩具、汽车、矿泉水瓶、电视……师:它们为什么要用塑料制造呢?塑料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塑料的优点和缺点。
(二)比较塑料尺子和木尺子活动:比较塑料尺子和木头尺子的特性,并记录下来。
工具:塑料尺子、木头尺子。
成员:四个人为一个小组,把内容记录在表中。
讨论:用塑料代替木头有什么好处,有什么不足?塑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人造材料,通过比较,塑料具有防水、轻便、透明等性质。
优点:塑料代替木头可以节约木材,减少对森林的破坏;缺点:塑料不易降解,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总结:塑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人造材料,玩具、汽车、矿泉水瓶、电视……都是由塑料制成的,塑料具有防水、轻便、透明等性质。
《塑料》常州市虹景小学钱亚芳教学内容:苏教版科学三年级第四单元第五课《塑料》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塑料的优缺点。
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比较方法认识塑料的优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争当爱护环境小标兵。
教学准备:课件教师准备:乒乓球,弹珠,塑料杯,玻璃杯,塑料汤勺,金属汤勺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前几节课,我们通过观察、实验认识了纸、纺织材料、金属等材料,知道了直接来自大自然的材料,就是天然材料,如果把天然材料加工或加入某种成分改变性质,这种材料就是人造材料。
下面请大家说一说这些图片上的物体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2、再出示塑料凳提问:那它呢它又是什么材料制成的3、谈话:对,塑料是一种重要的原材料,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和研究塑料二、认识塑料的优点1师:塑料制品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被人们大量普遍的使用,谁能说说我们身边有哪些物品是塑料做成的2师:那么,这些物品以前使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以前人们吃饭用的碗、盘子、勺子都是陶瓷做的;洗脸盆、喝水的缸子、水壶都是搪瓷做的;凳子、箱子都是木头做的;装茶具、水果的盘子都是玻璃做的;饭盒、水桶都是金属做的;而药品则大都是用纸或玻璃瓶包装的;爸爸妈妈买菜用篮子,装东西用布袋子。
3现在为什么要用塑料制品代替呢塑料制品究竟有什么好处呢4师:真的是这样吗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各种不同材料做成的物品,有木制品、金属制品、玻璃制品、来帮助大家进行比较,听好要求:请各组将塑料制品与老师提供的某种制品进行比较,找出塑料有哪些优点。
各组一定要仔细观察,认真比较,看哪组发现塑料的优点最多!(学生分组观察、比较、交流。
)(1)、材料:乒乓球与弹珠;塑料杯与玻璃杯,塑料勺子和金属勺子(2)师:看一下我们观察过程中需填写的实验单,你们组用哪种材料与塑料比较,发现了塑料的哪些优点。
5学生活动6学生按组汇报。
教师板书:隔热、轻便、耐磨、牢固、不导电、漂亮……7师:同学们找到塑料这么多优点,真不简单!其实塑料还有两个优点:一是可塑,加热时可以变成各种形状,干后形状固定,能塑造几乎所有的形状;二是成本低,加工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