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测试技术教材课程
- 格式:ppt
- 大小:1.25 MB
- 文档页数:133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课程代码: 102022参考学时: 60学分: 4课程类型:职业基础课2013年 1 月编一、适用专业适用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
二、开课时间第1学期。
三、课程定位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组装、维护与常见计算机故障排除的基本技能,本课程也是学生就业所需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能课程。
2、教学任务本课程主要针对计算机组装、计算机系统维护、硬件和软件的销售、设备管理等岗位开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从事计算机应用与日常维护、管理工作的能力,熟练掌握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全面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课程培养目标1、方法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自学能力;(2)培养学生自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信息搜索能力;(4)培养学生独立的决策能力。
(5)培养学生善于总结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
2、社会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表现、与人沟通能力;(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3) 培训学生勇于创新、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4) 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5)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坚忍不拔的性格;(6) 培养学生自主、开放的学习能力。
3、专业能力目标(1)理解计算机系统及其部件的工作原理;(2)熟练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各部件的组装方法;(3)掌握操作系统、驱动程序、应用软件的安装方法;(4)掌握常用组装工具的使用;(5)能进行计算机系统故障原因分析与掌握故障处理的方法及注意事项;(6)具有随计算机新技术的出现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7)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有“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课程,后续课程有“计算机系统维护”、“办公设备使用与维护”等课程。
六、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教学学时数分配见表6.1所示表6.1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七、教学内容和进程1、内容一表7.1“计算机组装、维护与维修基础”2、内容二7.2“主板”3、内容三7.3“中央处理器及散热器”4、内容四7.4“内存储器”5、内容五7.5“硬盘”6、内容六7.6“光驱与移动存储器”7、内容七7.7“键盘和鼠标”8、内容八7.8“声卡和音箱”9、内容九7.9“显卡和显示器”10、内容十7.10“机箱与电源”11、内容十一7.11“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安装”12、内容十二7.12“ BIOS设置及应用”13、内容十三7.13“计算机系统常用工具软件”14、内容十四7.14“操作系统的维护”八、考核方式课程考核方式见表8.18.1课程考核方式九、课程资源的选用1、教材选用王正万李远英《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02、参考资料网上教学平台:/whwx3、教学场地、设施要求本课程要求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室(多媒体教室)完成,以实现“教、学、做”三位合一,同时要求安装多媒体教学软件,方便下发教学任务和收集学生课堂实践任务,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尽量安排在机房上。
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课程有哪些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课程是计算机学科中的重要一环,主要介绍软件、硬件等方面的测试与检测方法与技术。
这些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培养其在软件、硬件开发与维护过程中的测试与检测能力。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课程。
1. 软件测试基础软件测试基础课程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中广泛开设。
该课程主要介绍软件测试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
学生将学习软件测试的概念、原理和流程,掌握测试需求分析、测试用例设计、测试执行、缺陷管理等技能。
此外,该课程还会介绍常见的软件测试工具和自动化测试技术。
2. 硬件测试基础硬件测试基础课程主要针对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硬件相关专业。
该课程着重介绍硬件测试的基本概念、技术和方法。
学生将学习如何设计测试方案、选择测试工具和设备,学会使用示波器、万用表、逻辑分析仪等测试设备进行电路板、芯片等硬件元件的测试与故障排除。
3.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与测试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与测试是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等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和测试的能力。
学生将学习面向对象的分析和设计方法,掌握常用的面向对象编程语言,理解面向对象测试的原则与技巧。
此外,该课程还会重点介绍面向对象软件构建过程中的测试策略和方法。
4. 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管理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管理课程主要关注软件项目的质量保证与测试管理方面的知识。
学生将学习质量保证的基本概念、软件测试的规划和组织以及测试项目的管理技巧。
此外,该课程还包括软件质量评估、软件测试工程师的角色与职责等内容,以提高软件项目的质量和效率。
5. 网络安全测试与评估网络安全测试与评估课程主要关注网络应用系统的安全性测试和评估技术。
学生将学习网络安全测试的基本原理、基础技术和工具。
该课程还包括网络渗透测试、漏洞分析与修补、入侵检测与防范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在网络安全领域的测试与评估能力。
硬件测试方法与实施()硬件测试方法与实施(完整版)硬件测试是确保硬件设备正常运行和符合规格要求的关键步骤。
本文档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硬件测试方法和实施步骤。
1. 硬件测试方法1.1 逻辑功能测试:通过对硬件设备进行逻辑功能的测试,验证硬件是否按照设计要求正常工作。
测试过程应覆盖硬件的各个功能模块,并检查其输出结果是否符合预期。
1.2 电气性能测试:通过测量硬件设备的电气特性,如电压、电流、频率等,来评估硬件的电气性能。
测试过程中应使用合适的仪器和设备进行测量,并与规格要求进行比较。
1.3 可靠性测试:通过对硬件设备进行长时间运行和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测试,以评估硬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测试过程中应模拟真实使用场景,并记录设备在不同条件下的运行情况。
1.4 兼容性测试:通过连接硬件设备与其他设备或系统进行测试,验证硬件的兼容性。
测试过程中应检查硬件与其他设备的通信是否正常,并确保其能够与不同系统进行良好的配合。
2. 硬件测试实施步骤2.1 制定测试计划:根据硬件设备的功能和规格要求,制定详细的测试计划,包括测试目标、测试方法、测试环境等内容。
2.2 准备测试环境:搭建适合硬件测试的环境,包括测试设备、测试工具和测试样品等。
确保测试环境与实际使用环境相似,以提高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3 执行测试:按照测试计划的要求进行测试,记录测试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和结果。
对于出现的问题和异常情况,及时进行记录和分析。
2.4 分析测试结果:根据测试数据和结果进行分析,评估硬件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2.5 编写测试报告:整理测试数据和结果,编写测试报告,包括测试目的、测试方法、测试结果和分析等内容。
报告应简洁明了,便于他人理解和参考。
以上是硬件测试方法与实施的完整版文档。
通过采用这些方法和实施步骤,可以有效地测试硬件设备,并确保其正常运行和符合规格要求。
硬件测试工程师1.市场调研职位特点:①承担PCB和原理图检视、设计审查、逻辑测试、单板测试、EMC测试、安规测试、可靠性测试等工作②开展专项测试技术的开发、研究以及相关的硬件测试工具开发工作。
③负责新产品硬件电路、功能、集成测试;④负责硬件测试方案设计、编写、维护。
任职要求:①大专或以上学历,计算机应用、通信、电子、自控类相关专业②英语阅读书写良好,对硬件有很大的兴趣,平时对这方面比较关注;③掌握硬件产品的硬件结构、应用技术及产品性能,熟练使用各种测试的软硬件测试工具,能够独立搭建软硬件测试平台,并评价产品、写出产品的测试报告;④具有良好的数字电路、模拟电路、通信原理等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并具有成功开发/测试的经验;⑤熟悉基本的开发/测试仪器,如数字示波器、网络测试仪等;⑥熟悉基本的EDA工具,如ORCAD、VIEWDRAW等⑦有相关经验(电脑整机或配件厂商系统测试经验),精通PC机硬件底层技术,掌握主板芯片级维修的基础知识、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和维修焊接技术,熟悉主板故障现象和维修方法,熟悉主板维修的各种检测方法和器件替换原则;⑧有责任心、诚实守信,好的学习能力,长期稳定工作,具有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职业需求:①硬件测试是产品从研发走向生产的必经阶段,也是决定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②目前国内具有丰富经验的硬件测试工程师数目很少,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③目前硬件测试的工作由硬件设计开发人员来完成④手机硬件测试方面的人才需求尤为紧缺。
2.硬件测试工程师的职责工作职责:硬件测试工程师是指那些通过使用一定的测试工具,找出硬件缺陷从而提高提高硬件产品质量的技术人员;保证测试质量及测试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参与硬件测试技术和规范的改进与制定。
负责的工作内容:①测试准备,检视、故障模式影响分析;②制定测试计划;③使用测试工具对硬件进行功能、指标、一致性、可靠性、容限、容错等方面的测试;④对测试问题的确认、定位,解决测试问题;⑤进行测试效果评估,书写测试报告。
《VHDL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课程简介:本课程为软件工程专业嵌入式专业方向的专业课,是开发基于FPGA/CPLD嵌入式系统的必备基础。
主要内容包括FPGA/CPLD目标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EDA技术和工作流程、VHDL基础知识、VHDL实用方法和设计深入、原理图输入法、LPM宏功能模块实用方法、状态机设计以及EDA优化设计。
目的是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嵌入式系统的设计作必须的基础准备。
课程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软件工程专业的专业方向课程。
教学任务主要包括使学生了解EDA技术的工作流程,正确使用开发平台,掌握以VHDL为代表的硬件描述语言的基本知识、编程实用方法和工程设计方法,掌握原理图设计法、状态机设计法,能够正确使用IP Core和LPM等宏功能模块。
本课程是软件工程专业嵌入式专业方向的第一门专业方向课,是后续课程的必备基础,具有较重要的地位。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本课程涉及到的学科基础知识面广,要求软硬件兼备,需要较好的学科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最终达到能够设计基于FPGA/CPLD的ASIC,并能进行EDA优化的目的。
三、面向专业:软件工程四、先修课程:《计算系统基础》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先行课程是计算系统基础。
服务的主要后续课程包括基于FPGA的嵌入式软件开发、基于ARM的嵌入式软件开发等。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第一章概述(2学时)1.1 EDA技术及其发展(C)1.2 硬件描述语言硬件描述语言种类、自顶向下设计方法、EDA工程设计流程。
(A)1.3 面向FPGA/CPLD的开发流程设计输入、分析综合、布局布线、仿真、下载和硬件测试。
(A)1.4 IP Core 及EDA技术发展趋势。
(C)第二章 FPGA硬件特性与编程技术(8学时)2.1 PLD发展历程及其分类(c)2.2 低密度PLD工作原理PROM、PLA、PAL、GAL。
硬件设计专业课程硬件设计专业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主要涵盖了硬件设计的基础知识、原理与应用。
本文将从硬件设计专业课程的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课程目标硬件设计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现代计算机硬件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硬件设计的能力和实践经验。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熟悉数字电路设计的基本原理,掌握硬件描述语言和电路设计工具的使用,了解FPGA和ASIC设计流程,具备基本的硬件验证和测试技能,能够参与和完成实际的硬件设计项目。
二、课程内容硬件设计专业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字电路基础:介绍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和设计方法,包括布尔代数、逻辑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等。
2.硬件描述语言:学习硬件描述语言,如VHDL或Verilog,掌握其基本语法和应用技巧,能够使用硬件描述语言进行数字电路的设计和仿真。
3.电路设计工具:熟悉常用的电路设计工具,如Xilinx ISE、ModelSim等,掌握其使用方法,能够进行数字电路的设计、仿真和验证。
4.FPGA和ASIC设计流程:了解FPGA和ASIC设计的基本流程,包括需求分析、体系结构设计、逻辑设计、综合和布局布线等,掌握相应的设计方法和工具。
5.硬件验证和测试:学习硬件验证和测试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包括仿真验证、时序分析、电路测试和故障诊断等,能够进行硬件设计的验证和测试工作。
三、教学方法硬件设计专业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授、实验实践和项目设计等。
1.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授,介绍硬件设计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让学生了解硬件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实验实践: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数字电路的设计、仿真和验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项目设计:通过小组合作或个人独立完成硬件设计项目,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锻炼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应用前景硬件设计专业课程培养的学生具备扎实的硬件设计基础和实践经验,能够胜任硬件设计工程师、嵌入式系统工程师、芯片设计工程师等相关职位。
《EDA 技术》教学大纲课程名称:EDA 技术,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 Technology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学 分:2.5总 学 时:45其中,理论学时:27 实验(上机)学时: 18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先修课程:数字电子技术,C 语言程序设计基础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是电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验,初步掌握常用EDA 工具的使用方法、FPGA 的开发技术以及VHDL 语言的编程方法。
能比较熟练地使用QuartusII 等常用EDA 软件对FPGA 和CPLD 作一些简单电路系统的设计,同时能较好地使用VHDL 语言设计简单的逻辑电路和逻辑系统,学会行为仿真、时序仿真和硬件测试技术,为现代EDA 工程技术的进一步学习,ASIC 器件设计以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学时分配实验上机序号章节名称理论学时实验(上机)学时总学时1第一章 绪论332第二章 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3334第三章 VHDL 编程基础126184第四章 VHDL 设计应用实例91221合计学时数801045三、各章主要知识点与教学要求 第一章 绪论(3学时)第一节 EDA 技术的涵义第二节 EDA 技术的发展历程第三节 EDA 技术的主要内容一、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二、硬件描述语言(HDL )三、EDA 软件开发工具四、EDA 实验开发系统第四节 EDA 软件系统的构成第五节 EDA 工具发展趋势第六节 EDA 的工程设计流程一、FPGA/CPLD 工程设计流程二、ASIC 工程设计流程第七节 数字系统的设计一、数字系统的设计模型二、数字系统的设计方法三、数字系统的设计准则四、数字系统的设计步骤第八节 EDA技术的应用展望本章重点:1、EDA技术的特点2、EDA技术的发展及应用3、数字系统的设计流程本章难点:1、EDA技术的主要特点2、ASIC技术本章教学要求:1、正确理解EDA的概念2、掌握EDA技术的特点、应用和发展趋势3、了解EDA技术的发展历程4、掌握数字系统的设计流程 第二章 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3学时)第一节 可编程逻辑器件概述一、PLD的发展进程二、PLD的分类方法三、常用的CPLD和FPGA标识的含义第二节 Altera公司的CPLD和FPGA器件一、Altera公司的CPLD和FPGA概述二、MAX系列CPLD结构三、MAXII系列CPLD结构四、Cyclone系列FPGA结构五、Stratix系列FPGA结构第三节 CPLD和FPGA的编程与配置一、CPLD和FPGA的编程配置二、CPLD和FPGA的下载接口三、CPLD器件的编程电路四、FPGA器件的编程电路第四节 FPGA和CPLD的开发应用选择本章重点:1、CPLD的结构与工作原理2、FPGA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本章难点:1、CPLD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FPGA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本章教学要求:1、了解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基本结构、发展和分类2、理解简单PLD3、掌握CPLD和FPGA FPGA的结构与工作原4、了解在系统可编程逻辑器件第三章 VHDL编程基础(18学时)第一节 概述一、常用硬件描述语言简介二、VHDL的优点三、VHDL程序设计约定第二节 VHDL程序基本结构一、VHDL程序设计举例二、VHDL程序的基本结构三、库、程序包使用说明四、实体描述五、结构体描述六、结构体配置第三节 VHDL语言要素一、VHDL文字规则二、VHDL数据对象三、VHDL数据类型四、VHDL操作符第四节 VHDL顺序语句一、赋值语句二、转向控制语句三、等待语句四、子程序调用语句五、返回语句六、空操作语句七、其他语句和说明第五节 VHDL并行语句一、进程语句二、块语句三、并行信号赋值语句四、并行过程调用语句五、元件例化语句六、生成语句第六节子程序一、函数二、重载函数三、过程四、重载过程第七节程序包第八节 VHDL描述风格一、行为描述3二、数据流描述三、结构描述第九节基本逻辑电路设计一、组合逻辑电路设计二、时序逻辑电路设计三、存储器电路设计第十节状态机的VHDL设计一、状态机的基本结构格功能二、一般状态机的VHDL设计三、摩尔状态机的VHDL设计四、米立状态机的VHDL设计本章实验:Quartus II操作使用( 3学时)数码管扫描电路设计( 3学时)本章重点:1、VHDL程序结构2、VHDL语言要素3、VHDL基本描述语句4、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设计5、状态机和存储器的VHDL设计本章难点:1、程序包的应用和配置 2、数据类型转换3、状态机和FIFO设计本章教学要求:1、理解VHDL语言的特点2、掌握VHDL程序的结构、语言要素和语句描述,能够正确书写VHDL程序3、掌握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4、熟悉状态机的应用5、正确理解存储器电路的设计第四章 VHDL程序设计基础(21学时)第一节 电子数字钟一、系统功能分析和模块划分二、分频器和计数器的设计三、数码管动态扫描电路的设计四、顶层电路的分析和设计第二节 乒乓球游戏机一、系统功能分析和模块划分二、分频器和计数器的设计三、状态机电路设计四、顶层电路的分析和设计第三节 简单电子琴一、系统功能分析和模块划分二、音频控制系统设计三、顶层电路的分析和设计第四节 16×16LED点阵汉字滚屏显示一、系统功能分析和模块划分二、LED点阵汉字显示系统设计三、顶层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本章实验:数字频率计的设计( 3 学时) 数字秒表的设计( 3 学时)交通信号灯控制器的设计(3 学时) 16×16点阵汉字显示系统( 3 学时)本章重点:1、数字系统的综合设计2、VHDL语言的综合应用本章难点:1、系统模块的划分和设计分析2、顶层电路的描述和编程本章教学要求:1、掌握应用VHDL语言描述不同逻辑功能的电路2、理解数字系统的设计四、成绩与考核方式 1、课程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30%)和其末考试成绩(70%)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实验报告和考勤以及期中考试成绩和单元测验。
计算机硬件信息测试
1、主板
主板测试的内容涵盖了主板的处理器插槽和内存插槽等,检查是否正常,能否正确安装CPU,内存,主板能否检测到硬盘及U盘,能否正常连接显卡,还有音频等接口,是否能正常使用,主板能否正常读取BIOS,能否检测到外部设备,如USB设备。
2、CPU
CPU测试包括CPU的型号,品牌,处理器频率,处理器核心,处理器缓存大小,能否正常启动电脑,以及处理器与主板是否能正常连接。
3、内存
内存测试主要检查内存的大小,内存的容量,内存的条数,测试能否识别出所安装的内存,以及检查内存是否可以正常使用,主要是检查内存是否损坏,是否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4、显卡
显卡测试检查显卡的芯片型号和品牌,是否能正常安装,支持的分辨率,显示器是否能正常连接,检查显卡的显存大小,支持的技术,是否能够正常播放视频,以及能否正常使用显卡控制面板等。
5、硬盘
硬盘测试检查硬盘的加电,启动,数据传输,是否正常使用,硬盘是否损坏,检查硬盘的容量,速度等参数,硬盘识别是否正确,检测硬盘的读写速度,数据传输等等,读写缓存是否正常运行,测试能否连接外设U 盘,网络硬盘等。
《EDA技术》课程简介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电子设计自动化(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的缩写为EDA。
EDA技术是以计算机为工作平台,以EDA软件工具为开发环境,根据硬件描述语言HDL(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或图形化结构设计完成的设计文件,可以自动地完成逻辑编译、化简、分割、综合及优化、布局布线、仿真以及对于特定目标芯片的适配编译和编程下载等工作。
本课程主要讲述的内容:EDA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常用EDA软件简介,VHDL语言,可编程器件原理及使用,可编程器件设计软件MAX+plusⅡ的使用以及EDA展望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为学生从事电子系统的设计与综合方面的工作及后继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教材采用潘松编著、科学出版社出版的《EDA技术实用教程》(第二版)。
参考书为:《EDA技术简明教程》,赵刚等编著,四川大学出版社;《EDA技术及应用》,潭会生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EDA技术与应用》,汪国强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
三、对教学方式、实践环节、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要求本课程采用板书与多媒体课件结合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学生应能独立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课程实验以及一周的课程设计,学生可以在课下通过《EDA技术》CAI课件以及相关网站进行预习或复习。
四、考核方式与学习效果评价的结构比例本课程为考试课程,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
学生的课程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占30%)和期末考试成绩(占70%)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中实验成绩占15%,出勤、作业、课堂测验、学习主动性等占15%。
五、对先修课的要求、课程班规模要求、实践类课程方案等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电路分析》、《低频电子线路》、《数字逻辑》等,可合班授课,实践环节为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